第一篇:2017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二)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9+9+9+6
9+9+9
9+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几.
9+()=11
9+(9+()=1
29+(9+()=17
9+(9+()=15
9+((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9+7
9+2
9+3)=14)=16)=13)=18
先出示9个红苹果,再出示2个青苹果.然后画集合图.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左边有9个红苹果,右边有2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把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合起来,所以用加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是11个苹果)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一边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一共有11个苹果,去掉9个,还剩几个)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2-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做教科书第2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怎么想的. 2.把教科书第2页上“做一做”中的第2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并可补充下面几组题:
9+()=15
9+()=12
9+()=17 15-9=()
12-9=()
17-9=()3.做游戏:帮助小白兔回家.
准备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11-9”“12-9”„“18-9”的算式,再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的得数.(如下图)上述房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套数字卡片(2~9).
教师任指一座小房子(上面的算式)问:这是谁(哪个小白兔)的房子?学生想好答数后,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然后教师将写有相应得数的小白兔和小房子配在一起,直到全部搭配好为止.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十几减9的减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进行学习.学习新课部分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学例1,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讨论初步理解算理;
第二层次.教学例2,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加强说算理的训练,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层次.教学例3,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摆、列、想、算,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第四层次.教学例4,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看算式说算理. 通过以上的安排,做到从具体到抽象,体现了由浅入深、层次渐进的原则.在学习新知识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中,能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游戏形式的练习.不仅增强了趣味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及时获取全体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渗透了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9十9
9十2
9十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9十=14
9十=19十=16
9十=17
二、新授
.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9加6得1,1减9等于6
1可以分成9和6,1减9等于6;
10减9等于1,l加等于6;
1减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板书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反思:整堂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黄泥河小学
伍忠跃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探究多种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破十法”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究多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 9+7 9+4 9+6
9+8 9+2 9+9 9+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 9+()=18 9+()=17 9+()=13 9+()=16 9+
()=14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 生:喜欢。
师:那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到公园去玩,好么? 师:出示课本第10页的图。引导学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买风车的,右边的小朋友在猜字谜,套圈圈)
师:阿姨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气球?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该怎么列式。教师板书:15-9= 6
想: 9+6=15(想加算减)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俩个算式相同在什么地方。都是十几减9,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板书课题(十几减9)
12-9=3 想:10-9=1 ,1+2=
3(破十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一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并说出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填上数。
2、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第二题(1)、让学生独立圈图计算
(2)、全班反馈(反馈是让学生说说圈图时的想法,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及了解他们的计算方法)
(3)、完成课本第10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做一做,并且说一说喜欢用哪一种。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十几减九)师、十几减九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怎样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五、布置作业
第11页的第1题、第2题。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黄泥河小学伍忠跃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
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
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探究多种方
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破十法”的方法来
计算十几减9,探究多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9+79+49+6
9+89+29+99+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9+()=189+()=17 9+()=139+()=169+()=14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
生:喜欢。
师:那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到公园去玩,好么? 师:出示课本第10页的图。引导学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买风车的,右边的小朋友在猜字谜,套圈圈)
师:阿姨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气球?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该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15-9= 6想: 9+6=15(想加算减)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俩个算式相同在什么地方。都是十几减9,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板书课题(十几减9)
12-9=3想:10-9=1,1+2=3(破十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一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并说出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填上数。
2、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第二题
(1)、让学生独立圈图计算
(2)、全班反馈(反馈是让学生说说圈图时的想法,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及了解他们的计算方法)
(3)、完成课本第10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做一做,并且说一说喜欢用哪一种。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十几减九)
师、十几减九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怎样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五、布置作业
第11页的第1题、第2题。
第五篇:十几减9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十几减9教案
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林丰珍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1 教材分析:
《十几减9》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已经具备了采用“做减想加”和“破十减”、“连减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能力基础,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点数的办法来计算更不会产生什么困难。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方法的思考,同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并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9,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师备:图片、小黑板、学具等 生备:每人1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第一关
14-10=
19-10=
20-10= 15-10= 13-10= 17-10= 第二关
口算:13-3=
19-9= 15-5= 12-2= 16-6= 14-4=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说出得数来的?
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什么不同? 生:来了好多的老师。
师:观察真仔细,今天老师们就是要看看同学们课堂上的表现,你能把最棒的一面展示给老师们看吗? 生:能。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位嘉宾,你们想见到他们吗?生:想。师:想见他们,必须过两关,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出示幻灯片,第一关,生回答。第二关,生回答,并说出过程。出示两位嘉宾,孙悟空,猪八戒,桃子。
师说:孙悟空和猪八戒陪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走到半路上是又渴又饿,唐僧说:悟空你和八戒找些吃的吧。孙悟空火眼金睛,发现前面有一处桃林。就和八戒来到桃林,他们一共摘了15个桃子,孙悟空摘了9个,谁能把后面的问题填上? 生:猪八戒摘了几个?
师:同学们真棒!那谁来解答呢? 生:15-9= 师: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下面小组合作,这道题有几种做法,写下来,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合作,是巡回指导)
二、学生汇报:
生把想法写在黑板上,一同总结。师总结,四种方法:
1、一个一个得数
2、破十法
3、连减法
4、想加算减法
师:同学们真棒!总结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现在小组里体会一下,找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
1种方法:15根小棒一根一根拿出9根,剩下6根。
2种方法: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从10根中拿出9根,剩下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3种方法:15根小棒,第一次拿出5根,第二次拿出4根,最后剩下6根。
4种方法:用前面学过的9+6=15根,把15根拿出9根,就等于6根。师:同学们理解的真棒!那老师考考你? 生:好。师出示幻灯片: 11-9= 13-9= 15-9= 17-9= 12-9= 14-9= 16-9= 18-9=
让学生说出得数和题的过程。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被减数的个位”与“差”有什么联系。生:被减数的各位加1就是差。例如:
15-9=6
5+1=6
12-9=3
2+1=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三、出示练习: 1、15-9=? 18-9=? 17-9=? 2、1□-9=7 1□-9=4 1□-9=2 3、9+()=12
9+()=13
9+()17
12-9=()
13-9=()
17-9=()
9+()=16
9+()=15
9+()=14
16-9=()
15-9=()
14-9=()
4、左边9只桃子,右边7只桃子 左边9个苹果,右边5个苹果
()+()=()()+()=()()+()=()()+()=()()-()=()()-()=()()-()=()()-()=()同学们这一节课表现太棒了,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夸我们了。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评价本节课表现最棒的同学和小组,发红星。
1、老师共准备了12颗智慧星,其中有9颗红星,剩下的是黄星,有几颗黄星?谁答对就奖励她一颗智慧星。
2、这12颗智慧星老师已经发了3颗,还剩几颗?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以同学们熟悉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做铺垫,根据故事情节让小同学提出问题,并帮忙解答为主线,将复习、新知和巩固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计算方法,并且有的认为这方法简单,有的认为那方法简单,我没有强烈要求学生统一用哪种方法,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