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及课堂呈现

时间:2019-05-12 22:3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及课堂呈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及课堂呈现》。

第一篇:《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及课堂呈现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及课堂呈现

【摘 要】长文要做到短教,篇幅长的文言文尤其需要短教,这是由课程的要求决定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读教材更是如此。《史记》的文学地位不言而喻,而《项羽本纪》是全书中特别精彩的章节。在这篇本纪中,人物形象鲜明,刻画手法多样。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把《项羽本纪》的教学过程当做学生学习《史记》的一个范例,更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有效阅读历史传记文学的钥匙。

【关键词】项羽本纪;形象;选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6-0077-03

《项羽本纪》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史记〉选读》中的篇目,文章有删节。教材的编写者依据“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引导学习、倡导开放”的原则设计编写了《〈史记〉选读》,教材充分考虑了普通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和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采取了各种办法来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愿望。

应江苏省泗洪中学邀请,笔者于近日在泗洪中学学生上了《项羽本纪》一文,共一课时。对于这么长篇幅的文言文来说,一课时确实显得比较局促。但如果能细细考量课程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短短一课时还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笔者把教学目标作了如下定位:学习《史记》中的“互见法”;赏析《史记》“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人物刻画艺术;解读项羽“悲情英雄”的深层内涵。教学过程共分5个环节。

一、课堂导入

“虞姬”这两个字大家耳熟能详,“她的家乡在哪里”却成为了历史悬案,目前至少有江苏沭阳、江苏苏州及江西某地等数种说法。老师抛出自己的观点――“虞姬是江苏苏州人”,并要求同学们依据文本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找寻,在“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句中找到根据。接着,老师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项羽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泗洪县所在的宿迁市是项王故里,学生对项羽并不陌生,均能说出自己理解的项羽形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标准化答案,而是向学生明确学习语文应有的态度,即阅读时以文本为依据,阅读中的结论和推想都源于对文本的合理把握。

语文阅读教学不是从天而降的“植入”过程,它一定是建立在学生阅读“前理解”基础之上的,让学生描述“项羽形象”正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前理解”水平,为后面的教学摸底,为指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张本。从学生的回答内容来看,他们对项羽的了解还是较为肤浅的、“标签式”的,例如,“项羽是一个勇猛的英雄”“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等。

二、形象赏析

1.教材中的《项羽本纪》里,作者着力刻画了项羽的形象,主要通过事件的描述来实现。请同学们重点阅读3-6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主要事件?尝试用“地点+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事件。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老师选择了第4自然段进行了示范:该段写了项羽在垓下帐中悲歌,并与虞姬诀别,按常规可以用“垓下别姬”来概括,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用更贴切的词语来代替“别姬”,从而更好地展示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观察敏锐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泣”字,认为“泣别”二字更能烘托项羽的形象,用儿女情长来衬托英雄末路的“悲”,不仅无损于项羽的威武形象,反而能让项羽更具有“人情味”。老师非常赞同同学的这种观点并加以采纳。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其他3个事件的概括便水到渠成,经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分别用“巨鹿死战”“东城快战”“乌江笑刎”3个短语来加以总结。老师因势利导,在概括的过程中完成了赏析:巨鹿之战中,司马迁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写项羽和楚军的雄威;在东城快战中,可以看出项羽的自负和天真,以致数次喟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在乌江渡口,项羽面对死亡表现出了无奈不甘又从容坦然的复杂心理。

设计意图:概括能力是阅读素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是一项综合了抽象、综合和迁移的能力。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对项羽形象有了更多的直观印象,又让他们体会到作者司马迁刻画人物时“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魅力,品味作者高超的摹写艺术。

2.为了让项羽的形象更“立体”,老师用PPT展示了下面几则材料: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项羽本纪》)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羽本纪》)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淮阴侯列传》)

项王喑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淮阴侯列传》)

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项羽本纪》)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窥见项羽性格中的哪些侧面?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出来,大家各抒己见,集腋成裘,在发言中,项羽的性格特点被不断挖掘出来,一位“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自视甚高但不会用人,霸道残暴却率真单纯”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他失败的原因也渐渐清晰起来。教师适时地将文言知识融合在师生的对话中,“可都以霸”“衣绣夜行”“沐猴而冠”“赐骸骨”“干项羽”中的关键实词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设计意图:“互见法”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重要手法,也是我们阅读《史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途径。老师补充文本之外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在课外阅读中自觉实践。

三、细处解读

1.老师继续追问:文中除了写项羽,还写了哪些看似关系不大的“小人物”?作者写这些“小人物”有何用意?学生找到了作者在文中“设置”的“小人物”――虞姬、田父和乌江亭长,接着通过“生生对话”的合作探究来深入剖析。

2.合作小组推举代表交流,组内成员或小组间纠正补充;老师鼓励学生合理的个性解读,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学生普遍认为:虞姬的美人形象烘托了英雄末路的悲壮,同时也展现了项羽“无情未必真豪杰”的柔情一面,更是开创了“英雄美女、才子佳人”的创作先河。田父的“绐”(欺骗)则集中体现了民间对项王的暴虐以及楚汉相争致使生灵涂炭的怨愤。而乌江亭长的做法则表达了项羽家乡父老对这位英雄的崇敬和期待。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田父的形象,老师补充了下面的材料: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高祖本纪》)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淮阴侯列传》)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项羽本纪》)

设计意图:《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不言而喻。司马迁在为历史人物立传的时候,既忠于“实录”,又有适度的虚构,如项羽的《垓下歌》、田父和亭长其人,后世诸多学者均认为是缺乏史实依据的。但这些看似“闲笔”的虚构不仅无损于作品的真实性,在刻画人物方面还起到了绝佳的“点染”作用,可谓“闲笔不闲”“向闲处设色”(金圣叹语)。

四、人性探究

1.到这个环节,项羽的形象已经如在眼前,但是仅就此来看,项羽似乎还并不足以让后人唏嘘感慨、尊重敬仰。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老师用PPT展示了关于“悲剧”的阐述:

一出完美的悲剧是人性的高尚的产物。――艾迪生(英国散文家)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请同学们根据“自刎乌江”一段内容去探究“悲剧性”体现在哪里。同学们围绕“笑”字的内涵以及“项羽为什么不肯渡乌江”等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出以下结论:项羽是一个性格直率的人,他缺少城府,也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项羽重情重义,对爱人、对兵士、对故人都心怀感念;项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羞耻心……

2.老师继续补充选文中删节的内容:

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同学们继续探究,交流探究成果:楚汉相争让中原大地白骨遍野、民不聊生,项羽已经开始意识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相比攻灭秦朝时,项羽的暴虐已经收敛,他甚至为天下百姓在忧虑,“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他用自刎的方式来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他用悲壮的死亡给了刘邦统一天下的一片坦途。在项羽身上,我们看到了“有价值的东西”――人性。

设计意图:分析项羽形象往往会浮于表面,进行所谓“贴标签式”的性格分析,然而对于那些既有的结论,学生并不能拳拳服膺。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项羽身上的高贵人性,才能使他们真正懂得项羽的悲剧性,才能让项羽这位“悲情英雄”真正走出文本,走进我们的内心。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项羽这个形象有怎样的新收获?对《史记》有怎样的新认识?

诗人北岛说: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项羽的死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两千多年来,这个人物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民族的记忆里。项羽既是历史人物,又是艺术人物,这个悲情英雄的形象离不开司马迁的精心刻画和塑造。今天我们重读历史,凭吊古人,看到的不光是刀光剑影,更有不朽的人性的光芒。

2.课外阅读《淮阴侯列传》,用“互见法”和文本细读的方法来赏析韩信形象。

在教长文的时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键,面面俱到式的教学非但无益于突出重点、提高能力,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索然。“项羽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懦夫还是英雄,如何评价其功过得失”,这些都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必然会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让教学内容变得紧凑集中。

在文言文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笔者认为,“文”是核心。如果把精力放在“言”(字词翻译)上,势必会破坏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文言文学习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当然,“文”的理解离不开对“言”的把握,在教学设计时,尝试用“文”的探究(人物形象的赏析)来带动学生学习“言”的自觉,事实证明这是很可行的一种做法。作为选读教材里的一篇,我们要将它和必修教材中文本的价值区分开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篇来爱上这一本、爱上这个作者,这也是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的因素。

(编辑: 张 婕)

第二篇:《项羽本纪》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 设计者:黄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评价。(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3)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教学手段】

(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传主、作者对话。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3)应用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是、疾、止、见、相、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完成对文本的字面理解。

2、将不能理解的句子划出来。

3、查阅资料,了解项羽的生平。(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史以来,在中华民族这块古老而悠久的土地上,曾诞生过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刚刚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伟大文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与项羽这位威武雄壮、叱咤风云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面碰面,我们感到了历史的滚滚硝烟扑面而来,一曲悲歌弥漫了我们的心田。掩卷沉思,我们该怎样认识与评价这位英雄,从而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

二、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学书不成,去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闻之皆争下项王 田父绐曰:“左。”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梁以此奇籍 项王然其言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下列黑体词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A.毋妄言,族矣!灭族,名词活用作动词

B.项王然其言以„„为然,认为„„是对的形容词意动用法 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自

D.然今卒困于此副词,终于,最后 答案c

4、指出以下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②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答案:①判断句②被动句省略句

5、在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中,不正确的是()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老天爷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B.两人尝有德于项梁。译文:两个人曾经对项梁有恩德。

C.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译文:于是项羽就立即和汉王在广武涧交谈 D.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译文:别再做那些徒然使天下百姓父子受苦的事 答案c

三、解读文本,认识人物

分部分阅读文章,注意挖掘细节,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小组讨论。

(一)少怀壮志

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

(二)叱咤风云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三)垓下悲歌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讨论:项羽才气过人,英勇非凡,但最终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悲剧呢?(可适当让学生接触本课文以外的,有关项羽的知识)明确: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

不能知人善用,过于强调个人的力量目光短浅、自恃功伐、足勇少智。第二课时

一、学习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1、学习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末尾对项羽的评价。(课后第一题)

2、司马迁的这段文字指出了项羽的哪些优点和缺点?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肯定了项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英勇善战、迅速推翻暴秦统治的巨大贡献,指出了项羽在策略上放弃关中,在诸侯中陷于孤立的失误,批评项羽居功自傲,迷信武力而不自责的品行。

3、请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些优点和缺点的文段或句子。

4、请学生发表对项羽的看法。提示: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②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 ——严格的历史性 ——科学的阶级性 ——充分的全面性

二、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重点研读“垓下悲歌”,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1、读“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两部分内容,体会其悲壮美。

2、思考讨论:项羽本可以东渡乌江,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刎? 小结:乌江亭长的出现是诱因,项羽自身的性格是本因。

乌江自刎的原因是明义知耻卫尊严。项羽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他树立起一座丰碑: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3、结合前人评价项羽评价的诗歌,谈谈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请说明理由。(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练习二进行)

(1)下面三首诗对项羽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你同意哪一首诗的观点?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参考答案】:

晚唐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项羽在乌江边虽遭失败,但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江东弟子人才辈出,项羽若渡过江东,吸取教训,以后“卷土重来”也大有可能。作者认为英雄豪杰应能伸能屈,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兵败雄心在,如果卧薪尝胆,一切从头开始,“东山再起”是有可能的。他的观点是“男儿大丈夫”兵败自刎并不足取,而“忍辱含垢”、力图雪耻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北宋王安石的《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江东子弟虽然还存在,但有谁愿意为项王“卷土重来”效力呢?作者认为此时的项羽已是军民离心,不再是当初起兵江东之势了。而今中原兵败,大势已去,实无回天之力。纵使回到江东,也不可能有当年的辉煌了。

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诗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是非常推崇的。诗中认为:人活着时应当作“人间豪杰”,即使死了也应当成为“鬼中英雄”。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自刎的事,到北宋末年已过去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雄。她不以成败论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概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令人敬仰。(2)、为什么三位诗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这三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楚霸王,实际上是作者对现况的思考、分析和总结。要正确理解三首同题材诗,必须从作者的个人际遇谈起。

杜枚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大好河山,但求偏安江南。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这三首诗一直是诗评的焦点,众说纷纭。如果项羽不死,历史是不是真的就能改写,这个谁也说不准了。

三、返观自身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解读,我们得以走进项羽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与霸王同喜同悲,得以感受英雄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项羽的身上,我们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又如何在现实中升华自我呢? 自信但不能自负 真诚坦率

重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应该博采众长,提升自我„„

四、总结

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没有这伟大的设计,是没有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民族的。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以项羽为对象的人物评论。

第三篇:项羽本纪赞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赞》教学设计

上新庄东台学校 唐君莲

学习内容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熟读文本,理解重点句子。

3、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辨正地认识、评价,砥砺学生自我的人生修养。

学习重点

学会正确地辨正地去分析、认识历史人物。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婉约派一代词宗李清照有一首风格迥异的诗,也是来评价项羽的,还记得吗?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这首诗体现了词人怎样的观点?

明确: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夺人。她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悲壮惨烈,气壮山河,英雄无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启示: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初读课文,读通文本。

1、视频朗读,学生听读课文,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

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分小组读。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五、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六、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学习本文后谈谈你的感受:(提示:结合司马迁的赞)明确: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的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亡之速。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七、小结:

项羽人物形象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也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第四篇:项羽本纪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项羽本纪》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案 2008-10-03 手机版 江苏四中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总体把握《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品读第1—2节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从而自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3、通过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4、品读第3节,疏通文意,了解巨鹿之战,并掌握各种文言现象。通过把握“巨鹿之战”,分析并了解项羽的将帅神威。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史记〉选读》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板块,旨在让我们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马上要学习的《项羽本纪》是专传,另外几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合传,《滑稽列传》与《刺客列传》是类传,即同类人物的合传。它们从叙事体例上说,本专题选文和其他专题的绝大多数选文一样,同属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历史散文。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因原文较长,本书只选了项羽家世的介绍和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两个片段。未入选的精彩片段还有巨鹿之战前的“吴中起兵”和“巨鹿之战”后的我们学过的“鸿门宴”。

本文学习目标:积累有关文言知识;了解项羽的个性特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理解并学习《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

二、朗读

1、注意读音 栎阳逮(能扛鼎(()()()()()()))

狱椽()

繇役()

钜鹿()

釜甑()

甬道惴恐()

诸侯皆属焉()

垓下名骓()

歌数阕()

田父绐曰()

刈旗瞋目而叱()

王翳()

瞳子苗裔()

陇亩之中()

自矜功伐檥船()

乘埶()

2、指名朗读

三、疏通1、2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万人敌——不肯竟学——尝有栎阳逮——狱椽——以故事得已——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以是知其能——族矣——以此奇籍

2、提问交流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写字。学万人敌——敌万人。不肯竟学——完。

尝有栎阳逮——有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狱椽——官吏名称。

以故事得已——因为这个缘故。皆出项梁下——下,下面,不及的意思。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阴,暗中;部勒,部署管理。以是知其能——以是,借此。族矣——灭族

以此奇籍——奇,意动,认为„„奇特。)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最初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家世世代代做楚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年少时,学习识字书写没有学成,放弃不学了;学习剑术,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认字足够记写名姓就行了。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一万人的本事。”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大意,又不肯学完。项梁曾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就请蕲县的狱椽曹咎写信给栎阳的狱椽司马欣,因此被牵累的事得以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在吴中逃避仇人。吴中有贤能的士大夫都不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为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各人的才能。秦始皇出游到会稽,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口,说:“不要胡说,会灭族的!”项梁因此认为项籍奇特。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起大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都已敬畏项籍了。)

四、疏通第3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卿子冠军——皆沉船——破釜甑——无一还心——楚兵冠诸侯——膝行而前——诸侯皆属焉

2、提问交流(卿子冠军——项羽这股军队的上将军宋义。皆沉船——沉,凿沉。破釜甑——

无一还心——没有一个人有回头逃跑的想法。楚兵冠诸侯——冠,居诸侯之首。膝行而前——膝行,跪地用膝盖移步。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项羽杀掉卿子冠军以后,威震楚国,名声传遍诸侯。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士兵两万人渡过漳河,援救巨鹿。交战稍有胜利,陈余再次请求增援。项羽就统率全军渡过漳河,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于是楚军一到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交战多次,截断他们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奋勇当先居诸侯之首。巨鹿城下,诸侯援军有许多座营寨,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领都在壁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惊惧惶恐。当打败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无不跪在地上,用两膝前行,没有人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五、疏通第4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是何楚人之多也——常幸从——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奈若何——歌数阕——莫能仰视

2、提问交流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何,要不,为什么。常幸从——常,一直。力拔山兮气盖世——盖,超过。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宝马不向前。奈若何——把你怎么安置。歌数阕——数阕,数遍。莫能仰视——不忍心抬头看他。)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项王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包围了好几层。晚上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着楚地的歌曲,项王就大惊道:“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就连夜起来,在营帐中饮酒。项王身边有位美人名叫虞姬,一直受宠随行;项王有匹骏马名叫骓,经常骑它。这时项王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能拔山呀,气势盖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难于驰骋。骓马不前行呀,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把你怎么安置!”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应和伴唱。项王泪流数行,左右的侍从人员都哭泣,不忍心抬头看他。)

六、疏通第5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直夜溃围南出——平明——骑能属者——田父绐曰——然今卒困于此——今日固决死——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刈旗——期山东为三处——辟易数里

2、提问交流

(直夜溃围南出——溃围,突围。平明——天亮。

骑能属者——属,跟从。田父绐曰——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终于。今日固决死——固,一定。为诸君快战——快,痛快。必三胜之——一定胜他三次。刈旗——拔了他的军旗。

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边。辟易数里——辟易,躲避。)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于是项王就骑上战马,部下精壮骑士相从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冲决重围,飞奔而逃。天明时分,汉军才发觉,派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骑兵能跟得上的只剩一百多人。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种田老人,种田老人欺骗他说:“向左走。”项王向左,结果陷入大沼泽中。因此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王就又领兵向东,到达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追赶的汉军骑兵有数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对他的骑兵说:“我起兵到现在有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阻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遭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未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作战的过错啊。今天肯定是我的死期,愿为诸君痛快地打一仗,一定胜它三次,给诸君冲破重围,斩杀汉将,夺取汉旗,让大家知道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作战的过错。”就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分别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包围起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骑兵们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分做三处集合。于是项王大声呼喊奔驰而下,汉军如草木随风倒伏,于是斩杀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担任骑将,追击项王,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们在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就分为三路,再次包围楚军。项王就飞奔过去,又斩杀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几十上百人,又聚集他的骑兵,仅损失了两名骑兵。就向他的骑兵说:“怎么样? ”骑兵都佩服地说:“正如大王所说的那样!”

七、朗读复习

第五篇:项羽本纪读书笔记

项羽本纪读书笔记

反复阅读项羽本纪这篇文章,我确实感受到司马迁司马迁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才华和心血塑造了历史上最生动饱满的英雄形象。

我想从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及司马迁对项羽的评判态度上谈几点自己的感受。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多用描写且精于描写,特别是语言描写和正侧面描写尤为突出,通过描写,将人物生动形象展现出来。“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几句便勾勒出项羽少时即气度不凡异于同龄人。而与季父同观秦皇出行时一句“彼可取而待也”更显示出他目光远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的反叛精神和与生俱来的帝王抱负。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也是通过其语言勾勒出来的,如项梁曾说“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从此不任用公”就体现出项梁用人以贤,对自己的部下有深入的了解;宋义的“臣论武信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的论断体现其看问题深入,一语道破项梁一意孤行,盲目自大必招致失败。而作者对项羽在各个阶段的语言的描写尤为细致,均体现每个阶段项羽的特点;在巨鹿之战中“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国家安危在此一举。项羽的深谋远虑,勇谋胆识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众人惮秦畏缩不前时,他兼备勇气和眼光,雄心勃勃,目光远大,体恤民情,民心所向。而在核下之围时的项羽又是何等的慷慨悲壮呢?司马迁同样通过项羽的诗表现出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駶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时的项羽已预见了西楚霸业的衰亡,曾经诛暴秦的大英雄如今沦的连妻子和爱驹都不能保全的地步,是凄悲是悔恨是怨愤,更多的还是悲痛,于是他才慷慨放歌的。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放言“天欲亡我,我何渡为!”“纵江东父老怜而亡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藉不独愧于心乎?”这更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情怀,他深感对不起江东父老,不愿蒙耻求生。项羽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在悲壮中亦放光辉。

其次是神态描写和正侧面描写。例如在鸿门宴上,樊哙是“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四面楚歌中的项羽是“瞋目而叱之”便是得赤泉候人马俱惊的。关于正侧面描写,司马迁把握的恰到好处。巨鹿之战的惨烈不仅通过“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来表现,更有项羽战前破釜沉舟的行为来表现。

另一方面,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语言具有丰富而艺术性,意蕴无穷。

一、人物对话善用类比比喻:“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夫搏牛之杧不可以破矶虱”“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人言楚人沐猴而冠”“养虎自遗患”等等。

二、劝说性语言精湛。范曾说项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余说章攼“孰与身负斧锧,妻子为戮乎?”

三、诗韵语言渲染气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駶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何等的悲壮凄凉。

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的刻画可谓倾尽其能。文章开始就说项羽的身世,“季父项梁,梁父项燕”,这也就点明了项羽是不平凡的,不仅在于他是将门之后,更因为他从一开始也就与秦有着莫大的仇恨。观秦皇出游,“彼可取而代也”凸显其年少即雄心勃勃,目光远大,有成就帝业的宏伟抱负。更可贵的是在项梁起义中项羽的才能就得以初显。当然他真正的事业始于项梁死后。巨鹿之战中,他有卓越的战略眼光“楚击其外赵击其内破秦必矣”目标明确,坚定果断地斩杀宋义。有细致准确的战略步骤,破釜沉舟“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无处不体现着项羽的不惮强秦有勇有谋的的英雄气概。鸿门宴体现的是项羽性格中重情重义、少城府,憨厚宽容的一面,这也恰与汉王刘邦的狡猾机诈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他的这方面性格却成为他战略上的弱点,而又被刘邦巧妙利用。可以说鸿门宴是关键的转折点之一。合下之围是项羽这一悲剧性历史人物的壮歌。在这里项羽展示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以往的勇猛剽悍的将军形象褪去,在心爱的虞姬身前作诗吟唱,是多么柔情又是何等的慷慨凄悲。司马迁的伟大也许也在于他不是在展示历史人物形象的单面,而是多个不同的方面。在四面楚歌和乌江拒渡中,项羽再现硬汉形象,虽然他已不再有往日的光辉风彩,但他义不苟生的大丈夫情怀已足以感染人心。

司马迁对象与的人物塑造中也足以看出其对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不掩盖项羽失败的事实,也从“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以自立”归纳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争以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荒谬性。但在司马迁的心中,项羽始终是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的。他是灭秦的勇士,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历史进程的推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临危之际,不愿蒙耻苟生,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项羽阐释了真正的英雄本色而这也是司马迁深深敬仰和赞颂的。司马迁用慷慨悲壮的笔调描写了项羽最后的决斗,项羽与乌江亭长对话的艺术性描写也无不体现着司马迁本身对项羽的高度崇敬赞扬及其悲剧性结局的悲痛惋惜,项羽是司马迁心中伟大的人物,独一无二的英雄。

下载《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及课堂呈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及课堂呈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羽本纪》读书笔记

    《项羽本纪》读书笔记 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以下是“《项羽本纪》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

    项羽本纪答案

    《项羽本纪》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预习作业: 2、书:认字与写字;竟:完成;部勒:部署,约束;族:名词活用作动词,杀死全族;扛:举起;利:胜利;沉:使动,使船沉没;绝:切断;冠:居首位;膝:名状,用膝行进。 三......

    读后感-项羽本纪

    读《项羽本纪》有感 《项羽本纪》中,作者司马迁通过对楚汉之争的方方面面的描写,写出了项羽轰轰烈烈的一生。项羽身为名将之后,从小习武学兵,在叔父项梁的指导下,在青少年时期就......

    《项羽本纪》教案设计

    江苏四中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3、 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项羽本纪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项羽本纪》 大概是以前电视连续剧“神话”看多了,总是对项羽有着莫名的崇拜感。他是那般神勇,他一出现便可改朝换代;他是那样的有魄力,即使力量悬殊也照样战无不......

    项羽本纪练习题

    高二语文 周测试题《项羽本纪》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2分)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 ... (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 ...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项羽本纪读后感

    这就是项羽——五读《项羽本纪》 片段一:读完文章,转过身去跟同学讨论道,项羽就是个傻X,竟然不过江东,过了江东还可以卷土重来的嘛,真搞不懂这人怎么那么鲁莽。他是一位将军,他应该......

    项羽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史记》 《项羽本纪》是《史记》十二本纪之一。它记述了项羽一生的经历及成败的关键 ,歌颂了项羽一生的英勇善战和他在灭秦过程中的功勋,揭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