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雪》

时间:2019-05-12 22: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雪》》。

第一篇: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雪》

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雪》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鲁迅笔下“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景致,品味语言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作者勇猛抗争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屏幕显示课件——飘雪的画面

(教师导语)下雪了窗外是好晶莹的世界,雪的天堂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就像玉蝴蝶那熬了三十冬的老槐树偌地玉树临风了,枝上缀满了雪的骨朵,静静地站会,仿佛能够嗅到五月的槐花香了这是赵老师的雪那飞扬的雪花飘落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时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鲁迅的散文诗《雪》 【听读文章】

教师朗读文章:(配乐《初雪》)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用笔标注出生僻词语,初步感知文章

【学生自读】

请同学们坐好,端好书本同学们带着刚才听读的启发,自由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读完思考:(课件显示)

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

教师板书: 滋润美艳江南的雪 升腾旋转北方的雪 【品读妙笔】

教师过渡语:是的,作者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俨然舒展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那份秀美而喜悦,为那份苍劲而震撼请同学们品读文章,任选两幅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处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屏幕显示)

设计思路:

1.将朗读指导和品味语言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品出味道

2.为后面对主旨的挖掘和把握做铺垫 ——课堂预设:

(1)“他们嗡嗡地闹着”对“闹”字的体会——

古人曾有云: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想象出“闹”字所营造出的情景

(2)“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①换字,把“撒”改为“飘”好不好?体会两个字在表达上的不同: ②读出这句话的气势(注意引导学生重读并体会“但是”“永远”“绝不”“撒”的意味)

③齐读全段

(3)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①“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呵”手的情景 ②“紫芽姜”——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中所包含的童真童趣

参考:芽姜写出了孩子小手的嫩,小,而紫写出了天气的冷,把手冻得红里发紫,而这其中充满了玩雪的乐趣

教师点拨: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才能能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同样,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才能象作者一样写出生动的文字

(4)作者最喜欢那个地方的雪景呢?结合文章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作者喜欢南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是滋润美艳的,是美好的回忆,是童年的乐趣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作者喜欢北方雪的刚强与抗争的品格,就和作者一样,用于纷争,不折不挠地追求 【质疑提升】 教师过渡:

鲁迅的语言,真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同学们一起品味,觉得愈品愈有味道同学们将不能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确实不能解决的老师和大家一起完成(学生不能理解的句子大多是与主旨有关的抒情句,小组反馈问题,先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理解,点到为止)

预设:

——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设计层次:

1.学生默读句子三遍,然后圈出关键词语——“孤独”“死掉”“精魂”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三个词语的内涵:(注意联系前文)

孤独——北方的雪,没有花朵的映衬,没有蜜蜂的陪伴北方降雪的时候,是一片肃杀,万籁俱寂,唯有那雪花是唯一的舞者

死掉——北方的雨死掉就成了坚硬的冰冷的灿烂的雪花

精魂——北方的雨死掉了,但是他的坚硬与刚强升华为雪的精魂 3.教师出示时代背景,学生思考问题:作者写这一部分仅仅是为了描绘北方的雪景吗?

参考:作者写北方的雪,更是写自己(屏幕显示)材料链接: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

——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教师归纳,引导,提升 过渡语:

如果哪天我看到了那沐浴在暖阳下的大阿罗汉,看到那随风飞扬的雪花,我们会感到有似曾相识的亲切啊,这就是鲁迅的雪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动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感受那雪的精魂

——学生最后齐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 【回味结束】

沉浸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仿佛我的身边也飘落了片片雪花我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天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能够像鲁迅一样,用包含感情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下课)

板书设计:

滋润美艳——江南的雪——向往美好 旋转升腾——北方的雪——奋力抗争

【教学实录】 赵学东/执教、整理

一、情景导入

师:又是一年冬来到我最喜欢雪花下雪了,窗外是一片晶莹的世界——雪的天堂那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就像玉蝴蝶我家的老槐树也应该玉树临风了,枝上缀满了雪的骨朵静静地站会儿,仿佛就能嗅到那浓浓的槐花香——这是我的雪当那飞扬的雪花飘到鲁迅先生笔下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诗——《雪》

(师板书:雪 鲁迅)

二、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文章,在听读过程中标注生僻词语,感知文章

(师配乐朗读文章,配乐《雪之梦》)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听读的启发,自由地、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生自读文章)

师:读完的同学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生1:我能描绘出这样的一幅画面:几个穿着棉袄的孩子,很小的样子,大约五六岁,他们围在一起,堆着一个雪人他们围着那个雪人,小手已经冻得发肿通红,但他们还是手拉着手,在那儿高兴地唱着歌 师:说得真好,我想是鲁迅的文字引发了你无限的遐想

生2:我描绘的第一幅画面也是这样的,有几个孩子,他们欢乐着,唱着歌,跳着舞,围着一个不成形的但他们看来很完美的雪人他们认为这个小小的雪人是无比圣洁的

师: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3:我想描绘的也是雪人的一幅画面冬天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中飘着洁白的雪花,就在这么一片雪地上,有一群孩子们围着一个洁白的雪人北风呼呼地吹着孩子们的脸庞,孩子们的脸已被冻得通红了,但是孩子们的心却是热腾腾的,是雪人带给了他们温暖

师:我非常欣喜于同学们仅仅读了一遍文章,就能勾勒出这样美妙的画面

生4:我想描绘的是两幅画,第一幅是南国的雪,南国的雪是细腻的在开满花的雪野中,孤立起一个雪人和一群爱热闹的孩子而第二幅画是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是粗犷的,在旋风中奋飞,看起来相当的勇敢、坚强,显示出北方特别的雪景

师:这位同学能够着眼于全文,为我们概括出文章中展现给我们的不同的两个画面

(师板书:北方的雪 南方的雪)

师:我们从鲁迅的笔下看到了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两幅画面,谁想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色呢? 生1:北方的雪就像一个粗犷的大汉,它非常坚强,非常粗犷而南方的雪就像是一个少女一样,它非常柔和,非常细腻

师:你那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让我们眼前仿佛就浮现出了两幅风格迥异的画卷

生2:鲁迅笔下朔方的雪粗犷、豪迈,他们似乎在同冬天抗争,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像火一样,在这个冬天里燃烧,使这个冬天不再寂寞

师:是的,你说得非常好我们仿佛感到了冬天里飞雪那种勃勃的生命力,那种一心抗争的坚强好,请坐

生3:我想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描述朔方的雪,朔方的雪是纷飞的、蓬勃的、奋飞的、飞扬的、奔放的、粗犷的师:你的词汇量太丰富了,接着说下去

生3:江南的雪跟北方的雪就不同,它带有江南特有的秀丽和清爽

师:秀丽和清爽这两个词语非常好地表现了江南雪的特点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了鲁迅先生在文中用的一个词,我认为那个词传神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点谁能找出来?

生1:我认为是“滋润美艳”

师:好如果你把后面的“之至”加上再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个六字短语和你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呢?

生2:“滋润美艳之至”比我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要好

师:好在哪里? 生2:“之至”是到了极点的意思,这个短语点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到了极点

师:理解十分到位

三、品读妙笔

师: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江南雪的那份秀美而心动,为北方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下面同学们再去品读文章,从两幅画面中任选其中的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好,三分钟时间,开始!

(生自读文章)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生1:我喜欢“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绝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师:好,读得好,赏析得也比较到位老师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老师写雪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我用了“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能不能把“撒”字改成“飘”字呢?

生1:我认为是不可以的因为朔方的雪是苍劲的,而“飘”字却是柔和的,像少女一般,比较柔弱,和朔方的雪的苍劲正好相反,所以我认为是不可以的师:好,请坐 生2:我认为不可以的,“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撒”字体现了朔方的雪如北方的人那样的粗犷、那样的豪迈,而“飘”字体现的是如南方人一样的轻柔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撒”字带着一种自天空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字则太过于柔美,太过于轻盈,写不出北方雪的特点刚才同学在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她是一位女生,在读前边的写北方雪的文字时读得那么刚劲不过,老师认为她最后一段还没有读出文章应该有的韵味,读得有些快了哪位同学能起来读一下?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啊,有味道,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1:因为文中写的“那是孤独的雪”,只有这么读才能体现出雪的孤独,“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能体现出雪的那份豪迈

,;师:我听得出你在读最后一句时有意识地拖长了声音,听起来是那么深沉,那么意味深长你这样读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想法?请说一下

生1:作者是用雨来衬托雪的豪迈和粗犷,更能体现出作者自己的那种精神,这种情怀是深沉的、厚重的师:好,请坐谁还想来读一读?

(生2朗读课文)

师:你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最后一句能不能再读得意味深长一些呢?试一试(生2再朗读)

师:好多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文章的这三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坐好

(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师:最后一句再放慢速度,饱含深情,“是的”,读!

(生朗读)

师:最后一句“是雨的精魂”(师示范)再读一遍,“是的”,读!

(生朗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请同学们接着谈自己喜欢的雪景

生1:我也喜欢朔方的雪,“但是„„是雨的精魂”,我认为这句话是借写朔方的雪来写出当时非常复杂的世态,作者又借雨的精魂表达了对世态的抗争

师:好,你读得很投入,说得也很到位

生2:我也很喜欢朔方的雪,首先第1段中有两个词:一个是“如粉如沙”,一个是“磅礴”,从这两个词中我看出了北方雪的豪迈与粗犷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江南的雪?

生3:“江南的雪„„许多蜜蜂在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江南的雪,尤其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腊梅花”,这一句更体现了江南的雪美艳之至 师:好,我觉得你的声音去读这一段文字简直是珠联璧合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一位依依少女披着薄薄的外衣走在雪地上,很美好,请坐

男生也喜欢江南的雪?

生4:“山茶„„也听它们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两句的原因是因为鲁迅写出了南方的雪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5:我不但喜欢朔方的雪,我也喜欢江南的雪,我感到江南的雪不但温柔美丽,更透露出春天的消息美丽的雪景中透露着春天的消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生6:我也喜欢江南的雪,因为读了这一段之后让人有一份遐想,想象一下在洁白的冬天,一切都是洁白的,在江南呢,在雪野上有梅花点缀,那种红色跟黄色使冬天不再那么单调

师:听听他的句子:洁白的冬天,一切都是洁白的多么有创意的表达!那些腊梅花、山茶花映在白雪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那么鲁迅喜欢江南的雪还是喜欢北方的雪?

生1:我认为鲁迅先生应该是喜欢北方的雪,“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当时,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残酷的社会当中,这一段他写了雪的豪迈与粗犷,同时也说出了对当时残酷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生2:我认为鲁迅先生喜欢南方的雪,因为最后一段,“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他把北方的雪写得那么孤独、那么悲伤而他把南方的雪写得那么美好,他这样写就是表明他是追求美好的,向往南方温暖、美好的气象,而正对应了朔方的雪的孤独

生3:我认为鲁迅先生既喜欢南方的雪又喜欢北方的雪,因为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具有各自的特点,南方的雪滋润美艳,而北方的雪豪迈、粗犷

师:好,这位同学发展提升了刚才两位同学的答案,他说鲁迅先生既喜欢南方的雪又喜欢北方的雪,那么他更喜欢哪里的雪呢?

生4:我认为他更喜欢的是北方的雪,虽然他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南方的雪,但是在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更多地是把自己的人生精神投入其中来描写北方的雪的

师:是的,江南的雪是美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

鲁迅先生的文章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越读越有味道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阅读中的疑难词句

(生小组讨论)

四、研读解疑 师:刚才老师参与到小组讨论,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能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有哪位同学能先谈谈你的理解?

生1:我认为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作者说“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就是雨在某一种情况下变成雪,就表现出在当时那种恶劣的社会背景之下,一个人如果能承受的话,就能够获得新生,变成一种更蓬勃的力量

师:能够从雨雪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理解有深度

生2:这里包含着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师:好,刚才这位同学所读的段落在文章教材后面的一段附录里面,这位同学善于借鉴手中的资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他一样充分利用好你手中的材料当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疑难句子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同学们反复去读这句话,你会发现其中有几个特别关键的词语

下面大家一起读这句话,在读的过程中希望能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感受到那几个关键词“是的,读——”

(生齐读“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同学们生动地展示了刚才的自读效果理解了“孤独”、“死掉”、“精魂”这三个词语,就能更好地把握这句话的内涵了 生1:“孤独”写出了当时北方雪的单调,突出了当时一种时局的黑暗,作者好像是在孤军奋战

生2:雨死掉了,变成孤独坚硬的雪,揭示了这种黑暗的现实就要破灭了,而崭新的生活将在这破灭中得到升华

师:很有见地,请同学们阅读屏幕上文章的写作背景正如刚才同学所说,那冰冷的、坚硬的北方的雨变成了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北方的雪读完这段文字,你想鲁迅仅仅是想写北方的雪吗?

生1:我认为他还想去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悲凉、孤独的状况,然后鲁迅先生当时想去打破这种黑暗与沉寂,去勇敢地争取

师:鲁迅要做一个时代的歌者,去引领所有的人去抗争、去奋斗

生2:从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看,作者想启发人们要像朔方的雪一样去坚强地战胜困难

生3:我认为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是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人民没有自由,看不到光明,只有一片黑暗,而鲁迅先生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如果想成功,就必须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屈不挠

师:连续用了三个词语,进行了准确而高度的概括著名作家黄蓓心在读到这篇文章时,她是这样说的: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智、他的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如果哪天我们站在北方的大地上看到了从天洒落的大雪,我们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会在心里对自己说:啊,这是鲁迅的雪下面让我们再次动情地朗读文章,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哪位同学想读?

(生配乐朗读课文)

师:全体起立,让我们再次朗读文章的后三自然段,跟着鲁迅去感受北方雪的那种粗犷端好书,抬起头,读出那份磅礴、那份力量“但是”,读——

(生齐声朗读)

师:是的,沉浸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仿佛我们身边也洒落了片片雪花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也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饱含热情的笔记下那激动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下课!

第二篇: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952 更新时间:2011-11-28 22:30:2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2.能力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讲礼貌为荣、不讲礼貌为耻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法、情感滋润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图片、动画、视频等),制作教学课件;划分学习小组,便于课上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几张专门为中国人所发的“文明告示牌’’海报,激发学牛兴趣,引导学生思号,导入本节话题。

二、礼仪之邦

活动设计:“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公民,你所知道关于“礼”的词语或故事有哪些?

(设计目的:使学生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中,感受中国的“礼”文化,体会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的必要

性)

三、知书达“礼”

教学情境一:《新来的校工》(视频)

活动设计1:以《新来的校工》为话题,让学生猜想同学们在与校工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矛盾或冲突?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导演、猜想故事中,感受人际交往中无礼所造成的伤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播放《新来的校工》

活动设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身边的无礼现象或事件”为主题,关注生活,回归生活,捕捉身边的无礼现象或事件,并合作探究:无礼行为会带来哪些伤害。

(设计目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关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探讨不文明不礼貌带给他人、社会、国家的诸多伤害,感受无礼不立的道理)

四、无礼不立

教学情境二:《礼貌是尊重》(视频)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分析短片,进一步感受无礼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道理。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文件,使学生深入认识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在我们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礼貌在满足别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个人的自尊;一个人是否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甭具有道德修养,它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因此在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要自觉做到以礼相待)

五、以礼相待

教学情境三:《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

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从语言、态度、举止三方而来感悟和解读──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设计目的:在分析了什么是礼貌、人际交往中必须讲礼貌、无礼不立等问题的基础上,再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自己对礼貌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解读,从而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的目的)活动设计2:评选礼貌之星

(设计目的:通过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身边的有“礼”行为为目标和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要求)

活动设计3:《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视频)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文件的播放,使学生再一次感知身边的一些无礼现象与我们时代所倡导的主旋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违背的。要求每位同学努力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文明,知荣明耻,严格自律,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做文明礼貌的中国人)

六、谱唱礼貌荣辱歌

活动设计:创作礼貌荣辱歌,唱响文明宣言曲。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内交流、共享,推荐一名代表汇报。3.根据活动评价,评出优秀小组。

(设计目的:学礼、懂礼、用礼,方能知书达礼,让同学们用行动谱写礼貌歌谣,用行为唱响文明宣言。深化认识,升华主题,并借此锻炼、培养学牛的学以致用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七、结束语

让我们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树新风,知荣明耻,知书达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礼貌,以礼相待。特别是再过两年就要迎来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作为东道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彬彬有礼,诚信守礼,去迎接世界各国人民的到来,展现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采和魅力。附: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 1.板书设计

2.教学流程图

第三篇: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出景物描写所包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所包含的情感味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教学难点: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商讨 教学用具:社戏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渲染: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循环播放,设计。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老师简要解说。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协同举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导游,我将竭诚为大众服务,请看:这是一座戏台,在江南这种建筑家常便饭,相比看社戏教案3课时。但惟有这座戏台与众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着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的社戏呢?鲁迅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就让我们协同走进历久弥漫着书香的小说《社戏》。环节一:读与感

1、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吗?

2、文章描写了一件看社戏的故事,你觉得那出社戏美观吗? 请同窗们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美观的句子或词语。既然这出戏如此不美观,文章的结尾是怎样写的?(环节二:赏与评(完成目标二“品出美”)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局面,其实。请为他们起一个绰号,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示之以法:可从人物的边幅、性格、身份、职业等方面思考。环节三:品与析(完成目标一“读出味”)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读出景物之美,景中之美。环节四:辨与思(完成目标三“悟出情”)

你以为还原后的小说《社戏》一文除了表达对桑梓同乡纯朴民风和精美景色的怀念,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课堂留白:三分钟让学生的思维沉静下来,思想沉淀下来,整理本节课的收获,社戏。包括情感和知识两个层面。)

结束语:走进社戏,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走出社戏,引起我们不绝的心灵回想。本次文化之旅即将结束,不知道你看过这个戏台会发生怎样的联想和感受,戏台两侧的这幅对联或许能代表我们此时协同的感受:千米画卷有社戏,万般风骨存叫嚣。

环节五:谢谢各位的参与,课下请大众自行浏览《朝花夕拾》和《叫嚣》两部作品带来的无限风光。《社戏》预习大纲一、五“读”俱全

【一读文章】认真读文章,推荐你以为重要的生字词(字形、字音)。【二读文章】A 速读文章,学会社戏原文。用一句话文章概括文章形式 B 文章讲了那几件事?

【三读文章】 细读文章,找出标注你最喜欢的人物及故事并仔细研读,简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四读文章】文中所写的社戏并不美观,但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真的,一向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五读文章】找出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的语句,体味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并一再朗诵,用自己的声音把作者的情感展示出来。

二、相关资料

1、关于社戏 A、什么是社戏?

B、《社戏》中的社戏:。关于社戏演出的形式,据徐淦(gàn)《鲁迅和绍兴戏》一文考证,这是绍兴戏《游园吊打》。该戏叙述的是唐朝宰相卢杞坑害忠良,纵子作恶,终于被惩的故事。卢杞的儿子(剧中称为恶少)带了帮困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抢亲,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顿,省优。直到写了服辩(悔过书)方才罢休。服辩词云:恶少——抢姣姣;家丁——惹祸苗;恶少——下遭再来抢姣姣;家丁——变猪变狗变阿猫。小说中被绑在台柱上的红衫小丑就是卢杞的儿子,那个花白胡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优质课。

另据周作人回忆,小说中所写的社戏的形式,“是绍兴戏中精彩形式之一”,我不知道教学。„„看过的人都不能忘记,„„固然他不曾说是什么戏文来”。

2、《社戏》删减的部分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由于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对于社戏ppt。当时一个伙伴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央也还有几个空座,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挤以前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由于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社戏。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社戏优秀教案。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山东省。忽听得我的伙伴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奈何总是走,不允诺?”我说,“伙伴,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自后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你知道《社戏》教学设计。——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社戏》教学设计。没关系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待劝募人聊以塞责的,我不知道社戏教案设计。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由于廉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干脆。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结构,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社戏教案3课时。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⑶的母亲,由于自后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社戏。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想知道社戏优秀教案。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社戏 鲁迅。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你知道社戏教案3课时。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社戏教案设计。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实在没有什么行人了,一等奖。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粗略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社戏ppt。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待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今后再没有想到他,社戏 鲁迅。纵然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社戏教案设计。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社戏 鲁迅。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由于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奈何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听说。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3、鲁迅作品集相关知识:

《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集,“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叫嚣》:《叫嚣》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穿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举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认,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叫嚣》是鲁迅师长教师的第一本小说集。

第四篇:山东省教学能手评比一等奖

山东省教学能手评比一等奖 教材分析:

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民间文化,旨在让大家关注民俗,了解各地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就本文而言,要具体地体会作者用平实的笔触记录地平实生活中的诗意之美和动人底蕴。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2、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体会鸭蛋中包含的作者的故乡情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端午节习俗入题

2、作者简介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若换成这些题目,你觉得如何?----《家乡的端午节》、《我爱家乡的鸭蛋》,赞成或反对?请说明理由。了解并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课文,品析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喜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谈谈感受、理由,品味课文浓厚的口语色彩和平淡质朴的语言特色,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自然生活之趣。

四、点明主旨,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清明节过了,大家接下来期待的将是什么节日? 生齐答:端午节。

师:就知道你们盼着玩呢。(生笑)那你们知道咱们这里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生1(大声抢答):吃粽子!

生2:就知道吃!还有呢,插艾,我奶说能避邪,还驱蚊。哦,还有,我奶还用艾草给我缝香包。

生3:赛龙舟(被另一生打断:那不是我们这地方的。南方才有呢。)

师:说得没错。南方地区端午多赛龙舟,而北方地区缺水,河流不多,而且端午时节,气温水温仍然很低,不适宜下水玩乐。

师:我们这里还有没有其他的习俗呢?(生沉默)我们北方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吃粽子、插艾草。而有的地方端午习俗多的很呢。今天咱们就去见识见识江苏高邮的端午节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先请大家来认识一下作者,读一下注释1(生读注释)

师: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可见,这篇文章正是写他家乡的端午节。

二、感知内容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解决字词 生朗读

师:读完了吗?文中有几个字词,我来考考你们:“槛”读什么? 生:kǎn

师:“门槛”是门的哪一部分? 生:门下面的横木

师:准确说是门框和地面相接的横木。大家知道它还有什么意思吗? 生1:你家门槛高,我可高攀不上。(学生哈哈大笑)

师:我家没门槛,低得很,随时欢迎你来。(生笑)这里有什么意思了呀? 生2:指家里地位高吧。

师:嗯,可以这么说,但往往是带有揶揄讽刺的意味。还有别的意思不? 生3:我爷爷已经过了70岁的门槛儿。师:那这里的门槛是指什么呢? 生3:年龄界限吧

师:准确。我们再看一个词:门楣,那这门楣指门的什么部分? 生:门框上的横木,是和门槛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师:非常恰当。再看一个字:“鸭蛋络子”中的“络”读什么? 生1:lùo

生:不是!读lào

师:为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1:“网络、脉络”读“lùo”,是指网状的东西吧 生2:跟丝线有关。

生3:那“鸭蛋络子”也跟线有关呀

生2:可那些都是挺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像还有“联络”

师:嗯,可以这么理解吧,“鸭蛋络子”读lào,是口语,就是用线绳编织的可以装东西的小网袋。好了,咱们下面来看看课文

师:大家刚才把课文读了一遍,大家读的过程中,我突发奇想,给课文另取了两个题目,大家看我取的这两个,评价一下我拟题的水平高不高?一个是《我爱家乡的鸭蛋》,另一个是《家乡的端午节》。大家结合刚才对课文的了解,帮我看看这俩题目哪个好? 生翻书,浏览课文

生1:我觉得第一个比第二个好,因为第二个是《家乡的端午节》,课文内容和它不太符合啊,还应该写出他们家乡过端午节的具体过程,比如具体描绘几个活动场面等等

生2: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第一个也不恰当。因为课文虽然有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介绍了家乡鸭蛋的特点,可我觉得作者还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端午时吃鸭蛋和平时吃不一样,小孩子端午节时鸭蛋的玩法有很多,也很快乐。

师:丫头伶牙俐齿,读得用心,思维敏锐。我被你说服了。没错,这俩题目就内容而言都不合适。可端午时候的鸭蛋确实和平日不一样,“特别”在哪里呢? 生:能吃,还能玩儿。师:怎么玩儿法呢?

生1:要精挑细选,做成鸭蛋络子装饰;然后挂够了,就吃了,吃的时候还要小心,因为要用空蛋壳可以制成萤火虫灯。

生2:那么有趣啊,不知道咱们这里的鸭蛋行不行呢?

师:(笑)你可以试试看。你看,这小小的鸭蛋带给作者多少欢乐呀。刚才咱们通过对题目的比较,可以明白了:文章的题目规范了选材的内容和范围,选材可要精当才行。师:我们来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先把相关段落合并,然后用最简练的词句概括。

生浏览课文

师:做好了吗?谁来说说?

生1:第一自然段写端午风俗;第二、三自然段写家乡鸭蛋;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端午鸭蛋

师:准确,精炼。可我有疑问了:写端午鸭蛋,自然要介绍家乡鸭蛋,这部分内容是要交代的。可是作者为什么那么具体地介绍端午节的其他风俗呢? 生1:因为作者好吃家乡的鸭蛋(其他生笑)生2:因为鸭蛋是作者家乡的特产

生3:还因为端午节时,鸭蛋带来的快乐最多

师:都有道理。那么既然写当地的特产,那么作者一定是用最具特色的语言去对大家介绍的,咱们品不到鸭蛋,就品品写鸭蛋的文字,靠咱的意念去吃端午的鸭蛋。

三、研读,品析语言

师:请大家细细品读2、3两段,画出你喜爱的句子,反复去读,好好感受一下你读出来的东西。生或默读或小声读。

师:品完了没?尝到味儿吗?说说看。

生1:我喜欢这一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让你说说,你还真说出这个句子呀,能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呀? 生1读

师:那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1:它写得很生动,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出来了„„(有意把“扎”字读得特别重)

师(笑):来,老师帮你。(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引导)“扎”写出了啥? 生1:动作。

师:那“扎”这个动作前还有个修饰词呢? 生:“一头!

师:“一头”扎下去,写出了“扎”的时候的什么特点? 生七嘴八舌:速度快

位置准

认真

熟练

师:对啊,这个动作,可以让我们想像出高邮人吃咸蛋的样子,那是很专业,很潇洒的啊!这也算是一种文化吧,叫咸蛋文化!敢情高邮人都是“咸蛋超人”啊,(大家笑)

师:那你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1再读

师:好多了。大家觉得这个句子还有没有写的有意思的地方? 生2:那个“吱”

师:“吱——”写啥? 生2:声音。

师:那你能读好这个字吗?

生2:能。后面有个破折号,所以要读长一点,读短了,就像老鼠叫。(学生哈哈大笑)(师也忍不住笑)生2:还有,就是要读出冒油的意思,就像看到那蛋油正流呢

师:咦,想象力很丰富呀,文字到你那里都变动画片了。那你来读读 生2读

师:读得再夸张些

生2:再读(大家鼓掌)

师:那“吱”一声之后,出来的是什么? 生:红油

师:怎么出来的? 生:冒出来

师:“冒”就像地下泉水一样,是吧?那说明鸭蛋的什么特点?

生纷纷发言:油多,好吃,红油多啊!

争先恐后,新鲜!

鸭蛋壳都装不下了啊!师:让我想起一句话:肥得流油。高邮的鸭蛋肥得流油。(众笑)什么感觉?(指一生)大家看他,他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啊!(生大乐)师:用成语形容就是—— 生:垂涎欲滴。

师:那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筷子头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生齐读

师:大家感觉出这一筷子扎下去,作者会是啥表情了吗? 生:满脸的惊讶

师:嗯,不错。不要停,继续品——流出来的是什么油? 生:红油!

师:把“红”去掉,行不行啊? 生:不行,它表示颜色。

师:红彤彤的,迷死个人啦!(生大笑)生1:还透明晶亮,油汪汪地,我就吃过

师:泛着油光,诱人的浓浓的香油——你们吃到了吗?(有生笑答:“没,可是好想吃啊。”)来,咱们大家把这一句话,再一起完整地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读,有学生边读边吃吃地笑

师:别笑,再笑油都流到下巴上了。(生大笑)自我陶醉般地投入地读一遍 生再读

师:读出什么味儿了呀? 生:香!甜!美!

师:那刚才作者满脸的“惊讶”,现在呢?会变成啥样? 生1:喜滋滋的 师:惊喜,对吧 生2:惊叹 师:对。这就是高邮的咸蛋。那可是其他地方的咸蛋比不了的。其他地方的咸蛋,是——就在本段中,找出来读—— 生读: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师:就连京城北京的咸鸭蛋也是——

生读: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重读,读出反问句的味道。

生再读,加重语气: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对了,对了,骄傲自豪的味道读出来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看你看,这个句子才多少字—— 生:15个字。

师:大家评价说汪曾祺的文字“平淡而有味儿”,你看是不是这样的,仅仅十五个字,有动作,有声音,有色彩,有质地,有光泽,有情趣,有形象,在结构上又和上下文紧紧勾连,可是真经受得起咀嚼啊!

师:咱们再看看文中其他段落,还有没有写的很有意思的句子? 生1:有。“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说话者带着什么神情说的呀? 生1:肃然起敬

师:那你能带着这种神情再读一遍吗? 生1再读

师挺好。还有吗?

生2:“还不就是个鸭蛋!”

师:单读这一句,要带出什么口吻?

生2:不以为然(旁一生插嘴:不屑一顾)师:那和后面一句连起来读呢? 生2:(读)还有惊奇

师:先不以为然再点出特别之处。

生3:还有这些句子也有意思——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这有什么好看呢? 师:你觉得有意思在哪里?

生3:就像汪曾祺坐在我们中间对我们说一样

师:体会的真不错。这也正是汪曾祺文章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口语色彩浓,比如还有“白嘴吃也可以”,娓娓道来,如拉家常,亲切自然。

四、点明主旨,布置作业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虽然不能亲尝这美妙的鸭蛋,但我们却如同吃到了一般的甜美,对吧,同学们。(生大喊:对)

师:作者写家乡的端午习俗,尤其写了端午的鸭蛋,是因为鸭蛋是家乡的特产,对家乡的鸭蛋介绍的如此具体,都是因为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什么? 生:对家乡的热爱。

师:是呀,正如作者所写:“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种傲气就是因为对家乡的热恋,“最美故乡山,最甜故乡水。”小小的鸭蛋里,作者不但尝出了生活的滋味,也融进了浓浓的乡情。读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知道了一种美食,积累了一种情感,而且还会让我们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真实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布置作业: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印象最深的童年时代的人、事或物。

第五篇:海燕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最终版)

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海燕》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6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王守松/执教、整理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看看全文共有多少个段,二给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师配乐朗读。)

师: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众):15个自然段。

师:哪些字词容易读错? 生(杂):“胆怯”、“掠起”、“号叫”。

(师板书,并给“怯”、“掠”、“号”注音。)

师: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

生(众):充满激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

(生自由朗读。)

三、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你心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从,我感悟到这是 的海燕”的句式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板书:海燕图形。)

(生圈点评注交流,师参与讨论。)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交流发言,精彩答案将被写在海燕矫健的翅膀里。

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高傲的勇敢的海燕。

师:具体说说。

生1: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海燕毫不畏惧,勇敢高傲地飞翔。

师:从“像黑色的闪电”中,你能读出什么?从“高傲地飞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飞翔速度快。

生2:运用比喻和拟人。

师:说得真好,我选择一个词语写在黑板上。(板书:高傲。)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文章是在赞美海燕,但是“高傲”这个词语从情感色彩上讲是个什么词语?

生3:贬义词。

师:要表达赞美的情感却用了一个贬义词,这是否矛盾呢?如果不矛盾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讨论。)

生4:不矛盾,这是贬义词褒用。

生5:“高傲”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海燕不把暴风雨放在眼里,表现了海燕面对暴风雨无所畏惧的精神。

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请坐。哪位同学能把这一句话读一下,读出海燕的高傲。你来读一读吧。

(一生读。)

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想着重表现哪几个词语?

生6:我为了读出海燕不畏惧暴风雨的形象,着重读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

师:重读是把握文章内涵,表现文章内容,体现文章感染力的重要方法,一般是将表现事物情态特点、动作特征的词语重读。同学们认为这句话中除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还有哪些词语要重读? 生7:重读“黑色的”,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海燕身体的颜色。

生8:重读“黑色的闪电”,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燕动作快、敏捷。

生9:重读“高傲”,因为这个词语表现了海燕的性格特点。

师:好,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练读一遍。这位同学,你来读。

(一生读。)

师:继续我们的问题探究,“从_______,我感悟到这是_____的海燕。”

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渴望暴风雨的海燕。

师:何以见得?

生1:在暴风雨来临时其他海鸟纷纷逃窜,只有它高傲地飞翔。

(师板书:渴望暴风雨。)

生2:从“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我感悟到这是敏感的海燕。

师:具体说说。

生2: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说明它敏感。

师:“精灵”怎样理解?在词典当中“精灵”有两个意思,一是聪明的,二是具有超能力的鬼怪。你认为应该用哪一个解释?

(师板书:敏感。)

生2:具有超能力的鬼怪。

师:有不同意见吗?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生交流,意见一致。)

师:谁能读出敏感的海燕形象?

(一生读。)

师:“遮不住的!”用了一个感叹号,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生3:海燕的坚定。

师:你能读出来吗?(师板书:坚定。)(生再读,师指导。生自读。)师:请同学们找到文中描写其他海鸟的语句,读一读,分析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的?

(生读。)

师: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

生(众):胆怯、恐惧、懦弱。

师: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生1:从“呻吟”、“飞窜”、“掩藏”、“吓坏”、“躲藏”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其他海鸟的胆怯、恐惧。

师: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生2:作者带着嘲讽、蔑视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师:请任选一段读出作者的情感。

(一生读。)

师:还缺嘲笑的表情,带着这种表情请你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海燕不像其他海鸟胆怯恐惧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它是真正的勇士。让我们齐读课文第6段,在强烈的对比中感悟海燕的勇敢。注意第一句嘲笑的表情,第二句赞美的情感用重音来表现。

(生齐读。)

师:通过对具体语句进行评析,一只高傲、敏感、坚定、渴望暴风雨的海燕已飞翔在我们眼前。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海燕,嘲讽其他海鸟呢?

(生沉思。)

师:要想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

(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师: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谁?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谁? 生1: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革命者,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师板书:革命者。)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赞美革命者呢?

(生讨论交流。)

生2:沙皇疯狂地镇压革命,直接赞美革命者容易受到迫害。

师:这种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叫象征。

(师板书:象征。)

(课件展示革命者战斗画面。)

师:同学们,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最终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的号角。

(生齐读后三段。)

四、拓展延伸

师: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成过去,革命的风暴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生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朋友,不要畏惧困难,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胜利的信心,相信你一定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生2:我是一只英勇善战的海燕,那些胆怯的海鸥啊、海鸭啊、企鹅啊,你们躲藏吧,躲藏吧。我等待着光明的来临!

师:同学们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我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我们是勇敢的海燕》。

(课件展示。师生齐读。)

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可以翱翔蓝天,不是每一条小溪都可以流过巉岩,不是每一株幼苗都可以长成大树,不是每个人的旅途都可以舒适平坦。

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让我们大声说——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为我们是勇敢的海燕!

五、课堂总结

师:愿同学们都做生活中勇敢的海燕。下课。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王守松

一、教师试读,示范引领

2008年我在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执教《安塞腰鼓》一课,讲完课后回来第二天,一位老师告诉我说,东营市教研网上有对你的评价,我打开一看,是这样写的:“来自济南长清一中的王守松老师激情洋溢地朗读了《安塞腰鼓》,那豪放奔腾的气势,那铿锵有力的语言,把在座的所有人都带入了那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黄土高原,耳边仿佛尽是那隆隆的鼓声,眼前仿佛尽是那飘飞的舞绸,作为教师的笔者都忍不住热血沸腾。学生皆神情专注地在老师的声音里进入精彩的文本,感受精妙的文字。当王老师的朗诵与背景音乐一同戛然而止的时候,全场有一秒钟似乎不舍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极其热烈的掌声,台上台下,全都沉浸陶醉在这样美好激动的氛围里。”

看完了这段评价,我在当天的反思中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是对学生最好的指导,因为它是教师在充分备课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教师在充分感知文本基础上进行的情感表达,它的效果远胜于放录音。因为,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熟悉自己老师的声音,易于在声音感染下进入文本,教师现场的朗读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以,语文教师要敢于在课堂上试读,让学生感受教师和文本的风采。

二、理解文本,教给方法

理解文章的内涵是读好的首要,其次还要有方法作辅助,比如重音要加在什么地方,语气要作怎样的对比等等。如教《海燕》一课,我就指导学生朗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教他们如何运用重音来表现作者和自己的情感。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得兴味盎然。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朗读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氛围,感染学生,以情激趣,以情激情,以情动人。

如教读《石壕吏》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句时,我就动情地说道:“同学们,古人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其中,尤以‘老年丧子’为最痛。想想老妇,三个儿子,两个战死,还有一个性命朝不保夕,她说这番话时是何等的悲痛啊!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声音读出老妇的悲痛欲绝、悲愤交加。”于是学生声情并茂地放声朗读。

四、准确评价,形象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要求:“注意加强对文章诵读的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通过准确评价和形象指导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继续发扬,不足在哪里,以期改正,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课文《黄河颂》中有这样一段话: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一生读完后,我对她说:“课文不但要读对,更要读好。你读得对,但这‘一泻万丈’的黄河,你只读出了‘十里溪流’,读得还不够大。”刚说完,她笑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每个人都在细细揣摩语句,想要读出黄河“一泻万丈”的气势来。

准确形象的朗读评价就是通过巧妙的铺垫、点拨、引导,指出学生朗读情感的缺失,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使学生的朗读有更明确的目标,所以朗读评价的语言不是一个“好”字就能涵盖。

总之,朗读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注重朗读,强化指导,使学生陶醉于文学作品构建的艺术王国,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有时是会心的微笑,有时是伤心的哭泣,有时是痛心的激愤,真正达到朱熹所说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山东济南市长清一中初中部;250300)

下载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雪》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5山东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

    《山东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听课心得体会 今年的山东省的优质课评比在我们临沂举行,我非常荣幸的去听课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多。各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都有很多......

    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社戏》教案设计(共5篇)

    《社戏》教学设计 山东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 赵敏丽 教学目标: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重点:景物......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大雁归来》课堂实录(执教: 长兴实验初中 杨小平) 一 课前播放《鸟与梦飞行》的片尾曲《to be by your side》营造氛围。......

    2014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实录(大全五篇)

    2014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实录一等奖《逍遥游》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小黑板上写好课文。)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如果说预习的时候我们是“小扣柴扉久不开”,那么今天这......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 沁园春 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共1课时 1 * 沁园春 长沙 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

    登高-杜甫-优质课一等奖

    登高 杜甫 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苦痛和忧思 二、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重庆市第四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中组第四片区) 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 执教者:代璐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地点:重庆市实验中学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

    市一等奖优质课《循环小数》

    优质课《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习八第4、5、6、7、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