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苯酚说课稿
《苯酚》说课稿
说课教师:湘潭市湘钢一中 周洁
大家好,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其实教与学,何尝不是一场旅行?感受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享受达到终点的成就和满足,而我设计的《苯酚》这堂课的思路,也将从一趟学习之旅中拉开序幕!
一、了解想要去往的地方——教材分析
苯酚,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从教材整体上看,酚类在中学化学里面,只重点介绍了苯酚;作为最简单的酚类物质的代表,《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而苯酚和乙醇的结构中都含羟基,两者的性质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二、整理行囊——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课前总会有学生很好奇,既然酚和醇有着相同的官能团,为什么它们的性质却不一样?如此一来,课前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一路上,该如何前行?——教学设计
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是,分析结构,预测性质,实验证明。本堂课最开始从酚的认识着手,进而探讨最简单的酚类代表——苯酚,利用分子模型强调它是由苯环和羟基共同组成的,再引导学生回顾含羟基的乙醇和含苯环的甲苯分别有的化学性质,在官能团决定物质主要化学性质的思想下,它们是否完全一致?还是会有差异?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再就这些预测,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得出了酚羟基弱酸性和酚中苯环可三元取代的结论。事实呼应理论推导,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化学中重要化学思想的理解。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我通过创设情景——理论推导——探究实验——反思应用
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实物感知、演示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对比,迁移和实验探究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这场旅行,要收获什么?——教学目标:
本堂课需要培养的技能从这三个方面可以归纳,全部揉和在教学过程中,后面我们再一一阐述。
五、旅途中最艰辛的地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
六、路上,我们携手走过——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从分享神奇的茶水开始,我将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伪装成“神奇的茶水”,分别倒入三个看似普通其实已分别用氢氧化钠、硫氰化钾、苯酚润洗过的“空瓶”里,“茶水”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告知其奥秘就在即将学习的内容里,引发学生揭秘的兴趣,和对本堂课极大的求知欲。
再利用生活中出现过的一些酚类物质图片,展示酚的结构特点,直观的认知加深了学生对于酚与醇的不同概念的区分。接着介绍酚在水果中存在的常识,让学生初步认知酚易被氧化的特点,瞬间拉近了学生对于酚的认知,感觉这类物质并不遥远,很生活;培养了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的世界观;同时,也为后面苯酚实物为何呈现粉红色的解释埋下了伏笔。
苯酚的认知从结构分析开始
先观察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写出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判断空间构型;
再由苯酚是苯环和羟基构成,联想到醇和苯的溶解性特点,学生推测出苯酚常温下与水溶解性不大的可能;接着展示苯酚实物,引导学生归纳出苯酚的物理性质,并分组实验探究溶解性(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探究前提醒学生注意苯酚的毒性,也让学生从苯酚易溶于酒精的结果中领会了为何不小心沾了苯酚要用酒精清洗。最后提出可以利用苯酚溶解度的实验现象设计成“牛奶变清水”的小魔术,学生很开心,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研究的的极大兴趣。
苯酚化学性质的探究同样从结构开始
因为和乙醇有着相同的官能团羟基,两者必有共性,鼓励学生对比乙醇的结构大胆推测出苯酚与它的差异性,羟基的活泼性更大?甚至酸性?自然,提出课题问题,苯环与羟基联手使得苯酚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学生则通过设计方案——交流方案——实施方案——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来验证问题,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
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思考:
1、苯酚和乙醇中的羟基谁更活泼?利用乙醇溶液,水,苯酚溶液分别和钠反应,让学生思考,反应比水剧烈,就推出思考2:苯酚有酸性吗?从酸的通性出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PH试纸,石蕊试液,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试剂作为选择,学生从PH试纸和石蕊的实验结果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但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反应中,中得出结论,苯酚有酸性,但很弱。那么思考3:苯酚酸性很弱,弱到什么程度,和碳酸相比较呢?这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很多学生马上想到要利用强酸制弱酸来验证,便自然的过渡到设计二氧化碳与苯酚钠反应,看完实验视频后也可指导学生课后向苯酚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来完成,学生是既兴奋又有浓厚兴趣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这个实验之所以不在课堂演示,是因为很难成功,一来吹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太小,时间长;二来如果制备苯酚钠的过程中碱过量了,现象就更加不明显了,这也让学生懂得实际探究和理论设计未必一致,是存在问题需要思考的。思考4:苯酚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成功了,生成了苯酚,但是它的另一产物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激烈讨论,有说是碳酸钠的,有说碳酸氢钠的,有说要根据二氧化碳的量来决定产物的,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前面验证苯酚酸性的时候做的一个实验,与碳酸钠反应。学生豁然开朗,得出无论二氧化碳是多是少,产物一定是碳酸氢钠的结论。
苯酚弱酸性的结论出炉,我立刻展出了网络上的争议:含茶多酚的茶水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很多同学轻松地解决了这一平日本也模糊的问题,找到了应用知识的快乐,感受到了化学和生活的息息相关。
苯酚的酸性缘由苯环对羟基的活化作用,那反之呢?对比苯酚和苯,引导学生推测出苯环取代能力的可能性,展示改进实验:将浓溴水加入稀苯酚溶液中,改成苯酚滴入溴水中,污染少了,白色沉淀生成,现象依然明显,反应迅速。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苯酚中的苯环比苯更活泼,且应该和甲苯的取代反应类似,为邻对位的三元取代。进一步说明是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导致了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强调了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结论。
结合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拓展到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此时,展示苯酚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并联系新课引入,学生在热烈讨论中揭晓神奇茶水的秘密,并从现象分析,推理中找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最后优化统整,学以致用】
强调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重申了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思想,采用给苯酚建化学档案的方法特色总结苯酚相关性质,引出苯酚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两个课后思考更是鼓励了学生培养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探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的意识。
七、回味教学旅程——我有了三点教学反思:
1、我们应该交给学生什么?“知识在应用中才有活力,在探索中才有生命”
2、将辩证观点、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溶入课堂。
3、教学环节上,“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引导发现,用事实形成观点,从化学走向社会,用板书巩固记忆,用作业促成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醇酚苯酚化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重点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苯酚知识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事实上苯酚与乙醇性质又存在不同。苯酚安排在此节既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又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其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OH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及操作能力。
苯酚结构与乙醇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环相连)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我将本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探究实验—理论推导—反思应用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实物感知、演示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 “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2.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实验探究、理论探究
3.教学辅助手段
利用实物感知、教学模具和多媒体动画演示
4.学法指导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对比、迁移、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情景一】新课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来引入新课,先展示一段新闻:塑料奶瓶含有双酚A奶瓶会诱发儿童性早熟,引出双酚A的结构式(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进一步构建酚类物质的定义。由此引入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借助对比醇的定义判断是醇还是酚,让学生学会区分醇和酚,加深理解。
【情景二】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酚软膏以及苯酚软膏的说明书,让学生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提问: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初识苯酚,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指导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一,根据苯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主动地获取苯酚物理性质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把物质的物理性质直接传递给学生,显然,这些知识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比教师将知识简单地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握。
【探究实验一】物理性质(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
学生实验:
(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气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
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情景三】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回顾情景二,提出问题1: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提到了“放置时间过长色泽变红”,色泽变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分析空气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水和氧气,设问:苯酚是与水反应而色泽变红吗?根据刚才的探究实验一,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那就是与氧气反应造成的,说明了苯酚很容易被氧气氧化。
提出问题2: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提到了“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二】苯酚的酸性
(1)验证苯酚是否具有酸性?
提供试剂:石蕊试液、pH试纸、苯酚饱和溶液(约为1mol/L)。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苯酚溶液的pH大约在5-6,且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NaOH溶液后变澄清,说明苯酚显酸性。但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并不显红色,学生产生了疑问,苯酚既然是酸,为何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呢?引导学生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苯酚酸性太弱。因此,苯酚又名石炭酸,那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教师演示实验:向苯酚浊液滴加NaOH溶液至澄清,再向溶液滴加HCl至溶液出现浑浊,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盐酸的弱。接着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向CO2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红,说明苯酚的酸性弱于H2CO3。哪些酸可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这样自然地过渡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此时苯酚钠与CO2的反应产物是Na2CO3还是NaHCO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确定苯酚钠与CO2的反应产物是苯酚和NaHCO3。
思考与交流:乙醇和苯酚都含有-OH,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通过相同浓度的乙醇和苯酚的pH和结构简式对比分析,对比苯酚和甲苯的性质,得出结论苯环对有-OH活化作用,使苯酚具有弱酸性。
【探究实验三】苯酚的取代反应
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苯与液溴的反应,推测:将浓溴水加入苯酚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三,根据已有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取代反应,那么,是几元取代呢?引导学生回忆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类比类推苯酚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三元取代。接着,我请学生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哪个取代反应更容易?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苯酚更易取代,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这个事实,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OH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OH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
【探究实验四】探究苯酚的显色反应
请学生演示FeCl3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此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也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这也是区别于醇的另一种性质。
性质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
【情景四】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但其对人类的环境也带来一定的危害,如有毒“香味”的玩具、以及轮船的苯酚泄漏事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情景五】学以致用,整合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考、讨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通过酚类废水处理的流程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布置作业:
1.教材P55课后习题1、2、3、4
2.家庭小实验:遇到FeCl3会变色,请查阅资料,制取蓝黑墨水。
四、说板书
第三章 第一节 醇 酚 第二课时 苯酚
(一)、物理性质
1、无色、特殊气味的针状晶体;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1、易被氧化:
2、弱酸性:
3、取代反应:
4、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
(三)、结构决定性质
(四)、用途
第三篇:高中化学选修5 苯酚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5《苯酚》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苯酚”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和 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情景线活动线知识线
一节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挑战的,所以我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那么请各位老师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的化学课堂吧。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
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于是我引入新课:苯酚就是最简单的酚类。
第二个环节-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生产酚醛树脂用来制作厨房用的防火板和电器插座,生产锦纶制作登山服,还可以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重要原料。有人评价说苯酚改变了世界,外科之父 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减少了细菌感染,塑料之父贝克兰合成酚醛树脂,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可见,工业上对于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有大货车在运输苯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新闻。化学与生产联系, 我从生活走向化学 , 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第三个环节-苯酚的性质
情境再现 1 :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苯酚有毒,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 40 摄氏度以下会成为固体形态,如果不是因为雨太大,大量苯酚被地表水带走,也许在泄露过程中就能被截留。”
我提出问题,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你能得出苯酚的哪些性质?学生会说出苯酚有毒,可能溶于水。接下来我提供苯酚样品,让学生验证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我重点提供三种溶剂:冷水、热水、乙醇。
苯酚泄露事件继续进行:
情境再现 2 : 环保局人员在事发 1 小时以后,赶到事故现场时,交警和消防人员已经在用石灰吸附泄漏的苯酚,用沙包、活性炭筑坝拦截。
看过新闻后,我提出问题:苯酚可以用石灰吸附,这体现了苯酚的什么性质?学生容易想到酸性。于是进入探究二:苯酚的酸性。我以苯酚的悬浊液进行有序的 2 次实验设计和 2 次实验。
第一次:设计实验,验证苯酚的酸性。
第二次:设计实验,比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强弱。
下面是学生实验的视频呈现:
为了解释视频中出现的现象,我设计了 2 次对比:
对比 1:结构对比 C 6 H 5OH,H-OH
通过比较苯酚、乙醇和水的结构,我们发现同样含有羟基,但酸性却不一样,说明羟基所连的基团有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苯环对羟基有影响。那么,羟基能否影响苯环呢?我设计了第二个对比。
对比 2:实验对比
我给学生分别展示了苯与溴、苯酚与溴的反应情况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两个反应的不同点。由此得出结论:羟基对苯环有影响。我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合作讨论,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应用比较法,建立学科观念:有机物基团相互作用引起性质变化,达成知识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
情境再现 3 :新安江是杭州重要的淡水源之一,也是农夫山泉取水地之一,20 吨泄露苯酚流入新安江是否会影响到农夫山泉的取水? 通过新闻链接,我设计下面 2 个活动。
活动 1 :角色扮演。我提出,如果你是农夫山泉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应对?我引导学生分析,首先我们要查阅国家关于地表水制定的标准,然后再取样品检测苯酚的浓度,再得出结论。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54页,让学生归纳出检验苯酚的方法。
水质类别VIVIII二一世
苯酚浓度≤1毫克/升≤ 为0.1mg / L≤ 为0.05mg / L≤0.005毫克/升≤0.002mg / L
附:国家环境保护局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
活动 2:模拟检测我给学生提供三个水样,水样 1水样 2水样 3
苯酚浓度≤0.0 0 5mg / L时0.0 5 毫克/升2mg / L时
溴水
三氯化铁
下面为学生的视频呈现:
同学们很快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进行了鉴别,他们认定,产生明显特征现象的为严重污染的水样,但是另外两个水样为什么没有产生现象呢?热烈的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对于苯酚浓度较高的水样,检测灵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苯酚浓度很低的水样,尤其是接近合格的水样,就无法鉴别了。我顺着提出:还有哪些更灵敏的方法来检验苯酚,请同学们下课后查阅资料。对于严重污染的水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你知道吗?日本利用蟹壳来清除工业废水中的苯酚,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本环节,化学走向生活,达成情感目标。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学习化学和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学习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画上句号的。
第四篇:苯酚教案
V-3-1苯 酚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过程: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苯酚的结构;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通过反思加深对苯酚结构与性质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探究 教学过程:
【师】 事先在教室入口喷洒少量来苏水
【讲】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闻到了什么特殊的气味吗?(学生回答: 医院里的味道)
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 【师】展示药皂并让学生闻其气味。【诱思】那么在药皂及医院的来苏水中所含的这种有气味的物质属于哪类物质?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酚类(即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在酚类物质中最简单的是苯酚,下面我们就以苯酚作为酚类物质的代表重点来学习一下。【板书】醇
酚
二、苯酚
【讲】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环节主要有以下环节: 【投影】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写一写
看一看----观察分析苯酚的结构 做一做----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
想一想-----通过思考加深对苯酚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写一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启发】那么苯酚的结构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投影】苯酚的球棍模型
【展示】苯酚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问】哪位学生来描述一下苯酚的结构呢? 【学生】回答
【引导】既然苯分子中既含有-OH又含有苯基,那么苯的性质应该由这两种基团来决定,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带有-OH的物质乙醇、乙酸的典型性质以及苯的性质能否推断出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讲】以6个人为一小组,先共同推测以下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用我们给出的药品探究一些你的猜测。并将实验现象及探究结果记录下来。
[探究主题1] 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溶解性
推测: 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实验1: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观察苯酚晶体外观;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
实验2: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乙醇。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2] 探究酚羟基的化学性质
推测: 酚羟基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实验3: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苯酚与钠能否反应。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4:取少量的苯酚加入试管中,振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把上述滴入氢氧化钠后的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盐酸,另一份通入CO2,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3] 探究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
实验5: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诱思】苯酚溶液和浓溴水反应所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什么?又是如何生成的,下面我们从微观角度模拟以下
【师】组织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并把苯酚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整理在黑板上。【投影】苯酚和溴的取代机理 【引导】以上是我们对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所进行的一些实验探究,针对以上实验我这里有这样几个问题,下面咱们想一想,看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正确答案 【投影】点击想一想
问题1: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如不慎蘸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问题2:如何检验一份溶液中是否含有苯酚 【实验】向少量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
问题3:苯酚和乙醇均具有羟基,而苯酚的酸性比乙醇强,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4:从苯与溴及苯酚与溴反应的条件及产物去分析,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论:
问题5:从苯酚钠与CO2反应的方程式,得到的启示去分析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苯酚钠与碳酸氢钠
(2)苯酚与碳酸钠
【总结】以上是我们根据苯酚的性质所进行的深层次挖掘。总之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反应结构;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及检验方法。【投影】点击写一写
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酚类废水的危害和工业上处理酚类废水的常用方法,并把你收集的资料设计成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报道。
发送至:suhq@xinhuaedu.net 说明:学生每人一份导学提纲,请见下一页 导学提纲
一、看一看:观察苯酚的分子结构。
二、做一做:在乙醇、乙酸、苯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推测并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化 学性质。
[探究主题1] 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溶解性
推测: 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质
实验1: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观察苯酚晶体外观;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
实验2: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乙醇。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2] 探究酚羟基的化学性质
推测: 酚羟基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实验3: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苯酚与钠能否反应。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4:取少量的苯酚加入试管中,振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把上述滴入氢氧化钠后的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盐酸,另一份通入CO2,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主题3] 探究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
实验5: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三、想一想: 问题1: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如不慎蘸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问题2:如何检验一份溶液中是否含有苯酚
问题3:苯酚和乙醇均具有羟基,而苯酚的酸性比乙醇强,这说明了什么? 问题4:从苯与溴及苯酚与溴反应的条件及产物去分析,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问题3和问题4我们得出来的总结论是:
问题5:从苯酚钠与CO2反应的方程式,得到的启示去分析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发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酚钠与碳酸氢钠
(2)苯酚与碳酸钠
V-3-2 乙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工业制法。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实验准备
每组学生两人。课前备好的实验用品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烧杯;10%NaOH溶液、2%AgNO3溶液、2%氨水、乙醛、2%CuSO4溶液、KMnO4酸性溶液、热水、浓硝酸。教学过程:
在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乙醇氧化后生成乙醛。本节课要学习醛基和醛类的概念,乙醛的结构式、醛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板书:醛
一、乙醛
讲述:在CH3CHO中的—CHO叫醛基,它是另一类烃的衍生物——醛的官能团。乙醛可看成是甲基跟醛基(—CHO)结合的产物。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醛类的通式是RCHO。必须指出:—CHO不能写成—COH,因为这样写表示氢原子跟氧原子连接,容易跟醇的通式混淆
板书:1.乙醛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展示:乙醛分子的结构模型
讲述:分析—CHO的结构。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碳原子,使得C=O双键的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C—H键电子云向碳原子偏移,C=O双键是不饱和的极性键,C—H键是极性键。因此,在化学反应中,C=O双键和C—H键都可能断键。乙醛分子中的醛基对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
讲解:观察试剂瓶内的乙醛,用“招气入鼻”的方法闻乙醛的气味。提问:乙醛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演示:乙醛跟水、氯仿互溶的投影实验
师:根据投影实验的现象,乙醛还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乙醛能跟水、氯仿等互溶。
板书: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3.乙醛的化学性质
讲述:让我们比较乙烯中的C=C双键和乙醛中的C=O双键。乙烯中的C=C双键有不饱和性,其中的一个键易断裂,使乙烯能跟氢气和氯化氢等起加成反应。乙醛中C=O双键也有不饱和性,所以乙醛也能起加成反应。乙烯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乙醛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评注: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延伸到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板书:(1)加成反应
讲述:烯烃和醛都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这是两者的共性。但是,C=O双键和C=C双键结构不同,产生的加成反应也不一样。因此,能跟烯烃起加成反应的试剂(如溴),一般不跟醛发生加成反应。
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即氧化)、失氧(即还原)开始认识的。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还可以从加氢或去氢来分析,即去氢就是氧化反应,加氢就是还原反应。所以,乙醛跟氢气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乙醛加氢发生还原反应,乙醛有氧化性。分析碳基对醛基上氢原子的影响,推测乙醛可能被氧化,乙醛又有还原性。
评注:适时提出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并跟初中化学中得氧、失氧相联系,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 板书:(2)氧化反应
投影:乙醛跟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步骤 投影:实验注意事项:(1)配制银氨溶液,要防止加过多的氨水,且要随配随用,否则会生成易爆炸的物质。(2)做实验用的试管必须洁净。(3)实验结束后,反应混合液倒在指定容器里,由教师及时处理。用少量硝酸溶解附在试管内壁的银。
讲解:本实验要按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由实验现象推测乙醛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实验:(略)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后,由分析反应前后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展开讨论,推测乙醛有还原性。)
板书: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讲解:在上述反应里,银氨络合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形成银镜。这个反应叫做银镜反应。反应最终生成物可巧记为: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应用:(1)实验室里常用银镜反应检验醛基。(2)工业上利用葡萄糖(含—CHO)发生银镜反应制镜和在保温瓶胆上镀银。
[评注:用实验检证乙醛的还原性,并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去论证乙醛的结构要点,从而突出醛基的特性,并明确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银镜反应的实际运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投影:乙醛跟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讲解:本反应中氢氧化铜是过量的,使用过量的游离碱能加快醛基的氧化。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反应性能好,现象明显。二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几滴2%硫酸铜溶液,能获得检验醛基的灵敏试剂。这个实验操作简便、不要另行购制试剂。(实验略。)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后,由分析反应前后铜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展开讨论,得出由于乙醛有还原性,所以能把新制的氢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并让学生板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板书:Cu2++2OH-=Cu(OH)2↓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讲解:实验室利用该反应检验醛基。医院里利用这一反应检验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在上述反应中,银氨络合物和新制的氢氧化铜都是弱氧化剂,这表明乙醛有较强的还原性。实验:乙醛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讲解:乙醛既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也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小结:乙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醛基的氧化或还原,是有机合成中引入羟基(—OH)的两种方法。投影:4.乙醛的用途
(师:简要说明乙醛的用途。)投影:5.乙醛的工业制法(1)乙炔水化法
CH≡CH+H2O→CH3CHO 特点:产品的纯度较高,但生产中易发生中毒,生产中耗电量大。(2)乙烯氧化法
特点:生产流程简单,原料丰富,成本低,产率高。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我国乙烯年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乙烯氧化法现已被广泛采用。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CH3CHO+[Ag(NH3)2]++OH-→(2)CH3CHO十Cu(OH)2→
小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总结出醇、醛、羧酸的相互关系。作业:教材P113~P114 课后小结:
本课紧扣教材,按知识的逻辑顺序逐层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教学的坡度。教学内容也体现教材要求,有适度的质量和数量。另一特点是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有时同中求异,有时异中求同,便于他们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
第五篇:苯酚教案
教案
黑龙江省甘南县第二中学 王春艳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2课时内容。其内容共包含4个方面:苯酚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是重要的含氧衍生物,其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在认识官能团上具有重要地位。苯酚是在芳香烃和醇的教学之后,因此,对比较苯酚和苯及乙醇的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学情分析
(1)认知情况:学生已经学过了苯,甲苯,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对官能团的决定作用已有深刻的理解,对官能团和烃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2)技能状况:高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成熟,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是: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确定该重点的依据是,学生只有掌握了苯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才能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教学难点是:苯酚与乙醇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确定该难点的依据是:学生极容易将乙醇的性质全部应用到苯酚上。突破该难点的关键是对苯酚和乙醇进行类比分析。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1)采用实验探究法(2)采用类比迁移教学法(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逐层明确试验探究的思路
(1)在观察中学习(2)在类比中学习(3)在质疑,讨论,合作中学习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2、苯酚的结构
观察分子模型,对比醇类羟基连烃基的
3、苯酚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一】 学生实验:
(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产生疑问:色泽变红的原因是什么?药皂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4、弱酸性
【探究实验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学生观察到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澄清,发现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显红色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自然的过渡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指导学生动口向苯酚钠溶液中吹人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学生对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已经完全掌握。
5、取代
【探究实验三】取代反应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乙醇和苯酚同样含有羟基,但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这说明什么问题?点拨学生:由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上分析,并展示他们的分子结构以帮助理解,得出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同时也更进步加深化学环境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突破了难点。继续设疑,那羟基对苯基是否也有影响? 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苯与液溴的反应,我请学生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对比哪个更容易?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难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此反应可用于检验苯酚,引出显色反应
6、显色、氧化
演示苯酚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观察现象
再回顾.学生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那就可能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造成的。验证明了苯酚确实因与氧气反应变红,学生们推断出苯酚具有还原性,接着我就追问:既然他氧化剂反应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我们学过的氧化剂。性质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用途
7、苯酚用途
8、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考、讨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用一道习题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9、反馈练习:
10、课外探究、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葡萄和葡萄饮料中含有酚类物质。通过这个生活小常识和一个课后实验,加强学生对酚类物质的辩证的认识。
八、板书
(一)分子结构:
(二)物理性质:
1.无色、特殊气味的针状晶体;
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三)化学性质: 1.极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4.易被氧化:(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