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
(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及主要方向;(2)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难点:
(1)生物进化的历程;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必修1,教案,苏教版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图片:原始地球、原始海洋和现在的地球、海洋和草原。
教师: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2013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地震、火山爆发、洪灾、泥石流。其实这个场景并不陌生,早在五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
原始地球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差很多,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原始地球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引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阅读课本P103-P105相关内容,结合图例,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讲述】最早出现的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问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讲述】在寒武纪出现,它们生活在海洋中。〖问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讲述】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问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讲述】陆地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问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讲述】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灭绝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问6〗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同源器官的存在能表明什么? 【讲述】①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②同源器官的存在,表明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问7〗试分析有性生殖生物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速度的原因。
【讲述】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问8〗在了解生物进化历程后,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有哪几个比较关键的转折?
【讲述】生物进化的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点: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暴发形成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有重要影响;原始两栖类出现,生物登陆并改变陆地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陆地条件。〖问9〗简单叙述生物进化的规律。
【讲述】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原核到真核;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探究二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阅读课本P105-P107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0〗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有关呢?
【讲述】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问1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讲述】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问12〗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你能说出Ⅰ、Ⅱ、Ⅲ分别属于哪种层次吗?
【讲述】Ⅰ、Ⅱ、Ⅲ分别属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问13〗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对环境的适应有何关系? 【讲述】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问14〗生物多样性的三层内涵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讲述】相关关系如下图。
〖问15〗植物界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讲述】真核多细胞,有细胞壁;多数植物体具有根、茎、叶和繁殖器官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
〖问16〗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讲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课堂小结
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分析其进化的观点,既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能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尤其是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通过多媒体,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过辩论形式使学生体会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课后习题
1.原生生物界的细胞类型和数目的特征是()①细胞类型为真核细胞 ②细胞类型为原核细胞
③细胞数目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 ④细胞数目为单细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原始生命出现之后,下列哪项顺序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A.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 D.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3.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4.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动物的出现不影响植物的进化 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5.[双选]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1.A 【解析】原生生物界主要是指原生动物、真核单细胞藻类等一些生物,这些生物的特点是由真核细胞构成,多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
2.D 【解析】最初的地球上无氧,因而原始生命为无氧呼吸,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分化出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逐渐增加了大气中的氧含量,为需氧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C 【解析】图示结果表明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同一花园中,其植株高度有明显差异,但若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还需原海拔处的株高数据。
4.B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动物的出现会影响植物的进化。
5.AD 【解析】普通栽培稻往往没有普通野生稻的抗逆性强,说明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普通栽培稻中落粒性突变类型虽然对人类不利,但对于普通栽培稻本身的生存繁衍来说还是有利的。普通野生稻能生存下来的往往具有抗逆基因,可为水稻育种提供目的基因。
板书
第二节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生物进化的基本顺序 3.几个重要进化事件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内涵(三层次)(2)相互关系
(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①从分子水平看 ②从进化的角度看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生物的五 界系统
第二篇: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工具单——高一生物
5.2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人:张燕妮审核人:张燕妮序号:22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2-6-01
问题导读——评价单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说出五界系统的含义。
预习评价
自主学习课本P103-109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分别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
2.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什么?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
2.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分别指什么?
我学、我说、我议、我练、我创造
(二)、五界系统
1.五界系统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五界?
3.五界系统显示了生命发展史的哪三大阶段?同时又显示了进化的哪三大方向?
问题解决——评价单
问题:自学课本107页生物五界系统各自的特征并举例。
问题拓展——评价单
1、自主完成课本P109评价指南
2、完成资料P88课堂达标。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1
第三篇: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高三年级 生物 郝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教学策略
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视频或图片PPT。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课
1.引起兴趣 播放《地球脉动Ⅱ片头2分钟预告》
2.情景引入
【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侧重于哪个字? 【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设疑】
1、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2、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学生四人一小组,先阅读资料,然后讨论资料上的思考题。
1、观看录像,从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2、认真阅读课本P90“资料分析”,然后讨论资料上的思考题。思考题:1)表中生物类群从分类学上来说,又可以分为哪两类?
2)表中我国已知生物类群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3)为什么说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4)怎么计算表中我国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
5)在动物和植物中除上表所列出的类群外,还有哪些类群?除动物和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6)根据你的估计,你认为是否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 【归纳】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特点
1、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种数居世界____
2、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居世界____
3、裸子植物种居世界____被称“________”的故乡。
4、特有的珍稀动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什么因数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呢? 【学生】外界的环境。【教师】内在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基因
【教师】决定生物的多样性的外在因数是环境,内在因素是基因,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探究主题二
基因的多样性 【学生】
1、观看录像,你从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2、认真阅读课本P91美国大豆产量变化的事例和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品种的培育提高水稻产量的事例。分析案例并思考:两案例通过杂交提高产量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课本P92练习的第二题,小组讨论、交流小虎眼瞎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明确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同,进一步明确基因控制生物性状。通过对以上事例的介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师】 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便是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合理过渡,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探究主题三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学生】
1、观看录像,思考地球上生态系统及我国生态系统分为哪些类型
2、认真阅读课本P92页的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之间及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间的关系,交流讨论。
3、列举事例,说明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三、达标测评
1、我国占世界首位的生物资源是()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鸟类
D、爬行类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培育出高产的杂交稻新品种
A、染色体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
3、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
A、一个营养级
B、一个基因库
C、一个生态系统
D、一个有益生物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①基因的多样性
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④动物行为的多样性 ⑤形态的多样性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③ ⑤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
A、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一成不变
C、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还有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内容的关系。
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生物,关注自然。
五、设计反思
1、确定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容宽泛,实际是各部分的关系复杂、内涵深刻。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是首要任务,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新课标、课本和各种资料,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三条线:一是确定以生物多样性为知识线;二是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为能力线;三是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线,以及知识的创新点。
2、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支柱。
本节课由三大内容组成,在设计时,注意了知识上的重难点的合理安排,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安排,还注重了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反应,这是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的根本保证。
3、细化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
本节课对每一个内容都做到了精心的设计,大到问题的提出,小到每一句话,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设计。
4、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
第四篇: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案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材解读
本节课包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介绍了一些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人为因素有哪些?了解我国濒危生物物种方面的现状和采取的保护措施。重点突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设想
用视频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生物的存在使生物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舟曲流殇的图片使学生知道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导入课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归纳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哪些?学生通过资料了解我国为了保护濒危物种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听歌曲和联系自身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难点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教学突破
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观察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图分析讨论出鸟类和哺乳类的灭绝的速度的特点,此特点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出示人类活动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析,归纳出这些活动会造成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危胁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我国为了保护生物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出示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对濒临灭绝的扬子鳄采取的措施是人工圈养,从而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资料,收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映《热带雨林之歌》的视频,让学生体验生物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2、师提问:当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时,生物的世界还会如此丰富多彩吗?我们的生活还会如此美好吗? 学生回答:
师问:2010年8月7日,在中国的甘肃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回答:
3、投影舟曲流殇的图片,教师总结,导出课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投影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图。学生分析特点,明确是由于人造成的。引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2、投影森林的资料,学生分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3、放映藏羚羊遭到捕杀的视频,学生思考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原因。
4、投影环境污染的图片,学生分析出环境污染也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胁。
5、投影水葫芦的图片,学生分析出外来物种的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6、投影“野败”的现状,分析其原因。
7、学生总结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造成栖息地的丧失,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8、投影生物多样性丧失、灭绝的多米诺现象,引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二)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1、学生快速阅读课本72页到74页的内容,了解有哪些保护对策。
2、投影我国为了保护一些濒危生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图片。
3、学生归纳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投影资料,学生分析出对扬子鳄的保护是迁地保护。
5、学生说出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
6、学生总结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根本途径是就地保护。
三、好题快递
组与组之间抢答,巩固知识点。
四、总结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五、板书设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五篇:生物多样性教案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与学习者分析】
教材将本节课内容安排在“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入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简洁、愉快的方式,启发性的语言,由感性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用旧知与身边资料引导、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识,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了解国情,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比较肤浅,而且生物多样性比较专业。所以教师要把握课标的要求,不要要求太高。注意从学生身边入手,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明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及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及保护多样性的情感认识。【重点、难点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广阔思考与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劳而获的自信与快乐。抓住“多样性的内涵”贯穿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三个层次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让学生观看几组图片,展示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生物,导入课题。
师:看过这些图片后,我们发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二、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导语,回答一个问题:生物多样性分为哪几个方面? 生:三个。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师:(展示PPT)对,同学们很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分别学习这三个层次。首先我们来学习种类多样性。
(板书:种类多样性)
师:展示PPT。大家仔细阅读图表资料,回答老师三个问题。首先告诉老师,除了表中列出的动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类群? 生:节肢动物,甲壳动物。
师:对,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列举的几个(展示PPT)。有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等等,而且初次之外还有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细菌、病毒等。
好,现在回答老师第二个问题,告诉老师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所占比例最高呢? 生:裸子植物。
师:对,所以我国又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除此之外,老师还要补充一个知识点,我国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那大家告诉老师,你们觉得还有生物没被发现么?(展示PPT)生:有。
师:对,还有很多生物没有被人类发现,也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层次——种类多样性。下面我们来学习基因多样性。(板书:基因多样性)
师:大家看这些图片(展示PPT)。这些图片分别是萨摩犬、泰迪犬、吉娃娃,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大家告诉老师,为什么同样是狗,却互相之间长的不一样呢? 生:基因不一样。
师:对,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基因不相同。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基因多样性。但是大家告诉老师,狗和猫的基因一样么? 生:不一样。
师:对,也就是说不同种生物基因不相同。那萨摩犬和比熊犬的基因相同么? 生:不相同。
师:对,也就是同种生物的不同生物个体基因也不一样。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这正是我们需要记住的三点:第一点,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第二点,不同种生物基因不相同;第三点,同种生物的不同生物个体基因不相同。(展示PPT)那大家知道哪些人类利用基因的实例呢? 生:袁隆平杂交水稻。
师: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近一亿人免受饥饿,因此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被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是我国工程院院士,被国家授予最高科技奖。现在我们已经明白物种多样性是因为基因的多样性,在我们多姿多彩的世界当中,除了有天上飞的,还有陆地上和水里生活的,以及其他一些环境,那它们所生活的这些环境正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生态系统。
师:那我们回忆一下,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系统呢? 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师:大家说了很多生态系统,这是不是就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呢? 生:是。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板书:生态系统多样性)师:刚才我们已经明白了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而种类多样性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也就是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即种类多样性是直观表现,基因多样性是内在因素,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外在因素。
现在大家想一下,在我们学习生物链的时候,我们知道,如果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是不是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紊乱呢? 生:是。
师: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在人类未出现之前,地球上生活着庞大的恐龙,可是就是因为地球的地质层运动等各方面因素使得恐龙无法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进而导致了灭绝,这就说明了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使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收到破坏。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其实除了恐龙灭绝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生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比如始祖鸟、长毛象、新疆虎、中国犀牛等生物已灭绝,中华鲟 金丝猴 丹顶鹤 马来熊、大熊猫、紫貂等生物正面临着灭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但是现在人类已经采取很多办法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如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除了大熊猫以外,还有很多保护生物的例子,大家课后搜集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它体现在那几个层次? 生: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师:对,其中种类多样性是直观表现,基因多样性是内在因素,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外在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认识到有很多生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大家课后搜集有关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