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描写的鉴赏与运用教案3
景由情生 情因景显
——环境描写的鉴赏与运用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引出环境描写的话题】
先看两幅图片(农民)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不同在哪里?背景。
提问学生: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第二幅呢?如果我们需要刻画一个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的农民伯伯,我们应该如何刻画?被玉米包围的农民伯伯。
可见,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人物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在我们学习的诗歌中,有太多环境描写的句子。比如写北方雪景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江南风情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戈壁宏图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在名著中亦常见。《药》中第一段就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这样的一段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了黎明前阴暗恐怖的气氛。就不一一举例了。
可见,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茅盾就曾经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
【一轮回顾:总结命题规律及答题模式】“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高考题” 江苏历届文学类文本多少都会涉及到环境描写方面的题目。 2015•江苏卷·诗歌鉴赏《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2014•江苏卷·诗歌鉴赏《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014·江苏卷·小说《安娜之死》
12.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 分) 2012•江苏卷·小说《邮差先生》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2011•江苏卷·小说《“这是你的战争!”》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2010·江苏卷·小说《溜索》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小结】纵观江苏高考近几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无论是诗歌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环境描写都是必考点,也是重点之一。考查的形式由几年前的鉴赏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变化为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综上考题,可见其常见考点有三:
1、特点;
2、手法;
3、作用。
【题型总结:把握命题规律】 ① 概括指定环境的特点;
② 分析指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 赏析指定环境描写的艺术特色。【方法总结:掌握答题模式】 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小说为例): 环境:交代时间、地点,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 人物:烘托人物。情感;映衬人物。性格特点;象征人物。品格; 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照应上文。情节; 主题:暗示、揭示、深化主题。环境描写的方法(以散文为例):(学生笔记)
【目标展示:明确学习目标】
1.针对一轮中学生答案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针对不同病症,总结对策。2.学以致用,巧妙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为作文锦上添花。
【温故知新:诊断病症,开出良方】 例题一:
高三迎二调模拟试卷
(二)·小说《表的喜剧》季羡林
①自己是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乡下人的固执与畏怯还保留了一部分。初到柏林,眼前飞动着汽车电车的影子,天空里交织着电线,大街小街错综交叉着:这一切织成了一幅有魔力的网。我惘然地跟着别人走,像在一片茫无涯际的大海里摸索。我第一次感觉到表的需要,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去吃饭,什么时候去访人。
⑧我沿着康德街走去,心里仿佛坠上了一块石头。天空里交织着电线,眼前是一条条错综交叉的大街小街,街旁的电灯都亮起来了,一盏盏沿着街引上去,极目处是半面让电灯照得晕红了起来的天空。柏林是大海,我正在这大海里飘浮着,找一个比我自己还要渺小的表。我下意识地走到我那位朋友家里,把找表的经过说给他听。他立刻领我出来到康德街西半的一个表铺,离我去的那个最少有二里路。
13.文章第①段和第⑧段都有关于柏林街景的描写,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学生答案
(一):第①段的街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为了表达内心的茫然。第⑧段的街景描写为了表达内心的失落。学生答案
(二):第一处写景渲染了茫然的气氛;体现“我”初到柏林内心的迷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⑧段的街景描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参考答案:前者侧重表达作者初到柏林的迷惘(2分),为下文修表和找错表铺做铺垫(2分);后者侧重烘托作者取表未果的失落无助的心理(2分)。
【本题病症】本题应侧重对人物心情的烘托和为下文情节的铺垫作用(结构)。而学生答案中没有结合文本分析,为什么茫然或失落;忽视了结构上的作用。
例题二:
高三迎二调模拟试卷
(一)·小说《熬鹰》老藤
③“走,我领你进山逮鹰。”群峰耸峙的金花山景色迷人,远处的山岩像戴盔披甲的将军,傲视着草地上的一切。落叶未尽的橡树林里,好像隐藏着千军万马,不时发出沙沙声响。
⒂第二天,老范早早起来上山了,他要在离开金花山之前再放一次鹰。正是山花盛开的春天,金花山的空气被花香滤过,吸一口,五脏六腑都滋润惬意。14.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的艺术效果。(6分)
(1)群峰耸峙的金花山景色迷人,远处的山岩像戴盔披甲的将军,傲视着草地上的一切。落叶未尽的橡树林里,好像隐藏着千军万马,不时发出沙沙声响。
(2)正是山花盛开的春天,金花山的空气被花香滤过,吸一口,五脏六腑都滋润惬意。学生答案
(一):第一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山的高大巍峨,表现金花山的迷人风光,作者对金花山景色的喜爱之情。第二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金花山环境的优美,花香袭人。暗示了老范的愉悦心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学生答案
(二):第一处运用视听结合,看到山间美景,听到沙沙声,反衬出主人公内心心理;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比作将军,树比作千军万马,写出景色气势磅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处点明节令,从视觉嗅觉的角度,生动形象体现了金花山空气的清新,烘托主人公内心的惬意舒适。
参考答案:第一处: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渲染出猎鹰前的紧张气氛,推动下文捉鹰情节的发展;表现出人物新奇、警觉的心情。
第二处:从视觉、嗅觉、感觉的角度写出金花山春天的美景,烘托人物愉悦的心情,与后文鹰兔激烈搏杀和青鹰之死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
【本题病症】审题不清,不明确答题方向;思考角度单一,仅会修辞手法;没有结合文体特征答题;没有把环境描写放到具体情节中去理解。
【小结】文体相同,题目要求不同。发现问题:答案中多了手法。题目要求不同。赏析艺术效果。写景艺术,直话为“用了哪些手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效果”。
【比较】不同文体,相同题目有何区别。例题三:
(2015•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参考答案:
①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②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③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本题小结】与《熬鹰》相比,此处同样是赏析写景句子的艺术效果,就不用,从环境、情节等角度去答作用。一般作用就是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而在手法上,一般多答修辞、空间角度、感官角度、几个结合。
例题四:
(2010·江苏卷)《溜索》阿城
①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②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学生答案
(一):运用了比喻,俯仰结合的手法,写出怒江大峡谷的险峻,表现人物内心的极度恐惧。学生答案
(二):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写了远方之景和俯瞰之景,写出了怒江大峡谷的险峻,富有感染力。
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本题小结】审题不清,不需要答作用;手法拿捏不准确;要点不全,易忽视内心感受这一点,也是和诗歌鉴赏的不同。
例题五: 《麦天》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选特色。
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板书】
【当堂演练】
1、《坚硬的荒原》[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1.请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2分),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2分),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2分)。
【学以致用:成功的环境描写,为作文锦上添花】 所谓“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为了有效揭示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的心理,也可利用环境描写来进行。宋思敏《小站歌声》
第二篇: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学习目标]
1、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2、运用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学习重点、难点]
1、环境描写与人物言行、心理描写相配合。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教材分析] 本册第一、二单元学习了《芦花荡》和《背影》两篇课文,《芦花荡》用了多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渲染战争紧张气氛和人物愉快心情,《背影》描写了家中祸不单行的惨淡光景,为后文浓浓的父子之情铺垫了感人至深的背景。
3、[学情分析] 《芦花荡》和《背影》两篇课文都是学习环境描写的好材料。对自然环境描写七年级时就已经学习过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社会环境描写,却要复杂得多,因此,应该作为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到两文所涉及的历史内容的文章并不多,领会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是不足的;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优越,不容易理解两文所涉及内容,应多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理解。[学法指导]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自主互助,合作探究。
2、.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学习安排:
分为二个独立教学片段(可分别穿插在《芦花荡》和《背影》两篇课文中),也可合为1个课时
穿插方式:
1、提问式
2、拓展式 [学习过程] 片段一:以课文《芦花荡》教学为主线穿插
一、阅读课文《芦花荡》最后一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该段所用描写方法以及表达作用?
2、该段的表达效果主要表现在哪些语句上?
二、讨论小结:
1、该段使用了景物描写方法,烘托出老头子痛打鬼子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愉快的心情主要表现在:
三、写作规律总结: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当时情景等进行有目的的描绘,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怎样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呢?要注意以下要求:
1、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人物活动在学校里,就应该有学校环境的描写;人物活动在暑天里,就应该有炎热环境的描写;人物活动在夜色里,就应该有相应的夜景的描写。
2、环境描写要注意与人物言行、心理描写相配合。
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言行、心理描写要与环境描写相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有了变化,人物的言行、心理必然会有变化,我们要注意把这些变化反映出来。注意了这一点,将对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的特点,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3、运用恰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心情。关键是看人物内心的感情,如果是喜悦的那么笔下的景物应是明朗的、轻快的。如果是忧愁的,那么景物应该是萧条的、朦胧的。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四、片段训练:
请大家根据风景图片,进行描写,并相互点评。例:
喜悦:只这般情形,就如此开悦。衣裙摆动,似有喜悦之风在吹动;田埂之间,斑斓辉映;早已翕动人心的云雾,缭绕在远方的山谷。
伤感:立在山谷之间,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被封建的思想包围着,有说不出的惆怅。但却只有一人,一人独自身处孤野。不会有松散的眉目,曲折的思想已经驰动了心灵。吼一声,也不会散完心里的悲恸。云雾是无边的思绪,而我只是,伤感,在田间。
教学片段二:
以课文《背影》教学为主线穿插
一、阅读课文《背影》第二段,试想一下该段文字是什么描写,去掉会对全文主旨有何影响?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写作感情要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配乐曲:《致爱丽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古诗。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作品层出不穷,而讴歌父亲的作品却少之又少。难道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子女吗?当然不是,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含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人物总是活动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因而,我们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方面,都有必要学会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进行烘托。
范例:看自行车的老人
上海
邵瑛
我们弄堂里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年纪总有六七十岁了。她满头银发,天天横挎着个包,身穿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一次又一次地向停车人收费。每当看到她这么做时,我总是想:哼,这么老,还来“扒分”,真是爱钱如命!可是,有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那是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园去玩,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出弄堂,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我没有带雨伞,只好到弄堂口的过街楼下去躲雨。刚冲到楼3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下,看见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车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着风,冒着雨,什么都不顾,竭尽全力拿着遮雨布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此时,目睹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冒雨遮车子,会不会感冒?正想着,刮来一阵狂风,好冷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呀,不好,老奶奶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风刮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盖,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呼呼地吹着,刚这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老奶奶想了个好办法,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大砖头,一一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显神通也无法掀走雨布啦!
风怒吼,雨滂沱,这时,老奶奶全身上下都湿透了,活像一只从水里捞出来的“落汤鸡”,而她却不当一回事似的,只是用手捋了一把淋湿了的头发,甩了一把雨水,微微地一笑。不一会儿,人们纷纷来取车了。当他们看到干干的座垫时,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滚圆的,而当他们看到老奶奶那被淋湿了的身子时,一切都明白了„„ 看着,看着,顿时一股尊敬之情在我胸中油然升起,我终于明白了:老奶奶不是为了“扒分”,而是为了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多为群众做贡献呢!现在,每当我碰到这个老奶奶,总是充满尊敬地叫一声:“奶奶好”!
一位普通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地向停车人收费”,引起了小作者的鄙视,其实这是欲扬先抑,这样写,既是事实,也能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用“可是”一转笔锋,写出了自己看法突变的原因。
这里的“倾盆大雨铺天盖地”既为下文老人风雨中奋力护车的情节作好了铺垫,也为自己因避雨故而看到那动人的一幕作了交代,上下文衔接紧密。先见身影,再见其人,这中间也有“料想不到”之意。“迎着”“冒着”“什么都不顾”“竭尽全力”等刻意描摹了老人在风雨中护车的情景,很生动。
雨布的再一次被刮走,说明护车的不易,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性。老人此处的表现再一次反映了老人的职业道德和负责精神。
老人的“狼狈”和出自内心的微笑,这一对比,让人进一步体会到老人心灵的美好。以取车人的情态,反映出老人劳动的意义。
这是小作者在“动人一幕”之后的对老人看法的突变,因为有了上面的见闻,使人觉得不唐突、甚可信。【总评】
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却又十分感人的看车老奶奶的形象,抒发了小作者对她的尊敬之情。
在城市里,看管自行车的不少是上了年纪的人,他(她)们干的是不起眼的活儿,甚至会遭到有些人的误解和歧视。但是如果你用心去发现,他(她)们中间也不乏有动人的故事。小作者正是看到了动人的一幕,才改变了他对那些老人的看法:在一个“雷雨交加”、“狂风怒吼”、“倾盆大雨”时刻,一位看车老奶奶不顾年老体弱,不畏狂风暴雨,奋力地把遮雨布往自行车上盖,无非是想竭力地为寄放自行车的人服务得好一点。看到这一切,小作者对老人的误解消除了,对老人敬爱之心油然而生。本文小作者并非孤立地去描写恶劣的天气,而是将这种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交*进行,这样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突出了老人品质的可敬。【思考、训练】
一、试分析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爸爸的鼻子和嘴?这与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别看爸爸的鼻子高高的,挺挺的,能托起那厚厚镜片的黑框眼镜,可它却并不怎么灵。那回4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他在家里炖肉,把锅坐在火炉上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都闻不见,还是我从外边跑进来告诉他的。是不是爸爸的鼻孔小呢?我再仔细看了看他的鼻孔,发现爸爸鼻孔并不小,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爸爸的嘴角向上翘着,像是带着微笑。嘴唇薄薄的,有人说嘴唇薄会说话,那是不错的,我爸爸就很会说话,他还会编相声,能把同学们做的好事,以及马虎啦,不专心听讲啦等等缺点,都编成相声,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二、下面是《林海雪原》里写座山雕的一段话,座山雕是土匪头子,试分析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这样写对反映座山雕的狰狞面目有什么意义? 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垫着一张虎皮。他那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鹰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下嘴巴蓄着一撮四寸多长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宽宽大大的貂皮袄。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副大条山,条山上画着一只老鹰,振翘着双翅,单腿独立,爪下抓着那块峰顶的巨石,野凶凶地俯视着山下。
三、记一次小实验,注意以同学们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烘托气氛,反映这个小实验稀奇有趣、能给人以启迪。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描写】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指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
【正面描写】描写的一种方法。也叫直接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侧面描写】描写的一种方法。也叫间接描写,指对人物、事件不作正面的描述,而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从其他人物的印象、感受来表现描写对象的情态、特征。
【正侧结合】是指对所描写的对象既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也着力描写它周围的事物,使形象的特征更加鲜明。如汉乐府《陌上桑》就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罗敷。诗中正面写罗敷的装束,显示了她的外貌美;通过描写行人、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各自的行为,从侧面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至,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余地。【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也叫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总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等有密切关系。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所做的具体描写。描写人物的行动,尤其是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能够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一种。指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感情,有时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抒情性作品,如诗歌、散文中,描绘的具体景物构成的生活图景,往往浸透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艺术境界叫意境。【细节描写】描写的一种方法。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或景物的细微之处。它可以具体生动地反映形象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例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一诗中,作者写了家信将要发出时觉得还有话要说,故“又开封”的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思乡的感情。
【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在文学创作中,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中,“楼船”“铁马”写作战的方式,“夜雪”“秋风”写作战的时间和环境,“瓜洲渡”“大散关”交代作战的地点,14个字勾勒出25年前宋朝军队两次抗击金兵的壮阔场面。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在文学创作中,指对景物、环境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7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通过描述寒蝉、长亭、骤雨等景物,来渲染悲凉的气氛,传达出抒情主人公离别时凄苦的心绪。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在文学创作中,多指描写周围的环境、景物,使所要表现的形象或内容鲜明突出的表现方法。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描写听众沉浸在乐曲境界中“悄无言”的情形和“江心秋月白”的萧瑟景象,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突出了乐声的美妙动听和琵琶女弹奏技艺的精湛。
渲染与烘托的区别:渲染,指对景物、环境作多方面的直接描写、形容,以突出景物或环境的特点,多就描写景物而言;烘托,指对环境、景物进行描写,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或内容,多就表现人物形象而言。【衬托】也叫映衬,指用相似或对立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征或内容的表现方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用跟主体事物相似或相关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五岳”“赤城”“天台”等名山,都是为了突出天姥山的高峻。
用对立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诗》)用“噪”“鸣”写蝉和鸟的叫声,更加突出了山中环境的幽静。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烘托,多指从侧面着意描述,使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衬托,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显出差异,以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有主次之分,被衬托的事物是主要的,用来陪衬的事物是次要的;对比并无主次之分,把正反或对立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对照,往往是突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或事物的矛盾性。【虚实结合】指把“虚”的事物或景象和“实”的事物或景象结合起来描写。一般来说,“虚”指主观想象的事物或景象,“实”指客观现实的事物或景象。虚实结合,可以使诗歌作品的容量更大,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突出。如柳永的《雨霖铃》,上阕描写分别时的凄清景象,是实写;下阕想象离别后的孤单、寂寞的生活,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与心爱的人深厚的感情和离别时极度痛苦的心境。
【动静结合】指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两者相互映衬,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具体物象的情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一静一动,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村绝句》),动静相宜,有声有色,形象鲜明,如在眼前。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八上:
0
喜欢
第三篇:戏剧鉴赏 (教案3)
造型成分与音响
一、造型成分
戏剧中的造型成分往往被称为舞台美术,他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和道具。他们的设计师的任务是与导演合作,为一出戏营造出环境、形象和氛围的造型形态。舞台美术中那些最重要的成分—至少包括布景、灯光和大道具等造型成分。他们的性质是戏剧演出的造型成分是戏剧演出造型,是戏剧美术。
(一)布景和灯光
19世纪,设计工作主要由设计师画出巨大的景片来烘托演出,这些镜片的主要功能是为演出提供一个剧中情节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背景。
到了19世纪后期,演出造型不单单是景片那样的背景,整个戏剧演出的环境、形象和氛围都被要求统一在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演出风格中。有关演出的每一部分造型的细节都成为导演和设计师关注的对象。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戏剧要求戏剧美术家在舞台上创造出真实生活的场景和氛围,从环境到服装、化妆和道具,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必需品、武器、食物和饮料,都被要求越真实越好。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设计师利用平台、坡面、阶梯、景板、布帘,以及各种造型手段来创造戏剧的环境和氛围。
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戏剧美术手段来烘托演员的表演——动作和台词,声调和节奏,让观众明确戏剧演出的虚拟性,体验作品的戏剧性而不是真实性,把观众的目光从关注舞台的真实细节中转移到演员的表演和对作品的想像中来,让观众在演出过程中去想像生活而不是去体验生活。
1899年 阿皮亚 出版了《在音乐和美术中的戏剧》,在此书中,他认为,布景应该创造出三维空间的多层次的背景,他反对那种把布景画成平面景片的老式风格。
他还论述了如何利用灯光效果来加强音乐和表演,统一演出场面的风格和色调。要像达到这样的目的,戏剧美术家必须要让灯光活动起来——可以西东位置、变化色彩,甚至可以调光,而这些活动还必须以演出的情境——演员的动作、台词为依据来进行。
布景艺术,不论是哪一种风格流派,在戏剧演出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环境——戏剧空间的构成因素。剧中任务角色活动的具体场景——不论是写实性的,还是各种风格的写意性布景艺术,都具有这样的作用。2.形象——剧中人物角色的性格暗示与烘托。在戏中,如同在文学(小说)中一样,人物生活的客观环境往往有人物角色性格的特征。布景艺术应该通过具体的环境布景,展现出这种特征。
3.氛围——对整个演出烘托气氛,渲染情调,这是布景艺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说明布景艺术的功能时,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有人强调它在发展外在环境方面的作用,有人则强调它在烘托气氛、渲染情调方面的功能。
灯光艺术与布景艺术关系紧密,其在戏剧演出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照明——满足观众视觉上的基本要求。戏剧演出有个起码的要求,就是让观众看的见。灯光的处理可以满足这种要求。灯光艺术家通过对光量、光质的处理,不仅可以使观众看得清舞台上的人物上人物和环境,而且可以将观众的视觉集中与场面中的主要场面,从而使导演的意图能够准确的实现。
2.时间变化——作为创造演出时间变化的时间。人物活动的环境,不仅包含着具体的空间(场景)也包含着特定的时间。灯光艺术可以作为表现特定时间的艺术手段。比如在创造春夏秋冬季节变化这样的时间感方面,要想营造这样的时间感,灯光则具有更为特殊的表现力。为了减少闭幕从而使场与场之间的转换与连接更为紧凑,也可以借助与灯光的处理。舞台上灯光转暗的瞬间,可以表现出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流逝。3.形象与状态——作为描绘天气和景物的手段。舞台上无论上阳光灿烂,还是乌云翻滚,或者是倾盆大雨,都可以借助灯光的艺术效果,取得真实感。同时,诸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繁星弯月的晴空以及海水中的鱼群、雨后天边的彩虹等,也可以借助幻灯投影等方式展现在舞台上。在近代和现在戏剧中,原来靠透视绘画布所创造的环境背景,也可以用灯光的光柱暗示出来。
4.氛围——作为烘托人物心理情绪及创造舞台气氛、情调的手段。阿皮亚曾经说:“灯光是演出的灵魂”焦菊隐认为灯光是舞台美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风格化色彩越浓烈的戏,灯光的运用越重要。许多场面气氛、情调,都要通过灯光的变幻、色调、明暗来体现。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实际上,戏剧艺术家通过光色及明暗的处理,不仅可以有效的烘托人物的心理情绪,也可以创造整个演出所需要的气氛和情调,增强场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服装、化妆和道具
戏剧美术中服装、化妆和道具造型的成分常常被简称为“服、化、道”。不仅仅是给予剧中角色一个外部的造型,还必须能创造出角色性格的内在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服、化、道”设计工作包括:剧中角色的衣服、服饰或附件、发型或假发套、化妆,以及在剧情需要时配备的假面具等。
作为一种戏剧美术元素,“服、化、道”帮助演员创造出一个剧中角色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甚至包括职业特性、动作特性,还有角色的自然属性。它们还能够帮助确立戏剧作品的时代、地理、气候以及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特征。
在剧中,它们也帮助建立角色之间关系,如主人的仆人,动物和人;甚至还会在角色情绪表达中发生作用。
他们补充导演对作品和角色的进一步阐释和表现,通过他们对布料、织物、颜色、质地、款式和样式,以及各种小道具、服饰或附件,发型、化妆等等的审美水准、专业眼光和艺术品味,“服、化、道”设计师为戏剧演出诸如了他们的心血,在戏剧作品中体现出他们自己的性格。
化妆与服装的功能相似,用来强调角色的个性特征,特别是面部的化妆能够加强表演者的表情。化妆也传达出一些剧中角色的别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背景、肤色、性格,以及身体状况等等。
(三)音响
声音、响声是通过有弹性的媒介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传送的振动。音响在戏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戏剧演出中重要辅助手段的几层功能:
1.营造自然环境 2.烘托心理情绪 3.创造演出氛围
戏剧音响和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虚拟性。音乐是利用作曲法把声音通过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加工合拍,以做出连续的、统一的、有感召力的乐曲的艺术。戏剧音响是利用人为手段把自然音响再现于戏剧中,用以营造剧中的自然环境,烘托角色心理情绪,创造演出氛围的艺术。
戏剧音响渗透到戏剧剧本创作和演出的细节中,一个不善于利用音响的创作者已经变得非常落伍。
戏剧音响和音乐除了作为人物角色性格展示的辅助手段外,还可以作为一种表现人物角色性格的直接手段来使用。
声音、节奏、旋律、和声等艺术手段除了为戏剧演出烘托气氛以外,人类天生的音乐感还为戏剧带来了对时间维的本能把握——延展、停顿、倒错、隐没、重叠等等。
戏剧的特性
戏剧的基本特性:戏剧性
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样的特性?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2.“情境说”,认为戏剧的特性集中于“情境” 3.“冲突说”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由其特殊的摹仿媒介和摹仿方式来规定的。
所谓摹仿媒介,即构成这种艺术的质料; 所谓摹仿方式,就是这样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段 在戏剧中,占中心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其它艺术形式仅仅是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剧本为演出提供文学依据;舞美为演出提供空间环境;音乐为演出烘托情感氛围。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便决定了整个戏剧艺术的特性。
演员的表演是以“动作”为表现手段的,演员的基本任务是摹仿人的动作以塑造新明的舞台形象。表演风格中有“体验派”和“表现派”之分。
戏剧的表现手段是动作,戏剧创作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围绕“动作”这个中心来完成:剧作家是动作的提供者,导演是动作的组织者,演员是动作的完成者或最终体现者。
所以,要弄清戏剧的特性,必须先明白戏剧艺术的特殊表现手段——动作
第四篇:《3 饮料瓶与环境》教案2
《3 塑料瓶与环境》教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各种材料的饮料瓶、小科学家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与讨论
提问:上两节课学习了有关饮料瓶的知识,在饮料瓶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观察:饮料瓶上有环保标志,它告诉我们,喝完饮料后,不要乱扔饮料瓶。你知道乱扔饮料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吗?(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饮料瓶和环境的知识。
二、计划与组织
师:研究之前先做好计划工作,这次同样是个人独立研究,针对“乱扔饮料瓶,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什么危害”这一主题,制订个人研究计划。计划的格式、步骤与前一课相同。
三、实施计划
计划制订好后,就要依照计划去实施,这个研究大家可能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我们先来看看奇奇同学是怎样研究的,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对我们有没有启发?(出示课件)
四、表达与交流
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自己的研究计划,注意做好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问:通过你自己的研究,请你说一说乱扔饮料瓶对环境和人类会造成什么危害? 乱扔饮料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1、看上去不美观,影响到市容市貌;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环境卫生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塑料垃圾还很易携带细菌、传播疾病等。
2、对土壤的污染。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还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对动物的危害。如果废弃的饮料瓶不能及时得到清理,会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还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这位同学说的真好,我们大家要以他为榜样,学习时做个有心人,多掌握饮料瓶的知识,不乱扔饮料瓶。
结束语: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在地球上生活、居住,为了我们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希望小朋友们能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也能及时制止别人乱丢垃圾,提倡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第五篇:五年级环境教案3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五(2)班班主任:林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山东矿藏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3.使学生了解山东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山东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过程:
一、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山东的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矿藏?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山东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
二、与生活的关系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已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煤、石油、铁矿石的只要用途是什么? 哪些日常活动或用品会用到这些矿产资源? 学生讨论交流
三、如何利用
[讲解]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呢?请大家讨论。
[小结]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过渡]目前,山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演示]四个例子,学生讨论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小结]问题是:乱采滥挖;破坏环境;严重浪费
[提问]我们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演示]小结:提高公民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总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记住主要大型煤矿、主要油田、主要铁矿和主要有色金属矿。同学们要增强法制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美化我们的家 教学目的
1、了解家庭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况,家庭经济收入.2 通过对家庭的了解,能将家庭情况填成表格,增强自主意识.3 热爱家庭,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庭。难点: 学生与家庭的关系.一 谈话导入.你在什么地方?你家里有哪些人?你与他们是什么关系?你们家靠什么经济来源生活?
二 学习课文 根据马杰与王苹填写的调查表,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2 按照王苹 马杰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填写第三世界国家页做一做.3 说一说
马杰的家庭收入来源靠什么? 王苹的农业用地庭收入靠什么? 三 练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两人一组说一说.2 指导填写表格.四总结.家庭由什么构成?你和家人的关系.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噪声与人类健康
教学目标: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知道减少噪声有那些措施。教学重难点:噪声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揭题——噪声与人类健康。
2、新授
(1)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它引起头痛、心慌、全身乏力、听力受损,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导致胎儿畸形。噪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公害,被称为“无形杀手”。
(2)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交通噪声。其中飞机的噪声最大。
(3)工业噪声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振动而产生的嘈杂声音。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4)建筑工地上要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和运输材料设备,也会产生大量噪声,称为建筑噪声。
(5)生活噪声是街道、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以及建筑物内各种人群活动及生活设施所产生的声音。
(6)噪声的强弱大小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分贝数越小表示环境越安静。我们通常谈话的声音是30—40分贝。
当噪声超过85分贝,长期可使听力受损,超过120分贝,听力较快受损,甚至耳聋。
3、小结。
为了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必须设法制服噪声这个“都市罪犯”。我国已经颁布事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加强了噪声的管理和防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制服噪声这个“恶魔”,使我们的家园更安宁!
4、作业。
(1)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噪声的怎样产生的?(2)调查你所在地区为减少噪声采取了哪些措施?(3)开一个讨论会,谈谈你对减少噪声的看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冬天怎么不冷了 活动要求:
1、了解冬天冒着寒冷坚持工作的人,表达对他们的尊敬。
2、鼓励学生早上起得早,做个勇敢的孩子。活动过程:
一、体验交流
1、在室外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不怕冷的人?
二、观看录象
1、我找到的不怕冷的人是谁?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怕冷?
2、他们真的不怕冷吗?
3、请出主人公,学生自主提问。
4、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5、师生共同小结。
三、倾听录音
1、你们听到了什么?在你们身上有没有这种事发生?
2、你想做个不怕冷的人吗?怎样做个不怕冷的人?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暖和起来?
四、讨论交流
1、还有哪些人在不怕冷的环境中也在坚持工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