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题开题报告
曾集小学刘凤芝
一.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课标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它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目前,国内外对“兴趣”教学的研究都有一定进展,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分看重分数。一切学习的目标都围绕着分数转,学生本身的一些兴趣被忽视和抑制,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而非主动探索问题,长期的被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输入式的单向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认知障碍。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无意中把自己放在知识拥有者的地位,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差异多大,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输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而极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影响下一步的继续学习,即产生认知障碍,继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再次,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绪障碍。在数学学习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把讲授知识和考试作为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在课堂上,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长此下去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此实验研究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古至今,大家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都会提课起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何谈教学成绩呢?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学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可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表现积极,思维活跃,但课后却懒于写作业或作业马虎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强弱又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主动探求世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只有情感因素在最佳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对所接受的事物进行理解、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取得最佳成果,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轻松、愉快、有趣,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并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实践意义:
查阅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料,关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零散论述较为丰富,但能够指导本地教学实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较为系统的论著还未发现,本课题试图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这一环节,以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
2.让学生知道学习兴趣的大敌是挫折感,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3.从自我肯定中找到快乐,及时自我鼓励和表扬。4.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增长学习能力。5.学会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6.继续做下去,把学习和快乐联系到一起,形成习惯。意义:
让学生因为有兴趣而去努力学习,并且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刺激学生能更加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在学习上要让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而非老师和家长每天的叮咛嘱咐。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渴望,从而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容易,更牢固的被学生吸收。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
六、.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在各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研究,揭示课题因果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
3、对所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计划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目标制定方案组建研究队伍全体成员学习提高认识;实验研究阶段个体开展研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解决是实验存在的问题,撰写课题工作总结;总结验收阶段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结合自己的实验报告和搜集的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撰写科研论文。
八.课题研究需要的资源
学校电脑,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为课题研究所提供的必要帮助与支持。
九、主要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应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调查研究法。向学生调查情趣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作用。
(三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
(四)个案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的运用不同观察方法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五)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性。
十、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和学校领导做好沟通,引起校领导对英语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重视,争取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支持。其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自己拥有教育最前沿的理念。最后,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与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实验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全面开展英语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把研究的一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的总结经验,适时地调整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并把它们形成文字,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相关资料,成果。为课题研究的全面验收做好准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方案、结题报告、论文、教案等。
第二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古至今,大家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都会提起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何谈教学成绩呢?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学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正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但如此,苏联现代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看来,保持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条件。其实,有些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本课题将采用分析研究,揭示课题因果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所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
5、《建构主义学说》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效率。
3、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2)研究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我打算尝试运用以下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因此重点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让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巧设疑问、引起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
三、合作交流、增强兴趣
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应是不同等次学生合理搭配,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每组得选出一名组长,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适时鼓励、保持兴趣
兴趣来自鼓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从不放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是在表扬的基础上加以鼓励,让孩子学习有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设置悬念、提升兴趣
在学生心中设置一个悬念,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去以后能够自觉地进行预习,从而为更好地完成下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个铺垫。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主要研究方法有:
1、实践法。在查阅资料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并在实验班级中实施。然后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总结多角度注重学生在英语活动过程的体验,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总结出一套具有实际的可操作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谈话等形式,在实验前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否喜爱,对于平时的课程学习是否期待。
3、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容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4、实验研究法。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这是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研究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
研究的措施
1、成立课题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整合各个层面的力量,完善科研管理组织,形成由教务处——课题组——教研组——教师个人的层级管理系统,确保课题研究规范有序。
2、组织开展各种提升兴趣的学习活动
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活动,做到不缺席,学习后进行交流、反思。
经常性的进行网上学习,学习先进的理念,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充电,回校与要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二次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坚持每月一次的课例学习,进行课例分析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立课题组研究制度,以体备课为主,通过备课、听课、课后研讨等,共同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撰写研究性的文章,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及时进行课题相关材料的积累。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开题报告、制定计划、收集信息。
第二阶段:实施计划、尝试实践(2013年12月-2014年10月)
1、学生学习活动现状的分析研讨并总结。(2013年12月-2014年1月)
2、分科进行学生兴趣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并总结。(2014年1月-2014年10月)
3、学生各学科学习兴趣活动效果分析研讨并总结。(2014年12月)
第三阶段:改进、丰富、完善计划、积累材料(2013年11月-2014年9月)
形成论文集、教学设计。
第四阶段:写结题报告,推广经验。(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第一,课题负责人具备研究本课题的条件。第一课题负责人,42岁,大本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近26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小学教育经验。丰宁县数学骨干教师,多次获县级奖励,现任教于北头营小学,多年教学成绩均为优秀。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二,课题组每一位成员都有其自身无法比拟的优势。课题成员县英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一些各学科骨干一线教师。因此,参与课题成员整体素质较高,他们大多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所撰写论文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中:多名教师获不同等级的县级奖励。
第三,时间和物质保障。本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数字化校园已基本的构成,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教学。因特网、远程教育网、校园网,三网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方便研究和管理,便于进行资料查询、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以及电子档案整理存储。除网络资源外,为了营造书香校园,学校图书阅览室每年购置大量图书,其中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占25%。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每年教师自费和公费订刊,订阅所有与小学各学
科教育相关的报刊杂志。这些杂志是进行课题研究最前沿,最有价值的文献材料。总之,本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不论从资历、能力、研究基础还是硬件保障等方面都具备了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条件。我们认为可以很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贺名言主持课题的全面工作
课题组成员:王航超、张秋芳、李勍、黄明、陈立新、张志妙、李响
(就个人学科进行分类整理)
九、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1.各学科的教学设计。
2.教学案例(光盘)。
3.观察记录。
4、教学论文。
十、参考文献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杨灿洪:小学英语学习方法探讨,《新课程(中)》,2011年第七期
何克抗:《语觉论》2004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炜 《英语课程教学的活动本质论》 山东师范大学 2005.04
徐浩 文旭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与学生风格的适配原则》 首都师范大学
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3期 王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5期
刘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冯叶芹;;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13期
张永君;;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江西赣县城关第三小学(341000)刘晴;语文学习兴趣保持创新七法[N];学知报;2011年
第三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开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来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课外阅读教学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本好书就是,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童年——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文献综述
笔者认为要从小学低年级起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求知志向和阅读兴趣,因为“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志趣,方可得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得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研究内容
目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从低年级就培养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教师的指导、班级的读书氛围、家庭的读书环境及家长的课外阅读指导都很对孩子的阅读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在文中浅谈自己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老师当好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此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热爱读书, 作为教师就必须爱读书。情感方面的学习主要靠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
从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看,要想真正将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落到实处,帮助小学生在大量的课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自身人格情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给孩子们当好热爱读书的典范。
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就像家长爱什么,孩子亦爱什么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
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浓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笔者在本班教室里设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常急需和喜欢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时,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在学校每周四的班级读书会中,笔者都会事先选好一段段优美的曲子让学生倾听,之后在乐曲中给学生读一个童话故事或益智故事,通过长期的朗读示范与创设情境读,潜移默化,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当好学生热爱阅读的引路人。
二、让父母做最好的课外阅读指导者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俄国儿童文学家教育家米哈尔科夫曾这样说过: “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丰富有趣,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也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其损失将不可弥补。”
在亲子读书动员大会上笔者曾对家长说“喜欢阅读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依赖良好的阅读能力。”目的就是想要家长明白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也许这样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短时间内不一定看得出成效,但是孩子一旦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却是能受益终生的。
诚然,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的引导很关键,然而如果获得了家庭的重视与配合,会使得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级孩子!
五、研究计划
这群才踏入学校的孩子们如果能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引导下进行阅读,将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使班上的孩子真正爱上课外阅读,笔者多次在家长座谈会上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紧接着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家庭指导方法是教给家长:
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要喜欢读书,因为鼓励孩子看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也爱看书,并和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
2、讲故事给孩子听
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给孩子听,调动孩子胃口,从听故事到把书介绍给孩子,逐步培养孩子自发阅读。从让孩子大声读到小声读再到默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去书店和图书馆
周末带孩子去书店开阔孩子视野,一次可买一至两本,买的书一定既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又经典。(为了购买方便也可以在网上进入《亲近母语课外阅读系列》选择)周末抽半天时间去图书馆,让孩子感受浓浓的读书学习氛围。
4、精心推荐,成立家庭图书架
建议家长在家里有专门的书橱或者书架,买些经典有趣的藏书,把好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由于低年级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会发生的阶段性的变化。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因为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笔者向班上孩子推荐一些有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
在课外阅读家长指导会上,笔者给家长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花婆婆》、《我带月亮去散步》等等一系列亲近母语低段学生阅读丛书,要求家长尽量购买正版书籍,让每个孩子的家庭书架上有一本本图文并茂,故事情节吸引人的书。这些书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适应他们的时尚需要, 还能纯净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有了感兴趣的书, 再引导他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 学生自然就会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5、家里有固定的读书时间
读书时间不一定太长,但一定要坚持。本班有一项课外作业,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家长签字。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家长不是很赞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交流后,他们也就习惯了。实际上坚持久了,一个家庭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其实,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也会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家长在陪孩子读书的同时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三、教师精心设计亲子共读课外作业,刺激孩子的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 “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 就不以为苦, 从中获得乐趣。”
其实,学生在学校读书容易, 回家阅读就显得相对困难。然而孩子在家的时间才是真正的课外时间, 才是能否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怎么办?笔者在教家长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结合班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开展 “书香家庭”的活动评选,把课外阅读指导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笔者在任教班级倡导亲子共读, 深入动员学生家长尽量能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尽可能地和孩子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每学期动员学生家庭尽可能参与“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促进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和习惯的养成。
1、每月初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先填好本月的“阅读书目”,然后制定“具体阅读时间”,而“阅读评价”则是每天一次。月末交表时,家长要在“最大进步”一栏写出自己在亲子阅读中所发现的自己孩子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2、每天阅读时间为半小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形式可为三种:A---由孩子大声朗读给家长听,B---由家长大声朗读给孩子听,C---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3、亲子共读过程,家长可以指导学生记录一两个好词语好句子,抄下来。
4、每天阅读后尽量有签字评价,(笔者特别强调希望看到家长的鼓励评价)。老师每月收一次亲子共读计划表,并对每组家庭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
每月班上都要评选出二至三个“书香家庭”进行表扬,赠送一本精美的好书,老师还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给一家人的祝语。这项活动的进行对推进家庭参与孩子课外阅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孩子们都渴望自己与父母同时得到表扬!
四、用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如果没有有力的督促,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把课外阅读引向更高层次, 笔者每学期在班级要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交流、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及时地鼓励和一定的奖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就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笔者班级在读书交流展示会上的形式多样,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识字比赛,比比谁识的字最多,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学会”2500个生字,其中低年级识字1800个,会写12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让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的意图。要完成《新课标》规定的任务,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识字,多读书,结合咱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在班上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人人争当“识字大王”;
2、故事会。对故事性比较强的读物,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 事先确定一个范围, 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搜集材料进行阅读, 然后在学校确定的班级阅读时间(每双周星期四)进行讲故事比赛。
3、朗诵会。对文质优美的古诗和儿歌, 由学生自己挑选出来。坚持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的诵读,每周诵读两首。定期(每单周星期四)在班级开展诵读会。
4、读书表演会。在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将自己本学期阅读中最喜欢的故事进行编演,(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完成)。在学期结束的读书汇报会上表演。
五、鼓励、评价促读, 让学生习惯阅读、喜欢阅读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养成课间花时间鼓励孩子的习惯,在走廊,在操场,在教室,只要有空闲,都可以和孩子们谈论读过的精彩故事,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籍。只要我们能影响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他们就可以将这种影响力转播给其他孩子。
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还可以采用评价激励, 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物质鼓励和物质奖励, 有利于稳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并能得到进一步升华。
1、学生自我评价。为了鼓励学生多看书,创设一个使学生称心如意的组织环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室内贴一棵“智慧树”, 并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智慧果”。凡是学生看过一本书, 就让其在一个“智慧果”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书名贴在“智慧树”上, 比一比谁的“智慧果”最多!为了防止学生流于形式,要求学生在贴“果”之前要将所看书在班级读书会上讲给大家听,学生贴着“智慧果”自我评价, 谁的“智慧果”最多,谁就能得到“小博士”的美称。得到“小博士”美称的同学期末就可以获得老师精心为他挑选的一本彩绘本故事书。这样, 一方面以激励爱书者再接再厉,继续奋进;另一方面也鼓励其他孩子你追我赶, 争当“小博士”。
2、覆盖鼓励对象。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 笔者除了表扬一些阅读习惯好的学生外, 还把表扬的面扩大。笔者曾在班上专设一栏———“我进步了” 专栏里主要贴一些学生的照片和进步表现。这里的进步包含: 我读书了我进步;我作笔记我进步;我能讲书中的故事我进步;这是对学生们读课外书的公开承认和赞誉, 可以带给他们自信、成就感。使全班同学深切感受到自己读课外书的成果和收获, 因而产生持久阅读的无穷力量。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笔者所任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较同级未开展课外阅读的其他班级浓很多。参加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活动,其他班级是直接选派同学参加,而我班由于能讲故事并且讲得好的同学太多了,所以在班上进行了三次比赛后才确定三个综合评价最高的同学参加,当然孩子们的比赛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现在,我班学生不仅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写作兴趣也很浓厚,这学期孩子们写的儿歌已经变成集子《成长的足印》。在一项班级布置的亲子课外作业中,再一次欣喜地看到了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更看到孩子们有增无减的课外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12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张维红《从兴趣入手的阅读教育》
万斌《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滕秀平《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激趣》
第四篇: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定稿]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
小学低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古人云“好习惯终身受用”,在小学低段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都说明了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阅读教学。同时,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小学低段(指小学1—2年级)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到初中九年内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完成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然而,当前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对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为此,本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在低年级起步阶段,针对低年级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障碍多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文献分析的意义
当今社会信息量猛增,信息更新速度快,而人的知识与能力都直接取决于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小学生接受信息除了各种媒体外主要来源是阅读,而阅读始终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在阅读时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完成《语文标准》中提出的阅读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要当务之急。《语文课标》还提出:“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针对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教给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自我,获得成功,有了成功的快乐,就会感受到阅读的的乐趣,乐在其中,我们的研究就能事半功倍。
三、研究的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改进语文教学活动,争取让全班学生个个爱上读书,天天自觉诵读,完成或超额完成《语文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形成一整套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思想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研究
(2)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3)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个案法
四、研究实施:
(一)具体举措:
1、课题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工作和将研究班级学生分组工作,设计各种活动、搜集阅读材料等。(2013年4月——2013年5月)
2、课题实施阶段:全面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各种有效策略并付之实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3、课题总结阶段:做好实验后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工作,在对比基础上分析出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二)人员分工: 总负责人: 毛生梅
主 持: 晁世琴 成 员: 周 菊 小卓玛
五、条件分析:
1、问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农牧小学生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得少。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的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这座“大厦”的基石。从学校教育来看——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校,绝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购书能力有限,父母文化水平低,指导阅读能力差。这一切不利因素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层次较浅。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迫在眉睫。
从个人成长来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与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更与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趣爱好,和谐的人格个性关联紧密,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我们选择“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身心和认知特点,探索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
3、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为有关儿童阅读的策略、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阅读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等文献资料。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阅读教学、儿童课外阅读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以便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更能直抵低年级阅读发展的实际。(3)行动研究法:将低年级阅读的实践与兴趣研究结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低年级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品质。
(4)个案法:注意研究儿童个体课外阅读兴趣的发展现状,运用典型解剖的方法,抽取其中的经验与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4、研究的程序:
(1)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由自主捧起书本来 1)教师读书
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读书,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形象。
2)设置图书角
很多孩子其实是很爱看书的,可如果他没有书籍可读,他的精力与兴趣必定转移到别的方向。因此,老师应该在班级里放置一个图书角,可以号召孩子们的力量,从家里挑选一些优秀的图书放在图书角,让其他同学们随手可拿、随手可阅。
3)开辟名言栏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读书名言或许能让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捧起一本书。因此,低年级老师应该在教室的黑板上开辟出一个专供写读书名言的专栏。
(2)、介绍精彩内容、让学生不假思索走进课本
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情,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把书籍中最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就一定能吸引学生走进书本。
1)欣赏封面插图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就是一段精彩,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时,学生的心会不加思索的飞进书本,他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走进文字,走进故事。2)朗读精彩片段
一本好书都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有趣的片段,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时,他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3)人物介绍
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蜘蛛夏洛、绿野仙踪等这些经典的形象在无数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
4)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老师的嘴里潺潺流出时,孩子们一定十分的羡慕,这时,如果你告诉孩子,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藏在书中,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
(3)、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热爱书本
当老师将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大门时,为了让学生愿意长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低年级的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书本。如:举行各种比赛、写读书笔记、评选读书之星。
5、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
经过老师长期的引导,使学生们逐步喜欢阅读、乐于阅读,能从书中吸收到养料,可以与人熟练地交流,丰富自己的视野。
6、研究的可行性与困难
1、我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好多学生来自农牧区家庭缺少图书资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困难比较大。
2、学校部分图书比较陈旧,学生的阅读面可能会受限。
3、与部分家长的配合有一定难度,因为部分家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提供课外书籍。
4、读书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必须做好长期实验的思想准备。
第五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教师们都有过研究,但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首先在班级中民主推选班委,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2004年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从2001年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2005年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见下表: 学期 成绩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2011—2012年上期 89.5 84.7 100 97 47 42 2011—2012年下期 92.6 90.3 100 94 48 40 2012—2013年上期 92.2 91 100 95 42 42 2012—2013年下期 94.3 92.3 100 98 44 39 2013—2014年上期 95.6 93 100 94 45 42 2013—2014年下期 97.8 94.6 100 96 47 45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4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占40,较好的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全市、县、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
5、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去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的教学质量及各级各类活动均名列全镇第一,甚至超过一些城市小学。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5、《小学语文课堂标准》级别:贵州省级 课题性质:教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