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时间:2019-05-12 23:0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第一篇: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诸子”,什么是“百家”,什么是“百家争鸣”

2、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主要思想观点及代表人物;

3、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

4、通过课内的诸子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塞翁失马”的FLASH

2、这个故事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老子告诉我们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象老子这样有学问的人还有很多,历史上把他们称为“诸子百家”

二、教与学过程

1、什么是百家争鸣(1)、百家——数量多,例如:阴阳家、杂家、名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孙子和孙膑是“兵家”的代表,墨子是“墨家”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2)、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希望按照本阶级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和社会做出解释,于是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所谓的“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产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1)、提问:假如你是一位经历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长者,请把你在这两个时期中最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分春秋和战国回答)(2)、时代背景(投影)

3、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投影)(1)、针对当中比较难理解的观点,有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2)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投影)(3)、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一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此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4、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三、小结:各抒己见

四、作业:课本82页第2题

第二篇:(新)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案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和新的生产关系也随之出现。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各国竞相进行政治改革,以实现富国强兵。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因而出现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社会现象。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导致了社会的转型,秦统一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这一课,在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它是中国历史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过渡时期。遗憾的是这个课题把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并列说明,有点“混淆视听”,百家争鸣本身也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或者说它是社会变革在文化思想领域里的反映。另外,课本“社会大变革”一栏目第二段内容的编写,我觉得不是很好,“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次社会大转型,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秦朝终告完成”。这句话是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总结,可以放在本篇结尾,或者放在秦朝部分来讲述。因此,在本节内容教学中,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次序,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高一(5)班是一个普通班,全班40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历史学科知识准备严重不足,开学两个月来,历史学科一直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对重大的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显然还是比较欠缺,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基础知识的铺垫和引导性材料的提供,深入浅出,让学生学会解读、分析历史,总结历史规律。【指导思想和方法】

立足于学生,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材,网络资源,文献资料,多媒体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东周的建立;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推广;知道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知道列国战乱;知道列国政治改革;知道百家争鸣的出现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了解经济领域的变革和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之间的关系。

方法和过程:(1)在学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和推广,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学会简单的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

(2)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的变革导致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的推动作用的史实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通过阅读诸子百家经典,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初步理解诸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学会阅读文献,通过文献资料来分析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春秋战国前后500年的激荡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到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的社会转型。

(2)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说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的诸子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产领域的变革;政治领域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难点:生产领域的变革;

社会变革产生的背景和结果。【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复习前面的内容导入新课。

讲述:我们今天学习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在学习这课内容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夏商周的内容,夏朝是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商朝的内外服制确立了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商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制作技术和成熟的文字,确立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世界地位。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和周公的德治与礼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属于哪个阶段呢?

展示幻灯片2:中国历史朝代

学习内容:

1、西周的建立;

2、东周的建立;

3、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战国,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间。)

展示幻灯片3:教学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讲述: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我们从哪里开始呢?了解一个王朝或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状况,我们往往从经济领域首先开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文化、法律、宗教等往往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怎么样呢?

展示幻灯片4:经济领域

讲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样新东西,一个是体制农具,另一个是犁耕技术,(问:这两样都与什么有关?为什么?)铁制农具和农耕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大量的荒地开垦为可供耕作的农田,这些耕地的出现不是一件小事,问题是这些耕地归谁所有。按照西周井田制由公田和私田之分,(问:这些耕地属于公田还是私田?)大量私田的出现,客观商促见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活跃起来。重要的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自耕农和地主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周以来农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是来自社会最基层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动。

土地成了财富的代名词,竞相占地成了当时普遍的现象,各诸侯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身份和政治地位,以攻城略地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地发生,最终以列国争霸和七雄并起写入历史。

展示幻灯片5:春秋形势图 展示幻灯片6:战国形势图

展示幻灯片7:连年征战,社会动荡不安 展示幻灯片8:政治领域

讲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诸侯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争霸一方,纷纷进行内政改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的内政改革,我们首先来认识几个人物。

展示幻灯片9:政治领域

讲述:这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展示幻灯片10:政治领域 讲述:李悝是战国初期有名的政治家之一,是战国初期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中第一个起来变法的人。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李悝在任相期间,得到国君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李悝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一个强盛的国家。

展示幻灯片11:政治领域

讲述: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的是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变革主要由: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社会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以上几个人物,我们可以看出,列国内政改革的共同特点是 展示幻灯片12:政治领域

讲述:从刚才几个人物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各诸侯竞相起用贤人,进行变法改革,其共同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措施都有举贤人,奖励耕战,战国时期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扩大到官吏、行 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各个方面。这里有个问题,哪来那么多“贤人”?我们补充一点,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现象,掌握一定文化只是的“士”活跃起来。当时兴起了“养士”之风。这些“士”对社会变革的态度不同,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这是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政治统治的需要,对思想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诸子百家究竟有哪些学派,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什么看法或主张? 展示幻灯片13: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讲述:我们通过一张表格来了解诸子百家中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请同学们把预习填写的内容展示出来(学生回答)。

展示幻灯片14、16、18,讲解儒家法家道家的主要思想 展示幻灯片19,讲解诸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三)小结

展示幻灯片20:课堂总结

结合幻灯片内容讲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和新的生产关系也随之出现。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各国竞相进行政治改革,以实现富国强兵。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对思想文化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出现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社会现象。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导致了社会的转型,秦统一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四)巩固与提高

展示幻灯片21:巩固与提高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时代,准确的讲,应该叫东周,始于“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得名于鲁史《春秋》,之所以历史上习惯于叫春秋,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一个从萌芽开花到成熟结果的完整阶段,历史学者们认为;叫“春秋”更能体现出这一时期的人文实质,然而,能见于历史完整记载的则是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 《春秋》,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段时间只有242年,如果真正要准确的计算历史周期的话,春秋时期应该是“平王东迁”(前770年)至“三家分晋”(前 403年),共计368年。

(战国,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间。)

第三篇:历史公开课教案

历史公开课教案(2011-05-17 15:14:34)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 开城中心校历史 复习研讨课

2011历史热点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时间:2011年5月17日上午第二节 地点:904班 执教:钱

进 复习程序

一、整体概述 90年分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2011)

二、知识梳理 开展课堂探究

建党(日出东方):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党的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

(1)创立黄埔军校。1924年5月

广州

培养了大量优秀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3)蒋介石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在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力挽狂澜)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灯塔指引)。

4.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1945年8月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人民当家作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60周年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良好探索)。(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以后)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直击中考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校历史探究性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建设”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如下素材: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2、分析题见多媒体显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1)请结合所给材料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重大关头 重要历史事件 伟大历史作用 日出东方

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星火燎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力挽狂澜 遵义会议

灯塔指引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决定党合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2)建国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的国内外有利因素有哪些?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第四篇:历史公开课教案(本站推荐)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孔子的姓名、生活时代及集中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

2、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适当背诵春秋战国思想家的名言名句。

3、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二、能力和方法:

1、学习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有用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

2、学习评价思想家的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历史人物评价能力。

3、培养和提高阅读和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3、通过认识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孔子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②“百家争鸣”的含义及代表性思想家。难点:①孔子的政治思想;

②“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③战国各学派的基本观点。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孔子与诸子的故事(《孔子拜师》、《孟母三迁》、《曾子杀猪》)【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学术思想,群星璀璨,光耀千古。西方社会学家称,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有长足的发展,还得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去寻找智慧。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孔子

1、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书上关于孔子的介绍,然后叫学生介绍孔子的生平及事迹)

2、要求学生读书,找出“历史上怎么样评价孔子?”然后叫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3、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论语”中的话,理解“仁”的含义。然后教师简介后来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时代,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一些情况

4、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关于教育的作法的意义所在。并引导学生阅读小字,以理解因材施教。

5、关于孔子的这些评价是如何得出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引出“论语”然后问学生是否是孔子所著?)(学生:看书、认真思考、寻找、发现,形成整体认识)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问: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着什么深刻的变化?你怎么看这个时期的变化呢?

2、得出结论形成了多种观点,即百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哪些?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

3、小结: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情况如何?

4、指导学生阅读小字:了解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争鸣情况。(教师提问:①战国时期,适合哪一种学派的学说来治理国家?

②商鞅、秦始皇他们治国采用的是哪一个学派的观点?

③后来汉武帝采用的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你怎么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④根据你的理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学派的观点来治理今天的国家?)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五、小结:

孔子的地位。战国争鸣的意义。

六、课堂练习

七、课后作业

第五篇:历史公开课教案

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史实,了解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

②通过对朱元璋加强皇权措施的分析及学生对这些措施产生的弊端的讨论,逐步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课文、观察插图、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理解加强皇权的弊端。②通过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明朝统治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基本原因。

③通过分析朱元璋加强皇权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④通过讨论,指导学生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明朝统治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朱元璋加强皇权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学习八股取士的弊端,结合学生实际,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摒弃死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安徽民谣《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①在这首歌谣里提到一位皇帝——朱皇帝,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元璋)②他建立了哪个朝代?(明朝)③他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

请学生朗读P72文字,教师补充:朱元璋是继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④朱元璋真如《凤阳花鼓》所唱是一位昏君、暴君吗?(答案是否定的)

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勤政廉政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称帝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并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他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朱元璋还在宫中命人开了一片荒来种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打击贪官

首先,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其次,从自己身边“高干”(中央各部官员)开刀。第三,朱元璋利用残酷刑法处置贪官,采取“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第六,允许民间百姓上访。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朱元璋以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忧劳而逝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历代评价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毛泽东:“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秀英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是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露出马脚

传说元朝、明朝初期妇女均是小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而 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未经缠裹的大脚。原因是马皇后在幼时深得养父母的宠爱,坚持不肯缠足,长了一双 天足,人称“马大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马皇后深居皇宫,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有一次,马皇后乘轿到 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皇后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 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当前,对不便公开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 露马脚”。

贴“福”的传说

有一年正月,朱元璋微服出访,在一个镇上看见许多人围观一幅画,画上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女大脚(因古代中国妇女以缠足为美)。朱元璋看后,以为是百姓有意讥笑他的大脚马皇后,因马皇后也是淮西人。他回宫后,吩咐军士们到镇上去调查:那幅画是何人手笔?哪些人去围观过?规定凡是没有围观和讥笑的人户,一律在其家门口贴上“福”字。好心的马皇后知道后,为消除这场灾祸,命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都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御林军据此前去抓人,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竟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抓起来,准备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赶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了“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求纪念马皇后。

怀饼救夫

据《 明史·后妃列传》和《 明史演义》说:马氏的义父郭子兴有两个儿子,忌恨朱元璋,于是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图谋反叛。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郭子兴的儿子想从此除了朱元璋,就告诉人不给朱元璋饭吃。马氏知道以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 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刚出厨房,恰巧与郭子兴的夫人张氏撞个满怀,马氏害怕义母张氏瞧透机关,忙将烧饼放在自己怀中,一面向张氏请安。张氏看见马氏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说长论短,马氏勉强应答,言语支吾;后来疼的流泪说不出话来,张氏把马氏扶进屋里,叫奴婢都出去,仔细询问马氏。马氏才伏地大哭,说明苦衷。张氏赶忙叫马氏解开衣服拿出烧饼,那烧饼还热气腾腾,粘着乳头,好容易将烧饼除下,肉差点焦烂了。张氏也不禁泪下,一面命人给马氏敷药,一面叫入厨子,速送食物给朱元璋。当晚,张氏便进谏郭子兴,劝他不要听信儿子的话。郭子兴立即命令将朱元璋释放了。

勇救朱元璋 据《 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记载:朱元璋与 陈友谅对战时,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氏背着伤重的朱元璋逃跑,最后成功逃脱。

因病去世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在睡觉的时候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太医院的良医诊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马皇后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总结: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朝代,明朝。板书: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二)学习新课:

1、明朝的建立:

①背景:元朝末年,统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爆发。

②明朝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他就是明太祖。

③元朝灭亡:1368年秋,明军北伐,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朱元璋强化皇权: ①政治措施(强化行政权):在地方废除行省机构,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朝廷政务分交六部。②军事措施(强化兵权):在中央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军队。③特务机构(建立厂卫制度):设立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开创了明代特务政治的先河。以后统治者又设置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

3、八股取士——明朝科举:

①概况:明朝时,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论述内容必须遵循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所谓的八股文。

②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下载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公开课教案

    历史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做课人:王法连 做课时间:2017年4月12日 做课地点:九(5)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

    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

    社会历史的主体优秀公开课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6-02-16 12:21 594次 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课标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

    八上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说课稿(5篇)

    《百家争鸣》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百家争鸣》,它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

    《乡下人家》人教四下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陈醉云先生写的《乡下人家》,一起读读课题── 生:乡下人家。 师:轻一点。 生: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好。请同学......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 四川省达县第三中学 唐海川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看到画面上这些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出了今天我给大家说的题目是《走向整体的世界......

    福州历史(公开课教案)

    福州历史(公开课) 中楼中学 历史教师:张青静 【课题】福州历史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昙石山文化、福州船政与船政学堂、林则徐等名人的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