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州历史(公开课教案)
福州历史(公开课)
中楼中学
历史教师:张青静
【课题】福州历史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昙石山文化、福州船政与船政学堂、林则徐等名人的主要事迹、福州传统工艺三宝和城市精神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知识抢答与必答,及教师讲授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识记昙石山文化、福州船政与船政学堂、林则徐等名人的主要事迹、福州传统工艺三宝和城市精神等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福州历史的介绍,使学生对家乡历史有基本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对福州历史名人主要事迹的介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努力学习,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重难点】
重点:昙石山文化、福州船政与船政学堂、林则徐等名人的主要事迹、福州传统工艺三宝和城市精神。难点:昙石山文化、福州船政与船政学堂。【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平常大家在家里都是用什么话进行交流(福州话)福州话是我们福州的方言,也叫“平话”。福州话中留有上古、中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痕迹。例如,我们平常说的锅(鐤)、眼睛(目珠)、媳妇(新妇)等都留有古语的语音。可见,福州话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而福州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讲授新课: 师:我们主要是通过“概况”、“史前文化”、“旅游景点”、“船政文化”、“特产”、“名人”、“城市精神”这七个方面来了解福州的历史。
首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福州的概况。
(知识抢答:
1、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你知道福州有哪些别称?)生:榕城、三山
师: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为了防旱抗涝,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誉。现在福州大街小巷还能看到不少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榕树,屏幕上这颗榕树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又因市区城内有屏山、乌山、于山三山鼎立,所以福州还别称“三山”。现在三山也已成为福州的旅游景点了。
(知识抢答
2、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它们分别是?)
生: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
师:其中琅岐经济区一所小学,前几周还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相信大家都有听说了,就是小学内的一堵墙倒塌,造成五死一伤的悲剧。我们身边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大家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注意安全,学校在演练紧急疏散的时候,大家也都应认真对待。
(知识抢答:
3、左图是什么标志,其名称是什么?)
生:市标——“三山一水”雕塑
师:现在福州已变成一个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屹立着屏山、于山、乌山和乌塔、白塔,一条闽江穿城而过,构成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富含历史文化韵味的独特景观。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福州的城市精神。
(知识抢答:
4、福州的城市精神是什么?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哪儿吗?)
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是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
(知识抢答:
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生: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福州的名人。福州这个有着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他们如颗颗繁星,照亮
了福州历史的天空,使之更加璀璨…… 福州的历史名人很多,我们就重点了解其中的8位。这部分没有“抢答”,而是“必答”,由老师指名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加分,答错要扣分。所以请每一位同学都要注意了。老师屏幕上所出现的每个名人大家要把他的主要事迹说出来。接下来就开始了。
1、功赫八闽——王审知
生1: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他治闽的30年间,实行“保境安民”、“省刑惜费”、发展生产的政策,重视整顿吏治,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发展。
师:王审知治闽近30年,通过他的努力,福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文化发达。福州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把他的故居改建为“闽王祠”(在福州庆城寺今福州19中隔壁)。
2、民族英雄——林则徐
生2:林则徐(1785年—1850年),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震动世界、彪炳史册的“虎门销烟”,掀开了近现代炎黄子孙反抗外国殖民侵略波澜壮阔的第一页,树立了国际禁毒史上的第一块丰碑。
师:林则徐一生历官十四省,被誉为“六任封疆帅,千秋社稷臣”。
他留下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句,同时这也是林则徐一生的写照。他是我们福州的一大骄傲。为了纪念他1982年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西学泰斗——严复
生3:严复(1854年—1921年),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严复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
师:这部译著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警醒国人奋发图强,一时风靡全国,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4、共和先驱——林觉民
生4:林觉民(1887年—1911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林觉民参加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广州起义,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写下绝命书《与妻书》
师:在这篇绝命书中,他勉励妻子“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其情其志,影响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小我成就大我,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取义、慷慨赴死。
5、化工巨子——侯德榜
生5:侯德榜(1890年—1974年),中国近代化工工业奠基人和世界制碱权威。侯德榜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为中国化工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侯德榜生产的“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6、世纪老人——冰心
生:冰心(1900年—1999年),被誉为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大师。1923年,冰心发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寄小读者》。其后,在她8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小桔灯》、《繁星》、《春水》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文学名篇,深受广大青少年爱戴。师:冰心以爱为中心的文学精神和人格力量,使她成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
7、数学巨星——陈景润
生7:陈景润(1933年—1996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把全部的生命投入解析数论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6年,他证明了“1+2”,这项成果被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8、黄乃裳与“新福州”
生8:黄乃裳(1849年—1924年),著名的爱国侨领。1896年,黄乃裳参与“公车上书”,并创办了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1899年,黄乃裳毅然出南洋,寻找垦殖之地,胼手砥足地在马来西亚诗巫创办了“新福州”垦场,成为一代侨领。
师:经过一代又一代福州移民的拼搏奋斗,“新福州”日益繁荣,已发展成为诗巫市。“新福州”的开发和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起了很大作用。为纪念黄乃裳的功绩,诗巫福州公会于1951年兴建纪念楼,立黄乃裳。1958年,诗巫市议会将新建的一条大街命名为“黄乃裳路”。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福州的概况、城市精神和历史名人,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什么呢?(由学生选择)
(知识抢答:
1、你知道福州的哪些史前文化?)
生:平潭县平原乡南垅村壳丘头贝丘、闽侯昙石山、白沙溪头村、竹岐榕岸庄边山、福清东张以及福州市郊新店浮仓山遗址等。
(知识抢答:
2、以上文化遗址中,最典型的带有浓厚闽文化色彩的遗址是哪一个?)
生:昙石山文化遗址
师: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1954年发现昙石山文化遗址以来,已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
(知识抢答:
3、昙石山文化距今约多少年,当时人类处于什么社会时期?)
生:距今5000年左右,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知识抢答:
4、该遗址挖掘出的文物主要有哪些?)
生:主要是石器、骨器、陶器,还有各类兽骨及贝壳。
(知识抢答:
5、从出土文物可以推断福州先民居住环境是怎样的,从事哪些生产劳动?)
生:遗址中普遍有居民食后扔弃的兽骨和大量海生介壳,说明当时人们临水而居,主要从事原始的渔猎。
师:遗址中出土陶器也很多,显示出当时 制 陶 业具有一定规模。师:接下来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船政文化”。当今人们把船政在近代教育、科技、翻译等的文化活动及其所培养造就出的杰出人物的思想成果,统称之为船政文化,船政文化所折射出的爱国创业、开拓开放,科技创新的船政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精神瑰宝。
(知识抢答:
1、福州船政局是何时由谁基于什么目的建立的?我们在八年级历史课本中,学过他的什么事迹?)
生:1866年,左宗棠,抵制列强侵略以自强,收复新疆。
(知识抢答:
2、建立福州船政局是在中国近代史中什么重要事件中的举措之一?)
生: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
(知识抢答:
3、除了马尾船政局,洋务运动中还创办了那些近代军事工业?)
生: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船政教育厅、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通过大量船政文物、历史照片、图表、壁雕等,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船政的诞生、发展与以“精忠报国、自强不息”为主旨的船政文化。同时,马尾船政还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中国第一架自制水上飞机、近代远东最大的石砌船坞及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轮机车间等,马尾船政正是通过创造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十三个第一”,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中国新式
教育的发端和近代远东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
(知识抢答:
4、中国第一艘近代蒸汽船叫什么?)
生:福州船政局制成的第一艘近代蒸汽船船“万年青”号。
师:为了培养船政和海军人才,左宗棠于1866年冬设立了船政学堂。船政学堂培养出众多名人,是当时中国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科技学校,也是最早采用西方教学制度和方法的新式学校,而福州船政对中国近现代造船业和海军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抢答:
5、你知道哪些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历史名人?)
生:严复、邓世昌、刘布蟾、林永升等。
师:而且,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船政学堂毕业生有50名参战,牺牲16名,一代英烈血洒海疆,船政学堂为保卫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现在马尾船政也成为福州的一个主要旅游线路。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游:船政文化广场(参观反映船政风采、海军摇篮的大型雕塑)—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了解中国船政文化的发展历程)—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马限山园(参观梅园监狱、英国领事分馆以及中坡炮台、观摩船政雕塑)—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了解马江海战历史)—马江海战烈士墓(悼念在马江海战中为英勇抗敌而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马尾造船厂(参观厂史陈列馆、轮机车间等文物古迹,了解船政发展中造船工业的兴衰)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福州都有哪些旅游景点。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你们都知道福州的那些景点? 生:(自由发言)
师: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只能重点介绍一些。首先就是我们的史前文化旅游景点——昙石山文化遗址。(这部分与“史前文化”部分重复,在这里简单介绍)
我们接下来先来了解一下老福州的地标之一——三坊七巷。三坊七巷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如共和先驱——林觉民的故居就在三坊七巷。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三坊七巷是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三坊七巷和文庙、乌塔、白塔这些老福州地标,于17日驻入上海世博园福建馆。
(知识抢答:
1、“三坊”是指哪三坊?“七巷”分别是哪些?)
生:文儒坊、光儒坊、衣锦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师:接下来就是马尾的船政文化游,船政文化游是福州主要旅游线路之一。(这部分与“船政文化”重复,在此简单介绍)
接下来去两处风景区游览一番。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山的石阶古道,长3.5公里,有2145多级台阶。鼓山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山上千年古刹涌泉寺面貌庄严、规模宏伟、工艺精巧、殿宇辉煌,素有“闽刹之冠”称誉。同时历代名人在山中还留下七百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隶、楷、篆各种书法
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纲、朱熹及现代朱德、郭沫若、罗瑞卿等人的手迹,这些自然“碑林”琳琅满目,相映成趣,成为罕见的书法艺术长廊。
另外一处要介绍的景区是永泰的青云山,它是国内少有的火山岩峡谷地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是省内最具潜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师:旅游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福州都有哪些特产。生: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寿山石雕 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角梳、瓷器等。
(知识抢答:
1、福州市的市花、市果是什么?)
生:市花——茉莉花;市果——福橘。
(知识抢答:
2、被誉为福州传统工艺“三宝”的是什么?)
生:脱胎漆器、角梳、纸伞。
师:其中,脱胎漆器素有“天下惊无双,人间疑独绝”的佳誉,与北京的景泰蓝、景德镇的瓷器一道被世人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纸伞,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品种繁多,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观赏效果。角梳,造型美观,结实耐用,温润而不挂发,去垢而不沾,解痒而不痛,还能增强免疫力,深受海内外宾客的喜爱。师:那么到此为止,相信大家对福州历史也有了基本的了解,那我们福州历史的课到此也就结束了。
第二篇:历史公开课教案
历史公开课教案(2011-05-17 15:14:34)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 开城中心校历史 复习研讨课
2011历史热点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时间:2011年5月17日上午第二节 地点:904班 执教:钱
进 复习程序
一、整体概述 90年分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2011)
二、知识梳理 开展课堂探究
建党(日出东方):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党的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
(1)创立黄埔军校。1924年5月
广州
培养了大量优秀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3)蒋介石叛变革命。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在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力挽狂澜)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灯塔指引)。
4.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1945年8月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人民当家作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60周年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良好探索)。(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以后)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直击中考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校历史探究性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建设”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如下素材: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2、分析题见多媒体显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1)请结合所给材料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重大关头 重要历史事件 伟大历史作用 日出东方
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星火燎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力挽狂澜 遵义会议
灯塔指引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决定党合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2)建国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的国内外有利因素有哪些?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第三篇:历史公开课教案(本站推荐)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孔子的姓名、生活时代及集中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
2、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适当背诵春秋战国思想家的名言名句。
3、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二、能力和方法:
1、学习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有用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
2、学习评价思想家的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历史人物评价能力。
3、培养和提高阅读和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3、通过认识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孔子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②“百家争鸣”的含义及代表性思想家。难点:①孔子的政治思想;
②“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③战国各学派的基本观点。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孔子与诸子的故事(《孔子拜师》、《孟母三迁》、《曾子杀猪》)【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学术思想,群星璀璨,光耀千古。西方社会学家称,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有长足的发展,还得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去寻找智慧。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孔子
1、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书上关于孔子的介绍,然后叫学生介绍孔子的生平及事迹)
2、要求学生读书,找出“历史上怎么样评价孔子?”然后叫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3、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论语”中的话,理解“仁”的含义。然后教师简介后来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时代,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一些情况
4、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关于教育的作法的意义所在。并引导学生阅读小字,以理解因材施教。
5、关于孔子的这些评价是如何得出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引出“论语”然后问学生是否是孔子所著?)(学生:看书、认真思考、寻找、发现,形成整体认识)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问: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着什么深刻的变化?你怎么看这个时期的变化呢?
2、得出结论形成了多种观点,即百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哪些?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
3、小结: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情况如何?
4、指导学生阅读小字:了解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争鸣情况。(教师提问:①战国时期,适合哪一种学派的学说来治理国家?
②商鞅、秦始皇他们治国采用的是哪一个学派的观点?
③后来汉武帝采用的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你怎么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④根据你的理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学派的观点来治理今天的国家?)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五、小结:
孔子的地位。战国争鸣的意义。
六、课堂练习
七、课后作业
第四篇:历史公开课教案
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史实,了解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
②通过对朱元璋加强皇权措施的分析及学生对这些措施产生的弊端的讨论,逐步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课文、观察插图、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理解加强皇权的弊端。②通过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明朝统治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基本原因。
③通过分析朱元璋加强皇权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④通过讨论,指导学生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明朝统治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朱元璋加强皇权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学习八股取士的弊端,结合学生实际,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摒弃死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安徽民谣《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①在这首歌谣里提到一位皇帝——朱皇帝,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元璋)②他建立了哪个朝代?(明朝)③他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
请学生朗读P72文字,教师补充:朱元璋是继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④朱元璋真如《凤阳花鼓》所唱是一位昏君、暴君吗?(答案是否定的)
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勤政廉政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称帝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并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他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朱元璋还在宫中命人开了一片荒来种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打击贪官
首先,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其次,从自己身边“高干”(中央各部官员)开刀。第三,朱元璋利用残酷刑法处置贪官,采取“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
第四,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
第五,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第六,允许民间百姓上访。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朱元璋以残酷的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忧劳而逝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历代评价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毛泽东:“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秀英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是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露出马脚
传说元朝、明朝初期妇女均是小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而 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未经缠裹的大脚。原因是马皇后在幼时深得养父母的宠爱,坚持不肯缠足,长了一双 天足,人称“马大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马皇后深居皇宫,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有一次,马皇后乘轿到 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皇后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 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当前,对不便公开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 露马脚”。
贴“福”的传说
有一年正月,朱元璋微服出访,在一个镇上看见许多人围观一幅画,画上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女大脚(因古代中国妇女以缠足为美)。朱元璋看后,以为是百姓有意讥笑他的大脚马皇后,因马皇后也是淮西人。他回宫后,吩咐军士们到镇上去调查:那幅画是何人手笔?哪些人去围观过?规定凡是没有围观和讥笑的人户,一律在其家门口贴上“福”字。好心的马皇后知道后,为消除这场灾祸,命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都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御林军据此前去抓人,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竟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抓起来,准备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赶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了“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求纪念马皇后。
怀饼救夫
据《 明史·后妃列传》和《 明史演义》说:马氏的义父郭子兴有两个儿子,忌恨朱元璋,于是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图谋反叛。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郭子兴的儿子想从此除了朱元璋,就告诉人不给朱元璋饭吃。马氏知道以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 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刚出厨房,恰巧与郭子兴的夫人张氏撞个满怀,马氏害怕义母张氏瞧透机关,忙将烧饼放在自己怀中,一面向张氏请安。张氏看见马氏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说长论短,马氏勉强应答,言语支吾;后来疼的流泪说不出话来,张氏把马氏扶进屋里,叫奴婢都出去,仔细询问马氏。马氏才伏地大哭,说明苦衷。张氏赶忙叫马氏解开衣服拿出烧饼,那烧饼还热气腾腾,粘着乳头,好容易将烧饼除下,肉差点焦烂了。张氏也不禁泪下,一面命人给马氏敷药,一面叫入厨子,速送食物给朱元璋。当晚,张氏便进谏郭子兴,劝他不要听信儿子的话。郭子兴立即命令将朱元璋释放了。
勇救朱元璋 据《 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记载:朱元璋与 陈友谅对战时,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氏背着伤重的朱元璋逃跑,最后成功逃脱。
因病去世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在睡觉的时候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太医院的良医诊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马皇后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总结: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朝代,明朝。板书: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二)学习新课:
1、明朝的建立:
①背景:元朝末年,统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爆发。
②明朝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他就是明太祖。
③元朝灭亡:1368年秋,明军北伐,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朱元璋强化皇权: ①政治措施(强化行政权):在地方废除行省机构,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朝廷政务分交六部。②军事措施(强化兵权):在中央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军队。③特务机构(建立厂卫制度):设立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开创了明代特务政治的先河。以后统治者又设置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
3、八股取士——明朝科举:
①概况:明朝时,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论述内容必须遵循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所谓的八股文。
②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第五篇:历史公开课教案
历史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做课人:王法连
做课时间:2017年4月12日
做课地点:九(5)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具体情况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分析,我们知道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那么,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书上20页,讨论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1、义和团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后来运动中心在哪里?
2、后来义和团又提出了什么口号?其斗争矛头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
1、义和团最早兴起在山东,斗争的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运动中心在天津和北京。
2、口号:“扶清灭洋”;斗争矛头:反清→反帝。说明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3、态度:剿灭→招抚;主要原因;义和团不断壮大,很难镇压下去,加上西方帝国主义不断加剧的侵略,也威胁到了清王朝的基本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在“剿抚两难”的形势下,为达到利用、控制、消灭义和团和利用这次事件限制和打击外国势力的目的,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总结):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师】:请同学在书上快速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1)时间:1900年6月
(2)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3)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率领人:西摩尔(英国人)【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4)义和团的斗争
A.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 B.英勇战士:张德成、聂士成
【师】: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忆,讨论】„„
【教师总结】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这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绝大关系。
【教师引申】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的内容。从中 2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
(5)八国联军洗劫北京
A.1900年8月北京陷落,侵略者暴行:屠杀、抢劫、防火等,(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
B.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1860年,咸丰帝出逃)
【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生】:略
【教师总结】:慈禧太后下令“痛剿”义和团的直接目的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当然,导致失败的原因并非只有这一个因素,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致。
(6)义和团运动失败
A.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B.意义:是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师】: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辛丑条约》一目的内容。看后,先把主要部分复述下来。(1)时间:1901年
(2)签约对象: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西、荷等11国(3)其主要内容是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 B.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在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师】:请同学们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2.《辛丑条约》的影响
(1)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补充: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规定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除此之外,对于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有“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规定,这不仅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宰割欺凌,而且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 3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使得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的设立,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师】: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一点大家要记清楚!
三、结束新课
【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巩固练习
1、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英国侵占香港的经过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