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线教学设计申心晶
平行线的认识
执教人 申心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分类比较,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难点: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彩笔、长方形纸、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示(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1、用直尺画出几组直线(每组两条),看有几种画法?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什么是平行线?
3、怎样画平行线?尝试画一组平行线。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生动手操作,分组
师:我先把这些线画下来研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否把这几组直线根据位置关系分分组呢?
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纸上用彩笔画这些线。点名让学生到前面分组,并说出分组的理由。师:同学们将他们分为了两组,我们把第一组直线称为相交线(板书),交叉的点叫“交点” 把第二组不相交的,称为平行线。
2、小组合作,研究平行线的特点(1)小组合作,讨论平行线的特点。
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出示课件,演示平行线的特点,出示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课件出示立交桥图片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互相的意思。
(2)出示几组直线,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有相交的、一条直线的、不在同一平面的等)
3、学习画平行线
(1)根据平行线的特点,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并在组内交流画法。(2)课件演示画法——教师边演示边总结画法(即一合、二靠、三移、四画)——生自己练习画平行线 ——组内展示自己的画法——班内展示画法
(3)师生总结
五、当堂达标
完成导学案当堂达标和巩固练习部分(组长批改,自己订正)
六、师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执教人
申心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画图,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探索并掌握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有一个字,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但不知能不能认出它来。(依次出示不同时期的“面”字,学生猜测,有意引导对 “目”的关注。)师:“面”最初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我们的面庞(外面是脸的轮廓,里面是眼睛)。为什么我们祖先在造这个字的时候,鼻子、嘴巴都没要,唯独留下了眼睛呢? 生1:因为眼睛很重要。生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师:真有诗意!眼睛最能传神达意,也是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今天这节课能用好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吗?
二、预习展示 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三、认识同一平面
师:这是我们的面,那这是——(黑板的面),摸一摸,黑板的面是——(平的),我们可以称它为平面。还有什么的面可以看作平面? 生:桌子的面,地板的面,墙壁的面……
师:(出示长方体)它的面可以看作是平面吗?这个平面上写了一个字,是什么?(转动长方体,学生齐读另三个字)这几个字分别写在了——(不同的平面上)。如果是这样呢?(展开长方体)生:在同一个平面上。(板书:同一平面)
四、认识相交和不相交
师:“无始无终”其实是一条谜语,是我们最近学过的哪一种图形? 生:直线。因为直线是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师:太棒了!会画直线吗?无限长怎么画? 生:可以只画它的一部分。
师:再画一条直线。观察所画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稍停)再画两条直线,要求位置关系和刚才的不一样。如果还有别的想法,可以在旁边继续画。学生画直线。
师:请大家留意这样一个问题:每组中的两条直线是在同一张纸上的吗?那它们是在同一平面内吗?这么说来,我们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其实已经将研究的范围
展示学生作品:
师:这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生1:交叉。生2:相交。
师:不错,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位置关系叫做——相交(板书)。这两条直线在哪儿相交了?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交点。请学生再画一组相交直线。师:有难度吗?为什么?
生:没有难度,因为只要稍微斜一点就行了。师: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呢? 生(齐):不相交。
师:都没看到它们相交于一点,是吗?老师想提醒大家,观察直线可不能仅仅依靠眼睛,还需要想象。(手指直线的下端)
生:它们是相交的。因为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师:怎样让大家都能看到?
生:把两条直线再画长一点就可以了。师:他的说法有道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将两条直线延长至相交。
师:看起来不相交的这两条直线实际上也是相交的,难道在这张纸上就没有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吗?(有)如果有,那怎样的两条直线才会不相交呢?如果讲不清楚,可以用手比画一下。
生1:(用两只胳膊比画)两只胳膊之间必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生2:空隙必须是一样的。
师:你的意思是两只胳膊之间的—— 生:距离是一样的。
师:如果距离是一样的,那它们还会相交吗? 生:不会,始终隔着那么远,当然不会相交了。师:是这样的两条直线吗?再画长一些呢? 生:永远不会相交。
师:(转动作业纸)如果这样呢? 生:也是的。
师:看来还真有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板书:不相交)这样看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五、认识平行
师:我们把不相交这种位置关系叫做互相平行(指刚才那组平行线),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师:你们刚才画出的几组直线中有平行线吗?(多数学生举手)关于画平行线,我们稍后再来研究。说起平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虽然没有无限长的直线,但是互相平行的例子是随处可见的。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例子。(出示跑道、五线谱)能找到吗?原来当我们在尽情奔跑的时候,这些互相平行的线就在我们的脚下。在美妙的音符中也有平行的存在。(出示课始的长方体)你能在这个平面上找到一组互相平行的线吗?(手指两条邻边)这两条边互相平行吗? 生:不平行,它们相交。
师:(手指两个平面上的各一条边)这两条边相交吗? 生:不相交。师:平行吗? 生:不平行。
师:不对呀,刚才我们不是总结了吗“不相交就是互相平行”,难道我们刚才说错了? 生:都跑哪儿去了呀?它们又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师:说得有理。看来“在同一平面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有平行的踪影吗?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用手势表示。出示: 生:……
课件演示三角形向下平移3格(图略)。师:三角形是怎样运动的? 生:平移。
师:从平移前后的图形中你能找到互相平行的线段吗?(学生纷纷用手指)谁能概括地说一说?
生:对应边是互相平行的。
六、探索画法
师:刚才,我们在画一画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想象认识了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下面,我们再回到画一画上来。你认为画一组相交线和画一组平行线相比,哪一个更难一些?为什么?
生:画相交线容易,画平行线难。画平行线必须保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
要简单一些呢?为什么?
生1:在方格纸上简单,因为那上面已经有平行线了。生2:在方格纸上画容易保证距离相等。
师:如果老师没记错的话,刚才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在白纸上画出平行线了,是吗?(学生纷纷点头)回过头来想一想,你画的是平行线吗?如果是,那你是用什么方法保证两条直线之间距离相等的?如果不是,你准备怎样画?试一试,然后画给你的同桌看。
展示:生1沿直尺的两条边画;生2先确定两个点然后再连线;生3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将三角尺向下移一些再画一条。师:对于这种画法(生3)你有什么想法?
生:这样移三角尺很容易歪掉,就不能保证距离相等了。师:歪一点点也不行吗? 生:一点也不行。
师(对生3):你同意吗?你希望三角尺作什么运动? 生3:平移。
师:是不是只要三角尺平移,画出的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平行的?怎样才能让三角尺作平移运动呢?
生:给它加一把直尺。(示范)有了直尺,三角尺就可以贴着它平移了。师:同意吗?直尺的作用是—— 生:帮助三角尺平移。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电脑的演示。(课件演示平行线的画法)你们能作用这种方法再画一组平行线吗?
学生用这种方法再画一组平行线。师:能说说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生:要按住直尺。
生2:别让三角尺钻到直尺下面了。师:看来画的时候哪一步最重要? 生(齐):平移。
师:刚才你们是任意画一组平行线,如果给你一条直线,你能画出它的平行线吗? 生(自信地):能。
学生尝试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演示,将直尺的一条边和已知直线对齐。师:为什么要对齐呀?直接移不行吗? 生:要不对齐,平移就没用了。
师:说得有理。你最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一步? 生:先把直尺的一条边和直线对齐。师:能再画一条吗? 生:能。(又画一条)
师:还能再画吗?能画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下面我们重点来观察画出的这两条直线,它们都和第一条直线平行,那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平行。
师:这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特点。下面老师增加一个限制。这里有一个点,我们称它为A点。你能经过A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吗? 学生试画。
师:经过A点还能再画一条它的平行线吗? 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经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生:只能画一条。
师:了不起的发现!这是平行线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课件演示),然而在这无数条直线当中却只有一条平行于那条直线。其他的无数条直线和它是什么位置关系? 生:相交。
师:看来,平行这种位置关系真的很特殊!也难怪画相交线比画平行线容易了。师:为了快速而准确地画出一组平行线,我们可以把画法归纳为:一合、二靠、三移、四画。(边演示边总结方法)
七、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当堂达标和巩固练习,组长批改,自己订正。
八、课堂小结(播放音乐,欣赏生活中的平行之美)
师:走出课堂,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今天的知识,到生活中发现更多和平行有关的知识。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特点。
《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的“相遇问题”。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2.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分析问题以及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平时你是怎样上学的? 你知道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物流吧,谈一谈。
师: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货车分别从东城和西城向物流中心行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吧。(出示课本80页信息图)
师:仔细阅读信息图中的信息,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两车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了……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感知,理解题意
读题,问: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生汇报师补充完成线段图)问:今天的内容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
上节课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今天例题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2、学生表演,加深理解 同时:同一时间、一齐开始。(相对,相向:相互面对,面向着。)相遇:在物流中心相遇上或碰面。相距:东城和西城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上台表演,师问:大货车,你走了几小时?小货车,走了几小时?你们同时走了几小时?也就是从开始到相遇,经过了几小时?
(学生演示怎样相对而行,注意相同时刻相互面对而行,在物流中心相遇。师及时指导相遇运动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演示出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四人小组交流想法,要求: ①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②说清楚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③记住用手指指着你列的式子说。
汇报:注意让学生说清楚①你是怎样列式的,②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学生出示,自己讲解,师板书。)
(尽量让学生总结方法自己说出来)
第一种方法:大货车4小时走的路程+小货车4小时走的路程=两城相距的路程 65×4+75×4 =260+300 =560(千米)
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知道两城相距的路程,其实包括哪两部分? 第二种方法:两人每小时所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两城相距的路程(65+75)×4 =140×4 =560(千米)
多媒体演示,介绍:1小时,它们一共走了1个(65+75)千米;2小时,一共走了2个(65+75)千米;4小时,一共走了几个(65+75)千米?走完4个(65+75)千米,它们就相遇了。小结:第二种方法先求出两车每小时所走的路程和,再求出两城4小时所走的路程和。提醒:做解决问题最后别忘了作答。
2、质疑拓展,提高认识。
师:类似这样的题目,我们称为相遇问题,看书本P81,再想一想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质疑:(65+75)×4中没有小括号,行吗?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我们要注意每一道题都有它不同的解决方法,不要因为一时想不到而气馁,我们应该要认真去读懂题,分析清楚,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题目就会迎韧而解。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练一练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
(1)、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如下图所示)
(2)、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指两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师: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端正!
师生共同探究答案对错,说出题目解决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
3、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了相遇问题,谁能总结一下相遇问题方法?(个别学生说)
4、作业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作业:课本第82—83页“自主练习”第3题、第6题。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解法1: 65×4+75×4 解法2:(65+75)×4 =260+300 =140×4 =560(千米)=560(千米)
《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的“相遇问题”。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2.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分析问题以及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平时你是怎样上学的? 你知道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物流吧,谈一谈。
师: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货车分别从东城和西城向物流中心行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吧。(出示课本80页信息图)师:仔细阅读信息图中的信息,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两车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了……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初步感知,理解题意
读题,问: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生汇报师补充完成线段图)问:今天的内容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
上节课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今天例题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2、学生表演,加深理解 同时:同一时间、一齐开始。相遇:在物流中心相遇上或碰面。相距:东城和西城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上台表演,师问:大货车,你走了几小时?小货车,走了几小时?你们同时走了几小时?也就是从开始到相遇,经过了几小时?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四人小组交流想法,要求: ①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②说清楚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③记住用手指指着你列的式子说。
汇报:注意让学生说清楚①你是怎样列式的,②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学生出示,自己讲解,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大货车4小时走的路程+小货车4小时走的路程=两城相距的路程 65×4+75×4 =260+300 =560(千米)
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知道两城相距的路程,其实包括哪两部分?
第二种方法:两人每小时所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两城相距的路程(65+75)×4 =140×4
=560(千米)
多媒体演示,介绍:1小时,它们一共走了1个(65+75)千米;2小时,一共走了2个(65+75)千米;4小时,一共走了几个(65+75)千米?走完4个(65+75)千米,它们就相遇了。
小结:第二种方法先求出两车每小时所走的路程和,再求出两城4小时所走的路程和。
提醒:做解决问题最后别忘了作答。
2、看书质疑,提高认识
师:类似这样的题目,我们称为相遇问题,看书本P81,再想一想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质疑:(65+75)×4中没有小括号,行吗?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我们要注意每一道题都有它不同的解决方法,不要因为一时想不到而气馁,我们应该要认真去读懂题,分析清楚,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题目就会迎韧而解。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练一练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
(1)、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如下图所示)
(2)、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指两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师: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端正!(教师台下巡视有无典型错误)
2、议一议(1)更正
①观察。师: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②纠错。师:和黑板上同学不一样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下面的同学如果你发现自己错了,在下边要及时改正过来。(2)讨论
师: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来评议一下。
①先评议第一题。师:第一题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对?错在哪里?重点分析对比两种不同算法。
追问:每一步求的什么?如:70+60求的是什么?乘6表示什么意思? ②评议第二题。师:第二题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对?错在哪里?重点分析对比两种不同算法。
追问:每一步求的什么?如:110+100求的是什么?乘5表示什么意思? ③评价黑板上的板演。师:谁做对了而且写也字得漂亮?(可实行等级评价或分数评价)
④同位互改,调查统计。师:下面的同学同位之间互相批改一下。做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怎么错的?(指名说一说)请做错的同学抓紧时间订正一下。
3、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了相遇问题,谁能总结一下相遇问题方法?(个别学生说)
4、作业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课本第82—83页“自主练习”第3题、第6题。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解法1: 65×4+75×4 解法2:(65+75)×4 =260+300 =140×4
=560(千米)=560(千米)
第二篇:平行线教学设计
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重点、难点)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作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的图片都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1:平行线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
方法总结:两条线段平行、两条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因此,两条线段不相交不意味着它们所在的直线不相交,也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探究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课本P12思考(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点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 应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进行判断
例1: 有下列四种说法:(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垂线的性质进行判断.(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答案为D.方法总结:平行线公理和垂线的性质两者比较相近,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平行线公理中,必须是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的性质中,无论点在何处都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应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论证
例2: 四条直线a,b,c,d互不重合,如果a∥b,b∥c,c∥d,那直线a,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由于a∥b,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到a∥c,而c∥d,所以a∥d.故答案为a∥d.方法总结:平行公理的推论是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理论依据. 【类型三】平行公理推论的实际应用
例3: 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后打开,折痕为EF,把长方形ABEF平摊在桌面上,另一面CDFE无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为什么?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答案即可. 解:∵CD∥EF,EF∥AB,∴CD∥AB.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时,关键是找到与要证的两边都平行的第三条边进行说明.
三、板书设计
概念平行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性质
平行公理平行公理的推论:
第三篇:平行线教学设计
平行线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知道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辨认出平行的两条直线;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正确地画出平行线;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检验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
3、情感目标: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经历对知识的探索,培养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正确地画出平行线。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你能用手里的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学生画。
师:你是怎样画的?
生:我是运用作业本上的格子线来画的。(演示)生:我是运用文具盒的一组对边来画的。(演示)生:我是运用直尺的一组对边来画的。(演示)„„
师:同学们都能利用手中现有的工具来画出平行线,但是这样画出的平行线有局限,你们知道局限在哪里吗?
生:用直尺画出来的平行线,两条线之间只有直尺那么宽。
师:运用格子线画出来的平行线呢? 生:只能跟格子线一样宽。
师:对!这样画出来的平行线受到已有工具的限制,不能随意地拉开两条直线的距离。那你们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限制呢?
生: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的一条边贴住这条直线再往下移,想画多少距离就可以画多少距离。(演示)
生:这样画,要是直尺移歪掉就不平行了。
师:(用三角板演示)这样画,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不受限制了,可是尺移起来容易移歪掉,画出来的两条直线就不能保证一定平行。那怎么办呢?
学生面面相觑,一下子想不出好的方法。
师:(在黑板边上画一条直线,用三角板的一条边贴住直线,另一条边靠住黑板的边往下移)这样往下移会移歪掉吗?为什么?
生:不会。
生:不会,因为旁边有黑板边靠着,这样移就不会移歪掉。师:那要画这条线(黑板中间)的平行线,你能不能也给它找一个依靠呢?
生:(思考一会)用一把尺在旁边靠住。
师:你能来演示一下吗?(先用三角板的一边贴住已知直线,把米尺递给学生)
学生演示把米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边。师:这样行吗?(移动三角板)生:行的。
师:谁再来试试?(把三角板和米尺都递给学生)
学生独立演示,教师通过提问适时纠正,强调把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边,而不是靠在三角板的一个角上)
师:你能在自备本上随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吗?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画平行线的?
引导学生共同概括并板书: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二、联系生活,导出定义
1、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行线的现象吗?
2、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形象。如铁轨、双杠、扶梯、斑马线、跑道等。并演示图片中哪些部位是平行关系的。
3、根据上面图片提问:铁轨不平行,跑道不平行会有什么后果? 那么什么是平行线呢?
问:“为什么要加条件在同一平面内呢?”
多媒体举例演示说明 :“立交桥上、下车道过汽车,汽车经过的路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现象。
师总结定义,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必要性。(板书)
4、介绍平行符号,表示方法。(板书)学生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学生仔细观察欣赏,思考寻找平行关系。学生联系生活想像后回答
学生思考归纳、发言,互相补充,在老师指导下得出定义。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层层设问,步步紧扣,引导得出什么是平行线的问题,激发兴趣,保持良好情绪。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归纳,培养其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用多媒体演示主要是揭示问题的关键点。
三、应用新知,及时反馈
1,过直线AB外一点C作直线CD,使AB//CD 2,过直线MN外一点O作直线LK,使MN//LK,再在平行线内作垂线,想一想可做几条? 思考:平行线内的垂线,有什么特点? ——无数、平行。3、5位同学们在100米直跑道上进行百米赛跑,1号、2号、3号、4号、5号分别在起点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当发令枪响,只见5号同学迅速抢占1号跑道奋力向前,请问他能跑出好成绩吗?为什么?
四、小结,谈收获、感受
学生自主性活动:
1、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哪些最主要的需要掌握?
3、什么叫平行线?谁能根据概念编出判断题?(学生自编判断题,大家一起用手势判断)
五、作业设计: P124第11题及补充布置
[反思]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认识不足,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其实,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还在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画平行线的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学,固然可以,学生看图并通过交流也能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画,恐怕自学或交流都无济于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体现在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上。
第四篇:平行线教学设计
课题: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概念、符号表示。.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重点:
平行线的作图,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
平行公理推论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观察: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 顺时针转动a
二、思考
(1)直线a与直线b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2)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
平行概念: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
即: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与b是平行线, 记作a∥b.
追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哪些位置关系? 答案:相交和平行 练习1:
平行线在生活中很常见,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答案:如:
三、探究1
问题:如何画平行线呢?给一条直线a,你能画出直线a的平行线吗?
步骤:
一、放;
二、贴;
三、推;
四、画
追问:你能画出多少条直线a的平行线? 答案:无数条
四、探究2
问题1: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a与b平行?
问题2: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追问:过点B你能画出多少条直线a的平行线? 答案:1条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问题3: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符号言语: ∵b∥a,c∥a ∴b∥c.练习2: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如图(1),过点A画EF ∥ BC;
(2)如图(2),在∠AOB内取一点P,过点P画PC ∥ OA交OB于C,PD ∥ OB交OA于D.
答案:
五、应用提高
1.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0 个,1 个,2 个或 3 个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 A.0
B.1
C.2
D.4 答案:B
六、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
七、达标测评
1.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_____ 答案:相交.2.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3)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也互相平行.(答案:×;×;√
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a // d,b // c,∴c // d B.∵ a // c,b // d,∴ c // d C.∵ a // b,a // c,∴ b // c D.∵ a // b,c // d,∴ a // c 答案:C
八、布置作业
教材12页对应练习题.)
第五篇:画平行线教学设计
画平行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指导老师:xx 望月湖一小实习老师:xx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画平行线的方法。教材直接用一幅图说明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没有出示文字说明。接着要求学生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然后通过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并量出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最后教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这是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正确的画长方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与突破
重点:会画平行线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难点: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发形。
突破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讲练法和小组合作法
学法:小组讨论,动手操纵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
学生: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对边和邻边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什么位置关系?(生: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师:那么我们如果要画一个长方形是不是要先学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垂线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会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画平行线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什么叫做平行线?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平行线?(生: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同时课件出示平行线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⑴学生尝试作图 师:大家先想一想画平行线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画才能保证这组平行线互相平行?想好了就拿出作图工具和练习本来试着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画好了吗?请问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预设学生画法:①用三角板随意画出两条直线
②借助练习本上的方格线画出一组平行线
③先用尺子画一条直线,再把尺子移下来,再画一条直线
④借助直尺、三角板的规范画法(按照学生所说方法示范在黑板上)⑵比较画法
师:这么多种画法,你们觉得哪种更加准确,更加好呢?好在哪里?(生:第四种方法会更准确)
师:对,第四种方法是更科学、准确的。大家拿出直尺、三角板和练习册,跟着老师来画一画。
⑶教师示范,并总结出画平行线的步骤:
①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②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平移时一定要靠紧直尺)
③再沿着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直线。教师说明这样所画出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请同学们拿出工具用我们刚教的这种方法再画出一组平行线 ⑷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
师:现在我们都画出了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那么怎样检验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呢?(生: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师:同桌之间用画平行线的方法互相帮对方检验所画的是不是平行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⑴学习新知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画法,同学们画的平行线非常好,但所画的平行线的方向却各不相同,如果题中给你固定了方向,你该如何画平行线呢?
课件出示:过直线外的一点,分别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同时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
师: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反馈,找出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演示)
①用三角板的一直狡辩和已知直线重合;②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平移三角板一直到点; ③过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出直线。
⑵练习
师:大家学会了吗?现在请翻到教材68页,拿出作图工具练一练第4题2小题。
(请学生上黑板演示,老师检验是否画的正确)
3、探究平行线间的距离、师:大家在我们刚刚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并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量后得出,垂线段长度相等)
师:垂线段的长度相等说明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也可以用来验证平行线是否平行。(课件演示)
4、画长方形。⑴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垂线和平行线,那你能用所学的知识画一个长方形吗? ⑵课件出示题目: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⑶学生尝试。
师:同学们拿出作图工具和练习本来试着画一画。(选出学生代表到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并介绍画法)
画平行线的方法:
①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②再画距直线2厘米的平行线3厘米。③最后把两条3厘米的线段连接起来。用画垂线的方法:
①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②再画线段上的两条垂线各2厘米。③最后把两条垂线连接起来。⑸即时练习。
学生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独立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二、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会了如何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之间处处相等,并借助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个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