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2
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是一门注重理解和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的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揭示达成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从而使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2.九—五矩阵: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每一种教学事件在具体运用上又有不同的要求。九个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五种学习类型的匹配关系(告诉目标、回忆先前知识、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
3.认知分布式学习: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是包括认知主体和认知环境以及所有参与认知活动的事物的一个多分析单元系统。分布式认知理论假设信息的处理是在个体,工具以及环境和文化所提供的物品之间进行的。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技术)来实现学习,它可以产生有意图的学习结果,也可以产生偶然的学习结果;可能被时间限制或空间限制所分开,也可能同时被时空限制所分开。4.BL(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通过应用各种“恰当的”学习技术来适应“合适的”个人学习风格,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合适的”人授递“恰当的”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BL包括离线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结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结合,结构化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的结合,现成的学习内容和定制的学习内容的结合,工作和学习的结合。
5.绩效分析: 代表着处使工作结果得以实现的相关因素,旨在将那些与绩效相关的因素加以明确并提供一定的线索以便弄清楚导致员工绩效问题的根源。绩效是指个人、团队或组织所取得的成果、结果或成就。绩效是一个用行为的业绩而非行为本身来衡量工作价值的概念,更注重工作的效力和效率。绩效分析重在描述员工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绩效差距。
6.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是社会和行业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者现有状况之间的差距。学习需求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其结果是提供“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从而帮助形成教学设计项目总的教学目标,以便为教学或培训方案论证报告的撰写提供参考依据。7.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是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8.COVER策略: 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协助他们将信息存入长时记忆的方法。C代表联系connect,即使用记忆法记忆缺乏内在意义的事物。O代表组织orgnize,即学生充分运用先行组织图或可视化工具来表现事实、思想、概念及相互关系。V代表形象化visualaize,形象化和影像有益于学生以高效方式对信息进行组块,从而使工作记忆空间得到释放,以图片或图像为主形成的图式,比看不见的东西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和回忆。E代表精细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用图表视觉组织结构图促进学习,图画和视觉组织构图是使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有力工具。
9.真实性评估:又称表现性评估,主要用于考查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学生把习得的新技能迁移到其他环境中的能力。二.填空题.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可分为以产品课堂、系统为中心三个层次。.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有影响力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主要有(九——五矩阵)(精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加涅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4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基点是(学习活动分析),模型包括(问题/项目空间、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对话和协作工具、社会/情景支持)六个要素。5 .学习需求分析的论证需要做的三个方面工作是(重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方法。.美国学者马杰认为,一个陈述良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包含(行为)(条件)和(程度)三个层次的含义。8 .瑞格鲁斯认为教学策略包括(组织策略)(传输策略)(管理策略)三种策略。9 .促进记忆的信息加工活动主要有四种,即复述(联动)(组织)和(精加工)。
10.教学材料的5p原则是指(预览材料、准备材料、准备环境、让学生做好准备、提供学习经验)。11.COVER策略是指联系、组织、形象化、精细复述。
12.学习支持包括课程支持、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实践性教学环节支持。13.命题只是的测试重在探索学生的命题网络是否(形成)或者组织是否(良好),可以使用较复杂的测试形式,如正误判断,(选择并判断),配对题,简答题,论问题等。
14.态度学习最适合的评估方式有(态度测试、评估圆靶、蜘蛛网图、档案袋评估).15.精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1247”来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个策略。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习理论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
答: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1)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设计理论始终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2)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变化不仅引发了一系列教学设计问题,而且也用自己的研究范式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解答的方式。3)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学习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创建了一套独特的措辞方式,教学设计理论在接受学习理论的某种观念时,同时也接受了学习理论中大量的概念与术语。4)促进了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在接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时,也接受了客观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实验式的研究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相信知识能够以某种数量化的方式加以证明。2.“成分显示”理论的作用是什么? 答: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简化了教学目标编制及其具体化过程。是在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安排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上,他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面三维矩阵(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从而给出了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 3.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的分析结果对教学设计有何作用?
答: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影响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如先决知识经验,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则影响教学内容,材料,媒体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
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何异同?对教学设计有何意义?
答:1)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是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是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3)静态和动态之分:陈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程是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4)获得的速度不同:陈获得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较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获得的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5)获得的方式不同:陈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程更多的依赖程序化和自动化。6)做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陈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程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7)达到的标准不同:陈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来检验;程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来检验。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方式,都是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5.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选择的主要参考依据如下:1)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媒体就会有所不同。同一学科内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2)教学目标。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3)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因素包括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群体的规模等,它们都影响着媒体的选择与运用。4)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具体条件,包括资源、环境状况、经济能力、教师技能、时间、使用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6.表现性任务是表现性评估设计的关键,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表现性任务?
答:1)关注高级思维活动及问题解决能力。2)强调内容和技能的相互依赖性。3)确保评估任务与评估目的高度相关。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理解任务的要求。5)设计一个好的任务指导语。6)运用评分规则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完成任务的预期目标。7.什么是一对一评价?形成性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对一评价设计者与学习者建立和谐关系,进行有效沟通,让单人学习者使用教学材料,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与设计者进行互动,记录意见和解释,从其身上获取数据,并据此修改教学材料。形成性评估的目的: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设计者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修改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估的主要对象是教学材料,其价值在于确定教学材料的有效性并修改其无效之处。
四、论述题。1梅瑞尔坚信,“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为什么?
答:梅瑞尔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在梅瑞尔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基础上,我们认为: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怎样依据这些理论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进行设计,以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为依据探索教学机制,建立教学理论与程序,以便能合理规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所以教学设计以有关人的心理机制的科学和教学科学为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获得成功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系统科学作为行为指导,系统科学是进行成功的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条件。
2.1919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有感于“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教与学分离状况,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即“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
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学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和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对教师支持学习情况的评估不仅能够反映出教学系统设计水平的高低,也能反映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程度。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建议学习过程”、“补习前需知识”、“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促进成果发布”、“实施个别化调整”。
第二篇:教学系统设计试题2
《教学系统设计》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教学设计是应用___系统___方法分析和研究__教学需求__,确定解决它们的__方法和步骤_,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 肯普模式” 中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是____确定教学目标__、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__进行教学评价__。
3、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 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 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认知学习理论__作为理论基础。
4、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_、_方法、_媒体__的总和。
5、奥苏贝尔把学习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_有意义的学习_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
6、根据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可以将CSCL划分为:实时同地CSCL、非实时同地CSC、实时远距CSCL和非实时远距CSCL
7、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_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8、在确定从属技能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教学内容常用的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使用卡片法
9、认知结构的变量包括: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
10、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 ABCD 法则的英文全写:A 是_audience__________ B 是___behavior________ C 是__condition_________D 是____degree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是(D)A .研究对象相同,性质一样 B .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学科 C .教学论涵盖教学系统设计 D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既相关但又有区别
2、成分显示理论(CDT)的提出者是(A)A .梅瑞尔 B .加涅 C .史密斯 D .雷根
3、ID1 的代表性模式是(C)A .瑞格卢斯模式 B .梅瑞尔模式 C .肯普模式 D .史密斯-雷根模式
4、“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中,属于(D)。A .识记 B .领会 C .运用 D .综合
5、学习者的起点水平是指学习者原来所具有的(C)A .知识与能 B .方法 C .知识、技能、态度 D .知识、技能、方法、态度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史密斯——雷根模式” 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ABD)A .组织策略 B .传递策略 C .评价策略 D .管理策略
2、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ABC)A .记忆 B .运用 C .发现 D .知识
3、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名目种类繁多,但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可分为(ACD)A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B .以媒体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C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D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4、按评价的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ABC)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自身评价
5、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所设计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教学策略支持包括(BCD)A .诊断策略 B .建模策略 C .教练策略 D .支架策略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E.J.Simppson 等人对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分成了七个层级,分别是哪七个?(1)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2)准备: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评价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4)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5)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6)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7)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
2、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4、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五、设计题(每题10分,共10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考虑媒体的使用,如果要求你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你会选择使用哪些媒体?陈述你的选择理由。
第三篇:《系统的设计综合实践》教学设计_1
《系统的设计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第三节第二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前三节(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内容的延伸和综合。系统设计是研究和认识系统的目的,本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系统的设计展开,根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评价、优化。本节内容也是后面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系统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和简单系统的设计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还缺乏信心,部分学生对系统的知识掌握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设计综合实践造成障碍。但是学生的整体基础相对教好,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比较习惯,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缓解压力与畏难情趣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亲历系统设计实践,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系统设计的实践,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难点:系统设计的实践操作,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五、教学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本节主要采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考虑到部分学生对本知识存在一定的畏难情趣和部分乡村学生对教师所给材料可能没有现实的生活经历等因素,本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探究学习、观察学习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资源
剪刀、硬纸板、白纸、胶水、钢尺、小刀、铅笔、轮子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旧知回顾 新导入
设问:
1、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2、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生:短暂回顾,给出答案。
旧知回顾,扫清部分学生知识障碍,间接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新
教 学
一、提供材料、系统实践内容分析
师:提供材料(海口市公交系统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并提出问题:
1、结合所给材料谈谈海口市公交系统中主要包含哪些要素?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2、根据所给材料你们发现海口市公交系统中存在哪些不足?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点评
3、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认为海口市公交系统还存在哪些不足?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补充个人观点。
二、合理分组、分任务,系统设计实施
根据海口市公交系统中部分要素存在的问题和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分配各组的任务。
第一组:公交车线路图设计
第二组:公交车车站设计
第三组:公交车报站内容设计
第四组:公交车座椅设计(模型制作)
第五组:公交车车厢设计(模型制作)
第六组:车厢文化设计
学生结合自己分到的任务、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
教师引导、答疑
三、设计成果的评价、优化
分别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三维评价即自评、互评、师评。
将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做必要的修改。
四、成果融合、二次优化
将各小组设计的成果进行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公交车系统,达到系统设计的目的。然后进行优化评选出最优的公交车系统改进方案。
信息刺激、激发灵感 考虑不同学情需要
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缓解学生对系统设计的畏难情绪,分散压力。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掌握学情,为后面有针对性的分组学习作铺垫。
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发挥、激发灵感、活跃堂气氛。
因材施教,同时将复杂的问题分开解决,划难为易。培养学生的不同技能。
亲历实践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
及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引导。
积极参与、学会评价与欣赏。
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完善。
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结合学生的集体设计成果进行小结。
作业:针对我们的改进方案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改进方案在社会中的可行性。
知识巩固、升华。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走出堂,体验生活。
八、教学反思
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的教学呢?我想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许是有效教学成功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本是在学生了解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综合实践。
设计材料选择学生熟悉的公交车系统,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将抽象的系统设计理论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发现与求解过程进行有效的渗透,达到缓解压力、化难为易、启迪心智的目的。同时将学生有选择性的分组进行对系统的不同要素进行分析与改进,这样做的目的是合理分散、各个击破,同时力求做到任务与学生的合理搭配,不盲目的将问题强加于学生。学生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有创意设计、有模型设计、有平面设计等。
然后再将学生的改进方案进行三维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将看似零散的方案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最终的公交车系统改进方案,最后产生集体智慧的成果——公交系统模型。这样做起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效果,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系统的魅力,同时树立了自信心和成功的喜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最后将堂上的思维创造成果进行社会实践环节的检验,这样做起到知识迁移的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走出堂、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第四篇:VB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VB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分析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考核的重要性,探讨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能实现自动分发实验作业、自动评分,并且能够检测出学生之间的复制抄袭现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VB程序设计;实践教学辅助系统;自动评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220-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已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达到信息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本科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开设VB课程的目的是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能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各个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2]。VB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含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和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采取期末上机考试与平时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在辅导过程中严格监管学生的实践情况,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教师不能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显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本文依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存在的问题,探讨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能实现自动分发实验作业、自动评分,并且能够检测出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VB课程现有的实验教学采取分班进行,一个班级一个实验批次,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完成情况等给出实验成绩,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4]:
(一)教师的工作量大
VB程序设计面向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全部学生,实验批次多,每次实验要求学生完成3~4个实验题目,面对大量学生的上机作业,教师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二)监管实验过程困难、学生抄袭现象严重
由于实验人数多,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导致在实验教学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不是亲自上机独立完成作业,而是直接复制其他学生的作业。如此这样,教师辛苦批改的作业也不能真实反映出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就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
(三)学生基础薄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程序设计跟自己专业无关,所以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另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很难适应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实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因而产生畏惧心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为了获得实验成绩复制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
针对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能够检测出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监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另外,自动评分功能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成绩更加客观准确,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VB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目前已经实现的功能包括:防止通过文件复制方法抄袭作业和自动批改作业功能。
1.防复制功能。通过对上机作业的个性化处理,使每个学生的上机作业与其他学生的都不一样(其知识考核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完全一样的,既从表面上看,作业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学生的作业文件都利用本系统经过加密处理,使其与其他学生的作业文件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只要学生采取文件复制的方法抄袭作业,系统就会被自动识别出来,从而达到了防止复制抄袭作业的情况。利用该系统能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教师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自动批改作业功能。通过对上机实验作业的标准化处理,利用文件的读取功能,系统能自动识别出作业中的关键信息(语句的部分或全部),从而达到具有自动批改作业,自动生成成绩的功能。该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成绩更加客观准确。另外,也有利于教师分析总结实验成绩数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
(二)系统具体实现技术
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1.生成作业文件夹。因为每个学生的作业文件都有加密信息,所以按学号为每个学生建立文件夹,存放为每个学生布置的实验任务。首先将学生名单以电子表格文件形式存放在各章作业的文件夹下面,系统通过读取excel电子表格中的学号信息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实验作业文件夹。该功能的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同时在磁盘上建立了该实验批次所有学生的文件夹。
2.批量发送实验作业文件。该功能模块是将教师所布置的实验作业(相应的程序文件),通过文件复制的方式分别拷贝到每个学号文件夹中各个对应的作业子文件夹中,学生需要按要求补充程序代码完成实验要求。此时的所有学生的实验作业都是一样的,还没有进行个性化标记处理。
3.生成作业标记。该功能模块是通过将实验作业的窗体文件中某个隐藏对象的属性更改为学生学号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实验作业文件逐一进行加标记处理,使得每个学生的作业文件与其他学生的作业文件都有所不同,防止学生以文件复制的方式进行抄袭。然后将已经生成了作业标记的实验文件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按学号下载,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4.自动批改作业。学生完成实验后,同样以学号作为存放实验结果的文件夹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收集下载所有的实验作业后,通过该功能可以完成实验作业的自动批改,并且能够检测学生通过“文件复制”的方法抄袭作业的行为。系统将批改实验作业的成绩自动登记在学生名单的Excel工作表中,包括每个实验题目的得分、是否抄袭、实验评语等信息。
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只是初步实现了基本功能,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多点检测抄袭、实验作业的自动分发、更灵活细致的评分规则等,今后需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的改进和完善。
四、结论
课程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VB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辅助系统能够检测出学生之间的复制抄袭现象,监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另外,自动评分功能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成绩更加客观准确。该系统的运用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21-24.[2]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1):4-5.[3]彭展.浅谈高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科技信息,2012,(21):123-124.[4]钱言玉,谢超.《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综述[J].科技资讯,2014,(24):191,193.
第五篇: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
董周第五小学----贺艳晓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它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目前仍然有许多英语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方法简单,手段陈旧,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英语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1.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知识的获取
信息技术化英语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的动画效果是其它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最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其交互性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英语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更加深透,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不用费很大劲儿就能记住。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信息技术课件时,英语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英语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自由交际(free communication)等工作,使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等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主要是口头的。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练习表达能力。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有机会练习整体表达能力,有利于学习者自然学习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英语教师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离开情景交际是不现实的,课堂交际活动将课堂变成了一个“little society(小社会)”,这样的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我们有很多办法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5.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可见,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它能以各自不同方式和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多感官刺激,而单纯口授和板书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只有信息技术英语教学系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6.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上,英语教师讲,学生记,相同的英语教学内容,统一的练习,学生个性培养被忽视,学生特长无从谈起。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英语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个性化英语教学成为可能。
二、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呢? 1.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对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可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信息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它能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创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做到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2.丰富教学手段,学无难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原声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课堂应用视频益处多多,首先是学发音的好材料,可以纠正发音,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水平;其次能学到最鲜活的词汇和表达手法;第三,提高听力,让视觉帮助听觉达到听力的锻炼;第四,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全英文的环境;第五,可以感受异国文化差异。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会使学生们觉得学英语原来不是那么难,原来也可以这么轻松有趣,极大的激发学习的热情。
3.拓展学习途径,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学习风格、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英语教学必须紧跟信息化脚步。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加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4.创设实践环境,体会乐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这门语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 根据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不同的实践环境,如问路、打电话、采访、表演等, 实施情景教学。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感受到了效果,只有他们把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时,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英语的价值,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 从课文内容中取材, 在网络媒体上设景,为教学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氛围, 使同学们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 真实的语感,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感情、思想、语言的交流。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由浅入深, 由点及面,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掌握知识,收获快乐。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得力工具,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因此,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做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