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祖国我的家 》教学设计与评析
《我的祖国我的家 》教学设计与评析
《我的祖国我的家》教学设计与评析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长江黄河的基本情况。
2、了解祖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3、关注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祖国名胜古迹图片、照片、音像、歌曲等
活动过程:
导语: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这一节活动,前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的家在哪里?
生1:汤阴
生2:安阳
生3:安徽
……
师:大家来自这么多地方,那么我们共同的家是——中国。
一、欣赏歌曲:《大中国》
师: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咱们安阳也有一条河注入黄河,你知道是那条河吗?
生1:安阳河
生2:洹河
师:对,我们的安阳河流入渭河注入黄河,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长江河黄河。
二、欣赏录象:《长江和黄河》
、边看边讲解
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就建在长江上。现在看到的是黄河,仔细观察一下黄河的水。
师:你都知道黄河、长江的哪些情况?
生1:我知道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
生2:我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生3:黄河是黄色的水
……
师:咱们一起来找一找长江、黄河的位置。
三、结合的地图、地形图讲解长江、黄河、在中国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根据古人类遗址,让儿童知道长江、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所以黄河被誉为“母亲河”。
2、结合地形图讲解长江、黄河。
源头——流经地——入海口
四、小组交流
师:老师收集的介绍给了大家,你们也把自己收集的认为最好的介绍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介绍时要有礼貌,按顺序,听的同学要认真听。
五、全班交流
师:大家介绍的真多,谁来介绍给全班同学听,看谁最勇敢!
生1:我介绍的是安阳的文峰塔……
生2:我介绍的是我们家乡的黄山……
……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等下咱们再继续交流,现在咱们一起找一找这些美景的位置,先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家乡河南。
(生上台找,师指导)
师:同桌两人合作找一找这些美景和家乡的位置。
六、颂祖国、赞家乡、看《黄山和长城》录象资料
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有这么美的黄山和雄伟的长城,还有我们的红旗渠、殷墟等等这们多了不起的地方,谁来夸一夸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2、建家乡
师:怎样才能使家乡变得更美丽?
生1:保护我们的环境,不要让她受到污染……
生2:我要种树,绿化环境……
生3:我要当个设计师,盖高楼,修宽路……
……
3、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感受一下祖国的美景。(唱《大中国》)
(设计思路: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反思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使他们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秀美,体验到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评析】、把活动做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重视直接经验、亲身感受,让孩子们以调查、收集、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去学习。
2、确立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孩子们自主地收集资料、交流资料并表达感受,从而自主地获取知识。
3、活动不再以书本为中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选择、主题设计是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从孩子们身边出发,把教材与本地教育资源相结合,让孩子在开放的环境里学习,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评:】
如何帮助少年儿童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是做到:新、勤、放。
一、新——教师要观念新、活动设计新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无论是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依赖于教师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学生。观念新就能够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设计活动,促进他们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材本身就突出了生活性、活动性。这样根据地区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设计新的活动就成为儿童主动参与与体验活动获得成功的先决条。如“我的祖国我的家”,结合安阳“一申四创”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参加“争当安阳一日小导游”活动,安阳是国家级旅游城市,名胜古迹繁多,学生在收集整理、介绍过程中体验,这样贴近儿童生活,符合本地实际,潜移默化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勤——教师要勤动脑、勤收集、勤体验、勤积累
本教材具有开放性,设计内容广而无定法,且无统一标准可施。教师必须勤动脑,设计新的活动内容,挖掘体验活动素材、勤收集,在生活中勤学常问,多总结,多收集、形式形成个人素材库;勤体验,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勤体验,以达到了解儿童年龄层次体验的目标,设计合理的活动;勤积累,活动的内容是综合性的,涉及到社会、自然、人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勤积累,达到知识广、活动范围广,从而拓宽活动范围。
三、放——在活动过程中要放开、放手、放心
在活动过程中,放开——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主宰者,不能包办代替儿童的活动。放手——在活动中创设轻松环境,使儿童大胆做事,尽情体验,感受到自己是体验的主体,努力寻求成功的体验。放心——我们选择的活动贴近生活,易操作,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让儿童自己独立完成体验,从中体验成功喜悦,增强下次活动的信心。如“我的祖国我的家”教学收集过程中就是让学生收集家长或自己的照片、录像资料或文中的内容,易操作,但要努力,所以能放开、放手、放心。
当然,教师在“放”中要及时发挥“导”的作用,对队员解决不了的或有疑问的,要及时指导解决。比如学生介绍了祖国和家乡的名胜之后心情很激动,这时引导他们夸夸祖国和家乡,思想感情得到了渲泄和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新、勤、放,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我爱我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认识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增强学生热爱家庭和父母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教学难点:
如何真正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教学法法,讨论学习教学法,点拨指导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是我们每个人永远依恋的的地方,那么我们爱自己的家吗? 学生回答:我爱我家
老师板书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讲我家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又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家里都发生了那些让你难忘的事呢?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
(找几个有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讲自己家里发生过的故事,这样更具有代表性)听了几个同学家里的故事,我们每个同学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更爱自己的家了呢?对家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呢?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家庭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老师总结: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讲述与倾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活动二:爱的无悔
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听了这一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老师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老师总结: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音乐和听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听丢丢的故事。
播放故事内容,老师提出问题
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
(听了这个故事,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老师总结:爱一种责任,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活动四:说说我的责任
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对家庭又有哪些责任呢?(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我们要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和父母共同努力创造我们幸福的家。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在相互交流中,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 小结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较简单,学生以理解,学生参与性较强,讨论激励,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感受家的温暖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与家人沟通的能力。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家的含义和家人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课堂语言组织不够规范,课堂活动把握的不够好,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第三篇:3.2我与祖国共命运教学设计
鲁人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3.2我与祖国共命运 教学设计
山东省曹县:孙亚钟
【学习目标】
1.明确祖国发展对个人的作用。2.认知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地位。
3.中学生自觉承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学习重难点】
重点:祖国发展的作用。难点: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学习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我们当前正在努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学生应怎样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呢?本节课探讨这方面的话题。《我与祖国共命运》 环节二:出示目标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活动一:自主预习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29—P33,完成下面的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双色笔圈点勾画,时间5分钟。1.祖国的发展对我们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列举两例当前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4、中学生应怎样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板块一:祖国发展我成长 活动二:心灵对话
(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二)“国泰则民安,国富民也富!”
(三)“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1、以上三句话,告诉你什么?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祖国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祖国发展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祖国发展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出彩的机会。
2、你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做些什么?(1)能够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
(2)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3)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
(4)珍惜机遇,加快发展自己,踏着时代的节拍,同祖国一直成长。板块二: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活动三:大家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1、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跨入21世纪,我国为什么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我国人民孜孜不倦的向往和追求。当前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3、为了促进和谐,你所在的班级、学校、社区开展了哪些活动?
“四德人物”评选;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共建和谐社区;志愿者服务;礼仪之星的评选;环保小卫士评选;诚信之星评选。
4、有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观点对吗?说出你的理由。
不对。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努力保持内心的和谐;团结友善,诚信待人,乐于助人,促进人与人的和谐;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善待动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活动四: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到100%,帮助7000名城镇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整合改造20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新建100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改造剩余10万平方米贫困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园校舍。材料二:为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国家明确了严守红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就曾明确划定指南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要求环保部联合发改委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严守工作。根据其提出的时间任务表,未来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 制度。
(1)材料一的民生举措符合和谐社会的那项要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 材料二体现和谐社会的哪项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请举出两例当前社会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治安问题、腐败问题、就业难、城市入学难、看病难等。(3)列举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不少于三例)
棚户区改造、大病救助制度、贫困生救助、农村义务教育改簿及均衡发展、廉租房制度等。
(4)请你设计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标语。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争做文明使者,构建和谐社会。(5)中学生能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我们中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努力保持内心的和谐;团结友善,诚信待人,乐于助人,促进人与人的和谐;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善待动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环节四:收获平台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环节五:达标测试
1、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祖国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
①良好的物质条件 ②良好的教育环境 ③广阔的空间 ④出彩的机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
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②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③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等贵贱、均贫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租界内,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人内”。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飞跃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充满自豪感。这说明()
A.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B.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D.个人前途影响祖国命运
4、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①就能够自觉地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 ②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 ③帮助我们立志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④帮助我们提高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下列事件中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是()①国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②反腐倡廉,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③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④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跨入21世纪,我国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因为()
①有助于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民族振兴 ②我国社会当前总体上是不和谐的 ③促进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④当前社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四篇:《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有关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能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现实,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
三、时安排
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展出一系列与家相关的图片和照片。(需前准备)
2、谈“家”
师:刚才歌曲中的“我”唱着“想要有个家”,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有人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呢?
看了以上关于“家”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最能代表“家”?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家?
小结:刚才大家从各个角度谈了对家的理解。没错,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家庭”有关。
3、说“家”
老师首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
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需前准备)
从家的介绍中,进一步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
家庭关系(板书)
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小结: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亲人、都有亲情。
4、析“家”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满意自己的家庭,都满意自己的父母。下面我们听一听“我可以选择吗?”这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由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①这个同学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有类似的情形吗?
②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
与父母亲情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板书)
、知识拓展——我“知”我家
师:既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同样很优秀。
板书:——家庭的良好传统,如……
——家人的优秀品质,如……
6、小结
今天的主题是《我知我家》,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现在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与家庭的结构,我们还通过××同学的故事明白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对于良好的家风和父母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并继承。
7、作业
⑴在堂上自己完成“家庭树”。
⑵回家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家风,并写出小结。
8、板书设计
附录:
我可以选择吗?
我是某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父母。每当谈及父母时,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神情,我只觉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我的家庭跟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为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带着我和母亲来到这个城市,和别人合租一套房子。为了让我有个独立的空间,他戒掉抽了二十年的烟,每月多花200元钱给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阳台,但是我睡觉还是得缩着脚。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亲在街边摆的修车摊。为了多赚钱,父亲每天早上点出门,晚上8点以后才回家,风雨无阻。我怕同学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这个秘密已经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学一起经过父亲的修车摊前,我都痛苦地低下头,装作没看见……
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学习不比别的同学差,即使考第一名,为什么我还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呢?为什么我就偏偏生在这么个家庭?为什么我的父母这么辛苦,却还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为什么?
我可以选择吗?我可以重新选择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吗?
第五篇: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1
课前预习题:
1、家庭的特点、含义、主要类型
2、家庭关系的确立
3、怎样理解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确立
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指导学生回答,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
学生回答家庭含义:家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的最主要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师提问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几种情形?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学生说自己的家庭成员,同学判断属于那种类型。这样逆向思维,让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理解。
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指导学生找出家庭的功能有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过渡下一环节: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我?”
父亲:“我不晓得。”
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二、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
师提问你如何理解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可选择?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
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选择,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师:“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请同学们体会下面的故事:
一年轻人向一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
年轻人:“不愿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
年轻人:“不愿意。”
智者:“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
年轻人:“不愿意。”
智者:那就快感谢你的父母吧,他们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结论:学会感恩父母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请同学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作业:绘制“我的家庭树。”
板书:
我知我家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3、家庭结构的类型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2、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有关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能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现实,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展出一系列与家相关的图片和照片。(需课前准备)
2、谈“家”
师:刚才歌曲中的“我”唱着“想要有个家”,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有人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呢?
看了以上关于“家”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最能代表“家”?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家?
小结:刚才大家从各个角度谈了对家的理解。没错,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家庭”有关。
3、说“家”
老师首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
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需课前准备)
从家的介绍中,进一步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
家庭关系(板书)
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小结: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亲人、都有亲情。
4、析“家”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满意自己的家庭,都满意自己的父母。下面我们听一听“我可以选择吗?”这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由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①这个同学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有类似的情形吗?
②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
与父母亲情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板书)
5、知识拓展——我“知”我家
师:既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同样很优秀。
板书:——家庭的良好传统,如……
——家人的优秀品质,如……
6、小结
今天的主题是《我知我家》,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现在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与家庭的结构,我们还通过××同学的故事明白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对于良好的家风和父母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并继承。
五、教学反思
1. 共话家常这一环节尽量保证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同大家分享家庭的部分信息,虽然有些费时,但对于学期伊始,拉近学生的距离,拉近师生的距离,拉近学生同课堂的距离,拉近学生同家的距离,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2. 本着课堂教师少讲,把时间多留给学生,学生能学教师绝不讲解的教学理念。对于“家庭的含义、家庭关系确立方式、家庭结构、家庭功能”这一部分的学习,我认为应该采用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分享学习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效果更佳。
3. 关于“春运”的问题,这是每年的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这则资料的呈现,既让学生有机会关注社会,又帮助学生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对家的情感。对家的情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更真实的得到解读。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三、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讲授法、自主学习
四、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出示“家”的四种写法,引导学生去猜,同时展示字典中对“家”的解释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我眼中的家——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
通过教材第4页醉汉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2.自主阅读
活动内容: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标出段落,讨论并概括第一目阐明了哪些重要问题
教师行为: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点明自己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3.“家”的情结
阅读九旬老母照顾瘫痪儿子的事情以及教材第6页相关链接的内容,思考:
(1)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2)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4、火眼金睛——教学反馈
通过判断3个句子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得到了哪些收获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