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蜻蜓和蚂蚁》教案(定稿)
《蜻蜓和蚂蚁》教案
《蜻蜓和蚂蚁》
备课人
总第 节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难点:让学生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关键: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
课时:3课时
教具:生字卡片、风的声效录音。
学具:生字卡片
相关知识点: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
教学突破点:从文中很好地体会劳动带给人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
、导入:
谈话导入: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跟劳动相关的课文《好日子》,谁愿意说一说文中的三只小老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辛勤的劳动让三只快乐的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今天这两只小动物是不是也跟小老鼠一样的热爱劳动呢?(板书蜻蜓 蚂蚁)谁和谁?(板书:和),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跟劳动有关的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领悟新知:
、教师领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主要写了蜻蜓和蚂蚁的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4、学生自学生字: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请学生们自己学习生字。
5、三、集中识字。、出示词语卡片:荒凉、灿烂、每张、唱歌、愁眉苦脸、劳动、难道、软绵绵。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荒、烂、张、歌、脸、劳、难、软。开火车读。
3、出示写有词语的小黑板:荒山、荒草、破烂、灿烂、功劳、劳动、张口、歌剧、脸色、困难、软和。
四、指导书写。
歌,介绍“欠”字旁。软、荒
三、巩固生字、练习:、教师指读本课生字。(用生字卡片)
2、出现本课生字词。
四、书写本课生字:
教师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荒、张、烂、歌、劳、脸、软、难、逛、餐、愁、咕、留、昏、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请同学们认读生字。
2、默读课文,说出课文的大意。
3、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圈出来的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蜻蜓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只小蜻蜓只顾着夏天享乐,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饥饿难耐,找到小蚂蚁来求助,小蚂蚁给小蜻蜓讲生活中不能幻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3)
那么我们来一齐看一看它的照片好吗?谁能看这幅图用上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说一说小蜻蜓在怎么样的干什么。(小蜻蜓在悠然自得的唱着歌)
(4)“悠然自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
语意思相近?(逛来逛去),你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逛来逛去”说明什么?(闲着没事),日
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冬天就到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转瞬之间),“转瞬之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齐读第一自然段。冬天的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读第二自然段。
(2)冬天的景象可以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能找到吗?(荒凉)识记“荒”字。(与“流”联系起来记忆,水流得一滴都不剩了,大地上长出荒草来)你知道什么叫“荒凉”吗?(荒凉就是人烟少,冷清的样子)什么样的景象才能叫做荒凉呢?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荒凉的画面。教师放自然界中的北风呼呼地吹的声效录音,边结合语言的描述:冬天来了,乌云不时的遮挡住了太阳,天空阴森森的,花儿、小草早已经干枯得没有一丝水分,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还有几片孤零零的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干枯的树枝不时地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动物们都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生气。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吗?
3)对于小蜻蜓来说,荒凉就更加可怕了,田野的荒凉对蜻蜓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有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习“烂”字。用“灿烂”说一句话。
(4)此时的蜻蜓心情会怎么样?你是通过读哪个句子知道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做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再做一个和愁眉苦脸相反的表情,你知道这个表情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吗?(眉开眼笑),谁能用“愁眉苦脸”说一句话?想象一下,他会嘀咕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读出蜻蜓那种悲伤、难过、痛苦的心情。此时此刻,如果继续这样伤心下去,蜻蜓有可能会被饿死,于是,它想了办法,它去找谁了呢?
3、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这几个自然段他们的对话,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
(2)、汇报蜻蜓是怎样乞求蚂蚁的,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要读出蚂蚁那种可怜的样子,哀求的语气。
(3)、那么蚂蚁对蜻蜓又说了些什么呢?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相机学习“劳”字。“劳”是会意字,“劳”的繁体字草字头写作两个火字,意思是时已入夜,但是仍然有人点燃灯火在劳作。谁能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戴草帽用力去除草,这个人真勤劳)
(4)、蜻蜓明白蚂蚁说的道理吗?(明白)那他在夏天里没有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什么,所以蜻蜓才没有劳动吗?
(5)、最后蜻蜓决定怎么做了呢?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6)、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4、思想教育:同学们,这个小故事我们读完了,通过读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小组学生做演员,排列课本剧。
第三课时
、读“剧本”
(1)
自渎课文,请学生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的熟练并能读出感情。
(3)
四人小组合作试着分角色朗读,设计适当的动作,读出不同的语气。(告诉学生,熟读课文是演好剧本的关键。读“剧本”达到让学生再次熟悉主人公对话和动作的目的。这
样,要演剧本之前就引起学生进入“剧”的氛围,让学生对“读”有了目的和兴趣。)
2演度剧本
(1)
宣布即将演出课本剧《蜻蜓和蚂蚁》。观看后要评价,提出评价要求。注意看哪个角色表演的好,好在那里?哪个角色你认为表演的不够出色?还可以怎样改进?
(二)小演员表演事先排练好的课本剧。其他同学观看。
(要求学生看的时候设想,如果你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台词?做什么样的动作?带着这种思考看表演,学生会觉得身临其境,并会主动进入思考。)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后感。
(3)
指名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多朗读,解决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3创造“剧本”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
(1)
一组负责给本文续编结尾。
(2)
一组负责在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想象,或者增加人物,或者扩充台词,或者拓展空间和时间。
(3)
一组可以不受课文的束缚,自己编一个故事。
(4)
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4、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蜻蜓和蚂蚁 教案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以读促感,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有劳动才有收获的道理。教学方法:
点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以读促感,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1、看大屏幕,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他在干什么?
2、找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你是从哪一个词语知道的? 板书:逛来逛去
3、可是这样美好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
4、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
文中有一只悠闲、自在的小蜻蜓,那么,就让我们就化做这只蜻蜓齐读第一自然段吧。第二自然段
过渡:夏天在小蜻蜓轻松快乐的玩耍中很快地过去了,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了,田野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吗?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
1、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田野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吗?
2、什么样的景象才叫“荒凉”呢?猜测一下
3、同学们边听老师的描述边看画面。
冬天来了,花儿、小草早已经干枯了,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小动物们都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生气。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吧?
4、对于小蜻蜓来说,荒凉就更加可怕了,那么它怕什么呢?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板书:寒冷和饥饿
5、你通过读哪个词就马上知道蜻蜓现在的心情?
6、插问引读这一自然段。第三----七自然段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蜻蜓继续这样伤心下去,他就有可能会被饿死,于是,它想了办法,它去找谁了呢?又说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呢?
请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3-7自然节,一人读旁白,其他两人读蜻蜓和蚂蚁。蜻蜓和蚂蚁共有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
咱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谁来读一下蜻蜓所说的话。(课件出示对话)是呀!这时的小蜻蜓太可怜了,你们读得真好!那蚂蚁同意收留他了吗?他说了什么?看课件(课件出示句子)
你知道它还可以怎样说吗? 这是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劳动 安乐)
既然,蚂蚁说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那么,你知道蚂蚁夏天都做了哪些劳动吗? 正因为蚂蚁有了这些辛苦的劳动,所以现在他才能在温暖的家里安乐的生活呀!
通过这两幅图,我们不难明白,虽然蜻蜓在夏季可以自由的玩耍,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冬天,他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可是,蚂蚁在夏季辛勤的劳动,就换来冬季安乐的生活。正应了那句话: 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其实呀,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爸爸、妈妈。你能说一说吗? 第二次对话
经过小蚂蚁耐心的说教,小蜻蜓好像明白了什么,那么,它反思过去,谁来读读小蜻蜓说的话。(课件出示对话)
那蜻蜓之所以没功夫劳动,是因为――(引读)第三次对话
今年冬天,好心的蚂蚁收留了他,那明年呢?蚂蚁打算怎么做?我们来看他们的最后一次对话,老师来问,你们来答好吗?老师是替谁问?你们替谁答?(课件出示对话)准备好了吗? 谁来读一读蜻蜓所说的话
你明白小蜻蜓的意思了吗?(课件出示要„„也要„„)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小蜻蜓明白了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的道理.所以,他明年不仅要继续快乐的唱歌,也要踏实的劳动了。让我们带着蜻蜓对明年的希望齐读他的话。
现在咱们把这几次对话连起来读读,好吗?老师来读旁白,男生来读小蜻蜓,女生来读小蚂蚁,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三.课外延伸
小蜻蜓都知道劳动了,你觉得老师是不是劳动呢?
付出汗水是一种劳动,可老师教你们知识,使你们获得了收获,那么,老师是不是劳动呢?不一定就只有蜻蜓和蚂蚁是在劳动,你为妈妈洗衣服,刷碗是在劳动,你每一天在辛勤的工作、学习也同样是劳动。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也只有有了收获,我们才会有快乐地生活。那么,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我们课文学完了,欣赏我们课前排好的课本剧吧。3.蜻蜓和蚂蚁你认为谁最美?
4、想象一下蜻蜓明年会怎样、续编这个故事,下节课讲给老师听。
第三篇:《蜻蜓和蚂蚁》教案
《蜻蜓和蚂蚁》教案
《蜻蜓和蚂蚁》
备人
总第 节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重点:学会本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难点:让学生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关键: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
时:3时
教具:生字卡片、风的声效录音。
学具:生字卡片
相关知识点: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
教学突破点:从文中很好地体会劳动带给人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导入:
谈话导入: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跟劳动相关的文《好日子》,谁愿意说一说文中的三只小老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辛勤的劳动让三只快乐的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今天这两只小动物是不是也跟小老鼠一样的热爱劳动呢?(板书蜻蜓 蚂蚁)谁和谁?(板书:和),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跟劳动有关的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齐读题。
二、朗读文、领悟新知:
、教师领读文。
2、说一说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文主要写了蜻蜓和蚂蚁的一什么事?(学生自读文,回答问题)
4、学生自学生字:
(1)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2)请学生们自己学习生字。
、三、集中识字。、出示词语卡片:荒凉、灿烂、每张、唱歌、愁眉苦脸、劳动、难道、软绵绵。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荒、烂、张、歌、脸、劳、难、软。开火车读。
3、出示写有词语的小黑板:荒山、荒草、破烂、灿烂、功劳、劳动、张口、歌剧、脸色、困难、软和。
四、指导书写。
歌,介绍“欠”字旁。软、荒
三、巩固生字、练习:、教师指读本生字。(用生字卡片)
2、出现本生字词。
四、书写本生字:
教师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荒、张、烂、歌、劳、脸、软、难、逛、餐、愁、咕、留、昏、绵
第二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文生字,请同学们认读生字。
2、默读文,说出文的大意。
3、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节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文:
学习文,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圈出来的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文,思考:在蜻蜓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一什么事?(这只小蜻蜓只顾着夏天享乐,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饥饿难耐,找到小蚂蚁来求助,小蚂蚁给小蜻蜓讲生活中不能幻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3)
那么我们来一齐看一看它的照片好吗?谁能看这幅图用上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说一说小蜻蜓在怎么样的干什么。(小蜻蜓在悠然自得的唱着歌)
(4)“悠然自得”和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
语意思相近?(逛来逛去),你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逛来逛去”说明什么?(闲着没事),日
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冬天就到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转瞬之间),“转瞬之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齐读第一自然段。冬天的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读第二自然段。
(2)冬天的景象可以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能找到吗?(荒凉)识记“荒”字。(与“流”联系起来记忆,水流得一滴都不剩了,大地上长出荒草来)你知道什么叫“荒凉”吗?(荒凉就是人烟少,冷清的样子)什么样的景象才能叫做荒凉呢?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荒凉的画面。教师放自然界中的北风呼呼地吹的声效录音,边结合语言的描述:冬天来了,乌云不时的遮挡住了太阳,天空阴森森的,花儿、小草早已经干枯得没有一丝水分,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还有几片孤零零的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干枯的树枝不时地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动物们都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生气。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吗?
3)对于小蜻蜓来说,荒凉就更加可怕了,田野的荒凉对蜻蜓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有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习“烂”字。用“灿烂”说一句话。
(4)此时的蜻蜓心情会怎么样?你是通过读哪个句子知道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做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再做一个和愁眉苦脸相反的表情,你知道这个表情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吗?(眉开眼笑),谁能用“愁眉苦脸”说一句话?想象一下,他会嘀咕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读出蜻蜓那种悲伤、难过、痛苦的心情。此时此刻,如果继续这样伤心下去,蜻蜓有可能会被饿死,于是,它想了办法,它去找谁了呢?
3、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这几个自然段他们的对话,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
(2)、汇报蜻蜓是怎样乞求蚂蚁的,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要读出蚂蚁那种可怜的样子,哀求的语气。
(3)、那么蚂蚁对蜻蜓又说了些什么呢?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相机学习“劳”字。“劳”是会意字,“劳”的繁体字草字头写作两个火字,意思是时已入夜,但是仍然有人点燃灯火在劳作。谁能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戴草帽用力去除草,这个人真勤劳)
(4)、蜻蜓明白蚂蚁说的道理吗?(明白)那他在夏天里没有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什么,所以蜻蜓才没有劳动吗?
()、最后蜻蜓决定怎么做了呢?指名读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6)、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4、思想教育:同学们,这个小故事我们读完了,通过读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布置预习、熟读文了解文内容
2读小组学生做演员,排列本剧。
第三时
、读“剧本”
(1)
自渎文,请学生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文,要求读的熟练并能读出感情。
(3)
四人小组合作试着分角色朗读,设计适当的动作,读出不同的语气。(告诉学生,熟读文是演好剧本的关键。读“剧本”达到让学生再次熟悉主人公对话和动作的目的。这
样,要演剧本之前就引起学生进入“剧”的氛围,让学生对“读”有了目的和兴趣。)
2演度剧本
(1)
宣布即将演出本剧《蜻蜓和蚂蚁》。观看后要评价,提出评价要求。注意看哪个角色表演的好,好在那里?哪个角色你认为表演的不够出色?还可以怎样改进?
(二)小演员表演事先排练好的本剧。其他同学观看。
(要求学生看的时候设想,如果你来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台词?做什么样的动作?带着这种思考看表演,学生会觉得身临其境,并会主动进入思考。)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后感。
(3)
指名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多朗读,解决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3创造“剧本”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三组:
(1)
一组负责给本文续编结尾。
(2)
一组负责在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想象,或者增加人物,或者扩充台词,或者拓展空间和时间。
(3)
一组可以不受文的束缚,自己编一个故事。
(4)
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4、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篇:蜻蜓和蚂蚁教案
蜻蜓和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高意。2.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愿望。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
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高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小动么?蜻蜓和蚂蚁,板书课题。看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这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蜻蜓和蚂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图;看,这就是小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请同学们仔细观查一下,他们在做什么呢?你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泪痕满面等),同学们说得真好,词语真丰富,那你能告诉我,他们是在什么季节相遇的吗?(冬天)
3.出示课文第一幅图:再看看这是什么季节7蜻蜓在干什么?
(悠闲、无忧无虑、悠然自得、逛来逛去)你能用词语形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细读课文来知道他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交流反馈:
(一)读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用你手中的笔标出序号。2.能告诉老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指名回答)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2.老师听到一个词语“逛来逛去”(板书词语)读一读,说说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你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指名说一说)把你说的词语放到课文中的第一句说一说。更能体会出小蜻蜓的悠闲、自在。3.蜻蜓只做这些吗?学生朗读“可是,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你觉得时间过得快吗?告诉我,你是从那个词知道的?(学生回答:转瞬)生解释意思,并且做动作。谁再来读一读句子。(指导朗读时间过的快的语气)
4.谁能把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谁来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概括的说就是冬天来了。谁来
读第二句,谁能像概括第一句一样,告诉我在第二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也说明冬天来了)齐读第三句话。
3.是呀,(出示课件“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1)仔细观察这句话末尾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怎么读呢?(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3)它为什么不唱歌了?谁愿意读一读。(教师评价)
4.让我们再回到书上看一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怎么写的?蜻蜓的表情怎么样?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愁眉苦脸)
5.学习生字“愁”,为什么是心字底?说说愁没苦脸的意思。再说一说反义词。
(眉开眼笑)蜻蜓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给你的同学听吧。(请同学们进入角色说话)
过度:正他愁眉苦脸的时候,看,他遇到了谁?(出示第二幅图)他是怎么来到他面前的?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四)学习3-7自然段
1.自己朗读课文3-7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能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爬到”蚂蚁面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平时看到的蜻蜓在那里?是怎样走路的?是呀,书中用爬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困难,非常可怜)他又说了什么?(2)出示句子“收留我吧,好人儿!”观察句子后面有个儿字你来读读好吗?(指名读句子,指导读出蜡蜓的可怜,注意评价)(3)把这句话放到第三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过度:看图,看看蚂蚁的样子,他在干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1)谁来读小蚂蚁说的话?
(2)出示句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观察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谁会读带问号的句子?(指名朗读句子)A教师讲解反问句。(像这样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我们把它叫做反问句。)
B你能换一种说法吗?课件出示。
(3)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你能用“因为一所以”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蚂蚁说的的道理。)
板书:有劳动,就有收获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过度:小蜻蜓不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把下一自然段读一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句子“在我们软编编的青草窝上……哪有功大想到劳动呀?”又是一个带问号的句子,谁愿意站起来再读一读。
(3)谁来完整的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是呀,老师想替蚂蚁问一问:那么明年呢?(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3)蜻蜓知道错了吗?
(4)既然知道了,你能站起来大声读一读吗?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错了。
(五)评价:你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又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呢?(学生自电评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度:课文就学到这里,谁愿意站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己先准备一下。(先和同桌准备一下)2.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学生们合作)
三、我会认,我会写 出示课件
四、总结创新:
同学们在蜻蜓和蚂蚁的身上,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第五篇:《蜻蜓和蚂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蜻蜓和蚂蚁》。
夏天,蜻蜓悠闲地到处玩耍。大家都劝它要赶紧准备过冬的食物,可它却不听。直到秋天来了,寒冷和饥饿一齐向蜻蜓袭来。它没有办法,只好请求蚂蚁收留它,可蚂蚁却不愿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像蚂蚁一样辛勤劳作,最后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如果像蜻蜓一样只知道享乐,最后只能在冬天里喝西北风。我要向蚂蚁学习,只有从小靠自己的努力,勤奋学习,把本领学好,长大以后才会靠自己学到的本事得到应有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