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三个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能听辩出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之分,藏族的“囊玛”等民歌体裁 2. 采用听赏、模唱、舞蹈、对比鉴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 聆听若干民歌曲调,让学生能够听辩出作品属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能够分辩各个民族特有的乐器音色。教学重点:
1. 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滕格尔的《蒙古人》、2. 听赏藏族民歌《宗巴郎松》、李娜的《青藏高原》、3. 听辩几首音乐风格片断:《新疆好》、《上去高山望平川》、《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出少数民族音乐特征。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 导入语: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祖国大家庭里,除了约占94%的汉族外,还有蒙、回、藏、新疆维吾尔族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从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并感受西北部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一:蒙古族音乐
导语:如果您能听出我歌声中对家乡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源于我蒙古人的天性-----滕格尔。聆听滕格尔的《蒙古人》,设计以下问题:
1. 你能否感觉到作品旋律的特点,速度和力度有何特点,为什么?
2. 你能否感觉音乐配器中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3.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滕格尔辽阔,自如的音腔,或雄浑或倾诉,他的歌声来自于诞生他的草原、牧场和蒙古人。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深深热爱的这片辽阔的草原。4. 听赏《辽阔的草原》,感受音乐的特点。点明音乐的长调特点: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5. 演唱歌曲《嘎达梅林》,了解蒙古音乐中的短调特点:节奏规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二:藏族音乐
1. 请学生讲一讲对藏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相互交流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2. 听赏才旦卓玛的《宗巴郎松》
3. 老师简单介绍“囊玛”歌舞音乐特点:藏族的传统歌舞,因在拉萨的布达拉宫的囊玛岗(内室)演出得名。歌曲的旋律节奏舒展、优美典雅,表演者边唱边做简单的礼让、鞠躬动作。伴奏乐器常用竹笛,札木聂、扬琴等 4. 聆听、模唱李娜的《青藏高原》 三: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1. 请学生讲出或唱出自己熟悉新疆民歌
2. 听辩内容:《我们新疆好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牡丹汗》等。四:总结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的时代,美丽的西部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多姿多彩的西部音乐,让我们有机会一定走出去看看,希望这些音乐也能够伴随同学们走过一生。
第二篇:《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课题:《独特的民族风》
课
型:音乐鉴赏 年
级:高一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教材分析
《独特的民族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为本单元欣赏教学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拓展、延伸。本课充分利用音乐资源,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
二、教学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感受、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二)认识了解“长调”、“短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三)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文字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欣赏重点,在聆听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民歌风格。
难点:能分析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四、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
(二)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在聆听、模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认识民族风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对民歌特点进行描述与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必要的少而精的讲解,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由学生提炼、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地域辽阔,孕育了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个民族的歌舞音乐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我们中国“独特的民族风”。
2、师唱《鸿雁》,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二)讲授新课:
1、蒙古族
(1)提问:同学们先来说说看,你们所了解的蒙古族都有哪些特点呢?(2)蒙古族音乐十分的大气,蒙古族音乐十分律动、舞蹈很漂亮,蒙古族有三宝:草原、骏马、长调。说说西北地区自己认识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三个民族都十分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3)记下来进入今天的学习。(P2)欣赏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P3)。思考这首歌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画面。(悠长、缓和、舒心)
作品分析:(P4)《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歌曲含蓄的表达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这首歌曲采用了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节奏具有自由、舒缓、漫长的特点;旋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
1955年,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用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并获得了金奖,从此《辽阔的草原》这首歌便成了蒙古族长调歌曲的经典,传遍全国,享誉世界。
(4)总结内蒙古名歌特点:(P5)
●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由其人民长期的的民族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
长调歌曲流行在内蒙古牧区,其旋律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句幅宽大,情绪
热烈奔放,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如:牧歌,赞歌,思想歌等。多用羽调式。其次是徵调式和宫调式。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和上滑音。
●歌曲的伴奏多为马头琴为主,有时配有笛子和三弦等。
(5)(P7)讲述短调歌曲特点,欣赏短调歌曲《嘎达梅林》和长调歌曲《牧歌》启发学生对比长调与短调的区别,总结短调歌曲的特点:结构较紧凑,节奏整齐,句副较窄,字多腔少,叙述性特征。
2聆听藏族歌曲《宗巴朗松》(P8)(1)(P9)作品分析:《宗巴朗松》是流传在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其歌词首先说明:是洁白的邦棉花装饰了草原,其次说明:只要草原不变化,就有蜜蜂来亲近。表面上看,歌词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2)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P10):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贡献。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又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诵经调等。山歌的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草原特色。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较为自由;爱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开阔自由。歌舞音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歌舞体裁有(出示视频):果谐,堆谐,弦子,蘘玛等。
蘘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蘘玛的音乐:由引子+慢板歌曲+快板舞曲三部分组成
4、聆听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组织学生分析其音乐特点(P13)。
(1)作品分析(P14):《牡丹汗》是一首爱情歌曲,歌曲表现了对恋人的赞美和深情,它充满了哲理——它权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
这种爱情歌曲表现了宏大的气势,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开阔博大的胸怀。其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歌特色。
(2)总结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P15):维吾尔族音乐融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
维吾尔族民歌歌词往往套用民歌旋律的民谣,歌词多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其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5、拓展:了解羌族音乐—主要包括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及巫师歌;歌舞为喜庆歌舞和丧事歌舞两种。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几首民歌,共同了解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这三个民族音乐的特点;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历史文化影响等。
八、课外拓展作业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十、板书设计
独特的民族风
蒙古族 长 调 《辽阔的草原》 节奏自由、字多腔少、旋律悠长辽阔(马头琴)
短 调 《嘎达梅林》 节奏整齐、字少腔多、旋律优美抒情
藏 族
(扎木聂)囊 玛 《宗巴朗松》 旋律舒缓、优美典雅
维吾尔族 爱情歌曲《牡丹汗》 生动活泼、热情奔放(手鼓、弹布尔)
第三篇:《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
主讲:张 燕
课 题:《独特的民族风》 课
型:音乐鉴赏 年
级:高一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教材分析
《独特的民族风》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程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为本单元欣赏教学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习和感受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在感受和体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拓展、延伸。本课充分利用音乐资源,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
1、音乐作品分析
(1)《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是蒙古族长调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歌词表现蒙古族青年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旋律开阔悠长,节奏舒缓、漫长,给人浓郁的草原特色的印象。
(2)《宗巴朗松》是流传在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其歌词首先说明:是洁白的邦棉花装饰了草原,其次说明:只要草原不变化,就有蜜蜂来亲近。表面上看,歌词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3)《牡丹汗》是维吾尔族的一首爱情歌曲。歌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劝人们对朋友的选择要慎重,对爱情要专一。
2、音乐知识
(1)长调:一种蒙古族民歌题材。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字少腔长,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2)短调:结构较紧凑,节奏整齐,句副较窄,字多腔少,叙述性特征。(3)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又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五类。
(4)维吾尔族音乐: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因素,形成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四大类。
3、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喜爱音乐。高一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初中学习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对少数民族音乐如新疆、蒙古族音乐鲜明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对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歌曲并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二、学习目标
(一)聆听《宗巴朗松》、《牡丹汗》、《辽阔的草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囊玛”、“爱情歌曲”“长调”“短调”等民歌体裁。
(二)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文字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欣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段不同的舞蹈,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舞蹈及旋律中体味其民族风格及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欣赏重点,在聆听、延长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民歌风格。
难点:能主动分析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四、教学内容
(一)聆听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鸿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区别认识长调、短调;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风格及题材形式。
(二)聆听少数民族民歌,通过对比的形式掌握囊玛、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的相关知识;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所了解。
(三)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做适当的探究。
五、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布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
(二)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要保证必要的音乐时间活动。在聆听、模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认识、以及民族风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对民歌进行描述与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必要的少而精的讲解,在音乐时间活动中,由学生提炼、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我们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个民族的歌舞音乐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我们中国“独特的民族风”。
(二)讲授新课: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聆听藏族歌曲《宗巴朗松》
(1)《宗巴朗松》是流传在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其歌词首先说明:是洁白的邦棉花装饰了草原,其次说明:只要草原不变化,就有蜜蜂来亲近。表面上看,歌词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2)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歌曲节奏舒缓,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时表演者边唱边做简单的礼让、鞠躬动作;伴奏乐器常用竹笛、扬琴、藏京胡、串铃等;节奏紧凑密集,富有律动。
4、聆听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组织学生分析其音乐特点。
(1)风格: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跳跃,音乐色彩强,节奏明快舞蹈性强。节奏具有维吾尔舞蹈的韵律。
(2)总结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其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衬词中有长有短,在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在维吾尔族民歌中,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和习俗歌曲使其代表体裁。
(三)课堂拓展延伸
我们的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音乐课堂上除了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音乐特点了解其舞蹈独特的风格也是课堂上老师应该要做到的。所以,在本次课堂中,我会让学生了解到除了这三个民族的舞蹈特点,舞蹈与音乐 生活 地理特征 气候的关系。
1、蒙古族
(1)提问:同学们先来说说看,你们所了解的蒙古族都有哪些特点呢?(2)展示蒙古族相关图片,进一步说明: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蒙古族被称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有三宝:草原、骏马、长调。2005年蒙古族的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欣赏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讲述歌曲相关知识: 1955年“长调歌王”宝音德力格尔以这首歌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金牌。这首歌借喻草原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生活不够一帆风顺的惆怅不安之情。
长调民歌的特点: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这种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独特品质,以及游牧生产劳动给牧人带来的相对个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达、热情开朗的性格,这也是长调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韧、粗犷率真风格及自由气息的原因。蒙古族的民歌除了长调之外还有短调歌曲。
(4)欣赏短调歌曲《嘎达梅林》。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歌,也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英雄的热情讴歌和无比崇敬之情。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启发学生对比长调与短调的区别,总结短调歌曲的特点:结构较紧凑,节奏整齐,句副较窄,字多腔少,叙述性特征。
(5)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旋律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情绪热烈奔放、旋律优美抒情;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歌曲伴奏多用马头琴,有的配笛子和三弦等。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几首民歌,共同了解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这三个民族音乐的特点;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历史文化影响等。
八、课外拓展作业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九、课堂反思
本节课从视频欣赏入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先体会各民族歌曲的旋律特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民族音乐做好铺垫。这种由浅入深对知识层层深入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欣赏三个民族的音乐,引导学生找出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本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出,如民歌与生活的相结合还应深入挖掘。
第四篇: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认识蒙古族“长调”、“短调”藏族“囊玛”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民歌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聆听蒙古族、藏族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教学重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两个民族的音乐特征。[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l、老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依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韵味。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每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也各有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独特的民族风。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想到了那个少数民族呢?(蒙)
2、老师:居住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共480余万人,大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赋予了蒙古人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也赋予了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蒙古族民歌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 ”最具代表性。(讲解什么是长调: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等等。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这种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独特品质,以及游牧生产劳动给牧人带来的相对个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达、热情开朗的性格,这也是长调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韧、粗犷率真风格及自由气息的原因,2006年5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什么是短调: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流行在半农半牧区旋律优美抒情,情感表现比较细腻。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来领略那里的民俗风情,学习了解按体裁分类的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巧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通过展示蒙古族辽阔草原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示搜集的内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等,然后将学生引到对内蒙古民歌的关注上来。)
二、讲授与欣赏: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蒙古族四个景点去参观,每到一个景点都将听到流传于那里的民歌。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每首内蒙古民歌具有什么特点(民歌在速度、节奏、旋律等方面去考虑他们的不同特点)。
1、老师: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欣赏民歌《森吉德玛》。(课件展示)
2、老师:我们已到达第二站,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呼伦贝尔盟,欣赏流传于那里的民歌《辽阔的草原》。(课件展示)
3、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首内蒙古民歌,问题(1)、聆听这两首歌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呢?(美丽的大草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问题(2)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他们在速度、节奏、旋律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思考:这两首民歌属于长调还是短调?(学生对比讨论)
学生回答这两首民歌各自的特点。(教师适时提示、归纳知识点:《森吉德玛》:全曲以从容徐缓的马蹄声般的节奏为背景,以第一个乐句为种子音调。旋律如泣如诉具有叙事性特征,所以这是一首短调歌曲。《辽阔的草原》:节奏 具有自由、舒缓、漫长的特点;旋律 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所以这是一首短调歌曲。)。
4、老师:同学们,我们对长调、短调有了初步认识,现在再欣赏两首民歌,然后判断是长调还是短调。
现在我们到的第三站是内蒙古的哲里木盟,欣赏流传于这里的民歌《嘎达梅林》。(课件展示)
老师:今天,我们去的最后一站是昭乌达盟,欣赏民歌《牧歌》。
(课件展示)
5、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内蒙民歌哪首是长调?哪首是短调?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牧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属于长调。《嘎达梅林》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属于短调歌曲。
(设计意图:以旅游景点为线索贯穿整个过程,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欣赏内蒙古民歌,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并讨论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6、老师:同学们到过内蒙古吗?(学生回答)
我们今天欣赏到了蒙古民歌,在蒙古民歌饱含深情的故乡情结中,我们看到,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蒙古族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蒙古族民歌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鸿雁》《赞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等。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了三十余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一首就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7、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流传于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烟海,数不胜数。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其民歌也各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感受一下这个民族的音乐风格。(播放课件:藏族《洗衣歌》)
听后学生答:藏族
8、老师:对,这是一首藏族歌曲,那同学们知道西藏首府是哪吗?(学生答:拉萨)。那拉萨有个特别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学生回答:布达拉宫)好,那我们旅游的下一站就是西藏,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课件展示)
9、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早在12.13世纪前后,即出现了论述藏族音乐的专著。藏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藏族民歌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
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较为自由;爱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开阔自由。
10、下面我们就先来欣赏西藏民歌《宗巴朗松》,听后谈谈你的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给你什么感觉?(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歌舞典,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旋律典雅优美、细腻抒情,节奏舒缓。演唱者演唱歌曲时,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
11、教师讲解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囊玛的音乐由引子+慢板歌曲+快板舞曲三部分组成。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时表演者边唱边做简单的礼让、鞠躬动作。伴奏乐器常用竹笛、扬琴、藏京胡、串铃等。
舞曲部分与歌曲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其节奏紧凑密集、富于律动,旋律热情奔放、欢快活泼。
12、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藏族歌曲,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青藏高原》同时思考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类似于藏族民间音乐中的民歌、歌舞音乐还是说唱音乐?(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属于民歌)教师总结:确切的说是民歌中的山歌。教师提问:那这首歌曲的音域、节奏、旋律又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教师予以肯定并总结藏族山歌特点(课件展示)
13、请同学想一想知道的藏族歌曲有哪些?《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三、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内蒙古、藏族民歌,感受到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那回荡在辽阔草原的歌声,把每一位聆听者都引入独有的旷美意境,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知道了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同时也了解了藏族藏族音乐可分为 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器乐五类。民歌中的山歌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我们伟大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音乐的美妙,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维吾尔族民歌,了解维吾尔族人民居住地区的特点、生活习俗等等,为下节课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特征做好预习准备。
五、探讨与思考:课本第27页,看看下面的乐器图,说说它们是哪个民族的乐器,乐器的名字是什么?可上网搜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六、课程结束
第五篇:独特的民族风[模版]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吴玉万
一、学习目标
1.聆听《辽阔的草原》、《宗芭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2.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3.学唱几首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民族风格及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以蒙古族《牧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欣赏重点,在聆听、延长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民歌风格。
难点:能主动分析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研究。
三、教学内容安排
1.聆听、演唱蒙古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区别认识长调、短调。理解蒙古族民歌音乐风格及题材形式。
2.聆听少数民族民歌,通过对比的形式掌握囊玛、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的相关知识;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所了解。3.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做适当的探究。
四、教学资源建议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相关文字资料和影音资料
2.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注重挖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
3.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和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及相关音乐知识。4.利用视频资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如舞蹈动作,民俗文化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网络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风》请同学会唱的跟着一块儿大声唱出来,然后提问同学这首歌的名字。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悠悠地唱着最炫的民族风……”这是凤凰传奇的一首歌,在这首歌曲的旋律中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开始我们今天的“民族风”音乐的旅程。请同学们欣赏三首歌曲,《天堂》蒙古族,《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维吾尔族,《天路》,藏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每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也各有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独特的民族风。蒙古族:“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描写了哪一个民族的美景?读到这首诗歌,我们会想起绵垣千里,牛羊满地的蒙古大草原,以及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勤劳勇敢的蒙古人。
*蒙古族简介: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1.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1)、洁白的蒙古包(2)、马奶酒与手扒肉(3)、草原“那达慕”(4)、成吉思汗陵(5)、献哈达 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展现一下蒙古族的习俗。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2.那达慕大会:骑马、射箭、摔跤被称为“男儿三艺”。
3.蒙古族的安代:在吉林省哲里木盟,以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黑龙江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保留着蒙古族古老的歌舞“安代”。这种舞源于萨满教的巫术活动,用以为患“安代”的病者去病消灾。后来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娱乐舞蹈,舞者左手叉腰,右手挥动绸巾,1人领唱,众人相和,围成圆圈踏足而歌。
4.马头琴:是蒙古人民的代表性乐器,用它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狂、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被称为“草原的珍宝,牧人的伴侣”。5.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1955年“长调歌王”宝音德力格尔以这首歌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金牌。这首歌借喻草原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生活不够一帆风顺的惆怅不安之情。
2005年蒙古族的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6.演唱实践
长调民歌还有我们熟悉的长调歌曲《牧歌》,开始的哼鸣部分,展示了草原辽阔的美丽景象,主题旋律悠长、宽广表现了草原人幸福、安宁的新生活。让我们一起来演唱一下这一段音乐,体会宽广、悠长的意境。长调民歌的特点有哪些? 7.长调民歌的特点
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这种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独特品质,以及游牧生产劳动给牧人带来的相对个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达、热情开朗的性格,这也是长调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韧、粗犷率真风格及自由气息的原因.蒙古族的民歌除了长调之外还有短调歌曲。8.短调民歌:欣赏蒙古语范唱的《嘎达梅林》。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歌,也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英雄的热情讴歌和无比崇敬之情。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科尔沁草原逐渐成为科尔沁沙地,歌曲塑造了嘎达梅林这一英雄形象。爱护环境要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9.通过长调与短调民歌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短调的特点。结构较紧凑,节奏整齐,句副较窄,字多腔少,叙述性特征。藏族导入:
与蒙古族一样,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的民族是藏族。
2、藏族
1、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人口600万人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藏族草原辽阔,水草肥美。藏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区。
你知道藏族的民风民俗吗?大家可以欣赏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藏族民间歌舞首先我们来看看西藏的服饰(藏族的服饰和藏银饰品的展示),并介绍藏族的风俗民情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2、藏族晒佛节
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届时,各地寺庙将寺内珍藏的著称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寺庙附近晒佛台,或山坡,或巨岩的石壁之上。这些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有的还是国家的国宝。展示出来令群众观瞻。观瞻者成千上万。
3、藏语:扎西德勒是藏族人表示欢迎、祝福吉祥的话,一般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4、藏族的歌舞音乐:锅庄、弦子、囊玛及典型乐器:扎木聂
5、酒歌是西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敬酒时唱得歌。还经常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藏族人大都喜欢饮酒,饮酒时更常以酒歌相伴.若是亲人团聚或贵宾来访,饮酒时更是要载歌载舞了。
请欣赏《酒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全歌为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五声调式。曲调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歌韵味。歌曲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通过优美的旋律表达出来,衬词的意思是“勉励不怕劳苦的年轻朋友,像坚实耐寒的嫩苗一样茁壮成长、四季常青”。
5.与学生们一起回顾还有哪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藏族歌曲。如才旦卓玛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索朗旺姆演唱的《再唱山歌给党听》等等。3蒙古族
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曲名是?《达坂城的姑娘》,随着这首歌曲《达坂城的姑娘》我们来到了新疆。亚克西,新疆维吾尔族语种是“好”的意思。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从亚克西开始。这首歌曲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整理的歌曲,他整理了很多的西部歌曲,这首歌曲又称为《马车夫之歌》。
1.接下来再欣赏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①风格: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跳跃,音乐色彩强,节奏明快舞蹈性强。节奏具有维吾尔舞蹈的韵律。情绪饱满激越。②歌舞时常用伴奏乐器: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手鼓是维吾尔族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把维吾尔族音乐的灵魂节奏,表现得很完美;手鼓的鼓点以切分节奏为主。基本节奏性:2/4拍
咚 ××
×× | 咚咚
× | 2.随乐而动
欣赏歌曲《欢乐地跳吧》,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能突出民族特色,又能表达自己的欢快的心情。节奏练习
*维吾尔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主要聚集在天山山脉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总人口达987万人。3.维吾尔族风俗民情: a.服饰:
1)鲜艳的纱裙子; 2)新疆小帽;3)小姑娘:长辫子;小伙子:八字胡 b.生活习性:
1)食物:以手抓饭为主食,喜欢吃烤全羊等;2)土特产:无花果、哈密瓜、葡萄干等;3)宗教:伊斯兰教; 4)药材:天山雪莲,罗布麻等。
c.歌舞音乐:维吾尔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民间有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麦西来甫”的习俗。麦西来甫即聚会之意,是维族的一种群众性文娱活动,常在节日、周末或收获季节举行。在麦西来甫中,人们席地而坐,演奏民间乐曲、演唱民歌、表演民间歌舞。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以赛乃姆和木卡姆最为著名。
1)赛乃姆广泛流行于新疆各地维族地区。表演时,观众和乐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舞者在圈中。有一人独舞,二人对舞、三人同舞等形式。歌舞曲内容大多表现爱情生活。® 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手鼓、萨巴依、四块石、弹布尔、独它尔、热瓦普、笛子、扬琴等。
2)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包括歌曲、歌舞和器乐曲的综合大型套曲。由民间音乐家表演于节庆和娱乐晚会中。
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
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独特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
四、总结:
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历史文化影响等。
六、探讨与思考:
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2.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 3.社会生活与民族性格
七、课后拓展:
课余时间搜集整理更多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音乐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结束语: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