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为《送别》编配伴奏的教学设计(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23:4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教学案例---为《送别》编配伴奏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教学案例---为《送别》编配伴奏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音乐教学案例---为《送别》编配伴奏的教学设计

为《送别》编配伴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简单为旋律配伴奏的音乐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其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为旋律配伴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其音乐鉴赏力。

教学重点:为旋律配和弦、选择伴奏音型。

教学难点:如何能为歌曲选择编配简单又有美感的伴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弹奏两遍流行歌曲《菊花台》:一遍只弹单旋律,一遍加上色彩丰富的伴奏。让学生对比欣赏。问:喜欢哪种弹奏?为什么? 师生交流,老师总结:这就是为旋律伴奏的魅力,他能让旋律色彩更丰富,艺术表现力更强!(本环节通过老师亲自弹奏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伴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进行新课:

1、简单讲解音级、和弦等概念。

2、出示《菊花台》.谱例。老师边弹琴边让学生通过听辩对比选择哪一个小节用配哪一个和弦比较合适。并讲解如何为旋律配和弦以及告诉学生我们一般情况下只用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就可以。(此环节可以锻炼学生对和弦色彩的听辩能力。)

3、做游戏。老师出示歌曲《两只老虎》让学生分组为其配和弦。之后师生交流。

4、老师出示谱例并分别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柱式和弦三种伴奏音型弹奏三段旋律,让学生谈谈每一种伴奏音型的感受和风格。老师总结。

5、做游戏:老师出示谱例并用単旋律弹奏几首不同风格的作品片段让学生为每首作品编配伴奏音型。之后师生交流。

6、综合探究:为旋律编配伴奏主要是和弦的编配和伴奏音型的编配,同一首歌也可以根据乐段和情感的发展编配不同的伴奏音型。

7、创作:老师出示,<送别>的歌谱让学生分组为其编配伴奏。之后师生交流,老师展示自己的编创作品:(老师弹伴奏学生齐唱)

8、作业:请同学们为歌曲《龙的传人》编配简单伴奏。

第二篇:音乐教学教案---《送别》伴奏编配教案

大话《送别》

──《送别》伴奏编配教案

转眼间,为期十天的远程研修就要与大家说再见了。在这离别时刻,我且斗胆大话《送别》,借歌曲表达我对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依依不舍之情。让我们大声唱出心中的眷恋:

课 题:《送别》伴奏编配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送别》的意境;

2、学习和弦的基本知识,为歌曲《送别》编配伴奏。

3、编排音乐剧,在实践中提高音乐修养。教学重点:学习和弦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为歌曲《送别》设计伴奏 教学方法:赏、悟、思、练 教学过程:

一、借助“送别”,引出《送别》: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句经典名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席开之时,极尽欢乐之能是;曲终人散,孤苦落寂谁人知!“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诗歌字画的不变旋律,“离情别怨”是大千世界文人墨客的永恒话题。请看大屏幕:

对分离的凄迷、对朋友的劝慰、对友情的珍重、对别离的伤感,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在这众多的离别诗歌中,近代李叔同先生创作的学堂乐歌《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一下李叔同的“送别”,看谁能领会作者的心情,并为作品设计出恰当的伴奏。

二、体会 “送别”,走近《送别》

1、欣赏歌曲《送别》,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听一遍再加深一下印象。

2、了解词曲的相关知识。《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简介词曲作作者。

3、伴随《送别》的旋律朗诵歌词,感悟歌词的意境。

4、学唱《送别》,感受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统一,想象歌曲表现的情节。

三、感悟“送别”,伴奏《送别》

1、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音乐起伏平缓。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第三节进一步烘托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2、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的伴奏织体:(教师讲解并举例说明。)

(一)、柱式和弦:(基本的表现特点一一坚定有力、气势磅礴、庄严宏伟)。

1、节奏松弛,较安静平稳。具有烘托的背景作用。

2、节奏短促紧凑。积极主动的表现特色,有较强的动力。

3、短促、跳跃、节奏鲜明,具有舞蹈特点。

4、锣鼓式节奏,擅长表现热烈欢腾,动感较强的情绪。

(二)、分解和弦:(基本表现特点一一抒情流畅、委婉深情)。

1、深情、委婉,亦可欢快跳跃。

2、抒情流畅、富有歌唱性,具有动感。

以上两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也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

3、学生尝试为歌曲编配伴奏,完成后展示,互相评价,教师指导、修改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再现“送别”,演绎《送别》

分组排演音乐剧《送别》,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钢琴上演奏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围绕作品风格演绎送别场景

第三篇: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歌曲伴奏简易编配教学流程

《送别》歌曲伴奏简易编配教学流程

一、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常说的音乐三大要素指的是?他们分别被形容为人的什么?

生:节奏是骨架;旋律是灵魂;和声是肉体

师:弹奏《送别》主旋律。不用伴奏后,大家说这段旋律体现了上述那些音乐要素?

生:节奏、旋律。师:缺了什么? 生:和声

师:加伴奏再弹一遍,问有和声伴奏了,大家感觉怎样? 生略加讨论后:发言交流,作品丰富,有血有肉……

师总结:要把旋律装饰的优美动听,最好的办法就是为旋律配上合适的伴奏,那么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就是教大家学习简单的,为歌曲做伴奏。

二、新授

师:乱弹伴奏《送别》问,这遍加的伴奏好听吗? 生答师引出:伴奏不是乱加的,它有一定的技巧和法则,下面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为歌曲加上简单的伴奏。

【案例分析一】

师:出示加好伴奏的《小星星》Ⅰ、Ⅳ、Ⅴ包含的和弦音(Ⅰ—1 3 5;Ⅳ—4 6 1;Ⅴ—5 7 2)

提问:

①、Ⅰ、Ⅳ、Ⅴ和弦是否包含了音阶里所有的7个基本音 ②、配的和弦和旋律段之间关系

生:小组讨论……

师配和弦规律总结:为旋律配和弦的一般性规律(Ⅰ、Ⅳ、Ⅴ和弦包含了音阶里所有的7个基本音)

1、分析小节主流旋律音可归在那个和弦

2、总时值那个和弦里的音占主流

3、每小节原则不超过两个和弦

4、和弦的连接方式为:Ⅰ—Ⅳ;Ⅰ—Ⅴ 【案例分析二】

师:出示《雪绒花》曲谱——引导学生分组利用总结的规律对《雪绒花》进行分析、讨论并配伴奏,并认真考虑划线的音符怎么处理?

教师指导难点分析:和弦外音与和弦的连接的另一方式Ⅰ—Ⅳ—Ⅴ—Ⅰ

三、学生分组实践为歌曲《送别》配伴奏,1、用Ⅰ—Ⅳ—Ⅴ级

2、运用上面案例的总结方法,分组合作完成。

3、学生作品展示。

教师弹奏学生作品,利用不同的伴奏型(柱式、分解、半分解),鼓励他们的成就。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存在问题的给出建议!

四、作业设计。

师:同学们,刚才我弹得作品风格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分析讨论…… 师总结引出下节课任务:选配伴奏音型,让大家先预习!

第四篇: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本节课中了解什么是和弦

2、运用和弦为作品简单编配伴奏

【教学重难点】:歌曲伴奏编配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践 【教具】:电脑、多媒体、作曲软件 上课礼仪。

导课: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作品吧:点击打开链接

【作者简介】:李叔同,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这首作品非常的好听是吧,我们来看一下这首作品的谱子。谱面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再来唱一遍。同学们说我们唱的和刚来老师给大家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区别?——缺少伴奏

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来学习简单的乐曲编配。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和弦。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即构成和弦。

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之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和弦。

和弦是建立在调式音级基础上的,旋律中一些音总是围绕着某一个音运动,这个音是主音,以主音为中心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就构成了调式,调式中的各音称为调式音级。和弦与和弦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和声。

我们来看一下C大调的正和弦有

Ⅰ:1 3 5 ;Ⅳ:4 6 1 ;Ⅴ:5 7 2

同学们根据作品里出现的音来试着给作品写上正确的伴奏和弦。

在钢琴上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运用不通的伴奏音型比如分解和弦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是不是觉得创作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创作属于你们自己的音乐吧~~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高师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论文

内容摘要:钢琴即兴伴奏在高师音乐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和技术性课程,为歌曲编配好伴奏则是钢琴即兴伴奏课所面临的难点。文章认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高师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对歌曲编配伴奏的音型、和弦、节奏,以及伴奏织体形式等几个方面的选用,在编配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关键词:高师 歌曲伴奏 编配 想象力 创造力

为歌曲编配伴奏,是高师琴法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每一个高师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不会选择恰当的歌曲伴奏音型而苦恼。针对这种现状,结合高师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为目的,分别从“引导学生分析成品乐曲,捕捉伴奏编配核心”和“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帮助学生选配合适的伴奏”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这个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是以想象为前提的,是想象的具体反映。在高师的歌曲伴奏编配学习中,想象与创造尤为重要,缺一不可。

学习伴奏编配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和弦、和声等音乐技术理论知识,了解常用的伴奏音型(织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歌曲的音乐内涵,并选择恰当的伴奏来丰富、衬托音乐形象。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学生选择的伴奏音型与歌曲形象不符合;伴奏音型变化太多,音乐形象不明确;伴奏音型太单一,全曲呆板、枯燥。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其实,为歌曲编配伴奏本身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以上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依据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等正确地分析音乐内容,缺乏足够的想象而造成的。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编配伴奏提供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分析成品乐曲,捕捉其伴奏编配的核心,培养学生想象力

分析成品乐曲的音乐形象,是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前提。从音乐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表现什么、怎样去表现;从音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曲式、和声、调性以及体裁、形式等。无论是对作品整体的把握,还是局部的处理,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分析之上,没有对作品具体、细致、准确的分析,即兴伴奏是不能达到更好的烘托旋律的作用的。[1]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乐曲,可以在教学中将一些优秀的成品乐曲先作分析,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领悟伴奏编配的核心,使学生体会到伴奏编配的乐趣,学会伴奏编配的方法。下面,笔者以《瑶族舞曲》为例来作进一步说明。

《瑶族舞曲》是一首优美欢快的瑶族民间舞曲。为了突出舞曲的特点,乐曲的伴奏织体节奏明快,富有舞蹈的韵律感。从全曲分布上看,可分A、B、A三个部分,是带完全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谱例1:《瑶族舞曲》A部

A部中速,前8小节旋律舒展、流畅、平稳,表现了人们随着舞曲翩翩起舞的景象。为了衬托这一内容,伴奏采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强拍上用一个长音拉长节奏,弱拍上用两个和声音程予以支撑(),这样可以突出民族舞蹈的节奏特点。另外,强拍上的长音音区很低,听起来深沉而悠长,仿佛是天地间的回音,表现出瑶族舞蹈的古朴和粗犷。弱拍双音的八分重复与强拍在音区上、音长上形成对比,使音乐律动感大大增强,形象地勾勒出舞姿的曼妙。这时,可以启发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想象,想象瑶族人们悠远而艰辛的生活历程以及瑶族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进行到A部分的后8小节,旋律密度加强,音距拉长,这时音乐的情绪变得热烈起来,伴奏的强拍用双音取代,节奏感及其伴奏力度得到了增强,并与旋律相互衬托。

谱例2:《瑶族舞曲》B部

舞曲B部分速度稍快。前8小节旋律起伏较大,音距时疏时密,疏的地方常伴有大跳,密的地方节奏紧凑,显然,此处是全曲的高潮。为了烘托气氛,伴奏采用模仿具有民族特色击鼓节奏的五度和声音程(),弱起、强起和长音、休止对比并置的节奏与悦耳、协和的五度音程相统一,使这一伴奏音型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纯五度音程在听觉上给人以沉稳的感觉,仿佛鼓声浑厚有力,表现了人们的团结和勇敢。这时,可以尽量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舞场上种种热闹的场景。B部最后8小节,旋律节奏舒展,以长音为主,显然没有前8小节那么热烈。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舞会高潮过后气氛渐趋平静的场面,这样,伴奏采用琶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情绪欢快而抒情,正好弥补了旋律中长音的单调,使乐曲丰满而具有层次感。

由此看来,分析乐曲要结合音乐的标题、旋律、节奏、音距、速度(如果是歌曲,还要结合歌词)等基本因素,并融入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能烘托乐曲情绪和气氛、刻画出乐曲音乐形象的伴奏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伴奏。

二、帮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选配合乎音乐形象的伴奏

高师学生将要从事中小学教育,他们所要编配的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歌曲伴奏。篇幅所限,下面笔者就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为例,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编配伴奏。

首先,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的标题、歌词、旋律、节奏等结合想象来分析音乐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歌曲中有洋娃娃和小熊这两个音乐形象。用什么样的伴奏音型表现最合适呢?我们知道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立柱式和弦三种伴奏音型各自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欢快、流畅、抒情;半分解和弦音型活泼、节奏鲜明、富有活力;立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则浑厚有力,连续弹奏有行进的步伐感。显而易见,跳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轻盈而跳跃,适合表现洋娃娃这一形象;立柱和弦式伴奏音型显得浑厚有力,更适合表现小熊这一形象。

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是就要将伴奏音型按和声编配的方法填入歌曲呢?通常许多学生都会这么做,并认为编配工作到此就结束了。的确,这样的伴奏音型与音乐内容相符合,音乐形象也明确,音型也不单一。然而,伴奏织体的设计能不能使儿歌更加充满童趣,形象刻画更细致生动、更吸引人呢?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创造”其实才刚刚开始。

确定伴奏音型后,笔者开始用讲解、举例、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旋律音区上、伴奏节奏上、音型的变化以及伴奏形式上多动脑筋:钢琴的高低音区属于色彩音区,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常表现流水、小鸟、儿童等轻盈、灵巧的音乐形象;低音区则比较沉重、结实、浑厚,常表现老人、笨重的动物、雷声、鼓声等音乐形象或沉痛、怀念、思念等情绪。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就有一段旋律在音区上呈现变化,对它的伴奏,我们在编配设计时能否考虑借鉴呢?

在《瑶族舞曲》第一段的前半部分,伴奏的节奏型设计具有模仿舞步的特点,这里可否用来刻画一下小熊舞姿的笨拙呢?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中,我们能不能试着通过以上各式音型的节奏变化来模仿洋娃娃和小熊的各种动作表现,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鲜明生动呢?

另外,伴奏形式常分为带旋律伴奏和不带旋律伴奏两种。带旋律伴奏,就是一手弹旋律一手弹伴奏的常见形式;不带旋律伴奏则是没有旋律的伴奏,它完全用伴奏音型的节奏来支撑歌曲,是一种纯粹的歌唱伴奏。两种伴奏形式会在音域、音量、节奏等方面使伴奏织体形成较鲜明的对比。省略旋律声部的弹奏后,右手能更多地参加伴奏声部的弹奏,从而使得伴奏织体及效果也起了显著变化:音域拓宽,伴奏声部不再局限于旋律声部的下方而向高音区扩展;音量更大,双手弹奏的和弦重复音使和声效果的丰满性与厚度增加;节奏多样,右手担负和声声部弹奏使织体组织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更富于表现力。[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篇幅虽然短小,如若能展开想象、挖掘艺术表现力,在伴奏形式上下点功夫,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创造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及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编配的伴奏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的会在音区上下功夫,用低音区旋律表现小熊的笨重,用高音区表现洋娃娃的轻盈;有的则会在伴奏音型、节奏上动脑筋,用琶音式上行跳音表现洋娃娃舞姿的优美、娴熟,用的弱起柱式和弦表现小熊动作的迟钝、忙乱;有的学生干脆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全曲简明精炼,富有节奏感;还有的学生会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简短的一首儿童歌曲更富层次,这样不但丰富了歌曲的旋律,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充满稚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学会借鉴好的、新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改造,真正做到学为己用。

谱例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学生编配伴奏举例

综上所述,想象与创造充满了整个再创作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想象的体现。在高师伴奏编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分析歌曲和乐曲,选择准确的伴奏音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使他们真正具备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实际能力,使他们能运用这种专业技能给每一节音乐课带来欢声笑语。

为歌曲伴奏是高师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一课,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在歌曲伴奏中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和声理论、即兴伴奏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也不容忽视,还有待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在教学中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渗透,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

[2]孙维权,巢志珏。键盘即兴弹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42。

下载音乐教学案例---为《送别》编配伴奏的教学设计(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教学案例---为《送别》编配伴奏的教学设计(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别 教学设计

    送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悲伤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媒体......

    《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纳夜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连镇镇程庄小学 庄园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2、学唱学堂乐歌《送别》。 3、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

    《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2、体会诗的感情,分析诗的技巧。 3、了解有关的诗歌知识,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送别 教学 设计[范文模版]

    送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 2、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3、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

    《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送别》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下册《送别》教案 一、教学内容: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翰 墨 留 珍 书 韵 人 生 教学案例 《黄鹤楼送别》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黄鹤楼送别》 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