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案-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参 第二册-教学教案(最终版)
更多美术教育文章请访问南昌画室www.xiexiebang.com 美术教案-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参 第二册-教学教案
第一课 中国古代雕塑
教材分析:本课首先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分别介绍我国主要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陵墓雕刻为什么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成就。(2)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陶俑应把握的特点。
第二课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教材分析:我国古代雕塑,除前一部分介绍的古代陵墓雕刻外,遗存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雕塑和寺庙、祠庙彩塑。本课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的雕塑和晋祠的彩塑,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和晋祠,并欣赏其重要作品。(2)难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第三课 中国现代雕塑
教材分析:本课以社会背景为脉络介绍和欣赏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现代雕塑代表作品。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初步了解到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社会背景与相应雕塑作品艺术特点的联系,以及不同阶段作品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优秀雕塑作品对美化环境、唤醒人的审美艺术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美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国雕塑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欣赏、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雕塑的艺术作品及其成就。了解现代雕塑在中国发展的趋势。(2)难点:中国现代雕塑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中国现代雕塑设计的“架上雕塑、城市雕塑、环境雕塑”的概念。
第四课 外国古代雕塑
本课欣赏的外国古代雕塑,包括上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亚非欧三洲主要文明古国的雕塑名作10件。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成就及其著名代表作,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希腊、罗马雕刻作品的欣赏方面。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本课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而且是因为希腊罗马的雕刻成就突出,是西方古典雕刻的基础,对世界的影响最大。(2)难点:本课难点在于实践跨度大,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广,所欣赏的作品涉及历史、文化背景比较复杂。
第五课 外国近现代雕塑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工具媒体,用剪刀、纸、笔等通过撕撕、剪剪、画画的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学习过程中所欣赏的大师的画、学生的画以及所听到的、感受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教材是以纸材、彩色笔运用体验为基础的绘画工艺课。因此在教材上安排了一些以撕贴添画、剪纸及学生活动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使欣赏、绘画工艺制作之间形成一内容相关,体现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整体教学构思。其中,马蒂斯等作品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赏析现代艺术,开阔眼界及思路,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学生合作创作的作品体现了学生合作、共同学习提高的这一思路。作业要求及欣赏作品的多元组合,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究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
第六课 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通过对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的欣赏,了解和掌握建筑艺术的特点,以便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比较全面的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以及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而不仅仅是欣赏课文图版提供的一些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2)难点:课文涉及面广,专业名词较多,美术教师一般对建筑艺术比较陌生,除了本教参提供的有关资料,有条件的教师还应经可能多参考有关建筑艺术基础知识的书籍资料。
第七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从理论上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主要特点;二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欣赏;三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欣赏。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背景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特点。(2)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能实地参观。仅凭课本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八课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所欣赏的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时间上是从奴隶制社会至中世纪前后,范围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东罗马帝国、中世纪法国以及古代印度尼西亚和古印度的建筑,共计7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是其中影响很大而且自成体系的西方古典建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是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这主要是因为它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且自成体系,是西方建筑的基础。(2)难点:本课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一般对建筑艺术不如对绘画、雕塑艺术熟悉。二是本课涉及宗教建筑,且包括三大宗教,需要具有一定的宗教知识。
第九课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外国近现代建筑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本课图版共选刊了6处优秀建筑。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有所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外国现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2)难点:有关建筑的专门名词较多,对课文中谈到的外国近现代著名建筑,无法实地参观。第十课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教材分析:本课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普及,希望借此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第二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即以城市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是正确保护的基础。本课涉及到开发、保护两方面的内容,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2)难点: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第十一课 环境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现代环境艺术的分类、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性质、范围、类型、特点以及状况获得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现代环境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在于初步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熟悉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门类和方面。(2)难点:本课难点在于课文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牵涉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许多门类,学生不易理解。
第十二课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着重讲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为了帮助理解以上内容,特选择12件作品加以说明并欣赏。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从而懂得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讲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2)难点:本课难点在于正确理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相关概念,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条款,并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趣及鉴赏力。
第十三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欣赏。按照陶瓷工艺形成的先后,先陶器工艺,后瓷器工艺,但重点在瓷器工艺。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从陶瓷工艺的类别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瓷器工艺方面;从掌握知识的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2)难点:本课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方面作些简要介绍外,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国陶瓷史或有关专业辞典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了解。第十四课 现代工业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介绍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结合这些基础知识,同时欣赏一些比较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有关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从理论上对现代工业设计有个初步的认识。(2)难点:帮助学生认知有关现代设计理念。
来自南昌画室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美术教案-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参 第二册-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首先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分别介绍我国主要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陵墓雕刻为什么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成就。(2)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陶俑应把握的特点。
第二课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教材分析:我国古代雕塑,除前一部分介绍的古代陵墓雕刻外,遗存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雕塑和寺庙、祠庙彩塑。本课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的雕塑和晋祠的彩塑,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和晋祠,并欣赏其重要作品。(2)难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第三课 中国现代雕塑
教材分析:本课以社会背景为脉络介绍和欣赏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现代雕塑代表作品。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初步了解到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社会背景与相应雕塑作品艺术特点的联系,以及不同阶段作品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优秀雕塑作品对美化环境、唤醒人的审美艺术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美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国雕塑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欣赏、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雕塑的艺术作品及其成就。了解现代雕塑在中国发展的趋势。(2)难点:中国现代雕塑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中国现代雕塑设计的“架上雕塑、城市雕塑、环境雕塑”的概念。
第四课 外国古代雕塑
本课欣赏的外国古代雕塑,包括上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亚非欧三洲主要文明古国的雕塑名作10件。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成就及其著名代表作,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希腊、罗马雕刻作品的欣赏方面。这不仅是因为它在本课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而且是因为希腊罗马的雕刻成就突出,是西方古典雕刻的基础,对世界的影响最大。(2)难点:本课难点在于实践跨度大,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广,所欣赏的作品涉及历史、文化背景比较复杂。
第五课 外国近现代雕塑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工具媒体,用剪刀、纸、笔等通过撕撕、剪剪、画画的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学习过程中所欣赏的大师的画、学生的画以及所听到的、感受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教材是以纸材、彩色笔运用体验为基础的绘画工艺课。因此在教材上安排了一些以撕贴添画、剪纸及学生活动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使欣赏、绘画工艺制作之间形成一内容相关,体现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整体教学构思。其中,马蒂斯等作品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赏析现代艺术,开阔眼界及思路,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学生合作创作的作品体现了学生合作、共同学习提高的这一思路。作业要求及欣赏作品的多元组合,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究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第六课 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通过对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的欣赏,了解和掌握建筑艺术的特点,以便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比较全面的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以及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而不仅仅是欣赏课文图版提供的一些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2)难点:课文涉及面广,专业名词较多,美术教师一般对建筑艺术比较陌生,除了本教参提供的有关资料,有条件的教师还应经可能多参考有关建筑艺术基础知识的书籍资料。
第七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从理论上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主要特点;二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欣赏;三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欣赏。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背景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特点。(2)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能实地参观。仅凭课本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八课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所欣赏的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时间上是从奴隶制社会至中世纪前后,范围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东罗马帝国、中世纪法国以及古代印度尼西亚和古印度的建筑,共计7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是其中影响很大而且自成体系的西方古典建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是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这主要是因为它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且自成体系,是西方建筑的基础。(2)难点:本课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一般对建筑艺术不如对绘画、雕塑艺术熟悉。二是本课涉及宗教建筑,且包括三大宗教,需要具有一定的宗教知识。
第九课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外国近现代建筑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本课图版共选刊了6处优秀建筑。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有所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外国现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2)难点:有关建筑的专门名词较多,对课文中谈到的外国近现代著名建筑,无法实地参观。第十课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教材分析:本课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普及,希望借此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第二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即以城市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是正确保护的基础。本课涉及到开发、保护两方面的内容,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2)难点: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第十一课 环境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现代环境艺术的分类、现代建筑设计、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性质、范围、类型、特点以及状况获得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现代环境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在于初步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熟悉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门类和方面。(2)难点:本课难点在于课文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牵涉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许多门类,学生不易理解。
第十二课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着重讲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为了帮助理解以上内容,特选择12件作品加以说明并欣赏。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从而懂得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讲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2)难点:本课难点在于正确理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相关概念,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条款,并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趣及鉴赏力。
第十三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欣赏。按照陶瓷工艺形成的先后,先陶器工艺,后瓷器工艺,但重点在瓷器工艺。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从陶瓷工艺的类别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瓷器工艺方面;从掌握知识的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2)难点:本课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方面作些简要介绍外,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国陶瓷史或有关专业辞典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了解。第十四课 现代工业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介绍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结合这些基础知识,同时欣赏一些比较优秀的现代工业设计。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有关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从理论上对现代工业设计有个初步的认识。(2)难点:帮助学生认知有关现代设计理念。第十五课 现代服饰艺术
第三篇:美术第二册教案
1、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教学准备:
教师:、剪影作品。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铅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影子
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活动二:再现影子
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
2、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收拾与整理。
3、花地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
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
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
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
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教学准备:3 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师: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
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活动二:
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学生收拾好学习用具。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4、分蛋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2
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
1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2
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蛋糕的范图、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活动二: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请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活动三: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演“切蛋糕”及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活动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
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活动五: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5: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化出各种景物。2、引导学生将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半圆形的教具若干,展示作品、制作工具。
学生: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半圆尺、剪刀胶水、水彩笔、旧挂历、画报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通过教师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认识到其他半圆形的物体: 实物投影仪展示:半个月亮爬上来了,老师为它添上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学生提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图案。)活动二:
看书,分析平面的、立体的半圆形的做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办法及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总结:剪、画、综合
教师各种颜色的半圆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颜色说说这些半圆形都可以变成什么? 活动三:
以小海龟为例先分析再示范如何用半圆形的纸片制作。
最后将做好的小海龟选择合适的背景粘贴。活动四:
你想运用半圆形做什么?怎样做?想好了就动手吧!活动五:
学生将制作好的半圆形物体选择适合的背景组成有趣的画面。活动六: 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6、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7、小挂饰
教学目标:
1
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2
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
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收拾整理。
8、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心。
9、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制、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活动二:
教师放课件,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10、泡泡飞呀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彩色纸、图钉、气球等。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11、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教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12、香甜的水果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2、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教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13、运动场上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2 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2、引导学生掌握泥工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像。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欣赏教师带来的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录像,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活动二:
针对跑步的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才你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运动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为每组提供一幅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和相应的运动骨式图。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的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可以通过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1
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人物造型 2
用其他材料如:陶泥、纸、布等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14、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画、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2、引导学生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中。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各种轮船的课件,准备图片、录像资料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各种轮船的照片。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轮船的图片,说说自己从家长口中、电视、书本中得到的关于轮船的知识。活动二: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化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游世界的美好情景。活动三:
你想乘一艘什么样的船来游世界呢? 参考着图片来画一艘大轮船,也可以想象着画。活动四: 将大家画的轮船贴到一起组成一支船队。布置下节带多种材料、工具来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轮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纸折船,问学生:“你还会别的纸折船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回忆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会的、看到过的纸折船的方法。活动二:
欣赏书上的范作,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纸来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船?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利用多种造型手段大胆、自由的表现立体的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集体制作,如在一个组中,有做船身的,有做船帆的,有做桅杆的,有做其他设施的„„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整洁。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轮船。
15、打开的冰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家乐福”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活动三: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16:会摇的玩具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2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活动二:
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活动三:
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活动四:
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
17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活动三:
1,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2,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2,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18、化妆会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
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
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活动二: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
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活动四: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最后全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收拾整理。课后拓展:
学生表演完后,写一写参加化妆舞会的过程。
19、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美
术
教
案
第 二 册
孙
爱
玲
第四篇: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艺术欣赏》说课稿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培养审美的眼睛。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一课,主要涉及到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与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它作为整个教材的开篇,将起到引领拓展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课至关重要。(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美术,美术的分类,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及美术欣赏的意义。
2、学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欣赏水平和能力,即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了解中外美术作品的差异,初步具备审美能力从美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区分中外美术作品,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审美是一种主动的,因为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欣赏的一般方法及意义。(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欣赏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和功能,为什么要学习美术欣赏,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引出话题)艺术作品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同学们对几个疑问会产生思考的冲动,带着疑问来学习本课得到答案,是加深够印象,加深理解的方法。)
讲授新课
(二)、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和功能?
①美术的概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课文,学生看完后,教师讲授美术的定义和性质,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那么美术的特点就是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性与精神的统一性。
②美术的分类。
教师:用ppt展示一组美术图片(帕特农神庙、清明上河图、斜卧像、彩色玻璃瓶、流水别墅、金色的秋天、瑞士军刀、米洛特的阿芙洛蒂特等作品)。
提出问题:请同学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喜欢那些作品并说明他们表现了些什么? 学生:观察欣赏作品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分类作答。
教师:看同学们的分类,对学生刚才的分类进行肯定和改正。这些分类是按物质材料、制作方法、空间性质和功用加以划分的,是沿袭了西方传统习惯。具体来说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4大类,还可以包括书法篆刻。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③美术的功能。提问:请同学们知道美术对人类生活有那些影响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各类美术作品的侧重点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是拓展学生思维,从理论上高度引导学生关注美。进一步深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三)、为什么要学习美术欣赏?
(我们学习了美术的功能,可以说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美术欣赏)教师讲解并用ppt演示本段文字,主要是因为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就说到了美术欣赏是在对美术作品的品质、价值、意义作出判断基础上的欣赏活动,是一个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对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别之后才能肯定喜欢不喜欢,最初接触时可能由于不理解而不喜欢,一旦理解之后会变成欣赏。
(四)、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这是高中阶段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本课中很难用较短篇幅说清。所以,我们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齐白石的《虾》这两幅不同画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为例,按三个步骤
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
②对内容的理解、体验;
③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怎么用这三个方面来欣赏这两幅作品。
学生:讨论后将本组的观点记录下来,进行汇报。
教师:归纳说明将上述步骤稍加具体化,即首先应区分作品是哪个门类的,然后再区分出它在该门类中属于哪一种类,例如是油画、中国画,还是版画;是石雕,还是面人彩塑等,把握它们由于工具材料的不同而形成的艺术特点。其次,还要把握作品由于观赏需要和功能所构成的特点,如大厅的壁画、卧室的小画、广场上的雕塑和建筑物上的浮雕、历史画、年画等。能够区分艺术种类特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艺术种类都有各自的艺术特点,把握其艺术特点,不致于出现鉴赏版画时用油画特点去衡量,鉴赏中国画时要求它和真实物象的色彩一致等。此外,还要进一步看它的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个性特点,把握形式美的所在,如艺术技巧的功力美、整体形式结构的美、质材特点运用的美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尝试解决具体喝下,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提高审美的能力。
四、作业
学习本课以后,请找找你生活存在的美术现象,请写出来你对这些美术现象的理解和感想是什么?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培养审美的眼睛
① 美术的分类
1、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和功能? ② 美术的分类
③ 美术的分类和功能 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
2、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②对内容的理解、体验;
③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二课,主要涉及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它对以后的美术深入开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培养审美的眼睛
1、学生了解美术形象及一般特征,分析美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区别
2、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分类及本质,初步学会分析创作美术形象,3、学生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到艺术家表现艺术形象的情感和感染力。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理解美术形象是参照现实生活来实现的。(美术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美术形象自然也大多数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
2、了解艺术形象的本质是创造艺术典型。(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评价,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的。)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比较)。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观察欣赏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美术形象”的一般含义和特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美术形象的不同创作类型和风格,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回忆美术的概念和特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那么美术的特点就是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性与精神的统一性。)
接着用ppt演示文字,美术也叫造型艺术,它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传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态度的。这个用来传达情感的形象,就是我们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这样做了好处是,回忆之前讲过的知识,学生能巩固所学,又能带入新课来理解新内容)
讲授新课
(二)、美术形象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1)美术形象的含义
下面请同学们对比欣赏ppt的上两幅美术作品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与王式廓的《血衣》,从中品味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简单谈谈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学生:观察、讨论,对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找出表现手法的异同。教师点评: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艺术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形象,就难以形成艺术作品。美术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
(2)、美术形象的特征
现在我们知道了美术形象的含义,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美术形象有什么特征? 教师:用ppt播放不同艺术作品:诗歌《观沧海》、歌曲《大海啊故乡》、油画莫奈《海景系列》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并回答问题。从对几种艺术作品的比较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点评:这三种艺术作品分别是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它们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了同一个艺术形象——海。通过三个例子的比较引导出文学艺术作品用语言文字塑造了大海形象。音乐艺术作品用声音、节奏、旋律等塑造了大海的形象。绘画艺术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大海形象。总结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空间形象、静态形象、造型形象。美术形象是以空间的静态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直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形象。(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加深对学生美术形象基本使特征的认识。)
(三)、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
欣赏对比《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与《磨镰刀》,两件作品一件是雕塑一件是版画。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磨镰刀》只是通过农妇磨力的局部细节,就强烈表现出德国农民的仇恨与愤怒心情,从而提示出起义斗争的根源和动力。《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表现出教会最高统治者威严、高傲的外表和冷酷、贪婪的内心。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提炼。
教师点评:美术形象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它的形象特点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美术形象的本质属性。(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美术形象的不同创作类型和风格。
教师:用ppt演示库贝尔的《筛谷的妇女》、蒙克的《呐喊》、霍达的《静物》、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克利的《奔流》。
提出问题:这几张作品在创作方法上存在着那些差异呢?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回答。
教师点评:在美术形象的创作中,由于艺术家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不同,而出现了艺术类型或风格上的多样性,有的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其创作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以叫作再现性形象;有的强调主观世界的感受,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及主观露念的描绘,可以叫作表现性形象,其创作的艺术手法有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和抽象性形象。由此可见美术形象有不同的创作类型和风格。(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对比教育,是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较好的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动化)
(五)、归纳总结:通过本课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更明确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美术形象是生活的能动反映;懂得了美术形象是典型形象,是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塑造的;了解了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美术形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这些美通过创作美术作品表现出来。
四、作业:学习本课以后,请找出几幅你喜欢的作品的美术形象,请写出来你对这些美术形象的理解和感想是什么?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1、美术形象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2、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
3、美术形象的不同创作类型和风格。
第三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三课,主要涉及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美术家如何如何运用艺术语言这两个话题,它是美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对以后教学起到引领拓展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明确美术语言的含义,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学生通过赏析、讨论、演示、实践、评价等方法,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知觉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够自主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特点,理解美术语言。
3、学生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么样塑造的,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了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运用。
2、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之中艺术语言的特点和差异。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请同学朗读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问:这首诗传递了什么信息?学生:感受名句,领会这首诗意图,轻松的进入本课课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冬天的语言符号,大家都知道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哪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教师:用ppt演示文字,美术的概念。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艺术语言。
请同学们一起来来朗读这段文字。(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边口读耳听,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方便学生把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
(三)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
那么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不妨借鉴我们学习其它语言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同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我们可以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
教师:用ppt展示中国画《捣练图》、《泼墨仙人图》、油画《曼陀铃和吉他》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分析这三幅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方式。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作答。点、线、面、体
老师总结:这些点、线、面、体、色彩、还有明暗等起到了和语汇在交谈当中的作用一样,我们把它们叫做绘画语言。同时,我们知道,绘画是美术的一部分,所以在美术中,这些就称为美术语言。
教师把学生分成五小组研究以下作品
a、形体组:分析体会潘天寿《露气》、《格尔尼卡》是怎么运用点、线、面、体这些艺术语言的。
b、明暗组:分析体会伦勃朗《戴黑帽的老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明暗造型法是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主要虚拟性语言。
c、色彩组:分析体会林椿《果熟来禽图》、《苹果与橘子》中西方绘画色彩运用的差异
d、空间组:分析体会郁特里罗《圣亚布拉恩教堂》、《清明上河图》中西方绘画在透视方法运用上的差异。
e、材质、肌理组:分析体会夏尔丹《民间画家》、《露气》不同物质材料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美感。
(这样做了好处是,通过欣赏对比,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乐于思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知识的深入了解。)
(四)、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
教师讲授: 刚才我们给大家分析了在美术作品中常见的几种美术语言,但这里要请大家注意,同时用ppt演示文字,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在文学作品中每个语词都有独立的词义,而美术语言就不同了,在美术作品中,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如果我们把一幅绘画作品中的一根线或一块颜色分解出来它就毫无意义了,也不会被人理解。因此,美术家只有把美术语言和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创造法则,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才能表达出某种意义。
(五)、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作品欣赏使大家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我们只有了解了艺术语言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只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表现审美理想。
四、作业: 学习本课以后,请找找你喜欢的绘画作品,观察画家是怎样运用艺术语言创作绘画的?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1、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2、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
3、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
第五课 绘画艺术的特点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绘画艺术的特点。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五课,主要涉及到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两大体系的成因及其不同之点。它在教材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课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了通过欣赏和分析教材中的绘画作品,初步掌握绘画艺术的种类及特点
3、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方绘画作品特点的差异,从而提高艺术欣赏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掌握绘画艺术的种类及特点
2、学生根据所学找出中西文绘画的区别。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绘画各类的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一)、导入
教师:用ppt展示一组美术图片(清明上河图、静物、泉、太行丰碑、白夜光、斜卧像、思想者等作品)。
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作品后回答。
教师:给予评价后再让同学找找其中绘画、雕塑作品的区别。并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绘画的概念,绘画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作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作品展示对比,学生很快了解绘画引起兴趣,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讲授新课
(二)绘画艺术的种类
①提问:请问学生了解的绘画种类的有那些?学生思考回答。
②教师:对绘画是怎么分类的进行简单介绍
A、按材料工具和技法分:中国画(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油画、版画(根据板材分:木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根据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腐蚀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水彩画、水粉画。
B、按描绘对象分:人物画(根据描绘题材内容分:肖像画、历史画、宗教画、风俗画、军事画、人体画)、风景画、静物画。
③再次出示几幅不同的图片《花果册页》《有鲑鱼块的静物》《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带黑帽的老人》《圣亚布拉恩教堂》让学生给合刚的两点说说他们分别属于那种种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拓展学生思维,从理论上高度引导学生关注。进一步深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三)、绘画艺术的特点
①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全文,选择课本中任意一幅图进行分组讨论,简单归纳绘画艺术的特点,完成后汇报。
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绘画艺术的特点是:
A、空间
教师:用ppt展示图片《有鲑鱼块与柠檬的静物》与画面只有一块单色的图片给同学们看,指出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明暗、形象结构表现物体的凹凸,造成立体幻想,通过物象的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B、再现性与表现性:
教师:用ppt展示图片《有鲑鱼块与柠檬的静物》、《错误的镜子》两幅作品,一幅贴近现实生活一些,一幅又让人感觉是展现主观世界更强烈些。指出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C、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教师:同时用ppt展示图片《虾》、《最后的晚餐》、《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指出不同画种,由于工具材料、制作方法、艺术技巧等的独特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趣味和形式美感。(中国写意画,是讲究线条要有力透纸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变化和厚重感,笔墨构成气韵生动。油画,讲究色彩要浑厚、凝重和丰富、和谐的美感。版画讲究“刀味”、“木味”等和印刷的美感。彩画讲究水、色彩和笔法形成的明快、清丽、水分丰润的艺术美。)
D、构图
教师:用ppt展示作品图片《开国大典》、《白夜光》、《太行丰碑》提出构图的时候应该注意
a、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b、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c、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d、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一形式美感。
总体而言构图是绘画的基础。(这样做的好处采用对比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尝试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四)、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①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A、主要造型手段(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注重形象的神韵。西方油画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重视形体光影描绘、注重表现立体空间感的真实效果。中国画用色讲究概括性和装饰性。西洋画重视客观对象色彩的精确再现,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
B、空间处理方法(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于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中国画往往不画满背景,利用空白造成的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西洋油画是定点写生,按透视法描绘特定区域内的景物,全方位地描绘所见对象的形体、色彩、光线等,以求得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
②再请学生来说说书中那五幅图中西方绘画的区别(这样做是由于中西方绘画体系的区别是本课难点,所以先讲授理论知识再通过作品分析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归纳总结:本节课大家对绘画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重新的认识,重点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与绘画的构成要素作了分析,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把握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感,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及实践能力。
四、作业
请你用对比的方法,列举中西方同类题材的绘画各一幅,谈谈它们的艺术特色。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绘画的艺术特点
(1)什么是绘画?
(2)绘画的种类
(3)绘画的艺术特点
(4)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第七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二册第七课,主要涉及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它教材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成就及特点。
2、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并培养出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学生初步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播放视频纪录片《故宫》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观看完以后请同学们谈谈对故宫的了解 通过部分同学对故宫形象的描述,引入课题
教师进行介绍: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讲授新课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分成小组来讨论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其最大的特点为是什么?再结合阅读课文和欣赏一组建筑图片(天坛、宝光寺、雷峰塔、北京四合院)来总结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
①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其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
③建筑式样:尖顶方体样式。
太和殿为例:重檐庑殿顶(高级宫殿建筑)
中和殿:檐攒尖顶
保和殿:重檐歇山顶
教师总结:受封建等级观念限制,建筑式样,有所不同。
④色彩既图样:宫殿主要以黄色琉璃瓦、朱红色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多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再以白色石台基衬托,突出了各部分的轮廓,体现宫殿的富丽堂皇。其图案以龙凤图案为主题,代表了皇权的尊贵。王公贵族的住宅多采用麒麟、狮、鹤等图样,体现了古代等级制度的限制。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1)请同学们再看视频,并带领同学们回忆初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片段,结合阅读课文园林的部分,对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2)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①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②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的手法③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寓情于景。
3、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四、作业:建议学生周末参观武侯祠、青羊宫、文殊坊、桂湖公园等名胜古迹,用所学知识去欣赏,写出他们的特点。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第八课 中国古代花鸟画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中国古代花鸟画。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八课,主要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画法、特点以及发展概况
2、学生能够比较、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时期重要作品的风格,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3、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独特艺术传统,领会它的绘画形式所传达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艺术欣赏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2、掌握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知和分析,并能利用此鉴赏方法对其它花鸟画有更准确的鉴赏。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花鸟画的分类、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花鸟画发展进程、意境赏析、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 :播放3D水墨动画《夏》,通过多媒体展示全方位的荷花美感。
引入: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这样做的好外是声画同步,动态的开场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授新课
(二)、花鸟画的分类
古代花鸟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花鸟画。
教师:用ppt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花鸟画作品《寒雀图》、《墨梅图》、《出水芙蓉图》、《丛竹图》,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从传统上分:花卉、蔬菜、翎毛、草虫、畜兽等;从画法上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从色彩上分:设色、水墨、泼墨、白描、没骨花鸟画。(这样做的好外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三)、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认真默读课本,并勾出重点句子,得出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作品为例,以历史为线索说明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四)、花鸟画发展进程
教师:用ppt展示唐代韩滉《五牛图》,宋代李嵩《花篮图》,徐卫《杂化图卷》,郑板桥《丛竹图》。提出问题:a、唐、宋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b、明、清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c、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哪里?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表观点。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归纳。(唐代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开始走上成熟阶段,画种分工日趋明显,创立工笔设色、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画风细腻明丽。宋代的作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的真实。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强调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清代名家辈出,水墨写意画法十分盛及,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a.唐宋更注重写生 b.明清写意更突出
(五)、意境赏析(这一节是本课的难点)
a、教师:展示图片《千里江山图》和《荷花水禽图》
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顾旧识,认真感受,回答问题。通过所学简单回顾来说明花鸟画的托物言志与山水画的借景抒情是一脉相承的
b、通过崔白的《寒雀图》和朱耷的《杂花图卷》来分析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对意境的不同追求,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的不同感受。
c、带领同学们从《古梅图》和《墨梅图》两幅作品的不同意境来总结画家的性格、经历的不同之处,分析不是画家对意境的追求和表现也不同。
(通过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六)、归纳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花鸟画有初步理解,能利用传统特点对其它花鸟画有更准确的鉴赏。
四、作业: 请对人喜欢的一幅作品写一篇简评。五、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中国古代花鸟画
1、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分类
2、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 3.花鸟画发展进程 4.意境赏析
第十课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十课,主要是是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在意大利开始并遍及欧洲各地的一次文化变革,它被史学界肯定为西欧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本课着重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为主,其中又以“三杰”的代表作来进行分析。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了解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初步掌握文艺复兴运动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
2、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品评、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
3、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点的变迁。
2、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 :用ppt展示中世纪的《哀悼基督》和曼坦尼亚《哀悼基督》,它们都表现同样的内容,都表现耶稣下十字架后,圣母和圣徒悼念死者的情景,都是圣经题材的宗教画,请同学从两个玛丽亚、两个耶稣的不同画法分析对比一下,他们给人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回答。一个圣母年轻貌美,不太像死者的母亲;另一个白发苍苍并且痛哭流涕,有人间母亲丧子之痛的真实感。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看法。第一张画是中世纪绘画,后一张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虽然内容完全一样,但处理手法和思想内涵却全然不同。一个是死气沉沉的圣经故事图解,一个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再现。我想,这就是文艺复兴绘画的进步意义吧。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大胆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在绘画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与憎,以透视法和解剖学作为支柱,使绘画更加科学、更加可信。只有看到这一进步,我们才能读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这样做的好外是,通过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进步性。)讲授新课
教师:文艺复兴是欧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产生了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那样伟大的艺术巨匠,但是,它的绘画与复兴之前相比,到底好在哪里?进步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二)、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
教师:用ppt演示文字,请同学们了解并阅读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
a、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b、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
c、倡导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本主义。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
教师:我们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及运动的性质,就容易理解欧洲文艺复兴为什么取得高度成就。
(1)思想解放,由于人们的思想从长其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勇于探索、富于进取的精神。例如:达.芬奇、米天朗琪罗、拉斐尔、凡、爱克、丢勒、提香等都是多才多艺的人,甚至偷偷解剖人的尸体,画出许多解剖图。(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吸取了营养。例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注重生活、重视人的描写的创作方法,以及表现完美的人体的技巧等。
(3)发明科学的透视法和油画,和油画材料的研究改进等。(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
请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及其作品来分析 第一小组:作品分别为复兴之前和复兴时期的《哀悼基督》、《圣母子》、《最后的晚餐》,通过对比,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与复兴之前绘画作品形式和内涵上的区别,谈一谈文艺复兴到底进步在哪里? 第二小组:以波提切利的《春》、扬·凡·爱克的《阿尔诺菲尼夫妇像》、丢勒的《恶魔、死神与骑士》,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不同国家画家手法和思想方面的异同,寻找不同国家几名画家的著名作品,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共性与个性。第三小组: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分析几位画家生平简介和作品要尽量详细,从画面形式、故事内涵、艺术成就等方面入手,展示复兴时期绘画的辉煌成就。学生:接受教师布置的研究专题与任务,研究讨论,准备发言。
教师分别对三组的结果进行点评:第一组,通过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进步性。
第二组,明确文艺复兴的本质和进步意义,较为全面地展示复兴时期各国的绘画成就及不同特征。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欣赏标准,但浪漫也好、严谨也罢,只是风格上的差异,而新兴资产阶级艺术家在思想内涵上基本是相同的,那就是赞美人性、赞美智慧和力量、关注现世生活。
第三组,达·芬奇的深奥和富于哲理、米开朗基罗的热情和雄浑、拉斐尔的优雅和妩媚,各自引领一支潮流,汇成近现代欧洲文明的大海。最后总结特点:(1)、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歌颂人体美(2)、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和呆板的传统,运用透视、素描写实技巧,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
(这样做的好外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五)、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浅显地感受了一下文艺复兴绘画方面的成就。我希望同学以把握时代精神的深度理解这些作品,四、作业:结合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在课下能够了找到更多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分析学习这些作品。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1、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1)、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2)、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3)、倡导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本主义。
2、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1)、思想解放。(2)、从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中吸取了营养。(3)、科学透视法和油画材料、技法的改进。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1)、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歌颂人体美。(2)、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和呆板的传统,运用透视、素描写实技巧,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
第十二课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二册第十二课,主要着重讲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欣赏工世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地反映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内在联系,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所以上好本课很重要。(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初步懂得欣赏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2、学生初步掌握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培养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感受、体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通过认知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它们的概念,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能力)
2、正确理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相关概念,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条款,并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爱好及鉴赏力。(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重定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与区别、工艺美术的欣赏角度、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1.老师朗读初中语文课文《核舟记》片段并展示核舟工艺品供学生传看,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2.随手拿起同学的某件文具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说出这个物件除了实际作用以外的艺术价值。
3.让同学们分析之前的核舟和同学的那件的文具的区别与联系,老师加以补充说明和深入分析。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从字面上看,工艺美术重在工艺,设计艺术重在设计。)讲授新课
(二)、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教师:首先展示图片《虎纹大石磐》、《一把现代充气椅子》。
提出问题:比较两幅图片,试分析哪张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哪张属于现代设计范畴。
学生:思索、比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讲解什么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从字面上看,工艺美术重在工艺,设计艺术重在设计。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又孕育出绘画与雕塑,绘画与雕塑徐徐独立,成为所谓的纯艺术、高雅艺术。由于“工艺美术”概念的模糊以及社会上的误解,用“设计艺术”取代“工艺美术”,原意上的“工艺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狭义的手工艺术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旧有“工艺美术”中实用部分已经归属“设计艺术”,它的当代涵义只剩下供陈设欣赏的那部分。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一蜕变使“设计”和“工艺”两方面都具有了更加清楚的地位和形象,“工艺美术”作为手工艺术已于绘画、雕塑等并列,而更加“艺术化”了。(由于“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采用比较法,通过分析两张差别明显的图片来比较,更有益于学生理解,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与区别
教师:展示图片《彩陶旋纹尖底瓶》、《栀子纹剔红漆盘》、《台灯》。
提出问题:通过图片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处和不同处。(提示:可从审美、历史文化、使用功能来比较。)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点评和更正,并讲出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质上都是追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或者说是处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问题。可以说设计艺术是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延伸。区别:相比而言工艺美术是个性的、感知的、艺术的、民族的、有着深厚传统特征的东西。设计则是共性的、理性的、现代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往往被淡化。工艺美术史的书写,一般是依照陶瓷、染织、金属、漆木、玉石等材质的不同来分类。而现代设计艺术史则是从工业、环艺、服饰、装潢等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分门别类的。(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了对比教育,是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较好的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动化)
(四)、工艺美术的欣赏角度
上面我们学习了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联系与区别,那我们该怎么样去欣赏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呢?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鱼纹彩陶盆》、《白瓷龙柄双腹瓶》、《青瓷覆莲小罐》提出问题:你喜欢它们哪些地方?从哪几个方面能表现出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a、从造型、纹饰、材质、技艺上详细介绍古代工艺品的特点。
B、介绍现代设计的范畴。
(五)、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工艺品和身边的现代设计作品。(如动漫手办,变形金刚,车模等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教师:介绍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包含,现代建筑艺术,现代室内和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纺织设计,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即摄影,影视制作,商业插画。
(六)、归纳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
四、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两件你喜欢的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作品,分析其设计上的特点。
五、说板书
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1、什么是工艺美术?什么是现代设计艺术?
2、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与区别
3、工艺美术的欣赏方法
4、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
第十三课 20世纪外国绘画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外国绘画。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十三课,本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本课通过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课很重要。(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2、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学生掌握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
2、同学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简介、外国绘画的特征、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 用ppt展示两组图片——20世纪前与20世纪时期绘画作品对比,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世界现代史内容,与本课找到联系,启发学生说出更习惯或容易接受哪一组作品,有什么样的不同,用一、二句话说明一下理由,使学生对20世纪绘画有个初步认识。
学生:观察和讨论20世纪前与20世纪时期绘画作品,对比其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析20世纪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画家造成的影响,乃至造成的这个时期大致的绘画状态。(历史背景:
(这样做的好处是结合学生所学历史知识,通过不同课程的共同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印象。)讲授新课
(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简介
教师:用ppt展示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呐喊》、《我和我的故乡》、《格尔尼卡》、《百老汇的爵士音乐》、《面包》、《内战的预感》,简单介绍作品名称、流派、作者。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并归纳,艺术分三类:具象、象意、抽象。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以意象和抽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三)外国绘画的特征
教师:展示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呐喊》、《我和我的故乡》、《格尔尼卡》、《百老汇的爵士音乐》、《面包》、《内战的预感》
提出问题: 同学们会发现作品有些跟现实的差距很大,请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学生:仔细难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进行汇报。
教师:在同学汇报后归纳总结出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艺术家不再以画得与客观世界逼真肖似为能事,而是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意念、思想等主观世界为主,甚至包括潜意识、梦幻、梦境等,为此而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子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
(2).表现形式从具象到意象、抽象
①客观物象并非是绘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观物象的描绘反而会损害绘画艺术,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绘才是最完美的艺术
(四)、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
教师:请同学们看四组图片,第一组野兽派,马蒂斯的作品《舞蹈》、《红色的和谐》,教师对马蒂斯的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在讲解作品过程中给学生做一些启发,如从颜色上,线条上和空间上。(大胆使用纯色、平面化处理画面,强调线条的作用。)
第二组表现主义绘画,蒙克作品《呐喊》,教师要简单的讲解蒙克的遭遇与生平,并出示画家蒙克对此画的一段记述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读完画家当时的心理感受后,让学生更加理解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在他作品中这种心理感受的呈现。(表现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表现手法夸张,用经发泄内心的苦闷。)
第三组超现实主义画派,达利作品《内战的预感》教师总结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点:精神分析学,非理性主义,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的潜意识。(表现荒诞离奇、丑陋虚幻的形体。)
第四组 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曼陀铃与吉他》,简单介绍画家在这几个时期的经历,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引导学生从艺术和思想两方面分析该作品。(追求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把三维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二维空间画面。)
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分析,欣赏完毕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四个流派绘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评价。
(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穿插简单介绍作品,同时引导学生用视觉艺术的语言来谈感受,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从自身出发讲述感受,也检查对本课的学习情况)
(五)、归纳小结
通过本课初步和欣赏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了解到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评价的标准,学习了用视觉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这还刚刚是开始,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确实有消极、荒诞和艺术趣味不健康的东西。还要进一步学会鉴别和欣赏,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四、作业
复习今天所讲的内容,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去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五、说板书
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20世纪外国绘画
1、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简介
2、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2).表现形式从具象到意象、抽象
①客观物象并非是绘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观物象的描绘反而会损害绘画艺术,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绘才是最完美的艺术
第十八课 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二册第十八课,本课了解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我国在这方面具有的丰富资源和分步状况,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学会欣赏并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及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关注自己的家乡和我国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建立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自觉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队伍的一员。(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在这方面的详细资源有所熟悉和理解。
2、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学会欣赏并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深刻内涵。
3、学生加深对保护中国民间美术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学生对我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了角。主要包括昆曲、面具、剪花娘子、服饰和织绣、民间传说和故事等。(理由: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具体项既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是更好的理解“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必要手段)
2、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上述具虄宗容分析什么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还要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三个概念: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比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区别三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 “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概念化,加之学生对民间艺术本来了解就不多,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播放视频三个戏曲选段(京剧《智取威虎山》,昆曲老版红楼梦,川剧变脸。)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戏曲的种类是什么? 学生:倾听、欣赏、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看来同学们对他们还比较熟悉。
引入:无论民间传说还是京剧,昆曲他们都是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对比教育,是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较好的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动化)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二段,找出“人类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主要是反映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三)、区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用ppt展示九寨沟、卧龙大熊猫栖息地和长城、故宫以及戏剧、舞蹈、唐卡等图片进行比较。提出问题:
a、什么是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人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的自然地带。
b、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 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文物,从历史上、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文化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等区域。
c、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方法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的民间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证;传统的手工世技能。
d、在中国,你都知道有哪些例子? 学生活动:看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师提问:昆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对昆曲的复兴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意义,有相应的立法进行保护,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也是对繁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全民族共同的责任。(通过多发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分类欣赏
教师:我们在之前欣赏了昆曲之类的戏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其它的作品,用ppt图片介绍并与实物展示结合。
(1)、播放昆曲《牡丹亭》选段。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浓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演唱特点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
(2)、面具:傩(NUO)堂戏开路将军面具
(3)、剪花娘子:陕西和贵州等地的剪纸艺术,并展示结合了现代元素的动漫人物剪纸作品进行对比。
(4)、服饰和织绣:四大名绣(苏蜀湘粤)、壮锦等。这些服饰和织绣上有各自民族崇拜的图腾、历史和传说,在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期望,有对爱情的忠贞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以斑斓的色彩和优美的造型闻名中外。
(5)、民间传说和故事:《梁祝》《白蛇传》等。
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说出到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 和民族特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归纳。
(用图片与实物调动学生积极求知欲,从而深入研究其中的含义)
(六)、归纳小结。观看纪录片《达比亚》,谈韩国注册端午节一事,来讨论非物质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该怎么做。(从学生自身出发讲述自己的感受,也检查对本课学习理解的情况。同时从课内联系到课外,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周边的事,加深对保护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
四、作业。请同学们寻找自己周围有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特色和形状,提出你的合理性保护措施。
五、说板书
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区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五篇:人教版美术第二册教案
影子的游戏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构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活动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
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教学后记:
1 合理的构图使的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2描画的影子清晰并准确的造型。
3、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一班的李嘉宝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妈妈的节日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使用多种表现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教学后记: 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学生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学生们自己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孩子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后记: 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这让我懊悔极了: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好懊悔,好懊悔!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
花地毯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3、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学生收拾好学习用具。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教学评价:
1、是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教学后记:
由于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部分学生把本课设计地毯与幼儿园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别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分蛋糕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2、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2、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蛋糕的范图、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
活动二: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请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活动三: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演“切蛋糕”及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活动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
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活动五: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教学评价:
1、是否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2、在重组蛋糕时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3、能否在课堂上和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具有合作精神。教学后记:
一年级的学生好像对于蛋糕味道的记忆更深刻,对外形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但具体的花纹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几幅好利来蛋糕的宣传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层的结婚蛋糕。这些图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启示,而且在演示怎样“分”、再组画面时就用这上面的图片来示范,学生感觉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样,心情很激动。在创作时也能够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欣赏作品,这些欣赏作品从哪里来,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的画报、宣传图片甚至是报纸、杂志上的彩色大幅广告都是我们用来欣赏的好资料,只要教师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欣赏资料了。
有趣的半圆形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化出各种景物。
2、引导学生将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半圆形的教具若干,展示作品、制作工具。
学生: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半圆尺、剪刀胶水、水彩笔、旧挂历、画报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通过教师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认识到其他半圆形的物体:
实物投影仪展示:半个月亮爬上来了,老师为它添上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学生提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图案。)出示课题:有趣的半圆形
活动二:
看书,分析平面的、立体的半圆形的做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办法及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总结:剪、画、综合
教师把做好的各种颜色的半圆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颜色说说这些半圆形都可以变成什么? 活动三:
以小海龟为例先分析再示范如何用半圆形的纸片制作。
最后将做好的小海龟选择合适的背景粘贴。
活动四:
你想运用半圆形做什么?怎样做?想好了就动手吧!活动五:
学生将制作好的半圆形物体选择适合的背景组成有趣的画面。活动六: 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教学评价:
1、是否用半圆形变化出许多景物。
2、能否把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3、能否设计制作出半圆形的立体玩具。教学后记:
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已接触过半圆形,如果利用工具来画半圆再制作,他们的作品很精致;如果让他们自己徒手画半圆再制作,作品就会歪歪扭扭,却也富有一种儿童情趣。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低年级的美术制作课,究竟是需要学生的作品达到一种“精致的工艺品”的效果,还是“富有儿童情趣的”、“不太精致的效果”呢?
摸一摸,画一画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物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
2、能否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教学后记:
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小挂饰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2、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突破措施:教师演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收拾整理。
教学后记: 下课的时候,一年级一班的胡誉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挂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这是一串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片串成的项链,中间还穿了一颗红色的扣子,配着我的黑毛衣非常别致。整整一天我都戴着它,谁看了都说好看,胡誉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学的时候还领着它的家长来看看“赵老师戴着我做的项链呢,带了整整一天!”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明天我要做个更好的,让赵老师戴一星期!”我被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深深感动,更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创造”等于是教给学生快乐,教给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瓢虫的花衣裳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演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做瓢虫。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学后记: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促使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法来进行创造,我骄傲的对这些孩子说:“孩子,你们长大了,已经成为知识的主人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创造的劲头更足了,下课时,教室里的展板上爬满了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瓢虫。在我眼里,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术作业,更是孩子们一颗颗要求进步、追求创新的心。
生活中的趣事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制、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活动二:
教师放课件,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评价: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教学后记:
在引导阶段,个别学生把吓唬别人、恶作剧也当成了趣事来说。对于这些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不准画这样的题材”。而是诱导他们:这样做你感觉有趣,可是被你捉弄的人感到有趣吗?你被别人捉弄时感觉怎样?学生很快明白了捉弄别人不好的道理。也就不再画这样的题材了。其实在画创作画时,常常有学生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不良现象当成有趣的事画下来,我认为这时老师不应该不管不问,也不能劈头盖脸的训一顿拉到,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教书,还应该育人。所以应该耐心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画出内容健康的画。
泡泡飞呀飞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彩色纸、图钉、气球等。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教师建议: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材料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能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教学后记:
在画泡泡时来讲涂色技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幼儿园时孩子们就知道了太阳有七种色彩只要物体表面光滑,就能反射出绚丽的色彩,所以在阳光下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一种运用涂色技巧表现泡泡质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涂?孩子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涂出来的效果更丰富。相信他们对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些涂色技巧会运用的更自如,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也会灵活的运用。
太空里的植物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教学后记:
太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具体,但科幻卡通片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些学生的作品怎么看都是卡通片的布景。学生在这一课里想象力的发挥还不如前几课。卡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当然也有正面影响。可是在童年时期对想象力的扼杀,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的。
香甜的水果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2、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教学评价:
1、是否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2、是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3、是否团结协作。
4、是否在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教学后记: 这样的课,运用实物投影仪来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先请学生自己试着做几个水果,互相参观,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学生提问,然后由他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生,技法问题迎刃而解。教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的学生没有距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运动场上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2、引导学生掌握泥工的制作方法。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像。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幼儿园时参加运动会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运动场上发生的事情。
欣赏教师带来的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录像,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活动二:
针对跑步的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才你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运动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为每组提供一幅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和相应的运动骨式图。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的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可以通过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人物造型
2、用其他材料如:陶泥、纸、布等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教学后记:
有的小组的学生象上学期做“我的好朋友”那样将运动场上的人做成可以站立的立体的小人,脚上粘上一小团橡皮泥来固定。大家做好后把各种动作的人摆到一起,真的很像一个运动场,有趣极了。我表扬了这个小队的大胆创新及团结协作。在他们的带动下,别的小队也做出了一个个的小运动场。
乘上大船游世界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画、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2、引导学生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中。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各种轮船的课件,准备图片、录像资料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2、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各种轮船的照片。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轮船的图片,说说自己从家长口中、电视、书本中得到的关于轮船的知识。活动二: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化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游世界的美好情景。活动三:
你想乘一艘什么样的船来游世界呢?
参考着图片来画一艘大轮船,也可以想象着画。活动四:
将大家画的轮船贴到一起组成一支船队。
布置下节带多种材料、工具来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轮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纸折船,问学生:“你还会别的纸折船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回忆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会的、看到过的纸折船的方法。活动二:
欣赏书上的范作,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纸来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船?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利用多种造型手段大胆、自由的表现立体的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集体制作,如在一个组中,有做船身的,有做船帆的,有做桅杆的,有做其他设施的„„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整洁。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轮船。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的动脑筋,大胆想象,并画出、作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3、是否能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之中。教学后记:
由于前几节课一直使用橡皮泥作东西,所以这次有不少的学生仍然使用橡皮泥来做船。在我稍加引导之后,孩子们将纸、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花片等与橡皮泥结合着来做船,效果还真不错。这样,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到了“综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变。这比老师去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打开的冰箱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家乐福”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活动三: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享用”自己冰箱里的“食物”。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表现出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2、是否大胆想象,做出、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3、是否能在作业中合理利用各种包装纸盒、食品宣传资料等。
教学后记:
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会摇的玩具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活动二:
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活动三:
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活动四:
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2、是否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造。3、能否独立完成作品。教学后记:
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电脑美术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
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作。活动三:
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2、能否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3、是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教学后记:
我在课前作了一个统计:一个班中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占了约百分之七十,曾经用过画图软件的学生占了半分之五十,能熟练运用的约占半分之三十。所以我将这三种学生和基本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搭配着分组,请能熟练运用的学生来帮助其他的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讲结和示范。没想到孩子们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示范更简单明了,教学效果很好。看来我该多向他们学习,让自己的语言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化妆舞会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
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电脑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活动二: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活动四: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最后全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收拾整理。课后拓展:
学生表演完后,写一写参加化妆舞会的过程。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的参与整个活动。2、能否大胆的表现自己。3、能否与同学合作。教学后记: 在上这一课时,我感觉如果让我准备那么多的教具和范作比较困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先将教参中附的这一课的优质课的光盘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跟着电视里的老师、小朋友一起上课”在看的过程中,电视上的老师提问,由我们的学生来回答,也可以跟电视上的同学一起讨论。因为光盘中这一课展示了大量的动画片和范作,情节设计的也很吸引人,所以学生们自始至终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看完后,第二课时我问学生:“大魔法师送给了你哪几件法宝?”“要想参加森林舞会要打开宝箱找到哪几件法宝?”学生马上就答了出来,然后再将做的步骤理顺一下,学生就能很快的做出非常棒的头饰,并且利用带来的围裙、纱巾等等吧自己按照想象中的样子打扮起来。表演时我请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扮演的形象编一个小情节剧来表演。孩子们兴趣盎然,表演的相当的出色。下课了,他们还不舍得将自己的“行头”撤下来,一直戴到放学。“和电视上的老师、同学一起上课”时我的一个大胆尝试,起初心里也没有底,经过实践,效果还真不错。其实,这和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能够利用媒体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正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吗?但是教师在备课,与教学媒体的交互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趣的汉字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突破措施:利用多媒体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评价:
1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是否产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3是否激发出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教学后记:
我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时并没有想到学生能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一年级三班的同学拿来的这张《文字国》的光盘对我这节课的帮助很大。鼠标经过光盘上的每一个字时,这个字就由象形文字慢慢的演变为现在的文字,还配有这个字的实物原型,非常的形象。这张光盘帮了我的大忙。凭借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找不到那么多的资料的,而借助于学生的力量不仅渠道丰富,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