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第二册教学计划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学计划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美术教学计划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美术教学计划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美术教学计划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及措施
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1、五彩的烟花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时:1 教学准备:教师:范画,图片。学生:油画棒等作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激趣。(1)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或者看到的漂亮的烟花.(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美吗?为什么?你还见到过怎样的烟花,请你来描述一下。(3)今天我们一起来描绘漂亮的烟花,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二、欣赏。(1)出示教师的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幅,并说明喜欢的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你认为还可以加上什么更加漂亮?(如人物,星星等)
三、指导。(1)教师示范创作步奏:用油画棒画出烟花,(注意要画上各种不同的烟花,并且要有大小,高低的分别),用水彩涂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的过程。
四、创作。(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想象中的烟花)。(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五、小结。(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教好的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六、拓展。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2、水彩游戏
课时:1 教学目标:1.了解染、吹、淌、滴这些不同水彩技法产生的效果。2.初步学习运用染、吹、淌、滴这些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学习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
难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教学准备:(学生)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盛有稀释的红、黄、蓝三种水彩颜料的大杯子及一些空杯子供(学生分组及教师示范创作用)等
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1)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水,并提问:这三杯颜料水任意倒出两种互相混合,会出现什么效果?(2)指名四位学生上台表演水彩游戏的实验,其他同学台下尝试。
2.欣赏范作。(1)出示使用染、吹、淌、滴技法的范作,提问:这些画使你想到了什么?(2)让学生谈谈不同作画方法带来的效果。(3)学生比较各幅画的不同之处(色彩、纹样、技法等)。
3.学生创作。(1)学生说说创作计划。(2)提出建议:选择一种或几种水彩技法随意或有意地进行创作,作品完成时可以适当地综合,并将作品作整体调整。(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讲评与拓展。(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自评为主,他评为辅(评价建议:水彩图案是否与添画协调一致;题目是否适合画面内容;是否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等)。(2)拓展:混合其他的水彩颜料,做做水彩游戏;尝试运用不同作画工具及底板创作水彩画。
3、缤纷花布
教学目标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利用点、线、面巧妙地设计花布。
难点:设计时能够做到形状和色彩的和谐统一,富有情趣。
教学准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点、线、面的花布,准备蜡笔、纸、水彩颜料等(教师)各种花布若干块、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由点、线、面组成的物品(着重说说花布)。(2)教师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花布传统工艺(有蓝印花布、扎染花布、蜡染花布等),展示各种花布实物范品,使学生感受花布的美。(3)出示课题:《缤纷花布》。2.讲授新课。(1)提问学生喜欢哪种花布图案,并说明理由。(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花布的图案,提问:花布图案在排列上有哪些规律?(3)分析花布的种类、图案、色彩等。3.欣赏范作。出示范作,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与分析。
(1)分析花布的图案,花布的图案来源可归纳为植物类、几何纹样类、生活用具类等。(2)用不规则的散点式去组织图案。(3)分析花布的色彩可用单一的颜色去画,也可用多种颜色去画,色彩鲜艳明快的有华丽感,而色彩较淡的则有朴素感。4.学生创作。(1)提出作业主题:设计自己喜欢的花布(华丽或朴素均可)。要求:构思巧妙;用蜡笔去构图,用水彩颜料涂色;最后总体调整(还可以给自己的花布取一个名字)。(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
5.作品展评。请学生互相评评,谈谈所创作的花布准备如何用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手工布艺课)。6.课外拓展。(1)注意观察由点、线、面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品,尤其是花布,体会其中的规律。(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做花布,并用自己制作的花布装扮生活。
4、美丽的盘子
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学生)硬纸板、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等(教师)盘子(实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1)欣赏盘子作品,谈谈感想。(2)出示课题:《美丽的盘子》。
2.欣赏范画。(1)欣赏书本作品及教师范画,说说喜欢哪个盘子及原因。(2)结合课本讨论:盘面的画与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作品中圆盘子的图形一般由中心花纹和花边组成连续和重复图案。这是花边构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中的范作,学习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装饰盘子。(3)指导学生选一个单独纹样去制作盘子的花边部分。
3.制作盘子。(1)在卡纸上画圆,然后剪出来,贴在硬纸板上,自制盘面(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带来)。(2)构思出一组美丽的装饰图案。(3)在彩纸上剪出图案拼贴,有的可以直接把装饰图案画上去。(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及时指点和表扬。
4.讲解作业。(1)师生一起交流作品,交流制作体会。(2)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盘子。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卡纸、剪刀、彩泥或黏土等(教师)纸盘子、范作等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讲述上节课创作的问题与优势。
2.启迪思路。(1)谈话引出用彩泥拼贴的方法装饰盘子,展示教师范作。(2)学生描述出自己心中盘子的装饰图案。3.动手创作。(1)指导学生粘贴盘子:先设计装饰图案(可在纸上设计,从不同的花样中挑选最美的图案);用浮雕、圆雕等方法去粘贴;边粘贴、边观察、边修正,直到满意为止。(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互动解决问题。4.编讲故事。发挥想象力,为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回家可以讲给父母听,让父母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5.课外拓展。(1)将自己制作的美丽的盘子用来布置教室,美化环境。(2)制作可以实用的盘子。
5、粘贴小动物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准备彩泥(或黏土)、底板(纸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师)小动物图片、课件、小动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认识动物名称,熟悉外形特征。
2.知识竞赛。
分组进行知识讲座的比赛,说说动物的知识和小动物的故事(注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学生评分,教师总评(提示学生注意:可以用树枝、牙签等进行创作、添加、刻画等,同时告诉学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还可以挖空,本课以平面为主,最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创新意识及与动物和睦相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赏动物。(1)教师带几只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说说特征。(2)教师出示各种范作(有浮雕、圆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为主),学生欣赏。(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彩泥小动物。
4.方法传授。讲授操作方法,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注意它的头、眼、嘴、耳、身体、尾巴等特征(形状、色彩、结构等)。(1)先搓泥条,围出动物的基本外形,再粘贴动物器官和花纹(粘贴时注意色彩搭配)。(2)用浮雕的方法。先压泥片,再用小刀或另外的制作工具刻出动物外形,然后逐一去粘贴动物的细部。(3)播放动物各种动态的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要注意小动物的动态处理:如跑、跳、游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大胆想象,粘贴出形态奇怪、色彩鲜艳的小动物,也可为我们的小动物们创造一个漂亮的乐园,在乐园里“种”上花草树木,这样会使整个造型更丰富多彩。(4)教师边示范边解说,同时强调还可以用圆雕和透雕的形式进行制作。
5.作业指导。(1)学生创作时,教师及时巡视指导。(2)学生展示作品。(3)师生互评,为自己的小动物编小故事或诗歌等。
6.课外拓展。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做一系列美术作品。
6、船儿出航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欣赏范作。(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回家作业。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评价作业。让学生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比较异同。(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思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思考: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安全等)。
4.学生创作。(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品。(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4)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6.课外作业。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航模比赛。
7、“蘑菇”家园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有关蘑菇的知识(如蘑菇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形状、色彩、用途等),准备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等(教师)课件、录像、范作等
教学过程
1.交流特点。(1)播放录像:蘑菇的生长过程。思考:蘑菇是怎么长大的?(2)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教师小结。
2.作品分析。(1)播放课件:蘑菇作品。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2)提供欣赏意见:画面整体的处理,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3)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4)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蘑菇”家园。(2)提出创作建议: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己爱家园的情感。(3)学生创作,同桌互相帮助,指出存在的问题。(4)作业讲评: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4.回家作业。(1)回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2)准备下节课的纸塑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橡皮泥、小装饰物等
(教师)“蘑菇”家园模型图、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分析问题。(1)师生共同分析上节课存在的问题。(2)明确本节课任务:用泥塑的方法创作“蘑菇”家园。
2.欣赏范作。(1)欣赏“蘑菇”家园模型,提问:这座“蘑菇”家园你喜欢吗?你觉得哪一部分最漂亮?有什么地方存在不足,需要修改?(2)教师小结(强调创作时的注意点)。(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创作目标。
3.学生创作。(1)学生创作“蘑菇”家园(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2)教师巡回指导,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讲评作业。(1)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作品,小组自由交流。(2)教师评价小结。(3)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4)同桌或小组合作,介绍自己的家园或表演有关的小节目。
5.课外拓展。课外进一步探索蘑菇的特点,发现新的秘密。
8、各种各样的树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不同的树的特点,准备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交流认识。(1)师生交流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种类、色彩等)。(2)播放课件:大森林。提问:课件中的哪些树是你认识的或喜欢的?请为大家介绍一下。(3)课件展示树的结构图(抢答激趣)。
2.树的变化。(1)播放课件:不同季节中的同一组树。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
3.欣赏范作。(1)播放课件:画家眼中的树。思考:这幅画哪里画得最好?(2)教师小结:强调画面中艺术家的情感处理和树的精神品质。
4.学生创作。(1)创造主题:各种各样的树。可以画一棵树或一组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也可以画树的生长过程,还可以画各种各样的树。(2)学生说说创作思路。(3)教师提供创作意见:注意树的形状、特点、色彩、肌理,可以结合速写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1)师生互评作业(从树的特点、形状、色彩、肌理、构图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讲)。(2)课外调查树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各种颜色的布和纸、剪刀等工具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1)播放课件:树的作用。思考:树有哪些作用?(2)学生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2.保护树。(1)播放课件:人类对树木的保护。提问:你还知道人类为了保护树木采取了哪些措施?(2)教师小结:强调要保护树,学习树的精神。
3.学生创作。(1)提供创作主题:保护树木,保护我们的家园。(2)提出创作建议:可以运用拼贴的方法,可以全体制作,可以手工与绘画结合(小组合作和个体创作结合也可以)。(3)学生创作,讲评作业。
4.课外拓展。(1)课外收集有关树的诗歌、散文、故事等。(2)说说我们要如何保护树。(3)在教室里布置绿色家园,宣传有关保护树的知识。
9、卡通宝贝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卡通的录像资料、故事等,准备纸、水彩笔等常规作画用品,准备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教师)录像、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1)播放当前流行的卡通作品。提问: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3)教师小结,揭题:《卡通宝宝》。
2.分析特点。(1)播放课件:可爱的卡通人物。提问:这些卡通宝宝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哪个最可爱?为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板书其中特点,并小结。
3.设计形象。(1)教师示范设计一个卡通宝宝,强调将宝宝的头画大,身子画小,宝宝就会显得更可爱。(2)师生共同欣赏其他卡通形象。
4.学生创作。(1)学生拿出自己的小物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2)提出创作建议:设计一个或多个卡通形象;可以用连续的故事形式作卡通设计;可以设计一个卡通的多种形象。(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1)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2)教师小结。
6.课外拓展。在班里举办一个卡通形象展览会。
10、信封玩偶
课前准备
(学生)废旧信封、各种纸张(或布)、胶水(或两面胶)等
(教师)信封纸偶数个、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纸偶。(1)教师出示信封纸偶数个。提问: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2)猜一猜这些纸偶是怎么做成的。(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信封纸偶》。(4)思考:各种形状的信封适合做怎样的纸偶?
2.设计制作。(1)播放课件:雄狮纸偶。提问:你能说说信封纸偶的制作过程吗?(2)教师总结:先完成纸偶的头部,再把信封口朝下,接着,把头部和信封连接起来,最后完善纸偶,进行细节处理。
3.学生创作。(1)提出创作建议:制作一个或一组纸偶,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布料、纸张、毛线、橡皮泥等)进行创作。(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3)师生互评。
4.表演活动。分组合作,为所做的信封纸偶创作一个小故事。
11、“东西南北”
课前准备:(学生)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及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1.作品欣赏。(1)教师出示“东西南北”的范作供学生欣赏。(2)提问:其中的制作方法怎样?(3)揭题并板书:《“东西南北”》。(4)部分学生玩“东西南北”,其余学生欣赏。
2.讲授新课。(1)介绍我国折纸的悠久历史。(2)讲述“东西南北”的生动性和艺术魅力。(3)播放“东西南北”的制作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欣赏,注意第四步的折法(主要步骤有:一是将正方形的纸沿斜角对折两次后打开;二是分别将四角往内向中心的交叉点折;三是将纸翻过来,再将四角往内折一次;四是再将纸翻过来,把四角拉开;五是插入手指,“东西南北”就会动了;六是发挥想象,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做成头像)。(4)想象、添画或拼贴:让学生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制作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动物头像或其他形象来装饰,并交代要求形象生动、巧妙、富有情趣,并注意卫生、安全。(5)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作业讲评。(1)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2)个别玩、同学互玩。(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拿用制作的纸偶表演纸偶剧。
4.课外拓展。(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其他折纸活动。(2)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玩。
12、纸拎袋
课前准备
(学生)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剪刀、胶水、绘画常规用具、粗毛线(或绳子)
(教师)教学课件、旧挂历纸、剪刀、胶水、范作(包括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1)检查学具,调查:你们的美术学习用品是用什么东西装来的?(2)出示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里拿出剪刀、胶水、绘画用具等物品,展示袋子:“漂亮吗?”“这是老师自己做的。想知道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吗?”(3)揭题。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1)你见过哪些形状的纸拎袋?它们有什么用途?(2)出示课件:作品欣赏(服装、酒、保健品等纸拎袋)。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说说最喜欢的袋子。(3)分析纸拎袋的特点及基本形的制作方法。
3.选材识图,激发创意。(1)自主探究:你认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表达。(3)你认为纸拎袋的外形可以有哪些变化?怎样变?袋子里面如何设计与制作?(如各种几何形、仿生设计的水果形、卡通形象形等)(4)怎样装饰?用什么材料?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5)拎带的制作:①确定形式;②选料、制作绳子;③对称式打孔或取点;④串、粘带子(注意带子的牢固度,可在内侧绑一根小棒)。
4.独立制作,装饰美化。(1)提出作业要求:用不同的纸制作一只漂亮的小拎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美化。(2)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并使设计的纸拎袋实用、新颖。(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业,学习评价。(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6.整理打扫,保存作业。(1)保存学生作业,整理打扫。(2)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3)在拎袋内放一些小礼物或花草作为礼品赠送给好朋友。
13、热带鱼乐园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蜡笔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录像、范画等
教学过程
1.播放录像。(1)播放录像《海底总动员》。提问:热带鱼有什么特点?(2)播放课件:热带鱼与普通鱼。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3)师生共同小结热带鱼的特点。
2.欣赏范画。(1)播放课件:热带鱼的作品。提示:热带鱼整体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身体表面图案自然和谐,色彩鲜明。(2)教师小结并指出作画要点。
3.学生创作。(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热带鱼。(2)提出创作建议:创作一条或几条热带鱼,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3)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评价作业,并进行热爱海洋的教育。
4.课外拓展。(1)收集有关热带鱼的分类、特点和生活习性等资料。(2)准备好下节课的拼贴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拼贴的材料(布料、纸张、蜡笔、水彩笔等)
(教师)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拼贴作品。(1)学生分两人一组拼贴一幅热带鱼作品。(2)创作建议:可以适当添画;可以夸张、变形与想象;可以创作故事作连环拼贴等。(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并指出注意点。
2.互相交流。(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热带鱼乐园。(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3.装扮教室。全班同学一起装扮一个热带鱼乐园的教室。
4.课外探索。对热带鱼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热带鱼和海洋的秘密。
14、神气的大公鸡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的常规用具、有关鸡的图片、玩具
(教师)课件、范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猜谜揭题。(1)听听(鸡叫的)声音,猜猜是什么动物。请两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形象。(2)揭题:《神气的大公鸡》。
2.欣赏提问。(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各种公鸡的图片。(2)提问:从外形上看公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小组分类研究。(1)每组自主选择鸡的一部分,研究鸡神气在哪里(但每个部分至少有一个组研究)。(2)提示:头——顶上有锯齿状的大红肉冠,眼睛圆圆的,嘴又尖又利,嘴下有肉髯,特别威武。颈——长又圆,长满了美丽的羽毛。身子——胖又肥,背上有短短的翅翼,满身披着美丽的羽毛。尾巴——特别美丽,尾巴上的羽毛特别长,颜色丰富多彩。脚——金黄的色彩,粗短有力,脚上生爪。(3)每组选代表交流,组员补充。
4.听听图画里的声音。(1)首先让学生观看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和陈大羽的《雄鸡图》,提问:“这两幅画中有什么景物?”“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这种声音?”(2)请学生表演。(3)老师讲述两位画家画公鸡的历史背景及画面表达的意境。
5.欣赏比较。欣赏课件中古今中外艺术品中的公鸡形象,并同真实的公鸡进行比较,体会艺术品之美。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作业赏评。
7.课后研究、拓展。收集鸡的有关素材,如鸡——吉——吉祥,属十二生肖之一。
15、剪拉花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及各种彩纸
(教师)各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1.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条纸带。演示:拉一拉橡皮筋。(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或者像橡皮筋一样能变长呢?(2)学生相互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出示不同造型的拉花,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2)展示拉花,分送给各小组,引导观察:教师的拉花是如何剪制的?并请学生将教师的范作装饰到教室的一角。(3)拉花可以美化我们的教室和居室。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拉花的方法。揭示课题:《剪拉花》。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1)提问:怎样表现拉花?用什么工具和材料?(2)学生思考教材中拉花的剪制方法,尝试用各种纸张剪制。提示:①可以进行小组讨论;②尝试比较用折一折、折二折、折三折后的纸剪制的拉花有什么不同。(3)寻找拉花制作的规律,探求新的剪制方法。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4)学生上台表演,教师讲述并补充。
4.剪制拉花,巡视指导。(1)尝试制作花样,并互相交流。(2)变化各种拉花,可以将拉花连起来,也可以变成另一件装饰物。(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美化教室。(1)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将自己剪切的拉花组接起来美化教室的四角(2)用拉花打扮一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3)教师小结。在视频展示台上投影出各种形式的拉花,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新花样。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1)尝试制作其他样式的拉花,并用拉花美化及装饰环境。
(2)课后探究拉花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剪制。
(3)想想有哪些物品和拉花很相似及拉花的其他用途。
16、彩旗飘飘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旧画报纸、旧挂历纸(或各色彩纸)、筷子(或小木棒)、常规画具
(教师)课件、各式彩旗的范作、剪刀、胶水、彩纸等,在教室的上方拉好线(挂彩旗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说说在生活中、电视电影里、画报图书资料上见到过的古今中外的各式各样的彩旗。
(2)说说你见过的旗子有哪些形状和颜色。
(3)说说这些彩旗的用途。
2.观察比较,欣赏评述。
(1)播放课件,展示古今中外的各式彩旗。
(2)展示教师范作,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3.分析特点,学做彩旗。
提问(供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
(1)彩旗由哪些部分组成?(一般由旗面、旗穗、旗套等部分组成。)
(2)旗面的形状特点是什么?
(3)形状与用途有什么联系?
(4)旗面图案设计与用途有什么关系?
4.交流讨论,创作表现。
(1)提问:彩旗的形状还可以有哪些变化?
(2)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绘画或拼贴)制作一面小彩旗。
(3)小组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创作一组或一面彩旗。提示:一组彩旗可以是一个活动主题的内容,如2008北京奥运会、国际服装节等;一面彩旗指可以四人创作一面旗帜,如小队旗、小组旗、童话王国旗等,旗帜可稍大些。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点评布置。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把彩旗挂在吊绳上或粘在小木棒(或筷子)上,全班评,教师小结。
(3)创作小队旗的小组,还可举行简单的升旗仪式。
提出评价建议:彩旗的形状是否别致,图案设计是否新颖以及色彩是否鲜艳、协调、有变化;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联系用途或创作主题展开评价);彩旗的悬挂效果及小组合作的愉快程度等。
(4)整理场地,保存学生作品。
6.课外拓展,探求新知。
(1)收集、观察生活中的小彩旗。
(2)了解中国国旗的含义及其他国家的国旗图案等。
(3)考证一下古代旗子的种类和作用。
17、面具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各种挂历纸、广告纸、彩色纸等)、松紧带等
(教师)课件、自制面具范作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用课件播放藏戏或傩戏录像,提问:他们头上戴了什么样的道具表演?它叫什么?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面具》。
2.感受体验。
(1)讨论:面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播放面具课件。课件演示不同地域的面具,重点指出夸张、特点突出的部分。
(2)引导学生欣赏书中范例。四人小组内交流:在这些面具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自主探究。
(1)出示教师范作,请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假如让你做一个面具,你会考虑哪些问题?
(2)借助图示了解制作步骤,小组交流:如何找准面具上眼睛的位置?
(3)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拓展制作方法。
4.设计制作。
(1)提出作业要求:小组或两位同学合作,做有特色的纸面具。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提示:做好后想想用什么办法把面具戴在头上?建议参考教师范作的制作方法。
5.展示表演。
戴着自己做的面具与好朋友一起玩,说说自己喜欢的同学作品。
6.课后拓展。
用课件展示其他表现形式的面具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可以试一试、画一画。
18、画画亲近的人
课前准备
(学生)最亲近的人的照片、常规画具等
(教师)课件、人物作品、常规画具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帮助回忆。
提问:你最喜欢、最亲近的人是谁?他(她)长什么样?喜欢做什么事?
2.引导欣赏,观察评述。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父亲》。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提问:画面表现的是谁?画中的人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表现了亲密无间的关系?《悄悄话》中的小女孩在讲什么呢?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3)欣赏课本中小朋友的画,说说最喜欢哪一幅及原因。
(4)提问:你能用别的方式表达你对亲近的人的思念或爱吗?(如:唱歌,跳舞等。)
让学生通过欣赏,认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要珍惜这份爱,同样用真心去回报他们、对待他们。
3.捕捉特征,激发创意。
(1)明确学习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最亲近的人。
(2)传授方法。
①观察和回忆亲近的人的形象特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脸形、发式、五官和服饰等。每个人性格不同,他们在外貌上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憨厚、精明、温和、严厉等。
②启发造型。从脸形开始,再到发型,根据五官在脸上的位置逐一表现。
③思考如何从动作和表情上表现出亲近的感觉。
(3)引导学生尝试色彩也能表达人物的情感。
(4)要求学生把自己画进去。思考:自己在画中干什么?安排在什么位置?
要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教师不要示范五官的具体画法。
4.选择形式,表现“亲人”。
(1)学生用线描或色彩的形式表现想要表现的人(可以参考带来的照片)。
(2)提问:怎样表现你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关心呢?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说说你表现的是谁,你是如何喜欢他(她)的。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感受;作品是否有爱心,是否与众不同;线条、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1)把画好的画送给最亲近的人,请他们收藏并评价。
(2)做一件小礼物,写上一句“知心话”,送给最亲近的人。
(3)回家画画另几个同样亲近的人,告诉他们:“我爱你。”
19、夏日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体验夏日,分组表演以夏日为主题的节目,准备油画棒、水粉颜料、水彩笔、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
(教师)范画、录像、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感受夏日。
(1)让学生听夏日的各种录音(或观看录像)。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问:你眼中的夏日是什么样子的(注意气候、植物、动物等变化)?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夏日》。
2.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的课件,并提问: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这幅画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夏日的主题?
(2)出示教材中的学生作业,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夏日的。
(3)欣赏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作品,师生互评。
3.表演夏日。
分组表演对夏日的感受,师生小结。
4.学生创作。
(1)提供主题:我心目中的夏日。
(2)提出创作建议: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夏日的感受;在作品的恰当位置或反面写上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边听轻音乐,边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出示一段本地夏日的录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夏日的感受。
(2)讲评作业,提出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夏日的特点;色调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表达了一定的感受和心情;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3)教师小结。
6.课外拓展。
(1)记录夏日的天气温度变化。
(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画几幅有关夏日的速写。
第二篇:小学美术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美术第二册教学计划1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我对学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2、全册共有20课,分为五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中。
3、灵活设计评价要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发析:
1、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课堂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也有了初步的基础。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指导。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像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并能把自己所想像的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4、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与提供观念新颖、趣味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同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多样性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
5、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自己设计和使用图象、音响、网络等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立体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教学安排表:
小学美术第二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森林王国、我们来下棋、生日快乐、风来了、百变娃、拼拼摆摆、线的秘密、追风快车、文具小管家、风铃叮当、六面怪脸、可爱的班集体、彩墨游戏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认知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六、教学内容安排
1、森林王国…………………………………………………………… 1
2、我们来下棋………………………………………………………… 1
3、生日快乐…………………………………………………………… 2
4、风来了……………………………………………………………… 1
5、吉祥宝贝………………………………………………………………1
6、拼拼摆摆………………………………………………………………1
7、线的秘密………………………………………………………………1
8、追风快车………………………………………………………………1
9、文具小管家………………………………………………………… 1
10、风铃叮当……………………………………………………………1
11 、六面怪脸………………………………………………………… 1
12 、可爱的班集体…………………………………………………… 1
13、彩墨游戏………………………………………………………… 1
小学美术第二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美术教学计划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美术教学计划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美术教学计划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及措施
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
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第三篇:美术第二册教案
1、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教学准备:
教师:、剪影作品。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铅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影子
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活动二:再现影子
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
2、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收拾与整理。
3、花地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
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
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
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
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教学准备:3 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师: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
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活动二:
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学生收拾好学习用具。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4、分蛋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2
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
1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2
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蛋糕的范图、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活动二: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请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活动三: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演“切蛋糕”及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活动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
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活动五: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5: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化出各种景物。2、引导学生将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半圆形的教具若干,展示作品、制作工具。
学生: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半圆尺、剪刀胶水、水彩笔、旧挂历、画报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通过教师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认识到其他半圆形的物体: 实物投影仪展示:半个月亮爬上来了,老师为它添上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学生提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图案。)活动二:
看书,分析平面的、立体的半圆形的做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办法及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总结:剪、画、综合
教师各种颜色的半圆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颜色说说这些半圆形都可以变成什么? 活动三:
以小海龟为例先分析再示范如何用半圆形的纸片制作。
最后将做好的小海龟选择合适的背景粘贴。活动四:
你想运用半圆形做什么?怎样做?想好了就动手吧!活动五:
学生将制作好的半圆形物体选择适合的背景组成有趣的画面。活动六: 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6、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7、小挂饰
教学目标:
1
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2
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
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收拾整理。
8、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心。
9、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制、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活动二:
教师放课件,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10、泡泡飞呀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彩色纸、图钉、气球等。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11、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教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12、香甜的水果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2、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教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13、运动场上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2 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2、引导学生掌握泥工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像。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欣赏教师带来的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录像,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活动二:
针对跑步的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才你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运动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为每组提供一幅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和相应的运动骨式图。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的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可以通过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1
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人物造型 2
用其他材料如:陶泥、纸、布等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14、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画、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2、引导学生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中。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各种轮船的课件,准备图片、录像资料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各种轮船的照片。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轮船的图片,说说自己从家长口中、电视、书本中得到的关于轮船的知识。活动二: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化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游世界的美好情景。活动三:
你想乘一艘什么样的船来游世界呢? 参考着图片来画一艘大轮船,也可以想象着画。活动四: 将大家画的轮船贴到一起组成一支船队。布置下节带多种材料、工具来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轮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纸折船,问学生:“你还会别的纸折船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回忆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会的、看到过的纸折船的方法。活动二:
欣赏书上的范作,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纸来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船?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利用多种造型手段大胆、自由的表现立体的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集体制作,如在一个组中,有做船身的,有做船帆的,有做桅杆的,有做其他设施的„„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整洁。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轮船。
15、打开的冰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家乐福”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活动三: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16:会摇的玩具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2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活动二:
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活动三:
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活动四:
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
17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活动三:
1,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2,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2,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18、化妆会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2
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
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
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活动二: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
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活动四: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最后全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收拾整理。课后拓展:
学生表演完后,写一写参加化妆舞会的过程。
19、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美
术
教
案
第 二 册
孙
爱
玲
第四篇: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二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二册(全册)影子的游戏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
1、收集剪影作品
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4、浏览中国皮影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
二、讲授新课 介绍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至今未能扭转。
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看来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了不起啊!刚才呢,小朋友已经了解了皮影的原理,那我们小朋友是否可以到大自然中,在我们玩的游戏中去找一找呢?譬如:在太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以及大树和其他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师在投影仪的光照中用手做出各种动物的形状)。
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试着做一做各种造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描画下来。并思考在不同光线下影子的不同变化。
三、布置作业
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影子造型,了解皮影的相关资料,及制作。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皮影,也知道了它是我们中国优秀民间艺术的一种。同学们如果还有知道更多内容的,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小朋友们可以利用电脑查找我们需要的各种知识,真是又快捷,又省时间。不会的可以求助你的爸爸妈妈,和老师。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世界艺术大师——马蒂斯。
(一)欣赏他那独具风格的剪纸作品。
马蒂斯他用剪刀创造的植物世界,色彩鮮艷,造型简单、有趣,充满动感,使人感受到他对生命充滿乐观的精神。
本來馬蒂斯只用油彩画画,后来他发现了色紙。他先用色纸做出布局,再开始画。剪刀能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线条简单有力、色彩鲜艳明亮。
马蒂斯真正剪纸是在年纪较大时。有一次开刀,身体复原期间,只能做一些不吃力的工作,像画素描或剪紙,才发現剪紙比绘画更有趣味性。马蒂斯的剪紙看起来很简单,变化却很多。红色、橘色、蓝色的树页,果实、美人鱼、鹦鹉,像是一首大自然的组合曲;同样简单的线条,也可以变化充满旋涡动感的海洋。
他说,在剪纸的过程里,并不知道要剪出什么,只是完全信赖他的手,当他剪出一只鹦鹉时,他觉得自己就变成那只鹦鹉了。剪紙使他重新找到了自己。
在大自然光的造化下,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请同学们把你观察到的奇妙景象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老师看看谁最勇敢?
(二)发展阶段
1、再现影子——可以通过投影仪描画影子,也可以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光下做出各种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三)欣赏书中图例,并谈谈感受。
三、布置作业
画有趣的影子
作业要求:
1、合理的构图,使影子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画出来。
2、描画的影子清晰,造型基本准确。
3、在影子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添加和美化。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每个小朋友画的都非常有自己想法,老师很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七、课后拓展
1、向大师学画,运用色彩组合和变化。完成具有装饰意味的影子画。
2、试着做做你熟悉的故事中的形象把它做成皮影戏。
走近大自然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
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作品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讲评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一个天生的大地艺术家,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玩泥巴,没有一个不喜欢堆雪人。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2、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开招组员,如:我想用沙(泥)做一个童话里的城堡,谁想与我合作?
三、分组进行制作
制定比赛要求:
(1)保持课堂纪律,注意安全。(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
(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四、进行评比
评出最佳方案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
五、讲评
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
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
花地毯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形式进行表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进行“地毯”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艺术的互动中,体验“地毯”设计活动过程的乐趣。学会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小地毯”。
难点:设计富有特色的图案,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地毯图片、小塑料拼图地毯若干、自制地毯若干、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旧画报、旧挂历、水彩颜料、六张大白纸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习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明确教学任务。
方法:游戏、观察、交流相互结合。
过程:
1.游戏:在我们桌上有许多塑料拼板,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看一看这些拼板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2.让我们用手摸一摸,感觉如何?它像什么?可以将它放在哪里? 3.谁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称。(花地毯)4.启发学生回忆,还看到过什么样的地毯?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说说有什么作用?
5.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块美丽的花地毯?(揭示课题)
(二)内容新授 A欣赏感知:
目的:通过多媒体图像,初步了解地毯的装饰方法。
方法:欣赏、讨论、讲授相互结合。
过程:
1.利用图片向学生介绍地毯的编织过程。
2.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地毯,讨论地毯的装饰特点。B 引导想象,表达审美感受。
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
方法:观察、比较、讨论、想象、创作。
过程:
1.(将其他班学生自制的“小地毯”若干分发到各个自由结合的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欣赏交流,小组讨论协商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一块“小地毯”到班级进行交流。)
(1)观察、比较“小地毯”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小地毯”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3)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地毯”,说说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4)还能用什么方法、材料来表现? 2.教师小结过渡。
3.小组讨论协商,共同设计“小地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4.学生设计创作。5.各小组展示地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大地毯”)
(三)激励评价
目的: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进行“地毯”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方法:表达、欣赏。
过程:各小组的代表介绍小组制作的“大地毯”和合作体会。
(四)收拾与整理
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方法:集体动手。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剩余材料分类处理。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设计更多不同类型的“小地毯”。
课题:分蛋糕
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点:大胆想象,并描绘出新颖的蛋糕。
教学难点: 构图新颖。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蛋糕的范画、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课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王国里的小动物们忙个不停,瞧。(小猴、小兔、小象戴头饰出场)他们在忙些什么?(小象送请柬)
二、发展阶段:
师:(教师看请柬并说)噢,原来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动物们决定为小熊举行一个的盛大的生日宴会,并且邀请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呢!我们送什么礼物好呢?
生:蛋糕
师:蛋糕既漂亮又好吃,而且圆形的蛋糕象征着圆满、团圆,那我们就送蛋糕吧!
小象、小兔出来反对:我们很多小动物都送蛋糕,我们都准备好了,看。(小猴放蛋糕图片)
师:你们的蛋糕可真漂亮,好吧我们再商量商量。小动物们退场。
师:它们的蛋糕可真漂亮,我们要送就要比它们的还漂亮。好好想一想,我们的蛋糕要既漂亮又有趣,不如我们把蛋糕分一分、摆一摆,拼摆个图案送给小熊,它一定会很高兴,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三、教师放课件教师出示分蛋糕的图片,并拼摆出不同的图案。
师:你看到的蛋糕拼摆出了什么形状?
生1:太阳
生2:花
生3:蝴蝶
师:你发现我的蛋糕有没有浪费?
生:没有
师:我的蛋糕有没有重叠在一起的?
生:没有
(引导学生发现一块儿也不能少、不重叠。)
师:用不同的分割方法可以拼摆出不同的图案,看。
教师演示:金鱼、小孩头的分法与拼法。师:看了这么多,你打算拼摆什么图案送给小熊呢?
生: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做的会更好,好了,下面就赶快动手吧!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拍手游戏。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到前面演示自己的作品。
五、收拾整理
六、小结:
同学们你们做的可真好,相信小熊看到后一定特别高兴,让我们唱起生日快乐歌,拿着我们独特的礼物,去参加生日庆祝会吧!
有趣的半圆形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成各种不同的形象。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动手实践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引领学生走进半圆形的世界,在学生积极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记忆、想像能力,并且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敢于大胆尝试。增强友谊观念、提倡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成各种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1、听说形状娃娃乐园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小朋友,你想知道吗?
2、课件显示圆形娃娃。
这事儿发生在圆形娃娃身上。圆形娃娃整天乐呵呵的,它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形状娃娃,可以变出很多东西,像小朋友爱吃的糖葫芦、妈妈喜欢的呼啦圈、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太阳„„
3、课件显示半圆形娃娃。
可是突然有一天,圆形娃娃走路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
“我再也变不出有趣的东西的来了”半圆形娃娃越想越伤心,哭了起来。这时一位老爷爷说话了:“半圆形娃娃,我盖了一座漂亮的楼房,想要一个半圆形的屋顶,你能帮我吗?”半圆形娃娃一听马上不哭了,心里想:难道半圆形也能变出许多有趣的东西来吗?
4、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想不想帮半圆形娃娃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有趣的半圆形(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启发想像
1、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半圆形形象。
生活中有许多半圆形的东西,谁来说一说?(生的回答可能有:雨伞、蘑菇、桥洞、窗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常见半圆形形象的图片。
看来大家都是留心生活、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有这些做基础,老师相信你们的想像力也是最棒的。
2、尝试把简单的半圆形状变成有趣的形象。
大家面前都有一张画满半圆形的作业纸,你能在三分钟之内把这些半圆形变成一些有趣的形象吗?(学生动笔进行添画)一个小小的半圆形在大家的笔下变成了这么多可爱的形象,老师真佩服你们。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动手实践,体验乐趣
1、学生讨论、交流使半圆形形象变美的方法。
看来半圆形真的可以变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我得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半圆形娃娃。等一等,咱们既然要做好事,就把好事做到底。老师觉得我们刚才画的这些半圆形的形象虽然很多,但过于简单,不够漂亮,你能想个好办法,让它们变得更美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用彩笔涂上颜色,也有的学生会说用彩纸来剪贴,或者是用材料装饰一下等等)
2、师生合作,用剪贴、添加的方法进行尝试。
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好的想法,老师想来试一试。当老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可要帮忙出主意哟。
师尝试进行制作:先用彩纸剪一个大的半圆形,然后再剪一个小的细长的半圆形,把它们放在一起,猜猜老师要把它变成什么?(生可能说乌龟、帽子等)
老师想把它变成一顶帽子,怎么不太像啊?谁帮老师想个办法?(生可能会说:再剪一个小小的圆形放在帽子的最顶端;用彩笔加一些线等,师按照学生的方法去尝试)
呵,好漂亮的一顶帽子,老师要谢谢你们帮我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看来制作的时候可以用多种方法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3、学生分组自由联想、创作。
同学们,老师像不像魔术师?一眨眼的功夫就能把一个普普通通半圆形变成一顶小帽子,你想不想来试一试?下面就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通过对半圆形进行添加、拼贴,使它变成一个有趣的形象。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一间魔术小屋,你可以把自己变出来的半圆形形象放进小屋,最后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屋里的作品最精彩。
学生分组活动
提醒学生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小结,拓展延伸
1、作业评价
让我们一起走进魔术小屋,欣赏一下小魔术师们的作品(作品评价,评出优秀魔术师和精彩小屋)
2、小结拓展 老师不但要把半圆形能够变出很多有趣形象的好消息告诉半圆形娃娃,还想把这些五彩缤纷的作品做为礼物送给它,相信半圆形娃娃看了一定会很开心。在我们生活中还很多其他的形状,(课件显示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扇形等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看这些形状经过添加、拼贴又能变出什么?
摸一摸,画一画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采用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3、是否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并激发出想象、创新的热情。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表示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我要请你闭上眼睛来摸一摸,看你摸到的是什么?摸上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提供哟粗燥、光滑、坚硬、柔软、震动„„的物品)
三、讲授新课
画画就是表达你内心的感受的,刚才我们都摸了一下桌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光滑的,坚硬的,有棱角的,冰冷的,这些感受我们可以怎样来表达呢?
我们可以选择线条、颜色、不同的笔触、用点、面、或其他材料来表现。现在就请用你最自由、最舒服的方式来表现你刚才的感觉。
(学生自由用点、线、面、颜色来表现)
四、欣赏范画
表现不同的触觉似乎很难,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掌握笔触、色彩的不同运用,快速流畅的运笔可以造成光滑的触觉,短促凌乱的色点可以产生粗燥的触觉,坚挺的直线结构易产生硬朗的触觉,蓬松的曲线组合会有柔软的触觉。
《梅里特大道》 威廉-德库宁(美国)狂乱粗犷、丑陋怪异是德库宁抽象绘画的特征。
《睡莲》 莫奈(法国)灵动的笔触,奇特的构图、境界的高远都美妙无比。
《1968年5月》 米罗(西班牙)
自由偶然中产生,使人觉得它表达的是什么生存现实相关的寓意。黑色的线条,红色、黄色、绿色的暗示,体现出超现实的因素。几只黑色的手脚,意味着狂乱与恐怖,答案是不确切的。
《呐喊》 蒙克(挪威)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他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呼喊。
《嘉布遣会林荫大道》 莫奈(法国)画家从城市风景的变化诡异的光线中,捕捉着色彩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选用学生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达自己不同触觉的感受。
六、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七、讲评
八、小结
小挂饰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它是从前几课《花地毯》《有趣的半圆形》造型·表现类型的平面制作过渡到设计·应用领域的立体制作。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教学中教师创设各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以六人一组,分组围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取出项链等物带在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东西不但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挂在身上,连头上也可以挂。所以它们有个名字──小挂饰。” 3揭题。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教师将这些挂在墙上、身上的小挂件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
(1)第一组图片 A(古代)《七璜联珠组玉佩》《旗人帽饰》(初步了解挂饰的历史)B贝壳项链、彩石手链挂饰(解决色彩与材质问题)C《苗族少女衣饰》(银制品)(解决挂饰种类问题)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2)第二组图片
A各种纸挂饰(风铃)B吸管挂饰(项链、校牌)
C各种材料的挂饰(糖果纸、巧克力、纽扣、瓶盖等)。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制作前,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四)作品展示交流
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及赠送场面。随即可以把数码相机连上电脑,然后关掉音乐,让学生围在展示屏周围观看屏幕上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出现,教室里随时会发出欢叫声,听到有人嚷着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扬一些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展示?再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些与众不同的小挂饰举办一个小小挂饰展。
瓢虫的花衣裳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几种方法来表现瓢虫。
教学重点:
瓢虫的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瓢虫衣裳图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题导入:
1、讲述一个七星瓢虫的故事(录像),老师有一个瓢虫的故事,大家要认真听、认真看并回答问题:
(1)瓢虫有什么特点。
生答略
师小结:富有光泽,有斑点,且左右对称,色彩也很丰富,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
(2)瓢虫有几部分组成。
生答略
(3)瓢虫有什么本领。
生答略
师小结:原来我们熟悉的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那同学们要不要爱护它们呀?
2、师总结:瓢虫也像同学们喜欢穿上漂亮的衣裳。瓢虫也有自己美丽的花衣裳。
引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瓢虫的种类。
瓢虫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种左右,大部分是益虫。
农民伯伯喜欢叫它们“花大姐”,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答:略。
2、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瓢虫有几个部分组成,说一说,都有哪些漂亮的衣裳。
主要有:
身体:呈半球状,翅膀为半圆形、上面还布满花点。飞行时,翅膀展开为半圆;休息时,俩翅膀合成一圆形。
头部 :基本为半圆形,头上有一对触角。脚 : 有三对
3、(拓展想象)你们想瓢虫可以有哪些漂亮衣裳呢?
小组讨论:除了花纹,颜色对比也要强,指瓢虫背上与花纹的色彩对比。
如:
4、看书上使用了哪些材料,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学生讨论)答:略
师小结:有的用绘画形式、还有的使用橡皮泥、彩色纸等制作美丽的瓢虫。
5、同学们想怎么打扮瓢虫呢?
学生1:我想为瓢虫画上美丽的花衣裳,用绘画来表现
学生2:我想把美丽的飘虫做出来,用橡皮泥或彩色纸等来制作
学生3:我想自己变成美丽的瓢虫,穿上漂亮的花衣裳
四、分组活动(学生实践活动)
1、活动开始:(学生自由组合分成5个大组)
二组为绘画、二组为手工制作、一组为化妆瓢虫
2、师建议可以个人创作,鼓励集体创作。
3、学生实践活动开始,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五、展示成果(每小组推荐若干名同学)
1、绘画:说一说你们设计了多少种瓢虫的花衣裳。
2、制作:都给瓢虫做了多少花衣裳。
3、化妆:展示瓢虫的花衣裳,表演(童乐声起)
把瓢虫的花衣裳穿在自己的身上翩翩起舞。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课题拓展
欣赏蝴蝶标本
师小结: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植物身上都有漂亮的图案。只要小朋友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自然界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
生活中的趣事
课时:2-3 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
教学重点:突出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这几天你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二、新授
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所表现的故事。欣赏书中图例,谈谈你的感受。
并指导创作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比较欣赏:每组发一幅儿童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布置作业
创作一幅《生活中的趣事》的绘画作品
创作要求:
1、可以画有趣的课外活动,节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看到好玩的节目„„
2、画面主体突出,层次清晰,人物要刻画仔细,颜色鲜艳。
3、添画相应的背景。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作品完成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
五、讲评
六、小结
泡泡飞呀飞
课时:2-3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时,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编排目的让学生大胆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开动脑筋在材料选择、装饰上表现出新颖的特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学会用各种材质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学习活动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审美感受,通过集中展示作品,介绍互评的方式,丰富学习活动,感受艺术学习的魅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泡泡特征的表现。
难点:学生作品富有新意与个性。3.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图钉、塑料袋、气球、剪刀、小刀、胶水。
(教师)吹泡泡工具、图钉、塑料袋、气球、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1、你们喜欢吹泡泡吗?看来每位小朋友都很喜欢,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吹泡泡的工具,现在请4位同学上台进行吹泡泡比赛,大家数一数,看谁吹的泡泡最多?
2、学生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游戏边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
3、请吹的最好的同学说说吹泡泡的方法。
(二)、讨论交流,激发创意:
1、这些泡泡美吗?美在哪?象什么?
这些泡泡有的大,有的小,象美丽的珍珠,象鱼儿吐出的泡泡,你觉的它们还象什么?
2、泡泡除了形状漂亮,颜色也奇妙,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橙、绿、紫,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会折射光线中的色彩,你们瞧——(课件显示吹泡泡图片),风儿,把泡泡抱在怀里,泡泡,把我们抱在怀里。透过泡泡还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小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泡泡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画“泡泡飞呀飞”。课题揭示——泡泡飞呀飞
(三)、范作欣赏,加强感知:
1、出示学生优秀作品:
让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哪一幅美丽,为什么?除了绘画类,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生讨论交流。
师概括、小结示范(出示其他作品)
泡泡造型表现方法:可以绘画的、也可以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如:可以根据设计,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物体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
2、出示四幅有缺点的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
泡泡的形状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前有后;构图要饱满,色彩美丽,在泡泡里添画乘泡泡在飞的人、动物或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
(四)、学生练习,表现感受:
1、明确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泡泡.2、练习提示:大胆创意,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交流:
展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出“最受欢迎的泡泡”。
(六)、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小结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
2、鼓励学生课后积极的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用画泡泡或做泡泡,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
太空里的植物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是否能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彩纸、吸管、橡皮泥、KD板、陶泥、喷壶等各种材料。
2、学生准备水彩笔,垫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情境
让每位学生做一回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太空里看到哪些奇异的植物。
讨论并相互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与常规植物有不同的地方。
二、讲授
你觉得太空中的植物应该是什么样的?
颜色很奇特,五颜六色的,形状很怪异,有很多手和脚,还会说话„„
现在请小朋友们将你想到的太空植物画一个草图,并在小组里交流,修改。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出太空里的植物大概是什么样的。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些图片。
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如果由你来画你会怎样来画。
三、布置作业
学生运用画的方法来设计自己想象中的太空里的植物。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1、学生评价
2、老师评价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做了一回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太空里看到各种奇异的植物。这节课我们用手工的方法来表现太空里的植物。
二、讲授
你觉得太空中的植物应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最好呢?
可以用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彩色纸或者陶泥,以及其它的废旧物„„
表现太空里的植物,最主要是要表现出它的奇怪。现在请小朋友们欣赏图例:
小组里交流,讨论,修改并研究出自己做的植物的方案。
三、布置作业
学生运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来大胆设计自己想象中的太空里的植物。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指导要点:
1、根据自己的设计,通过彩色橡皮泥的捏、接、做出太空植物的主体,并适当加些其他的材料如彩纸、吸管等作为点缀。
2、可用彩纸卷成太空中植物的形状,如喇叭形,并用各色彩纸条卷成圈,粘在喇叭形的太空植物上作为点缀。
3、将KD板做成太空植物的主干,再将彩色橡塑板剪成须状,作为枝干点缀物。
五、讲评
六、小结
妈妈的节日
课时:2 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1、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
2、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师生课前准备:水彩笔或记号笔、蜡笔或油画棒、绘画纸等、(2)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
(3)学生可收集各种彩色图片纸、彩色手工纸等纸材,准备剪刀、橡皮泥等。
(4)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学作品供学生欣赏。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1)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3)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什么(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2、发展阶段:
(1)欣赏同学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
(2)在表现这个主题时,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画面的显著位置上,可以用绘画,也可以用拼贴添画的方式来表现。
(3)添画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常见物的图片资料)。
(4)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色彩搭配。
(5)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本课特色,设计送给妈妈的礼物。
第二课时:完成本课创作作品,学会评析自己的作品,树立自信心。
3、收拾与整理:
(1)把不需要的废物清理掉。
(2)把使用过的工具理整齐,带走。
三、课堂拓展:
建议课后用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份节日礼物在妈妈的节日里送给妈妈。
评价:
1、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香甜的水果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材料准备:学生自带各种水果、橡皮泥、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境激趣
课件放映动画,故事大意:话说几天前,王母娘娘把孙悟空召了去,对他说:“悟空,一年一次的藩桃大会就要召开了,每年都吃桃子,也该换换口味了,就请你到人间选最香甜可口的水果吧,咱们让各路神仙尝尝。”孙悟空抓耳挠腮,说:“这有何难,看俺老孙的本事吧,俺去去就来。”说着一个跟头就来到了人间,话是说得容易,他为了选到最好的水果,特意设了四个关,闯过四个关的才会被选上。去过的地方不少,可那些人闯了第一关,过不了第二关,竟没有一个成功的,说来也巧,孙悟空今儿个来到了我们这儿,看看有没有闯关的小勇士,能不能找到香甜的水果。(板书)香甜的水果
问:想不想闯关?想不想做闯关的小勇士?想不想自己的水果被选上?看大家都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闯关开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带入故事情节,激发兴趣,进入闯关行动有趣味性和竞争性,使学生能在学中乐,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出示字样:第一关:夸的香又甜,就会过这关。
师:看来这第一关是让咱们夸夸自己现在手中有的,吃过的,见过的水果。我也想和大家闯这一关,好不好?
我先夸我最喜欢的水果,大家猜是什么?
(它的样子圆圆的,头上还有一顶小帽子,着色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红红的,秋天它会笑的裂开嘴,里面是珍珠一样红的籽,甜甜的,酸酸的,太好吃了)[教师有意识强调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并参与其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角色变为和学生相同的参与者] 学生夸夸,让同学和老师猜。
孙悟空说话了,大家刚才表现积极,都说的快流口水了,顺利通过。[本环节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三、第二关:(出示)彩泥变水果,谁的方法多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能把小石子变成水果,其实我们也很神通的,不过呀,不是用石子,而是用我们手中的彩泥。(1)教师与学生比比谁变的快
听口令,团成球(象什么?西瓜、山楂)----搓成条----压成饼(叶子)----捏成点
[设计意图:采用教师与学生 比赛的方式,实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让学生 在赛中学,赛中乐,体会成功的乐趣](2)欣赏制作的范作与课本上的作品(讨论怎么做的,怎么会这么象怎样才能感觉“香甜”)(3)学生制作。(4)评价展示。A 小组评选出两件优秀作品展示 B自愿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评为闯关小勇士。C 勇敢剖析通过对比说自己作品的不足。
[设计意图:本次练习从欣赏入手,在欣赏中发现问题,找到美感所在。评价环节注重水果的形状、颜色,评价中注意让学生从别人作品中发现优点,也能提出建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学习的能力。本环节侧重技能的训练与写实性的水果造型。]
四、第三关,水果变变变,看谁点子多
(1)老师将黑板上的课题用简笔画的形式添画上手,脚,眼睛等; [利用拟人化的手法初步感受水果的变化,继而进行想象](2)欣赏: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作品,学生欣赏 A :西红柿在和小虫子在说悄悄话 B:山楂弟弟扮演成小丑表演节目呢
C:看苹果娃娃裂着大嘴笑,夸大家聪明呢
D:桔子姐姐和小枣妹妹乘着水果飞船去遨游世界呢 [利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你手中的水果摇身一变会变成什么奇妙的样子呢?(3)学生畅想并开始创作(伴音乐)(4)评价展示
互相评价谁的创意奇妙、有趣,最欣赏谁的作品。评出闯关小勇士。
[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想象能力。有意识的强化欣赏,加大欣赏力度。由前一环节的写实造型过渡到写意造型]
五、第四关:水果大聚会,一起进拼盘
(1)教师说明意图,将最香甜的水果放入小组设计的大盘子中。
(2)欣赏:屏幕显示成盘的水果,学生观察讨论并自己总结出制作要点: A:品种多 B:颜色美 C:造型丰富 D:盘子够大
[从欣赏中发现,从欣赏中总结,比教师直接指出制作要点要认识深刻。](3)小组进行合理分工
[有意识的引导合作,教会学生怎样合作效果更佳](4)制作开始,强调团结合作,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闯关。
[教师与学生共同闯关,学生的积极性、兴趣会更高。这一环节是前两个环节的综合运用,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评价展示
孙悟空看得眼花缭乱,真不知道该选 哪盘好?
(1)小组派代表把制作的这盘水果的优点、独特之处说给大家听。[充分认识自己小组 的长处,体会小组合作的优点](2)自愿报名当孙悟空选水果,说出选 这件 作品的理由。
[学生角色的转变会更具趣味性,评价的更用心,同时可以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评价过程](3)教师评优点,指出缺点。
(4)孙悟空出示问题:除了用橡皮泥,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变出香甜的水果?学生回答。
[这一个小环节实质是借孙悟空进行课题的拓展](4)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水果(5)顺利过关
学生谈感受,如果觉得小组间合作愉快就互相击掌。教师小结。
运动场上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是否在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材料。2。是否有集体合作的精神。
3。能否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4。是否在制作方法上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象。
课堂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回忆:在运动场上,你喜欢干什么?
欣赏一些运动场上各种人物的照片或录象,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2。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3。展示尝试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更多不同的运动人物造型的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提供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
4。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且可以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或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5。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上大船游世界
课时:2课时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轮船的图片,录象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画出、制作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画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
教学难点:激发对想象、创新的热情,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集合运用于作业之中。
教学过程:
1、导入(谜语)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老师说得是什么?
水上一幢房,烟囱屋顶装,呜呜一声叫,带你过海洋。
生:轮船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那谁能起来说说,你都见多什么样的船?
生:客船、货船、鱼船、木板船、汽艇、小帆船„„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老师也搜集了许多船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发展阶段
播放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录象资料,让学生了解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印第安人使用的芦苇船,用划浆来推进。
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至今仍在使用的三桅平底帆船,在波斯湾等地则使用独桅帆船。
1902年下水的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帆船之一—“普鲁士”号五桅帆船,它由58名水手操纵巨大而数量众多的风帆前进。
这是一艘远洋油轮。
“法兰西号”客轮,每小时大约可以行38公里,速度很快。
„„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船,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这些船的造型都有什么规律?
生:船的大体形状都是一个倒放着的梯形。
师:***同学,你真棒,观察得特别仔细。各种各样的船体,他们的形状都近似梯形,那你们看到船上都有什么了吗?
生:有一层一层的想楼房一样的房间,还有烟囱,还有国旗和很多五颜六色的三角形的小旗„„
师:恩,你们说得还极了。
教师边小结船的形状,边在黑板上示范画法。
师:我们小朋友谁坐过船呢?请谈一谈你坐船的时候的感受。
„„
师:我们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想象一下我们乘着这样的大船周游世界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生:一定会很美„„
师:对,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一起乘坐这样的大船去周游世界,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现在请你把想象的这种美好情景在作业本子上表现出来,同学们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撕、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自己对轮船造型的想象。
3、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用语言极力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也可画想象中的情景,做想象中的轮船。
4、小结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找出“最漂亮的”“最有创意”和“最大”的船。
5、课后拓展:这节课,大部分同学用画笔画出了漂亮结实的大船,但用其他材料制作的船不是很多,希望小朋友课后可以试着用其他材料制作一艘大而结实的船,带到学校来比比看,谁的船又结实又漂亮,好吗?
打开的冰箱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冰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在利用纸盒子改造冰箱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认真地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然后利用食品包装纸来做成冰箱里的食物。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
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
交流讨论结果。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
(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
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苏果”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节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
活动三: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享用”自己冰箱里的“食物”。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会摇的玩具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上学期做了会滚的玩具,这学期再来做会摇的玩具。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
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
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节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
活动二: 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
活动三:
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
活动四:
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
电脑美术
课时:2-3 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上学期也学习过电脑美术,但这学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
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节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
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
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
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
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
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
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作。
活动三:
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化装晚会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材简析:
本课比起以前课本上的《做头饰》、《做面具》更具人文性,更贴近学生心灵,而且加上了服装、海报、背景,化妆,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表演,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
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
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
教学中要注意事项: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
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
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
电脑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三、评价阶段: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
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四、拓展知识: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
收拾整理。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二、学生扮演: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
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
组员比赛: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
活动: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最后全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
有趣的汉字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将象形文字纳入美术教学中,是新教材的一个大胆尝试。其实在上学期的语文课上学生已经初步、浅显的了解了象形文字了。美术课上设立这一课,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方面入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
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三: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
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节
一: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
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
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五篇:人教版美术第二册教案
影子的游戏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构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活动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
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教学后记:
1 合理的构图使的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2描画的影子清晰并准确的造型。
3、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一班的李嘉宝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妈妈的节日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使用多种表现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2、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教学后记: 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学生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学生们自己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孩子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后记: 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这让我懊悔极了: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好懊悔,好懊悔!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
花地毯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3、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学生收拾好学习用具。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教学评价:
1、是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教学后记:
由于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部分学生把本课设计地毯与幼儿园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别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分蛋糕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2、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2、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蛋糕的范图、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
活动二: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请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活动三: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演“切蛋糕”及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活动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
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活动五: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教学评价:
1、是否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2、在重组蛋糕时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3、能否在课堂上和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具有合作精神。教学后记:
一年级的学生好像对于蛋糕味道的记忆更深刻,对外形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但具体的花纹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几幅好利来蛋糕的宣传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层的结婚蛋糕。这些图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启示,而且在演示怎样“分”、再组画面时就用这上面的图片来示范,学生感觉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样,心情很激动。在创作时也能够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欣赏作品,这些欣赏作品从哪里来,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的画报、宣传图片甚至是报纸、杂志上的彩色大幅广告都是我们用来欣赏的好资料,只要教师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欣赏资料了。
有趣的半圆形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化出各种景物。
2、引导学生将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半圆形的教具若干,展示作品、制作工具。
学生: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半圆尺、剪刀胶水、水彩笔、旧挂历、画报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通过教师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认识到其他半圆形的物体:
实物投影仪展示:半个月亮爬上来了,老师为它添上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学生提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图案。)出示课题:有趣的半圆形
活动二:
看书,分析平面的、立体的半圆形的做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办法及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总结:剪、画、综合
教师把做好的各种颜色的半圆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颜色说说这些半圆形都可以变成什么? 活动三:
以小海龟为例先分析再示范如何用半圆形的纸片制作。
最后将做好的小海龟选择合适的背景粘贴。
活动四:
你想运用半圆形做什么?怎样做?想好了就动手吧!活动五:
学生将制作好的半圆形物体选择适合的背景组成有趣的画面。活动六: 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教学评价:
1、是否用半圆形变化出许多景物。
2、能否把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3、能否设计制作出半圆形的立体玩具。教学后记:
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已接触过半圆形,如果利用工具来画半圆再制作,他们的作品很精致;如果让他们自己徒手画半圆再制作,作品就会歪歪扭扭,却也富有一种儿童情趣。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低年级的美术制作课,究竟是需要学生的作品达到一种“精致的工艺品”的效果,还是“富有儿童情趣的”、“不太精致的效果”呢?
摸一摸,画一画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物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
2、能否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教学后记:
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小挂饰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2、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突破措施:教师演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收拾整理。
教学后记: 下课的时候,一年级一班的胡誉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挂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这是一串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片串成的项链,中间还穿了一颗红色的扣子,配着我的黑毛衣非常别致。整整一天我都戴着它,谁看了都说好看,胡誉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学的时候还领着它的家长来看看“赵老师戴着我做的项链呢,带了整整一天!”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明天我要做个更好的,让赵老师戴一星期!”我被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深深感动,更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创造”等于是教给学生快乐,教给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瓢虫的花衣裳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演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做瓢虫。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学后记: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促使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法来进行创造,我骄傲的对这些孩子说:“孩子,你们长大了,已经成为知识的主人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创造的劲头更足了,下课时,教室里的展板上爬满了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瓢虫。在我眼里,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术作业,更是孩子们一颗颗要求进步、追求创新的心。
生活中的趣事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制、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活动二:
教师放课件,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评价: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教学后记:
在引导阶段,个别学生把吓唬别人、恶作剧也当成了趣事来说。对于这些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不准画这样的题材”。而是诱导他们:这样做你感觉有趣,可是被你捉弄的人感到有趣吗?你被别人捉弄时感觉怎样?学生很快明白了捉弄别人不好的道理。也就不再画这样的题材了。其实在画创作画时,常常有学生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不良现象当成有趣的事画下来,我认为这时老师不应该不管不问,也不能劈头盖脸的训一顿拉到,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教书,还应该育人。所以应该耐心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画出内容健康的画。
泡泡飞呀飞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彩色纸、图钉、气球等。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教师建议: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材料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能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教学后记:
在画泡泡时来讲涂色技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幼儿园时孩子们就知道了太阳有七种色彩只要物体表面光滑,就能反射出绚丽的色彩,所以在阳光下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一种运用涂色技巧表现泡泡质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涂?孩子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涂出来的效果更丰富。相信他们对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些涂色技巧会运用的更自如,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也会灵活的运用。
太空里的植物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教学后记:
太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具体,但科幻卡通片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些学生的作品怎么看都是卡通片的布景。学生在这一课里想象力的发挥还不如前几课。卡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当然也有正面影响。可是在童年时期对想象力的扼杀,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的。
香甜的水果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2、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教学评价:
1、是否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2、是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3、是否团结协作。
4、是否在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教学后记: 这样的课,运用实物投影仪来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先请学生自己试着做几个水果,互相参观,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学生提问,然后由他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生,技法问题迎刃而解。教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的学生没有距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运动场上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2、引导学生掌握泥工的制作方法。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像。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幼儿园时参加运动会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运动场上发生的事情。
欣赏教师带来的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录像,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活动二:
针对跑步的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才你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运动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为每组提供一幅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和相应的运动骨式图。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的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可以通过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人物造型
2、用其他材料如:陶泥、纸、布等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教学后记:
有的小组的学生象上学期做“我的好朋友”那样将运动场上的人做成可以站立的立体的小人,脚上粘上一小团橡皮泥来固定。大家做好后把各种动作的人摆到一起,真的很像一个运动场,有趣极了。我表扬了这个小队的大胆创新及团结协作。在他们的带动下,别的小队也做出了一个个的小运动场。
乘上大船游世界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画、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2、引导学生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中。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各种轮船的课件,准备图片、录像资料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2、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各种轮船的照片。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轮船的图片,说说自己从家长口中、电视、书本中得到的关于轮船的知识。活动二: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化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游世界的美好情景。活动三:
你想乘一艘什么样的船来游世界呢?
参考着图片来画一艘大轮船,也可以想象着画。活动四:
将大家画的轮船贴到一起组成一支船队。
布置下节带多种材料、工具来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轮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纸折船,问学生:“你还会别的纸折船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回忆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会的、看到过的纸折船的方法。活动二:
欣赏书上的范作,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纸来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船?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利用多种造型手段大胆、自由的表现立体的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集体制作,如在一个组中,有做船身的,有做船帆的,有做桅杆的,有做其他设施的„„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整洁。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轮船。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的动脑筋,大胆想象,并画出、作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3、是否能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之中。教学后记:
由于前几节课一直使用橡皮泥作东西,所以这次有不少的学生仍然使用橡皮泥来做船。在我稍加引导之后,孩子们将纸、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花片等与橡皮泥结合着来做船,效果还真不错。这样,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到了“综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变。这比老师去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打开的冰箱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家乐福”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活动三: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享用”自己冰箱里的“食物”。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表现出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2、是否大胆想象,做出、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3、是否能在作业中合理利用各种包装纸盒、食品宣传资料等。
教学后记:
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会摇的玩具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活动二:
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活动三:
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活动四:
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2、是否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造。3、能否独立完成作品。教学后记:
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电脑美术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
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作。活动三:
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2、能否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3、是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教学后记:
我在课前作了一个统计:一个班中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占了约百分之七十,曾经用过画图软件的学生占了半分之五十,能熟练运用的约占半分之三十。所以我将这三种学生和基本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搭配着分组,请能熟练运用的学生来帮助其他的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讲结和示范。没想到孩子们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示范更简单明了,教学效果很好。看来我该多向他们学习,让自己的语言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化妆舞会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突破措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形象的头饰范作,示范工具。
学生: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
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电脑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活动二: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活动四: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最后全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收拾整理。课后拓展:
学生表演完后,写一写参加化妆舞会的过程。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的参与整个活动。2、能否大胆的表现自己。3、能否与同学合作。教学后记: 在上这一课时,我感觉如果让我准备那么多的教具和范作比较困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先将教参中附的这一课的优质课的光盘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跟着电视里的老师、小朋友一起上课”在看的过程中,电视上的老师提问,由我们的学生来回答,也可以跟电视上的同学一起讨论。因为光盘中这一课展示了大量的动画片和范作,情节设计的也很吸引人,所以学生们自始至终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看完后,第二课时我问学生:“大魔法师送给了你哪几件法宝?”“要想参加森林舞会要打开宝箱找到哪几件法宝?”学生马上就答了出来,然后再将做的步骤理顺一下,学生就能很快的做出非常棒的头饰,并且利用带来的围裙、纱巾等等吧自己按照想象中的样子打扮起来。表演时我请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扮演的形象编一个小情节剧来表演。孩子们兴趣盎然,表演的相当的出色。下课了,他们还不舍得将自己的“行头”撤下来,一直戴到放学。“和电视上的老师、同学一起上课”时我的一个大胆尝试,起初心里也没有底,经过实践,效果还真不错。其实,这和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能够利用媒体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正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吗?但是教师在备课,与教学媒体的交互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趣的汉字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突破措施:利用多媒体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评价:
1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是否产生兴趣。
2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3是否激发出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教学后记:
我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时并没有想到学生能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一年级三班的同学拿来的这张《文字国》的光盘对我这节课的帮助很大。鼠标经过光盘上的每一个字时,这个字就由象形文字慢慢的演变为现在的文字,还配有这个字的实物原型,非常的形象。这张光盘帮了我的大忙。凭借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找不到那么多的资料的,而借助于学生的力量不仅渠道丰富,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