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时间:2019-05-15 03: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一篇: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春天的颜色

一、教材分析: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记忆。通过组织孩子们走进山林、原野,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美好春光,通过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五彩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操作目标: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讷讷感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没与季节美。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春天的色彩没,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难点: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四、学习准备:

师:景点、授课环境的选择;应用与写生、示范、指导的工具材料。

生:学生所需的相关工具材料及户外活动的服装、鞋帽等。

五、学习方法:

(一)引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知道,春天!

师:对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那春天跟冬天有什么不同呢?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植物园(根据地方优势,也可以是公园、野外等),看看春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愿意去找一找吗?

生:好!哦!去植物园了,去找春天哦!

(组织学习,讲解室外写生纪律要求)

(二)议:

师:同学们,你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呀——

(请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从这些事物的生长现象和色彩变化方面加以描述。)

师:那么,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想怎么表现?

生:有——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眼中春天最美丽,颜色最漂亮!

.学生绘画或制作(可分小组协作),教师指导。

2.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价。

3.收拾整理:强化环境卫生的维护。

(三)练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唱支歌吧(边唱边舞)。

2.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留个影吧!

3.等到节假日请爸爸妈妈带你一同去踏青,把美好的春光写在你的日记里。

六、学习小结:

评价应贯穿学习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生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

.学生组织性、纪律性执行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2.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3.对学生语言表达、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4.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七、学习反思

转转儿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创造体现在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儿童虽然不具有改造物质世界的主动性,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都融于情感驱使的富有乐趣的活动之中。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以自由的心态放松着自己的思维,以无拘无束的行动为大胆地创造,感受着无尽的愉悦和满足。具有深远意义的是,这些活动和自由的玩乐就是创造精神的萌芽。学前时期,儿童就喜欢玩转转儿。无庸置疑,本节课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师的任务是让儿童在转转儿的玩乐中感受制作的乐趣,寻找图形和色彩混合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

.了解转转儿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复法,并能独立操作。

2.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并养成爱创造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游戏方法。

难点:圆的剪制;转转儿中间部位的制作,组织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制作,形成积极参与的游戏氛围。

四、学习准备:

师:转转儿几个,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线等

五、学习方法:

(一)引

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活动工具。教师课前提醒学生在准备剪刀等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准备儿童专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圆规,特别注意圆规的尖部。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转转儿的游戏吧?(教师取出转转儿然后旋转起来,激发儿童兴趣。)

(二)议

.教师知道儿童将纽扣穿起来,绳线的两头打结。

2.教师知道儿童尝试让纽扣转起来。

3.师:纽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纸,再纸上画上美丽的颜色,转起来就会有梦幻般绚丽的色彩出现。

4.看教师的范作,激发兴趣。

5.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讨论并掌握制作方法。

(三)练

转盘的制作:

圆规画园---剪出圆形---给转盘涂上漂亮的颜色---确定圆心---将纽扣粘在圆形卡纸的正中间---用针穿孔---穿线并打结---尝试旋转。

注意事项:圆心旁边的两个相对应饿点不能距离圆心太远,大致和纽扣的两个对应的孔距离差不多。

学生尝试制作。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转转儿,并在转转儿上涂上漂

亮的颜色。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六、学习小结

.试者让转转儿转起来。

2.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转转儿?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独到的发现。

3.游戏,相互欣赏交流。举办比赛,谁的转转儿旋转的时间最久,转起来最漂亮。

七、教学反思

校园真热闹

一、教材分析:

儿童在校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本课的内容和儿童的活动与生活紧密相关,所有的构思和表现的基本素材都于儿童平时的校园活动和生活;画面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段也是儿童们熟悉的,但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因此,观察就是通过经验来获得视觉感受。引导儿童观察热闹和活泼的场面,理解和体会动态的构成因素,表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和氛围。通过画面的构图和相互的配合,可以让儿童之间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同时,通过会议、想象和美术表达,让儿童更加热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学习目标:

指导儿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构图和用色,表现热闹的氛围;培养儿童画面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儿童绘画和表达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校园生活的感情。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表现校园的活动氛围。

难点:人物动态的夸张表现,构图的形式美感,色彩的大胆运用,画面的气氛渲染。

四、学习准备:

师:欣赏作品若干

生: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活动场面,积极参与活动。

五、学习方法:

(一)引

通过回忆和想象,说一说校园里活动:

.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校园里举办过那些活动。

2.活动的场景。

3.想一想精彩的活动场面,上台来表演一些动作。

(二)议

.欣赏教材和教师准备的图片资料,理解画面内容,感受活动气氛和表现方法。

2.小组讨论表现方法。

(1)表现手段: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铅笔等各种材料的综合应用。

(2)画面氛围的刻画:内容要充实,色彩要鲜艳,人物形象的动态要夸张,表达要大胆。

(3)想一想自己要表达哪些内容,讨论:如何使画面的安排更充实,如何能表现热闹的气氛。

(三)练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尝试用各种方法刻画活动场面,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学习小结

相互欣赏作品,并相互点评,教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这是我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极其宽泛,学习的系统性、层次性较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是值得深入研究和精心施教的一堂好课。本课学习的连续性、条理性、综合性很强,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要义。本课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课标精神。本课与其他同类课题存在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同之处是本课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较强,是一个“面”化的学习体,而其他课是“点”化的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的我就是没的塑造者,与自然存在着共舞、共生、协调等关系;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着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本课在情意领域上,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能够通过自己、做自己、雕自己提高自信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运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难点:初步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生活媒材进行恰当的表现。实现情趣化、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掌握一定的手工制作方法;能够尝试性地运用立体手法创造性塑造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学习准备:

师:范作、测量工具、小镜子、照相机、制作工具及材料等。

生:制作工具及材料、照片等

五、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引

教师可在班级向同学们描述一个特征鲜明的学生形象,让大家猜,这位同学自然地发现“这就是我呀”!

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魅力”所在(特征),可与同学交流观察结果,互相提出看法。

(二)议

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实验性的“比例游戏活动”,可把头作为身高的比例单位,把眼作为面部的比例单位,同学之间进行测量,并写出活动报告(强调安全教育)。在掌握比例关系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的特征和比例,运用画笔进行大胆的表现,并尝试性地运用各种绘画表现方法。

(三)练

引导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结合同组的同学的意见,完

善画面的形象。建议学生给自己重新设计发式和服饰。同学之间的互评,不够使每位同学更准确地表达特征,情趣更浓厚。

六、学习小结

教师可让学生把描绘自己形象的画面放在面前,进行趣味性评价。让学生课后收集制作材料和观察自己的照片、录象等来发现自己的特征。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引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备的制作材料放好。欣赏几幅有特色的情趣作品,给予学生启发。

启发学生想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材料才能使画面有立体效果?学生答出运用手工制作方法和运用纸、布等材料制作。

二、议

教师出示几件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看、摸、拆、拼、想等探究性学习,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并能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设计“我”的形象。

三、练

同组之间互相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制作爱好,初步确定制作方案。学生进行制作,同组同学之间互提建议,特别是形象特征上和情趣上给予帮助。

在学生制作好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制作好的作品放在面前,同学之间进行“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提倡情趣性评价方式,指出作品的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以便改善。

四、学习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观察并能够触摸自己的头、面、身体等,初步感受自我形体结构的立体感,并准备制作塑型材料。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引

教师出示几件有代表性的情趣化人物雕塑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形象特征、制作材料、形态情趣等,并让学生摸一摸,增强学生对立体作品的感知。

二、议

教师讲解立体塑型的初步方法,如:搓、捏、盘、接、雕、刻等方法,特别是人物姿态的拼接和制作过程的流程图,应讲清、讲明。学生尝试运用制作方法,同学之间可交流讨论,试验出其他制作方法。

三、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能够尝试性地摆出个性化的动作和神态,同学之间观察、审美,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可用笔把动态画出,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照片进行播放、评点。学生有了个性化的表象内容,同学之间相互切磋,运用适合自己的媒材进行制作,可用黏土、泡沫块等

可塑材料进行雕制。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评点,完善作品。

教师与同学一起开展“这是我的ABc”游戏,小组之间进行展评。A。自画像;B。自我形象手工;c。自我情趣雕塑。师生互评,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奖励,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游戏与评价氛围。

四、学习小结

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用于室内装饰(如教室、家庭等),放在有趣的位置,让来客欣赏你的作品,并说说他(她)像谁?当来客认出制作的是你自己,那么回家帮爸爸、妈妈制作一件作品

五、教学反思

纸线绳小浮雕

一、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利用纸、线、绳制作小浮雕,通过动手制作,不仅锻炼学生对物体的概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色彩搭配、点线面结合等方面的能力。本课的原材料来自于日常生活,这会促使学生认真地体验、感受生活。在创作上,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质地的纸、线、绳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组合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要具有美感。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利用多种材料大胆制作。

难点:点、线、面的结合要具有美感。

四、学习准备:

师:范作若干、纸、线、绳、胶水、及剪刀。

生:色卡纸、白纸、线、绳、胶水、剪刀、自选可以用来制作的媒材。

五、学习方法:

(一)引

按组重新排列桌椅,集体协作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接触所带的材料,说出质感。

2.用小手触摸老师所带的材料。

(二)议

.讲述感受:选择某些纸、线、绳,说好所你觉得它们适合表现何种物体?

2.再次加工:对已有的材料根据其特性进行加工:染色、卷曲、打结等,使学生完全融入其中。

(三)练

.尝试创作:)欣赏范图,学习经验。

2)勾勒草图。

3)选择材料。

4)动手粘贴。

六、学习小结

.开一个小小展览会,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可以赠给你的好朋友,和他(她)共享艺术之美。

七、教学反思:

神奇的瓦楞纸

一、教材分析:

进一步利用原材料的机理效果进行创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瓦楞纸剪、撕、切等操作,引导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力,而且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表现力也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课以常见的包装盒之类的瓦楞纸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从废旧物品中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学习目标:

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是学生们感受肌理,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以瓦楞纸的剪、撕、切、贴等方法组成一幅幅浮雕式的绘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是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利用它的多层凹凸面进行创作。

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饿方向。

四、学习准备:

师:范作、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盒、胶水、美工刀、剪刀等。

生:各种瓦楞纸盒、剪刀、胶水、美工刀以及一些废旧材料。

五、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引

.纸张比较(宣纸、卡纸、餐巾纸、瓦楞纸等)。)直观对比;

2)感觉、触摸对比(重点感觉瓦楞纸)。

(二)议

.讲述各类纸张对比结果。

2.瓦楞纸的特点及功能;

3.可以再次加工的方法:撕、剪、贴等。

4.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画的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感。

(三)练

试着用撕、剪、贴等方法做一幅简单的画。

六、学习小结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引

.展示作品。

自评、互评上节课的作业。

二、议

.欣赏范例(受机广告画、立体模型等)。

通过欣赏,拓展思维。

2.分小组构思创作草图。

要求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三、练

.表现内容要丰富,多样;

2.用弯、折、卷等方法更增强立体感;

3.粘贴形式根据纹理色彩。灵活地粘贴。

4.共享活动。

四、学习小结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五、教学反思:

画味觉画嗅觉

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学习准备:

教师:、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学生:水彩笔和油画棒等。

学习方法:

一、引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议

.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3.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练

.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小结

.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五、教学反思

送你一个书签

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七课初步使用剪刀的基础上再次使用剪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剪制,培养纸工制作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接触了书签;通过自由的制作、使用书签,学生可以理解书签在阅读、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感知美、接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多书签的观察,了解书签的作用和形状,尝试利用剪贴绘画等手段和纸张、笔、各种废旧材料等媒材自由制作和表现。

学习重难点:

通过了解俄和欣赏,尝试用各种媒材大胆、自由的制作书签;巧妙的构思并安排构图,作品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个性化品质。

学习准备:

教师:书签范作若干,纸张以及剪刀等。

学生:卡纸、剪刀、细绳、胶棒等。

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引

.整理课前准备的书签,分组分类进行简单的归纳。

2.小组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1)书签的作用:放在书本中为阅读和学习及工作提供方便,陶冶情操,表现个性化的智慧,收藏等。

(2)书签的形状:主要是长方形,也有圆形、心形、菱形、扇形和其他形状。

(3)书签的材质:多为纸质、也有羽毛、叶脉、竹片、香木片、金属、塑料等。

(4)书签的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

(5)表现的手法:绘画、制作、综合运用等。

(6)存在的形式:单幅独立存在,成套成组等

(7)书签大多有一根绳签。

3.学生观察、讨论、研究、表述,教师适当提示、总结。

二、议

.请学生介绍有代表性的书签。

2.展示欣赏书签,了解内容和形状及制作手法。

三、练

.教师提示。

(1)先剪制书签的形状,再表现书签的内容。

(2)先表现书签的内容,再依据表现的内容剪出书签的形状。

2.想一想自己要设计的内容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注意书签形状和表现内容的和谐。

3.充分引导学生想象和讨论。

4.剪法指导。

5.细绳的穿法。

6.学生制作,画面的表现形式以绘画为主。

7.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

四、学习小结

.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2.相互评价,各抒己见。

3.将自己做的书签放在书本里感受一下。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引

将收集的各种媒材制作的书签分到各组,进行欣赏和交流,感受到制作之美。

二、议

.小组讨论,这些书签的制作方法有什么特点,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和材料制作书签。

2.初步考虑,利用手边现有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制作什么形式的书签。

3.剪纸、撕纸粘贴。先构思简单的形状,形状不能大于书签的外形,然后,剪纸或者撕纸,贴在书签上。

4.其他材料的制作。巧妙运用媒材,如绒线,废旧布条的运用,树叶贴画等。

5.相互讨论制作方法。

三、练

.大胆构思,用手边的材料反复摆放。

2.认真制作。

四、学习小结

.相互交流、评价。

2.互赠书签。

五、教学反思

中国民间玩具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学习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

学习用具

.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

2.中国民间玩具实物。

3.温州民间玩具采访录像、民曲录音带等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或资料图片,通过家长的讲解,了解一两个中国民间玩具;剪刀,糨糊,各色卡纸若干,其他媒材等.教师准备:几个民间玩具,有关介绍性的资料.学习方法:

一、引

.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这是剪纸作品。

师: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

二、议

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表现并创造出来,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欣赏课文作品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请打开课文P30,图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玩具,请大家仔细看看,互相讨论一下,图片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师:这是山东的泥老虎和泥人,陕西的泥小猪、粘土彩色鸟、布制蛙形枕头、泥制大坐狮,广东的纸龙船,宁夏的线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

.观察民间玩具。

除了这些,金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民间玩具,请大家看看,这些玩具是用什

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请每组派几位代表,上来看看、摸摸、玩玩,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民间玩具的分类

请讨论一下,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把民间玩具分成哪几类?

这些作品都是民间艺人以丰富大胆的想象,不拘一格,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东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草、泥、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小朋友会想,我们家里的变形金刚、波比娃娃、电动玩具,那么华贵、那么高档,这些民间玩具这么简陋、粗俗、显得土里土气,有什么好欣赏的。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

3.欣赏陕西布制蛙形枕头。

师:先请看这只枕头,它与一般枕头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这枕头都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像只青蛙。枕头的中心挖了一个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同时又便于泪水的漏淌,不会让泪水打湿枕头,流进耳朵,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枕头色彩鲜艳,形象给人以笑眯眯的感觉。除了睡觉外,这枕头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小小的枕头,伴随孩子长大,这其中的一针一线,包含了母亲多少的深情厚意啊,这可是现代高档玩具所不能表达的。

4.介绍玩具中图案的寓意。

在蛙形枕头上图案绣得很精致,上面的莲花、莲蓬、莲藕和鲤鱼的组合,意味着年年有余,同样也有连生贵子,期盼多子的意思。

在民间玩具上,一般都绘有一些富有寓意或象征性的图形,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

5.欣赏民间玩具的色彩。

民间玩具图案很别致,色彩也很独特,请看:这件挂饰色彩上是怎么样的?

师小结:中国民间玩具在色彩上总是选用艳丽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强烈对比的视觉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浓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缓解那灰暗、萧瑟的气氛;丰收的季节,到处鸟语花香,那鲜艳的色调,又恰好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

6.认识民间玩具的功用。

民间玩具不仅图案别致、色彩艳丽,而且很多玩具还具有多种功能。

总结:这些民间艺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困,但他们永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艺术品,多么难能可贵呀。

中国的民间玩具虽然没有现代高档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传神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创造艺术,是现代高档玩具远远不能比的。

欣赏本地玩具。

师:中国的民间玩具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各地都有。我们家乡温州到

底有那些民间玩具呢?老师课前曾叫同学们去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现在请你们来介绍一下。

刚才同学们讲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温州的民间玩具,那么现在温州的民间玩具是怎么样的呢?请听温州的民间玩具收藏家、车木玩具创始人——季桂芳先生的女儿季天渊阿姨的介绍。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注入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仅强调夸张变形,又强调生动活泼、清新健康,传神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视色彩自身的对比和五彩斑斓。

三、练

(本环节目的:通过简单的玩具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

四、学习小结

结束总结:近几年来,民间玩具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玩具已步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中国民间玩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各种具有民俗意义的玩具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有的甚至走向世界,中国的民间玩具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今后,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多留意、收集和了解民间玩具,为发扬和光大我国的民间艺术做一点努力。今天,让我们也用灵巧的双手,去学做一件民间玩具好吗?

五、教学反思

外国民间玩具

学习目标:

.在欣赏,讨论中感受各国民间玩具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本节课,提高学生对外国民间观光的欣赏能力。

学习难点:

用废旧材料仿作或创作一个玩具。

学习方法

一、引

.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

例:布头娃娃。泥工摇头老爷爷,舞龙灯。

2.揭题

中国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乡土气息、外国的民间玩具,呈现出异国的情趣,别看小小的民间玩具,它也体现着各国的审美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民间玩具。

二、议

.欣赏例图。

〈活动鸟〉(木)美国华丽的色彩,优美的造型,活动的头部和翅膀,既可以玩,又可以做为装饰较为实用。

〈木偶〉(布、陶、线)德国。整个造型可爱,逼真,用的材料无毒无味形象不拘束于洋娃娃,活泼,可爱的丑娃娃,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大将军〉(木)非洲尼日利亚,带有民族特点的古朴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帽子,让男小朋友很喜爱,帽子上数把宝剑既可做装饰,又能做帽饰,也许能出来玩耍,设计的十分巧妙。

〈活动鸡〉(木)(日本)抓住鸡本性好斗的特点,表现的鸡很逼真,鸡身上的装饰图案,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一美丽的造型不仅可以欣赏还能活动,玩一玩,让人们坐在家中,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斗鸡的场面,用手操作,让哪只鸡赢都可以是不是你也想玩一下子。

〈丰收神〉(木毛、棉)北美印第:设计的很有特点,对称的装饰,方形的眼睛,都十分独到。

〈织物玩具〉(绳、珠子)尼日利亚。平时我们只是跳绳,没想到用绳子也能塑造形象,从不同的发型,动作上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别具匠心的设计风格。

2.说一说外国民间玩具与中国民间玩具的异同。

同:都限有民族特色,都可玩,想像力都很丰富。

异:材料更为丰富,呈现出异同情趣。

3.能否用废旧材料做一民间玩具(讨论)

4.欣赏学生制作的玩具。

〈猫头鹰〉报纸、线、硬纸板,突出了猫头鹰的大眼睛。〈动物玩具〉能拉,用易拉罐

废纸、纸盒制作很有趣。

5.老师范作

A想(特征、材料)

B做

c玩

三、练

请同学们用废旧材仿做或创作一个玩具,没有材料的同学可用画笔画例图。

要求:

.形象生动,可玩、可赏

2.大小适中,可同座位或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四、学习小结

.欣赏同学们制作的玩具。

A请同学们自己上台介绍。

B请1-2位学生玩。

2.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具有别致、新颖、有特色的玩具,才会使更多的人喜欢。

五、教学反思:

好大一幅画

学习目标: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学习准备:

图片资料若干。学生绘画用具等。

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引

.准备活动环境。

2.师: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二、议

.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c、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d、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身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

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

(2)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A商业宣传广告。

B装饰生活环境,c人们自娱自乐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互相讨论,表述。

第二课时:

一、引

.组织儿童分组,安排场地、准备巨幅绘画创作的材料。

2.和学生共同商量绘画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小组表现同一个主题,先集体构思,再分配具体任务到个人,一起表达。

小组里每个人都自由发挥,看看组合到一起回形成什么样的画面。

二、议

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儿童大胆涂抹,不要受约束,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

2.儿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有流动感。

3.儿童在墙壁绘画时,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4.儿童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

5.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三、练

分头活动。

.在墙壁绘画。

2.在大纸上绘画。

3.在地面绘画。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坚持到底,并协助学生完成美术活动。

四、学习小结

.创作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

3.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表现。

4.留念

五、反思

第二篇: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音乐》第2册教案

第1课《我爱珠江》

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歌曲《翠亨村出了个伟人》,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复习巩固“do

re

mi”三个音的音高及手号。

3、听赏《广东狮子锣鼓》,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

4、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材内容分析

《翠亨村出了个伟人》是一首根据广东民歌的风格写的歌。旋律优美,表达了人民对伟人孙中山的赞颂的喜悦心情。歌曲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歌颂珠江口香山岛翠亨村出了孙中山这个伟人,歌曲充满广东民歌的风味,节奏平稳,带有摇荡性。

《落水天》是流行于广东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富于特色的节奏型贯穿全曲,歌词朴实感人,表现了旧社会穷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与练习:1.运用上学期学过的节奏乐器为歌曲表演作伴奏,让学生更生动地去表现音乐;2。为了进一步建立“撒”的相对音高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随着音高变化打出相应的手号。

《广东狮子锣鼓》是广东过年过节举行盛大庆典的鼓乐,民间伴有舞狮活动,使节日气氛更浓,更喜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听中设问。

播放高胡及广东民间乐器演奏的《翠亨村出了个伟人》旋律。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翠亨村出了个伟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毕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

4、听音乐,朗读歌词。

播放《翠亨村出了个伟人》音乐,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唱唱比比。

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比比谁模仿得最好。

6、结合表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唱《落水天》

教学过程:

看中听。播放《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广东民歌的风格,情调。

2听中读。

播放《落水天》旋律,教师先有节奏的带读,再让学生读,让学生通过有节奏的读歌词,感受这首广东民歌风味的特色节奏型。

3听中画。

播放《落水天》旋律,请同学用老师发给的白纸临摹书中《落水天》的情景画。学生通过绘画,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听中敲。

启发学生,让学生听听用什么乐器表现雨滴比较合适?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吗?用什么乐器表现比较合适?

5听中唱。

由学生跟随录音范唱进行学唱,并学习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让学生从客家方言语调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6唱中动。

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表演。如:让学生拿着芭蕉叶,分小组表演小短剧或舞蹈。表演时一部分同学唱,一部分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乐器制造刮风下雨时的声响场景。

7感受音高。

熟唱歌曲后。请同学看看歌曲《落水天》是由哪几个音编成的,并打出手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听赏《广东狮子锣鼓》

教学过程:

看看。

播放“锣鼓钹”打击乐器发出的节奏音响,引导学生看。熟读锣鼓经。

2想想。

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日子里能听到锣鼓声和看到舞狮子?请学生表演一下印象中的舞狮子动作。

3做做。

请全班同学进行现场布置,来做个迎国庆的舞狮子活动。

4玩玩。

播放《广东狮子锣鼓》,请学生轮流表演。

5敲敲。

同学们在读读想想玩玩中对音乐越加熟悉后,教师可请坐在台下的学生边听音乐,边敲锣鼓。并鼓励学生用手中的锣鼓即兴创造鼓点敲击。

课后反思:

第3课《神奇的Do

mi

Sol》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三个音的音高。

2、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湖”三个音的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3、能用“大”三个音随意地组合成自己的歌。

二、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的《小铃铛》,《瑶家儿童爱唱歌》和《快乐的啰嗦》前半部分是由“打气”三个音组成。歌曲中节拍和音型组合的变化给三个音赋予了音乐风格和表现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和巩固三个音的音高概念,也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第一课时:学唱《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领学生走进瑶寨。

2节奏语言引入。

教师请学生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XX

X

X

小朋友

喽族

XX

X

X

去瑶寨

3看。

播放多媒体《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学生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4唱。

请学生一起来唱,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如:教师唱词,第一组唱do,第二组同学唱mi,第三组唱soi师生共同配合演唱《瑶族儿童爱唱歌》,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既连贯有准确。评出红旗组。

5动。

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6忆。

启发学生思考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的。

7汇报表演。

请学生演唱自编歌曲。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听赏《快乐的啰嗦》,唱《小铃铛》。

教学过程:

玩玩,动动。

教师反复播放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开头部分。请学生听到音乐分别向上向下挥手。

2游戏。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从游戏入手。游戏后,再请学生比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3学唱《小铃铛》。

播放《小铃铛》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原来三个音可以编出那么好听的歌。

4巩固知识。

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边表演;另一组同学唱唱名;还有一组同学打手号。

课后反思:

第4课《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一: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能模仿歌曲歌词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并请部分同学选择合适的敲击乐器尝试为演唱配伴奏。

二: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三: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创编声响。

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一开始就以唐老伯小农场的可爱的动物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带进管弦乐曲《小鸭与大灰狼》和小歌舞剧《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在音乐故事中,不同动物用不同的乐器来描写其特征,可以通过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同时,不同速度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另外,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第一课时:唱唱玩玩《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教学过程:

看看。

播放《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带学生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在农场里看到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2.听听

请学生听听教师在农场看到的。如,教师可模仿迪士尼乐园里的唐老鸭音色演唱《唐老伯有个农场》,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

3.模唱。

请同学们模仿教师的演唱音色进行学唱。当唱到“这儿吱吱吱,那儿吱吱吱,处处吱吱吱”时,用“p”的要求唱出各种动物的神态。

4.玩玩。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设计最有特征的动物动作,模仿动物的叫声,边唱边跳尽情地玩。

5.敲敲。

请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为《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伴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应有重有轻,要按书中提示的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6.汇报演出。

全班召开农场联欢会,一部分同学拿敲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扮演各种动物。在农场里,除了有小鸡,小羊,还有小牛,小鸭,小兔,小狗等很多小动物。鼓励学生即兴编词边唱边表演。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表演中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听听,看看《小鸭与大灰狼》。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播放管弦乐曲《小鸭与大灰狼》,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2.欣赏音乐中的动物型形象。

教师可启发学生听辨哪些音乐是小鸭子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音乐是大灰狼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可用什么动作来表演?

3.表演音乐剧。

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评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组派出代表汇报各自的表演方案。

4.评价。

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面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一组,评出最佳表演组。

第三课时:小歌舞剧《龟兔赛跑》

看看,讲讲。

播放《龟兔赛跑》,从音色上感受角色。请第一组同学读旁白,女同学唱小白兔音乐,男同学唱小乌龟音乐。

2.表演小歌舞剧。

其余同学吹奏运动会开幕式的礼号并扮演啦啦队的角色,教师旁白,进行小歌舞剧表演。

3.互评,他评。

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当听出小白兔的音乐速度时,应表演出较快的动作;当听出乌龟的音乐速度时,表演出稍慢的动作。请同学们听赏《乌龟》《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的音乐并做律动。

4.用敲击乐器伴奏。

教师请出啦啦队,用教材指示的小乐器即兴敲击。

5.汇报表演。

在前面修改的基础上,再请出另外的同学扮演剧中角色,其它同学做啦啦队。

课后反思:

第5课《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歌唱,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二: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三: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体态律动进行歌表演

四:通过音乐艺术的集体和表演和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分析教材内容

《玩皮球》《对不起没关系》《生日歌》《我们歌唱〈当我们在一起〉,这几首歌是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拍皮球》《对不起没关系》表现的是小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合作的精神。《生日歌》表现的是小朋友间衷心祝福生日的愉快心情。《当我们同在一起》表现的是朋友们在一起悠闲游戏歌唱跳舞的快乐心情。教育孩子们要珍惜朋友间的友谊,要团结友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拍皮球〉〈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老师准备一些花皮球,同学们五人一组进行皮球游戏,伴有背景音乐〈拍皮球〉。游戏中,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如:不小心撞倒别人等,老师改换背景音乐〈对不起没关系。启发学生用礼貌用语处理发生的事情。

2听音乐读词。在前面五人游戏的基础上,请同学用拍接的方式传球并口念歌词

3有拍律的歌唱。在游戏中熟读〈拍皮球〉后,学生对歌曲很快掌握且朗朗上口。然后,老师启发学生做边歌唱边玩拍皮球的游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唱唱玩玩〈生日歌〉〈我们歌唱〉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老师播放《生日歌》问学生这是什么个,引出话题,通过表演歌舞来祝福。

2结合歌舞。先用听唱法熟唱《我们歌唱》,再鼓励学生听音乐自创舞蹈或做律动。

3巩固知识(f~p)

4选择小乐器伴奏《我们歌唱》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唱游《当我们同在一起》

教学过程:

看中感受,播放《当我们同在一起》,让学生直观的感受

2听音乐读歌词

3用听唱法背唱歌曲

4在歌唱中律动

5在歌唱中做游戏

6创编游戏。老师指导学生创编解开“千千结”的游戏

课后反思:

第6课《神奇的do

mi

soi》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

mi

soi”三个音的音高。

二: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do

mi

soi”三个音的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三:能用”do

mi

sol”三个音随意地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材內容

本课的《小铃铛》《瑶家儿童爱唱歌》和《快乐的啰唆》前半部分是由do

mi

sol三个音组成。歌舞中节拍和音型组合的变化给do

mi

soi三个音赋予了音乐风格和表现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哈巩固三个音亽因故高观念,也为本课大教学提供了很大亽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同学走进瑶寨。

2.节奏语言引入/。教师请学生用这样大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3.看。播放多谋体《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学生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4.唱。请学生一起来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师还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如:教师唱词,第一组同学长do,第二组同学唱mi,第三组同学唱sol,师生共同配合演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既连贯有准确。评出红旗组。

5.动。熟唱后,播放多谋体请学生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6.忆。启发学生思考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7.创。请同学用do、mi、sol创编歌曲。

8.汇报表演。请学生演唱自编歌曲。

课后反思:

(二)听赏《快乐的罗嗦》,唱《小铃铛》

教学过程:

玩玩、动动。教师反复播放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开头部分。

2.游戏。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从游戏感知“do、mi、sol”入手。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可能是mi,可能是sol.教师弹奏do或mi或sol,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打出手号唱出唱名。游戏后,再请学生比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3.学唱《小铃铛》。播放《小铃铛》,请同学跟教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筒易铃铛。原来“do、mi、sol”三个音可以编出那么好听的歌曲。

4.巩固知识。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边演唱;另一组同学唱唱名;还有一组同学打手号。

课后反思:

第7课《动物世界》

了解编写意图

由于孩子们喜欢动物,教材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编写了动物世界,并将动物世界自第一册贯穿至第六册。此课通过带有情节性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利用听、唱、奏、视、动、写、忆、创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建立对动物的爱心,以及对人类、自然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教学中侧重爱心培养。

教学目标:

一、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能模拟歌曲、歌词创编动物新歌词;边唱边表演,并请部分同学选择合适的敲击乐器尝试为演唱配伴奏。

二: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三: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即兴创编声响。

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一开始就以唐老伯小农场中各种可爱的动物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带进管炫乐曲《小鸭与大灰狼》,和小歌舞剧《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同时,不同速度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速度的感受与识别。

教学过程:

(一).

看看。播放《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带学生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在农场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2.听听。请学生听听教师在农场看到的。

3.模唱。请同学们模仿教师的演唱音色进行学唱。

4.玩玩。熟唱歌曲后,请学生设计最有特征的动物动作,模仿动物的叫声,边唱边跳尽情的嬉戏。

5.敲敲。请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为《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伴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应有轻有重,要按书中提示的敲击,并要明确打击月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6.汇报表演。全班召开农场联欢会,一部分同学那敲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扮演各种动物。

(二).

故事引入。播放管铉乐曲《小鸭与大灰狼》,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2.欣赏音乐中动物的形象。喜爱小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但要表现小动物需要一定的观察力、表现力。

3.表演音乐剧。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评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协调合作进行表演。每组派出代表汇报各自的表演方案。

4.评价。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和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一组,数一数哪组红旗最多,评出最佳表演组。

(三)小歌舞剧《龟兔赛跑》

看看、讲讲。播放《龟兔赛跑》。请同学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2.创设情景。学唱《龟兔赛跑》,从音色上感受角色。请第一组同学读旁白,女同学唱小白兔音乐,男同学唱小乌龟音乐。

3.表演小歌舞剧。熟唱各自扮演的角色音乐后,请出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大象,裁判长—小猴子,还有小白兔、小乌龟。

4.互评、他评。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当听出小白兔的音乐速度时,应表演出较快的动作;当听出乌龟的音乐速度时,表演出稍慢的动作。

5.用敲击乐器伴奏。教师请出拉拉队,用教材指示的小乐器即兴敲击。

6.汇报表演。在前面修改的基础上,再请出另外的同学扮演剧中的情景中。最后评出优秀表演者并颁发小红花。

课后反思:

第8课《春游》

教学意图

本课以贴近孩子生活,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春游、划船等活动为主题大歌曲组成,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热情。

通过歌曲听辨、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天大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注重环保大美好品德。

二:从听赏乐曲入手,感知音乐中快与慢、强与弱的对比作用。

三: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并能即兴创编歌舞、律动表演。

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学唱两首歌曲;听赏两首乐曲,并随之律动。教材抓住了一二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千方百计调动各种形式,促使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活动。如:运用问答式歌唱方法学习歌曲《春天来了》;学会歌曲《划船比赛》后,组织学生创编唱游活动,欣赏乐曲《野蜂飞舞》中大律动,感受音乐力度的强弱变化;欣赏钢琴曲《郊外去》时随音乐跑跳,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对比等。

教学过程:

(一).

听中比。模范两种不同乐器大演奏方法;听音乐进行律动:钢琴曲采用小朋友跑跳节奏型。弹奏时快时慢,表现了小朋友们愉快的情绪;乐曲却用快速拉弓的集型节奏,模仿野蜂快速摆翅的动作,时强时弱,充分表现春天的气息。

2.听中动。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感知音乐中的快、慢、强、弱的情绪变化。自主探索音乐形象---野蜂振动上下飞舞,忽近忽远、时强时弱。以及到郊外去的高兴心情。

3.动中看。春天来了,你看到春天了吗?引入歌曲《春天来了》。

4.学唱歌曲。先听教师范唱,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作一问一答的对白朗读。说话时,语气可以有多种,音乐中的语气也有多种。教师指导学生将朗读歌词的情绪注入到歌唱中。

5.唱中舞。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来表达音乐中的问答。

6.唱中敲。请学生边唱歌曲边自由地拍击身体的个部位,或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歌曲《划船比赛》

听中感受。播放《划船比赛》,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海南民歌风格。

2.跟读歌词。学唱前,可提示学生跟着老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教师可先范唱,然后学生再跟着录音唱,反复数遍。教师要关注有差异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大胆的跟唱。

4.听中比。请同学听老师唱教材中第31页的歌曲,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3拍子与2拍子的特点。

5.动中创。“划船”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又最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它既可以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又可以作为休闲娱乐。

6.汇报表演。让全班同学围成圈坐下,观看各组在“舵手”的指挥下,如何去拼搏、去争上游。各组推荐代表与教师组成评委会,选出冠、亚、季军并上台领奖。

课后反思:

第9课

《练身体》

教学意图

教学目标:

一:用愉快的心情歌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参与律动。

二:通过学唱歌曲和律动,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

三:通过即兴表演和自编歌词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做早操》

歌曲《做早操》和《向前走》可采用先学唱、感受音乐,然后通过综合比较,初步感知固定的节拍、多变的节奏(长、段音)。

由生活引入。教师可请全班同学按原节奏做一次少儿广播体操(节选一部分)。

2.想想。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学校每天要做少儿广播体操?(课间操)做操和运动时为什么要配上音乐呢?

3.学学。播放音乐《做早操》,老师再次范唱后请同学们小声跟唱。教师可以编排几个简单动作边唱边带学生唱和做,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记忆歌词。

4.做做。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歌曲,自创自编操。

(二)学唱歌曲《向前走》。

听中动。听音乐,让学生在课室内原地踏步,然后一个一个地排队向前走,口念一二三四„„

2.画画、涂色。首先比较两支铅笔,把长的笔涂上颜色,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书中节奏色块,听音乐比较音的长短。

3.听中读。听音乐朗读《向前走》的歌词。

4.学唱歌曲。学生把歌词按节奏朗读顺畅后,也提醒学生整首曲子要以进行曲的速度来演唱。

5.自编动作。请学生随音乐自编律动。

6.游戏活动。请学生扮演三个不同年龄的人物角色进行律动,在活动中体验走步时的节奏感,快步时的节奏感,跑步时的节奏感。

(三)歌曲《我的头和我的肩》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充满快乐情绪和幽默感。儿童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人体各大部分结构名称,通过自己的身体进行即兴动作表演,锻炼头、肩、胸、腰、膝盖、脚指头的位置,也是应变能力的反映,容纳感学生在快乐地玩和唱中感受生活乐趣,感受非洲南部歌曲的风格。

创设情景。播放非洲南部歌曲《我的头和我的肩》,让同学们在直观的画面中感受歌曲风格。

2.朗读歌词。先把重点词板书,认识头、肩、胸、腰、膝盖、脚指头等身体的各部位,再按节奏朗读歌词。

3.背唱歌词。聆听全曲若干遍,随着录音范唱,请学生准确地指出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直到学生熟悉全歌词,再让他们在友好交往中边唱边玩。

4.创编歌词。鼓励学生自编新词演唱歌曲,并随歌词摸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创编新词的接龙游戏。

课后反思:

第10课《唱游》

教学目标

一: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速度、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二:学一个新的音“la”

三: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材内容

教材选用的三首歌曲《如果你高兴》、《十个小印第安人》、《牧童谣》都非常生动有趣、贴近学生性格特征也易于以唱游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律动教学。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易于儿童自主参与。能将学生带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中,领略各地儿童质朴、热情、活泼的情趣与不同的音乐风格,开括视野,愉悦身心。

教学过程:

(一)《如果你高兴》

听中动。听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听音乐有节奏地拍腿;听音乐有节奏地跺脚;听音乐有节奏地弹舌。全班做声势游戏。

2.听中读。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动与朗读歌词中,同学们对歌曲已很熟悉。此时,教师可请学生跟着钢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是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

4.自编歌词。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其他部分的名称编成歌词填入乐曲中演唱,并伴以相应的律动。

(二)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游戏引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2.讲故事。看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3.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4.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5.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6.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7.即兴表演。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8.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三)歌曲《牧童谣》

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来抒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准曲中衬词,感受la的音高。

3.学新手号。学习新手号,做教材第41页的活动“唱唱”。

4.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自选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

课后反思:

第11课《读读、唱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感知三拍子;通过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二:通过歌曲《咏鹅》的学唱,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感受音乐如何与诗歌相结合,体验音乐与古诗词融合后的魅力。

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

第三篇: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9 = 17-9 = 11-9 = 16-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 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15-6=9(只)

2、15-6=9(个)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 里填上“〉 ”、“〈 ”或“=”。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周第 课时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76 45 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 43 多一些 多得多 78 ○ 76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40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2、在 里填上“>”、“<”或“=”。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2)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5)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3)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

(1)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2)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

(2)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4)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多的。

2、学习例4。

(1)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换几枚1分的硬币。(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3)教师板书: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里去调查一下练习九第8题这些物品的价钱,并填在书上。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简单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习例7。

(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②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 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元()角

5角+8角=13角=()元()角 1元2角+8角=20角=()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元

1元2角+1元2角=()元()角 8角+8角=16角=()元()角

④ 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简单的计算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2页,练习九10、11题。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元+9元=()6角+9角=()角=()元()角 4元9角=()角 78角=()元()角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课后小记:

八、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时间:4课时

课题一 找规律(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课后小记:

课题二 找规律(数字)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1)学生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2)学生活动。(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三 找规律(数字)教学内容:教科书9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7。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学习例8。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nbsp;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练习

教学内容:92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完成练习十六的练习:

1、第1题:圈出合适的图形。(1)学生明确题意。

(2)根据规律圈出相应的图形。(3)汇报交流。

2、第2题:涂色。

(1)先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涂色。(2)学生活动。(3)汇报交流。

3、第3题:摆出下一组图形。(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

4、第4题:找规律填数。(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2,第2组都是减2,第3祖是加2。

5、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然后填数。(2)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10(15)

5

三、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 3 6 10(15)

5

课后小记: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1)用数字表示的。(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3)用圆圈表示的。(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板书设计: 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统计图:

河 马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例如: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你试

第四篇:冀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全教案

1、画纸传传传

2、彩色的圆形

3、彩旗飘飘

4、彩蛋拍卖会

5、图形剪拼

6、大鱼和小鱼

7、春天在哪里

8、数字、拼音字母变化多

9、圈圈乐园

10、大嘴巴

11、小兔的奇遇

12、小兜肚

13、泥捏餐具

14、从家到学校

15、大家一起真快乐

16、小吊饰

17、神奇的大树

18、我们看木偶戏

1、画纸传传传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集体创作课,用我的智慧加上你的智慧,一起创作出一幅有趣的作品。

区别于旧教材第一课安排欣赏•评述的做法,更有利于学生从假期的思维方式向学习状态的转换。

在这节课中,绘画的内容是极其偶然出现的,所以画什么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新学期伊始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更融洽、更和谐的精神环境。设计思路:

可以自由结组,也可以有教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绘画的接力跑。可以几个人共同创作一幅大画,也可以几张小的作品传着画。总之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自由创作。教师在这里只扮演一个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

认知领域:学习其他同学的划线、涂色的方法。

能力领域:能够在现有形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想想继续创作。教学准备:

素描纸若干(一部分整张的、一部分裁成小张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结组

好久不见了,一起画一张画好吗? 自由结组。

二、提出要求

由于休息了一段时间,学生对课堂创作要求有些生疏了,所以要求要尽可能的具体一些。如:保持安静,尽可能不打扰别人。

尊重创作,不批评别人的作品。大胆添画,使作品变得更有趣。

三、集体创作

小组内自己决定时使用大纸还是小纸,派代表找老师领纸。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集体创作。

四、展评交流

把学生作品贴在教室里进行集体交流。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创作想法。

2、彩色的圆形 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了解其特点,学会区分;

2、会画圆形,在圆形中画出彩色的故事内容、物象或图案;

3、学会用彩色的圆形制作陀螺;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能力、审美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重点、难点:

认识、画出圆形并对其涂画装饰,制成陀螺。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瞧,它来了!(课件动画展示:一个拟人化的光盘形象,光盘做它的大脑袋,极负夸张的面部表情显示着苦恼,愁眉苦脸的样子。)教师问:“光盘使者,您这是怎么了,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唉!本来今天能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我非常高兴,但是VCD不要我了,内容单调,颜色也不漂亮。我可怎么办呢?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吗?”

课件展示完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光盘使者(光盘)的形状(圆形),有什么特点(中间有一圆孔),在纸上画一画。由此引出课题“圆形”。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如下方面:

1、为光盘穿上漂亮的服装;

2、让光盘变得多彩。师:在圆形上用多彩的颜色画出精彩丰富的内容作为光盘的衣服进行装饰才是漂亮的。引出课题“彩色的圆形”。

二、启发思维,绘画创作

1、请学生用形象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在圆形上画些什么内容最漂亮)。

2、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动手制作,评价交流。让学生把设计的彩色的圆形剪下来,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互评,取长补短。

三、制作陀螺

1、演示制作陀螺的过程(通过动画把“陀螺”的制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制作过程一目了然。)

2、学生制作

让学生充分自立、自主,利用他们手中废旧光盘、铅笔、橡皮泥动手制作陀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找准圆形的中心用铅笔扎下去。

四、学生自由交流、评价。

通过“陀螺转转转”的展示会形式使学生的陀螺作品形成规模,转起来,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对做得有个性的作品发给“戏剧小脸谱”奖品以示鼓励。

3、彩旗飘飘 教材分析:

本课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手工制作课。通过彩旗这种常见的物品,对学生进行了与色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和涂画训练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师侧重引导学生从形的组合和色彩的变化上去表现各种各样的彩旗,使学生懂得用不同的基本形状能够组合成新的形状。并在其中学会由随意性的色彩搭配,到有意识的色彩搭配。教学目标:

1、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进行拼摆,组合成不同的彩旗形状。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搭配,做出不同效果的彩旗。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流程:

一、美丽的旗

l、录像画面一:生活中有彩旗的地方。

引导学生讨论:节日的广场、单位的门厅上、学校联欢的场所(教室与操场)、新年的街道都有彩旗。(使学生意识到:彩旗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使气氛变得更加喜庆、热烈。)

2、录像画面二:各国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国旗。

讨论:内容丰富,有寓意,是国家的象征。(不作为重点,仅供学生欣赏、参考。)

3、小结:彩旗的作用很大,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二、探索旗的组合

l、请学生把桌子上的方、圆、三角形状的彩纸任意组合,粘贴。形成不同形状的彩旗。

2、教师:能不能回答你制作的彩旗是由哪几种形状组成的?(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形状进行组合可以获得更复杂的形状。)自评:请学生用现成的基本形去拼摆,会获得新的形状。低年级的学生空间感不强,习惯表达平面的形状,通过这次练习使学生对形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制作多彩的旗

1、请学生自己搭配颜色,认为怎样漂亮,就怎样搭配。

2、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展示有风格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选用不同颜色进行搭配会获得不同效果,或大方或庄严或活泼或热烈。

自评:低年级学生并不具备有关颜色的基本知识,只凭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主观爱好去搭配,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色彩知识。

四、欢乐的旗

l、把学生制作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彩旗连在一起,挂在教室里。(气氛一下子变得欢快起来,学生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绽放出最开心的笑脸,心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成功之感。)

2、教师:同学们,每个学生都是那样心灵手巧,只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成功。

3、教师:同学们,让我们边歌边舞,一起庆祝我们的劳动成果吧!(放起音乐和学生在彩旗飘飘的教室里一起唱歌跳舞,使气氛达到高潮。)

4、《彩蛋拍卖会》彩蛋拍卖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利用蛋壳来进行设计和表现。蛋壳彩绘是许多国家和民族都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蛋壳彩绘更是成为了一些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对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深刻的影响。本课采用拍卖会的形式来呈现,目的主要是增加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作品展示形式。学生做完作品后,通过开展拍卖会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教学目标:

1.能够大胆地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激发学生对装饰色彩的审美感受。2.能够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的品质。3.欣赏彩色蛋壳的艺术美。教学重点: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2、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3、学会欣赏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手的控制力较弱,容易将蛋壳弄破。教具准备:

选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学生自备鸡蛋、彩笔、油画棒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特别喜欢(肯定有力且异口同声地回答)。师:既然你们都那么喜欢画画,那你们画在什么地方呢? 生:一般画在纸上。

师:对。那你们再想一想,画除了可以画在纸上,还可以画在哪里?(学生都兴奋地举起手来)生1:还可以画在地上。生2:还可以画在墙上。生3:还可以画在水果上。

师:你们说的都很对。下面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看看这画都是画在哪里的?(出示电脑图片一壁画)(聚精会神地看)生:是画在墙上的。

师:大家观察的都很仔细。我们一般把画在墙上或雕刻在墙上的艺术作品称为壁画。中国最有名的壁画是—敦煌壁画(欣赏图片),谁能描述一下这幅作品当时的场景呢? 生1:他们在庆祝节日,有的在演奏、有的在跳舞、还有的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生2:他们都很高兴,每个人都在笑着。

师:说的好。作者把当时欢庆的场面以及自己高兴的心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西方最有名的壁画是—埃及壁画(欣赏图片),谁能描述一下这幅作品当时的情景? 生:画中有三个人,其中一个人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另外两个人好像在给他端吃的。

师:很好。这幅画描绘的是侍者在侍奉国王的情景,画中从国王的服饰及侍者对他的敬畏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的地位与威严。国王身后的墙上有一些图形,你们能看出是什么吗? 生1:有人的形状,好像还有碗、筷子和其他的形状。(不确定的表情)生2:不知道,看不出来(皱着眉头连连摇头儿)

师: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因为当时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就用画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是他们之间沟通最好的方式。生:呀原来是这样啊!(恍然大悟)

师: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看看这些画又是画在哪里的?(出示电脑图片——彩陶)生:画在罐子上的。(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对。我们--般把绘制在陶器上的作品称为——彩陶。那这些呢?(出示电脑图片——鼻烟壶)

生:画在小瓶子上的。(得意地说)

师:直接画在瓶子外侧吗?(用疑问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生:是啊。(肯定地回答)

师:哈哈,这回你们错了!这是我们国家最有名的工艺品叫鼻烟壶,很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都非常喜欢这种艺术品,常以高价买走它,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值钱吗? 生:不知道。

师:因为它的制作工艺非常难„„(停顿,环视四周,看学生专著的神情)它是用一种特殊的绘画工具从瓶口伸进去,直接画在瓶子内壁上的,因此需要制作者很深地绘画功底。生:哇!太神奇了!(学生惊叹不已)

二、新授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增长了很多的见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用“心”去画的,里面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我们再来欣赏几张图片,看看这些画又是画在哪里的?(出示电脑图片——蛋壳画)生:画在蛋壳上的。(兴奋,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没想到小小的--枚蛋壳上能画出这么多形态各异的作品。我也忍不住做了一个,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迫不及待)(老师出示画好的彩蛋)

生:哇!真漂亮啊!(兴奋地手舞足蹈)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呢? 生1:先用勾边笔勾出轮廓,再涂色。生2:也可以用彩笔直接画在上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师:大家说的制作方法都很正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亲手做一个蛋壳宝宝,赋予它生命呢? 生:想!(兴奋、激动、异口同声)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师:希望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鸡蛋的安全,不可直接放在桌子上,以免滚落到地上。(边巡视边嘱咐)师:大家看。(老师托起一位同学做的作品向大家展示),这位同学的蛋壳宝宝真有趣,还给它粘贴了纸做的头发呢。(边说边指这个地方)真漂亮呀!(稍作停顿)其他同学也可以发挥我们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出更有趣的蛋壳宝宝吧!(由此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制作老师巡视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师:好,我看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都静下来,谁来介绍介绍自己的蛋壳宝宝呀。哪位同学先来呢?

(老师说完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有的还站起来,想要介绍自己的成果)

生1:春天来了,我画了很多的树和鲜花,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大自然中玩耍,小鸟飞来还为他们唱歌呢!师:你真是个热爱大自然的好孩子。

生2:我画的是海底世界,有很多漂亮的小鱼穿梭在水草间,海底还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彩石和贝壳,最漂亮的是还有--条很美很美的“美人鱼”。(学生自豪地举着作品,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只不过“美人鱼”的头被画成了男孩子的头)

师:真是太神奇了,不过我们需要给他改一下名字,叫他“美男鱼”吧!(哈„„孩子们开心地笑了)太有创意啦!(其他学生展示,大家的作品都各有特色)

师:看来大家都做完了,而且对自己的作品都很满意。下面我们来开一个小型的拍卖会,看看你的作品会被谁以高价买走,你们说好吗? 生:好!(兴奋着大声回答)

师:但我还有个条件,出高价买走彩蛋的同学要说出它的优点。

生:可以。(迫不及待地说)

(老师把学生作品全部摆在讲台上,选出一名拍卖师,一名展示员,拍卖正式开始啦)(展示员出示一枚彩蛋)生1:1.2元。生2:2.5元。生3:3.1元。(台下没了声响)

拍卖师:还有叫的吗?(提醒大家)3.1元一次,3.1元两次,3.1元三次,成交!(一锤定音)

师:好,你能说说喜欢它的原因吗?

生:我喜欢它的颜色,搭配的很漂亮,在这些彩蛋中最醒目。师:说的好。(拍卖继续进行)(展示员出示另一枚彩蛋)生1:1.5元。生2:5元。生3:20元。生4:30元。(毫不示弱地样子)(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了下来)拍卖师:30元一次,30元两次,(没等说完--个声音突然响起)生5:40元。(得意的表情甚是可爱)(稍等片刻后)

拍卖师:40元一次,40元两次,40元三次,成交!(一锤定音)(不等我问,他就抢着发言)

生5:我喜欢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做这枚彩蛋的同学今天画的最认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表情如此的认真)

(我被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拍卖仍在进行)

(展示员又出示一枚彩蛋)生1:10元。生2:20元。生1:30元。(毫不示弱)生2:40元。(仍不放弃)

(气氛很是紧张,竞争在两人之间激烈展开)生1:(停顿片刻)80元(让人意想不到的数字)拍卖师:(表情有些激动)80元一次,80元两次,80元三次,成交!(轻轻地松了口气)师:(问生1)你为什么会出这么高的价钱呢?

生1:因为他画的很仔细,很精致,象工艺品一样,我想把它拿回去摆在家里。师:(转问生2)你为什么不继续和他竞争下去呢? 生2:我看他真的很喜欢,就不和他争了。(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五、教学小结

师:今天我们的收获太大了,我们不仅收获了成功,还收获了喜悦,我们用心赋予了蛋壳新的生命,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异口同声地说)

师:老师也为你们高兴,这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创造力。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会了蛋壳画的制作方法,我看到了大家制作过程中的投入和兴奋,也看到了大家制作成功后的喜悦和欢笑,我一次次被你们感动着,你们的成功与成长给了老师最大的安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象今天一样互敬、互赏、互爱。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一直在用直观、有趣味的事物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今天这节美术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彩蛋的制作方法,而且还让他们了解了很多书中没有的知识,如壁画、彩陶、鼻烟壶,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美术课其实不只是单讲美术,而是传播一种文化,让孩子们的视野不再狭小,真正地用心去画、去感受。在学生进行作品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孩子把“美人鱼”画成了男孩的头,我灵机一动给它起名为“美男鱼”,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不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错误上,从而拓宽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学设计中我有意安排了一个环节:在拍卖成交后,让出价高的孩子说出为什么拍下这个作品并说明原因,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此来提高自己的水平,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表现一次次的把我感动了,这是我在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我相信他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也会有所收获的。

5、图形剪拼

一、图形剪拼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图形拼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图形拼摆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形拼摆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图形拼摆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构成已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本课的编写目的就是向学生介绍浅显的平面构成的知识,并作简单的练习。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造型行为,是将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赋予视觉化的形态美感。扩大传统抽象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装饰图案的图像和表现手段。

教材将“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平面形态的分解构成”等三项内容作为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图形拼摆”的游戏形式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并与生活相联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较早地对现代设计有所接触,并通过构成方法的练习, 初步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建立学生对形态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观念,并且通过研究构成的形态及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 和“基本形的重复构成”让学生了解基本形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图形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减分割的方法获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又可以构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教材运用并列、对称、平移、重叠等方式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图片充分体现了视觉上理性、明朗的美感。“基本形的分解构成”这一课时中,“分解”是对原始关系的解脱和破坏;“构成”则是对新关系的建立与创造。可加深学生对视觉元素、空间的整体关系与构成方法的认识,培养对形态的基本感受和创造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接触、覆盖、透叠、分离、等变化方法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笔,画纸,尺子,各种基本图形的硬纸片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

教师:课件,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学生边说,老师边画出来,或用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彩色纸上画出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提示: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来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图形。)

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它们能组成许多不同的形状。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把剪下的图形随意组合成一幅画。

学生上台演示。揭示课题:《图形拼摆》。

2.引导欣赏,拼摆游戏。

(1)欣赏作品及生活中有基本形排列的画面图片。(如:花布、拼花地板、地砖等。)

(2)基本形通过排列可以构成各种图形,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提示:各国的国旗、商标、奥运会五环标志等。)

(3)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把剪好的图形进行随意的拼摆游戏。

在拼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形组成的许多奇妙的图形。

3.联系生活,激发创意。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请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都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回答时最好能具体说出物体的哪个部分像哪种图形。(提示:如房子的房顶像三角形,房门像方形;乒乓球拍像圆形和方形组成。)

4.传授方法,创作表现。

(1)引导学生拼摆出两个基本形所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中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出现的接触、覆盖、透叠、分离、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情况。)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构成中的“形”与“地”的关系,提供创作的建议。

(3)鼓励学生还可以用彩色笔随意画出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画面,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4)提出作业要求:

①用基本原形进行有趣的变化,将获得的基本形画在作业纸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要求:形象新颖、绘制工整。

②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生活中的物体,(或者将多个相同的基本形通过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创作出一幅漂亮的画面。

③利用形与地的关系构成新颖图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让大家猜猜看表现的是什么主题。互评作业。

(2)选出优秀作业,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拓展活动:寻找并收集生活中有关基本形组合构成的商标或图形实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纸,七巧板学具(玩具)

(教师)七巧板教具,范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玩过七巧板吗?谁能用七巧板拼摆一个图形?教师出示七巧板的课件并演示。学生拼摆,讨论。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

(简单地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探究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小结:将一个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几个形状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种图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构成的这个原理。

2.欣赏激趣,启发思维。

(1)展示一张平面构成图形,提问此图是怎样制作的?

(2)教师演示“分解”与“构成”的方法。

①出示圆形,将它沿直径分割成两个半圆,再将分割成的两个半圆在演示板上作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把每次组合成的新图形画在黑板上。

(也可以选择长方形作为“母体”进行分解三次,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态。)

分解法:对称分解,十字分解,整形分解。

②请学生练习变换构成的方法:分离、翻转、错位、连接

组合法:分离式,左右置换式,同向式,相接式,万字式,口字式,十字式,嵌入式等。

小结:将基本形加以分割并重新组合,可获得众多的图形。

3.巩固新知,启发创造。

(1)象形物品的分解构成:

展示两幅范画(熊猫和热带鱼),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

(2)抽象几何的分解构成:

展示两幅范画(方和圆),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

(示范作品详见相关资料)

4.作业练习,拼摆创作。

(1)作业要求。

①分解次数不宜过多;

②构成时不得重叠或舍弃;

③作品可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必须创新。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强调学生在切割纸张时注意安全!)

5.作业欣赏,评价深化。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选出代表性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作过程,谈构想。

(3)小结本节课内容。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或水彩笔,纸张,剪刀,胶水,尺子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演示教具:基本原形图例,各种不同的基本形挂图,教师范作

教学过程

1.游戏与揭题。

(1)出示一些基本形,(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请几个学生组合拼摆出有趣的图形。

(提示:可将几个图形的背后贴上小磁铁,在磁性黑板上拼摆。或用象棋和围棋子进行拼摆。)

(2)揭题。设计师们把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称为基本形。基本形通过排列和组合后可以构成各种图形和有趣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几个基本形拼摆成平面构成的知识。

(3)板书课题:《图形拼摆》。

(4)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2.欣赏与评述。

(1)出示一组图形

(2)找一找它们的共同点:由基本形变化而来。

(3)请学生谈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简洁、色彩、形状„„

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类似的图形吗?

(提示:教师可以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商标图案,作为学具。)

3.启发与尝试。

(1)选几个同类的基本形进行拼摆,看一看能构成怎样的图形。鼓励学生尽量多地进行拼摆尝试。

(2)选两种不同的基本形若干个进行拼摆尝试。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并说一说设计的方法、思路。展开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含义,可以装饰在哪里?

4.谈话和分析。

(1)分析、探究:教师进行示范,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吗?

引导得出一些基本形构成的方法:接触、重叠、分离„„(详见相关资料)

(2)巩固提高再欣赏:欣赏优秀的基本形平面构成作品。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著名标志、精美图形,就是巧妙地运用这些构成方法设计的。

(3)还有其他构成的规律和方法吗?(发散、分割、综合„„)

5.创作与指导。

(1)你能用基本形拼贴出美丽、新颖的图形吗?

(制作3个,根据具体掌握情况可多练习。可以用绘画和剪贴的形式,视学生准备的学具而定。)

(2)鼓励积极思考、操作细致、大胆创新的同学。

(3)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利用形与地的关系。

6.展示反馈,评价小结。

展示优秀作品,评选最佳设计、最佳图形构成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设计的感受。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7.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教师课堂小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美感来。

(2)收集各种基本形组合或拼摆的图案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七巧板玩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排列与组合,我们通过对许多基本形的组合创造了具有美感的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基本形进行分解与再构成的创作练习。

(1)展示范画(熊猫)——圆的分解构成,观察后说说这张画是由怎样的一个基本形分解而成的?

(2)师生互动,拼摆图形。

2.拼摆七巧板。

(1)大家玩过七巧板吗?谁能用七巧板拼摆一个图形?教师出示七巧板的课件及图形,进行拼摆演示。

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图游戏玩具之一。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通过拼摆能启发我们少年儿童的智慧,所以深受欢迎„„

(简单地介绍七巧板,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制作七巧板:将一个正方形切割分解成7块。(如教材所示)

(3)拼摆七巧板:出示一幅七巧板构成的图形,请学生用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摆出来,比一比谁拼得快。

小结:将一个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几个形状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种图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构成的这个原理。

3.互动演练,激发创意

(1)出示一张方形图纸。(基本形)

(2)分解基本形。(3次)

(3)组合成新形态。

(4)变换构成方法。

展示后,启发学生了解构成的几种方法:分离、错位、连接等,让学生观察后找出以上在组合中相应的部分。相同的剪法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

小结:任何一个基本形,我们都可以视作为“母体”,进行分解组合,创造新的形态。从母体中被切挖出的部分,我们叫它“正形”,切挖后的空白部分,我们叫它“负形”,正形和负形之间就构成了“形”与“地”的关系。

4.欣赏作品,创作练习。

(1)欣赏平面构成作品,引发讨论。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展评。

(1)学生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并作讲解。

(2)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分析指导。

6.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春天在哪里

课的类型: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桃红柳绿,麦苗饱吸着春天的阳光雨露,茁壮的成长。蜜蜂忙着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春天里,小朋友可以尽情欢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画出对春天的感受。

本课教材由“欣赏春天”和“描绘春天”两个学习内容组成,它是结合了欣赏、表现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探索课。目的是让学生爱春天,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教学重点: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教学难点:

学生在绘画时能采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生:喜欢)找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春天。

二、找春天

师:现在春天已经来了,他和小朋友一样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它藏起来了,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寻找呢!小朋友,你们想到哪儿去找春天?

(引导儿童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的路线和计划,自由结合分组。)学生讨论后决定先到田野去寻找。再在身边找。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先到田野里寻找春天,小朋友要仔细观察,你们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耳朵听„„。(放录像)

师:田野里的春天这么美丽,在我们身边也有春天你能找到吗? 生1:我们换上了春装,像小鸟换上了新的羽毛。生2:天气变暖了,暖气停了。

生3:我们可以到郊外放风筝„„ 师:(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春天这么好,谁愿意来夸夸春天呢?采用多种形式:儿歌、诗歌、图片等(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资料参与全班交流)。

三、作品欣赏

师:春天的感觉真好,那么美丽!有人是这样表现的„„(出示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别人在表现春天时采用的方法。)

师:说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一幅画,因为这位小朋友用彩纸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了许多美丽的花。生2:我喜欢《春天来了》这幅画,小朋友在田野里玩的多高兴呀!我也想和他们一起玩。师:让我们也试着表现春天的样子。

四、学生创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五、作业评价

每个小朋友找个同伴先自评再互评。(可采用写评语的方式)老师做好鼓励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

六、小结

同学们表现的春天这么多姿多彩,看,把小燕子都吸引来了,(伴随着《小燕子》音乐下课。)

8、数字、拼音字母变化多 教材分析

美术课是最能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数字和拼音字母为想象的载体,联想到生活中已有的与此类似的事物,或想象用数字和拼音字母设计未有的事物。类似联想,接近联想运用较多一些。

另外,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学生熟悉的数字、字母外形上做一些装饰或修饰,就变成另外一种形象,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也是颇感自豪的事情,恰恰是这种兴趣,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中掌握一种绘画方法。教学目标:

1. 通过联想,把感兴趣的数字或拼音字母变成有趣的画。2. 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的联想能力有所提高。

3. 在对数字或拼音字母进行联想、设计的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一、导入

1、同学们,在语文、数学课上我们学会了拼音和数字,除了书本上能见到数字和拼音字母外,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用到数字和拼音字母,找一找,想一想,看谁还知道更多。(生:钟表上有数字,挂历、电话、电脑上有数字和拼音字母,文具上、衣服上,做广播操的时候„„,)

有了数字和拼音字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乐。今天,和我们一样快乐的数字和拼音字母还有另外一个愿望——希望通过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把自己装扮得更可爱、更美丽,走到大家的画纸上,变成一幅有趣的画。小朋友们愿意帮它们实现愿望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拼音字母变化多》。

二、欣赏拼音数字变化作品

师:大家快看这些拼音数字变成了什么,认真看,想一想,它们还能变成什么?(在欣赏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把自己喜欢的拼音、数字变成一幅画或变成新颖有趣的新形象。

四、学生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你们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让我们来吹呼一下——“耶——”(手势“V”),看我们的手势像什么字母?(V)再动一动身体,你发现了吗?身体也可以表现字母和数字,想一想,或者和同伴商量一下怎样组合,下课后,我们到操场做一做。

9、圈圈乐园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纸材种类很多,可以进行多种造型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创造的需要。因此,在教材中,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和纸工相关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握不同练习的训练重点。

本课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纸材特性,了解和掌握了剪、折、卷等基本造型方法后进行的练习。教师要在本课中对造型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本课的练习提高学生对纸材应用的能力,锻炼手部肌肉群的发展,提高学生手的精细制作能力。

本课内容以“圈”为媒介为学生提供了两种创作形式。利用多个大小不同的纸圈组合拼摆,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新形象;在纸圈内粘贴上一个形象,使它成为一个会滚动的玩具。这些创作形式丰富、有趣,会变、能玩,很好地将美术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

1.感受圆形,在造型活动中触发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分析、概括能力。

2.进行纸工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精细制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乐趣。

一、快乐的休验,用纸条制作圆形

1、回忆身边的圆形,引出今天我们就要用纸条来制作圆形的事物。

2、演示纸条变圆形

3、学生尝试

师:现在我们的圆形做好了,五颜六色的,老师还可以把一张纸条进行变化,两种螺旋的制作),如果把刚才制作的两个圆形组合在一起就能变成装饰的圆形。我们还可以通过拉、捏使这个圆形改变形状。有趣吗?

学生们欣赏老师的演示,兴趣很高,一个个脸上部是开心、喜悦的表情。

二、到圈圈乐园作客

我们现在就出发,看看圈圈乐园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播放课件动画,三种纸圈的形成,和各种圈圈形象。学生依次说出纸条形象,蝴蝶、瓢虫、松鼠、小娃娃等。)

三、分析圈圈作品的制作方法

师:为什么这些纸圈组合成的形象,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蝴蝶、瓢虫、松鼠呢? 生:因为这些圈圈做的很象真的东西。

师:同学说的很好,就是因为象真实的事物,所以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真实的这些形象,看看是怎样用圆形的圈圈表现这些形象的。

(多媒体出示纸圈形象和真实形象的对比图片。)

师:我们发现,用圈圈制作的形象抓住了生活中真实的形象的特点,也就是大的外形,而省略了不重要的部分,比如四肢、变化了花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很象。看来认真观察真的很重要。如果我们不了解生活中事物的样子,我们也做不出生动的作品的。

三、设计自己喜欢的圈圈形象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形的事物,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找吧,看看我们能不能抓住它们的大形,用纸圈把它们表现出来?(欣赏多媒休课件,生活中的圆形形象。)

师: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看到的形象,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用笔画一画它的图形呢?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形象,想一想能不能根据你的设计用纸条制作出来呢? 学生画。教师把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展示讲评。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设计来制作我们班的圈圈乐园,老师看很多同学都着急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吧!

四、学生制作圈圈作品,教师辅导。

师:同学们看这只小鸟(把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外形简单而有趣,圆形的头和身体,把圆形的眼睛和头连接的很巧妙,鸟的翅膀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多动脑筋,设计出有自己风格的圈圈作品。

师: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胶水的使用,尽量少用,以免弄脏衣服和书桌,还要注意把剪掉的纸屑及时放在书桌旁边的垃圾袋里,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展示学生的圈圈作品。(教师把学生制作好的圈圈作品粘贴到黑板上的圈圈乐园里)师:同学们看,我们的圈圈乐园多美呀,有可爱的动物有鲜艳的花朵,还有各种生活中的物品。现在谁愿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件作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圈圈乐园有很多精彩的作品,现在同学们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制作的。让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学生小组交流。)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圈圈乐园去作了客,还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圈圈作品,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观察生活,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可以成为我们制作的好参考。

10、大嘴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和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剪贴、装饰“大嘴巴”

教学难点:

有创新地对“大嘴巴”进行装饰。

课程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制作好的“大嘴巴”若干,磁带录音机。

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各色蜡光纸

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折纸玩具,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制作结束后,设计学生的展示活动,把学生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4分)教师与手中的“大嘴巴”进行对话导入,学生倾听教师与“大嘴巴”的对话,欣赏教师制作的“大嘴巴”。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激发起学习兴趣,二、学习新课

1、探究(4分)展示几个制作好的大嘴巴,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对分发到小组的“大嘴巴”进行研究。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嘴巴”的制作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2、制作(5分)放两首儿童歌曲,学生在这两首歌曲的时间内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东西南北”的折叠。

设计意图:通过限时完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下一步装饰打好基础。

3、谈话(4分)提问:你打算怎样装饰“大嘴巴”,学生谈谈自己的打算

设计意图:在谈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三、学生作业(15分)

1、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对前面折好的“大嘴巴”基本形进行设计、装饰。即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进行。

2、学生作业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在作业过程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两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不同对待,面向全体,通过放音乐使较长的作业时间不至使学生感到疲劳、枯燥。

四、评价

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欣赏。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同时在欣赏别人的作品的过程认识自身不足。

五、小结

1、清理卫生(1.5分)

2、小结(0.5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多方面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评价。11、11小兔的奇遇 教材分析

《小兔的奇遇》属于绘画创作课,是一幅想象画,所以本节课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

2、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给学生应对现实生活中突发事件的方法。重点、难点:

拓宽学生的思路,加强趣味性,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把想象的内容加以整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小兔子。

二、讲解

播放小兔子的录像片。学生总结兔子的特征。

找学生戴小兔子的头饰边唱儿歌边表演小兔子,并让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自由表演小兔子的各种动作和特点。

三、练习

引导学生把心中的小兔子快速的画下来,然后要求给小兔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四、学生创作

1、教师创设情境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想学什么本领?会去哪里学本领?在学本领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当遇到危险怎样解决?也许还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把小组内编的故事分角色表演出来,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表演进行相应的评价,适时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结合现实生活,教给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表现在绘画作品当中。教师加以辅导。

五、展评

师生共同将作品展示,(利用实况投影),相互交流,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并让作者讲述故事情节,请同学们提出优缺点,不断完善作品。并且为自己的画起名。课后总结

这是一节绘画课,而且要强调学生的想象。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了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本课的学习既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又充满了浪漫的童话色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不仅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12、小兜肚 教学目标:

1.能用画或贴的方法设计一件漂亮的小兜肚。

2.了解兜肚是我们民族传统的贴身服饰,种类多,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点,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在观赏、设计兜肚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兜肚的外形、图案设计;小兜肚寓意的理解。教具:

《小兜肚》课件、实物小兜肚。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出示小兜肚实物)大家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猪八戒、小孩、哪吒。师:对,穿的衣服叫“兜肚”,平时我们都叫做“小肚兜”或“小兜兜”。它是我们中国古代儿童的贴身服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兜肚》(展示课题)(出示目标)。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小兜肚的好处,理解小兜肚的寓意:

师:老师也准备了几件小兜肚,大家看看(出示实物兜肚),大家想一想,大人为什么要给小孩子带兜肚呢?它能有什么好处? 生1:穿着兜肚好看呗!生2:夏天穿着它凉快呀!生3:怕小孩拉肚子。

生4:夏天天气热,小孩光着身子,大人怕小孩的肚子着凉了!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师:仔细看!(出示福字兜肚)大人为什么在小孩兜肚上绣福字呢? 生:希望孩子有福。生2:希望孩子幸福!

师:说的真好!绣个福字是希望小朋友一生幸福、年年有福。师:(出示老虎图案兜肚)那绣个老虎有什么意义? 生:把别的动物吓走,不敢伤害孩子。生: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勇敢。生: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壮。

师:好极了,就是寄托着大人对孩子的美好祝福!(二)领悟小兜肚的组成及制作方法: 师:(出示实物兜肚)这是兜肚的外形。

接着介绍演示兜肚的贴边、花纹(图案)带子,在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兜肚的组成。

三、设计别致小兜肚(展示哪吒穿着小兜肚的图片)

1、师在黑板示范画,外形、(具体指导画法:想定点,后联线。)

(边讲边画,外形各不相同,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贴边、(边各种形状:曲线、弧状等)花纹。(启发联想)

我准备画桃子,希望孩子长寿。你呢? 生:香蕉、西瓜。

师:还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动物、人物。

2、师准备了一些外形、贴边(不同造型)、花纹。让学生上台随意组合。

3、引导欣赏课本26页的学生作品。师:说说你喜欢它的那些部分,为什么? 生自由说。

四、布置作业。

我们赶快动手吧!自己画或剪贴一个小兜肚。巡视辅导。(同班学生之间欣赏)

五、教学小结

师:今天真高兴,我发现我们当中涌现出这么多的设计师!我们回家偷偷地,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好吗?祝福妈妈健康!(生齐声:好!)

十三、泥捏餐具(造型?表现)教材分析

《泥捏餐具》这节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活动。

玩泥——一种需要多种感官参与的材料,不存在所谓的正确与错误的操作方法。“当越来越多得很好的泥土变成混凝土覆盖在墙上时,我们有必要赶紧为成长中的孩子们多储存一些泥土”。玩泥的活动将会给儿童提供另一种体验世界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和创作现实生活有中的或自己设计的餐具。在玩泥的活动中,学生不怕脏和累。这种非智力因素的锻炼是学生更加珍视自己的艺术创作。学生分析

学生对泥性天生的情感,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创作出各种作品。面对泥胚,将自己意识中的形态变为立体形态,学生的思维观念上将得到一个新的层次上的转变。教学思路

从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先介绍古代的人用泥制作餐具的原因,再欣赏古代的人 用泥制作的餐具,然后自己尝试用泥制作餐具,最后大家在一起交流创作的经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感悟生活、发展想象、磨练意志,使学生的心理、智力、技能等方面均产生很大的变化。

认知领域:立体型的基本认识和制作

能力领域:用手指、手掌、手臂对泥胚进行团、揉、提、切、挖、搓、压、按、挤、捏,促使泥产生形态的变化,还可以尝试使用拍泥板、搓泥条等成型技能。教学准备

古代陶艺作品图片、泥 教学流程

一、教师引导,展开想象 老师:“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一已经有了人类。但是他们没 有碗,无论是吃饭还是喝水,都只能用手。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好不好?” 师生共同模仿用手舀水喝、用手抓东西吃的动作。(体会发明泥捏容器的必要性)老师:“同学们都感到很有趣,但是这种生活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学生畅所欲言,给古代的人出主意、想办法。(学生出谋划策,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老师:“古代的人和同学们一样聪明,他们发现把土和水混合起来就得到了泥——粘粘的泥,而这种东西可以做成一些餐具,用来装水、食物或其他的一些物品。”

二、欣赏图片,实践操作 老师:“你们想知道古代的人类都做了些什么餐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古代的陶艺作品图片,共同欣赏。

(欣赏活动的安排既有审美价值,又是造型提示。)

老师:“看了这么多精美的餐具,我们不禁为古代的人的智慧感到惊叹。你打 算做一件什么餐具和古代的人比一比呢?”

每个学生发一块泥,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一件实用的物品——碗、盆、罐、瓶、壶、杯、盘、刀、叉、勺„„

对于学生使用的团、揉、提、切、挖、搓、压、按、挤、捏等方法,及时表扬,加以鼓励。(通过玩泥,熟悉泥性,尝试造型。)

老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组进行拍泥板、搓泥条等基本成型技能的示范 能帮助学生制作出更成熟、更完善的作品。学生对新方法充满好奇,大胆尝 试创作出更有新意的作品。

(为学生进一步创作提供了基础。)

三、交流展示,反馈评价

学生完成的作品自己摆放在展示台上,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便于比较、交流。)

学生围在展示台前,交换创作感想,相互评价作品。老师:“谁来谈谈你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谁觉得自己做得特别有趣?”

“谁觉得自己想得特别巧妙?”

“……”

(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老师:“古代的人除了用泥制作餐具以外,还制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珍品,秦代的兵马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现在,秦代的兵马俑从古城西安来到石家庄做客了,它们就住在石家庄市博物馆里,欢迎大家去观看,近距离领略古代泥塑作品的美。”(提供展览信息,拓宽审美渠道。)

14、从家到学校 教材分析:

《从家到学校》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学生对上学的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上学 放学,都要来往于这条路上,因此,这个内容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课教学,通过 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上学的路及沿途景物的描绘,让学生充分体验用图画或其他形式表现生活中景象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

1.能使用常见的工具、材料表现从家到学校的路和有特征的景物。

2.鼓励学生在认真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用图画或其他形式表现生活中景象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手偶,边演示边配音:同学们,我是快乐的小鸡jenny,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生:愿意,(学生喜欢手偶的形象,激起了学习兴趣)师:(模仿小鸡)那我请你们到我家玩好吗? 生:好!师:(模仿小鸡)你们看看从我家到学校就是这样走„„

课件出示小鸡Jenny从家到学校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路边的景物。(学生情绪激动)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部认识小鸡Jenny的家了,那么怎么才能让jenny也认识你的家呢? 生:我给他带路。生:给他画一张地图。

生:告诉他路边有什么景物。

师:真棒,Jenny给自己的家和学校之间画了一张路线图。(出示路线图)咱们也来画一张路线图怎么样? 生:好,师:这样,Jenny就可以看着图找到你的家了,可是这要怎么画呢?从那入手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书中的学生作品。课件出示学生作品并讲解。师:(总结)拐弯的地方可以用折线,弯弯曲曲的公路可以用弯线,立交桥或天桥可以用螺旋线来表示,我们还可以用线的距离来表现路况,通畅的地方线的距离宽,曲折,狭窄的地方线的距离窄。(老师黑板在黑板上演示)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画出一张让人一目了然的路线,让每个同学都能看着图到你的家,现在咱们就用自己的方法来画一张路线图吧!指导学生练习,不过于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只要学生在创作练习中把从家到学校的路及一些景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富有情趣就达到要求了。

四、展示作品,激励促进

老师帮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师:大家来看看XX同学的画,谁来给他提点优点?

五、小结 师:(用手偶配合),同学们,谢谢你们能够把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送给我,我太高兴了,以后我一定会到你们家去做客的,再见!课后总结:本课通过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上学的路及沿途的景物描绘,使学生充分体验用画图和其他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景色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美好情感。

15、大家一起真快乐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基于受教方年龄较小,因此知识目标制定得较低,便于学生完成。现在进行的美术学科课改,目的是尽可能地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形成有益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情感目标的完成上。

与幼儿相比,小学生的同伴交往频率更大了。共同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增加了。这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害怕、迷茫而无所适从。更有甚者产生自闭心理。这时教师或家长应及时给予建设性的指导,使孩子接受现实,尽快溶入集体生活。

因此,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起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并学会多方吸纳来自集体中的各种信息、知识,完善自己;也将更善于协调处理与其他儿童的关系。从而增强自信心,有利于逐渐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并会运用一些基本绘画语言表达内心感受。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和正确的态度,并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师:如果大家能够快速坐好,作为奖励,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生:(安静)师:(开始讲故事,课件演示)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城市叫“欢乐谷”。城里住着很多人,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喜欢这样,他的名字叫嘟嘟。他很自私,有了新书不愿让其他同学看,有了新玩具也从来不让其他同学玩。上车嫌拥挤,去游乐场嫌人多。他总是说:“这么多人烦死了!要是整个城市只有我一个人就好了。” 师:同学们,你说嘟嘟这样做对吗? 生:分组讨论(略)师:通过讨论,大家都不同意嘟嘟的做法,接下来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天,他的话被一位路过的天使听见了,她真的把城里的人们都变没了,偌大的一个城市里,只剩下嘟嘟一个人了。

二、师:城市变成了这个样子,你们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大家看看嘟嘟现在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生:他在哭呢。师:可是他应该高兴才对啊!他不是嫌人多吗?联系我们自己平时生活中遇到一个人独处时候的心情,想一想嘟嘟为什么哭?他在想些什么? 生:他很后悔,他想朋友们了;他肚子饿了,也没人给他做饭;没人跟他说话,他很孤单;天黑了,他很害怕„„

师:对!因为嘟嘟现在明白了,真正只剩一个人是无法生活的,处处需要与他人的合作。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师:嘟嘟现在知道错了后悔的不得了,看他哭得多伤心啊!我们大家帮帮他,和他做朋友,让欢乐谷重新充满欢乐好吗? 生:好。(激动兴奋)师:可是欢乐谷好大好大,我们来分工合作,一组负责一块场景的布置。打开你们桌上的图片,漂亮吗? 生:漂亮!

师:可是再漂亮的景色,没有大家一起来分享,也是不快乐的对吗? 生:对!师:那么,我们每个人画一个活泼可爱的自己,剪下来贴在美景中,让欢乐谷重新热闹起来,充满欢乐好吗? 生:好!

指导学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加以强化和突出。注意面部表情的刻画(喜悦的)。将各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共同欣赏被同学们重新装点过的城市各处呈现出的欢闹景象。师神秘的说:“大家帮助嘟嘟使欢乐谷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他要跟大家说几句知心话。你们听„„” 嘟嘟:“以前都怪我太自私了,才会使欢乐谷变成这个样子。谢谢大家的帮助,谢谢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通过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啊!希望你们永远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16、小吊饰

一、导入课题(课前用各种各样的吊饰布置教室)今天,我们教室里悬挂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饰物,美化了我们的教室,增添了情趣和色彩,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叫《吊饰》(板书课题---吊饰)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这些花花绿绿的美丽的吊饰你们

16、小吊饰

一、导入课题

(课前用各种各样的吊饰布置教室)今天,我们教室里悬挂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饰物,美化了我们的教室,增添了情趣和色彩,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叫《吊饰》(板书课题---吊饰)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这些花花绿绿的美丽的吊饰你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呀? 生:

1)过年时,我家里挂了一个“春”字的吊饰,意思是春节到了,全家欢度春节。2)过节时,我家里挂了一个“福”字的吊饰,意思是说福到了,福到我家里了。

2、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的吊饰。请看看老师手里的吊饰。(出示平面的吊饰)

3、老师手里的吊饰漂亮吗?(生:漂亮)如果让你来做一个吊饰,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答,师总结:1)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2)吊饰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每个部分如何装饰,连接呢?

4、请同学们看看教室里的吊饰,可以告诉老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工具做的 吗?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

5、不错,那每个吊饰又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 生:中间部分(就是主体部分),边缘部分(装饰部分),挂起部分(悬挂部分)

6、那每个部分应该怎样装饰呢?(可请学生上台观看教师的作品)1)请同学们观察主体部分,想想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呀? 学生:圆形,方形,菱形,扇形-----这些形状的主体部分只能用红色来做吗? 学生:还可以用黄色、蓝色、绿色------师:加以肯定,表扬

2)除了这种方法可以装饰主体部分,你还有什么创新设计呢?(师拿出一张没有图案的主体部分)

师启发:如在这菱形的主体部分上还可以如何添加?

生:剪贴上字:福,寿。画上动物:羊,鱼。写上字:春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我们再看看它的装饰部分,谁来说说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

生:可以在下面的左右两个角吊上图案。师:那应该怎么装饰呢?

生:可以用纸条粘成圈,一圈一圈的连起来,最下面的圈挂上美丽的图片。师: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把剪好的图案直接贴在3个角上。

4)我们把装饰部分和主体部分再连接起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吊饰了。装饰好的吊饰如何挂起来呢?(师可演示,提示要打结)

生:在主体部分的上部,打一个洞,用线穿起来,并打上结,就可以挂在家里了。

8、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来做,看到12-13页。同学间相互讨论。

9、这么美丽的吊饰,同学们想不想也拥有一个呀? 生:想!

师:出示作业要求:

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一个平面吊饰,并用一两句话说说美丽的吊饰。(制作时,可独立制作,可同学间合作)放音乐

10、请生说说。

11、结尾。

17、神奇的大树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的是造型?表现领域。

树象征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在大自然中,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神奇的树木,有的盘根 错节,有的笔直冲天,有的互相缠绕„„

不同的姿态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引得画家也拿起画笔描绘它的神奇和美丽。神奇的大 树这个题目本身就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对各种树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 展创造的空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和对大自然中各种树的认识。

能力目标:对各种材料工具的使用和驾驭能力;对神奇大树的创造性表现能力;锻炼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师生、生生的真诚交流。

教学流程

一、神秘的故事

1、(播放课件):在一个神秘的小岛上,有一群美丽的小鸟,他们每天从很远的地方衔 来珍奇的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长出了神奇的大树„„展示千奇百怪的大树。

2、我们也得到了一颗种子,瞧!它长成了一棵大树:教师用彩纸在黑板上贴出大树的 树干,并用语言引导学生表现出树干、树枝、树叶。

二、奇妙的想法 1、教师:“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许多神奇而有趣的故事„„”展示学生作品。2、教师:“你们说这棵大树上还会发生哪些神奇的故事呢?”学生们讨论、发言。3、教师:"我想这棵树上会长出很多的糖果,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树上摘到糖果了。"

三、神奇的大树

1、教师:“我非常想实现我的愿望,我就用彩纸和橡皮泥来制作糖果。你们用什么材料呢?”

2、学生观察各种材料,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想法。

3、学生和教师共同创作。

四、愉快的交流

1、美丽的小鸟听说这里长出了一棵神奇的大树,从小岛上飞来了,我们邀请它来欣赏 我们的大树吧!

2、学生介绍作品。

3、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摘下糖果,把糖果奖励给整理最整齐的小组,下课。

课 后 总 结

本课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一、黑板上一棵大树的出现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把学生所有的作品展示出来。

二、注重了师生的共同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用故事导入,给学生营造了神秘的气氛,通过观看各种千奇百怪的大树图片,调动的学生参与热情。接着是得到了一颗神奇的树种,这个环节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并与教师共同展示种子长出的大树,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了大树的基本结构,在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时,用一句话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棵树上,发生了许多神奇有趣的故事”。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增加了信息量。教师建议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大树的神奇,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由于,作品能够很快速的展示出来,给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时间,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画出水果剪贴,有的利用现成的图片,还有的用彩纸折出小船,有的学生甚至用纸盒做成火车,教师也参与创作,用彩纸包糖果„„ 展示环节很自然,请学生扮演小鸟飞来,学生们把这颗神奇的大树介绍给小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八、我们爱看木偶戏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欣赏?评述的类型。

使用木偶进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增加情感交流与语言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分享及按次序做事的处事原则。长期使用名叫“大耳朵”的手偶帮助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倾听技巧。

欣赏经典的木偶剧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对美术信息及美术语言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为学生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加大对新知的探索空间。学生分析

对于第一学段的儿童来说,他们认为木偶是什么,木偶就是什么!他们作为木偶操纵者的发现就是他们最奇妙的发现。他们创造木偶和分享木偶时的兴奋、喜悦和想象将会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别人,决不能忽视儿童之间交流活动的教育价值。另外,儿童使用木偶进行交流活动,还可以练习手与眼的协调、手与手的协调及肌肉的控制技能。在儿童创造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方面在于过程而不是最后的产品,在教学活动中永远支持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和创造。教学思路

木偶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为教师提供了与儿童沟通的另一途径。在活动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入其中,教给儿童真实的人性。

教学活动在平等、自由的气氛中展开,学生先欣赏、思索“木偶剧是怎样表演的”,再亲自尝试、感受木偶剧的表演方法,进而独立创作木偶进行表演。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从学生本体出发,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机制,溶欣赏、表现、创作于一体。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 培养善于发现、善于思索的精神,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

认知领域: 了解木偶的表演方法,独立进行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创作复杂的故事情节。能力领域: 运用现成的木偶进行表演的能力,有能力的同学可以 自己制作木偶进行表演。教学准备

长期准备:在几周前的课堂活动中就开始使用一个善于倾听名叫“大耳朵”的手偶和自己共同进行教学。

前期准备:剪辑几段由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棒偶等表演的经典木偶剧;收集或制做大量的手偶、指偶、袜偶、纸盘偶、布袋木偶、棒偶、人面偶、提线木偶等 课前准备:彩纸、剪刀、胶棒、记号笔、彩笔、手帕、皮筋等 教学流程

一、碰撞产生火花

老师走进教室说:“新年到了,同学们又长大了一岁。为了表达老师对你们的祝贺,今天我请客!”

“大耳朵”抢着说:“不行,不行,过新年了,我要请好朋友们一起庆祝,你怎么能和我抢呢?”

“同学们一定愿意让王老师请客!” 老师争辩道。

“谁说的?” “大耳朵”不服气地说,“让同学们说,让同学们说!” 老师和“大耳朵”一起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让学生做出选择。(教师、“大耳朵”、学生三者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创设平等、自由的气氛。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

二、欣赏激起欲望

老师(或“大耳朵”)先请同学们观看由提线木偶表演的经典木偶剧片断。老师(或“大耳朵”)问:“谁能讲讲你看到了什么情节?” “你想知道这个节目是由谁表演的吗?”

(问题地提出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教师(或“大耳朵”)拿出一个提线木偶简单示范一下使用方法,或由录像片演示。(对提线木偶的表演方法进行示范可以降低难度。)

“大耳朵”(或老师)蹦出来说:“该我了,该我了,我也请同学们看一段木偶剧,一定比王老师(或“大耳朵”)请你们看的更精彩!” 请同学们观看由其他类型木偶表演的木偶剧片断 “大耳朵”(或老师)问:“你认识它们吗?” “我的木偶比她的好看多了吧?”

老师(或“大耳朵”)反驳道:“还是我的好!”

“我的好!我的好!” “大耳朵”(或老师)喊。“你们就别争了”老师出示的指偶发言,“一节课也不能光让你们两个表现呀!不就是表演木偶剧吗?我们都会,大家说是不是呀?”

(指偶以学生中的一员的身份出现,拉进了师生间交流的距离。)

三、探索加深体验 老师质疑:“你们真的能行吗?”

(激将法的使用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

指偶坚定地说:“大家桌上的盒子里有道具,我们可以使用它来表演;盒子里还有一些制作木偶的工具,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木偶。你们俩呀,就等着看我们的表演吧!”

(指偶的发言具有创作指导性。)

在最初的探索中学生会学习使用现成的木偶进行表演,当学生不再满足于使用成品时,要及时提示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木偶,但绝不可进行统一要求,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探索方向的差别。

(此处最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最能体现教师对主导作用的分寸的掌握。)

四、表演展示才华

指偶说:“我们编个自己的木偶剧吧!让王老师和‘大耳朵’他们刮目相看!好不好?”(指偶进一步提出创作的要求。)

学生一边创作,一边进行表演尝试,和同学交换意见,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大耳朵” 不断发出惊叹,给学生鼓励。(小范围的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修正的机会。)

“我提议。” “大耳朵”说,“这个星期五班会的时候,我们开个‘木偶剧大会’好吗?”(另选集中表演时间,为学生留有再创作的余地。)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没问题,就看我们的吧!”指偶说。老师说:“别忘了,还有我呢!我也要参加。”(提前和班主任沟通,约好时间。)

第五篇:江苏少儿出版社_苏少版_美术_一年级_第二册_全册教案

第1课 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2.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思维。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打一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2.研究表述。

雪是由于地面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大气层,遇冷凝成结晶状,结晶体多了变重,然后下落,地面温度较低,结晶体戊六边形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3.观看资料,结合回旧想像。

(1)雪的外形;(2)雪的特点;(3)雪中情景。4.欣赏范画。(1)创意是否新颖;(2)构图是否具有形式美熙;(3)色彩是否漂亮。5.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利用油画棒的不溶性画雪地。6.作品展示。

学生自我表述,同学相互提建议。

7.课后拓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第2课 水墨游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水墨活动,认识笔墨工具,了解笔墨意趣,培养对水墨活动的兴趣。

2.尝试用线表达笔墨意趣,用笔和水墨表现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的变化,抒发笔墨情感,培养审美个性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过程:

A.通过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条的魅力。

a.学生(或教师)进行体操或是简单的舞蹈表演,手中舞动飘带,让飘带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态变化。b.教师请学生注意观看飘带的动态和变化,惑受飘带的曲线美和动态美。c.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飘带飞舞起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d.讨论,表述。

B.通过尝试,初步感悟水墨的变化。

a.尝试用毛笔和水墨表现飘带飞舞起来的感觉。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动态美。

b.观看自己随意涂抹的线条,找出其中的水墨变化:在自己表达的线条中,是否有深浅、粗细等方面的变化? c.想一想:这些变化有意思吗?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利用水墨工具,还能涂抹出什么样子的变化? d.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尝试水墨游戏,尽情涂抹,尽力表达丰富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水墨线条在自己的想像中自由散步。(a)浓·谈、干、湿。(b)粗、细、长、短。(c)断、连、顿·挫。(d)„„ C.交流活动。

互相比较一下,谁的水墨表达最有趣,自己的涂抹像什么。

第3课 雕泥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范画,了解作品的作用,尝试利用刀刻或用泥皮、泥条来做自由制作、装饰和表现,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出形态各异的作品,发挥潜能。并通过展示、相互交流、收藏等形式,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浮雕艺术。

1、拿出已经做好的干透的你班拓印。

2、学生尝试拓印并了解(活字印刷术)及浮雕的概念。

3、说说你见过哪些类似的艺术作品。

二、欣赏范图,感受不同时代、地域的作品。

1、浮雕艺术的作用:美化生活,演绎历史、陶冶情操、收藏等。

2、浮雕艺术的材质:多为泥石或木。

3、浮雕艺术的形式:不拘泥于外形,可以是多种多样。

4、浮雕艺术的内容:多样化,动物、花鸟、人物、历史故事以及抽象图形。

5、存在的形式:单幅或成组。

三、讨论探索。

1、选择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展示,并请学生表述。

2、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供学生欣赏。

3、以小组为单位,跺脚度地讲述某一幅作品。

四、勾勒草图。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并勾勒草图。

2、教师巡回指导。

3、立意要新,有独特个性,并要主义形式美感。

六、动手制作。

七、教师小结

第4课 我的地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情趣化的点、线、面去表现地图的方法。

2、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的技巧。

3、认识地图的真正价值,在相互欣赏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声没能力、焦急能力和游戏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扮演外地游客到南京,想同学打听去中山陵该怎么走?中山陵幽深们好看的景点?请学生回答,学生可做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以语言表述,一种是以地图来表述。地图最明了直接,能激发学生探索画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欣赏地图,理解要意。

教师出示几幅地图,其中有实录性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是根据地形、地貌而绘制的平面比例地图,教师可借此讲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情趣化地图是根据大概的地形、地貌进行情趣虾、形象化的绘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和生活尝试。这里教师对情趣化地图的表现特点作出激发、引导。

三、回忆想象,情趣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场所进行回忆,请小组同学相互说说有趣的景物和线路。请几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把这一概况向学生介绍,并能在黑板上作简单的线路绘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把线路画出,还应该把线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现出来。可加入个人情趣化内容,使地图有趣、好玩、有个性。提倡学生之间合作,在表现地图的过程中,可边讲边画,边想边画,着色大胆,线路清晰,力求有趣。

四、借图神游,情趣评价。

学生把地图画好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自己有趣的作品,还可以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游玩参观。本环节以集中评点、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为主,应把地图的情趣化作为评价的重点。

五。、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自己的地图与此有无区别,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对这一场景进行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和媒材,为下一课作准备。

第5课 美丽的盘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盘子的文化、种类、制作材料等,学会在瓷盘上绘制,掌握用多种材料制作盘子的方法、步骤。特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通过学生的想象、创作,变废为宝,制作出各种盘子装饰品、艺术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学生的作品呈现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请同学把自己查阅的有关盘子的资料,图片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教师可将学生带来的盘子图片通过大屏幕向大家展示,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谈谈对不同材料盘子的认识。师生共同探究中外陶瓷艺术。2)学生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请大家对陶盘、瓷盘图片进行简单的评述、探讨。交流各自所直达的有关盘子的小知识。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有关陶盘、瓷盘,和学生一起探究。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听取形式呢感不同的看法。

4)。出示课题美丽的盘子。2.欣赏作品,启发构思。

1)。请学生和教师一起欣赏课本上的盘子,特别是第14—17页的中外陶盘、瓷盘、漆器盘和学生作品。2)。请学生分析一下这些图片,能看出来这些盘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纸盘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说一说盘子上的图案和装饰盘子的材料,你最喜欢课本上哪一个盘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3)这些盘子的构思很巧妙,构图新颖,色彩鲜艳,多中材料把小小的盘子装饰得非常美丽,挂在教室或居室可以起装饰的作用。

4)看到这些美丽的盘子,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师比一比,和同学比一比,你是否也能装饰一个美丽的盘子。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3.作业展示 1)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图案,注意无论用什么方法装饰盘子,图案都要适合盘子的形状。同学们带来的材料要共享。

2)同学们可以将装饰好的各种美丽的盘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共享成功的喜悦。3)提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收获吗?谈一谈你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4)在欣赏学生作品之余,鼓励学生大胆地评述作品,提出改进方案。特别是对其他组的同学作品提出赶紧意见,进一步开拓思维。

5)教师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性评述。6)别忘了把桌面、地面收拾、打扫干净。

第六课 春天的颜色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操作目标: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讷讷感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没与季节美。

二、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知道,春天!

师:对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那春天跟冬天有什么不同呢?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植物园(根据地方优势,也可以是公园、野外等),看看春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愿意去找一找吗?

生:好!哦!去植物园了,去找春天哦!

(组织教学,讲解室外写生纪律要求)

二. 发展阶段:

师:同学们,你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呀——

(请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从这些事物的生长现象和色彩变化方面加以描述。)

师:那么,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想怎么表现?

生:有——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眼中春天最美丽,颜色最漂亮!1.学生绘画或制作(可分小组协作),教师指导。2.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价。

第7课 转转儿

一、教学目标:

了解转转儿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复法,并能独立操作。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并养成爱创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活动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活动工具。教师课前提醒学生在准备剪刀等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准备儿童专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圆规,特别注意圆规的尖部。2.活动的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转转儿的游戏吧?(教师取出转转儿然后旋转起来,激发儿童兴趣。)3.活动的尝试:

A. 教师知道儿童将纽扣穿起来,绳线的两头打结。B. 教师知道儿童尝试让纽扣转起来。4.活动的发展:

A. 师:纽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纸,再纸上画上美丽的颜色,转起来就会有梦幻般绚丽的色彩出现。B. 看教师的范作,激发兴趣。

C. 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讨论并掌握制作方法。

转盘的制作:圆规画园剪出圆形给转盘涂上漂亮的颜色确定圆 1)心将纽扣粘在圆形卡纸的正中间用针穿孔穿线并打结尝试旋转。

2)注意事项:圆心旁边的两个相对应饿点不能距离圆心太远,大致和纽扣的两个对应的孔距离差不多。D. 学生尝试制作。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转转儿,并在转转儿上涂上漂亮的颜色。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同学合作完成。5.活动的延伸:

A. 试者让转转儿转起来。

B.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转转儿?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独到的发现。C. 游戏,相互欣赏交流。举办比赛,谁的转转儿旋转的时间最久,转起来最漂亮。

活动的收拾:

打扫卫生

教师总结

第8课 校园真热闹

一、教学目标:

指导儿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构图和用色,表现热闹的氛围;培养儿童画面的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儿童绘画和表达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校园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回忆和想象。

通过回忆和想象,说一说校园里活动:

1.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校园里举办过那些活动。2.活动的场景。

3.想一想精彩的活动场面,上台来表演一些动作。2.欣赏图片资料,讨论表现方法。

1.欣赏教材和教师准备的图片资料,理解画面内容,感受活动气氛和表现方法。2.小组讨论表现方法。

1)表现手段: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铅笔等各种材料的综合应用。

2)画面氛围的刻画:内容要充实,色彩要鲜艳,人物形象的动态要夸张,表达要大胆。3)想一想自己要表达哪些内容,讨论:如何使画面的安排更充实,如何能表现热闹的气氛。3.课堂练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尝试用各种方法刻画活动场面,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4.展示和评价

相互欣赏作品,并相互点评,教师总结。

第9课 这是我呀

一、教学目标:

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本课在情意领域上,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能够通过自己、做自己、雕自己提高自信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发现自己。

教师可在班级向同学们描述一个特征鲜明的学生形象,让大家猜,这位同学自然地发现“这就是我呀”!2.出示课题,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魅力”所在(特征),可与同学交流观察结果,互相提出看法。3.探讨比例,学会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实验性的“比例游戏活动”,可把头作为身高的比例单位,把眼作为面部的比例单位,同学之间进行测量,并写出活动报告(强调安全教育)。在掌握比例关系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的特征和比例,运用画笔进行大胆的表现,并尝试性地运用各种绘画表现方法。4.作画过程,互评互进。

引导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结合同组的同学的意见,完善画面的形象。建议学生给自己重新设计发式和服饰。同学之间的互评,不够使每位同学更准确地表达特征,情趣更浓厚。5.课后拓展,初步感知。

教师可让学生把描绘自己形象的画面放在面前,进行趣味性评价。让学生课后收集制作材料和观察自己的照片、录象等来发现自己的特征。

第10 课 纸线绳小浮雕

一、教学目标: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组合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要具有美感。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按组重新排列桌椅,集体协作完成。

(2).感受材料: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接触所带的材料,说出质感。2.用小手触摸老师所带的材料。

3.讲述感受:选择某些纸、线、绳,说好所你觉得它们适合表现何种物体?

4.再次加工:对已有的材料根据其特性进行加工:染色、卷曲、打结等,使学生完全融入其中。5.尝试创作:

1)欣赏范图,学习经验。2)勾勒草图。3)选择材料。4)动手粘贴。6.展示交流:

1)开一个小小展览会,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2)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可以赠给你的好朋友,和他(她)共享艺术之美。

第11课 神奇的瓦楞纸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是学生们感受肌理,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以瓦楞纸的剪、撕、切、贴等方法组成一幅幅浮雕式的绘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是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

二、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1.纸张比较(宣纸、卡纸、餐巾纸、瓦楞纸等)。1)直观对比;

2)感觉、触摸对比(重点感觉瓦楞纸)。2.研究表述。

1)讲述各类纸张对比结果。2)瓦楞纸的特点及功能;

3)可以再次加工的方法:撕、剪、贴等。3.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画的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感。4.尝试制作。

试着用撕、剪、贴等方法做一幅简单的画。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第12课 画味觉 画嗅觉

一、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六)、总结活动。

第13课 送你一个书签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知美、接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多书签的观察,了解书签的作用和形状,尝试利用剪贴绘画等手段和纸张、笔、各种废旧材料等媒材自由制作和表现。

二、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书签。

1、整理课前准备的书签,分组分类进行简单的归纳。

2、小组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1)书签的作用:放在书本中为阅读和学习及工作提供方便,陶冶情操,表现个性化的智慧,收藏等。

(2)书签的形状:主要是长方形,也有圆形、心形、菱形、扇形和其他形状。

(3)书签的材质:多为纸质、也有羽毛、叶脉、竹片、香木片、金属、塑料等。

(4)书签的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5)表现的手法:绘画、制作、综合运用等。

(6)存在的形式:单幅独立存在,成套成组等

(7)书签大多有一根绳签。

3、学生观察、讨论、研究、表述,教师适当提示、总结。

二、欣赏激趣。

1、请学生介绍有代表性的书签。

2、展示欣赏书签,了解内容和形状及制作手法。

三、探讨制作方法。

1、教师提示。

(1)、先剪制书签的形状,再表现书签的内容。

(2)、先表现书签的内容,再依据表现的内容剪出书签的形状。

2、想一想自己要设计的内容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注意书签形状和表现内容的和谐。

3、充分引导学生想象和讨论。

4、剪法指导。

5、细绳的穿法。

四、尝试制作。

1、学生制作,画面的表现形式以绘画为主。

2、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

五、展示评价。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2、相互评价,各抒己见。

3、将自己做的书签放在书本里感受一下。

六、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作品给与肯定,并让学生做下一节的准备。

第14课 中国民间玩具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1)、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师: 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 这是剪纸作品。

师: 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出示课题)

3、新授

一、(本环节目的: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的欣赏,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分类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表现并创造出来,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二)欣赏课文作品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请打开课文P30(投影仪出示课本图片),图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玩具,请大家仔细看看,互相讨论一下,图片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让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师: 这是山东的泥老虎和泥人,陕西的泥小猪、粘土彩色鸟、布制蛙形枕头、泥制大坐狮,广东的纸龙船,宁夏的线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三)欣赏玩具实物 1.观察民间玩具。

除了这些,金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民间玩具,请大家看看,这些玩具是用什 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在黑板及桌子上出示各种不同的玩具逐一展示。)请每组派几位代表,上来看看、摸摸、玩玩,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说出这些玩具的制作材料)2.民间玩具的分类

请讨论一下,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把民间玩具分成哪几类?(各组经过讨论,写出自己组对民间玩具分类的意见。师小结。)(出示投影附一:民间玩具的分类。)这些作品都是民间艺人以丰富大胆的想象,不拘一格,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东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草、泥、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小朋友会想, 我们家里的变形金刚、波比娃娃、电动玩具,那么华贵、那么高档,这些民间玩具这么简陋、粗俗、显得土里土气,有什么好欣赏的。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

(四)欣赏代表性民间玩具 1.欣赏陕西布制蛙形枕头。

师:先请看这只枕头,它与一般枕头有什么区别?(生回答,外形像青蛙、中间有个洞„„)师小结:这枕头都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像只青蛙。枕头的中心挖了一个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同时又便于泪水的漏淌,不会让泪水打湿枕头,流进耳朵,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枕头色彩鲜艳,形象给人以笑眯眯的感觉。除了睡觉外,这枕头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小小的枕头,伴随孩子长大,这其中的一针一线,包含了母亲多少的深情厚意啊,这可是现代高档玩具所不能表达的。

2.介绍玩具中图案的寓意。

在蛙形枕头上图案绣得很精致,上面的莲花、莲蓬、莲藕和鲤鱼的组合,意味着年年有余,同样也有连生贵子,期盼多子的意思。

在民间玩具上,一般都绘有一些富有寓意或象征性的图形,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出示投影附三:图案的寓意)3.欣赏民间玩具的色彩。

民间玩具图案很别致,色彩也很独特,请看:(出示西安布制十二生肖挂饰)这件挂饰色彩上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师小结:中国民间玩具在色彩上总是选用艳丽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强烈对比的视觉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浓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缓解那灰暗、萧瑟的气氛;丰收的季节,到处鸟语花香,那鲜艳的色调,又恰好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4.认识民间玩具的功用。

民间玩具不仅图案别致、色彩艳丽,而且很多玩具还具有多种功能。(出示实物套娃)(引导学生说出套娃不仅集玩、观赏、贮藏于一身,而且存放方便的功能,展示套娃的七个套形。)总结:这些民间艺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困,但他们永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艺术品,多么难能可贵呀。

中国的民间玩具虽然没有现代高档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传神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创造艺术,是现代高档玩具远远不能比的。(五)欣赏本地玩具。

师:中国的民间玩具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各地都有。我们家乡温州到底有那些民间玩具呢?老师课前曾叫同学们去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现在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请课前搜集到玩具图片或实物的学生上台讲解)刚才同学们讲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温州的民间玩具,那么现在温州的民间玩具是怎么样的呢?请听温州的民间玩具收藏家、车木玩具创始人——季桂芳先生的女儿季天渊阿姨的介绍。(播放采访录像)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注入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仅强调夸张变形,又强调生动活泼、清新健康,传神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视色彩自身的对比和五彩斑斓。(出示投影附五)

四、制作玩具,结束教学

(本环节目的:通过简单的玩具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结束总结:近几年来,民间玩具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玩具已步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中国民间玩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各种具有民俗意义的玩具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有的甚至走向世界,中国的民间玩具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今后,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多留意、收集和了解民间玩具,为发扬和光大我国的民间艺术做一点努力。今天,让我们也用灵巧的双手,去学做一件民间玩具好吗?(让学生在优美的民间乐曲中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学习制作)

第15课 外国民间玩具

一、教学目标:

1、在欣赏,讨论中感受各国民间玩具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1)、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

例:布头娃娃。泥工摇头老爷爷,舞龙灯。2)、揭题

中国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乡土气息、外国的民间玩具,呈现出异国的情趣,别看小小的民间玩具,它也体现着各国的审美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民间玩具。

三、新授

1、欣赏例图。

〈活动鸟〉(木)美国华丽的色彩,优美的造型,活动的头部和翅膀,既可以玩,又可以做为装饰较为实用。

〈木偶〉(布、陶、线)德国。整个造型可爱,逼真,用的材料无毒无味形象不拘束于洋娃娃,活泼,可爱的丑娃娃,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大将军〉(木)非洲尼日利亚,带有民族特点的古朴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帽子,让男小朋友很喜爱,帽子上数把宝剑既可做装饰,又能做帽饰,也许能 出来玩耍,设计的十分巧妙。

〈活动鸡〉(木)(日本)抓住鸡本性好斗的特点,表现的鸡很逼真,鸡身上的装饰图案,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一美丽的造型不仅可以欣赏还能活动,玩一玩,让人们坐在家中,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斗鸡的场面,用手操作,让哪只鸡赢都可以是不是你也想玩一下子。

〈丰收神〉(木毛、棉)北美印第:设计的很有特点,对称的装饰,方形的眼睛,都十分独到。

〈织物玩具〉(绳、珠子)尼日利亚。平时我们只是跳绳,没想到用绳子也能塑造形象,从不同的发型,动作上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别具匠心的设计风格。

2、说一说外国民间玩具与中国民间玩具的异同。

同:都限有民族特色,都可玩,想像力都很丰富。

异:材料更为丰富,呈现出异同情趣。

3、能否用废旧材料做一民间玩具(讨论)

4、欣赏学生制作的玩具。

〈猫头鹰〉报纸、线、硬纸板,突出了猫头鹰的大眼睛。〈动物玩具〉能拉,用易拉罐

废纸、纸盒制作很有趣。

5、老师范作 A想(特征、材料)B做 G玩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废旧材仿做或创作一个玩具,没有材料的同学可用画笔画例图。

要求:

1、形象生动,可玩、可赏

2、大小适中,可同座位或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五、同学们练习,老师辅导。

六、评价

1、欣赏同学们制作的玩具。A请同学们自己上台介绍。B请1-2位学生玩。

2、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具有别致、新颖、有特色的玩具,才会使更多的人喜欢。

第16课 好大一幅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环境。

(2)师:有了人类就有了艺术。远古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极不安全的恶劣的环境中。但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还用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工具在岩石和洞穴的石壁上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渴望。被称为东方天书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上,留着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石头磨出的子午线和当时人们活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2、展开活动

(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C、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d、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身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1)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

(2)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A、商业宣传广告。B、装饰生活环境,C、人们自娱自乐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下载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置 单元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

    苏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

    小学美术第八册全册教案

    小学美术第八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 节日、看花灯、水墨变体画、穿穿编编、纸卷魔术、罐和壶、适合纹样、车、我设计的车、我造的车、乘车印象、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染纸、套色......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课题:聆听《春天》课时:1——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第二课 人类的朋友 第3课 《夸张有趣的脸》教案 第四课 让画动起来 第五课 我们的节日 第六课......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