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
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
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
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3元=()角 50角=()元 2、8元=()角 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开始同桌交流)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口答)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元8角=()角 12角=()元()角 1元3角=()角 15角=()元()角
二、新授。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第二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2)(3)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出示主题图课件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1)(2)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2)(3)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小组内解决问题。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2)(3)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1)(2)(3)(1)(2)① ② ③ ④ ⑤ 出示手模型板帖。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提出要求: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3、左右的相对性。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
(3)么?)(4)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2)第5组第4个。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1)(2)(1)(2)(3)(1)(2)(3)(4)(1)(2)(3)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书上填空。
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教师说学生做。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3、第3题。
4、第5题。
5、数学游戏:听反话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2)(3)(1)(2)(3)(1)(2)(3)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在书上填写。
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连线,小组订正。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2)(3)(4)(1)(2)(3)(4)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教师面批面改。
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全班一起订正。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1)(2)(3)(1)(2)(3)(4)(5)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自己练习。全班一起订正。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学生在书上填写。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2、第8题。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2)(3)(4)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15-6=9(2)(3)(4)(5)(6)(1)(2)(3)(1)(2)(3)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全班共同订正。
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全班一起订正答案。明确要求:找朋友。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1)(2)(3)(4)(1)(2)(3)(1)(2)(3)(4)(1)(2)(3)(1)(2)(3)(4)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学生独立完成,连线。订正答案。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一起订正。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订正。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欢吃什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4、第10题:在里填上“〉”、“〈”、“=”。
5、第11题: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1)(2)(3)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1)(2)(3)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1)(2)(3)(1)(2)(3)看图,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说图意。列算式解答。读题明确图意。
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订正答案。
2、第2题: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2)(3)(1)(2)(3)(1)(2)(3)(1)(2)(3)(1)(2)(3)(4)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看图明确要求。
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在书上填写。明确要求:找朋友。口算得数并连线。订正答案。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填写。订正答案。看图,明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解答。
4、第4题:
5、第5题: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
7、第7题: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1)(2)(3)(4)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订正答案。
3、第3题:(1)(2)(3)(1)(2)(3)(1)(2)(3)(4)(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书写得数。订正答案。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
4、第4题:
5、第5题: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2)(3)(4)(1)(2)(3)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口头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2)(3)(4)(1)(2)(3)(1)(2)(3)(4)(1)(2)(3)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订正答案。
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3、第10题:比一比。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1)(2)(3)(4)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1)(2)(3)(4)(5)(6)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2)(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用
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1)(2)(3)(4)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时,一百里面有(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生)个一。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1)(2)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颗珠。(3)(4)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1)(2)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1)(2)(3)(4)(5)(6)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2)(3)(4)(5)从31数到42。从89数到100。从99数到90。数出50后面的7个数。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1)(2)(3)趣。(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2)(3)(4)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1)(2)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
多一些
多得多
○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2、在 里填上“>”、“<”或“=”。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1)① ② 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2)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① ②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1)(2)(3)(1)(2)(3)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1)(2)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1)(2)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1)(2)(3)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三、小结: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4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6 16 26 36 45 56 66 76 86 96 17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4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6 16 26 36 45 56 66 76 86 96 17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1)(2)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1)① 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教师展示:
2、学习例1。(1)(2)① ② ③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3)(4)少?(5)征。(6)(7)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1)① ② ③ ① ② 师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继续做换钱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教师出示:(2)
(3)
三、练习
1、做一做:(1)(2)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1)(2)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2)换。
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3)(4)(1)(2)(3)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里去调查一下练习九第8题这些物品的价钱,并填在书上。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简单的计算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多的。
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换几枚1分的硬币。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2、学习例4。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1)(2)(3)(4)(5)(1)(2)(3)(4)(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所以12角=1元2角。
2、学习例6。
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3、学习例7。
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2)(3)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第三篇: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9 = 17-9 = 11-9 = 16-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 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15-6=9(只)
2、15-6=9(个)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 里填上“〉 ”、“〈 ”或“=”。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周第 课时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76 45 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 43 多一些 多得多 78 ○ 76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40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2、在 里填上“>”、“<”或“=”。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2)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5)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3)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
(1)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2)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
(2)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4)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多的。
2、学习例4。
(1)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换几枚1分的硬币。(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3)教师板书: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里去调查一下练习九第8题这些物品的价钱,并填在书上。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简单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习例7。
(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②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 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元()角
5角+8角=13角=()元()角 1元2角+8角=20角=()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元
1元2角+1元2角=()元()角 8角+8角=16角=()元()角
④ 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简单的计算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2页,练习九10、11题。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元+9元=()6角+9角=()角=()元()角 4元9角=()角 78角=()元()角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课后小记:
八、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时间:4课时
课题一 找规律(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课后小记:
课题二 找规律(数字)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1)学生小组活动。(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2)学生活动。(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三 找规律(数字)教学内容:教科书9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7。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学习例8。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nbsp;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练习
教学内容:92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完成练习十六的练习:
1、第1题:圈出合适的图形。(1)学生明确题意。
(2)根据规律圈出相应的图形。(3)汇报交流。
2、第2题:涂色。
(1)先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涂色。(2)学生活动。(3)汇报交流。
3、第3题:摆出下一组图形。(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
4、第4题:找规律填数。(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2,第2组都是减2,第3祖是加2。
5、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然后填数。(2)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10(15)
5
三、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 3 6 10(15)
5
课后小记: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1)用数字表示的。(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3)用圆圈表示的。(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板书设计: 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统计图:
河 马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例如: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你试
第四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
2、前、后„„„„1课
3、左、右„„„„1课
4、位置„„„„„1课
课题一 上、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⑤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
2、十几减几------------------------------4课
3、用数学--2课
4、整理和复习---------------------------3课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9 = 17-9 = 11-9 = 16-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 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15-6=9(只)2、15-6=9(个)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11-811-711-611-511-411-311-2 12-912-812-712-612-512-412-3 13-913-813-713-613-513-4 14-914-814-714-614-5 15-915-815-715-6 16-916-816-7 17-9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11-811-711-611-511-411-311-2 12-912-812-712-612-512-412-3 13-913-813-713-613-513-4 14-914-814-714-614-5 15-915-815-715-6 16-916-816-7 17-9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6、12-5=7(个)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 里填上“〉 ”、“〈 ”或“=”。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6 用 1 4 2 3 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5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
2、读数写数„„„„„„„„„„„„„„„„2课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
5、比多少„„„„„„„„„„„„„„„„1课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
第五篇: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小学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音乐》第2册教案
第1课《我爱珠江》
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歌曲《翠亨村出了个伟人》,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复习巩固“do
re
mi”三个音的音高及手号。
3、听赏《广东狮子锣鼓》,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
4、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材内容分析
《翠亨村出了个伟人》是一首根据广东民歌的风格写的歌。旋律优美,表达了人民对伟人孙中山的赞颂的喜悦心情。歌曲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歌颂珠江口香山岛翠亨村出了孙中山这个伟人,歌曲充满广东民歌的风味,节奏平稳,带有摇荡性。
《落水天》是流行于广东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富于特色的节奏型贯穿全曲,歌词朴实感人,表现了旧社会穷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与练习:1.运用上学期学过的节奏乐器为歌曲表演作伴奏,让学生更生动地去表现音乐;2。为了进一步建立“撒”的相对音高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随着音高变化打出相应的手号。
《广东狮子锣鼓》是广东过年过节举行盛大庆典的鼓乐,民间伴有舞狮活动,使节日气氛更浓,更喜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听中设问。
播放高胡及广东民间乐器演奏的《翠亨村出了个伟人》旋律。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翠亨村出了个伟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毕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
4、听音乐,朗读歌词。
播放《翠亨村出了个伟人》音乐,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唱唱比比。
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比比谁模仿得最好。
6、结合表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唱《落水天》
教学过程:
看中听。播放《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广东民歌的风格,情调。
2听中读。
播放《落水天》旋律,教师先有节奏的带读,再让学生读,让学生通过有节奏的读歌词,感受这首广东民歌风味的特色节奏型。
3听中画。
播放《落水天》旋律,请同学用老师发给的白纸临摹书中《落水天》的情景画。学生通过绘画,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听中敲。
启发学生,让学生听听用什么乐器表现雨滴比较合适?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吗?用什么乐器表现比较合适?
5听中唱。
由学生跟随录音范唱进行学唱,并学习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让学生从客家方言语调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6唱中动。
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表演。如:让学生拿着芭蕉叶,分小组表演小短剧或舞蹈。表演时一部分同学唱,一部分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乐器制造刮风下雨时的声响场景。
7感受音高。
熟唱歌曲后。请同学看看歌曲《落水天》是由哪几个音编成的,并打出手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听赏《广东狮子锣鼓》
教学过程:
看看。
播放“锣鼓钹”打击乐器发出的节奏音响,引导学生看。熟读锣鼓经。
2想想。
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日子里能听到锣鼓声和看到舞狮子?请学生表演一下印象中的舞狮子动作。
3做做。
请全班同学进行现场布置,来做个迎国庆的舞狮子活动。
4玩玩。
播放《广东狮子锣鼓》,请学生轮流表演。
5敲敲。
同学们在读读想想玩玩中对音乐越加熟悉后,教师可请坐在台下的学生边听音乐,边敲锣鼓。并鼓励学生用手中的锣鼓即兴创造鼓点敲击。
课后反思:
第3课《神奇的Do
mi
Sol》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三个音的音高。
2、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湖”三个音的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3、能用“大”三个音随意地组合成自己的歌。
二、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的《小铃铛》,《瑶家儿童爱唱歌》和《快乐的啰嗦》前半部分是由“打气”三个音组成。歌曲中节拍和音型组合的变化给三个音赋予了音乐风格和表现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和巩固三个音的音高概念,也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第一课时:学唱《瑶家儿童爱唱歌》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领学生走进瑶寨。
2节奏语言引入。
教师请学生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XX
X
X
小朋友
喽族
XX
X
X
去瑶寨
喽
3看。
播放多媒体《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学生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4唱。
请学生一起来唱,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如:教师唱词,第一组唱do,第二组同学唱mi,第三组唱soi师生共同配合演唱《瑶族儿童爱唱歌》,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既连贯有准确。评出红旗组。
5动。
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6忆。
启发学生思考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的。
7汇报表演。
请学生演唱自编歌曲。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听赏《快乐的啰嗦》,唱《小铃铛》。
教学过程:
玩玩,动动。
教师反复播放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开头部分。请学生听到音乐分别向上向下挥手。
2游戏。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从游戏入手。游戏后,再请学生比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3学唱《小铃铛》。
播放《小铃铛》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原来三个音可以编出那么好听的歌。
4巩固知识。
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边表演;另一组同学唱唱名;还有一组同学打手号。
课后反思:
第4课《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一: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能模仿歌曲歌词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并请部分同学选择合适的敲击乐器尝试为演唱配伴奏。
二: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三: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创编声响。
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一开始就以唐老伯小农场的可爱的动物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带进管弦乐曲《小鸭与大灰狼》和小歌舞剧《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在音乐故事中,不同动物用不同的乐器来描写其特征,可以通过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同时,不同速度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另外,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第一课时:唱唱玩玩《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教学过程:
.
看看。
播放《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带学生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在农场里看到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2.听听
请学生听听教师在农场看到的。如,教师可模仿迪士尼乐园里的唐老鸭音色演唱《唐老伯有个农场》,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
3.模唱。
请同学们模仿教师的演唱音色进行学唱。当唱到“这儿吱吱吱,那儿吱吱吱,处处吱吱吱”时,用“p”的要求唱出各种动物的神态。
4.玩玩。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设计最有特征的动物动作,模仿动物的叫声,边唱边跳尽情地玩。
5.敲敲。
请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为《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伴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应有重有轻,要按书中提示的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6.汇报演出。
全班召开农场联欢会,一部分同学拿敲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扮演各种动物。在农场里,除了有小鸡,小羊,还有小牛,小鸭,小兔,小狗等很多小动物。鼓励学生即兴编词边唱边表演。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表演中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听听,看看《小鸭与大灰狼》。
教学过程:
.
故事引入。
播放管弦乐曲《小鸭与大灰狼》,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2.欣赏音乐中的动物型形象。
教师可启发学生听辨哪些音乐是小鸭子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音乐是大灰狼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可用什么动作来表演?
3.表演音乐剧。
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评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组派出代表汇报各自的表演方案。
4.评价。
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面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一组,评出最佳表演组。
第三课时:小歌舞剧《龟兔赛跑》
.
看看,讲讲。
播放《龟兔赛跑》,从音色上感受角色。请第一组同学读旁白,女同学唱小白兔音乐,男同学唱小乌龟音乐。
2.表演小歌舞剧。
其余同学吹奏运动会开幕式的礼号并扮演啦啦队的角色,教师旁白,进行小歌舞剧表演。
3.互评,他评。
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当听出小白兔的音乐速度时,应表演出较快的动作;当听出乌龟的音乐速度时,表演出稍慢的动作。请同学们听赏《乌龟》《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的音乐并做律动。
4.用敲击乐器伴奏。
教师请出啦啦队,用教材指示的小乐器即兴敲击。
5.汇报表演。
在前面修改的基础上,再请出另外的同学扮演剧中角色,其它同学做啦啦队。
课后反思:
第5课《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歌唱,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二: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三: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体态律动进行歌表演
四:通过音乐艺术的集体和表演和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分析教材内容
《玩皮球》《对不起没关系》《生日歌》《我们歌唱〈当我们在一起〉,这几首歌是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拍皮球》《对不起没关系》表现的是小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合作的精神。《生日歌》表现的是小朋友间衷心祝福生日的愉快心情。《当我们同在一起》表现的是朋友们在一起悠闲游戏歌唱跳舞的快乐心情。教育孩子们要珍惜朋友间的友谊,要团结友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拍皮球〉〈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老师准备一些花皮球,同学们五人一组进行皮球游戏,伴有背景音乐〈拍皮球〉。游戏中,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如:不小心撞倒别人等,老师改换背景音乐〈对不起没关系。启发学生用礼貌用语处理发生的事情。
2听音乐读词。在前面五人游戏的基础上,请同学用拍接的方式传球并口念歌词
3有拍律的歌唱。在游戏中熟读〈拍皮球〉后,学生对歌曲很快掌握且朗朗上口。然后,老师启发学生做边歌唱边玩拍皮球的游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唱唱玩玩〈生日歌〉〈我们歌唱〉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老师播放《生日歌》问学生这是什么个,引出话题,通过表演歌舞来祝福。
2结合歌舞。先用听唱法熟唱《我们歌唱》,再鼓励学生听音乐自创舞蹈或做律动。
3巩固知识(f~p)
4选择小乐器伴奏《我们歌唱》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唱游《当我们同在一起》
教学过程:
看中感受,播放《当我们同在一起》,让学生直观的感受
2听音乐读歌词
3用听唱法背唱歌曲
4在歌唱中律动
5在歌唱中做游戏
6创编游戏。老师指导学生创编解开“千千结”的游戏
课后反思:
第6课《神奇的do
mi
soi》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
mi
soi”三个音的音高。
二: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do
mi
soi”三个音的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
三:能用”do
mi
sol”三个音随意地组合成自己的歌
教材內容
本课的《小铃铛》《瑶家儿童爱唱歌》和《快乐的啰唆》前半部分是由do
mi
sol三个音组成。歌舞中节拍和音型组合的变化给do
mi
soi三个音赋予了音乐风格和表现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哈巩固三个音亽因故高观念,也为本课大教学提供了很大亽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同学走进瑶寨。
2.节奏语言引入/。教师请学生用这样大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3.看。播放多谋体《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学生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4.唱。请学生一起来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师还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如:教师唱词,第一组同学长do,第二组同学唱mi,第三组同学唱sol,师生共同配合演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既连贯有准确。评出红旗组。
5.动。熟唱后,播放多谋体请学生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6.忆。启发学生思考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7.创。请同学用do、mi、sol创编歌曲。
8.汇报表演。请学生演唱自编歌曲。
课后反思:
(二)听赏《快乐的罗嗦》,唱《小铃铛》
教学过程:
.
玩玩、动动。教师反复播放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开头部分。
2.游戏。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从游戏感知“do、mi、sol”入手。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可能是mi,可能是sol.教师弹奏do或mi或sol,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打出手号唱出唱名。游戏后,再请学生比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3.学唱《小铃铛》。播放《小铃铛》,请同学跟教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筒易铃铛。原来“do、mi、sol”三个音可以编出那么好听的歌曲。
4.巩固知识。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边演唱;另一组同学唱唱名;还有一组同学打手号。
课后反思:
第7课《动物世界》
了解编写意图
由于孩子们喜欢动物,教材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编写了动物世界,并将动物世界自第一册贯穿至第六册。此课通过带有情节性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利用听、唱、奏、视、动、写、忆、创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建立对动物的爱心,以及对人类、自然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教学中侧重爱心培养。
教学目标:
一、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能模拟歌曲、歌词创编动物新歌词;边唱边表演,并请部分同学选择合适的敲击乐器尝试为演唱配伴奏。
二: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三: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即兴创编声响。
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一开始就以唐老伯小农场中各种可爱的动物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带进管炫乐曲《小鸭与大灰狼》,和小歌舞剧《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同时,不同速度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速度的感受与识别。
教学过程:
(一).
看看。播放《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带学生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在农场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2.听听。请学生听听教师在农场看到的。
3.模唱。请同学们模仿教师的演唱音色进行学唱。
4.玩玩。熟唱歌曲后,请学生设计最有特征的动物动作,模仿动物的叫声,边唱边跳尽情的嬉戏。
5.敲敲。请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为《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伴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应有轻有重,要按书中提示的敲击,并要明确打击月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6.汇报表演。全班召开农场联欢会,一部分同学那敲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扮演各种动物。
(二).
故事引入。播放管铉乐曲《小鸭与大灰狼》,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2.欣赏音乐中动物的形象。喜爱小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但要表现小动物需要一定的观察力、表现力。
3.表演音乐剧。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评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协调合作进行表演。每组派出代表汇报各自的表演方案。
4.评价。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和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一组,数一数哪组红旗最多,评出最佳表演组。
(三)小歌舞剧《龟兔赛跑》
.
看看、讲讲。播放《龟兔赛跑》。请同学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2.创设情景。学唱《龟兔赛跑》,从音色上感受角色。请第一组同学读旁白,女同学唱小白兔音乐,男同学唱小乌龟音乐。
3.表演小歌舞剧。熟唱各自扮演的角色音乐后,请出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大象,裁判长—小猴子,还有小白兔、小乌龟。
4.互评、他评。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当听出小白兔的音乐速度时,应表演出较快的动作;当听出乌龟的音乐速度时,表演出稍慢的动作。
5.用敲击乐器伴奏。教师请出拉拉队,用教材指示的小乐器即兴敲击。
6.汇报表演。在前面修改的基础上,再请出另外的同学扮演剧中的情景中。最后评出优秀表演者并颁发小红花。
课后反思:
第8课《春游》
教学意图
本课以贴近孩子生活,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春游、划船等活动为主题大歌曲组成,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热情。
通过歌曲听辨、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天大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注重环保大美好品德。
二:从听赏乐曲入手,感知音乐中快与慢、强与弱的对比作用。
三: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并能即兴创编歌舞、律动表演。
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学唱两首歌曲;听赏两首乐曲,并随之律动。教材抓住了一二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千方百计调动各种形式,促使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活动。如:运用问答式歌唱方法学习歌曲《春天来了》;学会歌曲《划船比赛》后,组织学生创编唱游活动,欣赏乐曲《野蜂飞舞》中大律动,感受音乐力度的强弱变化;欣赏钢琴曲《郊外去》时随音乐跑跳,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对比等。
教学过程:
(一).
听中比。模范两种不同乐器大演奏方法;听音乐进行律动:钢琴曲采用小朋友跑跳节奏型。弹奏时快时慢,表现了小朋友们愉快的情绪;乐曲却用快速拉弓的集型节奏,模仿野蜂快速摆翅的动作,时强时弱,充分表现春天的气息。
2.听中动。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感知音乐中的快、慢、强、弱的情绪变化。自主探索音乐形象---野蜂振动上下飞舞,忽近忽远、时强时弱。以及到郊外去的高兴心情。
3.动中看。春天来了,你看到春天了吗?引入歌曲《春天来了》。
4.学唱歌曲。先听教师范唱,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作一问一答的对白朗读。说话时,语气可以有多种,音乐中的语气也有多种。教师指导学生将朗读歌词的情绪注入到歌唱中。
5.唱中舞。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来表达音乐中的问答。
6.唱中敲。请学生边唱歌曲边自由地拍击身体的个部位,或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歌曲《划船比赛》
.
听中感受。播放《划船比赛》,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海南民歌风格。
2.跟读歌词。学唱前,可提示学生跟着老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教师可先范唱,然后学生再跟着录音唱,反复数遍。教师要关注有差异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大胆的跟唱。
4.听中比。请同学听老师唱教材中第31页的歌曲,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3拍子与2拍子的特点。
5.动中创。“划船”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又最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它既可以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又可以作为休闲娱乐。
6.汇报表演。让全班同学围成圈坐下,观看各组在“舵手”的指挥下,如何去拼搏、去争上游。各组推荐代表与教师组成评委会,选出冠、亚、季军并上台领奖。
课后反思:
第9课
《练身体》
教学意图
教学目标:
一:用愉快的心情歌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参与律动。
二:通过学唱歌曲和律动,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
三:通过即兴表演和自编歌词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做早操》
歌曲《做早操》和《向前走》可采用先学唱、感受音乐,然后通过综合比较,初步感知固定的节拍、多变的节奏(长、段音)。
.
由生活引入。教师可请全班同学按原节奏做一次少儿广播体操(节选一部分)。
2.想想。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学校每天要做少儿广播体操?(课间操)做操和运动时为什么要配上音乐呢?
3.学学。播放音乐《做早操》,老师再次范唱后请同学们小声跟唱。教师可以编排几个简单动作边唱边带学生唱和做,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记忆歌词。
4.做做。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歌曲,自创自编操。
(二)学唱歌曲《向前走》。
.
听中动。听音乐,让学生在课室内原地踏步,然后一个一个地排队向前走,口念一二三四„„
2.画画、涂色。首先比较两支铅笔,把长的笔涂上颜色,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书中节奏色块,听音乐比较音的长短。
3.听中读。听音乐朗读《向前走》的歌词。
4.学唱歌曲。学生把歌词按节奏朗读顺畅后,也提醒学生整首曲子要以进行曲的速度来演唱。
5.自编动作。请学生随音乐自编律动。
6.游戏活动。请学生扮演三个不同年龄的人物角色进行律动,在活动中体验走步时的节奏感,快步时的节奏感,跑步时的节奏感。
(三)歌曲《我的头和我的肩》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充满快乐情绪和幽默感。儿童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人体各大部分结构名称,通过自己的身体进行即兴动作表演,锻炼头、肩、胸、腰、膝盖、脚指头的位置,也是应变能力的反映,容纳感学生在快乐地玩和唱中感受生活乐趣,感受非洲南部歌曲的风格。
.
创设情景。播放非洲南部歌曲《我的头和我的肩》,让同学们在直观的画面中感受歌曲风格。
2.朗读歌词。先把重点词板书,认识头、肩、胸、腰、膝盖、脚指头等身体的各部位,再按节奏朗读歌词。
3.背唱歌词。聆听全曲若干遍,随着录音范唱,请学生准确地指出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直到学生熟悉全歌词,再让他们在友好交往中边唱边玩。
4.创编歌词。鼓励学生自编新词演唱歌曲,并随歌词摸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创编新词的接龙游戏。
课后反思:
第10课《唱游》
教学目标
一: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速度、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二:学一个新的音“la”
三: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材内容
教材选用的三首歌曲《如果你高兴》、《十个小印第安人》、《牧童谣》都非常生动有趣、贴近学生性格特征也易于以唱游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律动教学。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易于儿童自主参与。能将学生带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中,领略各地儿童质朴、热情、活泼的情趣与不同的音乐风格,开括视野,愉悦身心。
教学过程:
(一)《如果你高兴》
.
听中动。听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听音乐有节奏地拍腿;听音乐有节奏地跺脚;听音乐有节奏地弹舌。全班做声势游戏。
2.听中读。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动与朗读歌词中,同学们对歌曲已很熟悉。此时,教师可请学生跟着钢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是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
4.自编歌词。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其他部分的名称编成歌词填入乐曲中演唱,并伴以相应的律动。
(二)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
游戏引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2.讲故事。看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3.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4.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5.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6.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7.即兴表演。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8.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三)歌曲《牧童谣》
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来抒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
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准曲中衬词,感受la的音高。
3.学新手号。学习新手号,做教材第41页的活动“唱唱”。
4.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自选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
课后反思:
第11课《读读、唱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感知三拍子;通过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二:通过歌曲《咏鹅》的学唱,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感受音乐如何与诗歌相结合,体验音乐与古诗词融合后的魅力。
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