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时间:2019-05-12 20:1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第一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

(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

(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用

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师生“对口令”:

生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

(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60)个时,一百里面有()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 45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2、在 里填上“>”、“<”或“=”。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

(5)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3)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第二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2

第一单元、位

置 第一课时

上、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1(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第四课时

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

(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第二单元

20以内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

13(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2-9=3

16-9=7(个)15-9=6

第四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17(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8+(3)=11

11-8=3

十几减几

8+(8)=16

6+(9)=15 16-8=8

15-6=9 第六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

13-6=7(只)

第八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25(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第九课时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27(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第十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11-7 12-7 13-7 14-7 15-7 16-7

11-6 12-6 13-6 14-6 15-6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1-3 12-3

11-2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 29 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第十一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11-2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31(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6、12-5=7(个)

第十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5-7○ 6

12-6 ○15-4

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13-6 ○6

12+2 ○15

16-8○ 8

11-2○ 7 10+5○ 13-7

17-9 ○18-10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35(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剪出一个吗?(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 36 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5、第7题: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 4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师生“对口令”:

师生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43)个时,一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第二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45(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

46(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第五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三篇:1(实用)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

一、位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措施: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第一课时

上、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合作探讨.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 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回家观察方位上下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合作探讨,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回家观察方位 前后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 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增添情趣,激情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P4T1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增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巩固深化: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实践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P8T4

P9T9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 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10、11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增趣导入,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第12题;第3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把今天学习的十几减9的内容回家说给家长听听.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P13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深化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把今天学习的十几减9的内容回家说给家长听听.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P14T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同桌相互卡片题考考对方,看谁是胜利者.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深化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以身边的事物编几道试题进行算一算.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8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同桌一起选出几题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做的又快又对.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第六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P16T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P17-18T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第八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 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深化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看看今天学习的用数学P19-20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同桌相互提一提.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第九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T1-7。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统计一下我们学习的十几减几的减法算式一共有多少题,请给他分分类,小组合作完成.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第十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练习五第1题.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同桌两个相互比一比看谁能先记住这个表的口诀.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第十一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口算速度快而又准确,以P23的表一人读题一人口算,然后再交换.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第十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今天回家每人准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6个,一张大一点的纸和一把剪刀.明天带到学校来.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向你的家长展示:剪一个圆和用纸做一只小船,在用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摆出各种图形.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学内容:利用教科书第27页例2,2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

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回家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向你的家长展示: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自的特征,再将他们各自转换成另外的平面图形.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出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方格纸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拼纸见107页

5、第7题:用 1 做成一个正方体,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6.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向你的家长展示: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各能摆出哪些图形?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第一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师生“对口令”: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79

7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向长说说今天学习的知识,并展示从1数到100,并说出20到100各数的组成.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深化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向长说说今天学习的知识,并展示在计数器上100以内各数并读出来.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第1---8题、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请你按要求数数:(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38(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深化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5、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6、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7、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8、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找找家里哪些物体上有我们学过的1到100的数,明天到校向同学们介绍.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38~39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40(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巩固深化: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后从1写到100给家长看看写对了没有.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八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深化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1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2)第2、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观察家的物体分别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板书设计:

比多少

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

课后小记:

第六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例10.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图写数:图片师自制

43()

()

()

2、在 ○

里填上“>”、“<”或“=”。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深化: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后完成43页第5题.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从38页的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分别50和100接近,哪些数又分别离他们远.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第八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46(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从1写到100给家长看看写对了没有.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回家后向家长数数100以内的数,要求每次分别加3,4,5,6,7,8,9,10数.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第四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教学安排:

1、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2)(3)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出示主题图课件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1)(2)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2)(3)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小组内解决问题。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2)(3)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1)(2)(3)(1)(2)① ② ③ ④ ⑤ 出示手模型板帖。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提出要求: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3、左右的相对性。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

(3)么?)(4)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2)第5组第4个。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1)(2)(1)(2)(3)(1)(2)(3)(4)(1)(2)(3)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书上填空。

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教师说学生做。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3、第3题。

4、第5题。

5、数学游戏:听反话 课后小记: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十几减九------------------------------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用数学--2课时

4、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2)(3)(1)(2)(3)(1)(2)(3)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在书上填写。

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连线,小组订正。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2)(3)(4)(1)(2)(3)(4)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教师面批面改。

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全班一起订正。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1)(2)(3)(1)(2)(3)(4)(5)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自己练习。全班一起订正。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学生在书上填写。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2、第8题。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2)(3)(4)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15-6=9(2)(3)(4)(5)(6)(1)(2)(3)(1)(2)(3)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全班共同订正。

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全班一起订正答案。明确要求:找朋友。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1)(2)(3)(4)(1)(2)(3)(1)(2)(3)(4)(1)(2)(3)(1)(2)(3)(4)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学生独立完成,连线。订正答案。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一起订正。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订正。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欢吃什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4、第10题:在里填上“〉”、“〈”、“=”。

5、第11题: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1)(2)(3)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1)(2)(3)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1)(2)(3)(1)(2)(3)看图,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说图意。列算式解答。读题明确图意。

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订正答案。

2、第2题: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2)(3)(1)(2)(3)(1)(2)(3)(1)(2)(3)(1)(2)(3)(4)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课后小记: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看图明确要求。

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在书上填写。明确要求:找朋友。口算得数并连线。订正答案。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填写。订正答案。看图,明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解答。

4、第4题:

5、第5题: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

7、第7题: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1)(2)(3)(4)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订正答案。

3、第3题:(1)(2)(3)(1)(2)(3)(1)(2)(3)(4)(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书写得数。订正答案。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

4、第4题:

5、第5题: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2)(3)(4)(1)(2)(3)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

6、12-5=7(个)课后小记: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口头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2)(3)(4)(1)(2)(3)(1)(2)(3)(4)(1)(2)(3)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订正答案。

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3、第10题:比一比。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1)(2)(3)(4)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1)(2)(3)(4)(5)(6)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2)(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后小记:

课题三: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 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 用

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1)(2)(3)(4)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

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时,一百里面有(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生)个一。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后小结: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1)(2)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颗珠。(3)(4)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1)(2)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1)(2)(3)(4)(5)(6)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2)(3)(4)(5)从31数到42。从89数到100。从99数到90。数出50后面的7个数。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1)(2)(3)趣。(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2)(3)(4)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1)(2)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 45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2、在 里填上“>”、“<”或“=”。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1)① ② 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2)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① ②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1)(2)(3)(1)(2)(3)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1)(2)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1)(2)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1)(2)(3)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三、小结: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4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6 16 26 36 45 56 66 76 86 96 17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4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6 16 26 36 45 56 66 76 86 96 17 27 37 47 57 67 77 87 97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1)(2)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1)① 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教师展示:

2、学习例1。(1)(2)① ② ③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3)(4)少?(5)征。(6)(7)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1)① ② ③ ① ② 师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继续做换钱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教师出示:(2)

(3)

三、练习

1、做一做:(1)(2)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1)(2)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2)换。

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3)(4)(1)(2)(3)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里去调查一下练习九第8题这些物品的价钱,并填在书上。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简单的计算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多的。

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换几枚1分的硬币。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2、学习例4。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1)(2)(3)(4)(5)(1)(2)(3)(4)(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所以12角=1元2角。

2、学习例6。

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3、学习例7。

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2)(3)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第五篇:人美第二册教案

《画自己》

(人美版第二册第一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正式的美术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技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情意: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大胆的表现人物头像的外形 难点:能够表现人物五官气质与特点 学习材料:

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教材、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教学意图: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教学意图: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教学意图: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教学意图: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

七、课后延伸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教学意图: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长呀长》

(人美版第二册第二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种植小植物的体验,所以本课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并画出成长的样子并不是太困难,但可以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回去种大蒜等速生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

1、通过观察,体验与交流,感受植物生命的美丽与独特,进行感想与构思,追求现代的新颖与生动。

技能:

2、根据植物生长的规律,通过观察,自由大胆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似的情景。情意:

3、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下,相互学习、交流、观察、感受能力,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生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长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彩笔、蜡笔、图画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教学

1.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

2.请学生每日观察并记下种子的成长记录。(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学生种种子,每日做记录。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汇报自己两周来观察记录下的种子的生长情况。

2.教师播放影片课件:总结、观察、欣赏种子成长的过程。

(种子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一个生长时期色彩、形状都会有所不同。)教学意图:

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讲授新课(观察与想象)

1.教师出示一粒种子:

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种子吗?这是一粒豌豆(或花)的种子。如果老师现在将它种在土里,几秒钟后它有什么反映吗? 我们看,“绿拇指”也在此刻种下了一粒种子,顷刻间会怎样呢?(多么神奇呀!这粒种子顷刻间生根发芽、越长越高,冲破了城堡的窗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2.

观察想象:

面对着我们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小苗,想象一下你想把它移栽到什么地方?(出示课题)长呀长,它将长成什么样子?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你将会做些什么?它在成长中会碰到谁?它会开花吗?会开什么样子的花?会结果吗?会结什么样的果?(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想象。)3.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指名个别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给其他学生以启示。)4.

动画欣赏再次启迪学生的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绿拇指”种下的这种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吧?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呢?

5.请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在指名将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回答:这么短的时间,种子不会有什么反映。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想象植物的生长状态

四、作业要求:

1.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画一幅植物生长的画。

2.展示范画(水彩笔画的、油画棒画的、二者相结合的。)给学生以绘画的启迪。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绘画,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问题。学生绘画

六、小结评价:1.学生介绍自己的画面。2.颁发“勤劳种植”奖。3. 颁发“种植创意”奖。学生介绍自己画面和互相评价。

《太阳》

(人美版第二册第三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本课教材展示了用橡皮泥塑造的多种不同的太阳。学生通过玩橡皮泥,学习简单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同时可以体验到动手制作的乐趣,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美化到了生活。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技能:通过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情意:培养学生们全体的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难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彩泥及附带工具。学生:教材、彩泥及附带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提问:

(1)说说你们心目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2)说说天上有几个太阳?

(3)你知道古时候天上有几个太阳吗?(4)知道后羿射日的故事吗?

2、欣赏故事《后羿射日》

3、思考:这9个太阳都长什么样?(注意引导学生,想想太阳是不一样的)

你能吧他们的样子给画下来吗?

4、教师在黑板上把太阳的圆形画出来,学生给太阳进行添加(主要是太阳的五官和光芒)

5、小评:说说你喜欢哪个太阳?为什么?

6、展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用橡皮泥做太阳 教学意图:

通过此环节,调动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讲授新课

1、那么你们知道古时候的太阳什么样? 引导欣赏:古时候人们描绘的太阳:

《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

《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

2、那么,你知道太阳的还有什么知识?(1)太阳中心温度高还是外边的温度高?(2)地球一年绕太阳几周?

3、你想用橡皮泥制作太阳吗?

4、我们以前学习过玩橡皮泥的方法,今天可以如何用?

(教师课件展示橡皮泥的制作过程)

5、教师演示:

通过课件进行展示:

我这里也有一个太阳,但是他什么也没有,你能帮他变得漂亮吗?(学生回答,教师操作)

6、欣赏学生作品

让我们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

教学意图:

通过欣赏,了解太阳在不同地方的表现。

三、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四、展评

学生介绍自己的太阳 太阳选美大赛 引导学生会以思考 教学意图:

通过展示,观察到各种不同形象的太阳,引导学生审美。

《漂亮的瓶子》

(人美版第二册第四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二册第四,是一节绘画创作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去了解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把自己的装饰瓶子的想法画在纸上,并设计出色彩,图案等,为下节课做准备。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较好的铺垫。教学目的:

认知: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和美化方法。技能:

情意: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和瓶子对称造型剪法,使学生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瓶子。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描绘装饰,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材料:

教师:彩纸、剪刀、课件等

学生:常规作业纸,剪刀一把,水彩笔,油画棒,固体胶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齐摆放好学习用具,做端正。

二、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图)他是谁?--蓝猫儿来到了我们班!

(继续出示)他来我们班干什么呢?--开花瓶店卖花瓶。

这些瓶子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好看的、漂亮的。

2、揭示课题--漂亮的瓶子。(板书课题)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感受

三、新课讲授:

1、欣赏、观察

蓝猫开个瓶子店,请同学们做顾问,你喜欢哪个瓶子?能说说原因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懂得从细处去观察。

2、发现,解决

老师发现这些瓶子有两个共同之处。

(1)折起这些瓶子,发现--左右重合,大小一样,通过这样的发现,谁能找出一个可以快速剪出瓶子的办法呢?

(请同学回答,打出对折的剪法)教师示范(故意剪错对折线,剪出两个半边的瓶子)发现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让同学们发现,要依靠对折的线描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这样,就连起来成了一个整体的瓶子造型)请学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评析。

(2)瓶子的花瓶都很漂亮

分别请四、五位学生就两个没画出花纹的瓶子进行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谈谈,你会怎样美化瓶子。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方法

四、学生表现:

1、作业布置:

蓝猫在我们班开了一个瓶子店,想把送我们同学们的。可是现在我们只有五个瓶子,我们班人又多瓶子也不够啊。没有瓶子怎么送?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吗?(我们同学们帮蓝猫做瓶子)

2、学生剪绘: 步骤如下:

A:对折瓶子,画出半个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

C:勾边纹,画花纹。

教师巡视指导以下几个情况:瓶子大小?花纹造型?

五、小结,讲评 1、选出五幅制作精美的瓶子,送给作者示范的教

学瓶子。

2、同学们上台选购大家所喜欢的瓶子。

《洗澡》

(人美版第二册第五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洗澡是儿童十分熟悉的生活内容。儿童从出生就开始和水打交道,大多数孩子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和水有关的一些活动就会受到学生的关注。这节课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日常洗澡的回忆与观察,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表现出来,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洗澡的照片,可帮助学生观察回忆父母是怎样帮助自己洗澡的,体会父母的爱和洗澡时的快乐时光,进行讲卫生,爱清洁的教育。教材中还展示了用不同工具,材料画的不同的洗澡场景有水滑梯,在澡堂,浴盆洗澡,大象洗澡,还有为地球、汽车、大楼洗澡,通过丰富的洗澡内容,唤起学生对洗澡的题材的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

表现,从而从关心自己的清洁到关心生活环境。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技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情意: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

学生:教材、彩色笔、动画棒、彩纸。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言:

1、引导提问:

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洗澡的是的动作?

2、学生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把学生表演的人物动态画到黑板上。

教学意图:

(通过几个画面,引导学生明确今天的课题)我们今天就来画洗澡。

三、新授:

1、歌曲《我爱洗澡》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做动作。感受洗澡的动态。

2、现在黑板上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在洗澡,你知道他们在哪里洗澡吗?

学生回答:澡堂、浴室、桑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地点。在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地点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我们洗澡的时候需要什么用具? 香皂、洗发精、毛巾、沐浴乳„„

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黑板上绘出这些物品,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4、延伸探究

除了我们人类洗澡,小动物们也洗澡呢 动物洗澡(观看图片或录像)(1)有谁给小动物洗过澡?(2)小动物喜不喜欢洗澡?(3)小动物洗澡是什么样的?(4)动物之间洗澡是什么样的?

(比如大象用鼻子给小象冲水,老猫用舌头给小猫添毛。)

5、汽车、楼房洗澡(观看图片或录像)(1)有谁见过汽车楼房洗澡?(2)给汽车楼房洗澡是什么样的?(3)给汽车楼房洗澡有什么好处?

6、地球洗澡

我们给自己洗了澡,给小动物洗了澡?还给我们周围的汽车,楼房洗了澡,大家都干净了,都变的亮起来了,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也有很多不干净的东西,比如沙尘、污水、垃圾,我们能不能给地球也洗个澡呢? 问:在你们想象中如何给地球洗澡呢? 答:用喷头淋,用刷子刷,用布擦。

7、欣赏作品

8、作业要求

每人画一幅想象中的“洗澡”。

教学意图:

通过欣赏感受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进行描绘,为创作做铺垫。

四、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五、展评学生作品

《船》

(人美版第二册第六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船为载体,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课文首先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主体的感知:你见过什么样的船呢?师生开始共同探讨船的由来、发展、用处及类型。坐船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引入身临其境的记忆和感受。向同学们介绍你感兴趣的船上有些什么。

船不仅是载人运货的工具、进行训练和体育运动的器械,我们还欣赏到它的造型艺术性。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技能: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情意: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

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难点: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实物。代表大海的蓝色大纸 学生:教材、玩具。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感知与启示

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①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 ②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教学意图: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体现合作学习。并了解船的基本概念。

3、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

②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

③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教学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船的相关只是,并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与创作。

4、设计创作

①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②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学意图:

学生能够通过对船的基本了解,大胆地进行描绘与创作。

5、作业展评:

师: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① 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

②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手行的联想》

(人美版第二册第七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教材设有两页,分别为我们呈现了“学生手影游戏”、“手形叠放涂色作品及手形描绘方法”、“水粉手绘形象展示”、“平面手形联想作品欣赏”四部分内容。作业提示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手形表演与联想,并将它画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手影游戏”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游戏活动,既可以作为教学的导入方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作为学生手形联想的辅助活动方式———借助灯光帮助手形联想想象、借助灯光描绘手形轮廓。

“手形叠放涂色作品及手形描绘方法”直观向学生描述了手形平面描绘方法,并向教师、学生提供了第二种手形联想作业表现方法。这种手形联想表现方法类似于第一学期第二课内容《看谁涂的更好看》的表现方法。

“水粉手绘形象展示”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手形联想作业表现方法。

“平面手形联想作品欣赏”为我们提供了第四种手形联想作业表现方法。

教材通过多种表现方法,借助对手形的丰富联想,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目的,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对手形的观察、想象、添画,引发学生的联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技能:能够通过联想大胆的进行想象绘画

情意:在描画手形、涂色表现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不同角度、不同姿态手形观察产生联想。难点:引导学生丰富的联想。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实物。学生:教材、玩具。教学过程:

1.首先从平面手印大树入手,通过手影游戏(摆出手掌和手指的各种姿态),观察手的整体特征(影子)产生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添添、画画进行艺术创造。

2.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容、颜色、相互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考虑,共同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师准备:颜色盘(4个/组红、黄、蓝、绿)共28个、过滤纸7张、大水桶5个、抹布5块、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印大树

1. 仔细看:老师要干什么?(用手印树干、树枝)2.谁给大树穿上绿衣裳?(学生用手印:大树叶、小树叶)

3.原来印上去的大手和小手变成了一棵大树。

教学意图:

通过此环节活动,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二、做手型

1.大家看:谁来了?(师做狗的手型)——课件:白底

2.哪位小朋友也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做?(个别试着做)

3.这些东西你会做吗?——课件:实物图

出示实物图片——哪些我们还没做过,大家试一试!——做给大家看看——课件:白底

4.运用我们的十只手指与手掌,就可千变万化,呈献出各种不同的事物。在我国四川,手影戏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课件:课题 5.出示手型——可以变成什么?——课件:变手型

这些手型经过添一添、画一画,都变成我们熟悉的东西了!

教学意图:

通过此环节,学生能够感受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观察到不同的手型的变化。

三、印手型

1. 以组为单位(4-5人小组)

2. 要求:

① 每组桌上有四个盘子、四种颜色、一张大纸、两到三组共用一个水桶——课件:座位图展示

② 请四-五人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手印画,再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稍稍添画。比比,哪组同学想得多,想得妙,想得和大家不一样!

③ 注意:用手印换色时,把手洗干净,用抹布擦干,再用别的颜色。

在印的时候,不要用手来涂。——课件:两个太阳的对比

用水粉注意有一个好习惯!

教学意图:

体验活动,通过亲手体验,感受到手型的乐趣。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小组内讲一讲印了些什么?(张贴)

2.互评:你特别喜欢哪组的手印画?个别(把小手送给他)

五、拓展

生活中,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手的造型。——课件:图片展示

1. 彩绘(立体)手

2. 商品/广告/宣传画

3. 雕塑

《狮子大王》

(人美版第二册第八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李巧慧 教材分析:

教材中选择了自然界中狮子的图片,便于学生观察狮子的特点。狮子的雕塑作品,有助于学生认识如何抓住狮子的特点进行夸张的表现(夸张一词在教学中不要出现,可以告诉学生突出特点)。本节课既可以绘画的方法也可以用制作的方法表现狮子,因此,教材中选择了部分绘画及制作的学生作业,其中有的很稚拙,有的比较工细,风格迥异;有的用线,有的用色,有的利用废纸袋,有的利用多种彩纸,但都表现出狮子共同的特点。教材中还展示出学生活动的场面。力图启发教师为学生创设活动的空间,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感受。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对大自然中狮子的观察、比较和对生活

中的各种狮子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狮子的特点。

技能: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狮子。情意:通过听听狮子乐曲,看看、画画、做做狮子,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对比方法,抓住狮子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

学生:教材、收集身边的不同材料(毛线、碎布、挂历纸等)、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导入新课。

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 师:播放狮子的吼叫声,出示雄狮的形象引出课题。

学 生: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引入课题。并安排一学生头戴狮子面具模仿狮子的吼叫声窜上讲台。

2、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 师: 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交流,概括出狮子大王的不同特征:颈部有棕毛、吊眼、嘴大、牙尖。。。学 生:(1)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雄师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小组同学利用教师提供的狮子大王的图片,分小组共同研究下面的问题:

一组:狮子大王一家中,谁最具有狮子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二组:狮子大王的眼睛与其它动物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三组:狮子大王的鼻子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四组:狮子大王的耳朵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五组:比较几种狮子大王面具的制作方法,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4、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的不同表现方法,增加美术文化含量,解决教学难点。

问: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突出地表现狮子大王的特点?

教学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教材第16页中的雕塑作品及一些绘画作品,总结出狮子的嘴的绘制比真实的还要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眼睛。。。(4)分析学生优秀作业中狮子的表现方法。

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提出问题:

1、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狮子大王的棕毛做得有快有好?

教学意图: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

品,分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巡视辅导

5、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小结:播放《狮子大王》动画片的音乐。

6、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狮子大王的作品戴在头上,学一学狮子大王的样子。

教学意图:

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拓展: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狮子的形象,它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小结。

《可爱的动物》

(人美版第二册第九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本科旨在通过以学生熟知的动物题材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鉴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活动,从而认识各种动物的可爱和美丽、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教材以丰富生动、具示范性的图片与简明的文字提示等为主要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选择性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技能:通过探索用各种题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作精神。

情意: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展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

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图片等

学生:绘画用具,彩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猜一猜:

长长的鼻子,白胖的身体,大大的身体,黑眼睛,耳朵像扑扇,最爱吃的是竹子。四肢像柱子。

()

()

我的脖子最最长,我还穿着花衣裳。()设计意图:游戏导入的部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及学习的乐趣。

二、感知发现,探究方法

1.播放动物的录象,请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A.它长的什么样(形、色、花纹、动态)? B.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吗? C.你能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吗?

D.说说发生在它身上的有趣的事情。

2.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动物外形,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并能夸张的表现出来。教师出示用彩纸粘贴的动物,学生欣赏。学生讨论:彩纸粘贴和画动物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模仿、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感知动物的特征,发现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表现。

三、创作表现,大胆创新

作业要求: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的创作表现。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设计,为学生创造自由创作的空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四、赏析评价、拓展延伸

1.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鼓励他们谈出对他人或自己作品的感受。

2.课堂拓展:

将自己的作品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设计意图: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了毛绒玩具、塑料变形玩、模型、电动玩具、民间布艺、泥塑玩具等,不同性格爱好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偏爱,教师应充分给孩子以发表看法的机会,并鼓励孩子带来自己喜爱的玩具、从造型、色彩、功能,以至玩具的来历、它代表的特殊意义等方面,介绍给大家,分享与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学习与小朋友和睦相处。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教师的指导,认识玩的造型、色彩,了

解玩具的设计离不开美术,美术随时随地装扮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乐趣。

技能:初步学习观察、描述玩具,学生能表达出自

己的爱好,讲一讲自己玩具懂得功能来历或有关故事。

技能: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渗透爱护玩具,爱护每一件东西的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对玩具的评价。

难点:让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并能对观察到的玩具的特征做出描述与评价。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实物。

学生:教材、玩具(鲜明地域、民族、民间特色的传

统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任务

1.一起观赏玩具。

A.课前带来的玩具的学生用手把玩具举起来 B.教师要注意哪些玩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观察欣赏,大胆交流

1.玩具朋友介绍

建议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颜色 外貌 质地 功能

学生汇报 2.欣赏课本中的玩具。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观察与交流中,初步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及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交流介绍

A.给小组成员带来的玩具分类。

B.挑你最喜欢的玩具,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4.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和交流自己玩具的特点。分组进行,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介绍自己的玩具,锻炼表述、交流的能力。

三、欣赏拓展

了解民间玩具

1.教师展示有地区特色的民间玩具,并介绍玩法。

2.通过图片资料了解过去孩子喜欢的民间玩具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拓宽孩子的视野,了解民间文化。

四、课后延伸

号召同学们课下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儿时的玩具。设计意图:多方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教学活动贯穿于课堂内外。

《春天的色彩》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一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通过观察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了解和感受春天的色彩美。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在观察活动中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并且能够记忆和表现春天的色彩。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的色彩变化,把春天的色彩用各种方法表现出来。

教材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的绘画方法,如油画棒平涂、彩色水喷色、水粉色平涂。让学生把记忆的色彩随意地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启发学生设计更多的涂色方法。还可以几个人共同涂成大张的彩纸以供下节课使用。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技能:感受水粉画的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

能力。技能: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尝

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难点:涂色方法以及色彩的整体倾向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水粉用具、范作 学生:水粉用具、图画本。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任务

1.导入

A.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B.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跳舞。2.学生交流:

二、感知发现,探究方法

1.春天来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

设计意图:记忆中的春天,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学生说

出许多颜色,教师从中归纳出春天最主要的颜色,出示色块。)设计意图:感受大自然,了解春天的变化,观察春天的色彩。

4.教师归纳春天的主要颜色,设计意图:学生感知春天的主要色彩。

5.看了春天的图片,你现在能用一句话赞美春天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6.欣赏春天的画。

A.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范作,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春天的色彩的?{学生讨论} B.演示水粉工具及简单操作。

C.欣赏教师范作。

设计意图:直观地了解绘画的方法,掌握绘画工具的运用方法。

三、大胆实践,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

A.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

B.用油画棒、水彩笔表现春天的景色。C.用撕纸粘贴的方法表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设计,为学生创造自由创作的空间。

四、赏析评价,拓展延伸

1.生生互评。2.集体评。

3.师有选择地评。4.课堂小结、延伸。

你能用这张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现自己及他人作品的优点及不足。

《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二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本课提供简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创新设计,为学生创新表现提供更大的空间。

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或装扮同学,学习简单的人物装饰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装饰、大胆表现,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学习用集体创作的方法、用春天的颜色,设计服饰。

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

技能:通过用春色彩装扮自己,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春天的颜色装扮自己,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的方法

难点:装饰服饰的方法。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剪刀、胶棒、彩纸、皱纹纸。

学生:教材、剪刀、胶棒、彩纸、挂历纸、皱纹纸、上节课的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任务

1.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头饰戴在一位同学的头上。

问:好看吗?

你发现它是用什么制作的了吗?

2.教师小结:他们就是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春天的色彩来装饰的,这节课,我们也用春天的色彩装饰自己。

3.出示课题—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设计意图:直观教具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发现,探究方法

1. 欣赏关于春天的服饰图片。(课件)2.小组讨论:

①她们是如何装扮自己的?(用各色彩纸进行折、叠、撕、剪等方法装饰)

②在什么部位进行装饰?(头、手、脚、身体)3.校园艺术节服装大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参加2008年艺术节服饰设计大赛,你们想参加

吗?

4.参赛要求:

①集体创作(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合作装扮一位同学)

②大胆表现(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自由的表现出来)

③创新设计(设计出的服饰要有特色,并富有春天的气息)5. 教师示范:(蝴蝶结、叶子、花等制作方法)设计意图: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大胆实践,创新表现

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分工协作

①选模特

②谁负责头饰制作 ③谁负责手脚装饰

④谁负责衣服设计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制作时应注意操作安全,要注意环境卫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

四、赏析评价,拓展延伸

1.服饰展示:2008年艺术节服饰设计大赛开始了,我们掌声邀请模特上台为我们进行服饰的展示。(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2.生生互评

哪一小组的服饰最有特色,为什么? 哪一小组的服饰最有创意,为什么? 哪一小组的服饰最有漂亮,为什么? 3.课后延伸

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美,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保护环境,让大自然变得更美,好吗?

设计意图:

①学生时装表演,为学生创设自由表现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②环保教育,鼓励学生保护环境,从小做起。

《我们身边的线条》(人美版第二册第十三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我们身边的线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中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趣味性。

教材中选择了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春如线》这幅作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线条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线条粗细、浓淡、不同颜色的恰当组织,能带给人美感。教材中还选择了一些学生活动的图片,以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身边的线条,感受这些线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技能: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难点: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教材。

学生:教材、图画本彩笔、蜡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明确任务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出示课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发现丰富生动的线。

二、欣赏资料,感知发现 1.欣赏幻灯片

幻灯片的内容涉及到建筑、服装、雕塑、动物等。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民族舞蹈动作——波浪线

老虎虎皮——虎皮纹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

你看到了那些线条?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例如,动物、植物、建筑物。

3.教师总结:线条无处不在

4.学生思考,课本上《红色娘子军》和《飞天》都是舞蹈图片,但它们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5.阅读,阅读课本30~35页的图片,欣赏图片中指示的线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

设计意图:大量的课件中图片的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赏析、对比中,发现丰富多彩的线条,感受线的美感。

三、大胆创作,创新表现

1.听文章画线,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如下意境:

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

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还想表现哪些内容。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四、赏析评价,拓展延伸 1.自评与组评 2.延伸

作业① 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规则:老师请出一位同学,然后请他的好朋友用线条描绘出这位同学的心情。

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得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下的运用与延伸。

《下雨了》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四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的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材中选入了韩羽的《听雨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幅作品的分析,初步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也可以表达情感。教材中 还展示了一幅学生在下雨时兴奋地雨中游戏的图片,目的是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多种表现形式的作业可供师生分析、参考。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技能: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技能: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实物。

学生:教材、彩笔、蜡笔、图画本。教学过程:

一、入境感知,明确任务

1、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

2、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3、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师朗诵: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小蚂蚁躲在大蘑菇下,它说,蘑菇就是他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它说,荷叶就是它的伞。下雨了!下雨了!小虫躲在大树下,它说,树叶就是它的伞。下雨了!下雨了!小弟弟快过来,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伞。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初步感受下雨时的情景。

二、交流赏析,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

流)

A、自然界的变化。B、人怎样躲雨。

C、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雨中情景模仿表演。

3、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A、书本中的插图。B、优秀学生范画。

4、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5、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在回忆、情境中进一步感知下雨了的情景,通过插图及范作,再自主探究中,明确创作表现的方法。

三、大胆创作,创新表现

1.快用你们的画笔,表现你最想表现雨中的一瞬间吧。

作业要求:构图饱满、主题突出

2.学生创作表现。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创作下雨了的情景。

四、赏析评价,拓展延伸

作业展示。

讲述雨中的故事。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让他们把自己作品展示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童话城堡》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五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神奇、梦幻般的童话以超现实的形式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教材文字:“看一看、想一想、动动手,我们是童话城堡的设计师。”与儿童乐园这幢既错落又具秩序美的城堡相呼应。小组学生商讨着如何有主次地组织大小不同的形。图文并茂,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自主性学习。

学生作业中的城堡曲折地簇拥在密林中、耸立在粗壮的花梗中,在温暖的阳光下、阴云里形态各异。这里的故事包含着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技能: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难点:城堡的外形美感与创新。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城堡图片及课件、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歌曲。

学生:教材、各色彩纸。教学过程:

一、交流素材,探究方法

1、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一看,想一想(出示发现王国的城堡): A.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建筑吗?

B.当你看到这座建筑时,你想起了什么?

C.这座城堡给你什麽感觉?(从外观造型及在游乐园中玩所感受到的去引导学生体会)

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表现的欲望。

2、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出示城堡图片,让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A.外形……

B.感觉……

设计意图:发现城堡的基本造型,体会造型的美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

3、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城堡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素材,拓宽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育秧表达能力。

4、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教师出示课件(几个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在拼摆搭建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组为单位,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二、创作实践,创新表现

1、以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

2、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形象拼摆、搭建城堡。

3、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在小组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交流展示,拓展延伸

1、作品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城堡。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的城堡是为谁设计建造的,为城堡起个名字。

②说一说城堡的特点。

③你们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2、拓展

引导学生课下厂使用不同的方法创作自己心中的城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钓鱼》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六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柏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习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及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技能: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

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

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难点:制作、装饰的方法。学习材料:

教师: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学生:教材、玩具、装饰材料,各种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教学过程:

一、感知体验,明确任务

1.欣赏海洋鱼类的图片,2.谈感受。

3.出示自制鱼竿,模仿渔夫是如何钓鱼。

4.出示课题——钓鱼

设计意图:在谈话、情境中体验着钓鱼

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引出课题。

二、观察发现,探究方法

1.探索做鱼

A.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 做成的鱼。

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

怎样做?”

B.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C.学生汇报

2.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

A.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B.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C.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探究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材料的组合及运用的能力。

三、大胆实践,创新表现

作业要求:

1.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2.小组合作完成一条鱼及一个鱼竿。3.在遇到困难时,要互相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明确创作要求,体验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进行创作的乐趣,教师及时的指导,鼓励有进步的同学。

四、感受体验,拓展延伸

1.“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

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

鱼比赛。

设计意图:让他们把自己作品与大家共同分享,在愉快的活动中展示作品,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2.拓展延伸

A.欣赏鱼的造型在生活中的应用。B.课下收集有关鱼的成语。

设计意图:教师的一两句话的拓展,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的延伸。

《好吃的水果》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七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范美毅 教材分析: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技能: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情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水果。

学生:教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

(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教学意图:以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

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教学意图:

回忆和观察以前的水果通过直的观察和触摸感受水果的外形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教学意图:

在集体中展示,激发了对美术活动的持久乐趣.《伙伴》

(人美版第二册第十八课)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

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技能: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情意: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难点: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实物。学生:教材、玩具。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

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课件,边欣赏边讲解

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

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

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花的世界

(人美版第二册第19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范美毅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发散的教学思维,来充分展示《花的世界》这一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通过真实的鲜花让学生认识花的生长结构;通过四季花的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花的内在美;通过画家和小朋友的花,让学生欣赏花的艺术美;通过选择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材料美;通过举办画展,以及花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去体验花的美。以上五个环节,合理有效地体现美术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学生理解了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它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感受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材料美、装饰美,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

情意: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培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兴趣。

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发现、创造、展示、介绍 “花”的美及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材料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

“花”的平面、立体创作。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花。学习材料:

课件、彩带、皱纹纸、彩纸、毛线、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花的自然美

1、出示一枝鲜花,分析花的生长结构。

2、引导学生从花的形状、色彩、气味,了解

花的自然美。教学意图:

一枝鲜花,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了解花的自让生长状态,从形、色、味认识花的自然美感特征,体现跨学科的综合。

二、欣赏感受花的内在美

1、欣赏四季花的图片:水仙、莲花、菊花、梅花。(课件展示)

2、四季花的生长环境、季节以及所蕴含的人

格美和品格美。教学意图:

了解花的在什么季节里开,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以及不同的花所蕴含的不同品格,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研究花的艺术美

1、家笔下的花:(课件展示)(1)、《花篮图》李嵩(宋)

(2)、《向日葵》凡高(荷兰)

2、欣赏小朋友花的作品:(课件展示)彩笔、彩纸、皱纹纸、毛线、撕纸、橡皮泥、立体的平面的等等。

教学意图:

欣赏大师的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欣赏小朋友花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花的各种媒材的制作方法,并且消除他们为难的心理,能够产生你行我也行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四、实践创作花的材料美

1、作业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材料,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花的制作。

2、教师指导。教学意图: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学会合 作。重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去锻炼;在动手中去体验各种材料的特点。教师的辅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的实践和创新,随时发现、随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五、展示拓展花的装饰美

1、各个小组举办花卉展。

2、拓展:了解花的更多知识,如收集描写花的诗句(一枝花开不算美,万紫千红才是春),动手制作花的标本。教学意图:

让他们把自己作品展示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也是孩子们非常愿意的做的事情,并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一两句话的拓展,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的延伸。

小小镜框

(人美版第二册第20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范美毅 教材分析: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亲身生活,围绕小小镜框来进行创作,书中提供了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有蝴蝶的形状,花朵的形状,长方形的形状等等风格各异的镜框,与此同时又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的不同,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一个个镜框中的自画像更是栩栩如生,生动可爱,同时在设计应用课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 欣赏书中作品,了解镜框的作用和组成部分及其美化方法,能运用多中方法进行创作;情意: 通过欣赏与尝试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能力: 培养认识、发现、探究、创造、展示、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材料创作、装饰、美化生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夸张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外形与众不同以及装饰方法不同的小镜框.难点: 如何巧妙地制作出精美奇特的小镜框.学习材料:课件、彩带、皱纹纸、彩纸、双面胶,蜡笔或彩笔,吹塑纸…… 教学过程:

认识了解小镜框

1出示生活中的小镜框,引导分析镜框的作用和它的组成部分

2出示一个提前学生自己动手做好的镜框(形状是白云),引导学生分析与生活中的镜框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意图:

通过真实的镜框与学生制作的镜框进行直观比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找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感受到学生作品的外形,色彩和装饰的美,激发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欲望.二、欣赏风格各异的镜框

1、欣赏镜框的图片:蜻蜓形状、太阳形状、卡通形状……(课件展示)

2、分析装饰方法的不同和运用的制作方法以

及材料的独特 教学意图:

了解不同形状的镜框,以及不同的镜框不

同风格,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欣赏镜框的美

1生活中设计师设计的镜框作品(课件展示)材料的多种多样:玻璃,钢的…

2、欣赏小朋友花的作品:(课件展示)彩笔、彩纸、皱纹纸、玉米,瓜子的种子,剪纸的作品来进行装饰等等

教学意图:

欣赏大师的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欣赏小朋友花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镜框的各种媒材的制作方法,并且消除他们为难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设计一个独特有趣的镜框,在镜框里放入一张你的自画像,也可以尝试着画你的老师,亲人,同学,然后送给他们做纪念.2、教师指导。教学意图:

重在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去锻炼;在设计制作中去体验各种材料的特点。教师的辅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的实践和创新,随时发现、随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展示评价

1、各个小组举镜框展览

2、拓展:了解镜框多种多样的摆设方法,如正着放,悬挂的…… 教学意图:

让他们把自己作品展示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也是孩子们非常愿意的做的事情,并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一两句话的拓展,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的延伸。

我和泡泡一起飞

(人美版第二册第21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范美毅 教材分析:

大胆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游戏更是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本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色彩带给我们的美感,以及自己尝试颜料和肥皂水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特殊效果带给我们不同的效果.并且根据泡泡留下的痕迹,大胆发挥想象力,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画在泡泡里,完成一幅充满想象色彩和童贞的作品,让每个看画的人都能够像在童话世界中.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自主分析尝试把颜料和肥皂水结合在一起,用吸管把各种颜色分别吹在纸上.进行想象添加.情意: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激发学习兴趣和大胆地联想

能力: 从泡泡的痕迹中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添加,用画,涂的方法进行装饰与组合.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书中作品的欣赏,大胆地对作品进行想象创作

难点: 如何巧妙地创作出一副想象丰富的泡泡画.学习材料:课件、水粉,吸管,水杯,图画纸,彩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

欣赏泡泡画的美

出示一副提前画好的泡泡画,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的奇特内容

教学意图: 开门见山直接对泡泡画作品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泡泡画内容的独特,神奇的泡泡像巧

妙的音符,也像一个五彩的梦.激发学生进行创作兴趣.二

欣赏作品分析制作方法

1欣赏书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步骤 2自主尝试,将水粉和肥皂水混合在一起,观察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3根据泡泡吹到纸上的不确定性,大胆发挥想象力,(学生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

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尝试地进行创作,通过学生的交流,开阔同学间的创作思路和创造能力 三

自定标准,创新表现

作业要求:

根据泡泡落在纸上的痕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比一比,谁的作品更有创意.2提醒卫生问题 教学意图: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学会制作。重在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去尝试发现;在动手中去体验泡泡的美。教师的辅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的实践和创新,随时发现、随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交流拓展

1全班展示优秀作品

2、拓展:给自己的作品起个美的名字 教学意图:

让他们把自己作品展示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也是孩子们非常愿意的做的事情,并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自己的作品起名字,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的延伸。

水果蔬菜印成画

(人美版第二册第22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金二小学

范美毅 教材分析:

水果蔬菜是学生生活中最容易找到的一重创作素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享受香香的水果蔬菜时,没有想到水果蔬菜还可以进行美术创作。本课设置的目的是大胆尝试运用不同水果蔬菜进行印画创作,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同时使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对各种形状的水果蔬菜的观察与组合,进而创作简单的一幅印画 技能:通过剪切印装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制作能力。

情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以及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大胆进行联想创作以及水分与颜料的掌握

难点: 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水果,蔬菜,石头树叶等,水粉相关用具。学生:教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出示一张拓印作品,设问:瞧,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了?好象不是画的.教学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情趣,引入主题.这些作品都是运用我们天天接触到的水果蔬菜石头等做出来的.二、欣赏作品,探究发现

1.回忆你在生活中以前玩过拓印这样的游戏吗?你是怎么玩的?(学生回忆玩法简单进行介绍)

2.教师引导分析书中的制作步骤图,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每一个步骤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学生进行自主尝试

学生谈感受,指出有问题的地方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师生一起互相帮助解决

3欣赏优秀的作品,指出最有创意的地方在哪?

教学意图:

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创作.同时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师生合作的意图.:

三作业提示 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等材料进行拓印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组织交流

勇于展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讲述画面情境.谈谈你发现最有趣的设计.《可以触摸的画》

(美版第二册二十三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周家街小学

肖建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

本课以美术泥与剪贴的两幅不同画面进行对比与比较,导入新课。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继续深入探究的热情。通过看看、想想、剪剪、粘粘、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从中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画面的肌理美感。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画面,进行感官体验;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平面、立体的创作;感受画面的肌理效果,理解画面的材料美与装饰美。

技能:通过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培养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综合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能力。情意: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尝试,通过看看、想想、剪剪、粘粘的设计过程的体验,感受制作的乐趣,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段进行平面、立体的创作。

难点:立体材料与平面材料的完美结合。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范画、美术泥等

学生:风景挂历、方便筷子、美术泥、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摸一摸美术泥制作的画,感知一下画的内容(简单的造型)

2、出示同样内容的挂历纸粘贴画,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的部分,即能让学生通过摸摸感受到美术泥的肌理效果,又能通过看看比较出平面与立体画面的不同美感。同时,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及学习的乐趣。

二、初次尝试,掌握技能

1、教师介绍美术泥的特性

2、基本技巧演示(课件)

①平铺的方法

②叠加的方法

③接色的方法

④渐变的方法

⑤混合调色的方法

3、学生试做:

设计意图:学生对初次接触的美术泥消除神秘感及畏难情绪,试做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冲动。

三、欣赏评述

1、背景是花花泥,主体是剪贴方法

2、背景是剪贴方法,主体是花花泥

提问:分别给人以怎样的美感 ?

为什么这样安排?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与比较使学生明白,画面的安排是依据实物的质感和画面的整体效果来决定的。

四、教师演示制作步骤

1、学生提出问题

2、课件演示几种粘贴方法的制作步骤,做一解答。①构思(利用挂历纸的颜色选背景)

②设计制作(造型简单)

③由后至前、先主后次的粘贴顺序(注意背景与主体的色彩及深浅差别)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能较清晰地向学生展现出制作的整体过程,解决了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很多问题,解答了困惑。

五、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

1、作业要求:用花花泥和挂历纸组合粘贴出一幅可以触摸的画。

2、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在动手中去体验花花泥的特性。教师的辅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的实践和创新,随时发现、随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六、展示作品

请同学们谈谈花花泥装饰画的装饰美感、肌理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之中发现美感。

《有趣的粘贴画》

(人美版第二册二十四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周家街小学

肖建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想想、剪剪、拼拼、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从中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粘贴装饰画的创作;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美感,能够理解画面的材料美与装饰美。

技能:通过设计、选材、粘贴的过程,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综合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能力。

情意: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尝试,通过看看、想想、剪剪、粘粘的设计过程的体验,感受制作的乐趣,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粘贴画的造型特点,及制作的技能 难点:材料的合理运用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范画、各种材质的废弃材料 学生:剪刀、胶棒、手工纸,各种材质的废弃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知粘贴画

1、出示不同材料制作的粘贴画(种子、棉花、树皮、毛线、布料、玉米皮、羽毛、瓜子壳„

2、它们都使用了哪些材料?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粘贴画的艺术美感,感受粘贴画的生活美、艺术美、材料美、朴素美。

二、感受粘贴画的艺术美感

1、出示与粘贴画内容相同的绘画作品

2、它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粘贴画的艺术形象更加概括、更加简练、更加生动、更加可爱。而且,装饰画的装饰性更强,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三、粘贴画材料的使用技巧

1、出示不同材料粘贴的猫头鹰,比较材料的不同所呈现的不同美感。

2、出示毛线粘贴的母鸡和种子粘贴的母鸡,比较哪一幅使用的材料更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相同的内容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关键在于哪一种材料更能突出要表现的对象的特征。

四、粘贴画的制作步骤

1、学生提出问题

2、课件演示几种粘贴画的制作步骤,做一解答。①构思

②设计(造型简单)

③材料的选择(质感、色彩)

④由下至上、先主后次的粘贴顺序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能较清晰地向学生展现出制作的整体过程,解决了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很多问题,解答了困惑。

五、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

3、作业要求:综合各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粘贴装饰画设计。

4、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学会合作。重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去学习;在动手中去体验各种材料的特点。教师的辅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的实践和创新,随时发现、随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六、展示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谈谈材料、造型的装饰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之中发现美感。

下载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1、认识上下和前后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实用数学》第二册教案(五篇范例)

    《实用数学》第二册教案 综合练习(一)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A组:进一步感知快慢远近,会分辨快慢远近。 B组:掌握0—3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 ㈠重点:分辨快慢远近。 ㈡难点:了解快慢......

    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1

    第一课时 上、下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第一课《画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形象特点,用比较自......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打印)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

    人教数学第五册教案(可直接打印)

    全 册 备 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

    一年级人教新教材数学乐园教案

    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82-83页。 教材分析: 数学乐园是集数的认识,计算,生活中的数及数学为一体,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富有趣味。教......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