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800字)

时间:2019-05-15 01: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岭南版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8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岭南版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800字)》。

第一篇:岭南版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800字)

第一课:漫游飞行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

1欣赏鸟飞行的图片。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单色画笔。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小朋友知道鸟的特征吗?你们能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引导学生、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引导学生欣赏人类尝试飞行的图片。

重点给学生介绍:

飞行器:达芬奇设计草图,表达了人类模仿鸟类,在蓝天自由飞翔的梦想。

图腾柱“雷鸟”

二.欣赏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业

用单色画一张自己的飞天梦想。

四.作业讲评

第二课 海底世界多奇妙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

2、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探秘一——认识一位新朋友

猜一猜:他是谁?(小小潜水员——明明)你知道他要去哪儿吗?

说一说:你们想和他一起漫游海底世界吗?

二、探秘二——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壮观呀!

说一说:谁能说说海底世界的故事?

找一找:海底有哪些奇妙的生物?

吗?

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形状、颜色和花纹? 做一做:你能学做几种海洋生物的动作?

三、探秘三——我眼中的艺术家 说一说:艺术家的作品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色彩? 猜一猜: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想一想:这是什么?它像什么?(珊瑚)你知道它是怎样想像出来的四、探秘四——我也来做艺术家 说一说:我认识了几种海洋生物?

想一想:神奇的海底世界,让我联想到什么?

画一画:我也来做艺术家,画出想象中的海洋生物!

教学反思:海洋是神奇而美妙的,“好奇”是每一位儿童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对自己没有见过、不知道的事物充满好奇。本课诱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事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力,让学生喜欢上了大自然。

第三课 五彩的泡泡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与色表现作品。

2、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感受泡泡的造型与色彩变化;

由泡泡引发学生对泡泡的幻想与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相互欣赏;能共同分享接力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以圆形的构成游戏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

教学难点:造型与色彩在画面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发现

1、创设教学环境:如何吹泡泡?如何把泡泡吹得又大又多?

2、进行科学总结:泡泡吹得大而多的方法;泡泡水的准备;铁线圈的造型(双圈、三角、四方、大圈、小圈)。

二、欣赏与评述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一幅画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的色彩?

2、形式的描述与分析:这一幅画中有些什么形状?有多少个不同的形状?它们是对称的吗?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这一幅画时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三、想像与创作

1、构思:如何创作?

2些色彩、图案花纹和

1法与创意。

、合作:确定目标,开展接力画游戏 ;为了丰富作品,还要添加哪环境?、完成:共享成果。

四、体验与评价、集体欣赏:能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能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自评(要点): 我能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吗?()

我有兴趣参加这节课的活动吗?()

我能与小朋友合作吗?()

我能和小朋友交流吗?()

我在活动中有耐心吗?()

教学反思:本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造型、理解颜色、理角画面效果,强调集体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第四课 七彩虹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形状、色彩及其形成原理。

2、学习用线条表现彩虹。在欣赏、尝试、游戏体验活动中,认识彩虹的形状和色彩,积极参与创作活动。

3、感受美丽的彩虹;对彩虹的形状形成原理感兴趣、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围绕主题进行简单的色彩想像创作。

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画出彩虹和心听彩虹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发现(照片)

1、观察彩虹的形状与色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2、发现彩虹的形成及色彩的排列规律: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些颜色的排列有规律吗?

二、欣赏与评述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一幅画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的色彩?这一幅画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没有清楚地画出来?

2、形式的描述与分析:这一幅画中有些什么形状?这些形状是怎样排列的?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这一幅画时有什么感受?画家是怎样画彩虹的?这幅画和照片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1三、想像与创作 构思:如何创作? 创作: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四、欣赏与评价、集体欣赏:我能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我能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与创造。

2、说一说:心中的彩虹故事。

3、自评(要点):

我(知道/不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我能画出()种颜色的彩虹。

我(可以/不可以)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我(喜欢/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创作快乐。

我(可以/不可以)说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教学反思:本课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颜色,彩虹呈现出的主要颜色是儿童需要知道的常用色,这些颜色不公要准确辨认,而且让其记住了其名称。

第五课 快乐的小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花纹、色彩;懂得用点、线、色来画小鸟;知道一些生态环境的知识。

2、在欣赏、比较、表演(听、说、演)中了解小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索小鸟的画法。

3、喜欢小鸟,懂得爱护小鸟;、喜欢小鸟的形态和色彩;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围绕本课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色画出不同形态和花纹的小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感受与激趣)

1、听一听: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有小鸟叫声)供学生欣赏后讨论: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2、看一看:教师播放一段小鸟的录像片或展示图片,然后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小鸟?有什么样不同的形态和花纹?

3、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喜欢的小鸟的色彩和形态。

4、演一演:教师或全体学生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进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鸟的故事。

活动安排

二、活动

一、(学习与尝试):

1教师出示课题“快乐的小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析小鸟形态结构(头、眼、嘴、身体、翅膀、尾巴、脚、羽毛、色彩、花纹)。

2、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探索小鸟的画法。

3、分小组尝试小鸟接力画游戏。

三、活动

二、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作品中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不同的小鸟形态,同时启发学生可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表现不同形态、色彩、花纹的小鸟形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

三、(合作与表现):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大纸上画一群快乐的小鸟。

2、教师协作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扬个性探究型作业,同时鼓励学生添加上背景。

五、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1、各小组将作品摆放到展区内,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创作乐趣。

2、学生谈感受体会:我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我有什么新的发现?我有什么好建议?

六、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了解有关小鸟的资料,讲一个小鸟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课注重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活动中“自由”作画。

第六课 昆虫王国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昆虫的色彩花纹及形体特征进行造型活动。

3乐趣。

、在欣赏比较中探究昆虫的有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尝试画、撕、摆事实的多种表现方法与体验合作的、感受多视点的细节观察与表现;体验合作游戏与分享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以多种昆虫造型与合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 线条的表现方法——疏与密;把握“对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教室放置挂满昆虫的树枝,以树枝为载体进行故事引入有关昆虫的童话。

二、让学生寻找树枝中的秘密,在活动中观察、探究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分辨害虫与益虫。

特征。

构思独特,很多作品

三、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欣赏更加有趣的昆虫形态。

四、让学生模仿昆虫动作与造型,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昆虫的结构与

五、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绘画活动。

六、教师巡视与辅导。

七、组织评价活动。教学反思:学生在创作中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用色鲜艳、对比强烈、衬托出主体。

第七课 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知道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并懂得运用。

能与小朋友一起画鱼。

能与小朋友一起进行以鱼为主题的纸造型游戏。

教学重点

以大小鱼的造型与画面构成游戏,激发小朋友的表现兴趣。

教学难点

学习画、摆、剪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学生刚进入教室时开始播放《海底总动员》。说一说:刚才看到了哪些鱼,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现。

二、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大鱼和小鱼,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鱼。在画时注意构图。启发学生注意鱼的画法。

三、与学生交流各种以鱼为题材的经典作品。

四、布置活动要求:发挥想象,自由地画出自己喜欢的鱼,也可以直接在纸上前进出鱼的形状,为它画上花纹,穿上漂亮的“外衣”。

五、教师在黑板上勾画出或分组直接在卷纸上作画,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六、组织美化大海的活动:组织参加学生为自己创作的大画添加中鱼和水草等物。

教学反思:从自然形态来看,鱼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种类繁多,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学生在创作中应用了装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了现实的束缚,大胆地发挥想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8课 《小动物和妈妈》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 时:1课时

教具:有关动物的图片或课件。

学具:上色工具、笔、16开图画纸。

教学设想:在本可的教学中以三个兴趣点切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兴趣点

一、讲述动物亲情故事(引入)兴趣点

二、模拟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亲情动作。(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兴趣点

三、给自己的话题起题目,并互相介绍(学会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作品。本可还设计了课前预习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和家人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增加学习的兴趣,掌握更多的有关知识,以便在课堂上能更好的与大家交流和共享。

教学目标:

知识: 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有主题的创作。培养关注动物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能力: 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进行表现。

情感: 认识亲情,珍惜亲请,体会动物的亲情与人类的亲情。

教学重点:大胆表达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对动物亲情的细节观察并能有感情的进行绘画表达。

兴趣点:1、讲述动物的亲请故事。

2、摸拟自己喜欢的动物做动作。

3、给自己的画起题目,并互相介绍。

指导预习:1、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亲情的故事图片。2、了解动物们的生存状态。

3、思考人类能给动物带来什么帮助?

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

1、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发学生对动物们的爱心,运用动物们与妈妈在一起的图片进行观察,用语言和动作体验动物之间的亲情。

2、创设一个“给动物们设想一个温暖的家”为情景帮助学生进行画面的想象完成有主题的绘画作品。

3、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有关动物知识的探索。

教学思路:课前指导预习——课件故事引入——图片观察——语言和肢体表达——欣赏作品——编故事和兴趣表演——讨论动物们与妈妈在一起的场景——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关于动物亲请的作品——思考:动物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延伸,了解动物世界的奥秘,关注地球的生存环境,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课前准备:

1、提前告知学生上课的内主题。

2、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

第九课 奇特的海螺

教学目的:

1、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螺的形象。

2、在比较中感受海螺的奇特变化。

教学重点:海螺的记忆画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有耐心的画出海螺的花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去过海边吗?在海滩上见过大海送给我们的小礼物吗?

二、引导学生欣赏海螺图片,观察海螺的奇特外型。

海螺有奇特的外型,本身就像一幅美丽的线条画。

三、学画海螺

教材呈现的学生作品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仅用单色线条勾勒,另一种是有色彩的作品,教师建议学生可以选一种喜欢的方法表现海螺。

四、学生作画,画一画奇特的海螺。

五、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十课 美丽的海星

教学目标

1、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星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

2、在想像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

3、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出海星的花纹时有耐心。

教学重点

以海星的记忆想像画创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学难点

画出海星多角的外形特点,并涂色。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以天上的星星掉进大海变成了海星为题,纺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二、教师谈话引出海星:今天,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做客,大家欢迎。

三、教师拿出海星标本,扮演海星,引导学生从内到外仔细观察海星的特点。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吗?我的样子是不是很特别呀?你看我有几只角呀?

四、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给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

五、教师分析创作海星的步骤(先画出海星的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加装饰)。

六、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说出自己想像出来的海星。教师: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来吗?

七、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作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委多海星,你能把它们画下吗?

八、教师巡视辅导。

九、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

十、组织学生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

教学反思:海星向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描绘对象。海星的外形具有多角、鲜明的特征,其纹理丰富多样,很容易用线条构成美丽的画面。教学中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

第11课 《神奇的大海怪》

一、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二、学习课时:2课时(连上,把它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前期海洋生物的平面作业,龙王面具、头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海陆空动物的图片。

2、学具准备:手工课上常用的剪刀、画笔、胶水、彩纸、卡纸等。

四、教学设想:

本课在注重表现动物的同时,尤其注重表现大海里的动物,如果说前几课是让孩子们感受及表现海洋生物的丰富、美丽及奇特的话,那么《神奇的大海怪》则是着意培养孩子们敢于表现自己所思、所想的创新课例。本课虽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但它更包含设计创新的成份,且有表演的空间,故把此课改成一堂综合探索课也未尝不可,让孩子们把自制的各式海怪头饰用于表演,是他们所乐于的,只不过要把它改个课题——《海龙王的盛宴》。这样更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及探秘学习的兴趣。

通过直观感受——分工创作——表演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去想象,在想象中去创造。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做头饰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画、剪、贴等平面与立体造型知识与与技能创作海洋怪物的头饰、面具。

3、审美目标:对海怪的好奇及探索,体会合作创作及游戏的快乐,体验评价的快乐,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六、教学重点: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在已有的记忆及知识中重新创设出一种新的动物——大海怪的头饰、面具,让它形象神秘,本领超强。

七、教学难点:海怪的创新。

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既然为“怪”,必定本领超强,好似龙王,可上天入海。故可把学生对海怪的想象引向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特点的综合体,而不应仅仅是海洋生物特点的综合。通过欣赏各种动物,了解他们的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

八、学生学习兴趣点:把此课改成一堂综合探索课也未尝不可,让孩子们把自制的各式海怪头饰用于表演,是他们所乐于的,只不过要把它改个课题——《海龙王的盛宴》。

九、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本学期所有关于海洋生物题材的平面作业。

2、师制作好一龙王的头饰和面具及一张海龙王宫殿图。

3、制作含龙王宫殿卡通片的课件。

(一)导课(13分钟)

1、欣赏导入。播发卡通片《西游记》中龙王的宫殿片段,让学生想象并说出如果海龙王在此举办生日宴会,它会邀请哪些海洋动物参加?

2、体验与探索。

(1)学生想象什么海洋生物来给龙王祝寿。

(2)龙王邀请了各路海洋生物,可惟独没有邀请一些谁也不知道的海洋生物,因此这些谁也没见过,谁也叫不上名字的海怪们生气了,它们商议要在龙王的寿宴上大闹一番??

(3)龙王你见过吗?它的形象奇特吗?师带领学生探索龙王形象的来源。

(4)海怪的想象探索。

(二)新授(55分钟)

1、分工与创作。把学生分成每四人一小组若干组,每组研制一至两种海怪头饰或面具。其中几个小组还可以制作一些常见的海洋动物的头饰和面具。

2、表演《海龙王的盛宴》。让小朋友戴上自制的头饰,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带入龙王与怪物的角色中。(考虑场地及人数,可选一部分学生表演。学生可先自由讨论,师可提供表演脚步。如学生有当堂自我设计的能力,好的尽量采纳。)

(1)群海怪怒气冲冲闯向龙王宫殿,被龙王的虾兵蟹将挡在门外。

(2)是海怪和虾兵蟹将打成一团,小将们完全不是海怪的对手,海怪们直闯入龙王殿内。

(3)正在祝寿的龙王和众海动物吓了一跳。龙王尽量保持镇静与威严,厉声质问海怪为何许人物,为何不请自到?

(4)海怪怒问龙王:你宴请海洋动物参加你的宴会,为何不请我们?我们也是海洋的一分子??

(5)龙王请海怪一一介绍。

(6)消除误会,众海动物一起给龙王祝寿。

(三)作业布置:

1、分工与创作:用各种手工材料创设出一种新的动物——大海怪的头饰、面具,2、表演:用自己制作的头饰、面具装饰自己,并表演

(四)巡视辅导:

教师根据本课特点巡视三到四遍,鼓励大胆创新的同学,将他们的作品及时展示,与同学交流。

(五)结课(12分钟)

1、评价方法:学生是否敢想、善想,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海怪。学生作品是否具有神奇、美感。在即兴游戏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能力是否机智、到位,对待别人作品能否学会赏析、学会分享。

2、课堂小结:本课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设计海怪的头饰、面具。头饰、面具也设计得非常有新意,表演得也惟妙惟肖,老师真替大家高兴。

3、课后拓展:以后请大家多多留意一些形象特别的物体,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动物形象。

4、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符合学心理特点的,同时也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及表演的兴趣。但也存在教师在教学上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环节,今后可以更加放手让学生知道本课要上的内容,先让学生课前思考一些问题。因为一些创新的东

很美。

1西可能不是几分钟就能想得出来的。人们创造的奇特形状 麒麟、龙、凤都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是没有的。但它们的形状很威、第十二课 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比较、欣想象的学习方法。

2、运用点、线、色块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和丰富的色彩。

教学重点:

1、能运用点、线、色块大胆绘出动物的花纹;

2、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独特的花纹图案。

教学过程:

一、一看、猜一猜、说一说

1、一看:出示动物局部,注意观察动物的花纹和色彩美。

2、猜一猜:这些纹样属于哪种动物的花衣裳?猜出动物的名称。

3、说一说:动物的花衣裳有什么作用?

二、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

1、看一看:动物身上的花衣裳有哪些花纹图案?色彩是怎样搭配的?

2、议一议:为什么有些什么动物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这么相似,有的还会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3、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三、玩一玩、画一画、评一评

1、玩一玩:创设动物界时装表演的情景,激发想象创作。

2、画一画:先画出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再给它添上合适的花纹、色彩。

3、评一评:自评和他评。

四、教学评价

1、可从知识技能方面设计:

我学会了辨别();

我能观察发现();

我能画出()种花纹;

2、可从学习过程设计:

我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啊(我能自己查找资料,知道(3、情感、态度方面设计:

我喜欢();

我学会关注大自然的()。

; ;))

教学反思:本课从另一角度(动物保护色)启发学生的想像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科学与艺术地进行观察与表现的方法,学会用环境色装饰动物的身体,启发创造性思维。

第十三课 涂色 游 戏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原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并能用文字语言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

2、在游戏活动中认识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创设情景,组织一个颜色抢答比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组织一个涂色接力比赛游戏活动。

二、课题展开:

1、教师出示涂色游戏课题。

2、教师组织涂色游戏活动。

三、活动一:

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出示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小组讨论,说说画中的色彩。

四、活动二:

1、参照教材学习画线方法。

2、欣赏农民画作品。

3、学生尝试画线。

五、活动三

1、教师表扬线形画得独特的同学,同时引导涂色练习。

2、播放轻松音乐,学生涂色表现。

六、课后延伸。

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创作一幅色彩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课儿童的学习特征,设计了随意涂色的想像性游戏方式,在教学中儿童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工具和色彩进行造型表现活动。重视了“实践体验”的教学精神。

第十四课 我在天上飞

教学目标:

1、学会寻找身边会飞的东西,了解它们是怎样飞起来的。

2、通过收集飞行物的图片,分析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促进美术、科技交融的综合意识,进行命题手工创作。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制作出既精美又能飞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教师要求学生带一件会飞的玩具回来,例如飞机、小鸟、小飞侠等。分小组进行讲述、介绍。要求同小组的玩具串成一个故事,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生动。

二、活动二: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航空模型或玩具展览,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

三、活动三:用简单的线条和对称的造型画自己喜欢的飞行器,看谁画得好。

四、活动四:教师与学生分工合作,用彩色纸等材料做一件自己喜欢的飞机或降落伞。

五、课后延伸:儿童可以收集各种现代飞行器的图片进行欣赏,也可以创造新的飞行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表现。

六、教学评价:

1、可从学生收集资料方面思考,如“我会收集小画册”、“我会剪辑哪几种报刊。

2、可从学习目标方面思考,如“对天空中飞行物的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课程先介绍了天空中的飞行物,让同学们思考它们的飞行原理,通过观察让同学们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形状、色彩的特点,鼓励了学生们大胆联想,敢于创作,学会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表现。

第十五课 漂亮的花纹

教学目标:

1、体验材料的特性,尝试搓、印的方法,提高对连续纹样的认识;

2、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搓印花的方法;

2、认识了解连续纹样的特点

教学难点:

拓印的方法,花纹的排列。

进行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欣赏多媒体展示图片,发表感想。

2、学生联想口述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见到这些形式的花纹

二、学习

1、怎样进行单独纹样的设计?

(1)怎样排列变成连续纹样?

(2)画家怎样进行连续纹样的色彩搭配?

2、讨论: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反思评价:接力式与单元组合式小组活动的作业效果如何。

三、学生作业

四、课后学生去探究、尝试别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课用“纸”通过搓一搓、印一印这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发现、体验这些花纹的构成及其美感特征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启发儿童去浓度探索、发现与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颜色进行拓印,使画面的排列与色彩变化丰富,在手工作业中体现出细致操作的能力,对色彩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创造表现的能力。

第十六课 手套、袜子的妙用

教学目标:

以手套、袜子为主材料,结合纽扣、丝线和布料等,尝试运用填、剪、贴和扎等方法进行造型;学习选材及搭配色彩,感受上述材料特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学习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立体造型游戏的兴趣,感受才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

选材构思方法及搭配颜色。

教学过程:

一、赏一赏:欣赏课本范例及师生收集的图例。

二、玩一玩:观察触摸实物范例,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动态,并即兴表演。

三、想一想:你知道这些动物玩具是使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吗?

四、1、你喜欢课本里哪些玩具?造型与色彩有什么特点?

2、手套、袜子的动物玩具是使用哪些方法制作而成得分?

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

我能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吗?()

我有兴趣参加这节课的活动吗?()

我能用()种方法制作手套、袜子的玩具动物。

2、学生互评

1、注意引导学生评价同学的作品时,以表扬为主,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

2、注意引导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构思的过程,有意思地培养造型构思的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要处理好激发兴趣和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关系,改变以行为表现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第十七课 有趣的鞋子

教学目标:

1、欣赏日用品和工艺品的鞋子;

2、运用剪帖等技法,用纸材料设计、制作出鞋子。

教学重点:

1、了解鞋的实用性与美的关系;

2、鞋的基本结构及色彩的装饰性搭配。

教学难点:

创新的构思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

猜一猜:老虎鞋和大嘴狗鞋的用途;

比一比:老虎鞋与高筒靴的外形和花纹的异同点;

画一画:鞋的基本形状;

说一说:鞋的基本结构。

二、看一看、想一想

看一看:学生范例作品是用哪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

想一想:你喜欢哪一双鞋子?为什么?

三、做一做、评一评、玩一玩

做一做:做一双你喜欢的鞋子;

评一评:讲出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玩一玩:创设鞋子设计大赛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

我课前能认真准备工具材料()。

我明白()色与()色搭配更好看。

我会用()等方法做漂亮有趣的鞋子。

我知道可以用()种材料制作鞋子。

我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教学反思:以“美与生活”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寻找身边的媒材,运用合适的工具,彩用剪、折、撕和贴等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出有趣可爱的鞋子,培养创新意识及动手制作的技能。

第十八课 丑小鸭和白天鹅

教学目标:

1、学习折、剪、画、粘帖的方法制作丑小鸭与白天鹅;

2、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丑小鸭。

教学重点:

丑小鸭与白天鹅的纸工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形象特征;丑小鸭的装饰。

教学过程:

一、课前鼓励学生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注意天鹅与鸭子的特征。

二、教师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丑小鸭的故事。

说: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样子。

想: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二、观察分析教材提供的学生作业。

思考:你喜欢哪个制作?为什么?你准备选择什么工具、材料?它的样子、动作是怎样的?你喜欢用什么图案、色彩去装饰美化它?

模仿制作教材提供的制作步骤图。

尝试:用什么方法可折叠、剪贴出飞翔和游水的白天鹅?

三、分享评价。

1、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2、用作品与同学表演丑小鸭的故事。

四、教学评价

我学会();

我能用()。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丑小鸭的经历,挖掘其人文内涵,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挫折进行教育。

第十九课会伸缩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制作会伸缩的动物。

2、学会做人: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共同游戏表演。

3、学会爱美:动物造型特征鲜明,色彩装饰生动美观。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纸材制作会伸缩的动物。

兴趣。

动物的探究学习。

1教学难点:制作会伸缩的动物的方法探究。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学生以小组形式,欣赏各类动物图片与会伸缩的动物玩具,引发学习

二、课堂发展 活动一: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法来进行制作会伸缩的活动二:用废旧材料制作会伸缩的动物,培养环保意识。活动三:利用自己制作的会伸缩的动物,游戏表演童话与课本剧。

三、课后延伸、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会伸搜的动物。

第二篇:(美术)岭南版第二册教案

(美术)岭南版第二册教案

第一课:《漫游飞行世界》

教学目标:自然美的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欣赏飞行作品,体验美的乐趣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

2、创设由地面到天空的情境。设问:你发现了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飞行的鸟,自由自在,天空一望无际,还可以看到地面上美丽的风景。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天空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引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对形与色的注意。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节

4、课堂发展

1)、观察比较不同地域的鸟望图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

2)、设问:除了美丽的天空,还能看到什么?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奇怪”的感觉? 艺术家创造了那些会飞的形象呢?

5)、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太空、航空业的发展)6)、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会飞的形象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师不作任何裁判。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细节,说出并画出自己飞行的梦想。8)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教学后记: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表现起来就不是那么理想了。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飞行的梦想

三、学生活动,把画添画完整,实现自己的飞行的梦。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的梦想,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飞行梦想的。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第二课:《海底世界多奇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海洋知识。

2.会用画出的各种海洋生物等装饰环境。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认识海洋,想象表现它们。对海洋的认识、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一段有关海底的小电影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海洋„„)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的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第三课:《五彩的泡泡》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使学生体验游戏(吹泡泡)的乐趣,能感受泡泡造型与色彩的变化,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能选择适合的方法(点、线、色)表现作品。

3、学生能主动有意识地通过媒材表现自己的感受,表现出画面的美感,懂得互相欣赏,能共同分享接力画的快乐,促进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以圆形的构成游戏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教学难点:造型与色彩在画面的运用。

难点处理:(1)几位学生演示重叠组合效果,教师现场指导。(2)圆构成的作品欣赏与剖析。学生用具:彩色笔、色纸、胶水、颜料、圆形摸具等。教学安排:

1、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与感受。以集体和小组游戏相结合,由小组选出学生作示范并小结。

2、让学生在观察与审美中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不能流于游戏形式。如何观察泡泡的形与色老师作好现场指导。

3、因课安排在室外进行,必须考虑学生的安全和注意环境卫生。教学过程:

(1)首先选择课室外一个场地,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师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开始作吹泡泡的游戏,然后老师选择三位学生作现场演示吹泡泡并向学生设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这些形状的色彩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指导和提示)

(2)接着让学生根据观察泡泡的形与色并拿起彩色笔在纸上尝试画出大小的圆形,最后选出三张作业由学生自评:对作业的感受?优点缺点,为什么?作进行讲解,教师对重叠构成的疏密、色彩搭配作小结。

(3)教师出示有秩序重叠和无秩序重叠组合的几张范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有秩序重叠构成画面产生的美感。

(4)教师提示学生除了用彩色笔表现出圆形和色彩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教师出示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制成的范品让学生欣赏。(5)教师对印、撕纸贴的制作方法作演示和讲解。

(6)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吹泡泡游戏得到的圆形及色彩启示,分四组以接力画游戏完成作业。利用彩色笔或其他材料选择一种方法表现一幅形与色组成的画面。画面形的组合应有大小、色彩的变化,美观有趣,可将造型和色彩进行适当夸张和变形。

学生在作业时配以乐曲和儿歌:泡泡大,泡泡圆,压印撕贴画圆圈。你来吹,我来吹,一二三四一齐吹。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动物形状的。像灯泡,像冰球,好像水果一串串。小朋友,快动手,别让泡泡都溜走。拿纸来,拿笔来,压印撕贴画下来。

(7)小结:学生互相欣赏观摩:、a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从观察与审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b、学生能在今后的创作绘画中获得启示。c、能积极参与游戏并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

d、对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初步了解。

第四课:《七彩虹》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

3、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教学准备: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 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

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

二、分析理解: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的顺序。

2、混色游戏: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再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3、欣赏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

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

第五课:快乐的小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色彩,学会运用点、线、色表现小鸟。并学会设计小鸟头饰。

个性与创新领域:体验做小鸟的乐趣,懂得爱护小鸟、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设计能力和交往能力。并能与小朋友合作、分享。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快乐的小鸟。难点:引导学生制作小鸟头饰。教学媒体:计算机

教学准备:

1、收集小鸟的录象、图片。制作课件。

2、教师准备白色卡纸、订书机。

3、学生准备绘制工具(彩笔、剪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引入新课题。

1、播放MP3《快乐的小鸟》。

2、问:小鸟在干什么?

3、问:你能模仿小鸟快乐的叫声吗?(播放小鸟叫声)你能模仿小鸟飞翔吗?(播放小鸟飞翔的动态)

4、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描述。

5、这些小鸟快乐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快乐的小鸟(板书)1)、学生观看、欣赏。

2)、学生回答:唱歌、自由飞翔。

3)、请一个学生出来模仿小鸟叫和小鸟的动态,然后全班一起体验。4)、学生进行评价、描述。

我觉得小鸟的叫声()?我学会象小鸟一样飞翔()? 5)、学生:快乐的小鸟(1)、引导学生体验、模仿小鸟的声音、动态、快乐的情感,激情引趣。(2)、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能说出对小鸟的感觉,加深体验。

二、欣赏与学习

1、我们一起欣赏小鸟还为什么高兴?(播放课件)

2、问:这是什么鸟?(播放课件)蜂鸟有什么特点? 问:这又是什么鸟?啄木鸟为什么快乐?

问:这又是什么鸟?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小鸟还为什么高兴? 请同学们观察小鸟由哪些部分组成?(板书画小鸟)

3、现在我们玩一次画小鸟的接力游戏好吗?小组里每人画小鸟的一部分(头、身、翅膀、尾巴、脚),看哪个小组画得好!

4、师小结:小鸟的身体要轻巧,翅膀要大。

5、问:同学们想学习更好的表现方法吗?(播放几种绘画步骤)。

6、噫,这个小姐姐做了个小鸟头饰,多象只快乐的小鸟,你想做吗?

7、制作小鸟头饰的步骤(学生示范)

(1)、生:有美丽的家、有许多小虫子吃、有许多好朋友一起玩耍„„(2)、学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学生:啄木鸟。它既帮助树木抓虫子,能保护树木,又有可口的虫子吃„„ 学生:相思鸟、莺、冠鹤„„小鸟自己觉得很漂亮。学生:头(眼、嘴、冠)身

翅膀 }羽毛(色彩、花纹)尾巴 脚

(3)、学生玩接力游戏。(4)、学生评价、修改。(5)、学生边看边总结。(6)、学生边看边总结。

(7)、学生边看边总结。

1、引导学生进行造型尝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并进行环保教育。

8、引导学生学习造型方法,认识小鸟,提高审美能力。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表现:

1、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鸟,,并制成头饰。

2、引导评价学生表扬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的作品。

3、学生评价、调整画面。提高学生的造型、制作能力。

二、布置作业学生绘画、制作。

三、表演:

1、教师戴上小鸟头饰边舞边说:“HELO,我是黄鹂妈妈,我有美丽的羽毛,我能歌善舞。你们喜欢我吗?我也很喜欢你们,可我不是和认识你们这群快乐的小鸟,谁能上来介绍给我认识?

2、请一个学生戴上小鸟头饰到教坛前介绍自己。

3、“我们这里是个快乐的小鸟天堂,请所有的小鸟都飞出来,自由地飞翔、唱歌、跳舞,自由互相想介绍自己。”

4、教师:大家快乐了吗?请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今天的快乐,告诉爸爸妈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好吗?而且我们做的头饰要保管好,以后班里、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时,我们还可以扮快乐的小鸟。5、学生到讲台前介绍自己。

三、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学会表现自己及与人分享,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小结。教学后记:

第六课:《昆虫王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色彩、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2.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重点难点:能根据昆虫不同的特点画出不同昆虫的作品。学生评价时描述的多角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一只蜻蜓模型玩具,在教室里“飞”一圈。

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中悠闲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虫。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的影片。教师扳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昆虫,你最喜欢那一种昆虫?为什么喜欢呢?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2.教师归纳板书:形状、颜色、习性。让学生明白了解的要点。

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它们马上就要来到你们中间了。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种昆虫,讨论完后每组选一名同学来介绍它。

3.教师发给每组学生昆虫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介绍这种昆虫?选一位同学来介绍。4.学生介绍完那一种昆虫,教师就在实物投影仪上就出现这一种昆虫形象(绘画作品)。请学生看是怎样表现昆虫的特征的。

5.出示作品,看看画家们是怎样表现的。

三、表现:

1.教师演示画出昆虫。一边画一边讲故事情节。2.学生分小组进行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学生能画出自己熟悉的一些昆虫的形状和颜色。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所画昆虫的特征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座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评价: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昆虫,你们看,它们正在开联欢会呢。去欣赏一下,他们是谁?美在哪里?

1.将学生的作品剪出,贴在展台上,学生分组欣赏参观。

2.教师随意拿一只“昆虫”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地方好看。作者自己说一说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你们收获很大,你将如何处理你的小昆虫呢?是送给好朋友,还是放在家作小摆设,或就扔掉呢?

3.引导学生将作品保管好。

教学后记:学生画得不错,就是不会用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第七课: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鱼的造型特点,仔细品味艺术家笔下的大鱼和小鱼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乐趣。

操作目标: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大鱼和小鱼的美。课前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各种鱼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纸做的鱼的灯饰、玩具鱼,鱼形的饰物。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难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鱼的特征。

一、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引发思维

课件先出示鱼形的灯饰、玩具鱼、卡通鱼,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这几幅画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新、奇、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活跃思维

演示课件。展示出各种鱼的自然形态,与艺术加工后的鱼对比着出现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地比较欣赏画面,谈论画中的鱼。(设计意图: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鱼的联想画,学生都会兴奋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三)变换情境——展开联想——激活思维

课件出示一幅鱼的图片,将此鱼放入不同的情景中(家庭、广阔的天空、无边的宇宙、神秘的海洋),让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鱼的联想。(设计意图:利用鱼的原型,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思维更活跃,创作欲望更强烈)(四)渲染气氛——手脑并用——强化思维 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

1、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完成。

2、作业要求:可从平面表现入手,采用水彩、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方法进行鱼的联想创作。

3、学生进行创作时,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

(设计意图:多样的创作手法、不同的作业要求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画面的展示渲染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同时也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消除畏惧心理。)(五)课尾欣赏——延伸空间——拓展思维

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评论谁的作品最有趣,谁的作品最吸引人,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后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鱼的特点与应用。教学后记:

直观的画面欣赏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原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摆放,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同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个性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八课 小动物和妈妈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能认识常见的颜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

二、教育方面: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

三、发展方面:在模拟动作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教学准备:

一、收集“小动物和妈妈”亲情故事、图片,以及儿童喜欢的音乐。

二、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Flash动画,和相关题材的画家作品与优秀学生作品。教学媒体:投影、电脑、幻灯机

作业要求:能用线、色造型,画一幅和妈妈一起的彩色画。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Flash动画,直接导入课题

2、故事引入:教师或学生简述故事内容,提问故事内容,学生讨论回答,尝试表演小蝌蚪见到妈妈的表情和动作。

二、发挥主体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和表演教材中的动物。并启发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的颜色和基本特征。可说说故事。

2、在音乐中与学生欣赏相关题材的画家作品与优秀学生作品。

3、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活动式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三、发展主体与父母或亲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课题总结:

组织评价活动。与同学交换作品,进行交流与分享。教学后记:

第九课:《奇特的海螺》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海螺的外形结构,能画出比较准确的海螺形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设计出比较好的花纹。教学准备:放大镜、有关海螺的资料、图片,实物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在海滩上是否发现大海送给你的礼物呢?有那些呢?从而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吹一吹、看一看、说一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海螺实物或图片,介绍自己熟悉的海螺。

三、让学生欣赏作品,在《小螺号》音乐中欣赏各种海螺的图片或作品,或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比较海螺实物与装饰绘画的异同。

四、与学生共同分析海螺的表面纹理特征,复习上学期“美妙的小世界”课题,演示用放大镜观察海螺,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观察,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去画一画海螺。

五、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创作,运用各种圆、方、尖等基本形,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

六、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七、作业展示,共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小结。(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同学之间相互欣赏作品。)

八、小结,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螺的形状画得不够准确,添上的花纹效果还可以。

第十课:《美丽的海星》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能观察出海星的外形和纹样,并能归纳出海星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绘出美丽的海星。教学准备:海星的图片、学生作品及示范用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讲故事引入:以天上的星星掉进大海变成了海星为题,编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2、教师谈话引出海星:今天,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师做客,大家欢迎!

3、教师拿出海星的标本,扮演海星,引导学生从内到外仔细的观察海星的特点。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吗?我的样子是不是很特别啊?你看我有几只角啊?(学生观察海星的外形和纹样,归纳出海星的特点,说出海星的表面纹理特征。)

二、尝试表现:

1、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或玩具让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线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

3、教师分析创作海星的步骤(先画出海星的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上装饰。)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海星。(师说: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来吗?)

三、创造表现: 教师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画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很多海星,你能把他们画下来吗?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评价:

1、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发表意见。

2、模仿、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

五、小结,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们能积极地画出海星的外形特点,也能够给海星添上漂亮的花纹,大部分同学都能开动脑筋画出自己心中的海星。

第十一课:《神奇的大海怪》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再进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特征,增强爱护动物的思想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展示数张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特征。

二、教师展示龙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龙的构成。(提示:龙是由12种动物合成的,也就是具有12种动物的特征。)

三、教师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海洋生物的资料(如海马、海龙、海螺、海星等),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作补充。

四、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将数种海洋生物的特征,有选择地结合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洋生物。(提示学生:你想合成多少种海洋生物的特征?合成的海怪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构思大海怪的形状。

五、让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心中准备设计怎样的大海怪。

六、教师说明作业的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辅导。(提示:以某一种海洋生物的造型为主体,添加有特点的其他生物的大的结构,改变主体的头部、肢体与个部分器官的造型。拟人也是一种创新的好方法,海怪会变得更神奇更有趣。)

七、作业评价: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怪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八、小结,下课。

第十二课:《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动物的花纹,色彩发及自我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给动物添上花衣裳。教学难点:学生给动物添的花纹要特别、色彩要好看。教具准备:课件、范品、动物的外形、背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里,只要你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他们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草丛中散步,有的在树叶上晒太阳,还有的在海底里漫游,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走进动物的世界,去看看爱穿花衣裳的动物。教师板书课题。

2、出示动物图片的一部份,师说:“你们知道那种动物喜欢穿这样的花衣裳的呢?”学生回答(蝴蝶、孔雀、斑马、豹„„),大家都很聪明,全都猜对了。(在学生猜的时候同时让学生欣赏到这四种动物的花纹特征。)

a)老师觉得哪一种动物的花衣裳最神奇的呢?(变色龙)变色龙可厉害呢,它每去到一个地方,它的花衣裳就会跟着当时的环境变成另一种颜色。b)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变色龙的利害。

c)然后小结:除了变色龙,还有很多动物身体的颜色常常与周围的环境相似,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举例说明。

二、讲授新课:

a)看了这么多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的花衣裳呢?为什么喜欢呢?(色彩美、花纹美)你看到了什么好看的颜色呢?(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你又看到了什么花纹呢?(点、线、面组合)。

b)你们知道吗?花纹分为两种:单独的纹样和连续的纹样。单独的纹样是指一个一个单独分开的纹样,教师出示范例,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连续的纹样是指一个连接着另一个不断开的纹样,后让学生进行创作。(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画)

三、表现运用:

(1)出示背景,师:“看,这里的景色多美啊!可是动物们都去哪了呢?哦,原来它们的花衣裳不见了,心里着急得很呢!你们能帮帮忙,给它们添上花衣裳,让他们能高高兴兴地跑出来,好吗?(2)上课前呢,老师已经请了两位小朋友帮忙,给小动物添上了花衣裳,你们看,漂亮吗?(3)你们有没有信心添得比他们更好看呢?下面请你们出来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帮它穿上美丽的花衣裳。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评价:

(1)让学生把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上。

(2)学生装互评、离开座位说。个别回答:你喜欢哪只动物的花裳?为什么?(3)分小组说说:

我能认出()种动物的花衣裳。我会画出()种动物的花衣裳。

(4)教师小结:课余时间,你们再欣赏一下更多的动物,看看他们穿什么华衣裳,把喜欢的画下来,或者给它设计一件更好看的花衣裳。

教学后记:在上这课之前,我预先做了花纹的训练,再加上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很专心,因此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比较好的效果。

第十三课:课题 涂色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颜色的名称,知道颜色有深浅。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用色彩平涂的方法画一幅意象画,并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

3、审美目标:让学生感受涂色创作的乐趣,用语言大胆表达对游戏和作品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平涂绘画。难点:用较丰富的词汇评价作品。

突破难点的措施:创设游戏情景和多角度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表达。

兴趣点:小小“变字”魔术导入课题;学生分成五个“色彩部落成员”进行作业练习。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预先准备四张白纸贴在黑板上,并用油画棒写上“涂色游戏”四个字,其中“涂色” 两个字用白色油画棒写。学生只能看见“游戏”两个字。

1、师问:“同学们看见黑板上有“游戏”两个字,知道要玩什么游戏吗?老师来变个小魔术,同学们就知道了”。

2、教师将白纸分别涂上红色和绿色,纸上便出现“涂色”两个字,教师揭示课题——涂色游戏。

二、新授

1、学生认色抢答游戏。(复习游戏)。

〈1〉教师分别出示各种颜色的彩色笔,学生说出颜色名。

〈2〉教师说颜色的名称,学生迅速手举这些颜色的彩色笔或油画棒。

〈3〉教师说词语,如“苹果、国旗、蝴蝶”。学生迅速手举能表现这些词语的彩色笔或油画棒。教师过渡:“同学们已经认识很多颜色了,那我们就来玩涂色游戏吧。”

2、电脑演示涂色游戏的过程。(突出重点)

教师先板画出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如:直线、曲线、折线、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再用电脑绘画演示:随意的用这些线和形勾画组合成各种画。举例1:老师随便涂上各种颜色,看看会变出什么画来。

教师演示涂色。先涂上一些深色,如:深蓝、深红、深绿、紫色;再涂上一些浅色,如:浅黄、浅绿、浅蓝。引导学生说出:“哪些颜色深?哪些颜色浅?深色旁边涂浅色,浅色旁边涂深色。” 涂色时教师强调深色和浅色的搭配。涂完后请学生想象给画取个名字。教师引导取名:多彩迷宫、美丽的花园、妈妈的花衣服„„

举例2:演示另一勾线画,这一次只涂红色和黄色,看看又会变出怎样的画来。学生上前演示涂色,请学生再取一些画名。

3、师生归纳:(探索式学习,掌握要点)

(1)得出要点:可以涂上各种颜色;也可以选择一至两种颜色来涂;但都要注意深色和浅色的搭配。

(2)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涂色游戏的方法,教师板书:勾线画形——涂色——取名。

4、赏画学习。(见多识广,进一步激发创作情感和拓宽学生的思路)(4分钟)(1)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的范画,学会使用教材学习。(2)放课件欣赏作品。

第一部分:“画家这样画”——画家作品欣赏。学生说说颜色或取画名。

第二部分:“我也会画”——学生作品欣赏。

师:“你们一定很想画了吧,老师去请一位神秘的朋友来和大家一起玩,好不好?”

三、作业布置。(营造游戏氛围,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1、教师头戴王冠、粘上胡须装扮成色彩国的国王,将5个小组安排成5个不同的色彩部落,并分给他们5块展板。(5个色彩部落分别命名红花、阳光、森林、海洋和彩虹部落)。

2、作业要求:根据你部落名称来选择颜色涂出一幅想象画,并取一个好听的画名。

四、巡视辅导

1、以国王的身份帮助“各部落”学生选择颜色。

2、注意强调涂色时的手部动作和正确的坐姿。

五、小结:

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师生共同展示评价作品(大胆表达,体会创作的快乐。)

各部落派代表自我介绍作品,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学生评价并取名。预设问题:(1)你的画叫什么名?为什么取这个名?(2)哪些地方画的好?那些地方画的还不够好?(3)你觉得这个游戏哪里最好玩?(4)你能想出新的玩法吗?

教师归纳评价,分别表扬有个性、有进步、有耐心的学生。

2、课后拓展

教师展示装裱好的作品(教学延伸,课堂与生活联系)师问:“想想看,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画来做什么呢?”。

教师出示装好画框的作品,说明可以装饰房间。引导学生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作品和劳动。

六、下课。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我在天上飞》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使学生从有趣的表演中,体验到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生积极探索绘制,并能借助飞机的制作充分表现爱好与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能乐于表现个性。重点难点: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拓展学生的丰富想象,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设计制作表演活动。

2、通过学习,学生乐于借助飞机的制作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

3、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把联想与制作设计完美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与联想。

创设飞机在飞的情节,让学生自编故事情节,并描述故事。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学生描述情节,鼓励对画面仔细观察想象的孩子,鼓励学生对画面提出质疑并相互讨论。

2、讲授新课:

(1)设疑问“你们知道,这些有趣的飞机是怎样做的吗?它们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并作出本小组的讨论草稿,有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的进行当场实践,各小组不断比较改进设计方法,共同参与探讨飞机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师指导鼓励大胆设计和有创新思路的学生。

(2)设疑问“大家知道了飞机是怎么做的,怎样让的他变得更好玩有趣?”

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给予孩子更多的联想空间,在充满激情的气氛中学生能无拘无束的议论设计心中想要的飞机。教师从飞机的形状、色彩、表情等方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

(3)提出疑问“你们联想的飞机可真不错,你们能做出来吗?能让这好玩的飞机表演有趣节目吗?” 学生根据联想的飞机设计,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是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是自己寻找合作的伙伴、可以是独立完成,创编故事情节。(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不规定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完成创编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给予指导 教学后记:学生对这次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喜欢飞机,并且都会折飞机,而且能给飞机添上好看的花纹,比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制作的飞机的特别之处

三、学生活动,把作品制作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学生表演:学生表现,师生共评。

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摆上讲台,采用自己乐于方式描述作品。对作品有创意,表述生动有趣的学生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兴趣更高涨。

教学后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也可能不够大胆,脑子里想得好,却不知道怎么说出来,因此交流的气氛不够活跃。

第十五课:《漂亮的花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染纸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浸、点、染的方法,并用来装饰。3.情感与态度:体验染色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染色时染料的浓度、染色的时间与成品效果的规律、节约用材料。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白卡纸、各种染色的作品等。2.学生准备

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啊呀!老师不小心把颜色滴在这张宣纸上了,这可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在旁边加点其他颜料等学生可以发挥想象任意回答。

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染纸作品

染纸图案怎么会染得那么整齐、漂亮? 2.折纸方法

A. 观察老师出示的作品是哪种折法? B.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折法吗?

C. 教师概括总结:米字折、折扇折、田字折、辐射折、平行折、井字折、十字折、卷折、对角折等。

3.折纸口诀: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4.折纸方法

1.浸染法;2.滴染法;3.冲染法;4. 浓破淡法。5.染纸种类

1.单色染纸;2.彩色染纸。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1. 分小组用不同的折法完成不同的染色 2. 制作一块“美丽的手帕” 3. 重点加强弱示学生的辅导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六、课后拓展

1.这些美丽的染纸在平时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2.课件欣赏用染纸制作的剪纸、剪贴画、折纸作品等,引导学生在课后尝试制作。

第十六课:《手套袜子的妙用》

教学目的:

1、用费旧的手套袜子,采用剪、拼、贴等方法进行造型想象。

2、通过动手与动脑结合,想一想、做一做的方法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举行活动,使得“物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重点难点:运用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想象制作。组织学生举行活动,激发学生美化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直观有趣的民间饰物激发学习乐趣。

1、请学生欣赏民间饰物和图片,引入本课。

2,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作介绍。重点介绍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学生的介绍并总结民间饰物;造型夸张、简洁、色彩鲜艳。今天我们也用这些手法,运用手套袜子,来进行有趣的活动。

二、进入新课:用组合拼贴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设计制作。

1、教师表扬资料展示充分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夸张简洁的造型

2、教师出示作品,你觉得这些小玩意有趣吗?原来袜子还有这用途。这么有趣的“变”是经过怎样的步骤做出来的呢?

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作品什么地方最值得你欣赏的?(学生回答)

3、教师以一小动物的造型,结合袜子的外形进行想象,变形,制作。

4、看了老师的想象制作后,有什么想说的,或你发现了什么?

5、出示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原来手套,袜子还可以进行巧妙的制作的

6、请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造型,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教师一边完善、总结制作方法: 1)构思形象

2)用、剪、折、等方法得到基本图形。3)组合造型。

三、学生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开展思路设计各种袜子手套造型的作品。教师随机展示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

四、进行美化教室的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布置美化分配的场地,要求小组协作。

2、学生评价所布置效果,教师小结,评出优胜组

教学后记:学生能大胆地创新,巧妙的运用袜子,制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的初稿,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带齐用具,没有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制作的动物手套袜子的特别之处

三、学生活动,把作品制作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学生表演:学生表现,师生共评。

启发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周边环境,“物以致用”设计制作装饰品去美化生活。教学后记:学生能按自己的构思完成作业,但就不会评价。

第十七课:《有趣的鞋》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解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试尝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和学生课前分别收集一些广告纸,旧的挂历纸,包装纸;零碎的布;旧毛线,钮扣;彩泥等等。

2.学生课前准备剪刀,胶水,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等。

3.课前教师收集虎头鞋,凉鞋等别致有特色的鞋子,制作几双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做范例。教学过程:共两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 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 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3>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三、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3.用泥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第十八课:《丑小鸭与白天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模仿制作中,自主掌握制作步骤

②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小鸭。2.技能目标:①在模仿制作中,自主掌握制作步骤 ②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小鸭。

③学习折﹑剪﹑画﹑粘贴的方法制作丑小鸭与白天鹅 3.审美目标: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纸立体造型的美。教学重点:丑小鸭与白天鹅的纸工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形象特征;丑小鸭的装饰。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图片﹑示范用作品 2.学具准备:彩色笔﹑画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创设情景:教师讲述《丑小鸭》的故事:美丽的夏天,鸭妈妈

孵出一群小鸭。其中一只灰色的长得又大又丑,大家都叫它“丑小鸭”。谁都不喜欢它,还欺负它,可怜的丑小鸭很难过,它悲伤的离开了家,四处流浪。丑小鸭孤独的从夏天流浪到冬天。在春天悄悄来临大地的一天,丑小鸭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丛中,他拍拍发僵的翅膀,没想到他竟飞起来了,它一直飞到湖里去,正在它陶醉于飞翔的感觉的时候,它惊讶的看到了自己在湖里的倒影。2.导入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丑小鸭为何惊讶呢?

回答:它看到了怪物;它看到自己在飞的样子很丑„„;它看到自己变天鹅„„;它看到自己变美了。呀,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老师:对了,它变成一只美丽雪白的天鹅。春天的太阳温暖地照着,他舒展开翅膀,扬起优美的脖颈,正如诗中所说:白毛拂绿水,红掌拨青波。这就是著名的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与白天鹅》。

二、新授

1.播放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图片,欣赏图片了解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外部特征。提问:丑小鸭与白天鹅各有什么特征?在毛色,外型等方面形容一下?

回答:丑小鸭的毛是黄灰色的,嘴巴又阔又扁,脚很短;天鹅身体修长,颈很长,羽毛纯白,翅膀既阔且美。

2.提问:黄毛丑小鸭变成了雪白美天鹅,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回答:喜欢,因为丑小鸭最终变成美丽的天鹅;不喜欢,因为觉得丑小鸭好可怜。

老师总结:在丑小鸭的故事中,我们学习到了,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高兴或挫折。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我们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想想自己生活在如此好的环境中,每天都可以上学学习,等等„„面对挫折,我们也不能气累要勇敢的立起来,反省失败的原因,希望下一次能做得更好。)3.出示今天要学习的两个手工制作。

提问:今天就让我们来制作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你更喜欢哪一个,丑小鸭还是白天鹅?为什么?你准选择什么工具﹑材料?

有的:丑小鸭;有的:白天鹅;有的:用白纸和彩笔来做;有的:用彩色纸和油画棒来做„„ 4.播放制作步骤图:

5.怎样才能制作出会摆动的丑小鸭?丑小鸭的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肚子不能尖,要圆一点(一边讲解一边亲手示范制作过程)。

6.用折叠和剪贴的方法能做出飞翔和游水时的白天鹅(一边讲解一边亲手示范制作过程),你还能不能动一下脑筋,怎样能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呢?你还会对它进行添画与装饰吗? 回答:会„„

提问:你会用什么工具装饰它?

回答:彩笔;用彩纸剪出图案贴上去;„„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出一个丑小鸭或白天鹅,然后把它装饰得与众不同。

三、作业布置

①基本要求:设计制作一个丑小鸭或白天鹅纸立体手工作品

②较高要求:设计一个独特和创新的丑小鸭或白天鹅,用不同的手段装饰丑小鸭或白天鹅纸立体手工作品

③用自己的制作设计一个表演《丑小鸭》的故事。

四、巡视辅导 ①根据作业要求巡视2-3遍找出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手工造型方面。丑小鸭的肚子剪得不够圆,折出的天鹅翅膀藏不进身体里去,把脖子剪断了„„)②对于这种种问题,我采取对于上手快的学生先学会,再让他们一起帮助能力低的部分同学。对于作品的要求不定得太高或过于精细,对孩子们来说大特征大外型能抓住就算很成功了,给予表扬。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折﹑剪﹑画﹑粘贴的方法制作丑小鸭与白天

鹅,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小鸭。在欣赏和评述中也感受到纸立体造型的美,制作过程中体会到设计制作的愉悦和与人交往的乐趣。希望同学们回家后用自己的制作表演一段《丑小鸭》故事给家人看。

六、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丑小鸭与白天鹅的外部特征,认识到纸立体造型的美。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更多关于小鸭与白天鹅资料,同时也可以查阅更多立体造型的艺术品进行欣赏。

第十九课:《会伸缩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纸造型中“伸缩”的原理。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纸材制作一个会伸缩的动物。

3、审美目标:让学生体会设计运用的乐趣,加强“废物利用”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动物“伸缩”的造型特点。教学难点:设计会伸缩动物的独特方法。

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范作欣赏、运用课件中动物的动画动态来启迪。

兴趣点:教师用会伸缩的纸动物来进行童话剧表演导入;有奖抢答活动;学生做好会伸缩的纸动物来进行童话剧的表演游戏。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教师范作几个、小舞台造型的框架(用费硬纸做)、动物形象图片、课件。

2、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笔、色纸、胶水、颜料、小木棍。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利用先准备好的小舞台和会伸缩的纸动物来进行童话剧的表演。表演内容:长颈鹿利用它的长脖子帮助其他小动物过河的故事。

2、导入课题:(板书)会伸缩的动物

二、新授

(1)教师将范作分发给各小组学生,让学生观看玩赏。说一说:有谁告诉大家这玩具是怎样作出来的?

(2)师生讨论归纳:(板书)画——剪——折——粘——上骨条

指导学生看书第37页,了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全班学生来一次折纸比赛:看谁折得又快又好。

(3)教师出示几个制作“伸缩”部位不好的作品,学生观察找出问题——即:不够美观;不够有趣味等。教师再强调:设计(板书在画字的前面)就是要先想好动物的什么部位进行伸缩又美观又有趣。

(4)放课件:开展有奖抢答活动

各种动物的动画画面。师选择其中问:这个动物怎样设计它的“伸缩”呢?鼓励学生的设计,表扬独特的设计。学生回答完后,再放出课件中的设计样式。将范作奖励给设计优秀的学生。反复几次,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作业布置:

1、充分利用自己的纸材和工具制作一个会伸缩的动物。

2、注意巧妙设计动物的伸缩办法,争取与别人的伸缩设计不一样。

3、与小组的朋友合作编个故事玩一玩。

四、巡视辅导

1、帮助学生选择搭配不同的纸材料。

2、及时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如小木棍的粘合:用透明胶纸)

3、教师用范作和先做完的学生一起玩,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并启发学生编故事。

五、作业评述

1、教师任意请学生从造型美观、制作牢固、伸缩有趣来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每小组自由组合上前用会伸缩的动物在小舞台上表演。

六、课后拓展:

1、将课堂上学的设计制作方法介绍给家人和朋友。

2、课后再制作几个不同的会伸缩的纸动物。

第二十课:《我们的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参考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由基本型入手采用多种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惜动物的情感思想。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教学难点 :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课件、彩泥、牙签、小刀、剪刀等。学生收集关于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 :

1、谈话:我们的学校对面有个老邻居:动物园,我想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吧?那你知道那些珍惜动物哪?请说一说。

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看录像。(大象、犀牛、斑马、长颈鹿)

3、猜一猜:请一个同学表演动物特征,其他同学猜动物。

4、欣赏艺术品 :现实中的动物与艺术的不同。欣赏泥人张的作品。

5、欣赏学生作品:我们学生也能做出精美的作品。

6、比较:绘画作品与泥塑的区别。

7、探究:请学生研究是如何作的:

⑴复习:几种泥塑技法。

⑵变魔术:出示一个圆球,请同学看由一个基本型变出的各种动物

8、学生参考自己和教师收集的动物资料进行创作。

9、利用沙盘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互学,找到自己不足回去加以改正。

10、教育学生热爱和保护珍惜动物.

第三篇: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2009.2)

第1课 五彩的烟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五、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油画棒水彩画材料和技法介绍。

(1)油画棒材料介绍。

油画棒是一种固体的绘画颜料,它是在粉画的基础上加进一定比例的油和软蜡,经过加温、加压、冷却、定型而成。

油画棒色彩鲜艳,使用方便,能直接在纸上和画布上使用。油画棒可以和其他颜料配合使用。油画棒具有厚重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颜色品种,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是儿童理想的绘画工具。

适合油画棒作画的画纸比较多,一般常用的纸是表面比较粗糙的图画纸,还有各种色卡纸和灰、白卡纸。另外,水砂纸也是非常好的材料,因为水砂纸不仅容易着色,而且有较沉着的底色,作画效果更具有特色。

目前市场上油画棒的品种很多,最为著名的有台湾产的派通牌和日本产的樱花牌。这两种品牌的油画棒,质地细腻、松软,色泽纯正、鲜艳,色谱齐全,分为16色、25色、50色等几种。上海产的马利牌与进口产品性能不相上下,而且价格低,产品分为16色和25色两种,较为普及且容易购买到。

挑选油画棒时,无论是何种品牌,一定要选择质地松软、色泽鲜艳、颜色品种较齐全的产品。

(选自李观生编著:《儿童美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4月)(2)水彩颜料介绍。

水彩颜料从原料上说是从动物、植物、矿物质等各种物质中提取制成的,也有化学合成的。

(3)油画棒水彩画介绍。

油画棒有不溶于水的特点,所以它和水彩颜料结合使用,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效果,也叫油水分离法。在以油画棒为主的表现手法中,先用油画棒对全幅作品进行充分表现,然后根据画面需要,再用相应的水彩颜料涂底色衬托,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快速,画面效果也很好。花 炮 源 流 述 略

第2课 水彩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染、吹、淌、滴这些不同水彩技法产生的效果。

2.初步学习运用染、吹、淌、滴这些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分析: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不管是“丢手帕”、“老鹰捉小鸡”,还是简单的兔子舞,都能释放他们的纯真和快乐。水彩游戏以色彩的流动变化、水色交融,让儿童充满想象和向往,更能激起他们的创造力。当随意的染、吹、滴、淌造就一幅幅意想不到的杰作时,孩子们的想象之窗也被打开了,染出万花筒,吹成百草园,滴出太阳雨,淌出千千万万朵美丽的火花,使我们看到了他们赋予作品的稚拙却深刻的情感。水彩游戏对培养儿童色彩的敏锐感知力、调控力与想象力有较大的作用,而这些能力也是孩子们以后学习新知、参与社会、创建事业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本课以《水彩游戏》为题,通过水彩的不同技法和工具材料的运用,表现各种不同的色彩搭配形成的效果,新奇有趣,极富想象力。教材选择了红、黄、蓝、绿等常用色彩组成的学生作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的色彩名称,感受色彩游戏的魅力。教材还选择了染、吹、滴、淌这些水彩画技法,更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纸张、不同表现手法所造就的非凡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水彩画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联想、想象、添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

难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颜料、调色盘(盒)、水彩画笔、毛笔、吸管等水彩画的作画工具(教师)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出示课件,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水彩游戏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并给这些画取名字。(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水彩游戏》。2.观察范画,学习技法。

(1)出示课件,让学生思考这些画的表现方法,并请学生来说说。(2)教师归纳:染、吹、淌、滴。

(3)教师举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例子进行示范。3.学习创作,提供主题。

(1)提出创作要求:尝试染、吹、淌、滴等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创作出一幅有主题的作品(主题自定),并为自己的画取个名字。

(2)提出创作建议:构思新颖、独特,有创意;用多种方法尝试水彩的不同效果,水彩玩法尽量多样化、与众不同,呈现出自己的特色,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情感;突出主题。

(3)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于水彩技法、情感刻画等方面的指导)。

4.提出建议,作品讲评。

(1)提出评价建议: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2)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5.本课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解决学生疑问。(2)课后要求学生动手尝试其他玩法,和家人一起创作(还可以用作品布置装饰自己的房间)。

第3课 缤纷花布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布料的花纹,并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喜欢的花布图案,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材选了一位小女孩穿着花布做的衣服和各式花布图片让学生来感知花布的艺术魅力。提示还展示了三幅油画棒水彩画,分别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作品,以及一块花布的制作步骤。在讨论角中呈现了五幅运用点、线、面不同组合形式的花布作品,并提示学生底色不同,作品的效果也不同等内容,为学生创作花布提供了素材。最后,教材渗透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美术基本元素的领悟力,教师在备课时是不容忽视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

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点、线、面巧妙地设计花布。

难点:设计时能够做到形状和色彩的和谐统一,富有情趣。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了解、欣赏花布,准备铅画纸、蜡笔(或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教师)各种各样的花布、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花布。

播放课件:图案精美、色彩各异的花布及用花布制作的艺术品。提问: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

2.揭示课题。

揭题:《缤纷花布》。3.知识传授。

(1)传授点、线、面的知识:点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对的,如: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以及不规则的点等;线有长短、宽窄、粗细、曲直、动感、力感、空间感等变化,线具有多种表现功能;面也有长度、宽度、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化,面可由点排列而成或由线排列或封闭而成。

(2)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法和倾斜式组织法等。

(3)运用点、线、面纸片拼贴各种形状的花布。

4.学生创作。

(1)主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如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

(2)注意: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画出心中新颖美观的花布;提倡随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间疏密匀称,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变化;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出图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统一。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结合上面的拼贴游戏作指导)。

5.课外拓展。

(1)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块新颖、色彩鲜艳的花布(课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试着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做其他用途。

相关资料:

民间印染花布

民间印染花布在我国传统染织艺术中独树一帜。它以单纯的色调、朴实的造型、清新的风格给人以永恒的魅力。印染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明、清以后在民间广为普及,深受人们喜爱;www.xiexiebang.com/bbs它以民间土靛与土布为原料,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方便。品种有印染、蜡染、扎染等,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它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尽显其纯朴自然之美。民间印染花布题材涉及广泛,大都蕴含吉祥的意义,其纹样风格清纯、质朴、大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蓝印花布。

(1)蓝印花布介绍。

蓝印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千百年来,用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床被、围裙、桌布等成为百姓的日常家用品。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他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桐乡蓝印花布是世界蓝印艺术苑中绚丽的花朵。蓝印花布以植物蓝草作染料,用天然石灰、黄豆粉作印花防染剂,在纯棉织物上以其朴实清新的风格自成一派,散发着永恒的艺术芳香。中国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盛于宋代。

在民间,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而且又被制成门帘、头巾、帐幔、床单和饰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图解。

蓝印花布制作虽不十分复杂,但工艺又十分讲究,主要的工序有四道。一是纹样设计和花版制作。用点、线、面结合成纹样,然后用纸刻成花版,最后用熟桐油油漆晾干。二是漏版印花(俗称“拷花”)。把石灰和黄豆粉加水拌和成印花防染浆,漏刮在织物上,待七天期的阴晾干燥,才能染色。三是植物染料染色。用蓝草的色素制成染液,在室温下进行多次染色。一般浅色染三至四次,中色七至八次,深色十次以上。四是刮花子及清洗。染色后的蓝印花布经晒干或烘干,用刮刀刮掉防染浆层,然后用流水多次清洗,洗尽浮色。

图案色彩的表现技法。

由于图案设计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产品需要、材料选择特点等,所以图案色彩的表现技法亦不同,常用的图案色彩表现技法也就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八种技法:

(1)平涂法。

平涂法是运用单色平涂或书法用笔来表现出图案的造型,或采用多种多样的色彩来表现色彩变化与层次关系。

(2)点绘法。

点绘法是以大小不同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点来表现图案的造型、结构、层次与空间处理的一种方法。

(3)勾线法。

勾线法是用笔勾线来表现图案的造型特征。常采用均匀的、粗细的、起伏的、变化的线条来表现图案。

(4)渲染法。

渲染法是在图案中运用国画工笔的方法,以单色和多色进行渲染的技法。用颜色来表现图案造型的明暗、光润、色泽等特点。

(5)干笔法。

干笔法是运用浆彩、笔触、撇丝的手法,表现图案造型的质感与层次的变化。

(6)喷染法。

喷染法是运用喷色工具,采用渲染、退晕的方法,造成和谐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显得光润、柔和的表现技法。

(7)退晕法。

退晕法大多是以同类色和相近色进行深浅推移色阶的方法,来表现和谐、统一的节奏感的。

(8)立粉法。

立粉法是以平涂和退晕两种手法为基础,而后用立粉进行勾线,使之呈现凹凸起伏的特殊效果,再加以金、银勾填,获得富丽堂皇效果的一种技法。

图案色彩表现技法,可通过学习有关方法而不断产生新的技法,也可根据需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绚丽多彩的表现技法。

第4课 美丽的盘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盘子的装饰图案,并通过对盘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盘子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布、塑料等。盘子的形状多以圆形常见,也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盘子的花纹装饰性强,有人物、动物、风景、器物和几何形等,好多盘子具有象征意义。盘子既有装饰作用,可以用精心设计的盘子布置房间、美化环境,还有实用价值。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材料的拓展、盘面花纹的多样、形状式样的变化等,以此来深化美丽盘子的主题,促使盘子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本课选了李平凡的《孩子》、明代的《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和学生盘子作品的照片,使学生对设计制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另有七件学生作品是运用纸拼贴和泥塑的方法制作的,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同时提供了用盘子装饰房间的图片,拓展了盘子的装饰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

(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

(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

(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第二课时: 1.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2.示范操作。

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的盘子)。

4.作业讲评。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5.课外拓展。

(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

(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相关资料:

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

此盘高9.2cm,口径51.2cm,为明代宣德年间所制。明代青花以宣德所制为佳,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极为丰富,用料技法已达到完美成熟的阶段。纹饰用鸟兽、虫鱼、花卉、草木以及云龙、海水、人物等,配合得当。此盘绘画纹饰精细明快,盘形为折沿莲瓣口,通体作十六莲花瓣形,盘心平坦,圈足,盘心绘枇杷一枝,枝上鸟作回首衔果状,简洁生动,宛如一幅宋人图画。盘的造型是元末明初流行式样,器形大而规整,堪称精品。第5课 粘贴小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要求粘贴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小动物种类、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等。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材选了十多幅学生的泥塑作品、粘贴步骤的图片和提示、建议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时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学生创作时,首先应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小动物进行变形,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动物的色彩选用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自己进行积极的色彩搭配,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第三,还要进行形象的创新(包括环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一个或一组小动物,也可添加环境,还可设计一个场面等,充分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油画棒等

(教师)范作、动物挂图、动物头饰、收集的有关动物的谜语等

1.游戏。

(1)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动物世界(说明:为了激发创作热情,每个学生头上都戴着自己喜爱的或熟悉的小动物头饰进教室)。

(2)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动物的动作,让另外的学生猜动物名称(还可以让学生猜猜动物谜语,也可以让学生互猜。举例:长得像条鱼,大得像艘船,背上冒喷泉,你猜我是谁?答案是鲸)。

2.欣赏。

认识各种动物,并观赏动物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比如:大象生活在森林里、老虎爱吃肉、狮子是百兽之王、小鱼儿离不开水、小鸭子会游泳和公鸡穿着花外衣等等)。3.设计。

(1)要求构思设计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小动物,可用夸张变形等方法。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2)说说自己的绘画作品注意了哪些细节,哪些需要改进。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黏土)、小刀、牙签、底板(卡纸或三合板等)(教师)范作、挂图 教学过程:

1.复习。

挂出动物图片,重温上一节课有关小动物的知识。2.创作。

(1)请学生拿出上节课画的小动物设计稿,编编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2)欣赏范作,让学生猜猜这么漂亮的小动物是怎样粘贴的。

(3)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主要步骤:小动物的整体构思;粘贴法和浮雕法粘贴,动手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4)注意事项:动物的动态、外形、色彩、纹路等特征;组织上应做到疏密有致;造型活泼、生动、有趣;可利用夸张和变形等方法;可以添加小装饰物;粘贴时要细心、卫生、安全。3.讲评。

(1)按自己设计的小动物画稿进行设计粘贴。

(2)学生创作完毕,展示作品。

(3)在制作技巧等方面教师作指导,然后师生共评。4.表演。

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进行动物狂欢。

5.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组或独自(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粘贴出小动物的故事、动物城 相关资料:

彩色泥塑的工具、材料。

彩色泥塑制作最主要的工具是泥工刀,一般用木头、塑料或有机玻璃等材料,有各种形状,有的是一头尖另一头扁,有的似一片柳叶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其他形状和规格。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找一些物品作工具,如小梳子、毛线针、笔杆、小剪刀、小刀等。

泥塑的材料一般有黏土、橡皮泥、彩泥等几种。本书主要选用彩泥为材料。彩泥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可塑性强。彩泥在文具店或商店里都可以买到。彩泥有许多颜色,初学者一般只要选购红、黄、蓝、黑、白几种就可以了。另外,还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大头针、火柴梗、牙签等。

彩泥泥塑的基本方法

搓:两手心相对,均匀地转动,把彩泥搓成一个圆球,或把彩泥来回搓,搓成圆柱体。要求无裂缝。

捏:用手指将彩泥捏压扁或弯曲成所需要的形状。

接:用火柴梗或牙签将彩泥的两个或多个部件连接起来。

压:用手掌或手指将彩泥压扁,或用工具压出所需形状或花纹,如用小木梳可以压出一排平行而整齐的条纹。

贴:将一块或多块彩泥压放在另一块彩泥上。

刻:用泥塑刀在彩泥面上刻出所需的纹样。

挖:用泥塑刀或其他工具挖出一部分彩泥进行造型。

切:用泥塑刀分割彩泥,www.xiexiebang.com/bbs也可用线来分割。

剪:用剪刀剪开彩泥,使之成为所需的形状。

编:用两条或两行以上的彩泥条按编织的方法编织成所需的形状。

插:用大头针、牙签、火柴梗等直接插在彩泥上,或将这些物品先包上彩泥,再插在彩泥上。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彩泥糅合在一起,使色彩及花纹产生变化。

第6课 船儿出航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船儿出航》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蜡笔、油画棒和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矗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

(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5.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评价作业。

让学生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2.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思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3.示范制作。(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 制作过程。思考: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安全等)。4.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6.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航模比赛。相关资料:

(1)船的历史。

船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当时又是谁最先完成了这项伟大发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华民族是人类中最早制造船只的民族之一。

约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开始出现了。其中风帆的使用也许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创举。早期的木船由于体积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桨、橹,可以靠人力,尽管速度较慢。随着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长途、逆水或顶风时,人力就远远不够。后来有了帆船,就是在逆风时,走Z字形航线,也还能巧妙把风力汇集起来,成为一种动力,推动帆船前进。人类从此开始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航程。19世纪左右,木帆船发展到了巅峰,出现了可达世界各地的各种战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号的试航成功标志着船舶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蒸汽动力新时代开始取代帆船时代。它还预示着铁船时代的即将到来。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可以潜行在水面下,可以在水面飞行(气垫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航行在海洋上就会如同在家里一样平稳。

(2)为什么用钢铁做成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把一块铁放在水中,很快就沉到水底了。如果把这块铁加工成很薄的、较大的一个铁盆,这个铁盆就会浮在水面上。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要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得从浮力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而与它们的体积有关入手。如果把两份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两个球,一个做成空心的,一个做成实心的,然后称它们各自在水中的重量,空心球在水中较实心球轻。因为空心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实心球。如果把它们浸入到装满了水的量杯中,可测出它们排出的水量。空心球的排水量大于实心球,因为空心球的体积大于实心球。从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那就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的排水量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愈大,排开的水愈多,物体所受浮力就越大。

就钢铁而言,虽然其密度较大,但把它造成大轮船后,其体积不知增大了多少倍,浮力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用钢铁造的大轮船就能浮在水面上。

第7课 “蘑菇”家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蘑菇”家园》为题,让学生看到自然界中蘑菇奇特的造型能带给人们自由、灵动的创作灵感。教材的纸工作品选用鲜艳的红色蘑菇屋顶、黄色的小路、穿着蓝衣服的人物,使作品显得更富有生活情趣。教材所选择的学生作业造型奇特、形式多样,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选择余地。本课要求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有自己特色的“蘑菇”家园。

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有关蘑菇的知识(如蘑菇的种类、生长环境、特点、形状、色彩、用途等),准备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等

(教师)课件、录像、范作等 教学过程

1.交流特点。

(1)播放录像:蘑菇的生长过程。思考:蘑菇是怎么长大的?

(2)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教师小结。

2.作品分析。

(1)播放课件:蘑菇作品。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2)提供欣赏意见:画面整体的处理,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

(3)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

(4)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蘑菇”家园。

(2)提出创作建议: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己爱家园的情感。

(3)学生创作,同桌互相帮助,指出存在的问题。

(4)作业讲评: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4.回家作业。

(1)回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2)准备下节课的纸塑工具。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小装饰物等

(教师)“蘑菇”家园模型图、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分析问题。

(1)师生共同分析上节课存在的问题。

(2)明确本节课任务:用泥塑的方法创作“蘑菇”家园。

2.欣赏范作。

(1)欣赏“蘑菇”家园模型,提问:这座“www.xiexiebang.com/bbs蘑菇”家园你喜欢吗?你觉得哪一部分最漂亮?有什么地方存在不足,需要修改?

(2)教师小结(强调创作时的注意点)。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创作目标。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蘑菇”家园(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

(2)教师巡回指导,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4.讲评作业。

(1)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作品,小组自由交流。

(2)教师评价小结。

(3)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4)同桌或小组合作,介绍自己的家园或表演有关的小节目。5.课外拓展。

课外进一步探索蘑菇的特点,发现新的秘密。

相关资料:

蘑菇的基本常识

(1)蘑菇喝饱了水会长得更快吗?

雨停了,空气里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树林里传来小鸟的歌声。小鸟从树上飞下来,站在湿湿的泥地上,觉得特别舒服。“哇,这么多蘑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呀?”小鸟惊讶地叫道。蘑菇晃了晃它的大脑袋说:“小鸟,我刚才喝了好多好多的雨水,身体就一下子变大了,你看,我长得多高多快呀。”

(小知识: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被人们称为“蛋白蔬菜”。常吃它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病毒和癌细胞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

(选自马加等主编:《新世纪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2)为什么蘑菇生长不需要阳光?

蘑菇是食用真菌的统称,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蘑菇既能在野外生长,也能在室内生长。不过,它喜欢阴暗潮湿,不需要阳光。在阳光下,它反而不能生长,甚至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蘑菇是一种较奇特的植物,它的外形像一把把小雨伞,有的伞面大如脸盆,有的则小如图钉,而味道也各有不同。

蘑菇不像其他植物那样靠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质以提供自己生长的需要,它没有叶绿素,它的生长繁殖完全靠菌丝分解,吸取营养茎中一些现成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因为它具备这样较奇特的生理机能和构造,所以生长时不需要阳光。

只要留意,你会知道在野外蘑菇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人工培植蘑菇时,都得把窗户封闭起来,还得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这样蘑菇才能长得更好。

《蘑菇家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运用橡皮泥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来。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留痕迹地导入了本课的要求: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这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觉得漂亮好看、有趣就行。

在这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比较好。这样的话,在制作过程中,既是个体又是小集体。因在讨论的时候,四个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拼贴添画成一幅完整的有内容的有趣作品;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欢、最有趣的、准备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最后把各自的作品拼在一张卡纸上,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然会相互比较、评论。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合作的意识,不但可以自己独自创作出有趣的形状来,在拼贴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在展示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或本组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做完的学生几乎都想在台上说一说,表现表现。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吧。只要把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仪下放一放,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作品,心里就特别高兴特别自豪。为此,我在心里暗暗决定,以后的美术课,要尽量让学生的作品能在上面展示展示,使他们都感到自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最能干的,从而持续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 8课 各种各样的树

一、教材分析:

树,是自然界最具魅力与韧性的精灵,它姿态万千,随季节起舞,演绎着不同季节的万般风情。树的种类繁多,由根、干、枝、梢、叶五部分组成,其中树枝有互生、轮生、对生之别,有前后左右的穿插,树冠有伞状、球状、宝塔状等,显示出树的非凡魅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树抒情、托树言志,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诗章,创造出一幅幅迷人的图画。同时,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扎根土壤、防风固沙、平衡生态、绿化地球„„

本课以《各种各样的树》为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教材以大幅迎客松的照片为示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和种类;还提供了春夏秋冬四季树的不同色彩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树的语言及魅力;此外,又呈现了画家的白桦、木棉作品,以及数幅学生作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及激发其对艺术美感的体验与追求。最后,教材通过讲述如何保护树木及开展有关活动,拓宽了本课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结构、外形和种类等知识。

2.运用绘画、拼贴的形式来表现所观察到的树的特点,并进行添加、想象的训练。3.培养热爱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表现树的特点。

难点:表现不同季节中的树所具有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不同的树的特点,准备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交流认识。

(1)师生交流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种类、色彩等)。

(2)播放课件:大森林。提问:课件中的哪些树是你认识的或喜欢的?请为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展示树的结构图(抢答激趣)。

2.树的变化。

(1)播放课件:不同季节中的同一组树。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3.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画家眼中的树。思考:这幅画哪里画得最好?

(2)教师小结:强调画面中艺术家的情感处理和树的精神品质。

4.学生创作。

(1)创造主题:各种各样的树。可以画一棵树或一组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也可以画树的生长过程,还可以画各种各样的树。

(2)学生说说创作思路。

(3)教师提供创作意见:注意树的形状、特点、色彩、肌理,可以结合速写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作业(从树的特点、形状、色彩、肌理、构图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讲)。

(2)课外调查树的作用。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各种颜色的布和纸、剪刀等工具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

(1)播放课件:树的作用。思考:树有哪些作用?(2)学生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2.保护树。

(1)播放课件:人类对树木的保护。提问:你还知道人类为了保护树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教师小结:强调要保护树,学习树的精神。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保护树木,保护我们的家园。

(2)提出创作建议:可以运用拼贴的方法,可以全体制作,可以手工与绘画结合(小组合作和个体创作结合也可以)。

(3)学生创作,讲评作业。4.课外拓展。

(1)课外收集有关树的诗歌、散文、故事等。

(2)说说我们要如何保护树。

(3)在教室里布置绿色家园,宣传有关保护树的知识。相关资料:

树的基本常识

(1)千年开花的铁树。

铁树也称“苏铁”,是一种常绿乔木,叶集生茎顶,花顶生,种子可食,茎髓可采淀粉。苏铁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

铁树又名凤尾蕉、避火蕉、金代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因为据说它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

“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难成、不可能实现或极少见。但在热带地区,二十年以上的铁树几乎年年都可以开花。铁树雌雄异株,花形各异,花期六到八个月。雄球花长椭圆形,花球黄褐色;雌株花扁圆形,浅黄色。

(2)会呼吸的榕树。

有一种古怪的树木叫榕树,它的树枝向下生根。这些根有的悬挂在半空,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根叫“气根”。多数气根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着吸收养分和支撑树枝的作用。直立的气根就像树干,一棵榕树最多可有四千多根气根,从远处望去就像一片树林。

据说,世界上最大的榕树在孟加拉,那棵榕树的树冠可有覆盖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的土地,用“独木成林”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3)枝条飘拂的柳树。

柳树枝条柔韧,叶片狭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树,有“垂柳”、“问柳”的叫法。柳树是落叶乔木或灌木,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这就是柳絮。

柳树柔软的枝条可以编织筐、包、篮子等。柳条包要用去了皮的柳枝编。在施工工地戴的柳条帽用柳枝编,既轻便又能保证安全。

第9课 卡通宝宝

一、教材分析:

卡通起源于漫画,是漫画传入中国之后的称谓。漫画的原义是开玩笑的、逗乐的画,它分为传统风格漫画与新型漫画。传统风格漫画是由单幅或四格漫画组成的讽刺性的画,新型漫画一般被称为卡通,它采用了多变的形式,以格为单位,直接以画面代替了镜头,并以画面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的认识,极像电影分镜头的剧本。卡通画与电影、电视接轨,形成了动画片。卡通在世界上以美国、日本的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日本,堪称漫画王国,日本的卡通漫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崛起的,有一大批世界顶尖漫画家。在美国,沃特·迪斯尼创作了世界闻名的动画王国——迪斯尼,其中米老鼠与唐老鸭成为世界闻名的卡通形象。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哪吒闹海》等在国人心中也很有影响力。

教材选了手指宝宝、大耳朵宝宝、太阳宝宝和足球宝宝这些生动的卡通形象供学生创作时参考,同时还介绍了制作方法,并提示一个宝宝形象可以是多种变化的。另外还选了两幅学生作品,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本课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把生活中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化和情趣化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卡通的类型和特点。

2.学习用水彩笔等作画工具制作卡通形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把自己喜爱的物品设计成鲜明的卡通形象。

3.培养学生对卡通的热爱,为创作富有特色的中国卡通形象而努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拟人手段,把自己喜欢的物品设计成卡通形象。

难点:形象的创意性与生动性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卡通的录像资料、故事等,准备纸、水彩笔等常规作画用品,准备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教师)录像、范作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

(1)播放当前流行的卡通作品。提问: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3)教师小结,揭题:《卡通宝宝》。2.分析特点。

(1)播放课件:可爱的卡通人物。提问:这些卡通宝宝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哪个最可爱?为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板书其中特点,并小结。3.设计形象。

(1)教师示范设计一个卡通宝宝,强调将宝宝的头画大,身子画小,宝宝就会显得更可爱。

(2)师生共同欣赏其他卡通形象。

4.学生创作。

(1)学生拿出自己的小物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提出创作建议:设计一个或多个卡通形象;可以用连续的故事形式作卡通设计;可以设计一个卡通的多种形象。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5.评价作业。

(1)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

(2)教师小结。6.课外拓展。

在班里举办一个卡通形象展览会。相关资料:

基本常识:

(1)什么是卡通?

卡通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日本传统意义上的卡通是指开玩笑的、逗笑的画。现在的卡通除了传统的单幅或四格讽刺卡通外,主要指新型卡通。

新型卡通在最初传入中国时叫做卡通画;在日本较为通用的称谓叫做comic;在美国常用cartoon。新型卡通的实质是以格为单位的画,并用画面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它的风格打破以往的传统,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像极了电影分镜头剧本。新型卡通是直接以画面代替了镜头,把信息传达给读者。因此,新型卡通的最高境界称为电影感。

(2)日本的卡通。

日本把1945年前的卡通称为“史前”。明治以后是卡通向家庭、少年渗透的时期,也陆续有了专登卡通的杂志、报纸,但多为单幅、四格卡通。到了二战以后日本复兴的年代,卡通画家从压抑气氛中解放出来,卡通文化初露端倪。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大师,他的出现是日本新型卡通崛起的标志。他就是被誉为“日本卡通之父”、“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日本评论家如此评价他:“今天的日本卡通,是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焦土中如彗星般登场的卡通画家手冢治虫的带领下出发的,他那戏剧性的内容和视觉性的表现方法令众多读者欣喜若狂。”

(选自阿恒、严敏、苗蔚、刘玮、宁儿联合编绘:《漫画教室》,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9月)

卡通形象

(1)米老鼠。

1928年由美国卡通画家沃特·迪斯尼创造。没有人能真正说得清米老鼠的性格,因为它秉性不一,不断变化,但它肯定是成功的,仅看满世界都是印有米老鼠形象的商品便足以证明。它起初只是以一个斗士的角色出现,影响也仅限于美国,但当它淡化斗士身份而以一个可爱的老鼠形象出现时,却满脸稚气地占领了全世界。米老鼠如今已成为一个象征,成为美国的文化使者,它让人想到迪斯尼乐园。

(2)唐老鸭。

1934年由迪斯尼公司隆重推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并没有集中众人的优点,反而集众人人格缺陷之大成:脾气暴躁,反复无常,遇事大惊小怪,还喜欢捉弄人,尤其是处于劣势的晚辈或弱者,无事生非,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到最后还是被人家给耍了,就像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3)铁臂阿童木。

1951年由手冢治虫创造,具有典型的日本风格。阿童木的出现圆了那些经常浮想联翩的孩子们的一个梦:自身虽是个孩子,但又有神奇的本领,极富正义感,总是能帮助那些善良的弱小者,虽历经磨难,但最终还是取得胜利。因而极受欢迎。老实说,对孩子们来讲,看这类寓教于乐的卡通远比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填鸭似的灌输说教效果好,尽管两者所讲的道理没什么本质的不同,而只是表达方式的区别。

(4)蓝精灵。

1960年由比利时的皮扬创造。这是一群生活在大自然的聪明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弱孝善良、活泼,虽有些缺点,难免发生争吵,但相处得还算愉快。只是以格格巫为代表的坏蛋们总是频频找他们的麻烦,面对强敌,他们得时刻警惕,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凶恶的敌人才能生存下来。

第10课 信封纸偶

一、教材分析:

信封作为信件的外包装,外形固定(或正方形或长方形)但较为呆板,而经过一番巧妙的设计,把它变成信封纸偶后,就变得可爱生动,富有情趣,再配上一些表演活动,就使它具有生命力。孩子们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保留着原始先民的质朴,当他们把一个个信封设计成自己喜欢的纸偶时,大人们简直难以相信那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巧妙的构思、天真的色彩、稚拙的造型等,赋予信封灵动的设计和迷人的活力。

本课以《信封纸偶》为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造。教材提供了多种形态各异的信封纸偶,激起学生自由创造的愿望及培养他们变废为宝的意识,还提供了信封纸偶的制作步骤,帮助学生了解制作信封纸偶的过程。最后,教材建议学生用自己做的信封纸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综合创造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封纸偶的不同形式,体会其艺术魅力。

2.学习运用不同手法制作有趣的纸偶,并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表演和设计能力。3.在做做、玩玩中培养学生制作纸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的制作材料,把信封巧妙地设计成纸偶。

难点: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四、课前准备

(学生)废旧信封、各种纸张(或布)、胶水(或两面胶)等(教师)信封纸偶数个、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

(1)出示信封纸偶。提问:哪一个最可爱?为什么?

(2)思考:不同形状的信封适合做成怎样的纸偶?

(3)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信封纸偶》。

2.学生创作。

(1)教师提供创作主题: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纸偶。

(2)教师提出创作建议:注意www.xiexiebang.com/bbs信封与形象的巧妙结合;可以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剪贴;可以给自己的信封纸偶想几句台词等。

(3)教师提供步骤(以雄狮纸偶为例):信封开口朝下;设计狮子的头部形象;连接狮子头部与信封;进一步完成信封的整体制作,进行部分细节处理。

(4)学生作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

3.展示作品。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上台介绍并表演同组的作品。

(2)师生共同评价。

4.课外拓展。

(1)课外和同伴一起把自己的纸偶故事表演给父母或其他伙伴看。

(2)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纸偶 相关资料:

信封漫谈

信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日常用品,是人们相互通信的必需品。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年平均寄信不足六件,属寄件较少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均达六百件之多,是世界上寄信最多的国家。

信封的用途人人皆知,其主要功能就是不让第三个人知道信件内容,起到保密作用。现时信封的规格与种类,是经过国家多次修订后而形成统一标准。这种信封从1994年4月1日起开始使用,分四大类十五种不同规格:一为普通信封,有大小不同的六种规格;二为航空信封,有两种规格;三为大型信封,共有四种规格;四为国际信封,有三种规格。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如国内航空信件和快件这两种通信方法都相继停办,这种类型的信封当然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只好进入人们的收藏柜了。

信封在当今虽是不足为奇的日常用品,但这种用品在没有问世之前,人们为了所传递信息不被别人知道而大伤脑筋。古希腊时期是将奴隶的头发剃光,然后在奴隶的头皮上写上信的内容,等到奴隶的头发长出来,才让这名头上有信的奴隶前往收信人处,收信人再把奴隶的头发剃掉,读其头皮上的信件内容。当然,这只是历史学家的一种说法。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我国的人们把信刻在黏土上,然后将其放入陶器内封固,收件人接到信后,要将陶器打碎,再读黏土上的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人发明将信写在一尺多长的木板上,再在上面覆盖一块木板,写上收信人姓名地址,这就是“木牍”。据考证,这是我国最早的信封。后来有采用木盒装信的,这就是“函”的始祖。到了14世纪,人们已经用纸来写信,信写好后,用绳子捆好,盖上印章,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信的保密程度。

现代西式信封是由英国一个名叫布鲁尔的书店老板发明的。当时他的书店兼营各种日用文化用品,他发现在海滨度假的女士们非常喜欢写信,信写好后又怕别人知道信的内容。于是这位老板苦心钻研,设计了一种纸袋,能把信件装入袋内,封好后信件内容就不会被别人看到,受到寄信人的欢迎,这就是现代信封的雏形。大约到了1844年左右,在英国伦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糊信封的机器,从此信封的样式呈多样化发展,大小各异、图文并茂的信封层出不穷。信封是邮政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现代邮政通信过程中的工具,也成为集邮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载体和素材。

第11课“东南西北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东西南北”》为题,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折纸造型方式,满足儿童好玩、好动的心理,激发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材介绍了折纸步骤,简洁明了,一看就懂。另外,教材在“想一想”部分提出了同一个“东西南北”不同色彩效果的比较,以及“东西南北”的动物造型等,给学生的创作设计提供借鉴。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同的造型、装饰(动物、头像、水果等)和色彩搭配产生的效果时,还要对“东西南北”的做法、玩法进行新的拓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纸材可以折成不同造型。

2.能独立折出一个完整的“东西南北”,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的立体造型的“东西南北”。

3.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彩纸折一个有趣的“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使它变得更生动有趣。

四、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彩色纸张、胶水(或两面胶)等

(教师)“东南西北”数个、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课件及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1.作品欣赏。

(1)教师出示“东西南北”的范作供学生欣赏。

(2)提问:其中的制作方法怎样?

(3)揭题并板书:《“东西南北”》。

(4)部分学生玩“东西南北”,其余学生欣赏。2.讲授新课。

(1)介绍我国折纸的悠久历史。

(2)讲述“东西南北”的生动性和艺术魅力。

(3)播放“东西南北”的制作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欣赏,注意第四步的折法

(主要步骤有:一是将正方形的纸沿斜角对折两次后打开;二是分别将四角往内向中心的交叉点折;三是将纸翻过来,再将四角往内折一次;四是再将纸翻过来,把四角拉开;五是插入手指,“东西南北”就会动了;六是发挥想象,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做成头像)。(4)想象、添画或拼贴:让学生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制作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动物头像或其他形象来装饰,并交代要求形象生动、巧妙、富有情趣,并注意卫生、安全。

(5)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作业讲评。

(1)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2)个别玩、同学互玩。

(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拿用“东西南北”制作的纸偶表演纸偶剧。4.课外拓展。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其他折纸活动。

(2)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玩。相关资料:

信封漫谈

信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日常用品,是人们相互通信的必需品。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年平均寄信不足六件,属寄件较少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均达六百件之多,是世界上寄信最多的国家。

信封的用途人人皆知,其主要功能就是不让第三个人知道信件内容,起到保密作用。现时信封的规格与种类,是经过国家多次修订后而形成统一标准。这种信封从1994年4月1日起开始使用,分四大类十五种不同规格:一为普通信封,有大小不同的六种规格;二为航空信封,有两种规格;三为大型信封,共有四种规格;四为国际信封,有三种规格。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如国内航空信件和快件这两种通信方法都相继停办,这种类型的信封当然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只好进入人们的收藏柜了。

信封在当今虽是不足为奇的日常用品,但这种用品在没有问世之前,人们为了所传递信息不被别人知道而大伤脑筋。古希腊时期是将奴隶的头发剃光,然后在奴隶的头皮上写上信的内容,等到奴隶的头发长出来,才让这名头上有信的奴隶前往收信人处,收信人再把奴隶的头发剃掉,读其头皮上的信件内容。当然,这只是历史学家的一种说法。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我国的人们把信刻在黏土上,然后将其放入陶器内封固,收件人接到信后,要将陶器打碎,再读黏土上的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人发明将信写在一尺多长的木板上,再在上面覆盖一块木板,写上收信人姓名地址,这就是“木牍”。据考证,这是我国最早的信封。后来有采用木盒装信的,这就是“函”的始祖。到了14世纪,人们已经用纸来写信,信写好后,用绳子捆好,盖上印章,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信的保密程度。

现代西式信封是由英国一个名叫布鲁尔的书店老板发明的。当时他的书店兼营各种日用文化用品,他发现在海滨度假的女士们非常喜欢写信,信写好后又怕别人知道信的内容。于是这位老板苦心钻研,设计了一种纸袋,能把信件装入袋内,封好后信件内容就不会被别人看到,受到寄信人的欢迎,这就是现代信封的雏形。大约到了1844年左右,在英国伦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糊信封的机器,从此信封的样式呈多样化发展,大小各异、图文并茂的信封层出不穷。信封是邮政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现代邮政通信过程中的工具,也成为集邮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载体和素材。

第12课 纸拎袋

一、教材分析: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纸拎袋随处可见。很多商家(尤其是服装、礼品业)为了打造品牌,在产品的包装袋上更是花了很多工夫。有的企事业单位也用纸拎袋来装活动资料、宣传册子等。各种大小不等、形式多样的纸拎袋随着商品进入了家庭。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通过纸拎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识图能力。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以平底、方形的纸拎袋为多。因此,在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时,应从袋身图案的装饰以及拎带的式样、选料等方面上去考虑。对于用旧挂历纸、旧画报纸制作的拎袋,我们还应引导学生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纸上的图案及色彩进行装饰。

从教材提供的范作及拎袋式样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能在样式上有所改变的创举,教师应该给予大大鼓励和表扬,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装饰拎袋,不会因为追求好看而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利用废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纸拎袋的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一个实用新颖的纸拎袋。

2.通过纸拎袋的设计、制作和装饰美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巧手美化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学习制作过程的有序性,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表现。

难点:制作拎袋的底部及拎带的牢固度,形式及装饰的多样性。

四、课前准备:

(学生)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剪刀、胶水、绘画常规用具、粗毛线(或绳子)

(教师)教学课件、旧挂历纸、剪刀、胶水、范作(包括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学具,调查:你们的美术学习用品是用什么东西装来的?

(2)出示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里拿出剪刀、胶水、绘画用具等物品,展示袋子:“漂亮吗?”“这是老师自己做的。想知道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吗?”

(3)揭题。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

(1)你见过哪些形状的纸拎袋?它们有什么用途?

(2)出示课件:作品欣赏(服装、酒、保健品等纸拎袋)。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说说最喜欢的袋子。

(3)分析纸拎袋的特点及基本形的制作方法。

3.选材识图,激发创意。

(1)自主探究你认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表达。

(3)你认为纸拎袋的外形可以有哪些变化?怎样变?袋子里面如何设计与制作?(如各种几何形、仿生设计的水果形、卡通形象形等)

(4)怎样装饰?用什么材料?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5)拎带的制作:①确定形式;②选料、制作绳子;③对称式打孔或取点;④串、粘带子(注意带子的牢固度,可在内侧绑一根小棒)。

4.独立制作,装饰美化。

(1)提出作业要求:用不同的纸制作一只漂亮的小拎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美化。

(2)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并使设计的纸拎袋实用、新颖。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6.整理打扫,保存作业。

(1)保存学生作业,整理打扫。

(2)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3)在拎袋内放一些小礼物或花草作为礼品赠送给好朋友。

第13课 热带鱼乐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热带鱼乐园》为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热带鱼,创造出心中美丽的热带鱼形象。本课要求让学生知道热带鱼的特点,以及能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热带鱼的外形、花纹和色彩。通过热带鱼的绘画或剪贴,使学生动手操作的美术能力得到加强。教材选了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热带鱼图片、小朋友在粘贴热带鱼的照片、学生作品和热带鱼图片,把它们融合在一片海洋中,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为他们认识热带鱼、探索热带鱼打下基矗教材的学习建议、问题、提示等所有的内容都突出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爱和巧手描绘心目中的热带鱼乐园。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认识热带鱼的特点。

2.运用夸张等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

3.培养学生喜爱热带鱼,热爱海洋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的手法绘画或拼贴出美丽的富有情趣的热带鱼形象。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热带鱼的形象。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蜡笔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录像、范画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录像。

(1)播放录像《海底总动员》。提问:热带鱼有什么特点?

(2)播放课件:热带鱼与普通鱼。www.xiexiebang.com/bbs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

(3)师生共同小结热带鱼的特点。

2.欣赏范画。

(1)播放课件:热带鱼的作品。提示:热带鱼整体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身体表面图案自然和谐,色彩鲜明。

(2)教师小结并指出作画要点。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热带鱼。

(2)提出创作建议:创作一条或几条热带鱼,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

(3)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并进行热爱海洋的教育。

4.课外拓展。

(1)收集有关热带鱼的分类、特点和生活习性等资料。

(2)准备好下节课的拼贴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拼贴的材料(布料、纸张、蜡笔、水彩笔等)

(教师)范作等

1.拼贴作品。

(1)学生分两人一组拼贴一幅热带鱼作品。

(2)创作建议:可以适当添画;可以夸张、变形与想象;可以创作故事作连环拼贴等。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并指出注意点。

2.互相交流。

(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热带鱼乐园。

(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3.装扮教室。

全班同学一起装扮一个热带鱼乐园的教室。

4.课外探索。对热带鱼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热带鱼和海洋的秘密。

相关资料:

热带鱼的基本常识

热带鱼就是原产于热带地区的鱼类。但一般我们所说的热带鱼是指热带观赏鱼,包括热带淡水鱼和热带海水鱼。目前,人们广泛养殖的是热带淡水鱼,其中有些原本是属于海水鱼或生活于入海口水域的鱼类,经过人们长期的驯化以后,已经习惯于淡水生活,人们也将其视为淡水鱼。热带海水鱼由于对饲养条件要求极高,过去家庭很少饲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水热带鱼也逐步进入了家庭。

热带鱼一般出产于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其中以南美洲所产的热带鱼最多,特别以亚马孙河水系为主,出产的热带鱼种类繁多、形态优美,因此有人将亚马孙河称为热带鱼宝库。最流行的神仙鱼以及鲜艳夺目的七彩神仙鱼等,都出产在亚马孙河。其次为东南亚,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也出产不少热带鱼。在非洲,则以出产高级品种的热带鱼较多。在中美洲,以出产花科的热带鱼较多。在我国的广东、云南等省的南部,也出产部分观赏鱼类,如白云金丝鱼、西双版纳的蓝星鱼等。由于多数热带鱼原产于热带地区,一般需要20℃以上饲养水温。还有一些本来并不原产于热带地区,而是原产于亚热带甚至温带地区的品种,人们有时也将其称为热带鱼。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热带鱼都存在于天然水域,许多美丽的热带鱼,是经人们千百年来不断地人工优癣杂交和在人工水体中定向培育获得的新品种,如人工育种的七彩神仙、血红鹦鹉等。但是,相对于金鱼来说,绝大多数热带鱼的体态、习性更接近于自然状态。

《热带鱼乐园》教学反思

作者:淡淡轻烟 日期:2007-6-5 17:00:00 本课以鱼为主题,让学生以“观察鱼—认识鱼—了解鱼—用艺术在现鱼”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不仅提高课堂学习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热带鱼乐园》这一课时,运用FLASH动画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然后课件中的热带鱼通过媒体展现在学生跟前,并且邀请学生参与游戏,并到大海里来一起游泳等等,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第14课 神气的大公鸡

1.教材分析:

“大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一摇一摆多神气,每天催我早早起。”孩子们一听这首儿歌,就能想到威武的公鸡形象。

公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形体较大,有肉冠和肉髯,颈上有尖狭长羽,体羽多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尾羽长。每日早晨喜欢啼叫,喜好争斗。公鸡与人的关系密切,因为形体美丽而惹人喜爱。早在幼儿园里,学生就已经画过公鸡,所以,在头脑里对公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本课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了解公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适当地进行夸张变形,创作出特征明显的神气的公鸡形象。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公鸡的基本形和变化形的结构画法,一旦心领神会,就可以举一反三画出各种变化动作:回头的、抬头的、低头的,向左的、向右的,还可以画出大的、小的以及不同颜色的公鸡。

在创作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不必拘泥于公鸡的真实面貌,只要抓住公鸡的特点就行。把公鸡的大形画好后可以分别添加细节,培养学生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可以把感受突出的部分适当夸张地表现出来,如鸡冠、尾巴、脚爪等。

古往今来,公鸡备受人们的喜爱。古时认为,鸡头部有冠为文;足有距为武;敢于敌斗为勇;见到食物相呼为仁;夜间按时报晓为信,具有五德,所以认为是德禽。“鸡”同“吉”又是谐音,含有吉祥之意,故认为是吉祥之物。在传统国画中,常见画家将鸡和柿子画在一起,取名——百事多吉;又如将鸡和荔枝画在一起,曰“大吉大利”。

2、教学目标:

1.能抓住鸡的神态,画出一只神气的大公鸡。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习惯和分析物体特征的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公鸡各部位的特征,表现出公鸡神气的样子。

4、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的常规用具、有关鸡的图片、玩具

(教师)课件、范作及绘画工具

5、教学过程:

1.猜谜揭题。

(1)听听(鸡叫的)声音,猜猜是什么动物。请两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形象。

(2)揭题:《神气的大公鸡》。

2.欣赏提问。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各种公鸡的图片。

(2)提问:从外形上看公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小组分类研究。

(1)每组自主选择鸡的一部分,研究鸡神气在哪里(但每个部分至少有一个组研究)。

(2)提示:头——顶上有锯齿状的大红肉冠,眼睛圆圆的,嘴又尖又利,嘴下有肉髯,特别威武。颈——长又圆,长满了美丽的羽毛。身子——胖又肥,背上有短短的翅翼,满身披着美丽的羽毛。尾巴——特别美丽,尾巴上的羽毛特别长,颜色丰富多彩。脚——金黄的色彩,粗短有力,脚上生爪。

(3)每组选代表交流,组员补充。

4.听听图画里的声音。

(1)首先让学生观 看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和陈大羽的《雄鸡图》,提问:“这两幅画中有什么景物?”“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这种声音?”

(2)请学生表演。

(3)老师讲述两位画家画公鸡的历史背景及画面表达的意境。

5.欣赏比较。

欣赏课件中古今中外艺术品中的公鸡形象,并同真实的公鸡进行比较,体会艺术品之美。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作业赏评。

7.课后研究、拓展。

收集鸡的有关素材,如鸡——吉——吉祥,属十二生肖之一。

相关资料:

画家简介

陈大羽:广东省潮阳县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45年至1947年向齐白石学画。曾在中小学任美术教员,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和国画创作。尤擅画雄鸡,他的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

第15课 剪拉花

1、教材分析

在节日里,我们经常用一些五彩的拉花来美化教室,布置舞台。在剪制拉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拉花的神奇与美妙,体验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神奇的艺术品——像橡皮筋一样能够伸缩的彩纸的快乐,并且通过联想,进一步将拉花变化成更多的艺术品:如鱼、围巾、帽子等。

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纸材及剪制手段,围绕如何运用多彩的拉花美化自身和环境这一目的进行设计及制作,并通过活动本身以及作品传递、信息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丰富的图文内容体现了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这一思路。如从教材的提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让学生了解制作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表示的意思,掌握识图本领。学生美化自身及环境的图片亦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拉花的用途及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

2、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

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纸材和剪制手段表现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环境。

难点:剪刀的使用与控制(薄纸剪时要细心,做到不剪断),拉花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练时对于纸张及色彩的选择与排列。

4、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及各色彩纸

(教师)若干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5、教学过程:

1.演示学具,引发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张纸。拉一拉橡皮筋。

(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能伸缩呢?

(2)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

2.揭示课题,欣赏范作。

(1)板书课题:《剪拉花》。

(2)欣赏书本上或教师的范作。

(3)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拉花的用途。

3.选材取料,学剪拉花。

(1)裁纸,叠纸。

①提问:怎样才能把纸做成拉花?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制作拉花首先要把纸裁开。

②提问:用什么方法把纸裁开?裁成什么样的形状?叠成几叠?怎么折?

③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方法。(教师要强调使用一些工具的注意事项,指出用不同方法构思拉花)。

④动手操作:先画样稿,再剪制。

(2)连纸的方法。

①讨论: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尝试练习:把纸条连成环,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④小结:说说连接的方法以及使用到的工具。

⑤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

4.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1)欣赏拉花的形状,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

(2)欣赏范作,提问:利用拉花做成了鱼的哪一部分?还能用拉花表现别的东西吗?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5.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1)提出作业主题:把所有的拉花和彩练连起来,装饰和美化教室。

(2)提出创作建议: 用恰当的方法和纸材来表现拉花,注意连接要牢固。

6.师生评价,反思体会。

(1)分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乐趣。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7.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课后记:

第16课 彩旗飘飘

一、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彩旗很常见,用途不同,其形式也很多。在节日、假日、庆典、集会、演出时,广尝商尝楼道、房顶到处可见彩旗飘飘的场面,其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增添了热闹的气氛和喜气。

而在商家的眼里,这些迎风飘舞的彩旗,更是推销自己的广告资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彩旗的样式设计有了新的变化,同时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形的认识,通过小彩旗的制作了解彩旗的作用与形式。在制作中进行形的变化练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从教材介绍的彩旗来看,作业为剪贴的形式(彩旗的图案也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重点是彩旗形的选择与装饰。我们希望旗的形状多样化,根据彩旗的不同用途,尽可能创造出更多形态的彩旗,并能与同学们一起用彩旗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形的变化。

2.能用绘画或者剪贴的形式制作一面小彩旗,并能用制作的彩旗美化环境。

3.在了解彩旗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对形的联想能力和基本的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彩旗形状的变化、美化及设计制作。

难点:各种形的认识及组合、表现。

四、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旧画报纸、旧挂历纸(或各色彩纸)、筷子(或小木棒)、常规画具

(教师)课件、各式彩旗的范作、剪刀、胶水、彩纸等,在教室的上方拉好线(挂彩旗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说说在生活中、电视电影里、画报图书资料上见到过的古今中外的各式各样的彩旗。

(2)说说你见过的旗子有哪些形状和颜色。

(3)说说这些彩旗的用途。

2.观察比较,欣赏评述。

(1)播放课件,展示古今中外的各式彩旗。

(2)展示教师范作,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3.分析特点,学做彩旗。

提问(供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

(1)彩旗由哪些部分组成?(一般由旗面、旗穗、旗套等部分组成。)

(2)旗面的形状特点是什么?

(3)形状与用途有什么联系?

(4)旗面图案设计与用途有什么关系?

4.交流讨论,创作表现。

(1)提问:彩旗的形状还可以有哪些变化?

(2)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绘画或拼贴)制作一面小彩旗。

(3)小组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创作一组www.xiexiebang.com/bbs或一面彩旗。提示:一组彩旗可以是一个活动主题的内容,如2008北京奥运会、国际服装节等;一面彩旗指可以四人创作一面旗帜,如小队旗、小组旗、童话王国旗等,旗帜可稍大些。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点评布置。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把彩旗挂在吊绳上或粘在小木棒(或筷子)上,全班评,教师小结。

(3)创作小队旗的小组,还可举行简单的升旗仪式。

提出评价建议:彩旗的形状是否别致,图案设计是否新颖以及色彩是否鲜艳、协调、有变化;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联系用途或创作主题展开评价);彩旗的悬挂效果及小组合作的愉快程度等。

(4)整理场地,保存学生作品。

6.课外拓展,探求新知。

(1)收集、观察生活中的小彩旗。

(2)了解中国国旗的含义及其他国家的国旗图案等。

(3)考证一下古代旗子的种类和作用。

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商业旗

商招在饮食文化领域,也是一种民间的多彩多姿的艺术。店铺的招牌、幌子表示行业特征、经营商品门类,以及宣传店铺本身的历史与特点。酒店的“太白遗风”、“陈年老酒”,茶行的“清肺润心”、“香气宜人”等等,经营范围、业务特征,都非常鲜明。

诗歌

国旗多美丽

国旗国旗多美丽,天天升在朝霞里。

小朋友们爱祖国,向着国旗敬礼,敬个礼!

国旗国旗多美丽,五颗星星照大地。

祖国前进我长大,我向国旗敬礼,敬个礼!

第17课 面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面具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因为它显示了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特别是我国的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多种面具。把这些面具介绍给学生,可以促使他们多方了解世界不同民族的艺术。同时,由于地域、种族的差异,面具的风格迥异。装饰艺术表达内容的广泛,表现形态的千奇百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教材中有三个内容。首先用整页篇幅展示了八个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表现手法的面具。它们在形态与神态的表现上给人的感觉多样,有的滑稽怪诞、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狰狞恐怖、有的质朴天真„„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面具的多样风格,分析面具的特点以及了解多种表现方法。图中巧妙设问,注重学生的审美经验积累。教材另一页有两个基本内容——面具的基本制作步骤和学生制作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制作步骤给学生提供了制作面具的基本方法,而讨论角的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技术难点。另外,充满个性的同龄人作品无疑给学生以激励与自信。同龄人戴着面具活动的照片,让学生体验玩面具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多种不同风格面具的艺术特色,参与美术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学习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体验设计制作纸面具的乐趣,在做做、玩玩中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展美术视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面具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难点:能设计、制作有特色的纸面具。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各种挂历纸、广告纸、彩色纸等)、松紧带等

(教师)课件、自制面具范作

1.欣赏导入。

(1)用课件播放藏戏或傩戏录像,提问:他们头上戴了什么样的道具表演?它叫什么?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面具》。

2.感受体验。

(1)讨论:面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播放面具课件。课件演示不同地域的面具,重点指出夸张、特点突出的部分。

(2)引导学生欣赏书中范例。四人小组内交流:在这些面具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自主探究。

(1)出示教师范作,请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假如让你做一个面具,你会考虑哪些问题?

(2)借助图示了解制作步骤,小组交流:如何找准面具上眼睛的位置?

(3)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拓展制作方法。

4.设计制作。

(1)提出作业要求:小组或两位同学合作,做有特色的纸面具。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提示:做好后想想用什么办法把面具戴在头上?建议参考教师范作的制作方法。

5.展示表演。

戴着自己做的面具与好朋友一起玩,说说自己喜欢的同学作品。

6.课后拓展。

用课件展示其他表现形式的面具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可以试一试、画一画。

相关资料:

贵州傩戏面具

傩戏面具是贵州地区特有的艺术。大约在三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就开始有了傩。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天灾人祸无法解释,只好设祭坛乞求上天的保佑。傩从中原传到贵州之后,得到了迅速传播,由傩祭、傩舞发展到高级形态——傩戏。傩戏有故事情节,也有它的自娱性,在汉、苗、侗、土家、彝、布依族中都有。它的面具设计不拘一格,具有一种原始的美。面具是傩戏的表现特征,也是傩戏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标志。在傩事活动中,面具被视作神的载体,无论仪式还是傩舞、傩戏都围绕着面具进行,一个家族如果失去了面具,便意味着傩事活动的消亡。面具俗称“脸子”,多用柳木雕制,油漆彩绘而成。形状外凸内凹,眼珠和眼角镂空,便于演员表演时向外张望。戴时头上均扎一块红头巾或戴红布帽子予以装饰。面具色彩丰富,多用红、黑、白、蓝、紫、黄等色,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来确定。藏剧面具

藏剧面具是演员登台演出时戴的面具。它分为立体和平面两种,涉及神仙鬼怪、龙女、老妇、老翁,以及插科打诨的角色等。其造型浪漫夸张,角色性格特征明显,色彩丰富。多数面具选用金色和黑色,形成强烈对比。非洲面具

非洲面具具有比较原始的艺术特征。色彩简单,不像现代艺术品那么丰富,图案也非常质朴,具有一种威慑的力量。非洲面具曾经引起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等人的极大兴趣,对他们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篇: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汇总

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课题: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

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活动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活动五: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

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

课题: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

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

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

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

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

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

收拾与整理。

课题:走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题:花地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3、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

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

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学生收拾好学习用具。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课题:分蛋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2、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2、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教学准备:

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

活动二: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请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活动三: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演“切蛋糕”及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活动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活动五: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课题: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

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化出各种景物。2、引导学生将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半圆尺、剪刀胶水、水彩笔、旧挂历、画报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通过教师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认识到其他半圆形的物体:

实物投影仪展示:半个月亮爬上来了,老师为它添上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学生提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图案。)出示课题:有趣的半圆形

活动二:

看书,分析平面的、立体的半圆形的做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办法及可以利用哪些工具。总结:剪、画、综合

教师把做好的各种颜色的半圆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颜色说说这些半圆形都可以变成什么?

活动三:

以小海龟为例先分析再示范如何用半圆形的纸片制作。最后将做好的小海龟选择合适的背景粘贴。活动四:

你想运用半圆形做什么?怎样做?想好了就动手吧!活动五:

学生将制作好的半圆形物体选择适合的背景组成有趣的画面。活动六: 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课题: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

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

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课题:小挂饰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2、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2、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

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节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

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

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

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收拾整理。

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

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节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

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课题: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教学准备:

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

活动二:

教师放课件,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课题:泡泡飞呀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

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教师建议: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材料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

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课题: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教学准备:

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

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

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课题:香甜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2、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

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课题:运动场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2、引导学生掌握泥工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像。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幼儿园时参加运动会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运动场上发生的事情。

欣赏教师带来的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录像,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活动二:

针对跑步的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才你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运动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为每组提供一幅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和相应的运动骨式图。

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的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可以通过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人物造型 2、用其他材料如:陶泥、纸、布等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课题: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画、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2、引导学生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中。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各种轮船的照片。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轮船的图片,说说自己从家长口中、电视、书本中得到的关于轮船的知识。

活动二: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化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游世界的美好情景。

活动三: 你想乘一艘什么样的船来游世界呢?

参考着图片来画一艘大轮船,也可以想象着画。活动四:

将大家画的轮船贴到一起组成一支船队。

布置下节带多种材料、工具来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轮船。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纸折船,问学生:“你还会别的纸折船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回忆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会的、看到过的纸折船的方法。

活动二:

欣赏书上的范作,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纸来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船?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利用多种造型手段大胆、自由的表现立体的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集体制作,如在一个组中,有做船身的,有做船帆的,有做桅杆的,有做其他设施的……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整洁。

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轮船。

课题:打开的冰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其内部的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教学准备:

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

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

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

(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家乐福”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节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

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

活动三: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享用”自己冰箱里的“食物”。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课题:会摇的玩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教学准备:

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

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

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节: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

活动二:

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

活动三:

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

活动四:

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

课题: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

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

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节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

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

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

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

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作。活动三:

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课题:化妆舞会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头饰形象的设计,大小、比例合适。2、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准备:

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化妆品、表演的服装,简单的布景。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教师化妆成森林通讯员小百灵,放动画片请同学们猜小动物们都去干什么了。出示课题:化妆舞会。

继续看动画片,体会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的神奇与美妙。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揭示课题:我们今天也来营造一个童话世界的化妆舞会。活动二:

教师改扮成大魔法师,向大家介绍参加化妆舞会的三个诀窍:

1、灵活的大脑

2、灵巧的双手

3、团结协作。

请学生复述这三个诀窍。电脑出示化妆的三件法宝:

1、变头

2、变脸

3、变身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多种多样的头饰的形象,启发学生谈谈还可以表现那些形象。

教师用哑剧形式表现制作头饰的几个步骤,请学生总结出来:

1、构思

2、绘制

3、剪

4、贴

5、加上带子 活动四:

请学生运用三个诀窍来制作头饰,为下一节进行化妆舞会做准备。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重点是启发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制作时比例要合适,带子可做成插接式可调节的。

布置带好下节课要用的服装、佩饰、背景、海报材料。收拾整理。

第二节

活动一:

请大家戴上头饰,看看大家表现的都是什么形象? 提问学生我们还需哪两件法宝才可以举行化妆舞会? 活动二:

以四位学生为例,启发学生来说说根据他们扮演的形象特征、性格,应如何的来变脸、变身。将四位同学分配到各组,大家一起运用各种化妆品来为它们变脸,再挑选合适的服装或用布、纸、小佩饰等来为它们变身。

请这四位打扮好的同学到讲堂上来随着音乐表演自己的角色,大家评论他们化妆的好不好。

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来为自己变脸、变身。另外小组中有布置环境的,还有制作海报的。

活动四:

放音乐,各组用海报来介绍自己的节目,在布置好的情景中开化妆舞会。最后全班一起联欢、表演。

表演完后,可互相谈谈体会和感受。收拾整理。课后拓展:

学生表演完后,写一写参加化妆舞会的过程。

课题: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2、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教学准备:

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二:

教师播放光盘《文字国》,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

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又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

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

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

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五篇: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

第1课:阳光下的世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美术术语描述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尝试观察某一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发生的色彩变化或分析某一幅绘画阳光的美术作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感受画家对阳光下多彩世界的赞美:通过视、听讨论探究美术语言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关注画家作品的审美情趣与画家对艺术的追求。教学要点:

1、重点:从名家作品中感受阳光给世界万物所带来的迷人色彩。

2、难点: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兴趣点:四时变化而引起色彩变化的画面。光与影的奇妙效果。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阳光下的世界)

2、教师设问:对莫奈的几幅画欣赏后,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作品中的色彩,光、与影的变化,你能用语言说出这些变化吗?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问:莫奈为什么长期迷恋于阳光与色彩的表现?

3、教师讲述莫奈作品的特点和色彩。

欣赏有关莫奈的作品后,引导学生对在阳光万物的色彩、光与影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学生初步感受的审美体验。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色彩在阳光下的变化的种种疑问,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介绍对同一景物作在不同色彩的变化。

5、观察、收集。

三、学生活动

1、说说的莫奈的作品后色彩特征,分析作品成功之处,你能根据莫奈的作品后的特点,画出自己的作品来吗?

2、观察、发现: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小结

1、有创意、2、色彩美丽。

3、能基本在不同的时间的阳光下表现出物体不同的色彩。

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纤夫的感受,能观察画中个人物的表情、特点、深刻感受到沙皇同统治下纤夫们的沉重的苦难及坚强的毅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感受画家对劳动者的赞美,通过视、听、评述、体验画家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劳动者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教学要点:

1、重点: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资者创造世界,劳动最光荣能用简单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2、难点:了解画家通过劳动者的动态、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兴趣点:(1)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2)模拟表演画中人物的动作,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3)尝试劳动题材的绘画练习创作。课前准备: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2、教师设问:欣赏油画《伏尔加船夫曲》导入新课: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这种工作,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3、教师讲述列宾作品的特点和色彩。

欣赏有《伏尔加船夫曲》的作品后,引导学生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对其它的作品进行讨论、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画家并激发学习大师的兴趣,并提出有有关的问题,5、观察、收集。

动手尝试:回忆自己所经历的劳动场面,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三、学生活动

1、说说的列宾的作品《伏尔加船夫曲》能用美术术语后色彩特征,分析作品成功之处,你能根据列宾的作品后的特点,画出自己的劳动场面的作品来吗?

2、观察、发现:

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小结

1、有创意、2、色彩美丽。

3、尝试用线条画画

第3课:漫画刷牙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漫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②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绘制漫画作品。

③从艺术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

2、过程和方法:

①欣赏与探究漫画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②交流与表现漫画创作的思路。

③创作与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小事。

④展示分享漫画创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喜欢收集资料,热爱漫画艺术。

②通过漫画作品认识我国有代表性的漫画艺术家。教学要点:

1、重点:(1)感知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2)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刷牙的动作和神态。(3)学会运用漫画的手法表现生活中的一件下事。

2、难点: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即有个性又美观的画面形象。

3、兴趣点:(1)漫画的特有表现形式。(2)尝试用漫画手发法表现自己的生活。(3)漫画作品的观摩、赏评和交流。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漫画书籍

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漫画刷牙)

2、教师设问:对着几幅画漫画欣赏后,你对作品中的夸张的刷已表情有什么感觉和感想?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刷牙的趣事,导入刷牙的课题。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牙齿的小谜语,让学生猜迷底课本里表现刷牙的漫画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谈一谈对刷牙的知识以及自己了解的口腔保健知识。让学生表演一下刷牙的动作和神态,激发学生创作联想。

5、教师的讲述漫画的绘画方法和教师的板述和范画。

6、观察、收集,有关漫画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刷牙的趣事,2、尝试运用漫画的手法将刷牙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3、观察、发现:

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第4课:童眼看世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2)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2、过程和方法:(1)在欣赏中感受儿童纯真烂慢的内心世界。(2)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想象和创作思路。(3)在创作中培养个性,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世界。教学要点:

1、重点:启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能力与审美创造的想象力。

2、难点:创造性地运用点、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3、兴趣点:(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2)交流想象与感受。(3)作品的创作与展示。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童眼看世界)

2、教师讲述:当孩子们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时,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也形成了无数个小问号,愿意探寻是儿童的天性。欣赏作品和海报,儿童作品。

3、教师提问:你欣赏后,有什么感想?教师讲述作品的特点和色彩。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想象插上翅膀,随风遨游,将自己眼中所有关美好的事物都一一展现。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介绍对同一景物作在不同色彩的变化。

5、观察、收集。

各种描绘眼中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要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物。说说自己准备构思的作品,用什么方法和色彩?

2、观察、发现: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小结

1、构思独特、2、富有童趣。

3、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4、展示个性

第5课:家园小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民间独特的剪纸艺术形式,色彩、花纹特征以及作品的内涵。(2)找出叠色剪纸与单色、套色剪纸的区别。(3)运用剪、刻、贴等手法来创作一件叠色剪纸作品。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中国民间剪纸作品的艺术情趣。(2)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色彩搭配的知识,叠色和设计制作的方法。(3)在作品的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美的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喜欢欣赏与传统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2)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园小景”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3)介绍自己作品中比较有创意的方面和制作经验。教学要点:

1、重点:(1)感受叠色剪纸作品中缤纷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有趣的纹饰和审美情趣。(2)学会运用剪纸与色彩搭配的方法表达创意美。

2、难点:感受民间剪纸意义和“家园小景”的审美情趣。

3、兴趣点:剪纸图案中的装饰花纹和作品艳丽的效果。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家园小景)

2、教师讲述: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已经相当精熟,真正茂盛怯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3、教师讲述剪纸表达了广大群众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休闲的制作,既可以实用,又可美化生活。

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掌握剪纸中的叠色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优秀独特的民间艺术情感的传承与交流。

4、制作方法:(1)设计草图,(2)设计色彩。(3)上稿。(4)剪刻。(5)调理。(6)

完成。

5、观察、收集。

课外收集各种民间剪纸。

三、学生活动

1、感受与激趣:探究叠剪纸作品的形式美感特征。教师出示叠色剪纸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审美感受,你喜欢这张作品吗?为什么?(可爱、夸张、色彩艳丽、造型朴实、民间风格。

2、从单色、套色、叠色的剪纸作品中。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中将同类的放在一起,并能说出这些作品个有什么特点。

3、能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美术术语说出剪纸作品属那一类?

四、小结

1、构思独特、2、富有童趣。

3、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4、展示个性。

第6课:美丽的瓶花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版画的艺术形式及作品的内涵。(2)掌握吹纸版画的制作方法。(3)体验不同制作效果给人的不同感受。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学习版画艺术的情趣。(2)在观察过程中学习色彩知识和感受不同色调。(3)在制作过程中,创作出不同色彩效果的套色版画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版画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能用审美的眼光欣赏美好的事物。教学要点:

1、重点:(1)了解套色版画艺术特色。(2)初步掌握套色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兴趣点:(1)印制版画时出现的肌理效果。(2)用同一底版印制不同色彩效果作品。(3)在展示与交流中分享观察、评价的乐趣。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卡纸、颜料、剪刀。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丽的花瓶)

2、欣赏版画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问:对的几幅版画欣赏后,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感受形式美、色彩美、你喜欢这幅作品吗?它给你什么感觉?你能用语言说出这些感觉吗?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欣赏学生的作品。

3、教师讲述版画特点和制作方法。

4、教师版述:(1)刻出图形(2)厚涂颜色(3)印刷。让学生感受的制作过程

中美的体验。(4)构思起稿,(5)上稿、(6)制版(7)印刷(8)印制等方法。

5、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版画特色和制作方法种种疑问,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介绍不同版画特点。

6、观察、收集。有关莫奈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说说的版画色彩特征和制作方法,分析作品成功之处,你能根据版画制作方法的作品后的特点,能制作出自己的有特色的版画作品来吗?

2、观察、发现:创意美、色彩美、造型美。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作业

把你在生活中感受的美丽版画作品说一说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7课:动物小彩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间彩塑创作的艺术特征。

(2)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构、添加、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彩塑。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感受中体验民间彩塑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2)在尝试探索中学会借助工具进行彩塑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主题造型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彩塑的兴趣和对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点:

1、重点:(1)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动物小彩塑的造型特点和特征。(2)运用夸张变形和装饰彩绘的艘法塑造小动物。

2、难点:(1)感受民间艺术简练夸张的创作手法。(2)如何不同的点、线、面、色进行装饰美化。

3、兴趣点:(1)听教师介绍不同地区的民间艺人创作动物小彩塑时的小故事。(2)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我创作“动物小彩塑”并在合作中寻找乐趣。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动物小彩塑

2、光盘、学生带像皮泥。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动物小彩塑)

2、教师设问:对着这几个塑造的小动物欣赏后,你对那种栩栩如声的表情和夸张形态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彩塑动物制作工艺程序与操作步骤。讲述民间彩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动物彩塑的外形,色彩、花纹与真实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民间彩塑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4、教师讲述彩塑动物的形体(如圆拄体、球体)将几个基本形体连接,并进行细部的加工,板述和制作方法。(1)揉、搓、捏、接、贴、压、戳、绘。(2)形体造型概括、头部夸张、装饰色彩鲜艳、制作手工精致。

5、观察、收集,有彩塑动物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彩塑动物玩具的趣事,2、尝试制作方法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彩塑制作出来。要外形没、动态美、装饰美。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形体概括”“部件连接”吗?

四、作业

能用像皮泥创作一组可爱的彩塑小动物,并赋予一个短小的故事情节。

第8课:走近民间砖雕、灰雕艺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雕塑的审美特征。(2)了解塑造人物小雕塑的基本汇语和基本技能。

(3)借助工具运用合适的泥料,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了解砖雕、灰雕的艺术特点和实用价值。(2)在尝试创作中学会合作塑造有细节特征或情境特色和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民间艺术感兴趣。(2)热爱家乡的民间艺术。(3)树立爱护民间艺术的品德。教学要点:

1、重点: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塑雕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人物雕塑。

2、难点:(1)对不同塑材料的性能把握。(2)造型细节与色彩搭配的协调。

3、兴趣点:(1)查询本地区类似课本中的砖雕、灰雕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戏曲中的人物故事。(2)分组合作创作一组故事情节的人物雕塑。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各种人物小彩塑

2、光盘、学生带像皮泥。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走近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2、教师设问:对着这几个塑造的几种人物欣赏后,你对那种栩栩如声的表情和夸张形态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彩塑动物制作工艺程序与操作步骤。讲述民间砖雕、灰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人物彩塑的外形,色彩、花纹与真实的人物有什么区别? 民间砖雕灰塑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4、教师讲述砖雕、灰塑的特征(如圆拄体、球体)将几个基本形体连接,并进行细部的加工,板述和制作方法。(1)揉、搓、捏、接、贴、压、戳、绘。(2)形体造型概括、头部夸张、装饰色彩鲜艳、制作手工精致。

5、观察、收集,有砖雕、灰塑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生活中对砖雕、灰塑等人物讲趣事的故事。

2、尝试制作方法将自己喜欢的传雕、灰塑用像皮泥塑出人物来,彩塑制作出来。要造型生动、有趣、动态美、装饰美。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形体概括”“部件连接”吗?

四、作业

能用像皮泥创作一组可爱的彩塑小人物,并赋予一个短小的故事情节。

第9课:多面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学习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用夸张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人物。学习用多种材料剪裁、反复拼贴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细节。

2、过程和方法:

(1)由组长带领小组分工合作收集和整理资料,了解大师们和立体主义画派的艺术表现方法,体验合作、交流、相互依赖的美术活动乐趣。(2)在欣赏、交流、比较中发现意思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学习夸张的线条,大胆的色块、多角度的透视组合,反复地、多层次地拼贴等意思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包容不艺术形式的欣赏,有学习接受及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要点:

1、重点:学会多角度地去观察和表现一个人物形象。

2、难点:(1)画面构成的主次之分。(2)画面效果“拼而不乱”。

3、兴趣点:重新拼构绘画肖像、图片肖像,使之产生新的视觉效果。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构线笔、彩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课题:(多面人)

1、欣赏油画(多拉,玛尔)

教师设问:作者是谁?是那个国家的人?(毕加索,西班牙)毕加索创立了什么画派?画面的女人形象是滑稽、可爱、还是怪异、丑陋?画面的人物跟我们平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不同?(多角度地去观察和表现一个人物形象)

2、画面运用了哪些点、面、线、和色彩、符号来表现人物。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多面人的绘画步骤。选择自己想表现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人物地像的外形、性格(是活波、文静、还是多重性格)。确定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

4、教师注意画面的主次之分、形象的大小之分以色块的对比之分和整体画面视觉效果。

5、观察、收集,有关多面人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多面人的作品,对作品的感觉和欣赏。

2、尝试用拼贴手法重新组合一幅绘画肖像或图片肖像。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立体主义画派”。

四、作业

尝试用拼贴手法重新组合一幅绘画肖像或图片肖像。

第10课:魔幻的画面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超现实主义”美术做。

(2)学习虚实相生,图形、色块交错互衬的绘画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由组长带领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了解魔幻表现手法,将文字和图片进行整理、体验合作、交流、相互依赖的美术活动乐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讨论、感受中学习画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感受魔幻画面的不可思议,了解正形与负形的相互作用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引导学生在合作游戏中探索不规则形和规则形的互相交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出。

教学要点:

1、重点:图形互衬,色块互衬。

2、难点:视觉转换。

3、兴趣点:感受图形表现出神秘的意念和玄妙视觉感受。

4、观察点:(1)感受魔幻画面的奇妙视觉感受。(2)画面隐喻、双关的特点。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像片、剪刀、胶水、彩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魔幻的画面)

2、教师让学生欣赏马格利特(比利时)的作品《卡特、布兰奇》(油画)问:他是哪个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主要成员)。问:你知道什么是超现实主义吗?想想看在这幅画作品中,你觉得骑马者和马是在树前还是在树后?说说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教师讲述设步骤。(1)经过周密的构思,采用正形与负形相互交错。(2)用剪刀剪出图形。(3)正负形相互聘拼贴。

4、观察、收集,有关魔幻的画面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马格利特(比利时)的作品《卡特、布兰奇》(油画)的感受。

2、尝试设计或剪贴方法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魔幻画面的作品来。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奇特、魔幻”等语言。

四、作业

能用用剪纸、撕纸等手法制作一幅图形互衬的美术作品。

第11课: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了解奇思妙想组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重点:

物体组合要自然、生动、创意。难点:

有意义的主题性组合和内涵。教学过程:

1、展示和交流小组收集的奇思妙想图片,感受奇思妙想的艺术魅力。

(1)、小组展示有不同意义的奇思妙想的图片资料。(2)、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发表评述与感想。(3)、举一反三,谈谈受他人作品启发,自己有什么创新设想(4)教师融进学生里,共同创作一幅有趣的招贴画或一个创新的造型形象„„。

2、欣赏·分析·发现:组合物体外形特征上的共同点 《犀鸟与乐器》(1)、画面是由哪几个物体组成?它的组合巧在哪里妙在哪里?(2)、它们之间形体的共同点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组合方案吗?试试看。(3)、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对你有哪些启发?

3、欣赏·交流·学习两物组合的艺术性和合理性。(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

《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海报)金特·凯泽(德国)(1)、画面对立的两物是什么?(2)、画中的两物是怎样组合的?(差异的双方相互借用,相互重合,在不断扩散的造型的演绎中,构成了一个严谨、和睦的视觉图形。)(3)、画面表现了什么意思?(表现出时代强烈需要和平的同时,战争并没有结束这一主题。)

4、在合作游戏学习中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与创作思路。(1)、对物体的联想。想象、看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多样图意解释(看谁说的多说得准)(2)、找找课室里的物品,说说能把它们重新有趣的组合吗?(3)、说说你在生活中都看到那些物品是有趣的组合。

第12课:呼唤环保的小海报

教学目标:

1、认识海报的构成要素、作用以及不同风格的海报特有的表现形式;

2、了解海报的制作环节和方法。

3、学习欣赏不同的海报作品。重点:

海报的特征、海报的制作过程。难点:

海报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

画面造型、构图。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播放有关环保的影像,感受环保的意义。说一说:

①你知道什么叫“环保”吗?

②要是人类没有环保的意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将会怎么样呢? ③要让全世界人类都懂得这个道理,可以有什么途径?

2、探究活动二:探究海报的作用。想一想:

①为什么要用海报的形式宣传环保,它有什么优点?

②你认为一张好的海报应该有什么特点?

3、探究活动三:探究环保海报的设计制作方法。想一想:

① 你想宣传那方面的环保行为和批评那些破坏行为? ② 提炼你所想表达画面的主要元素。① 确定海报用哪种材料制作。

4、探究活动四: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5、审美和评价

评价点:①海报主题清晰; ②创意新颖有个性; ③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 ④制作方法独特;

第13课:环保小发明

教学目标:

能恰当地利用废旧物品的造型、颜色完成一件立体的小艺术品。重点: 造型组合 难点:

合理地运用废旧物品的外形、颜色进行造型组合。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布置废旧物展览,培养环境意识。分类游戏:

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分类; ②

按不同质感进行分类; ③

按不同色彩进行分类。想一想,说一说:

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

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让你想到了什么?

2.探究活动二:与同学交流一些科技新闻或常识,启发学生创作思维.①你准备创作一个什么小发明? ②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灵感?

③你准备用什么形式完成环保小发明?

3.探究活动三: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①

把握废弃物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 ②

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4.布置环境、科技、美术展。5.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①造型组合、装饰、审美;②科学性;③变废为宝

14课

开平碉楼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语汇欣赏评述明间建筑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2、学习形体组合、形体挖切、建筑花纹装饰和简单透视原理,能用画面表现建筑物的立体造型。重点:

开平碉楼的造型特征、形体组合与装饰美的特征。难点:

表现建筑的立体感。教学过程:

1、活动一:民间建筑图片展示。

(1)

说一说:分小组在教室里布置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由小组代表讲述小组是如何分工的,如寻找方法、寻找方向、寻找内容。

(2)

看一看:观察图片展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心得。(3)

想一想:建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开平碉楼有哪些特征?类似的建筑还有哪些?(4)

比一比:自己家乡有类似的建筑物吗?它们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有哪些?

2、活动二:碉楼艺术欣赏评述。(1)

碉楼的审美价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造型与材质想结合的艺术”。引导学生从碉楼独特的造型美、纹饰美等进行评述,(2)

碉楼的实用功能:开平碉楼形成的背景,把碉楼建立成直立式的特殊意义。

3、活动三:运用造型手段表现碉楼。

(1)

画一画: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寻找的照片资料,用线条画出碉楼的形体并进行装饰。

(2)

做一做:尝试用废旧纸盒等物品制作一个类似碉楼的建筑模型。(3)

评一评;教学过程中出示评价标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评述。

第15课:门画

教学目标:

①了解“门画”的由来,在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作用。②门画的对称性、色彩、造型夸张性 ③运用夸张创作出一幅现代门画。重点

门画的作用和含义

门画的特有表现手法:对称、夸张、喜庆、吉祥。难点

能对门画的人物造型、色彩特征、喜庆效果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教学过程:

1.活动一:有关门画的文化。

收集有关门画的传说,故事,感受“门画”文化。如:讲讲门画的来历,传统门画上的二位人物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贴在门上?有什么作用?

收集有关“门画”的美术作品,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门画的艺术美。2.活动二:欣赏评析教材上的门画。①

请说出每幅门画作品的艺术特点。(造型、色彩„„形象夸张、威武、可爱、丰满„„)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比较传统版、卡通版、现代版门画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对表现形象的选择运用与造型表现的创作欲望。

3.活动三:观察联想与创作表现。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幅门画,就其表现形式、人物特征、色彩搭配进行观察、联想。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材料、表现方式,进行门画的创作。4.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提供评价要点:

构图饱满,色彩鲜艳。②

造型美观、喜庆热闹。③

分享成功、过程愉快。

第16课:石狮

教学目标:

1、石狮文化、立体造型、装饰花纹。

2、绘画临摹石狮作品。重点:

了解石狮特有的造型和身上的花纹,能用画笔表现出石狮的形态。难点:

表现石狮的形态、威武; 表象石狮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

1、欣赏与评析

通过赏析、比较、评价,让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石狮艺 术美;

欣赏唐代顺陵石狮,请学生说说石狮的艺术特点,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 受。

欣赏卢沟桥栏杆上的石狮,向学生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各种各样的石狮,领会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石狮的艺术美。欣赏天安门前的雄狮:体会威严、正气、不可侵犯的皇家气势。

2、观察与发现;

看一看:本课的石狮中,哪些雄伟威武?哪些活泼可爱?为什么? 说一说:从嘴、眼、、鼻、毛、躯干、腿、爪等方面分析不同石狮的不同表现方法。

评一评:你最喜欢那幅石狮作品,为什么?

3、想象与创作

选择你喜欢石狮,进行临摹作业。(基本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你喜欢的石狮作品。(较高要求)

4、互评与自评。

第17课: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能用语言描述桥的造型特点与线条美。

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桥,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重点:

了解桥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难点

对桥进行联想,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桥。教学过程:

1、收集与探索

(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桥的造型特征、桥名及家乡的桥文化。(2)调查有关桥的历史传说或故事。(3)收集有关桥知识的资料。(4)收集桥的图片。

2、欣赏与交流

(1)欣赏各种桥梁建筑,了解桥的桥的外观、形态、建桥工艺和技术水平。(2)桥梁是历史的见证。(3)桥梁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4)桥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的保护。

(5)欣赏大师笔下的桥和同龄朋友的制作的桥。

3、创作与想象

(1)基本结构

起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栏(2)设计桥梁模型草图(3)制作过程:

剪、刻、挖操作时,注意用刀安全;绘画设计时,注意颜色搭配;为你设计的桥起个名字并说说象征的意义。

第18课:家乡的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或访问,了解家乡节日的习俗。

(2)能用语言描述节日用品的造型特色、装饰特色和色彩特点。(3)能运用色彩表现节日的喜庆活动。重点:

(1)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2)能用美术形似表现家乡节日气氛。难点: 能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或图片去表现节日的气氛,制作节日用品。教学过程:

活动一:确立研究与活动的内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所研究的节日,确定活动的内容。

2、确立用何种形式,如何表现家乡的节日的喜庆活动。活动二:根据研究的目标搜集资料。

1、查阅书籍,收集有关节日的文献资料。

2、请教老师、父母及其他人,获取感性资料。

3、网上查询,筛选与所选节日相关的信息。

4、实地参观传统节日用品的制作过程,感受节日的气息。

5、观看音像制品,感受节日的氛围。活动三:交流整理资料与创作

1、用表格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

名称 节日来历 地域 时间 活动特色 审美特色

(1)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用品,或者用绘画形式表现节日活动,注意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和色彩特点。

(2)用各种节日用品装饰教室。活动四:成果展示、评议

举行发表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交流心得。

下载岭南版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8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岭南版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 (8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岭南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岭南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4梦幻未来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科幻绘画的构思及表现手法; 2、打破既定形象的束缚,通过简化、夸张、变形、组合等手法构思新形象并用多种绘画......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2010-2011年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第1课 各式各样的民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案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六册 第一单元 漫游交通天地 1、古老的交通工具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历史,认识当时的手工艺制作水平和人们的......

    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岭南版)

    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岭南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科技、学生活的联系,找出了结合点。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2、注重基础性,均衡和全面地安排各学习领域,把握......

    美术第二册教案

    1、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标: 1 、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 、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 、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雪》教案

    雪 一年级第二册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

    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共5篇)

    第1课 雪 教学目标: ●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思维。教学重......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第一课《画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形象特点,用比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