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国王的信》教案(湘教版三年级上)
国王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彼此、条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厌倦、威吓、平心静气”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国王的信。
2.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故事,就是发生在两个国王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理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
彼此 调集 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 厌倦 威吓平心静气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胖国王和高个子国王为什么生气?生气的结果怎样?生:互相误解了对方的信,结果就打起仗来。
(2)停战议和后,他们互相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7.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三、老师小结。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做任何事情不能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干事情。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5国王的信
bǐ diào zhàng shī héng xuě bīng zhàn jiě shì xī fēng
彼 调
仗 尸
横 血
兵
战 解
释 惜 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一边看多媒体课件,一边听课文录音。
2.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板块推进。
第一板块:
1.两个国王长得怎么样?
生:一个长得很胖,一个个子很高。
2.他们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他们两个国家相邻。
第二板块:
1.当胖国王收到高个子国王的信时,表现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生:没有看完信,就很生气。
2.想一想,当时,胖国王想什么?他是怎样回的信?
生:他想,要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我没有这样的兔子,要是有的话„„
3.高个子国王呢?高个子是怎样想的?
生:高个子国王气得拍桌子。
4.最后结果怎么样?他们两国打仗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生:互相生气,最后就打起仗来。
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老百姓苦不堪言。
5.后来呢?
只好停战议和。
第三板块:
1.两个国王最后搞清楚信的内容没有?
生:没有,都误解了对方的信的内容。
2.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误会?
生: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干事情。
3.两个国王最后想了些什么?对不对?
生:要是两人都能平心静气,把信看清楚,就可以避免很多痛苦和灾难。对。
四、演读课文,勇敢闯关。
1.三人小组分角色演读全文。
2.汇报演出,评比最佳导演、最佳评论员。
板书设计 国王的信
胖国王
高个子国王
打起仗来
想
无话可说
平心静气
第二篇: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为了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绍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写的是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发生的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妈妈冒雨回家取借给许小燕的蓝_。)
(3)学生自读,读后议一议(四人小组讨论)
A、母女俩有哪些意见分岐,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B、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为什么?
(4)交流。在交流中落实句式训练。
①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
(相同点:前后两句话表达的是对妈妈这样做所持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
不同点:句式不同。后一句将两个理由一气说出,缺乏重点和层次,前一句则先说出其中的一个理由和看法,而将要强调的另一个理由“还下着雨”放在后面,以“再说”带出,强调了说话的语势,使该句具有一种理由充足,无可辨驳的意味。)
读句子——比较异同——感情读
②练习: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改写句子,并说出句子表达的不同作用。
A、再见了,亲人!
B、家乡杨梅那舐津津酸溜溜的滋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5)教师小结。
(6)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
(2)结尾与课文的开头有什么联系?(出示文章的开头)
(3)比较,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比较读,体会写作的特点。(与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文章的开头,语言优美,且耐人寻味。课文对“细雨”的描写,不但突出了妈妈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义。运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细雨来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一对学生位无私奉献,对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
5、读写练习。
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_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_后,会怎么对做,怎能么说,其他同学会怎么说,结合自己的想象,续说: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_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_后……
6、课外延伸。
阅读《红色的烈焰》一文,体会的结尾的含义。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奶奶最喜欢哪只铃儿。感受奶奶对冬冬的关爱以及冬冬对奶奶的孝敬。
2、认字6个,写字7个。理解“看望”、“问候”、“收藏”、“喜欢”、“美好”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学习怎样简单地对人物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奶奶对冬冬的关爱以及冬冬对奶奶的孝敬。
教学难点:
理解奶奶为什么最喜欢那只门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和奶奶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为什么有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发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间有趣的事。
二、学习生字。
1、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每个生字读两次。老师适机提醒“抹”、“撒”、“漆”的读音。
3、师生一起将生字补充为课文中的词语再齐读两次。4、抽生读生词。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用三角形作上标记。
2、师生一起解惑。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每个组员都读准了字音。
4、小组汇报结果。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
2、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以问题导入,学习课文。
1、奶奶最喜欢哪只铃儿?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做上标记。
2、她为什么最喜欢这一支?
生:奶奶很孤独,她想冬冬来陪她。
生:只要听到那只门铃响她就可以见到冬冬。
3、奶奶为什么这么爱冬冬?
请自读课文1、2自然段,在课文中找找答案。
生:冬冬每个星期六都会去看奶奶。
生:他会陪奶奶说话,并捎去爸爸妈妈的问候。
生:他会帮奶奶做卫生。
4、找一找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奶奶也很爱冬冬。
生:第二自然段中奶奶为冬冬烤面包。
师:同桌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再仔细体会体会还有哪些话能看出这一点。
汇报品读10、13自然段,体会冬冬与奶奶间浓浓的亲情。
二、仿写13段。
1、读读第13段,看看前一句在写奶奶的什么,后一句在写奶奶的什么。
(动作、语言)
2.写动作用了哪些词语?“揽在”和“搂着”。
3、请学生说一说有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4、把这些句子在语文天地中写下来。
三、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关心孝敬我们的父母。
四、总结全文
大家说的都对!我们尽管还小。但也不能做爱的消费者,还应该主动做爱的生产者,传播员。我们能做的大事不多,但能身体力行的小事很多。给父母、爷爷奶奶倒杯水、捶捶背……哪怕只怕他们说说话。大家一起来吧,像冬冬一样把爱献给别人吧!
教学反思: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奶奶与孙女之间的感人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浓浓的爱意,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文章在奶奶和冬冬这一老一小有说有笑、有问有逗的对话中,将浓浓的亲情浸透其中。文中没有提及“爱”,确处处流淌着“爱”。
当孩子们提笔写和家人之间的小故事时,孩子们记录的那一件件平时生活中“微不足道”甚至有些“习以为常”的小事竟感动了我。“亲情需要用心经营”这是作家鲍尔吉.原野说的,确实!就是在这一件件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的累积下,让那浓浓的亲情不断的流淌。虽然有些同学在描述的时候语言还不够精炼、遣词造句还不够精美简练,但孩子们是真正的融入了文本,在和文本文本对话后,产生了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内在的情感无需包装,孩子们将心中的“亲情”直接展露出来——诚挚而美丽,让爱在课堂流淌。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掌声响起来》。
2.课前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张海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指导认读和书写,强调“落、调”的读音,指导书写“吞”。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2.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3.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4.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5.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学生自主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识记生字:
(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症、镇、姿势、落、调”。
(2)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3)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
掌声
文静
愿意
姿势
轮流
情况
慢吞吞
注视
热烈
持久
平息
情绪
讲述
普通话
动听
鼓励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5)检验识字效果:通过“你指我猜”、“开火车”、扩词”的方式进行。
三、再读课文,提问质疑
1.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吧。我们来个读书比赛,看谁通过读书知道得最多,体会得最深,提出的问题最好。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拿出笔来写写画画。
3.汇报交流。
【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写体会。动口、动手、动脑,有助于中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作业超市
1.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2.抄写你认为难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流程
一、渲染过渡
1.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2.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
3.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所以,进入课堂直奔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先感受掌声中爱的力量。】
二、表演,深入理解
1.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请演员上台试演。
2.评议表演。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犹豫、忧郁”词句进行评议。
这一次掌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
英子有什么想说的?
【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3.配乐表演第二次掌声。(出示第3段课文)
(1)听到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4.朗读课文第3段。
5.理解两次掌声。
(1)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这两句话。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6.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1)出示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7.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她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
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三、品读感悟
1.听课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2.分角色小组试读,你们认为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小组比赛读。
4.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说说生活中你见到残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
2.和妈妈比赛读一读这篇课文。
第三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信》教案1
三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信》教案1 教学目标
★会认“替”、“雏”、“姹”、“嫣”,会写“笔”、“纸”、“昏”、“紫”、“航”、“贴”、“紧”这七个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两个词的意思。
★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接到过别人写给你们的信吗?你们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写过信吗?能给大家说说你接到信或写信时的感受吗?
2、当大家写出或接到表达内心真诚情感的来信后,总会感到格外欣喜,这就是信的魅力。一位作家金波老爷爷专门写了一首有关信的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来领悟写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读音,进行扩词练习。
3、同桌再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段诗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话。
2、理解第1句。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对这两部分如何理解呢?
(重点理解“心”,无论是写什么信,将信写给谁,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3、理解第2句。
“我多么想写啊”,体会“多么”、“啊”,表现出内心对写信的渴望。
4、指导朗读。
读出真诚和渴盼的情感。
(指名读——评价朗读——自由读——齐读。)
四、小结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作者的渴望溢于言表,他究竟想写些什么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非常想用手中的笔和纸,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写许许多多的信。他想帮谁写信?写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2——5节。
二、学习课文2——5节。
1、自由读2——5节,你最喜欢哪封信,就将写这封信的小节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
A、第二节。
理解“雏鸟”,体会出雏鸟对妈妈的期盼之情,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期盼表现出来。
(猜一猜:雏鸟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B、第三节。
理解“姹紫嫣红”,体会出花朵对蜜蜂的焦急、期盼之情。指导朗读。
C、第四节。
理解“风平浪静”,体会出风平浪静时航海的快乐。
(如果你是大海,你会对小船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D、第五节。
理解“绵绵细雨”、“无边”,用手势进行表演读。
3、你还想帮谁写信?学习学习金波爷爷,把你的心声表达出来。
4、在信中表达真实的想法,表达真诚的情感,这封信就成为了心和情的使者。用你们的朗读将这份心和情表达出来吧!
5、你喜欢哪一段,就将这一段试着背一背吧!
三、学习第6节。
1、指名读第6节。
2、这一段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是什么,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四、小结
信可以让相隔千里的人连得更紧,这就是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写成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表白自己,帮助别人。
五、拓展
你想帮谁写信呢?说一说,再仿照课文写一写。
六、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信-教案
信
【教学目标】
一、在语言环境中认识“雏”和“巢”。
二、理解“姹紫嫣红”和“风平浪静”的意思。能照“风平浪静”的样子把 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边体会“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句话的含义。背诵课文。
四、知道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之一。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边体会“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一)引:同不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途径?(电话、网络、短信、书信)
(二)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份书信。(板书:
1、信)
(三)读题
(四)小结:信的种类很多,家人之间交流的是家信,朋友之间也可以有书信往来,此外还有邀请信、贺信等。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封信,看看它写了什么?
2、自读 师:请你先来读一读,并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一会儿咱们班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检查
1)扫清字词障碍:(读读词语)雏——
* “雏鸟”是什么意思?(刚孵出不久的小鸟)
* “雏”的意思是——(幼小的)
* “雏”组词(雏鹰、雏菊、雏鸡、雏形、雏儿„„)姹紫嫣红——
* 谁知道“姹紫嫣红”的意思?(各色各样的花竞相开放,艳丽好看。)
* 你能用“姹紫嫣红”说一句话吗?
4、轮流读
* 学生初读,生生评价。(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课文:
总: 第二至五节
1)默读思考,做记号:“我”分别给谁写信?(板书)
2)说一说:(可选择其一说话)
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告诉她。
我要替给写信,是因为,告诉她。分 第二节:
* “黄昏”是指什么时候? * 指导朗读:(看图)天已近黄昏,小鸟会怎样?是呀,会着急。该怎么读?
(练读、指名、齐读)妈妈回来了,如果你是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 第三节:
* 为什么要快来采蜜?
* 指导朗读:(看图)多美的鲜花呀!有的„„有的„„有的„„,谁来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男生、女生、齐读)
第五节:
* “绵绵春雨”是什么样的雨?(连绵不断的小雨)
* 你知道云是怎么变成雨的吗?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们增长变大而成的。)
* 看“森林”两个字多有意思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树多是林,林连成片就是森林)
指导朗读:自己练习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1)第一、六节写了什么?谁来读读这两小节?
2)交流:
第一节——
师结:“我”刚学会写信,多么想写呀!所以写了许多许多的信。(男生读)第六节——
师结:“我”也要给自己写信,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连起来。(女生读)
四、总结全文:
1、教师配乐朗读: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第一封信。
2、生配乐朗读
师:我们以优美的音乐为背景,把这首诗优美的、有感情地读一读。
3、思考: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充满爱心、善良、丰富想象力„„)
4、指导朗读:现在,你就是这个富有爱心、善良的孩子。快把你的信读给大家听听吧!(指名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
5、理解 “心贴得紧紧” :你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你觉得怎样做才能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呢?(真诚待人,互相帮助、讲诚信„„)
6、总结: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快乐时,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时,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那样我们的心会贴得紧紧。
7、创作:学完这首诗歌了,你喜欢这位小朋友的信吗?你想给谁写信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讨论),然后动笔写下来。
五、课后练习:
1、把词语补充完整
2、根据课文填空
第五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作文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
李庆荣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先用一节课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写出一周的课外生活,帮助他们找写作材料。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填写的表格中内容选一个出来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3、老师指导写作技巧
(1)命题: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给人新颖的感觉。比如给踢毽子这项课外活动命题,请看以下几个题目哪个好?A、踢毽子。
B、我的课外活动。C、有趣的一件事。D、今天真高兴。
(2)开头:开门见山,先交待清楚你的课余爱好是什么,交代清楚就行,不要泛泛而谈。比如以下开头说说哪个好.A、课余,我和几个同学在宽阔的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真好玩啊!B、我的课余生活,即不是在热闹的球场上,也不是在喧哗的大街,而是在图书馆里。C、我的 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跳舞、画画、打羽毛球、写毛笔字、看课外书、、、、我都喜欢。
.(3)中间:写清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可以写一写当时周围的环境,参加活动的心情等。
例如:写自己爱好打篮球,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喜欢这项运动的,平时是
怎么练得,怎样点点掌握要领等,注意语句通顺,连贯。让别人一看一目了然,当然,你能写写自己和心理活动会更好。举例略。
(4)结尾: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或者要吸取的教训,语言要简洁,试着写一写。举例略。
4、小结:怎么样!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很精彩,孩子们,写好后,要从头到尾认真读一读,发现漏字、错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修改一下。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