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网络教学设计的思考
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网络教学设计的思考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将成为中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育机构、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进行多方面、多层级的尝试。然而,在教育改革、改进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几乎全国都在搞一刀切,那种模式取得了成功就在全国进行推广。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欠缺推广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探究式的教学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现阶段,在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学,如何认识和定位网络要学?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网络教学?本文结合本地情况提出相关看法。【关键词】中学教育 网络教学 农村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探究式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教学做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微小的细节扩大化,复杂的演示简单化。但要发充分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网络教学有正确的认识。现代教育观念和系统思想、方法仍然是网络教学的指导思想,但又要适应网络教学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要求。
二、认识网络与教学
现在人们对网络教学的共性认识是:凡是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网络教学”,无论你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类似电视直播);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如WebQuest,以及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型课程等等都属于“网络教学”。而这种认识是狭隘和片面的,网络教学和核心价值和思想是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怎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独特的、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要正确认识和定位网络教学,我们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各种媒体技术的特质,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基本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这里主要讲述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1。探究学习又是一种目的,通过探究学习,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专家思路,感悟科学方法(包括人文艺术、社会历史、数学科技等领域的各类方法)。
所谓接受学习是指一种让学习者接受现成结论的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已有知识领域的概念和结论。当接受学习受到极端功利主义影响的时候,对这些概念、结论的意义理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考试、甄别的时候能够在测试卷上再现这些概念和结论的符号。
依据研究,探究、接受等学习方式依据学习者行为的主动--被动维度,可以分为主动接受、被动接受、主动探究和被动探究四种方式。当然,让孩子们事事发现,从时间和资源的分配来看却也不够现实。所以在定义“探究学习”时候,人们特别提出为了反对将探究学习深化,不强求学生活动的全面“发现”性,而更注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通过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来解决疑问等特征。其实,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贯通各类学习方式的线索,一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意愿,因为人是目的和意义的动物,离开了“目的”、“意义”,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够被有效激发的;二来它可以有机地整合其他几类学习方式,让学习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转化能力,体验生活、感悟智慧。
(二)学习方式、信息传播模式与交互性
从信息传播的模式来看这些学习方式,可将其分为单向交流模式和双向交流模式两大类
1、接收学习方式则是一个线性的单向交流模式。
2、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之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因为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模式还是一种单向交流的模式,而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灵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
一些实际上被称呼为“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它们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多种媒体”的特征,但是线性的组织流程、事先的打包封装。使其多媒体的“选择性”、课堂运用的“灵活性”特征(与互动关联)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某种角度来看,依托这类手段实现的交流还不能属于双向交流。
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学中交互性即便没有网络也必须体现,而有了网络以后,就有了更为有效的实现手段。
三、存在问题
1、广大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识和定位多有偏颇。
在实际教学中,提到网络教学,大多教师自然地将重点放在网络上,教学中常见的情况:一是过分运用和依赖计算机网络,课堂被技术主导,以课件或教学资源为中心;二是完全抛弃,即便在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有些教师不得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也只是作为课堂中的一个摆设。
2、教师对网络教学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掌握甚少。
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广大教师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掌握相当有限,虽然国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经济上的扶助,硬件条件已相对具备,但由于教师计算机能力不足,不能开展网络教学。
3、相关部门和学校对网络教学重视不够。
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进行了30余年,在这30余年中,国家尤其是针对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给予高度的重视。但各级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设备闲置,维护不力。或者不能积极进行教育信息的化的探索与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当作一个边缘工作,只照章行事应付检查。尤其是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往往要兼任其他工作,因此,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边缘工作”。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识,能够将网络与教学真正的结合起来。同时,提高各级管理部门及学校负责人对网络教学的认识,以使其重视网络教学,方能使网络教学在教学第一线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也让国家投入的设备物尽其用。
2、加大软件建设力度
软件建设包括在进行网络教学中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和在进行网络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计算机软件一般需要购买。更重要的是,各个地区或学校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和积累适合本地区的学校的教学资源,不断积累、完善,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
第二篇: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浅析
浅析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石嘴山职业教育中心
张艳
摘要: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结合各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从教学应用和技术的层面进行了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新思路、课件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各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并对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步骤、评价标准和基本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案例。本人在教学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见习、教学训练、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及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特别需要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和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 作学习”。这种协作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模块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模块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随着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丰富、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及各个地方“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类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基于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设计思路。(1)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形成信息化教案初稿。(2)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信息化教案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并对其中的优秀教案进行学习、对比和研究,再结合第一步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对优秀教案和自己的教案进行重新整合和修正设计,形成教案改稿。(3)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教学参考资料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4)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课件库”、“素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学科教学工具,以及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5)进行试、说课,看从第3步、第4步获得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否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是,则直接跳到第6步,如果否,则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依据教案修改稿设计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或网络课程),形成制作脚本,然后借助多媒体素材创作工具软件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创作新的素材,借助教学软件编著工具软件把所有的多媒体素材重新编辑组合,形成适合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软件。(6)运用教学软件或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以及其它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7)利用资源库、资源网站“网络考场”或教学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测评模块进 2 行随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8)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9)反思、总结、交流与提高。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各类教师提高了很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为六种子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各类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四、互教互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模式特点: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基本的教学过程:互教互学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学习模式和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讨论提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实现克服网络教学把学生分开后,学生之间交流也随之减少的问题,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教师角色: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教学前教师设计教学所需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在互教互学方式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互教互学,在大多数学生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使得这种方式得以正确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中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从学习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同时教师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活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的过程 4 中不仅仅是管理员,还是教练员和裁判员。
学生角色: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教互学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在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网络角色:在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级进行很方便的讨论,网络起到了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对各小组进行监察。处理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使用网络来进行。利用网络,互教互学的伙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隔膜问题。
课例分析:如在讲授《Mastercam》中,产品的二维铣削这一内容时,先用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教学绘图、制定毛坯、刀具路径设置等内容时,各利用两节课时间。第一节课我首先提出任务,如图形的绘制及毛坯的选择,并将图形用附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并在收取回复的同时,学会附件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座位,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由学生自行分工,把任务再分成子任务,有负责绘图环境的设置、负责图形的绘制、有负责刀具路径的设置等等。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了任务。第二节课时,当各小组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达自己小组的做法、见解,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
总之,网络教学具无可替代的优势,它是适应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能够自主处理问题的学生),其表现在:1.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受教师和时间的限制。2.加大了学习者交流的空间,在网络课上,改变了以往以师生交流的新局面。3.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学生学习学 5 科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过程。4.网络教学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可能,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它完全可以扩展到任意空间,学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借助于计算机即可实现远程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实现网上答疑。
第三篇: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
篇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 要: 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云技术与计算机等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一个全新的信息化e-时代已经到来,教育环境智慧化日新月异。本文就是从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着眼,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作比较。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
一、引言
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教学环境已不是传统的电化教室,而是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其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如设备)、资源(如图书、课件、讲义等)到活动(如教学、服务)全部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促进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强化了视听感知,提高了教学效率,进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理论上讲,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 篇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合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 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拓展。信息化教学需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上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现有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购买商品化教育信息资源、自主开发、交流与共享。教师还可以充分开发网络课程,将经过加工改良的课件和素材,作为网络课程的子课件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集成在网络课程的相应模块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调用(在线或下载后打开、播放)。另外,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此外,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等),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勤于反思和总结,并且通过虚拟教研及时吸取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篇三: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原则、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一、概述
1.信息技术简述
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已经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的教育信息来源。2.研究背景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设计案例,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便成为一大主题。
第四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合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拓展。
信息化教学需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上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现有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购买商品化教育信息资源、自主开发、交流与共享。教师还可以充分开发网络课程,将经过加工改良的课件和素材,作为网络课程的子课件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集成在网络课程的相应模块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调用(在线或下载后打开、播放)。另外,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此外,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等),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勤于反思和总结,并且通过虚拟教研及时吸取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五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2)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的哲学理念,“以人为本”,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3)以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哲学作为行动的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合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拓展。
信息化教学需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上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现有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购买商品化教育信息资源、自主开发、交流与共享。教师还可以充分开发网络课程,将经过加工改良的课件和素材,作为网络课程的子课件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集成在网络课程的相应模块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调用(在线或下载后打开、播放)。另外,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此外,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等),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勤于反思和总结,并且通过虚拟教研及时吸取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