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范文
追求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前,教育局已经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上了一套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在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而且正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领域。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便于师生沟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实践表明,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会使语文教学更为精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精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以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适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种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走向信息化。近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作了些尝试,实践表明,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会使语文教学更为精彩!下面就以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为例,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介绍海洋与人类生活的一篇说明文。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苏北的农村孩子来说对海洋的认识寥寥无几,信息量少,学生感觉海洋还是离自己很遥远,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产生了这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网络课堂教学。,借助网络再现课文内容,充实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加深对海洋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文章重难点。
一、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
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关于科普的一篇说明文,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对海洋的认识又是少之又少。因此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我带领学生走进电脑房,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搜集关于海洋的信息资源,在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以往要求学生读书,学生可能兴趣不浓,而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利用共享资源去寻找、下载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往往会深深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潜意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也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达到课内和课外“双赢”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应注重它的吸引力。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情境的创设仅仅靠教师的口头介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导入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网络中现存的资料——大海的录像,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海洋像一匹看不见尽头的蔚蓝色的绸缎,她博大而深邃,遥远而亲近、多情而温柔;她多么像一位温情的母亲,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产。瞧!各种各样的鱼儿在她的怀抱中畅游嬉戏,各种海星、水母、贝类、珊瑚点缀其间„„如果你来到外太空你会发现地球更像一个蓝色的水球,海水澎湃、波澜壮阔,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交相辉映。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她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在21世纪的今天,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又将是怎样的呢? ”接着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原本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
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手段无法媲美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所说:“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引住。”
三、突破教学难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取材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有。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像《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样的科普说明文,语言高度凝炼,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理解就更加困难。教学中尽管老师费尽口舌进行解释,但仍收效甚微,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就是理解不透彻。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消除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障碍,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表象,将趴在纸上的文字活起来,生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形象再现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 “今天,人们也要敬畏海洋”一处时,必须要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由于人们不敬畏海洋,所导致的可怕的海洋灾难。这时我就补充了“赤潮”,让学生看一看“赤潮”图片,他们便会触目惊心地感受到,原来,大海并不是如想象中得那么湛蓝美好,原来,大海也有如此可怖的一面。再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了解“赤潮”的频繁发生,与人们任意地破坏海洋环境、不注意海洋环保有关,当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破坏海洋环境的故事在学生心里震荡时,学生发粗的那一声“只有保护海洋,珍惜海洋,海洋才乐于做出它的奉献”的呼喊,才会那么真切,那么有力。
另外,文中还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如:“聚宝盆”、“潮汐”、“矿藏”、“能源危机”等,如何引导学生来理解这些专业术语,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呢?信息技术与内容相结合,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软件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直观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从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四、拓展学习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如教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海洋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关于“海洋”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应当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引入,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讲究实际效果,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同时搞好调控,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把握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找准整合点,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黄绍凯《小学教学参考》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例谈》 邵荣萍《小学教学参考》 3、田慧生,《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远方出版社,2003年5月。
4、伍爱,《人力资源管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
关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探究问题,本文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基础,从教师、学生方面探究如何结合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有效性。变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造有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网络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网络环境,努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关 键 词】: 多媒体网络环境 有效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开放性、强调语文教育要从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转向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学习,强调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应的随之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多元互动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必随之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双向多元互助的“交互性学习”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随着社会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亲密接触”为平面单一的语文课堂注入了鲜活的气息,网络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平台。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充分体现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服务。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就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积极、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
一、信息素养的具备——网络特性促使学生必须具有的条件
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着开放的资源,提供着无限平等的机会,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动力。中、高年级学生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已具备了基本信息素
养能力、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能力、提炼主要观点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等,能充分适应小学阶段利用网络学习语文的现状。
二、资源库的建设——网络的超文本特性可促使教学信息最有效的使用与管理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教材却无法向学生展示,而网络就是资源的最好提供者。学生利用网络学习,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环境,如在互联网环境中检索信息,需要计算机支持下的通讯交流手段等,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与学习大量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们进行了资源库建设和尝试,首先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使用了百度搜索引擎、美萍反黄软件(用先进的网址拦截技术和网页内容过滤技术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监控)。课前,教师先设置共享文件夹,再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搜索主题进行搜索,指导他们进行分类整理:
1、相应网址
2、相应文章
3、相应文章片段剪辑(复制、粘贴、命题)。学生把各自搜索到的资料放在各栏目的指定文件夹中,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给予技术支持和服务,并进行着监督调控,减少学生进行无意义的或重复的操作。在短时间内,学生搜集的资料会越来越多,从图片到文字,对教材进行着补充、说明和发展。从而,初步建成资源库,教师再进一步把资源库内重复或有问题的资源进行适当的删除或修改,对学生搜集的资料去伪存真,确保资源库能快捷地、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使每位学生通过设置的共享文件夹,可以方便地调阅任何一位同学查到的资料,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㈠自主学习——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自主式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讲的,教师决不包办替代;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火力。
1、要鼓励学生勇于坚持独立
见解。
2、要尊重不同见解。
3、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深入探究……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和超文本性,学生在超文本阅读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点击相关链接,充分利用网络的该特点,进行人机对话,自主学习,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从而能获得更多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内容。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有关春联的背景资料实在太多,我制作了“春联大观园”的网页,根据需要设置了“春联起源”、“春联历史”、“春联集锦”等相应栏目,创造了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栏进行阅读,让他们主动索取、自主选择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欣赏美丽形象的图片,感受各种文字信息,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引导他们汇报自己交流所得。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让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横向、纵向的交流,节省了知识获取的时间,拓宽了知识获取的渠道。
㈡合作学习——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单纯渠道式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了较多的参与机会。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网络中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引导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有关黄山奇松的丰富资源库,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小组组合效果最优化)。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处理工具(word、powerpoind、photoshop等)设计一份展示“黄山奇松”的作品。学生小组中有“信息员”:负责浏览网上信息的;“编辑者”:专门对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修改的;“技术员”:主要任务是对图片、录像、视频等运用Photoshop5.0、音频解霸、超级解霸等进行处理的;“制作者”:对初步处理的信息进行整合、编排;“发布者”:熟悉本作品的内容、特点,对全班进行信息发布。当然,小组成员之间交不是孤立的,学习者之间保持着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话,运用电子留言板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言的均等机
会,为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观点看法的信息平台,在生生对话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传到校园网的论坛上或班组主页上进行展示,请求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指导。这样,一张张图片并茂的电脑小报,丰富多样的幻灯片在各种形式的指导下就“新鲜出炉”了。
这种设计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通过熟练使用游戏规则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融于各种愉快的情境中,通过网络,使学习者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优化。
㈢探究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个别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更要尊重这种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达成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就同一问题情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在班组或小组中较少发言或表现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索中来。探究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特别强调教师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当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他们的无限创造力就会汩汩地涌动。
苏教版的《生命桥》是一篇激情飞扬、震撼人心的赞歌。通过故事的真切感情,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则乘热打铁:“请输入关键字„藏羚羊‟,浏览相关网站,关注有关羚羊的故事。”学生在输入“藏羚羊”后,点击相应网站,文本、图片、视频信息的有机融合,一个个有关藏羚羊生动、感人的故事就呈现在学生
眼前,宝贵的藏羚羊在遭遇人类的残忍后,流泪、滴血、悲惨的遭遇……激发着学生多种器官的感知,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抓住学生感情宣泄与表达矛盾冲突,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式阐述自己的内心独白。学生则就地取材,直接下载(复制、粘贴、组合)网络资源,设计制作了有关藏羚羊的环保画、标语、海报、宣传小册子等,有的学生甚至合作搭建了网页框架,共建“拯救动物网站同盟”,并通过E-mail、BBS论坛、校园网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作品,让小课堂连起了大世界。
以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相互割裂的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现代教育平台,就能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最优化。参考资料:
1、当前中国教育政策问题的媒介话语空间/徐志勇等《教育研究》
2、关于学校资源想实惠教育开放的思考/唐甜甜《教育探索》
3、浅谈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聂雅靖《现代中小学教育》
第三篇: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2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试题及答案word版
(在考试时利用word菜单栏的“编辑-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迅速定位答案位置,一个人考试都很快。)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1.(本题分值:2)1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主要有三个获取途径,其中只有()不属于主要获取途径。A.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 B.利用各种教育科研等网站 C.利用OICQ等通信工具 D.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C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可以充当的工具是()。A.资源工具 B.协作工具 C.情感激励工具 D.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D |
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中,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这体现的教学策略是()。
A.多种感观参与学习策略 B.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C.寓教于乐学习策略 D.习作强化学习策略
标准答案:A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提及“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术语,它指的是()。A.“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 C.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 D.以资源整合为主的教学结构 :A |
5.(本题分值:2)iPad的教育应用不包括()A.ibooks电子书 B.教育类APP C.进行教学管理 D.游戏娱乐 D |
6.美国心理学家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A.依次提高的 B.平行并列的 C.依次降低的 D.线性无关的 A |
7.(本题分值:2)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A.开放性 B.虚拟性 C.交互性 D.自主性
标准答案:A |
8.(本题分值:2)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B.移动学习不会超过网络学习C.移动学习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 D.移动学习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 |
9.(本题分值:2)“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这主要体现的是()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标准答案:B
10.(本题分值:2)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
A.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三种形式 D.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标C | 11.探究型学习的侧重点在于()A.问题的解决 B.情境的创设 C.学习资源的提供 D.研究过程的进行 D
12.(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
标准答案:C |
13.(本题分值:2)()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A.呈现策略 B.管理策略 C.传递策略 D.组织策略 标准答案:D |
14.(本题分值:2)(),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A.从宏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 C.从微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
标准答案:C |
15.(本题分值:2)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标准答案:D |
16.(本题分值:2)()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标准答案:B |
17.(本题分值:2)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标准答案:C |
18.(本题分值:2)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标准答案:C |
19.(本题分值:2)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标准答案:B |
20.(本题分值: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A.0至2岁 B.约2至7岁 C.约7至11岁 D.约11至15岁
标准答案:B |
21.(本题分值: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三维互动方式。A.教师-计算机-学生 B.学生-计算机-学生 C.教师-计算机-教师 D.计算机-学生-计算机
标准答案:A |
22.(本题分值:2)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A.板书 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标准答案:D |
本题得分:2
23如果学生在默写生字时笔划顺序错误,教师选择哪能种方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生和主动性,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资源?()A.让学生对照课本上描述的笔画顺序,反复默写直到掌握为止 B.教师口述该生字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同时进行练习
C.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该生字,一笔一画的演示正确的笔划顺序 D.放映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来演示字体笔划的正确顺序 标准答案:D |
24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展示工具。A.信息加工法 B.图解法 C.卡片法 D.层级分析法 标准答案:C |
25下面的()不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类型 A.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 B.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 C.能用肉眼观察的宏观化学反应 D.毒性较大和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
标准答案:C |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1.(本题分值:2)1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标准答案:true |
2使用数字资源辅助学科教学要适当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标准答案:true |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有BBS论坛、网络聊天室、E-mail、ICQ等方式。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
4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
标准答案:false |
5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
标准答案:false |
6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收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8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标准答案:true | 9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标准答案:true |
10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需要、目标、策略和评价。
标准答案:false |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1.(本题分值:3)1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境性 B.建构性 C.操作性 D.动态性 E.不可预知性 F.完整性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F 本题得分: 0 2.(本题分值:3)2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A.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B.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C.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精细化地设计活动,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课堂活动
E.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F.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 本题得分: 0 3.(本题分值:3)3下列对移动学习的陈述正确的是()A.移动学习是在无线移动计算设备(如移动电话、PDA、平板电脑等)的帮助下进行的学习B.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受空间限制
C.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 D.移动学习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和教师或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 E.移动学习不利于教师对学习者的控制 F.移动学习仅是学习环境的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 4.(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可携带性 B.无线性 C.移动性 D.高可用性 E.微型化
F.不适合正式学习
标准答案:ABCDE | 用户答案: ABCDE 5.(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是()A.体现开放性思维 B.教学目标要量化 C.教学单元要短小 D.教学单元封装性要好 E.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F.参考资源丰富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EF 6.(本题分值:3)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正确的是()A.移动终端只能作为PC的一种补充 B.智能化 C.微型化 D.开创新型学习模式
E.移动学习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 F.移动学习将取代传统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CD | 用户答案: BCD 7.(本题分值:3)国际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提出2014年基础教育领域新兴的技术趋势主要有哪些?
A.BringYourOwnDevice自带设备 B.CloudComputing云计算 C.游戏和游戏化 D.学习分析 E.物联网 F.可穿戴技术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 8.(本题分值:3)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哪几部分能力? A.信息素养 B.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C.沟通与协调能力
D.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E.创造与革新能力 F.媒体素养
标准答案:BCE | 用户答案: BCE 9.(本题分值:3)信息化教学评价常用的工具有()A.量规 B.概念地图 C.学习契约 D.电子学档 E.评估表 F.范例展示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DEF 10.(本题分值:3)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A.系统论 B.学习理论 C.心理学 D.教学理论 E.传播理论 F.控制论
标准答案:ABDE | 用户答案: ABCD 本题得分: 0
第四篇: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浅析
浅析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石嘴山职业教育中心
张艳
摘要: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结合各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从教学应用和技术的层面进行了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新思路、课件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各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并对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步骤、评价标准和基本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案例。本人在教学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见习、教学训练、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及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特别需要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和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 作学习”。这种协作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模块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模块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随着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丰富、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及各个地方“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类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基于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设计思路。(1)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形成信息化教案初稿。(2)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信息化教案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并对其中的优秀教案进行学习、对比和研究,再结合第一步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对优秀教案和自己的教案进行重新整合和修正设计,形成教案改稿。(3)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教学参考资料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4)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课件库”、“素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学科教学工具,以及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5)进行试、说课,看从第3步、第4步获得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否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是,则直接跳到第6步,如果否,则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依据教案修改稿设计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或网络课程),形成制作脚本,然后借助多媒体素材创作工具软件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创作新的素材,借助教学软件编著工具软件把所有的多媒体素材重新编辑组合,形成适合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软件。(6)运用教学软件或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以及其它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7)利用资源库、资源网站“网络考场”或教学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测评模块进 2 行随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8)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9)反思、总结、交流与提高。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各类教师提高了很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为六种子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各类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四、互教互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模式特点: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基本的教学过程:互教互学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学习模式和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讨论提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实现克服网络教学把学生分开后,学生之间交流也随之减少的问题,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教师角色: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教学前教师设计教学所需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在互教互学方式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互教互学,在大多数学生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使得这种方式得以正确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中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从学习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同时教师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活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的过程 4 中不仅仅是管理员,还是教练员和裁判员。
学生角色: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教互学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在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网络角色:在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级进行很方便的讨论,网络起到了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对各小组进行监察。处理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使用网络来进行。利用网络,互教互学的伙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隔膜问题。
课例分析:如在讲授《Mastercam》中,产品的二维铣削这一内容时,先用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教学绘图、制定毛坯、刀具路径设置等内容时,各利用两节课时间。第一节课我首先提出任务,如图形的绘制及毛坯的选择,并将图形用附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并在收取回复的同时,学会附件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座位,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由学生自行分工,把任务再分成子任务,有负责绘图环境的设置、负责图形的绘制、有负责刀具路径的设置等等。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了任务。第二节课时,当各小组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达自己小组的做法、见解,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
总之,网络教学具无可替代的优势,它是适应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能够自主处理问题的学生),其表现在:1.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受教师和时间的限制。2.加大了学习者交流的空间,在网络课上,改变了以往以师生交流的新局面。3.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学生学习学 5 科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过程。4.网络教学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可能,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它完全可以扩展到任意空间,学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借助于计算机即可实现远程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实现网上答疑。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推荐)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也从物质、制度、观念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纵观现在语文课堂,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全国各地,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运用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从教学环境来看,教学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即教学环境的创造。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建构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随着活动进程的展开,教学环境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网络信息化语文教学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3、从学生的认知学习理论来看,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在教学中,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借鉴专家和老师们的先进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多教学的实践与自身的理论学习,总结了这样几种新模:
1、自由探索学习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信息搜集与传播的条件,它从多方面满足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人的需要,也从诸多层面赋予语文教学新的含义。在教学中,不再全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示现成的语文知识。教师提出问题,给出任务,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也改变了教师的权威性和领导地位,二者建立起平等、互助、共学的关系。
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有四个基本要求,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四个要素组织和衔接好,便能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个学期,我开展了主题阅读教学。在“走进冰心爱的世界”这一单元中,我利用专题冰心网站,通过学生熟悉的冰心作品《纸船——寄母亲》引导学生进入网站主动学习。在网站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进行鉴赏,抒发自己的感慨。学生对冰心的不同感受又形成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动力,推动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冰心,也使全体学生对冰心的了解更为全面。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是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将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有机地连在一起以实现教学信息在网络上的高效率传播,为协作学习提供学习资源与协作信息的交换等多种支持。在学习中,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得到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我们只是在简单层次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同一主题下的内容,最后形成一份演示文稿,或建立一个专题主页。通过协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认识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终在学习者之间达到一致的行动方案,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3、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我们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提供资源,创设情境。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结构单纯,学生被动地学。而现在,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特定的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由单纯的空想变为主动活泼的想象,使学生感染、爆发出相应的激情,激起创作的欲望。顺势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教学软件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开发智力,培养才能。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不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还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4、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而且它的信息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E时代,学生喜欢上网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电子公告牌功能(BBS),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因为网络上的BBS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互助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对学生的网上学习进行监控,组织主题讨论组,学生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不过,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讨论偏离主题。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课外知识知多少”的擂台赛,学生们纷纷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我同时也在网站在开了一个BBS,供学生协作讨论和与外界交流。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让他们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