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生着变化,打破传统教学,转变教学理念,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之配套产生。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有助于丰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开放的教学管理学习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的共享。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环境、新型课堂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普及,网络的全球覆盖,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中,走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当中,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着改变。“打破传统教学、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课堂,让课堂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更富有个性,更健康更完美的成长。为此,就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等三方面浅谈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理念的转变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基础。新型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趋于自由化个性发展,师生要有更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与平台。为此,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三个误区:
(一)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误区
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家共同的认识是:老师高高在讲台上站着不想动,学生坐在下面默默承受着不敢动;老师是装满知识的大桶,学生是求知的小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把自己大桶里的知识不停地往学生的小瓶里倒,有没有装进去,传授的那些知识是不是学生所需要的,这些都没有认真考虑,只是一味的追求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学生在课堂里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去,自己的想法没有机会表达,更谈不上展现自己才华与个性。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离开了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带着空桶去装学生们的疑问,通过各种渠道解决疑惑,然后根据学生们的不同需求分别倒回去。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将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当今信息化时代,基于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更应该利用网络平台,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打破师生认识上的误区。
(二)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误区
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离不开自己的三尺讲台,那里有自己的威严,是智慧的象征,学生就要坐在讲台下面认真的听,这样才有师生的区分,才能体现出什么是“教”,什么是“学”。当老师出现了一个错误后,学生们会习惯性的认为老师是对的,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站上去的是“教”,坐在下面的是“学”。有时候,老师错误的知识会让学生“享用”一生。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有些时候,学生同样可以走上讲台,教给老师一些知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的明确划分界线。加上如今网络极速的发展,有些知识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掌握,按传统意识上讲,先知者可以为师,那学生岂不成了“老师”。在新型课堂教学里,都要动起来,相互交流,角色时刻变化着,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时候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质疑,一起解决,全球化的共同成 2
长。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误区
新理念下老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而是引导者,时而是生活中的伙伴,时而又是成长过程中的朋友。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时成了Q友,有时成了粉丝,有时成了关注的对象。
新型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型的一节课,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着一项或多项任务,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电话、视频、网络等方式携手研讨,共同提高,一起成长。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型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趋于自由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发展,师生都要有更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如图所示: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图
(T:教师;S:学生;-:讲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第一阶段: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T S S S S S S S S(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离不开讲台的教师在“教”和不能动弹的学生在“学”,课堂显得很呆板,课堂的教学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进行着,很少存在相互的交流,更不存在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无法继续。)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T S S S S S S(改进模式一,有一些新理念的渗透,课堂里出现了分组,但是仍然存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老师没有能真正意义上的深入课堂。)
- S S S S T S S(改进模式二,老师离开了讲台,走到了学生当中,仍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老师从观念上没有改变自己对“教”的认识,学生的“学”还是很被动。)
- S S S T1 T2 S(改进模式三,老师们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里去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小组里安排不同特长的教师进行师生的互动,这样更利于知识的融合,来满足不同分组、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第三阶段: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S ﹋﹋﹋﹋﹋ S ﹋﹋﹋﹋﹋ S S T„ S T„ S T„ S S S(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连接着不同的课堂,老师们组成了一个智囊团,参与到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在网络环境里合作学习,共享着彼 4
此的信息。)
S.T T.S T.S T.S 〒 S.T S.T
S.T T.S(基于网络环境下无线网络的覆盖,实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教与学无处不在,真正做到了师生的高度自由,学习成了自主的事,是学生同时又是老师,没有师生的明确划分,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的平台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多年前,当手机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时候,课堂还是一片宁静之地。如今,随着手机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微信、QQ、网游等大量的社交、娱乐产品也应运而生,课堂也就不再宁静,学生做笔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手机刷屏的声音却越发清脆,教室里经常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新型课堂教学就会走向歧途。宜疏不宜堵,堵不如疏。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新型课堂教学改变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站、班级QQ群,社区论坛等搭建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丰富课堂教学。高速互联网和云存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网络同步,如同网班一样,可以共享优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召开研讨会,跨时间、跨空间,实现网络同步教学,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基 5
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趋于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
(一)新型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是极个别学生的优秀,而大多数的学生都属于一般,通过考试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是失败者。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评价的平等公正,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1.自评:教师与学生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自评,从教与学不同的侧面做出最真实的评价。2.互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互评,网络为跨越式评价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网上学校,网班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互评,让评价更科学、更准确。3.他评: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虚拟社区学习的平台,进行社会评价,将课堂教学打破封闭式,办开放式课堂教学,让社会人员参与评价(可以发个微信,可以发帖子,可以顶顶你,可以踩踩你等),这样发展下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自信而健康的。
(二)新型课堂教学的智能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学生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行政人事的管理取向,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从而证明学校办学质量的好与坏。这样的评价体系严重扭曲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进行智能评价。人的智力是 6
由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组成,而智能评价是将诚信、礼仪、道德等渗透课堂教学而进行多元智能评价。利用网络搭建一个新型课堂教学智能评价体系,电脑的加入将评价变得更具人性化,更具有科学性。在一个虚拟开放的学习社区里,将学生的综合表现记录在内:包括诚信值、礼仪度、道德积分、社区贡献值等,通过大家共同参与评价,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的终界评价。
同样,可以大胆的设想,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把游戏搬进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学习、交流与共享。如同“网格”一样,把全球的硬件综合起来考虑,以提高硬件使用效率;而虚拟教学课堂,则通过有线网络,甚至无线移动网络把不同地域内的课堂汇于一起,构成一个“大教学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本位,过于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而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是不现实的。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要在新的理念指引下,打破常规,呈现出多模式、多元评价的教学课堂。将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的学会向主动的学习转变,最终变为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冯玲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邱玉辉.电脑报2012合订本.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7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
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文章作者]锡山 [文章来源] 锡山
一、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2、本课题以区为单位,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制、开发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并建好锡山教育资源中心等问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优秀教学案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范例。
二、课题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社会发展呼唤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表现在:(1)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培养知识型的人才向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转变,而学校教育的趋势应当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向转变成为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方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地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更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2)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面貌。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地区背景:我区需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并具有研究该课题的条件。表现在:(1)我区属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基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一九九八年起部分学校就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并已开始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和网络资源开发、图书信息服务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也初步地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如何运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实施更高层次的管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形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学习模式与观念仍然需要加以进一步的探索。即对校园网的深入利用和功能开发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2)我区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群体科研能力较强。目前有多个省级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的国家、省市级电教实验课题也有十四个。许多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与交流。全区教师已初步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可行性已有所认识,并在实践应用中初步摸索出一些工作经验。(3)我区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全国八个实验区之一,该项目是基于网络的新课程推进项目代号为”世纪曙光工程“,是教育部专门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设立并由”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专项经费支持的重大项目。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由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从2001年10月到现在为止,我区已经举行了7次规模较大的研讨活动,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课题的有关老师两次到北京参加国家级的培训。(4)教师培训工作已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了多期分层培训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区特色的培训方式。前阶段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培训为主,第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工作已告一段落,全区共有3421名教师通过了考核。通过培训,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有学校均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教师全员参加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培训工作,全区已有3054名教师完成了注册报名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1348名教师通过了第一模块内容的考核。区教育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也在2001年十月份参加了由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培训。除基础培训工作外,我们还注意加强了骨干的培训,有四位教师参加了无锡市《Intel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培训班,我区第一期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已经完成。区教育局在2001年11月份举办了一期学校网络管理员培训班。(5)我区在1996年起就开始了校园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拥有各类教学用电脑3646台(人机比18.9:1),电脑机房62个,其中多媒体网络机房45个。多媒体电化教室108只(其中包括天一中学58只)。已建成的校园网有19个,其中千兆网有9个。所有学校都已通过了各种形式与Internet相联,已有13个单位(包括区教育局)通过光缆接入无锡城域教育网,全区已有28所学校在因特网上拥有了自己的主页。许多老师家里已购买了电脑。全区基础硬件设施与环境已基本能满足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学习的学习模式,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2、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4、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和学习整合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发掘、总结并评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发掘、总结并评介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
2、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区的区情和需要,具体包括研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标准;探索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开展面向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
3、信息技术装备和利用研究。总结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设备配备、使用管理及其他组织实施方面的有效措施和经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帮助学校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学校管理及组织保障和必备的技术支持。
4、建设锡山教育信息资源库并进行资源及功能开发研究。
五、研究价值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教师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 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仅通过老师,还可以通过因特网、光盘学习,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对各种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学习网络的促进者 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计划、组织和协调,教师必须把握对应于各种学习课题的学习途径、学习资源。为此,教师应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者
学生在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的价值 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善于实践的人才。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何为素质教育?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搜集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七、操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01.9.-2002.1.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2、2002.2-2002.8.完成信息中心设备安装工作,建好网络平台,安装有关软件,整合首批资源;完成软、硬件应用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及其资源实施有关教学方案,追踪记录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3、2002.9-2005.1.选择优秀教学案例,召开优秀教学经验展示现场会。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方案,同时积累材料。4、2005.2.-2005.5.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八、预期成果及体现形式 本课题总的预期成果除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和案例外,其它成果体现形式为:
1、学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能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管理和服务,师生的信息素质明显提高,学会运用Internet上网查找、筛选信息,中青年教师会使用创作工具,开发网络资源;人人会运用网络技术,教育信息观念普遍形成。
2、学生能养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形式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模式。开设网上学习课程,开展基本网络的协同式学习活动。
3、学校网上资源(软件、课件)数量有较明显的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4、规章制度更加具体和完善。校园网良性运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率,形成完善的运作体系。
九、课题组成员 组 长:周
勇(区教育局副局长)副组长:郭 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陈月清(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组员(单位): 教研室部分教研员
江苏省天一中学 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 无锡市荡口中学 无锡市八士中学 无锡市东亭中心小学 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 无锡市查桥中心小学 无锡市港下中心小学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声乐作为教学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网络环境对其已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声乐教学;思考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网络环境下的声乐教学必须由媒体、教师以及学生三要素共同组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理应是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媒体则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形成良好沟通的桥梁。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可以为教师教学活动增添更多的乐趣。将人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的同时,促使网络设备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立足民族性与多元性,结合网络教学与音乐教学
对任何国家来说,音乐教学始终立足于本国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教育作用与艺术作用的相互统一,促使时代性与经典性保持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相互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应当挖掘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感染情感,熏陶情感[1]。当然,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认识到,将网络环境作为教学平台,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中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促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在学生对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后,才会形成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其实就是要将现代化人类学与音乐文化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喜爱,并认识到保护多元文化的紧迫性,链接传统,认识到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形式,继承人类文化,对发展和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二、结合网路教学与音乐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与能力
对学生而言,综合能力的获得对其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能力来说,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人的素质包括了知识与能力,但是知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就教育理念发展历程而言,从过去的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直至现今的素质教育,其实就已经在说明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研究分析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发现,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同时重视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展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因此,在这样一种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开展高度重视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应当借助网络环境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音乐展开想象,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如,教师播放一首音乐曲子之后,就可以询问学生音乐意境?音乐的风格是什么?音色、力度以及速度是怎样在演唱中进行变化的?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来指导学生歌唱技巧,并加强学生创作实践。指导学生歌曲演唱,教师应当明白声乐作品演唱其实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但是任何一项创作活动都离不开创作背景,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时候,为促使其能够尽快熟悉音乐风格,就可以运用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等文字性的资料。另外,在指导学生歌曲创作的时候,针对信息化时代,教师就应当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应当局限于学生学习,还应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信息,促使学生寻找到的信息联系。教师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均可借助网络技术来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优美,感受曲子在此过程中变化,从而让学生完全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
三、网络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借助网络环境,还应当突出“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课堂教学实践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这样就可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教学重视趣味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展现声乐教学的开放性,这样就可以解放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音乐才能。实际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意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认识到网络技术具备的价值。并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越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竺雯,洪翠笙.基于网络环境的声乐教学探讨——以地方工科院校声乐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233-234.[2]柳建军,邹洁.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02):302-302.
第四篇: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
当今,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对我们的教学,学习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来临与广泛普及,网络就成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供了非常有效地工具,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
1、“怎么教”的问题。传统教育给予的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构建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在知识构建,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知识群体,体现新课标要求。
2、“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让学生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压抑力学生的兴趣和影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认知学习过程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的“教”法
1、教学主体——教师转变角色,协作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是要改变教育的主体,变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教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不断讲解把大量知识信息输送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课堂上死气沉沉,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环境下,教师角色发生转化,教师要创造富有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而教师只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一位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提示的组织者、引领者。
2、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与设备,进行形象性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自发到自觉地去主动探索学习。如在教学A sense of humour时,过去我们通常是播放录音带,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卓别林式幽默,而现在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卓别林的影片,让学生亲眼看到卓别林的哑剧幽默表演,这样的直观感受更好的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遵循学生的认识水平,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网络化技术、在协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是:①它具有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②它具有助于师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③它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构建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学”法
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教师处于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书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训练和情操培养,尤其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教学过程结构由逻辑型讲解式向探究、发现、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结构转变。1)自主学习式
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主动探究和积极实践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的新型自主学习模式:①首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好自主学习的内容。②培养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能力。③自主学习,应该明确学习总目标。④自主学习需要有一个设计好的学习任务或问题。⑤学生根据上述的内容、目标与任务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学习。⑥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将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及时总结,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对自己的学习也会增强学习兴趣。2)合作互动式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出电脑—学生—教师三者之间合作交流的互动环境,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运用电脑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可在教学课文前生字词积累时,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先将空白拼音填写完毕,与抽点个别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同时进行。网络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只要合理运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学习学习必将发挥更好的效益。
信息化时代的学与教,更要重视授学生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渔”的技巧,才能更多的捕到“鱼”。自主学习与协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共同点与楔入点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作为新型学与教方式是比较符合教育、教学实质的。构建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本领。总之,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而作为21世纪的中学教师,应正确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信息化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
第五篇: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善,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网络教学、网页式课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发展状大之中,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实现了全县、全国的联网。我们的农村小学也实现了也覆盖其中。同传统教育相比,计算机网络教育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媒体的不足,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这个主体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得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的事情,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比较
当前,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我从实践中对这两种“中心”进行比较试验,主要是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形式的不同和学生自主程度不同来区别的,从以上论述中可知,网络环境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但是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内容和要求的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来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以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比起照本宣经的原始方法先进了许多,但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地位依然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依然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因为各个内容区是用虚框围起来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位置,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意义建构,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某一教学目标意义的建构就不一样,有的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
二、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学生的个性。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也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传统课堂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策略上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训练,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面对大量的交互性强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寻求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主要停留在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扩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等层面。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看得见,摸不着,只能“望机兴叹”,甚至增加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而网络课堂环境下,电脑、网络、投影等工具成为学生认知的常规工具。信息技术和读、写、算一样,成为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不必专门学习,就可在不经意中熟悉信息技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
三、网络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这个定义充分说明了任何策略都是在一定的观念和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为特定的目标所决定。为教师适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网络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教师在新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及开拓精神等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注重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吸收他人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实践,试图建构合理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师生互动模式
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网络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在学生机房安装网络教室软件,可以在课堂上方便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播教学,也可以请某个学生进行网络示范,或者是转播某个学生的屏幕。当然,还可通过师生对讲、分组学习、在线讨论、上交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在网络教室里学生还可通过电子举手、电子抢答来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遥控辅导,或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对学生屏幕进行监视。教学活动中,除了用到网络教室软件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或通过QQ等软件即时通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等等。
2、合作学习模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交互与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必须加强协作。如果某一人没能完成任务,就意味着这个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另一种常见的协作模式就是通过网络提供的BBS或在线讨论交流观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这种模式即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一般课堂上的讨论往往由网络教室软件提供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如果只是少数学生(如:两三个)之间的协作,还可以通过互发网络短消息来完成。
3、分层辅导模式
现在的教学班,学生人数一般比较多,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平台,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式教学,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通过电子举手提问要求老师进行个别化辅导,教师也可通过与学生在线对讲或直接遥控某个学生的屏幕来帮助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提问的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其它的学生则独立学习。教师还可根据学习的基础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小组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当教师与一组有需求的学生交流时,这一部分学生会认真地参与;而另一些小组则可开展组内的学习活动。
4、问题研究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所谓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是针对学生非结构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引导学生去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下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2)提供相关的详细的网络信息材料。(3)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提示。由于网络课堂可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网页上创设不同的问题和链接当然,链接应该足够多,以帮助学生根据需要寻找自己的答案。问题研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突出在研究中学习的过程。由于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思考。
1、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其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在传统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感到十分茫然。由此产生两种倾向:或者花大量的精力在繁纷复杂的信息技术中探密,成为技术的奴隶;或者干脆排斥现代信息技术,固守老的一套。这些都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尽可能消除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要精选教学急需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将教师引进门,形成良好的技术更新氛围。
2、精选网络资源,减少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困扰。
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了师生可接受的程度。面对洪水般的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会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和疲惫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认知的过程极有可能变为机械查询的过程,再一次沦为机器的奴隶。因此,教师要学会有目的地查寻信息,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精选网络资源。
3、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减少网络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孤独和无助感。
网络课堂教学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进了课堂。网络教学属于开放性的教育,能实现资源共享、国际交互,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便,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人们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远程传递功能传输不健康或反动的信息,进行污染学生和反宣传,把学生引向歧途。另外,由于现代教育媒体传送的内容不但有文本信息,还有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这些通过视听手段展现的信息内容,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利用剪辑、编辑、组接等手段把不真实的“事实”结合在一起,以其特殊的感染力、可信性欺骗学生,甚至有些基础知识技术等方面也可能出现错误,造成大量信息失真,教师在网络学习辅导时,对于起负面作用的信息要严格控制,及时纠正,并对其正确引导。网络课堂的交互一般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脱离现实生活。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面对多姿多彩的屏幕,完全可以忘记周围现实的生活环境。失去老师亲身辅导和同学亲身协作的学生,当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往往会有陌生的感觉。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将变得困难。遇到现实中的问题,难免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网络教学不能全部取代现行教学,学生在机器上学习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且应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网络课堂教学是新型的教学形式,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它融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创设了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提供了保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达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