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小结(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1:2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小结》。

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小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贵阳37中 杨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为化学教学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因其既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又有图文并茂,集文本、图表、动画、视频、音乐于一体,生动形象的优势。

首先,我们在化学听课、说课上使用了多媒体,不仅让学生看到了清晰、正确的化学实验,而且通过创设科学学习的情境,通过精美图片、声音与文字的结合,刺激学生感官,能让学生在特定的化学学习环境中迸发出无比的热情,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合作精神等素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其次,多媒体在教师导课时可通过投影播放一段与主题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了解,且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海水资源的利用这单元时,我们先播放一段关于海水净化的原理及经过、结果的录像,并且介绍海中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使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强烈兴趣。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向学生诠释其中的奥妙,展现化学教学中基础知识,模拟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演示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因为我们尚处于探索阶段,问题与不足也日益凸现。在我们实验的过程中,主要发现如下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多媒体使用技术不足,能力不够,需要提高操作技术。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理论研究、技术进步、硬件发展,实践应用关系紧密。它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使用多媒体不是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简单的鼠标操作,而是先从思想认识、操作技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相结合,从而使其更具创造性与实用价值。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只会简单的幻灯片放映,没有处理一些小故障的能力,从而导致课堂的不可控制性,甚至中断。这当然达不到整合,相反,老师被多媒体所驾驭。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思想认识上先得以提高,然后在多媒体操作技术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2、存在的认识误区。

使用多媒体的确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画图、板书等程序,且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如果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课堂信息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进度过快等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对恰当使用多媒体认识不足,只图减轻工作量,认为反正我已讲过了,也给你展示过了,而根本没注意学生的反应或接受效果。而且过于依赖多媒体,造成了滥用,未能体现因“材”制宜,灵活处理。

3、角色把握不当,人“机”位置倒置。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自觉的把自己变成了多媒体的“操作员”而非课堂的组织者,处处被多媒体牵着走,失去了主动性,从而使得人“机”本末倒置。

4、课件制作多、乱、杂

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未能做到“短小精悍”,而是纷繁复杂中,结果使课堂变成“电影院”,教师变成“放映员”,学生变成“观赏者”,既没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未体现创造性和趣味性,从而失去了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

“路漫漫,修其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加大力度改变思想认识,改进方法技术,深入学习,认真实践,发扬优势,弥补不足,脚踏实地,争取圆满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本文立足于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阐述了采用信息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口语

对于英语的初学者而言,英语学习向来是先听、说,后读、写,由此可见口语在英语教学中地位非同一般。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信息技术使英语口语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目前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我国的英语口语历年来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充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老师传递的信息。学生缺少锻炼口语的机会,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大降低,而且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口语学习失去兴趣。

2.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忽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由于是受条件的限制,我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除了每周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语。课内学生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巩固。而且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缺少学生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训练也往往是由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的交流。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效实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现代的中学生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语言、声音、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可以创造更多的口语教学手段,有效增加课堂知识含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接受信息、积极地参与语言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纯正地道的口语学习机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功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声像资料,也可以下载软件进行网络的在线交流,可以使对学生有机会于国外朋友进行对话从中学到纯正地道的口语。通过信息技术剪接听力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培养、训练学生标准的音调和纯正的英美发音,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3.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习惯用汉语授课,即使用英语教学,也是极具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创设更多真实和引人入胜的语言学习情境,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英语的应用环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英语学习情境化,交际化。

三、信息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师生交互式学习。所谓的交互式学习指的是在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群体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师生和生生之间关于口语学习的交流和沟通。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与之相符合的口语训练。例如,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一些口语练习的课件,然后要求学生跟读,进行边纠正边模仿式的口语训练。这一环节教师需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简单的单个单词到短语再到句子。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单词而且对自己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2.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后口语学习途径。学生提高口语能力,除了课堂上同老师进行交互式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课后自觉练习。正所谓“三分靠教,七分靠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为可能,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满足自主学习口语的欲望。教师可以推荐实用的英语口语学习APP或者网站给学生,比如SKYPE,FISHBOX,口语100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学习软件,为学生课外练习口语提供了方便,给英语底子较差的学生提供练习的途径,也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实现自身口语水平的提高。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口语教学视频,课件或者课堂上录制的微课视频放置共享,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口语练习作业,设置口语跟读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跟读音频或者视频自主发现并纠正发音错误。除此之外,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积极搜寻口语的其他途径,可以通过观看英语电影或者听英文歌曲,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从中学到更为纯正的英语。

在教育形式和手段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中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和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而上文列举出的目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呈现出的问题,也从侧面说明了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一场革命,打破了传统的口语教学,为学生口语的学习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雷鲤民.试论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陈秋伶.试论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0).[3]汤玮华.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J].2014(4).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宁县四中 尚小银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从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效果三个维度来研究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效果评价

探究式学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不同,组织实施方式各种各样,但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美国从1998年开始在大学、中学、小学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发展。[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探究式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主题,它必将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突破。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资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2]在语文教学当中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并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语文教学引向课堂之外、语文学科之外的开放天地。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 模式,其基本步骤如下。

1.探究主题,目标分析

探究主题的确定要求内容有特色,联系生活紧密;学生有基础,易把握、理解;资源较丰富,教师易驾御;确定主题后,就要分析主题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必须获得的基本的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分享的品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此外还应当预见学生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创造性作品,获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

2.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情境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经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二是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3]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使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让学生努力后可以解决问题。

3.活动过程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 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学到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通过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进一步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

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该做什么,它包括整个教学流程,具体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当然,探究式教学包含了无限的可能,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执行要讲求灵活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库,或者提供一定的资源地址,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更快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方便他们寻找建构知识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源,学生必须先具备较高的信息搜寻、处理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也是信息资源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6.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通过的范例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明确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对作品范例的赏析和了解,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任务,他们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获得探究的驱动力。

7.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过评价量规的设计,教师可反观自己设计的目标,思考其合理性。学生通过量规的阅读,明确自己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量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小组成果的评价量规,个人自评、互评的量规,小组合作的评价量规,无论哪种评价都应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8.教学设计过程的不断修改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反馈,观察和分析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找出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不断修改和调整,同时加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究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探究式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顾及到个别差异;重视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的努力,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掘信息资源,为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4]

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研究方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给予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适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语文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利用问题的设计打破语文学科的界限,联系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达到“综合”的目的。语文探究式教学流程图如图1。本文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分析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具体运用了以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文献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高中语文《雷雨》节选部分为例,要求学生课前收集作者人物介绍方面的知识,查找《雷雨》的背景知识,并分析、理清《雷雨》中人物的关系。

2.多种感知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把握。[5] 本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将戏剧概念、分类、特点,作者介绍,《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故事产生的背景和话剧中人物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具体任务为目标,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老师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拓宽研究领域,通过模仿、操练与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本案例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线索(例如:以周和鲁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串联各个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组成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脉络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质疑和研究、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最终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在建构。[7] 本案例中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观看录像,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屏幕上的问题,教师总结并提出参考意见。

5.情感激励策略

情感激励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教师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感化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课下安排学生分组排练这组话剧,其他同学观看,并自由评论话剧中的人物和同学的演技。教师组织、指导、点评,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和戏剧的认识。教师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制成数字视频文件,作为学生成长的记录。将学生表演的录像资料发到班级主页上,共享学习资源,便于让家长观赏和其他班同学学习。

6.成果展示策略

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考并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获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形成学习成果。通过对《雷雨》的学 6习,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堂话剧鉴赏课”的文章,或者写一篇话剧人物评论的文章。要求每位同学将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成果发布到班级的专题学习网站上,在自己的博客或BBS上与大家分享交流,供教师、家长观赏,供其他班同学学习,并将自己研究成果写入自己的电子档案中,作为他们的成长记录和学期期末的考核依据。这些成果展示了他们学习潜能和研究技能,促进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研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教材”变成“学材”,“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加强情感体验环节,重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8] 本次学习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量评和质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这些方法相互弥补,从而更清晰、更准确、更真实地描述学习效果和师生的发展情况。本次以学生自评为主,组评和师评为辅,体现了学生为主的原则,这种主体性原则表现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做到主客观高度统一。自评活动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种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本次采用的评价量表见表1,采用百分制和等级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很积极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给同学们带来新奇的感受和极大的兴趣,每个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小组分配自己的任务。很多同学主动给小组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在相互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 7 感受到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摆脱了束缚他们的思维的因素,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有的同学厌学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主动与小组其它同学配合,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共享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料,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很多同学还表现乐于助人的好品德,主动帮助他人。小组负责人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作好记录并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最终拿出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大家在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要评价学生能力发展状态,主要看他们制定的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成果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在预习教材和分析单元目标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设计并提出问题。各个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搜集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对其他同学学习和研究戏剧文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很多同学写的话剧人物评论和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4.学生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次对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查阅文献、交谈访问、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有些同学以前没有在网上查找过学习资源,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他们掌握了搜集学习资源的方法和利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的技能。在分析数据、处理文字和图片,编缉文件方面,同学们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语文探究式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心得体会、活动记录、人物评论、戏剧扮演、8 总结报告、论文和多媒体作品等。同学们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参与戏剧扮演,并摄像制成多媒体作品,发布到班级专题主页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有的同学的论文观点比较新颖,有推广和发表的价值。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突破传统课堂和课本的限制,丰富的资源、合作、共享、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教学中会遇到一些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和可获得性没有很好的保障;探究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的信息技能参差不齐;老师如何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何更好协调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关系;领导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够等。这些都是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都将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要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层次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的技能,就必须在建设中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更好地推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彭柳.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中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8-70.[3]钟志贤,刘春燕.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3):17-20.[4]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5]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3-55.9

[6]陈向东,张际平.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模板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22-24.[7]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47.[8] 高永鑫,王华学.论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7-78.

第四篇: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善,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网络教学、网页式课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发展状大之中,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实现了全县、全国的联网。我们的农村小学也实现了也覆盖其中。同传统教育相比,计算机网络教育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媒体的不足,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这个主体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得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的事情,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比较

当前,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我从实践中对这两种“中心”进行比较试验,主要是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形式的不同和学生自主程度不同来区别的,从以上论述中可知,网络环境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但是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内容和要求的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来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以多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比起照本宣经的原始方法先进了许多,但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地位依然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学依然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因为各个内容区是用虚框围起来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时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位置,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意义建构,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某一教学目标意义的建构就不一样,有的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

二、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学生的个性。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也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传统课堂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策略上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训练,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面对大量的交互性强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寻求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主要停留在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扩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等层面。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看得见,摸不着,只能“望机兴叹”,甚至增加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而网络课堂环境下,电脑、网络、投影等工具成为学生认知的常规工具。信息技术和读、写、算一样,成为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不必专门学习,就可在不经意中熟悉信息技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

三、网络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这个定义充分说明了任何策略都是在一定的观念和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为特定的目标所决定。为教师适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网络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教师在新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及开拓精神等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注重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吸收他人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实践,试图建构合理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师生互动模式

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网络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在学生机房安装网络教室软件,可以在课堂上方便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播教学,也可以请某个学生进行网络示范,或者是转播某个学生的屏幕。当然,还可通过师生对讲、分组学习、在线讨论、上交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在网络教室里学生还可通过电子举手、电子抢答来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遥控辅导,或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对学生屏幕进行监视。教学活动中,除了用到网络教室软件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或通过QQ等软件即时通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等等。

2、合作学习模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交互与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必须加强协作。如果某一人没能完成任务,就意味着这个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另一种常见的协作模式就是通过网络提供的BBS或在线讨论交流观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这种模式即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一般课堂上的讨论往往由网络教室软件提供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如果只是少数学生(如:两三个)之间的协作,还可以通过互发网络短消息来完成。

3、分层辅导模式

现在的教学班,学生人数一般比较多,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平台,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式教学,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通过电子举手提问要求老师进行个别化辅导,教师也可通过与学生在线对讲或直接遥控某个学生的屏幕来帮助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提问的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其它的学生则独立学习。教师还可根据学习的基础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小组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当教师与一组有需求的学生交流时,这一部分学生会认真地参与;而另一些小组则可开展组内的学习活动。

4、问题研究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所谓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是针对学生非结构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引导学生去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下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2)提供相关的详细的网络信息材料。(3)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提示。由于网络课堂可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网页上创设不同的问题和链接当然,链接应该足够多,以帮助学生根据需要寻找自己的答案。问题研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突出在研究中学习的过程。由于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思考。

1、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其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在传统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感到十分茫然。由此产生两种倾向:或者花大量的精力在繁纷复杂的信息技术中探密,成为技术的奴隶;或者干脆排斥现代信息技术,固守老的一套。这些都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尽可能消除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要精选教学急需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将教师引进门,形成良好的技术更新氛围。

2、精选网络资源,减少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困扰。

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了师生可接受的程度。面对洪水般的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会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和疲惫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认知的过程极有可能变为机械查询的过程,再一次沦为机器的奴隶。因此,教师要学会有目的地查寻信息,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精选网络资源。

3、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减少网络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孤独和无助感。

网络课堂教学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进了课堂。网络教学属于开放性的教育,能实现资源共享、国际交互,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便,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人们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远程传递功能传输不健康或反动的信息,进行污染学生和反宣传,把学生引向歧途。另外,由于现代教育媒体传送的内容不但有文本信息,还有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这些通过视听手段展现的信息内容,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利用剪辑、编辑、组接等手段把不真实的“事实”结合在一起,以其特殊的感染力、可信性欺骗学生,甚至有些基础知识技术等方面也可能出现错误,造成大量信息失真,教师在网络学习辅导时,对于起负面作用的信息要严格控制,及时纠正,并对其正确引导。网络课堂的交互一般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脱离现实生活。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面对多姿多彩的屏幕,完全可以忘记周围现实的生活环境。失去老师亲身辅导和同学亲身协作的学生,当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往往会有陌生的感觉。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将变得困难。遇到现实中的问题,难免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网络教学不能全部取代现行教学,学生在机器上学习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且应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网络课堂教学是新型的教学形式,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它融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创设了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提供了保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达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之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之路

摘要:为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依据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探索、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质疑、乐于解惑、衷于展示、长于互助,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 自主互助 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为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根据我市有关“轻负担、高质量”的文件精神和 “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多年来,我努力构建、探索、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法,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同时,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质疑、乐于解惑、衷于展示、长于互助,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和谐的、润泽的自主互助高效生态课堂。

一、放眼课堂,探索方法,在自主互助中求高效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技能较强学科。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必须集中精力加强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效率研究,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师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轻负担、高质量”,促进师生共成长。

(一)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

从学生现有认知出发,每堂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将新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界面活泼,内容生动,并充分运用声音、图形、动画等形象直观的表现手段来呈现,引起学生注意,展现新知,明确目标。这样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愿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

如新知探索课中有关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构成这一类概念性质纯文本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不太感兴趣,我就运用实物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计算机的发展。当我讲到第一台计算机有我们这么三间房子那么大时,孩子们惊讶了,他们的兴趣点也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不断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立足合作,加强小组建设

新授课中,导入新知后,立即安排合作探究的目标任务,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要命脉,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突破重点、难点找准切入口,小组合作是关键。因此,在课堂建设中我把小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考虑到小组建设状况会直接影响生生交流、小组交流和小组汇报的质量,我依照学生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四人为一小组,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组合给合作学习创造先决条件,以好带差,各得其所,让学生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小组也得到共同提高。

为促进学习小组达到真正的意义构建,我采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方式,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环节让小组内同学互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更好的促进各小组的发展,当汇报完学习任务后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给出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成员树立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真正达到各得其所,共同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疑惑点,及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小组学生在教师的组

织引导下,合作互动,全身心参与。

(三)立足全体,分层教学促发展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由不知到已知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会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习方法的不同造成学习进度快慢不等,学习效果强弱不一。面对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我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用不同的方法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在教案设计时我注意做到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做到步骤清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引导和学生操作紧密结合,做到个别指导,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从学生学习层次上来说,在自由创作时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设计梯度不同的训练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适时鼓励引导学生“跳一跳去摘苹果”,实现自我超越。

这样处理防止学生因畏难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目的。时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立足发展,科学运用评价体系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要求: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因此,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重视学生实践,科学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元方式,从技术性、艺术性等多个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实施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展示评价作品,先在小组内展示,最后各组推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每个作品的优点,真诚地肯定作者的成绩。当学生在操作上有误时,则以启发式的口吻引导学生纠正。在这种平和、友好的气氛下,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让他们知道教师尊重、欣赏、信任他们。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等。运用这种切合学生个性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能评出优点也能评出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在评价中查缺补漏,在总结中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认知结构,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

(五)立足兴趣,分层拓展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各类选修课程,给学生补充讲解绘画技巧,播放历年来获奖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同时激发灵感进行创作。同时还对高年级学生补充讲解Flash MX,Dream weaver MX等制作动画、网页的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电脑爱好者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让优者更优,分层提升。

二、课堂实践探索,落实自主互助高效课堂

(一)教学设计层层深入,严把课前备课关

1.分析教材,把握学情,确立目标。

一堂精彩的课堂,课前设计是关键。课前设计要注重研究教材,因材施教,把握学情,在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创设一种将新知识点融合于一定情境中,确立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各个方面入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

2.教法、学法的指导。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本课要点,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等方式组织教学,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变让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学法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根据学情适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并借助学习材料和网络,学生制作演示交流作品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教学媒体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利用媒体和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演示作品,增强互动效应。

(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严把课堂学习质量关

以《图文并茂更精彩》一课为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揭示主题→自主互助,交流总结→自由创作,巩固提高→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明确学习目标。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我从学生喜欢玩这个特点入手,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喜欢)那暑假快到了,你想去哪儿旅游?这儿有两张旅游公司的海报,哪张会更吸引你?(这时出示两张电子海报,一张只有文字,一张图文并茂。)让学生一起看课件并观察,初步感知图片在海报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找不同而引出课题。这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旅游胜地,你们想不想制作一张这样图文并茂的海报来宣传我们的家乡?”这样用观察和谈话的方式引入,可以拉近跟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易于学生创新和发展。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很自然的进入新课,于是提出第二个环节。

2.自主互助,交流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突破、强化重点,理清学习目标。

提出第一个任务,怎样插入图片,使文章图文并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好的文章,我也给学生提供多种方法的学习资料,之后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如有的同学插入图片了,我会问你能不能将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怎样将图片缩小一些?由此提出第二个任务:设置图片格式和调整图片大小及位置。引导学生先在小组中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讨论解决,或查资料共同解决。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逐渐细化突破,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学生基本完成这个任务时,我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总结步骤。

我是这样设计的:小组推荐同学说一说你们的发现?谁愿意一边说着一边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谁能按步骤说一说你的发现?通过这三种询问方式引导学生汇报,说清方法,明确步骤。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尽情表达和演示,教师适时点评补充并演示总结步骤,然后通过质疑、解疑,进一步突破本课重点、难点。

3.自由创作,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是自由发挥,提高能力。

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到过很多地方,现在就请你发挥聪明才智,自己选择主题制作海报,一会儿比一比谁的作品最好,遇到问题可以求助同学,老师。这时我提供各种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信息,也可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放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散学生思维,以此巩固、拓展、升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品评欣赏,评价激励,总结本节内容,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交流,既评出优点也评出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在评价中查缺补漏,在欣赏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引导学生课后结合生活实践继续学习。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点意图,一是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和课堂的开放性,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主动学习。做到情景与任务驱动有机融合。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景;利用合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水到渠成使三维目标得到圆满的落实,让课堂得到意义构建,最终致力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成果展示

(一)学生方面

变“齐步走”为“优者先行”,让优者更优,这是学生方面最大的进步。研究重心由关注教师引导方式转变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上来。注重学法指导,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针对发现的问题,如小组合作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化的研究,学习兴趣高涨,学期测试均获得好成绩。

(二)教师方面

结合自己的自主互助高效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更新观念,为构建“自主互助高效”生态课堂模式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撑,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之路打开了更多的窗口。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齐素梅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小结(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小结(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组课题小结)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课题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 2016年课题小结(一) 化学教研组谢宗琴 教育部管理中心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确立我校的课题《信息......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性研究计划 第一:课题情况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

    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双辽市红旗中学 张荣凡 教学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策略”一词原是军事用语,引入教学领域后,引起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重新......

    环境阶段小结大全

    为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衡阳实际,我局用主动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工作,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结合,人们关注的重心也逐步由信息技术与资源建设转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效教学既是人们长期的追......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共5则)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新城二小 信息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 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文章作者]锡山 [文章来源] 锡山一、课题界定 1、"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