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2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试题及答案word版
(在考试时利用word菜单栏的“编辑-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迅速定位答案位置,一个人考试都很快。)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1.(本题分值:2)1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主要有三个获取途径,其中只有()不属于主要获取途径。A.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 B.利用各种教育科研等网站 C.利用OICQ等通信工具 D.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C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可以充当的工具是()。A.资源工具 B.协作工具 C.情感激励工具 D.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D |
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中,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这体现的教学策略是()。
A.多种感观参与学习策略 B.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C.寓教于乐学习策略 D.习作强化学习策略
标准答案:A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提及“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术语,它指的是()。A.“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 C.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 D.以资源整合为主的教学结构 :A |
5.(本题分值:2)iPad的教育应用不包括()A.ibooks电子书 B.教育类APP C.进行教学管理 D.游戏娱乐 D |
6.美国心理学家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A.依次提高的 B.平行并列的 C.依次降低的 D.线性无关的 A |
7.(本题分值:2)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A.开放性 B.虚拟性 C.交互性 D.自主性
标准答案:A |
8.(本题分值:2)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B.移动学习不会超过网络学习C.移动学习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 D.移动学习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 |
9.(本题分值:2)“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这主要体现的是()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标准答案:B
10.(本题分值:2)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
A.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三种形式 D.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标C | 11.探究型学习的侧重点在于()A.问题的解决 B.情境的创设 C.学习资源的提供 D.研究过程的进行 D
12.(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
标准答案:C |
13.(本题分值:2)()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A.呈现策略 B.管理策略 C.传递策略 D.组织策略 标准答案:D |
14.(本题分值:2)(),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A.从宏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 C.从微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
标准答案:C |
15.(本题分值:2)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标准答案:D |
16.(本题分值:2)()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标准答案:B |
17.(本题分值:2)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标准答案:C |
18.(本题分值:2)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标准答案:C |
19.(本题分值:2)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标准答案:B |
20.(本题分值: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A.0至2岁 B.约2至7岁 C.约7至11岁 D.约11至15岁
标准答案:B |
21.(本题分值: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三维互动方式。A.教师-计算机-学生 B.学生-计算机-学生 C.教师-计算机-教师 D.计算机-学生-计算机
标准答案:A |
22.(本题分值:2)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A.板书 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标准答案:D |
本题得分:2
23如果学生在默写生字时笔划顺序错误,教师选择哪能种方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生和主动性,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资源?()A.让学生对照课本上描述的笔画顺序,反复默写直到掌握为止 B.教师口述该生字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同时进行练习
C.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该生字,一笔一画的演示正确的笔划顺序 D.放映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来演示字体笔划的正确顺序 标准答案:D |
24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展示工具。A.信息加工法 B.图解法 C.卡片法 D.层级分析法 标准答案:C |
25下面的()不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类型 A.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 B.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 C.能用肉眼观察的宏观化学反应 D.毒性较大和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
标准答案:C |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1.(本题分值:2)1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标准答案:true |
2使用数字资源辅助学科教学要适当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标准答案:true |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有BBS论坛、网络聊天室、E-mail、ICQ等方式。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
4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
标准答案:false |
5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
标准答案:false |
6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收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8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标准答案:true | 9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标准答案:true |
10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需要、目标、策略和评价。
标准答案:false |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1.(本题分值:3)1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境性 B.建构性 C.操作性 D.动态性 E.不可预知性 F.完整性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F 本题得分: 0 2.(本题分值:3)2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A.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B.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C.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精细化地设计活动,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课堂活动
E.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F.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 本题得分: 0 3.(本题分值:3)3下列对移动学习的陈述正确的是()A.移动学习是在无线移动计算设备(如移动电话、PDA、平板电脑等)的帮助下进行的学习B.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受空间限制
C.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 D.移动学习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和教师或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 E.移动学习不利于教师对学习者的控制 F.移动学习仅是学习环境的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 4.(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可携带性 B.无线性 C.移动性 D.高可用性 E.微型化
F.不适合正式学习
标准答案:ABCDE | 用户答案: ABCDE 5.(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是()A.体现开放性思维 B.教学目标要量化 C.教学单元要短小 D.教学单元封装性要好 E.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F.参考资源丰富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EF 6.(本题分值:3)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正确的是()A.移动终端只能作为PC的一种补充 B.智能化 C.微型化 D.开创新型学习模式
E.移动学习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 F.移动学习将取代传统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CD | 用户答案: BCD 7.(本题分值:3)国际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提出2014年基础教育领域新兴的技术趋势主要有哪些?
A.BringYourOwnDevice自带设备 B.CloudComputing云计算 C.游戏和游戏化 D.学习分析 E.物联网 F.可穿戴技术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 8.(本题分值:3)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哪几部分能力? A.信息素养 B.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C.沟通与协调能力
D.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E.创造与革新能力 F.媒体素养
标准答案:BCE | 用户答案: BCE 9.(本题分值:3)信息化教学评价常用的工具有()A.量规 B.概念地图 C.学习契约 D.电子学档 E.评估表 F.范例展示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DEF 10.(本题分值:3)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A.系统论 B.学习理论 C.心理学 D.教学理论 E.传播理论 F.控制论
标准答案:ABDE | 用户答案: ABCD 本题得分: 0
第二篇: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考试
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考试
1、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下列哪项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选题,本题2分)
A:在上课时,老师给同学生放映关于课文的故事情节的视频,并且组织学生讨论以及评价乌鸦的做法
B:老师上课先教学生认字,然后阅读课文,讲述课文意思,最后播放该视频片段 C:老师舍弃传统黑板,采用PPT放映进行上课讲授课文内容 D:老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节课的讲授
A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单选题,本题2分)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环境意识
C: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D:减轻学生负担
A
3、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单选题,本题2分)
A: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 B: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C: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 D:以上均是
D
4、电子学习档案袋一般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和展示关于()的主要信息,并描绘其成长轨迹的一种信息化学习载体。(单选题,本题2分)
A:学习目的、学习业绩 B:学习活动、学习进步 C:学习成果、学习付出 D:以上都是
C
5、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本题2分)
A: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B
6、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下列哪项属于合作学习的类型()(单选题,本题2分)
A:在讲述圆的周长这一节课中,教师书写板书,按照课本方式进行讲述
B:在上课之前,老师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C:老师将下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 D:在上课时老师放映PPT讲述这节课的内容,并且提问同学
C
7、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主要有三个获取途径,其中只有()不属于主要获取途径。(单选题,本题2分)
A: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 B:利用各种教育科研等网站 C:利用OICQ等通信工具
D: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C
8、下面属于综合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单选题,本题2分)A:分析
B:设计 C:解释 D:叙述
A
9、对探究型学习的认识不当的选项是()(单选题,本题2分)
A: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确定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实施探究、结果展示/交流这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B:探究型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C:设计探究型学习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
D:探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其过程的展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D
10、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D
11、学习是人的()或能力的改变(单选题,本题2分)A:情感 B:态度 C:倾向 D:精神
C
12、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单选题,本题2分)
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
C
13、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单选题,本题2分)
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C
14、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给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处理 B:辅助教学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
B
15、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单选题,本题2分)A:板书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D
16、()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单选题,本题2分)A:桑代克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C
17、以下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B: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C: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D: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融合创新阶段。
D
18、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单选题,本题2分)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C
19、概念获得程序是一种()的信息加工模式。(单选题,本题2分)A:演绎 B:归纳 C:假设 D:先天
B
20、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单选题,本题2分)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D
21、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A:在整节课中采用固定的某一种信息技术即可
B: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应该过多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C: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D:在一堂课中应用的技术种类越多,教学效果会更好
C
22、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下面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但也伴随着一些垃圾信息 B: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你的隐私也受到了危害 C:上网有利有弊,我们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D:由于安全无法完全保证,所以我们最好不要上网,还是过去的方法好,安全
D
23、下列关于连接式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在连接式教学中,教学是一个团体活动。
B:连接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连接进行的教学。
C:连接式教学借助技术在校内外、职前准备和在职教育机构、专业组织中为学生创设职业生涯的个性化学习网络。
D:连接式教学中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有与家长、学科领域专家、教师同事等的连接。
B
24、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单选题,本题2分)A:0至2岁
B:约2至7岁 C:约7至11岁 D:约11至15岁
B
25、教师讲授《圆的周长》,下列哪项讲授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度()(单选题,本题2分)
A:教师让学生学习课本,听教师讲述内容
B:在上课时,教师播放关于圆周长测量的视频,然后开始讲课
C:上课中,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并且教学生如何使用,然后使用几何画板画圆,引入主题 D:完全听老师主导课堂讲授
C
26、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多选题,本题3分)
A:教学系统设计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 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F:教学活动设计
ABCD 27、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哪几部分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
A:信息素养
B: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C:沟通与协调能力
D: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E:创造与革新能力 F:媒体素养
BCE
28、《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哪些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
A:自学 B:开展交流合作 C:探究建构 D:自主学习E:个性发展 F:课堂讲授
BCDE
29、《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哪些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A:讲解 B:启发 C:示范 D:指导 E:练习F:反馈
ABCDEF
3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多选题,本题3分)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E:突出个体能力水平F:强调个体成绩作为激励
ABCD
31、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下列哪些做法能促进小组内有效合作的发生()(多选题,本题3分)A:及时给予物质奖励
B:调整教室内的座位摆放方式,使得小组成员可以围坐在一起,彼此都能看到 C:事先培训学生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
D: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评价机制,从小组合作成果和合作表现两个角度综合评价 E:结合小组任务、活动时间、环境与资源等因素来设计小组规模的大小,即小组人数 F:对小组任务最终结果不做过多要求
BCDEF
3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多选题,本题3分)
A:系统论 B:学习理论 C:心理学 D:教学理论 E:传播理论 F:控制论
ABDE
33、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多选题,本题3分)A: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B: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C: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D: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E:掌握各种信息技术 F:学会生存的能力
ABCD
34、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多选题,本题3分)
A: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B: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C: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精细化地设计活动,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课堂活动
E: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F: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BCD
3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多选题,本题3分)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E:工具的选择 F:方法的选择
ABC
36、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判断题,本题2分)
否
37、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判断题,本题2分)是
3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判断题,本题2分)否
39、在使用学科软件辅助教学时,要注意软件选择的合理性,符合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特征。(判断题,本题2分)是
40、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判断题,本题2分)
否
41、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判断题,本题2分)是
42、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判断题,本题2分)是
43、身在偏远地区,可以选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空间开放性。(判断题,本题2分)是
44、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作为学习工具,二是作为学习环境。(判断题,本题2分)是
45、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判断题,本题2分)是
第三篇:2015作业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推荐)
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2015年)_作业A290 1.(本题分值:2)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A.开放性 B.虚拟性 C.交互性 D.自主性
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提及“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术语,它指的是()。A.“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 C.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 D.以资源整合为主的教学结构
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某一概念的教学,在后继的教学效果检查环节,教师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概念的内涵,这说明所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是()。A.了解(识记)B.理解 C.分析 D.综合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4.关于教学策略,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A.教室里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属于教学策略
B.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C.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D.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不同的看法
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0 5.(本题分值:2)教学媒体选择的目标控制原则主要是指()。
A.不同的教学策略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B.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C.不同的学生年龄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D.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6.(本题分值:2)开展教学设计时,应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A.基础 B.目标 C.规划 D.结果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7.(本题分值:2 下列关于移动环境下的教学创新说法正确的是()A.移动终端技术如平板电脑、手持终端等设备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效果不好 B.移动学习不可能在传统课堂环境下开展 C.移动学习只适合非正式的学习环境
D.新技术运用必须要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学习的变革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8.(本题分值: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可以充当的工具是()。A.资源工具 B.协作工具 C.情感激励工具 D.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9.(本题分值:2)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布卢姆 B.布鲁纳 C.加涅 D.奥苏贝尔
标准答案:A | 用户答案:
10.(本题分值:2)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学习()。
A.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信息 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乐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 C.教师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向班级或一组同学传递教学信息 D.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多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11.(本题分值:2)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正确的是()A.在整节课中采用固定的某一种信息技术即可 B.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应该过多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C.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D.在一堂课中应用的技术种类越多,教学效果会更好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12.(本题分值:2)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研究性学习是该板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综合了()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A.掌握学习和接受学习B.接受学习和协作学习C.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D.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13.(本题分值:2)下面不属于分析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A.对照 B.写作 C.比较 D.区别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14.(本题分值:2)()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A.桑代克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15.(本题分值:2)对探究型学习的认识不当的选项是()
A.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确定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实施探究、结果展示/交流这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B.探究型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C.设计探究型学习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
D.探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其过程的展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16.(本题分值:2)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展示工具。A.信息加工法 B.图解法 C.卡片法 D.层级分析法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17.(本题分值:2)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18.(本题分值:2)概念获得程序是一种()的信息加工模式。A.演绎 B.归纳 C.假设 D.先天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19.(本题分值:2)学习是人的()或能力的改变。A.情感 B.态度 C.倾向 D.精神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20.(本题分值:2)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A.板书 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21.(本题分值:2)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给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A.数据处理 B.辅助教学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22.(本题分值:2)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标准答案:C | 用户答案:
23.(本题分值:2)()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24.(本题分值:2)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采用()。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标准答案:D | 用户答案:
25.(本题分值:2)加涅指导学习的后五步基本过程的次序是()。
A.提供指导→提供反馈→诱发行为→评定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
B.提供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 C.提供指导→诱发行为→评定行为→提供反馈→促进记忆与迁移 D.提供指导→评定行为→诱发行为→提供反馈→促进记忆与迁移
标准答案:B | 用户答案: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1.(本题分值:2)使用数字资源辅助学科教学要适当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2)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的组织不能面面俱到,应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
标准答案:false | 用户答案:
3.(本题分值:2)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有BBS论坛、网络聊天室、E-mail、ICQ等方式。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4在使用学科软件辅助教学时,要注意软件选择的合理性,符合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特征。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6.(本题分值:2)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作为学习工具,二是作为学习环境。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7.(本题分值:2)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8.(本题分值:2)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9.(本题分值:2)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是把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注意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10.(本题分值:2)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1.(本题分值:3)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E.工具的选择 F.方法的选择
标准答案:ABC | 用户答案:
2.(本题分值:3)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E.突出个体能力水平F.强调个体成绩作为激励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 0 3.(本题分值:3)下列对移动学习的陈述正确的是()A.移动学习是在无线移动计算设备(如移动电话、PDA、平板电脑等)的帮助下进行的学习B.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受空间限制
C.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 D.移动学习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和教师或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 E.移动学习不利于教师对学习者的控制 F.移动学习仅是学习环境的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4.(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是()A.体现开放性思维 B.教学目标要量化 C.教学单元要短小 D.教学单元封装性要好 E.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F.参考资源丰富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5.(本题分值:3)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正确的是()A.移动终端只能作为PC的一种补充 B.智能化 C.微型化 D.开创新型学习模式
E.移动学习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 F.移动学习将取代传统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CD | 用户答案:
6.(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可携带性 B.无线性 C.移动性 D.高可用性 E.微型化 F.不适合正式学习 标准答案:ABCDE | 用户答案:
7.(本题分值: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哪些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A.自学 B.开展交流合作 C.探究建构 D.自主学习E.个性发展 F.课堂讲授
标准答案:BCDE | 用户答案:
8.(本题分值: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哪些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 A.讲解 B.启发 C.示范 D.指导 E.练习F.反馈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9.(本题分值:3)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是()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 F.价值观
标准答案:ABCDE | 用户答案:
10.(本题分值:3)布鲁姆的教学分类理论将整体目标分为()A.认知学习领域目标
B.过程与方法领域目标 C.情感学习领域目标 D.知识与技能领域目标 E.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 F.价值观领域
标准答案:ACE | 用户答案: 本题得分: 0
第四篇: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浅析
浅析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石嘴山职业教育中心
张艳
摘要: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结合各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从教学应用和技术的层面进行了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新思路、课件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各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并对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步骤、评价标准和基本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案例。本人在教学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见习、教学训练、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及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特别需要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和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 作学习”。这种协作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模块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模块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随着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丰富、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及各个地方“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类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基于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设计思路。(1)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形成信息化教案初稿。(2)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信息化教案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并对其中的优秀教案进行学习、对比和研究,再结合第一步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对优秀教案和自己的教案进行重新整合和修正设计,形成教案改稿。(3)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教学参考资料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4)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课件库”、“素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学科教学工具,以及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5)进行试、说课,看从第3步、第4步获得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否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是,则直接跳到第6步,如果否,则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依据教案修改稿设计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或网络课程),形成制作脚本,然后借助多媒体素材创作工具软件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创作新的素材,借助教学软件编著工具软件把所有的多媒体素材重新编辑组合,形成适合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软件。(6)运用教学软件或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以及其它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7)利用资源库、资源网站“网络考场”或教学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测评模块进 2 行随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8)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9)反思、总结、交流与提高。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各类教师提高了很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为六种子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各类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四、互教互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模式特点: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基本的教学过程:互教互学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学习模式和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讨论提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实现克服网络教学把学生分开后,学生之间交流也随之减少的问题,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教师角色: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教学前教师设计教学所需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在互教互学方式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互教互学,在大多数学生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使得这种方式得以正确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中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从学习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同时教师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活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的过程 4 中不仅仅是管理员,还是教练员和裁判员。
学生角色: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教互学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在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网络角色:在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级进行很方便的讨论,网络起到了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对各小组进行监察。处理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使用网络来进行。利用网络,互教互学的伙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隔膜问题。
课例分析:如在讲授《Mastercam》中,产品的二维铣削这一内容时,先用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教学绘图、制定毛坯、刀具路径设置等内容时,各利用两节课时间。第一节课我首先提出任务,如图形的绘制及毛坯的选择,并将图形用附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并在收取回复的同时,学会附件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座位,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由学生自行分工,把任务再分成子任务,有负责绘图环境的设置、负责图形的绘制、有负责刀具路径的设置等等。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了任务。第二节课时,当各小组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达自己小组的做法、见解,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
总之,网络教学具无可替代的优势,它是适应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能够自主处理问题的学生),其表现在:1.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受教师和时间的限制。2.加大了学习者交流的空间,在网络课上,改变了以往以师生交流的新局面。3.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学生学习学 5 科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过程。4.网络教学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可能,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它完全可以扩展到任意空间,学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借助于计算机即可实现远程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实现网上答疑。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定位初探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定位初探
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梁彦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科技、生活及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已悄然而至。传统的封闭和和以教师、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成为迫切要求,而且逐步地变成现实。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要素的教师,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本文从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原则切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作出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网络教育 特点 模式 角色转换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主体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习方法通常采用自主性学习,与此相适应,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将不复存在。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将从长者、智者和权威的地位转变为同志和协作者。了解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 ,明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 , 准确地把握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 对于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是有益处的。特别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当前我们的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角色转变是势在必行。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内容、特点和遵循的原则
当前,教育部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是“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这个要求,我县的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宽带网络已接通。多媒体设备进教室的占50%,教师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的还不足10%。至于后面的两个服务平台那是政府的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网通了,资源你会找吗?你是否有自己的网络空间?你是怎样上好一堂多媒体课的?在你的学校里,你能方便地使用校园网上的资源吗?见于这些问题,我作为一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我认为相关的培训势在必行。
在已经建立了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与积极参与的课题。可以
说,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学习分析,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生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特点是:一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地获取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自然地改变为以“学”为主。在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的得到了肯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作为主要的信息源,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学习者还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就对学习者有相当的吸引力,加之获取学习资源的手段是一种极其热门的社会化行为--上网,很适合青少年追求社会化、成人化的心理特点,因此往往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真正让孩子们动起来。二是网络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具有传统学校所不具备的教学行为个人化和学习行为个人化的特征,它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还从客观上给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在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通过人机交互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进度,不仅实现了个别化学习,还能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个性,使整个学习过程快乐而深刻。三是网络教育还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它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快速地理解学习内容,它能使各类教育的资源共享。四是网络教育还能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种种时空限制,它引入观察、讨论、协作、演示、模拟和交互方式到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造性。五是交互网络技术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学习过程和方式,使学习方式、进度和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教育的本体功能 2
是对人的关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网络化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民主、平等、和谐的原则。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长足发展,高度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将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教师的职能,这样,教育模式和教师的角色地位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变化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由于信息来源主要是教师,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法显然不当。那么,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否取代教师的地位?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或不应该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 3
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教师角色应该发生比较大的转化。具体如下:
教师应该成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者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化组合者。教师首先应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教学媒体和资源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文字教材、视频、网上课堂和讨论、音频、光盘以及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借阅、复制、上网学习。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媒体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多种感官都能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做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但是绝不越俎代庖、粗暴地干预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进程,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网络信息,帮助学生去粗取精;鼓励学生采用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收集、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之间的联系,为最终的探究结果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以达到相互启发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小组协同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式的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协同学习小组可以是网上的虚拟小组,即对某一版块学 4
习资源感兴趣的学习者,自主组成小组,在Internet 中 BBS 上实行交互学习。还可以通过E-mail和 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尝到协作式学习的益处,从而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学习观念,为协作学习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平等互动的,教师除了要求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外,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基于情境的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凝聚、激活人们知识技能的触发点,教师的辅导可以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进一步分析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背景资料,掌握学生现有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储备情况,要及时的帮助学生修订研究计划,注意检查各种文档撰写过程中的规范。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科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提高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养成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要由过去的知识中心向科学方法中心,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要以获得间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为中心,还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