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方面: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关键词:转变观念;网络环境;教学方式;提升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一个新的名字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网络,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网络,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网络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就是以数 字化促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优化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对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先导条件,面对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的高速发展,教师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教师这个职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要知道,执着传统观念不放的人肯定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从现代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网络环境和教学新规律,积极发挥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学科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之间划分界线,要将网络信息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它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今的教育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一个指导者、促进者。
二、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一)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网络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多种表现形式,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局面。它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能变抽象为直观;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未曾感知和不易感知的事物,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江南水乡——周庄》时,我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畅游周庄,亲眼目睹了水乡秀美的景色,学生兴趣高昂,对周庄美的认识有了一个具体而全面的了解,更加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材料,培养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我们爱祖国》时,我先让学生在微机室上网查询中外历史上爱国的名人事迹以及祖国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对各小组探究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或直接进入相关网页,或调用网上资源,根据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联系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析、整理、探讨。
(三)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教学使这一优势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使学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它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写给云》时,我让学生思考云还可以变成什么。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提出“云可以变成雨、变成雪、变成冰雹、变成水汽”,再模仿联系课文,自己进行了儿歌创作“你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小狗、熊猫、小马„„伤心了,泪水会随风飘洒;顽皮了,变成水汽让人找不着它;愤怒了,像石头噼噼啪啪往下砸!”。在网络的推动下,这样的精彩课堂数不胜数,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网络资源无疑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资源,然而,它并不是“灵丹妙药”。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共享和资料的搜集、检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网络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优选网络资源,让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当然,用不用网络,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网络都要教师都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瑞恩的梦想》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围绕“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哪些关键因素”这个话题,进行网上讨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做到了有理有据。而这个“据”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总之,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当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来选择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好象清风活水,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材特点、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认真处理好课堂讲授与资源使用的关系。网络资源是一种教辅手段,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篇: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 铜鼓县第一小学 杨芳
沐浴在21世纪,我们进入了高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教育双赢的局面呢?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片广阔的天地,优化语文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一、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特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时代产物。学生以网络为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成果,达到拓展知识视野发展学习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性目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一般说来,学校里的网络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封闭的网络教室,它的网络可以由网络教室服务器和教师机进行控制;另一种则是开放的与因特网直接连接的校园网,校园网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可以直接上网,并可以进行校园网上的互访,资源共享。就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这两种环境的学习都可以进行,目前更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在网络教室里进行学习,同时结合校园网的优势,把语文学习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
二、网络环境提供给语文教学的优越条件
1、资源的开放性
网络的大门是对任何人都敞开着的。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没有地域,没有时间的限制。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在有限时间里面获取尽可能多知识的可能性。你绝对不会有“入宝山而空回”的遗憾。网络的开放性也突破了教师辅导的一个难题,网络可以轻松地实现一人和多人的对话,这就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阅读的高效率。
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存储量与处理的加工进度,是手工检索所无法比较的,它可以让你瞬间拥有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减少了人的奔波、查找、收集、摘录之苦。
例如上《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水力发电站了解得比较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搜寻相关资料,几秒钟就查到了几百个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即时了解了水力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学生从语文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3、内容的丰富性
“给人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这句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名言是过去对老师知识储备的量的要求。可是,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教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如何来应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如何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在线图书馆,网页上的东西包罗万象,无论是动画、影片、图画、照片,还是作家作品、作文辅导、优秀习作等等,学生都可以一一点击查看到,这远远要比光是教科书上的内容对他们来得有吸引力。而且对他们而言,自己动手搜索想要知道的知识,这也要比等待在那里被动地被老师塞进知识来得有趣兴奋得多。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就可以较好地处理教师的有限知识和学生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4、情景的生动性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将学生引入学习的主题中,由好奇心产生对主题的学习动力,创设的情境要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接近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专题学习《五彩池》中,教师以四川松潘组委会的名义给学生发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们做四川松潘的小导游,邀请函充满对学生的信任,能激起学生想说、愿说的积极情感。接着设计了“小导游培训班”、“演练室”,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表演舞台。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展现特有的风采。
生动逼真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明确了学习任务,提供了学习动力,引导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激情和创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经历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载着知识、技能、情感的“情境之旅”。在专题学习《五彩池》中,学生围绕担当“导游”的特定任务,议一议导游词的要点,找一找网站中的资料,说一说导游词的初稿,练一练导游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再进行小组汇报,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精彩表现层出不穷,课堂成为了一个众彩纷呈的舞台„„
5、活动的新异性
网络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的平台,而且为学生创设了新异的学习活动。在一个专题的覆盖下,学生可以广泛浏览知识信息,利用相关的信息,完成深化理解和自然拓展的学习任务;可以完成测试练习,在即时提供答案的题型测试中巩固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进行在线交流,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别人的看法,修正观点,共享智慧;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以自己独特的创意,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交流学习收获。这些学习活动是传统教学环境中无法实现的,因而也是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新异有趣的学习活动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焕发了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语言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
例如学习《秦兵马俑》就可以实现学习活动的新异有趣。先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专题学习网站,将课文内容通过超级链接与各种秦佣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联系起来,让学生快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感兴趣的兵马俑,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观察图片,浏览文字,将观察、思考、想象有机结合,对喜欢的兵马俑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介绍。然后,学生利用“网站链接”搜索更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探讨新的发现,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展。接着,学生可以在“研究天地”中选做测试题,也可以在“秦俑论坛”中发表自己的感想。最后,老师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画秦俑图,为画面配故事。在这样丰富多彩、新异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将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充满快乐,满载而归的享受。
6、学习的互动性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以体现师生的互动性。互动性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网络环境为师生交流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技术支持,使其成为可能。例如在设计网络课件时,可以运用留言板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输入在计算机里,上传给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监看功能进行浏览、选择,然后进行分析读者讨论,或给予个别帮助。我们还可以利用电子信箱,师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这样,学习的时空就大大地拓宽了,而在有些学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比如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程序,设计学习策略制作网页等等。
三、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在这种环境下,一方面学生获得信息的机会突然间会膨胀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又使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是自己需要的,哪些信息对于现阶段是不能轻易涉足的。这要求学生要有自我设定目标、确定学习方法、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等各项能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首先应该有自知之明,能了解自我水平,才能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确定学习的进程。其次是基本的对于外界事物的自我评定能力,能够明确自己学习内容的正确与否,进而能够对自己的作为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加以约束和反思。
2、快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网络优越于其他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的容量大。在范围上可以说是包括了整个世界,在内容上又可以说是容纳了古今历史的多样性。无穷的信息与学生“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性”就构成了一个矛盾。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获得最多的信息就成了网络教学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学生首先要能够快速登录、快速确定信息检索内容、信息快速浏览、下载、筛选整合。此外,学生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如何来选择?哪一个信息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对于信息的一种快速的评价能力。不但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还要学会识别、选择。要找到最好的信息。而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如果不具备这几种能力,很多时间就会消耗在寻找的过程中,而不是用在思考整合上面。这就不能集中体现网络教学的高效性。
3、具有协作学习精神
为了寻找某一个知识的背景或材料,我在课外阅读后,常常需要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网上查找资料,学生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而且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交流提供了方便。如上了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在网上找到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有的找到了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图片,有的找到了草原风光的照片,还有的找到了介绍蒙古族情况等资料,我们相互交流、补充,最后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体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1+1〉2的高效。
4、整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将会突破和减少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很可能不再通过传统的作业本来加以检查,学生和教师都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电子文档来进行交流。但是,作业形式是多样的,不可能仅仅是word形式。它可能有图表、多媒体(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对于信息的管理和加工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对有关的信息加以整理、保存和再利用。
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对自我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而,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如古诗《泊船瓜洲》课后的思考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作者曾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教师没有提供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接着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展开研究讨论。讨论时,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协作学习。此时,教师也已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2、给予学生更大的信任与自由
网络内容的多样性,的确让我们为学生能否把握好自己的学习感到担心。可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教师所拥有的时间,只是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学生也是很难取得理想学习成绩的。所以不敢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只能证明教师对于自我的人格魅力缺乏自信。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3、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并加深学生设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而今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不能算作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呢?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阶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需要,即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4.对于教学过程高超的预知和调控能力
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但是也绝对不是让学生无目的、无计划地在网上“遨游”。我们必须清楚,网络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始终还是一种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预知到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着事先设定好的学习主题来开展活动。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教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不足之处。首先,它的制作量很大,制作过程纷繁,尤其作为语文这门学科,需要资料极多,查找、登载相当麻烦,这会给任课老师增加工作强度,无形中加重了工作负担。因而我们也不可能每节课都使用网络教学这一手段。所以很希望针对语文课本的配套网络资源能早日开发研制出来,这将会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福音。另外,网络教学由于内容过于丰富,也有可能造成一部分程度基础较差同学无法适应,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也许还有可能造成另一部分学生的懒惰心理:反正网上什么都有了,我就什么也不用做了。最重要的,网络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会使用电脑,熟练程度越高的达到的效果就越好,这是和学校电脑课相互配备起来的,这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讲目前还是问题。这些就是目前网络教学还存在的局限性。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势不可挡。但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特别是在语文学科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的实施,还需要多方调研,寻找网络环境与语文、与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生长点,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着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实效性的方向发展,使语文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目前,网络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所听过的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浅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越
性。
一、信息的丰富性,使“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异步”成为可能。
1、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指向寻获满意的信息和交流的伙伴,接受多数量、多元化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把自己个体的“积累、感悟、体验”的语文学习成果传达给他人,实现资源共享。
2、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异步使“自主化、个体化”学习成为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的制约下,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高度“同步化”。这就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在网络环境下,对电脑的兴趣不同,上网查询的资料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不同,利用网络作用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不同。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二、信息的多样性,使“语文学习过程优化”成为可能。心理学实践证明,人在接受信息时只用视觉能记忆25%,而同时
兼用听觉和视觉感受器官能记忆65%,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同时或交替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网络中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样化的信息给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设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用心去感知、去积累、去体会、去领悟、去探究,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三、传播的快捷性,使“自主、交互、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成为自觉、自然。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传统课堂受学习内容和时空的限制,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鲜明的“交互式”特点。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语言描述和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形象和感性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再现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机对话”状态,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得到的指导性语言,变成自己对
计算机的一种操作,计算机立即给予验证和响应,反馈迅速即及时。学生的某种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成为成果作品显现出来,学生的每一点“有计划的信息提交”都会及时得到回报。信息交互的快捷性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
例如,教六年级《想象作文》:小燕子与动物们快活地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家园里……当他外出一段时间回来时,美好家园遭到污染、树木被砍伐,污水面上漂浮着死鱼,小动物们不见了……通过前后两个截然不同场景的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替小燕子展开原因调查,上网查资料,找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通过多向交流、协商,求得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
实践证明,这种思维的激活,完全是因为多媒体、网络自身的优势而引起的学生的无意注意,是学生自发形成的。
四、信息的无限性,使“师生、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成为可能。教学过程的互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仅能实现课堂上积极的人机之间的交互,还能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充分“人际关系”作为学习要素的独特功能。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计算机操作有严格的顺序性,每个学习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卡壳”,此时常常需要其他人员对学习者
进行“一点通”式的及时帮助。学生之间必须经常和及时地开展互助性学习。这里的互助性学习,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可以在临近的同学之间展开,也可以在网络上的便于联系的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这里的“协作”是必需的、是自发的、是稳固的和高效的。因而,“师生、生生”关系的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
其次,网上信息的不断更新,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引发学习者不断地产生强烈的求知内驱力,有利于“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五、信息储备的超越时空性,使“积累、体验的亲历”成为可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或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或托意于物的,或抒发人间真情的,或领略异国风光民俗的,所有这些,有的由于受年代、地域时空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从而造成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而通过网络的超越时空性,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有关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信息,利用电脑进行大量储备,再利用多媒体链接功能,可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积累、体验”作为个体的亲身经历都成为可能,因而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达到了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集一些色彩鲜艳的桂林山水图,然后配上音乐制作成CAI课件。上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图上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再让学生观看一段桂林山
水的录像,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下面再深入学习就容易多了。
再如,学习《向往奥运》一课时,教师更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来为教学服务。从网上,我们可以搜寻到很多关于奥运的信息:历届申奥信息、奥运吉祥物信息、奥运历史……尤其是可以把我们北京申奥的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7月13日当晚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热烈场面等等信息,都可以让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申奥过程的艰辛,申奥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更好地学语文去服务。
六、信息环境接触的常历性,使“收集处理信息习惯、兴趣、能力有效培养”成为可能。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参与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然后将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最后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为今后的学习所用。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正是因为多媒体、网络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所以通过它在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指导作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更能使得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以形象为依托,教得自如;学生以形象为
线索,学得轻松,师生互动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高效、和谐的活动过程。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张红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资源
一、引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为学生今后 发展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 和决定着一个人今后对语文课程的态度和情感,而且将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影 响和决定着这个人的发展方向及其人生轨迹。所以,我们的小 学语文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只关心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 养的现实发展水平,更不能只关心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应把学 生眼前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统一起来,更多地思考我们今天 的教育为学生明天的学习积淀了多少能量,为今后的发展找 到了怎样一个支点,从而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那 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如何实践,才能体现对学生发展的 终极关怀呢?笔者以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教学已逐步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网络课程将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的东风东路小学,我们已经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室,开通了校园网,创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BBS论坛,这为我们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硬件环境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
——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
——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
——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
二、网络与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
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也是双基培养中的永恒主题。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的融合。新课标把多读多写提到了重要位置,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宽”、“形式宽”的特点,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实验研究。
三、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通过一年多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我在把握了《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的基础上,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非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一套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五环”——“两点一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可用“创—感—品—扩—打”五个字来概括;“两点”指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是该模式的两个基点;“一线”指的是以读带讲为主线。该模式过程见下表:
下面,以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阅读课《我多想去看看》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实践案例
《我多想去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形象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了解到身处南方的孩子,很少有人去过北京亲眼目睹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所以我就事先找了一段庆祝我国五十周年“国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在引出这段录像之前,我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激发了学生急于看录像,抒发观感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自主发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充满激情的诵读配乐诗歌之后,让学生想想:“小作者多想去哪儿?他想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己也想读一读诗歌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带着自己的喜好去读、去思考、去领悟。“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个语句,为什么?”这种属于阅读个性表达的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为后来上机创作自己的作品打下了基础,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自主地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发现和创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获得知识、智能、心理、个性的发展。
(三)品词析句,点拨启导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在大家都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分享了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之后,让学生提出诗歌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参与程度更加广泛。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性,建立起一个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课堂立体结构。其次,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重在运用。我充分发掘这首诗歌的语言训练因素,努力实现具有综合性的课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内容:
1、引出诗歌中的隐性人物“妈妈”,设计“妈妈”和“孩子”对话的情境,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
2、自编歌曲,利用课间热身活动“唱课文”,注重跨学科的联系,既再次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又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再者,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我评价语言的设计和对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如:“这位同学很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去理解、感悟语句,真会学习。”“这位小朋友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个聪明的孩子。““小朋友,请你仔细欣赏他们的表演,给他们打打分。”“你觉得他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最后,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地位和当然的责任。教师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指导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扩展资源,阅读积累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两手抓”的方法,先找准课本拓展的切入口,然后再将课本拓展开来,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如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等,让教材“活”起来。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注重每堂网络课的阅读质量。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选择与课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实现了对教材的拓展。如果按照惯例,仅仅从课文的题目选择拓展材料,无疑内容和层面都显得狭窄而无太大意义。因此,我选择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的“爱国篇”,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的“诵读北京名胜篇”这两个方面来组合阅读材料,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拼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有效而成功地完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的积累。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还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文化、积累了精神,为习作打好基础。
(五)打字表达,读思结合 其实,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合作讨论,都应该有一种读完说完之后想主动表达的习惯。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将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阅读就是要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情绪的感染;思想的熏陶,思维的跳跃;情感的升华,智慧的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学习始终不能取代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电脑也始终不能取代老师,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信息化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更有效的语言实践环境。
1、在这五个环节中,以读代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那么,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
(2)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
(3)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通常我在阅读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深入,体现以下几个层面。比如我所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它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五环”——“两点一线”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一堂比较成功的低年级阅读课。在这个课例的设计上,读的第一个层面是:“认读”。第一课时,让学生在10分钟之内初读课文,做到能够读正确、连贯。能达到五“不”,不填字、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字、不破句。这五个“不”字看起来简单,但让全班同学都达到这种水平并不容易。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特别是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读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边读边想”,进入情境,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例如:生读:小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师:哎呀!小狮子多骄傲呀!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这个懒狮子,你的爸爸妈妈这么了不起,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好,咱们来比赛,看谁能把懒狮子骄傲的感觉读出来。
这个片段中我用我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以及我的表情,都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再造想象,还原成真实的生活画面,做到入情入境地读。
读的第三个层面是移情读。这是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成自身语言,就好像演员对剧本的二度创造。因此,我通常会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设计课本剧表演的环节。学生对这个环节最感兴趣,表演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情趣盎然。例如:我们在学习完《两只小狮子》课文后,先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好角色,谁是旁白,谁是狮子妈妈,谁是------,然后开始分工合作表演。旁白在出来汇报演出的时候,还要做好主持的工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演出任务,他们不但要熟悉课文内容,还必须背好自己的“台词”,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这样演起来才逼真。可以说每一个表情、动作、话语都是源自他们内心情感的迸发。这中移情读,表演读的方法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个性融入到朗读中去,达到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的确,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我总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练读。特别是在拓展阅读环节,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自主阅读,浏览网上阅读材料的时候具有的随意性和不持久性,及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像比赛读,邀请小伙伴读,表演读,带着问题读,选择精彩片段读,抒发感想读,明白道理有收获地读------都是常用的阅读方法。
2、始终没有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电脑不能代替老师,老师的角色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我觉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得越充分,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3、语文学习综合性、生活化的体现。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仍不能忽视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百科全书”,应将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化,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运用、巩固语文知识。
五、结束语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已列入课程。传统教学将识字、阅读、写作分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而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识字、阅读、写作三者合一,在拼音教学中就同步运用拼音输入法教学生在电脑上打字,为学生的创作表达奠定了基础。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提供孩子创造思维的舞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正是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的这一“五环”——“两点一线”式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 小学语文教学
区县:重庆市江津区
学校:江津区吴滩小学
姓名:杨 清 梅 电话:***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区县:重庆市江津区
学校:江津区吴滩小学
姓名:杨 清 梅
电话:***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方面: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
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一个新的名字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网络,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网络,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网络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就是以数 2
字化促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优化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对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先导条件,面对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的高速发展,教师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教师这个职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要知道,执着传统观念不放的人肯定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从现代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网络环境和教学新规律,积极发挥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学科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之间划分界线,要将网络信息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它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今的教育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一个指导者、促进者。
二、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一)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网络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多种表现形式,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局面。它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能变抽象为直观;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未曾感知和不易感知的事物,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江南水乡——周庄》时,我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畅游周庄,亲眼目睹了水乡秀美的景色,学生兴趣高昂,对周庄美的认识有了一个具体而全面的了解,更加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材料,培养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我们爱祖国》时,我先让学生在微机室上网查询中外历史上爱国的名人事迹以及祖国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对各小组探究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或直接进入相关网页,或调用网上资源,根据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联系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析、整理、探讨。
(三)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教学使这一优势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使学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它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写给云》时,我让学生思考云还可以变成什么。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提出“云可以变成雨、变成雪、变成冰雹、变成水汽”,再模仿联系课文,自己进行了儿歌创作“你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小狗、熊猫、小马„„伤心了,泪水会随风飘洒;顽皮了,变成水汽让人找不着它;愤怒了,像石头噼噼啪啪往下砸!”。在网络的推动下,这样的精彩课堂数不胜数,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网络资源无疑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资源,然而,它并不是“灵丹妙药”。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共享和资料的搜集、检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网络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优选网络资源,让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当然,用不用网络,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网络都要教师都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瑞恩的梦想》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 5
节:围绕“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哪些关键因素”这个话题,进行网上讨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做到了有理有据。而这个“据”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总之,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当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来选择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好象清风活水,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材特点、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要认真处理好课堂讲授与资源使用的关系。网络资源是一种教辅手段,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