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作文教学设计《考考你的听力》
游戏作文教学设计《考考你的听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感受体验,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进行描写。
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五官并用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且要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作可能性的分析。
3、通过游戏,触发学生感受,体验快乐,联系生活和作文,使之成为儿童成长的丰饶沃土。
教学准备:两个信封、一张百元大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送词语:
神神秘秘、全神贯注、无精打采、全然不顾、不能自控、惊心动魄、目不转睛、无奇不有、恍然大悟
大声念叨、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唉声叹气
信心十足、跌落谷底、彻底绝望、后悔莫及
2、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没有仔细的观察,文章就不可能写得具体和深入,也不能形象和感人。但是要观察得科学,就得依靠你手下的“五员大将”,知道是哪“五员大将”吗?眼睛、耳朵、手、鼻子、还有舌头。
一、激趣导入
1、拆字游戏:师在黑板上板书“聪”,看看这个字,把它拆成几个部件,想一想它的意思。眼、耳、口、心并用,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2、师:耳朵旁占了“聪”字的一半,看来“聆听”真的很重要。“聆听”的意思就是“倾听”,也就是要“耳听八方”。科学研究证明耳朵所收集到的信息比眼睛要多得多,因此耳朵也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但有时,人们往往会有“听而不闻”的缺点。“听而不闻”是个成语,意思是指,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3、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考考大家的“听力”。教师取出两个不同的信封,一只大而漂亮,另一只小而普通,同时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并煞有介事地宣布:“谁能连续三次猜对钱在哪里,并能说出理由,这一张百元大钞就奖励给谁!”
4、用一个词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写在稿纸上。
5、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情和想法。
二、开始游戏,直击“体验”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1)
教师放钱的时候,为公平起见,所有学生向后转过身子,只能用耳朵“聆听”,等老师宣布开始后方可转过身子。
(2)
本次游戏分三轮进行,不管是否猜对都必须继续参加游戏,不可中场退出,但只有三次都猜对的同学才可以得到100元的奖励。
2、第一次游戏
(1)
学生向后转,教师往信封里放钱,发出“悉悉嗦嗦”的声音。(2)
教师宣布:可以转过身子来了,第一轮竞猜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信封,并反复追问:“钱在哪个信封里?”
(3)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做出的判断。特别引导学生 发现大家不同的、有趣的观察方法。
(4)
请学生上台揭露“谜底”。
(5)
第一次片段练笔:写下自己在第一轮竞猜时的感受、心情。(6)
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教师随机评点。
3、第二次游戏:现在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猜对的同学离奖励又近了一步,得再接再厉,猜错的同学也别灰心丧气,继续迎接挑战,看看自己会不会在下一次猜对。
(1)
游戏过程与第一次相同。
(2)
在揭露“谜底”后,教师采访几位两次都猜对的同学,引导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4、第三次游戏
(1)
这一回教师避开大家的视线,不再将钱放在信封里,而是放在其它地方,学生等待的时间更长。师:别急,别急,这最后一次了,总该让我好好想想把钱放哪儿。
(2)
最后一轮竞猜开始,教师反复追问:钱在哪里?让学生做出选择。(许多学生都会形成思维定势,仍然以为问的是“100元在哪个信封里?”也有学生会放弃选择,保留意见。)
(3)
让猜钱在信封里的学生上来揭露谜底,一个信封是空的。这时,猜另一个信封的同学必然狂喜,教师请一位同学上来进行采访,引导其余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动作,猜猜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4)
请这位同学解开另一个信封,也是空的。停顿数秒,再次采访这位同学,引导大家观察他表情的前后变化。
(5)
这时候,如有学生前两次都未作选择,则请他说明理由,并做出猜测。理由必须是听到老师的“问话”与前两次不同。如果没有学生不作选择,则教师在两张信封都拆开后,再次反复追问:钱在哪里呀?让学生顿悟,问话与前两次的不同。
(6)
第二次片段练笔:把第三次竞猜的最精彩部分写下来,特别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写,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悟。
(7)
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改。
5、为习作加个题目 师:课上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那就为自己的这篇习作加个题目吧,表达自己最深的感触。
三。、总结、提升
1、课后整理一下自己课堂上所写的两个片段,把观察到的,体验到达情况写下来,再加上头、尾,注意过渡,那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了。
2、看来,只有“耳闻目睹”才能“耳聪目明”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会让我们与很多的机会失之交臂。真正的“聆听”除了是听到声音,还要能听懂真正的含义,要有正确的听的态度。今天虽然没有同学拿到那金光闪闪的百元大钞,但大家得到的可是那一百元所买不到的“金玉良言”哪!
3、课后还推荐同学们阅读一篇短文:《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相信你们同样可以写出一篇很有意思的读后感。
附短文:
《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
造化者赋予耳朵的功能,意在作为言语的过滤器、知识的漏斗。耳朵内部的 构造错综复杂、迂回曲折,过旋环叠如同贝壳,高栏短墙又如堡垒,而这些是建造来利于节选语言、净化思想,以及让我们有时间辨真去伪。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该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一听完这童言童语,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林克莱特注视着这孩子,心里也想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孩子突然流下了眼泪。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你在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明白了吗?你明白吗?如果不明白,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便断章取义,也不要把自己的立场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语上头。耳朵是一个被动的工具,所以听是被动的行为,但是积极的聆听态度会使整个活动变得主动。一个好的聆听行为,会让对方也专注于他自己所说出的内容,更会引导出真实的话语,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排拒不听,已经下判决,耳朵内只剩下噪音,你也听不见任何真诚了。
第二篇:《考考你的听力》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考考你的听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感受体验,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进行描写。
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五官并用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且要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作可能性的分析。
3、通过游戏,触发学生感受,体验快乐,联系生活和作文,使之成为儿童成长的丰饶沃土。教学准备:
两个信封、一张百元大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送词语:
神神秘秘、全神贯注、无精打采、全然不顾、不能自控、惊心动魄、目不转睛、无奇不有、恍然大悟
大声念叨、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唉声叹气 信心十足、跌落谷底、彻底绝望、后悔莫及
2、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没有仔细的观察,文章就不可能写得具体和深入,也不能形象和感人。但是要观察得科学,就得依靠你手下的“五员大将”,知道是哪“五员大将”吗?眼睛、耳朵、手、鼻子、还有舌头。
一、激趣导入
1、拆字游戏:师在黑板上板书“聪”,看看这个字,把它拆成几个部件,想一想它的意思。眼、耳、口、心并用,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2、师:耳朵旁占了“聪”字的一半,看来“聆听”真的很重要。“聆听”的意思就是“倾听”,也就是要“耳听八方”。科学研究证明耳朵所收集到的信息比眼睛要多得多,因此耳朵也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但有时,人们往往会有“听而不闻”的缺点。“听而不闻”是个成语,意思是指,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3、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考考大家的“听力”。教师取出两个不同的信封,一只大而漂亮,另一只小而普通,同时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并煞有介事地宣布:“谁能连续三次猜对钱在哪里,并能说出理由,这一张百元大钞就奖励给谁!”
4、用一个词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写在稿纸上。
5、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情和想法。
二、开始游戏,直击“体验”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1)
教师放钱的时候,为公平起见,所有学生向后转过身子,只能用耳朵“聆听”,等老师宣布开始后方可转过身子。
(2)
本次游戏分三轮进行,不管是否猜对都必须继续参加游戏,不可中场退出,但只有三次都猜对的同学才可以得到100元的奖励。
2、第一次游戏
(1)
学生向后转,教师往信封里放钱,发出“悉悉嗦嗦”的声音。(2)
教师宣布:可以转过身子来了,第一轮竞猜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信封,并反复追问:“钱在哪个信封里?”
(3)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做出的判断。特别引导学生发现大家不同的、有趣的观察方法。(4)
请学生上台揭露“谜底”。
(5)
第一次片段练笔:写下自己在第一轮竞猜时的感受、心情。(6)
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教师随机评点。
3、第二次游戏:现在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猜对的同学离奖励又近了一步,得再接再厉,猜错的同学也别灰心丧气,继续迎接挑战,看看自己会不会在下一次猜对。
(1)
游戏过程与第一次相同。
(2)
在揭露“谜底”后,教师采访几位两次都猜对的同学,引导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4、第三次游戏
(1)
这一回教师避开大家的视线,不再将钱放在信封里,而是放在其它地方,学生等待的时间更长。师:别急,别急,这最后一次了,总该让我好好想想把钱放哪儿。(2)
最后一轮竞猜开始,教师反复追问:钱在哪里?让学生做出选择。(许多学生都会形成思维定势,仍然以为问的是“100元在哪个信封里?”也有学生会放弃选择,保留意见。)
(3)
让猜钱在信封里的学生上来揭露谜底,一个信封是空的。这时,猜另一个信封的同学必然狂喜,教师请一位同学上来进行采访,引导其余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动作,猜猜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4)
请这位同学解开另一个信封,也是空的。停顿数秒,再次采访这位同学,引导大家观察他表情的前后变化。
(5)
这时候,如有学生前两次都未作选择,则请他说明理由,并做出猜测。理由必须是听到老师的“问话”与前两次不同。如果没有学生不作选择,则教师在两张信封都拆开后,再次反复追问:钱在哪里呀?让学生顿悟,问话与前两次的不同。
(6)
第二次片段练笔:把第三次竞猜的最精彩部分写下来,特别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写,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悟。(7)
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改。
5、为习作加个题目
师:课上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那就为自己的这篇习作加个题目吧,表达自己最深的感触。
三、总结、提升
1、课后整理一下自己课堂上所写的两个片段,把观察到的,体验到达情况写下来,再加上头、尾,注意过渡,那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了。
2、看来,只有“耳闻目睹”才能“耳聪目明”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会让我们与很多的机会失之交臂。真正的“聆听”除了是听到声音,还要能听懂真正的含义,要有正确的听的态度。今天虽然没有同学拿到那金光闪闪的百元大钞,但大家得到的可是那一百元所买不到的“金玉良言”哪!
3、课后还推荐同学们阅读一篇短文:《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相信你们同样可以写出一篇很有意思的读后感。附短文:
《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
造化者赋予耳朵的功能,意在作为言语的过滤器、知识的漏斗。耳朵内部的构造错综复杂、迂回曲折,过旋环叠如同贝壳,高栏短墙又如堡垒,而这些是建造来利于节选语言、净化思想,以及让我们有时间辨真去伪。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该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一听完这童言童语,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林克莱特注视着这孩子,心里也想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孩子突然流下了眼泪。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你在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明白了吗?你明白吗?如果不明白,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便断章取义,也不要把自己的立场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语上头。耳朵是一个被动的工具,所以听是被动的行为,但是积极的聆听态度会使整个活动变得主动。一个好的聆听行为,会让对方也专注于他自己所说出的内容,更会引导出真实的话语,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排拒不听,已经下判决,耳朵内只剩下噪音,你也听不见任何真诚了。
第三篇:《考考你的听力》作文教案
《考考你的听力》
秀城教育集团
周燕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感受体验,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进行描写。
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五官并用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且要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作可能性的分析。
3、通过游戏,触发学生感受,体验快乐,联系生活和作文,使之成为儿童成长的丰饶沃土。教学准备:
两个信封、一张百元大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送词语:
神神秘秘、全神贯注、无精打采、全然不顾、不能自控、惊心动魄、目不转睛、无奇不有、恍然大悟 大声念叨、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唉声叹气 信心十足、跌落谷底、彻底绝望、后悔莫及
2、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没有仔细的观察,文章就不可能写得具体和深入,也不能形象和感人。但是要观察得科学,就得依靠你手下的“五员大将”,知道是哪“五员大将”吗?眼睛、耳朵、手、鼻子、还有舌头。
一、激趣导入
1、拆字游戏:师在黑板上板书“聪”,看看这个字,把它拆成几个部件,想一想它的意思。眼、耳、口、心并用,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2、师:耳朵旁占了“聪”字的一半,看来“聆听”真的很重要。“聆听”的意思就是“倾听”,也就是要“耳听八方”。科学研究证明耳朵所收集到的信息比眼睛要多得多,因此耳朵也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但有时,人们往往会有“听而不闻”的缺点。“听而不闻”是个成语,意思是指,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3、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考考大家的“听力”。教师取出两个不同的信封,一只大而漂亮,另一只小而普通,同时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并煞有介事地宣布:“谁能连续三次猜对钱在哪里,并能说出理由,这一张百元大钞就奖励给谁!”
4、用一个词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写在稿纸上。
5、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情和想法。
二、开始游戏,直击“体验”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1)教师放钱的时候,为公平起见,所有学生向后转过身子,只能用耳朵“聆听”,等老师宣布开始后方可转过身子。
(2)本次游戏分三轮进行,不管是否猜对都必须继续参加游戏,不可中场退出,但只有三次都猜对的同学才可以得到100元的奖励。
2、第一次游戏
(1)学生向后转,教师往信封里放钱,发出“悉悉嗦嗦”的声音。
(2)教师宣布:可以转过身子来了,第一轮竞猜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信封,并反复追问:“钱在哪个信封里?”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做出的判断。特别引导学生发现大家不同的、有趣的观察方法。
(4)请学生上台揭露“谜底”。
(5)第一次片段练笔:写下自己在第一轮竞猜时的感受、心情。(6)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教师随机评点。
3、第二次游戏:现在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猜对的同学离奖励又近了一步,得再接再厉,猜错的同学也别灰心丧气,继续迎接挑战,看看自己会不会在下一次猜对。(1)游戏过程与第一次相同。
(2)在揭露“谜底”后,教师采访几位两次都猜对的同学,引导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4、第三次游戏
(1)这一回教师避开大家的视线,不再将钱放在信封里,而是放在其它地方,学生等待的时间更长。师:别急,别急,这最后一次了,总该让我好好想想把钱放哪儿。
(2)最后一轮竞猜开始,教师反复追问:钱在哪里?让学生做出选择。(许多学生都会形成思维定势,仍然以为问的是“100元在哪个信封里?”也有学生会放弃选择,保留意见。)(3)让猜钱在信封里的学生上来揭露谜底,一个信封是空的。这时,猜另一个信封的同学必然狂喜,教师请一位同学上来进行采访,引导其余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动作,猜猜他心里在想些什么?(4)请这位同学解开另一个信封,也是空的。停顿数秒,再次采访这位同学,引导大家观察他表情的前后变化。
(5)这时候,如有学生前两次都未作选择,则请他说明理由,并做出猜测。理由必须是听到老师的“问话”与前两次不同。如果没有学生不作选择,则教师在两张信封都拆开后,再次反复追问:钱在哪里呀?让学生顿悟,问话与前两次的不同。(6)第二次片段练笔:把第三次竞猜的最精彩部分写下来,特别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写,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悟。(7)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评改。
5、为习作加个题目
师:课上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那就为自己的这篇习作加个题目吧,表达自己最深的感触。
三、总结、提升
1、课后整理一下自己课堂上所写的两个片段,把观察到的,体验到达情况写下来,再加上头、尾,注意过渡,那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了。
2、看来,只有“耳闻目睹”才能“耳聪目明”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会让我们与很多的机会失之交臂。真正的“聆听”除了是听到声音,还要能听懂真正的含义,要有正确的听的态度。今天虽然没有同学拿到那金光闪闪的百元大钞,但大家得到的可是那一百元所买不到的“金玉良言”哪!
3、课后还推荐同学们阅读一篇短文:《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相信你们同样可以写出一篇很有意思的读后感。
附短文:
《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
造化者赋予耳朵的功能,意在作为言语的过滤器、知识的漏斗。耳朵内部的构造错综复杂、迂回曲折,过旋环叠如同贝壳,高栏短墙又如堡垒,而这些是建造来利于节选语言、净化思想,以及让我们有时间辨真去伪。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该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一听完这童言童语,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林克莱特注视着这孩子,心里也想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孩子突然流下了眼泪。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你在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明白了吗?你明白吗?如果不明白,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便断章取义,也不要把自己的立场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语上头。耳朵是一个被动的工具,所以听是被动的行为,但是积极的聆听态度会使整个活动变得主动。一个好的聆听行为,会让对方也专注于他自己所说出的内容,更会引导出真实的话语,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排拒不听,已经下判决,耳朵内只剩下噪音,你也听不见任何真诚了。
秀城教育集团 胡晨
提及作文,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怕”。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教师怕批改。而在今天的课堂上,一个游戏轻易地扭转了局面:选材指导不必再费口舌,因为学生可以信手拈来;立意指导无须画蛇添足,因为学生已经有所感悟;表达指导无需喋喋不休,因为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作文课上再也不需要搜索枯肠,挖空心思,老师只是鼓励你多写点,写细点,如此而已。这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尽兴游戏
《快乐大作文》的作者李白坚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年轻的父母在教孩子走路的时候,往往会把一件有趣的玩具放在孩子的前方,孩子看到了心爱的玩具,脑子只是想着要拿到那个玩具,脚下不知不觉地就迈开了他来到人间独立行走的第一步。作为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什么是可以在作文中吸引孩子迈步的玩具呢?那就是游戏。
游戏要吸引学生。今天周老师上课的时候,选用了一个“听而不闻”的游戏,简单的规则,诱人的百元大钞,学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只需要连续三次猜对钱在哪里,说出理由,这一张百元大钞就奖励给谁!”一听到这句话,学生的心沸腾起来,教师立即抓住契机,让学生用一词一句说说此刻心中的感受,所以我们听到了学生生动的想法:“不可思议,一百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不会送给我们。”“激动,因为我觉得我有可能拿到这一百块钱。”在这样激动的气氛中,作文教学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
二、精心指导
游戏作文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生活的情境,让大家共同面对同一个活动的全过程,并且每个人又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描述者和评价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需要把游戏过程、令人兴奋的情景以及切身体会有条理地说出来、写下来,这就是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这有点像美术课写生:大家对一个共同的物体进行描画,描画的角度和重点可以各有不同,在像与不像之间融入各自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周老师这堂课中,对游戏的写作有侧重点地渗透了指导。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份词语大礼包,“神神秘秘、全神贯注、无精打采、全然不顾、不能自控、惊心动魄、目不转睛、无奇不有、恍然大悟”“大声念叨、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唉声叹气”“信心十足、跌落谷地、彻底绝望、后悔莫及”当学生写作时,这些词语立即跳入脑海,为学生准确表达起了巧妙、无痕的铺垫作用。第一次游戏后,侧重指导个体的感受,包括听到的声音、内心的猜测等。第二轮游戏是三次游戏中用时最少的,老师未作指导,其实也在告诉学生写作的时候要有详有略。第三轮游戏是指导的重点,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提炼游戏的意义,而且在指导写作时侧重让学生描绘周围同学的表现。
师:“请把视线聚焦到讲台前猜红色信封的同学,你有没有看到他们的表现?” 生1:**同学的手像老虎钳一样高举着。生2:**同学高喊着“没有!没有!” 师:注意到他们的脸色了吗? 生:**同学脸红扑扑的。
(揭晓谜底后,教师继续指导学生关注讲台上几个同学的神情。)师: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脸有什么变化?
生:刚做游戏的时候,**同学的脸白白的,后来越来越红,最后发现自己猜错了,脸色是土黄的。
三、开心作文
以前曾经听到这样的游戏作文课,老师安排学生做游戏,游戏过程中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可游戏一结束当学生听到要写作文了,课堂的气氛便立即沉闷起来,与做游戏时的感受截然相反。而这一堂作文课巧妙地将训练分散在游戏过程中,安排了两次片段描写。第一轮游戏过后,教师安排第一次片段练习:写下自己在第一轮竞猜时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心情,提示学生从“第一轮游戏开始了”入笔。第三轮游戏过后,进行第二次片段练笔:把第三次竞猜的最精彩部分写下来,特别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写,写写自己的感悟。学生兴趣盎然地参加了游戏,刚才经历过的一切,新鲜生动地回荡在脑海中,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点,循循善诱,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创作欲望,使学生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四、即兴评改
过去,作文评改由教师一人独揽,“一语定乾坤”,而这堂课上,周老师将评改的任务交还给了学生,当有学生朗读片段的时候,周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哪些词句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描摹得真实细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注意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不管是一个句子,还是一个词语,只要写得准确、生动,就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其实,作文评改本身就含有两个步骤,就是“评”和“改”。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在万绿丛中,发现其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并能及时地鼓励表扬,打磨修炼,方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高。在评改作文时潜心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哪怕是极少的一点,也及时予以鼓励,一定能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个高明的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常常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一样,不放弃对每一个细节的琢磨与修改。当发现学生作文中、发言时用词不当时,周老师及时指导学生换用合适的词语。
对于游戏作文模式,有人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我们每次上作文课都做一个游戏,然后让学生记叙 这个游戏过程,一旦不做游戏,一旦让孩子们记叙平时的生活,孩子们不是不会作文了吗?
再回到前面举过的那个例子:当孩子们经过一定的训练,已经学会走路以后,你还需要在他的面前放一个吸引他的玩具吗?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们已经学会了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就是说写作文已经入门以后,还用得着担心他不能够用文字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见所闻吗?
用生活的色彩装扮作文,用生活的情感营养作文,像这样“先生活后作文”的游戏作文模式,使学生越来越喜爱作文课堂,越来越喜爱作文。
第四篇:心理活动课《考考你的观察力》教学设计
心理活动课《考考你的观察力》教学设计
嫩江县第四小学枫傲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2、学会观察事物的其中四种方法:观察要仔细;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多角度;观察要多感官。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活动准备:课件;每人一张写有汉字“找”和“我”的小卡片;一盒眼影;分别装有盐、糖、酒的相同瓶子,一个不透明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请你像我这样做:教师做动作,边做边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学生跟做,边说我就像你这样做。(动作一拍手,动作二双手拍肩,动作三两手中五指交叉)
跟做时,老师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动作有误。双手拍肩时教师左手拍右肩,胳膊在上面,右手拍左肩胳膊在下面形成交叉状,学生做这个动作时易把左胳膊压在右胳膊上面。做双手交叉这一动作时,左右手拇指位置也不一样。
师说: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如果你不仔细观察,也会做错,生活中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的观察力。课件出示课题:考考你的观察力,老师及时板书。
二、活动体验
1.活动一:奇怪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奇怪的现象,请两名同学上来跟着老师做。其他同学要注意观察。
老师打开一盒眼影,带领两名同学用手指蘸了一下里面的粉沫,然后点在眉心处,两名同学跟做,可结果却是教师的眉心无颜色,而两名学生眉心有眼影盒中的粉沫。
(1)讨论:我们做了同样的动作,都在眼影盒里蘸了一些粉沫,为什么我们的眉心不一样呢?同学们都回答不出来。
老师再慢动作做一遍,让学生观察。再找同学说,这时就有同学能说出,其实老师没有用蘸粉沫的食指按,而是悄悄换了中指。
(2)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回答师及时板书:在提前画好的两棵不同小苗的一片叶子上写出观察要仔细。
设计理念: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仔细。
2.活动二:找到“我”
出示课件中96个汉字(其中包括90个找“字”,6个“我”字),在96个汉字中找到“我”字。
生边找边在发下的字卡上圈画出,找同学来说“我”在哪,找一名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能找的如此准确,是怎么找的?
学生会说是一行一行找的,或者一列一列找的,师及时指出其实我们观察时都会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等。师及时板书:在提前画好的两棵小苗的另一片叶子上写出观察要有顺序。
设计理念: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有顺序。
3.活动检测(找不同)
(1)运用刚学到的两种观察方法,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板书,说出两棵小苗的不同。(上面小苗的两片叶子上已写板书,下面的没写,叶子边上也设计出不同的缺口,并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两棵小苗,所以共有三处不同)
师引导学生运用两种观察方法。但效果不会太好。
(2)课件出示三幅不同的图片,找出图片中有几处不同。
可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最后一幅较难的图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
设计理念:巩固、强化“观察要仔细、观察要有顺序”这两种观察方法。
4.活动三:找人头
出示心理学家精心设计的一棵大树,从不同角度能看出几个人头,同学们找一找,看谁找到的多。
以二年级学生的观察水平,能找到十个即可。(及时板书:观察要多角度。)设计理念: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观察要多角度。
5.活动四:我能分得清
(1)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三个装有液体的瓶子,从表面看是一样的,让学生说出里面装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这些都是安全的,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能通过用鼻子闻、用嘴尝等多感官的方式区分瓶子里面分别放了酒、糖、盐。
(2)拿出一个不透明的瓶子让学生以最快的方法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瓶子里面还有东西吗?
学生会说出摇一摇的方法,让一名同学上前演示。知道观察还可以用耳朵听。老师及时板书:观察要多感官。
设计理念: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观察要多感官,但要注意安全。
三、活动探索:
1.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对话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才会有发现。
2.观察的方法总结,课件出示:
大眼睛,长得俏,美丽世界全看到,细致全面按顺序,注意发现多思考,耳鼻舌手齐参加,多种角度不漏掉,注意养成好习惯,用心观察哈哈笑。
第五篇:听力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册Module2 No Drugs---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一、学生分析 班上的学生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习时,有些还不是很适应,特别是从镇、农村考上来的学生,在听说方面有比较大的困难。由于初高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生普遍的问题是词汇量比较少,用中文思维,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等,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兴趣较浓。学生对本课时的话题No Drugs有所了解,在前一课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中对吸毒及其危害的词汇接触了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共同协作。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模块的第三课时。要求通过听的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吸毒和犯罪的词汇,培养表达结果,作总结逻辑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节听说课之前,学生学习了Reading and vocabulary,通过阅读文章,已经掌握了部分抽烟、吸毒及其危害的词汇,本课时由复习旧课入手,引入新课的新词汇,并以听说为主线,对吸毒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
Step1 :做Activity1,复习Reading and Vocabulary中有关Adam Rouse的内容,从而学习新单词, 扫除部分听力障碍.Step2 :通过稍微改编一下练习,巩固听学的新词汇。领读单词让学生做下列填空练习: l.______ are the large places where you can buy things.2.______ are people who break the law.3.______ is the crime of stealing from a shop.4.______ is the crime of stealing from a house.5.______ centers can help people to stop taking drugs.Task2 :听力练习,层层递进,获信息抓关键。
Step3 :设疑、导读、预测: T: According to the given vocabulary, can you guess what the listening material is about?(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T: Go through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2 and predict the answers.(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Step4 :导听、释题、听辩交流: T:For the 1st time,listen and try to get the answers to the 5 questions in Activity 2.Require that students should write down some related information.Questions:1.Is the woman in the studio a police officer? 2.Is she sure abou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steal to pay for drugs? 3.Do drug users only steal from shops? 4.Do all drug users attend treatment centers? 5.Are most drug users young men?(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听录音)(针对听力练习的具体任务、目标)
T: For the 2nd time, listen and try to fill in the form below.name of the interviewee job of the woman number of the people who use illegal drugs in Britain number of the people who break the law to pay for drugs number of the addicts who go to treatment centers crimes they commit After listening, check the answers.(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边听录音边作摘记,养成边听边记边理解的良好习惯)
Step 5 :浏览原文,检查核对,扫除疑问。再播放一次录音,把录音材料编成完形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复习,核对检查所听内容 Step 6: 给关键词,概括大意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ith his group members first and later check.四、课后反思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单词教学的引入→听力预测→细听找细节→再听扫障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听力理解的策略。以听为主线,兼顾其它技能的培养。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输入相关的语言知识,进行情感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共同参与,体验并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