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2017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池》
部编2017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小池》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泉、流、柔、荷、露”,会写“树、爱、尖、角”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认识“泉、流、柔、荷、露”,会写“树、爱、尖、角”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本课生字卡片,(教师)生字本。(学生)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池上》 一 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荷花)
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一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强调“池”是翘舌音,小池就是刚刚课件中的荷花池。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圈出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古诗,检查圈读,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生词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自由读,分男女生读,课件出示生词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例:图书角,卫生角。
(4)出示生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5)利用课件抢读生字,巩固生字。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听师范读。(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抽生读。(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划出小节线)(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的重要目标,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 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将失去活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情动而辞发。
四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吟唱古诗,(1)吟唱(2)加动作吟唱。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用吟唱的方式来传唱国学,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1)写字 姿势:头正身直,三个“一”。观察今天写的四个字:结构、高低、笔画
(2)观察“树”是左中右结构,左右两边一样高,中间“又”稍矮点。“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角”的“横撇”写到“用”的“横折钩”中间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板书设计
小 池
泉眼 惜
树荫 爱 大自然 小荷 露 热 爱 蜻蜓 立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吟诵,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 “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第二篇:部编一年级下《小池》教学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呢?
2、今天我们要随一位诗人一起去欣赏一下夏天的美景。
3、揭题“小池”,引导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简介诗人杨万里)
2、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由读古诗。(1)画出不认识的生字;(2)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之间互相学习生字,说一说识记方法。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指生读
4、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5、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读古诗。
7、范读,生感受节奏。
8、学生练习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
1、指名读,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说一说想象的画面。
3、学习前两句诗。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2)师: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练读“泉眼。(3)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4、师: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
5、师: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6、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师: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7、引导朗读第一行,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8、师: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
9、课件展示“树阴”
(1)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师: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10、出示第二行古诗
(1)个别读
(2)学习生字“爱”、你觉得是谁喜欢这样的风光?
(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三、出示古诗,体会意境(3、4两行)
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生自由读读这两句古诗(读正确)
3、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你能不能画出这样一幅画呢?
4、交流:这两句诗中都有哪些景物,画一画。
5、共同交流(板画)学生添一添都有什么。(蜻蜓、小荷等)
6、看图再读诗句。7体会字意:
“露”(1)师: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2)师:你能给它找朋友吗?
(3)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立”(1)师: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师: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四、情感诵读,内化意境
1、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读
自由读、个别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2、组织背诵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师: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嫩嫩的荷叶,可爱的小蜻蜓,还会有什么?
2、换位体验,说话训练
师:如果你就是只可爱的小晴蜓,你就是条活泼的小鱼儿,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3、师:多可爱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难怪大诗人杨万里看到后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古诗——引读杨万里的《小池》
4、师: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再来齐读一遍。
5、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第三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31-小池教学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惜,爱,露,立”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惜,爱,露,立”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
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美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体现,它语言精简,文字优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池的美丽小诗。(板书“池”)
谁知道池是什么?(池塘)那么小池又是什么?(小池塘)(板书小)
谁见过小池塘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小池塘的古诗《小池》,通过预习,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它的作者是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同学们还学习过杨万里的那首古诗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谁能背一背(指名背诵,)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什么植物?(荷花)是什么样子的荷花?(盛开的荷花)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池也是与荷花有关的。那么,作者在《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3、这一课里有五个生字,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昔:昔日,往昔。
惜:珍惜,爱惜。爱惜,爱惜是需要用心爱惜的,所以,昔加上竖心旁就是“惜”。廷:宫廷,朝廷
蜓:蜻蜓。因为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露:露出,露头。
(出示字卡,名读字,组词,齐读)大家把字放到古诗中再齐读一遍。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一)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指名齐读)读了这句诗在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呢?你看到了什么?(泉眼,树阴,水,)(学生回答,教师画泉水,树阴。)把你看到的景色用你的理解读出来。
这句诗写了泉水和树阴的美丽,那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树阴照水爱晴柔----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2、你是从哪个字看这句古诗的大概意思的?(惜)谁爱惜谁?(泉眼爱惜泉水)他是如何爱惜泉水的?(让泉水细细的流淌)涓涓细流生怕水滴溅出来,那么,读这句诗的时候,要读出非常爱惜的感情,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读,评价)把泉眼的泉水的爱惜之情融入诗句中让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3、同学们要是通过哪个字看出树阴的感情呢!(爱)爱是什么意思?(喜爱)喜爱什么?(喜爱晴柔)晴柔是什么意思?(晴天的柔和风光)谁喜爱柔和风光?(映在水上的树阴)谁能把树阴对晴天柔和风光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指名读,评价)
4、泉眼爱惜泉水,树阴喜爱晴天柔和风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的写法)非常好,把泉和树阴当成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的感情,说明作者对泉水和树阴是怎样的?(喜欢)想像着作者的喜欢之情齐读这一整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也体会到了你们的喜爱之情。那么除了这些,小池里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接下来的诗句(指名读)谁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呢?(学生回答。)
2、从哪个字看出小荷叶是刚刚长出水面的(露)露是什么意思?(露出)谁能形容一下露出水面的小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小荷叶刚刚长出来,只露出尖尖的一个小角,教师画荷叶。)这个只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的小荷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蜻蜓落到了他的上面,教师绘画蜻蜓)为什么用“立”而不是“落“呢?(更加有生机)一个露,一个立,让小池塘显得更有生机,浮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更加生动。作者连这样的小细节都观察到了,如果你是作者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有生机的,喜气的,指名读,评价,齐读)
3、让我们看着画面,想想这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再一次齐读小池。(齐读)作者怎么写得这样好呢?你读出了什么?追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小荷花池美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谁能读出这喜爱的感情呢?(指名读,齐读,评价)
4、读得真美啊,仿佛小池现在我们的眼前一般,想像整首诗的意境试着背诵出来(给两分钟时间背诵)谁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齐背)
5、这首诗我们已经学完了,《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盛开的荷花,《小池》是刚刚长出的小荷叶)在作者的眼中,不论是盛开的荷花还是刚刚长出来的小荷叶,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表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非常深的。
四、书写生字。
这一课中出现了五个生字,同学们打开练习本和老师一起书写。昔:主笔“—”,强调笔顺,范写。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范写书写。
廷:半包围结构,主笔平捺,强调笔顺。第二个横长。范写书写。蜓:范写。书写。
露:上下结构。范写。书写。
五、回顾古诗,小结。
让我们再次想着小池的美景,在此诵读。作者用古诗的写法,写出了小池的美丽景色,写出了对小池的热爱,那么,你会怎样展现你所见到的小池的美丽呢?课后,请大家试着写一写,把你写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第四篇:新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①“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用心去疼,用心去爱,这就叫“惜”。所以旁边是个竖心旁。
②(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③“晴”——阳光灿烂“qing,qing,qing”见“青”后鼻韵qing,qing” “柔”——舌头卷起“rou,rou,rou ”温柔、柔和、柔软 ④“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⑤(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现在快速认读,有把握吗?
5、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6、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这会儿划分了节奏线,谁还会读?
三、创设意境,品读感悟。
1、指名朗读。(个别——全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跟着朗读的节奏,我们来到了小池边,看——(课件播放)这是个怎样的小池呀?
(干净、清澈——池水清澈。这可是小池的特点呀,真会说。)(再看看周围,这个小池还有什么特点?——安静、宁静、美丽)
3、孩子们,杨万里的诗里每一行都是一个美丽的画面。画面里都给咱们展示了不同的景物。
(1)我们先看第一行诗:“泉眼无声惜细流,” ①诗中写了什么景物呢?(板书:泉眼、细流)②看,这冒着泉水的小洞就叫——(泉眼)泉水就从里边流出来了,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
③哦,诗中把这细细的泉水叫——(板书更改:细流),细细的泉水总是这样慢慢地流着,谁能读出细水慢流的感觉?这细水慢流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呢?(无声)嗯,泉水悄悄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步子很轻,全班读——
这轻悄悄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会——诗中哪个词写到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还会读出这份不舍? ④小结:“细”、“无声”都给我们展示了泉水细流的画面,可只有读懂了“惜”字,才能明白诗人的情感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读——(齐读)过渡:泉水慢慢地流着,流到哪呢?(出示图片)猜猜看,哪一行诗写了这个画面?
(出示:“树阴照水爱晴柔。”)
(2)这行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呀?(树阴、池水)谁能上来找一找图上的树阴在哪儿?
哦,树阴就是树的影子。影子都这么清晰了,可见小池里的水非常——(清澈)看,一缕缕柔和的阳光透过绿树照射在清清的池水里,美不美!美得连绿树也投进它的怀抱了,这就叫“________爱_________。”(板书:爱)
学到这,咱们发现,小池就像刚才咱们说的那样清澈、宁静。难怪诗人如此“惜”,如此“爱”。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指导朗读:池水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地躺着,爱它就别把它吵醒。点评:你这样轻声细语,就不会破坏小池的宁静了。看来你跟树阴一样爱小池。(指名1-2个)
过渡:小池都是这样安静吗?我们一块儿读一读后两行诗歌。(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你觉得这时的小池跟刚才一样吗?多了什么景物呢?(板书:小荷、蜻蜓)小荷是什么?(对,没展开的荷叶)
【小荷——夏天刚来,她就从池里探出头了,尖尖的、卷卷的,多娇嫩的小荷呀。】
小蜻蜓就停在上头。池塘里就这一只蜻蜓吗?看——(出示句式:小蜻蜓飞来了,有的_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小结: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蜻蜓,池塘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过渡:娇嫩的小荷姐姐碰上这群活泼的小蜻蜓,你会怎么读这两行诗句? ①读出对比的:(安静害羞的小荷是你,调皮的蜻蜓也是你,能读出对比,真了不起!)②读的平平的:
a小荷姐姐正紧闭着叶片呢,多害羞呀!读——
b有点像害羞娇嫩的小荷姐姐,蜻蜓也这么害羞吗?再读读!(有点调皮了,再读——)
小结:一个害羞、一个调皮,读出对比了!(全班)(4)拓展谈话:
这会儿,小蜻蜓立在上头,跟小荷姐姐在干什么呢?
①说悄悄话:说什么呢?悄悄告诉我——他多信任小荷姐姐,正说着贴心话儿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近呀!②打招呼:来,跟小荷姐姐我打打招呼——不够热情,我不理你了。真够热情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热呀!③唱歌:一早就给姐姐带来好听的歌,多友好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④休息:飞累了吧,在我这休息舒服吗?,那就多歇一会儿!他俩多亲密!孩子们,你眼中的小蜻蜓有调皮的,有热情的,有粘人的,可以有自己的读法。来一块儿再读读这两行吧——(自由读诗句)
小结:孩子们,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水,那小蜻蜓和小荷姐姐那么亲密。这是为什么呢?的关系呢?(板书:喜欢)
过渡:他们亲密地说着聊着,给宁静的小池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生机。带上感情,连起来读一读吧!(全班)
小结:小池虽小,却处处充满生机,充满乐趣——(齐读全诗)(5)诗歌带上旋律更美,更动听,和着乐曲声,咱们再读——
(6)现在闭上眼睛,你能想起诗中美丽的画面吗?来,看着板书的提示,咱们有滋有味地背一背,齐——
四、余味延伸,积累巩固。
杨万里不仅带领我们欣赏了小池宁静,感受了小池的趣味,还让咱们记住了那棵害羞尖角的小荷。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才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总结:美丽的夏日荷塘,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孩子们,夏日荷塘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上网好好找找!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补充在课文里![板书设计:] 小 池
泉眼(惜)细流
树阴(爱)水
小荷(喜欢)蜻蜓
大班古诗《小池》案例与反思
2013-08-05 作者:张晓敏 | 小池 古诗 大班
活动设计背景
正值初夏,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为了让孩子感受夏天的景色,自然的美丽与万物的和谐,我选择了古诗《小池》。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活动目标
活动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3.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古诗感受夏天的美丽。
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活动准备
《小池》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电脑课件,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师:孩子们,现在时什么季节到了?(夏天)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小池塘边区欣赏夏天的景色,你们想去吗?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师:这里的风景怎样?
幼:很美丽,漂亮。
师:这里的确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过渡: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1.边欣赏课件,边倾听老师朗诵古诗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谁写的?
2.再次欣赏古诗。(师范读)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幼儿说出一句就结合画面理解一句诗句的意思)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3)完整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
(1)幼儿跟读。
(2)集体朗读
(3)指导朗读:
一、二句(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三、四句(读出欣喜的语气)
(4)随着音乐课件,朗读古诗。
四、感受古诗的特点。
1.课件出示古诗今解的内容和古诗全文。
同样是小池的景色,我们开始的时候用了很长一段话描述画面的内容,看看诗人用了几句话?共有几个字?
2.教师揭示古诗的特点:句子简短,语言精炼,押韵。
五、延伸绘画活动:我心中的小池。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大班出现了古诗教学活动,为了上好古诗教学,同时结合季节特点,我选择了古诗《小池》,活动中我通过课件的图画,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池景色的美丽,古诗的意境美 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幼儿充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图画的意思时,教师话锋一转: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此时激发了幼儿的想听古诗兴趣,究竟诗人会怎样用古诗来描写这样的画面呢?和我们说的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孩子们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古诗教学活动中。
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教师紧紧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来引出相应的诗句进行学习和诵读,并让幼儿通过图文结合感受泉眼与泉水、树阴与池水、小荷与蜻蜓之间的联系,从而感受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为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对诗句中关键词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时候利用了幼儿在平时“词语开花”的经验,对古诗中关键的词语进行拆字组词的方法,这样幼儿不仅很感兴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在进行教学中,我也看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果在孩子们自由讲述了画面的内容后,教师能及时把幼儿的发言进行归纳,用散文的形式对画面总结性描述,对于幼儿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句子简短,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等特点,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更锤炼,做到语言简练。这次教学活动,教师是通过让幼儿找出关键事物,并让幼儿找一找这些景物分别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来引出诗句,然后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古诗,感受意境。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幼儿找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以后,马上回到画面中,通过画面的理解再引出古诗进行学习,哪一种方式更有效。
第五篇:新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教案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甘肃省华亭县民族小学
高红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1)“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怎么记住这个字?
(2)(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3)“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4)(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现在快速认读,有把握吗?
5、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6、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这会儿划分了节奏线,谁还会读?
三、创设意境,品读感悟。
1、指名朗读。(个别——全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跟着朗读的节奏,我们来到了小池边,看——(课件播放)这是个怎样的小池呀?
(干净、清澈——池水清澈。这可是小池的特点呀,真会说。)(再看看周围,这个小池还有什么特点?——安静、宁静、美丽)
3、孩子们,杨万里的诗里每一行都是一个美丽的画面。画面里都给咱们展示了不同的景物。
(1)我们先看第一行诗:“泉眼无声惜细流,” ①诗中写了什么景物呢?(板书:泉眼、细流)②看,这冒着泉水的小洞就叫——(泉眼)泉水就从里边流出来了,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
③哦,诗中把这细细的泉水叫——(板书更改:细流),细细的泉水总是这样慢慢地流着,谁能读出细水慢流的感觉?这细水慢流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呢?(无声)嗯,泉水悄悄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步子很轻,全班读——
这轻悄悄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会——诗中哪个词写到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还会读出这份不舍?
④小结:“细”、“无声”都给我们展示了泉水细流的画面,可只有读懂了“惜”字,才能明白诗人的情感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读——(齐读)
过渡:泉水慢慢地流着,流到哪呢?(出示图片)猜猜看,哪一行诗写了这个画面?
(出示:“树阴照水爱晴柔。”)
(2)这行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呀?(树阴、池水)谁能上来找一找图上的树阴在哪儿?
哦,树阴就是树的影子。影子都这么清晰了,可见小池里的水非常——(清澈)看,一缕缕柔和的阳光透过绿树照射在清清的池水里,美不美!美得连绿树也投进它的怀抱了,这就叫“________爱_________。”(板书:爱)
学到这,咱们发现,小池就像刚才咱们说的那样清澈、宁静。难怪诗人如此“惜”,如此“爱”。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指导朗读:池水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地躺着,爱它就别把它吵醒。点评:你这样轻声细语,就不会破坏小池的宁静了。看来你跟树阴一样爱小池。(指名1-2个)
过渡:小池都是这样安静吗?我们一块儿读一读后两行诗歌。(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你觉得这时的小池跟刚才一样吗?多了什么景物呢?(板书:小荷、蜻蜓)
小荷是什么?(对,没展开的荷叶)
【小荷——夏天刚来,她就从池里探出头了,尖尖的、卷卷的,多娇嫩的小荷呀。】
小蜻蜓就停在上头。池塘里就这一只蜻蜓吗?看——
(出示句式:小蜻蜓飞来了,有的_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小结: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蜻蜓,池塘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过渡:娇嫩的小荷姐姐碰上这群活泼的小蜻蜓,你会怎么读这两行诗句?
①读出对比的:(安静害羞的小荷是你,调皮的蜻蜓也是你,能读出对比,真了不起!)②读的平平的:
a小荷姐姐正紧闭着叶片呢,多害羞呀!读——
b有点像害羞娇嫩的小荷姐姐,蜻蜓也这么害羞吗?再读读!(有点调皮了,再读——)
小结:一个害羞、一个调皮,读出对比了!(全班)(4)拓展谈话:
这会儿,小蜻蜓立在上头,跟小荷姐姐在干什么呢?
①说悄悄话:说什么呢?悄悄告诉我——他多信任小荷姐姐,正说着贴心话儿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近呀!②打招呼:来,跟小荷姐姐我打打招呼——不够热情,我不理你了。真够热情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热呀!③唱歌:一早就给姐姐带来好听的歌,多友好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④休息:飞累了吧,在我这休息舒服吗?,那就多歇一会儿!他俩多亲密!
孩子们,你眼中的小蜻蜓有调皮的,有热情的,有粘人的,可以有自己的读法。来一块儿再读读这两行吧——(自由读诗句)
小结:孩子们,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水,那小蜻蜓和小荷姐姐那么亲密。这是为什么呢?的关系呢?(板书:喜欢)
过渡:他们亲密地说着聊着,给宁静的小池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生机。带上感情,连起来读一读吧!(全班)
小结:小池虽小,却处处充满生机,充满乐趣——(齐读全诗)(5)诗歌带上旋律更美,更动听,和着乐曲声,咱们再读——(6)现在闭上眼睛,你能想起诗中美丽的画面吗?来,看着板书的提示,咱们有滋有味地背一背,齐——
四、余味延伸,积累巩固。
杨万里不仅带领我们欣赏了小池宁静,感受了小池的趣味,还让咱们记住了那棵害羞尖角的小荷。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才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总结:美丽的夏日荷塘,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孩子们,夏日荷塘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上网好好找找!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补充在课文里![板书设计:] 小 池
泉眼(惜)细流
树阴(爱)水
小荷(喜欢)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