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案(郑学玲)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教学设计 执教人:郑学玲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2.通过实验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二、教学构思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想
1、精心设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精心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设计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实验,其次设计了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flash画面,用来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又设计了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设计了中和反应实验,利用颜色的变化及Flash动态画面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反应的进行,最终达到了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和水。
(三)教学思路和过程
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形成一个良性的、具有和谐关系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通过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到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来,因此,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层层设疑,环环紧扣”,进一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合作,整个过程老师充分发挥主持人的角色。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的是“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实验、交流→分析思考→获取结论”。
教 学 过 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
子。现在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CuSO4+NaCl—;CuSO4+BaCl2—的反应方程式.这两个化 学反应能否发生呢?若能,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生] 写出方程式.[新课推进] 那么这两位同学写对了吗?好,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实验探究1】取1--2mL的CuSO4溶液,逐滴加入NaCl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 没有什么现象.
[师] 好,我们再来做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取1--2mL的CuSO4溶液,逐 滴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 出现白色沉淀。
[师] 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学生思考交流】
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学生得出结论】
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在水溶液中,CuSO4可以电离出Cu和SO4, 而NaCl可以电离出Na+和Cl-,这些离子在水溶液中只是相互间的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但第二个实验,CuSO4电离出的Cu2+和SO42-与BaCl2电离出的Ba2+和Cl-混合之后,SO42-和Ba2+生成了新的物质Ba SO4沉淀,所以混合后的溶液中SO42-和Ba2+ 个数减少,而Cu2+和Cl-的个数没有变化。
[师]: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通过flash动画来展示反应的全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让学生感受反应的实质是:H++OH-==H2O,Na+、Cl-没有发生反应。
【老师过渡】
实验说明产生水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
【学生讨论总结】
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结论: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使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
[板书]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
3、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使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老师过渡】是不是所有离子反应都得符合以上任一条件?
[生]:思索„„
[师]:按反应类型的分类,上述反应都属于四大基本反应中的哪一类型? [生]:复分解反应
[师]:对,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只适用于复分解型离子反应。想不想知道其它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呢? [生]:想。
[师]:我们将在学习第3节课后进一步扩充,同学们课余时间可先预习。
【老师过渡】请同学们接下来再动手做一下实验探究4。
【学生实验探究4】
取1-2mL的NaOH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有何现象?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有什么现象?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吗?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后,把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写在黑板上。2NaOH + H2SO4 = Na2SO4+2H2O H ++ OH-= H2O 【flash动画展示KOH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反应物,虽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反应现象却可以相同。
【老师过渡】
不同的反应物,虽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反应现象却可以相同。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交流】
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学生得出结论】
—小组代表发言。
结论:前者只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后者还表示一类反应
56-
第二篇:安全教育教案:郑玲
安全教育教案
七(5)班郑玲
教学目标:
1、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2、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护能力。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一)地震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具体参见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紧急疏散预案)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
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
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2)“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地面的落差。
(3)“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3.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结束语:
总之,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护方法,提高自护能力,才能在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时从容应对。
第三篇: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说 课 稿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董丽梅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董丽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分析、过程分析、效果预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会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反应》是落实《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即“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一个内容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它紧随在“从实验学化学”、“物质的分类”之后,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是人们认识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同时是历年高考考察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先通过复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入手,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引入离子反应 的本质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再由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老师引导再次规范书写步骤,以酸碱中和反应练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最后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点:如何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4、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Na2SO4溶液、KCl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HCl溶液、Na2CO3溶液、酚酞、CuSO4溶液。(3)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上。
(4)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做实验,全班按座位分为9个小组。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状况: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复分解反应、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等知识储备
学生能力状况:通过初中实验及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得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挖掘信息的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学生心理状况:困惑的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对方程式掌握不够牢固,教材不涉及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对于哪些物质可以拆、哪些物质不可以拆,单纯的依靠“易溶的”、“易电离的”去统领,学生理解不透彻,因此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以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归纳研究 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观察法、讨论法等方法。以“提出猜想→实验探究→ 实验验证 →讨论得出结论”为主线。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验、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具体安排:将全班同学分为9个小组,每小组6人,把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别搭在各小组中起到带头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做好准备
【复习导入】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先独立思考、翻书、讨论,把答案写下来,小组内相互批阅、指出不足)
H2SO4、NaOH、Na2CO3、Na2SO4、BaCl2、Ca(OH)(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投影】
(二)实验探究、掌握新知 【实验探究1】 将2ml的Na2SO4溶液分别加入2ml的稀KCl溶液和2ml的BaCl2溶液中,观察现象,分析反应的本质,哪些离子参与反应?
(先小组实验,依次记录实验现象、完成表格中的内容,自由发言,其它同学补充,不得重复)(课件展示)【投影】
通过实验思考
1、什么是离子反应?
2、实验(2)中的Ba2+和SO42-为何减少了?离子反应的
本质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结束后课件展示)【投影】 【实验探究2】
1、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NaOH溶液。
2、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3、向盛有2mLNa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1-2mL稀盐酸。
(阅读课本P33页实验2-3,先小组实验,依次记录实验现象、完成表格中的内容,自由发言,其它同学补充,不得重复)(课件展示)【投影】
通过实验思考:
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4、离子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结合实验,归纳出相应结论,自由发言,其它小组补充,不得重复)(学生自由发言结束后课件展示)【投影】
思考:实验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Ba2++SO42-==BaSO4↓是如何书写出来的?
要求:阅读课本P32页内容,先独立思考,在草稿纸上解答完后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本组形成统一结论,然后自由口头发言,其它同学可以补充、纠错、不要重复。
【投影并讲解】写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归纳发言后展示课件、全班齐读)【投影】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三)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要求:先独立思考,在草稿纸上解答完后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本组形成统一结论,派代表上台展示,其它同学可以补充、纠错、不要重复。(6分钟)
【课堂训练】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制备CO2
(2)Fe与稀HCl反应制H2 【检测】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氢氧化钾溶液与硫酸反应
(先独立思考,按照书写四大步骤,解答完后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形成统一结论,上台投影展示,其它同学补充、纠错)(学生展示成果结束后课件展示)【投影】
【成果汇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在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要求:先独自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将其要点写下来,进行小组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展示,阐述所学到的重要知识点,同学们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小结)
五、效果预测
通过这样教学过程的实施,将难点建立在实验探究基础上进行分散,能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又突显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
(一)、离子反应
1、概念: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生成弱电解 质(弱酸、弱碱、水)
4、离子反应的特点:使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
(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
(1)“写”:必须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Na2SO4 + BaCl2 == BaSO4↓+2NaCl
(2)“拆”:把 在水溶液中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2Na+ + SO42-+ Ba2+ + 2Cl-== BaSO4↓+ 2Na+ + 2Cl-沉淀、气体、水、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等不能拆;
(3)“删”: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2Na++SO42-+Ba2++2Cl-== BaSO4↓+2Na++2Cl-(4)“查”:检查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Ba2++SO42-== BaSO4↓
七、课后作业布置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HCl和 NaOH 溶液反应
(2)H2SO4和 Ba(OH)2溶液反应
(3)Fe和 CuSO4 溶液反应
2、判断下列离子反应是否正确?若不正确的,指出
(1)Fe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 +3H2↑(2)H2SO4和 Ba(OH)2溶液反应:
H++SO42-+Ba2++OH-==BaSO4↓ + H2O(3)Fe+Fe3+ == 2Fe2+
(4)NaHCO3和HCl反应:2H+ +CO32-==CO2↑+H2O
其错因。5
第四篇:《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史延海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做到:
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发生条件
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应该已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其他知识大多数同学可能不知道
教法选择:探究式等
教具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探究实验1]用0.1mol/L的蔗糖、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导电性
对比实验
[学生预测并探究]通电后灯泡是否会全亮?
[现象]略
[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BaCl2、HCl、蔗糖、CuSO4、CH3COOH
[思考]同样是0.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 [学生回答]略
[引导看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练习]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NaOH②一水合氨③CH3COOH④Na2CO3 ⑤HCl⑥乙醇
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 D、①④⑤⑥
[变式训练]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练习]写出实验中4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小结]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并简介“可逆符号”的意义
[探究实验2]将BaCl2溶液倒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
[学生预测并探究]溶液中可能有什么现象?
通电后灯泡还会亮么?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后、演示]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通电后灯泡仍然很亮
[练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并导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动画演示]通过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体现离子反应的实质
[学生探究]请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板演]学生讲解书写方法
[引导看书并投影小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点
[变式训练]将碳酸钠溶液改成大理石还能用刚才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么
[师生共同]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目的在于给出规范的书写步骤并让学生得到训练)
[探究实验3]现有:CuSO4、NaOH、HNO3、K2CO34种溶液
1、请讨论:将上述4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有几种可能?
2、进行实验,探究发生的反应并记录现象
[讨论并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练习]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Ag+、NO3-、Cl-B.H+、CO32-、K+C.Na+、SO42-、H+D.H+、NO3-、OH-
[练习]将上述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按步骤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小结]评价并再次强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
[引导分析]利用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探究实验中“硝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相比较得出离子方程式的的意义――可表示一类反应
[课后练习]
5.下列四个反应均可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对么?为什么?
A.Ba(OH)2溶液与稀硫酸 B.Cu(OH)2与稀硫酸C.NaOH溶液与稀硫酸 D.NH3•H2O与稀硫酸
《离子反应》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学习过程:
[探究实验1]
[练习]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BaCl2、HCl、蔗糖、CuSO4、CH3COOH
[结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思考]同样是0.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不同? [看书]讨论
[练习]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NaOH②一水合氨③CH3COOH④Na2CO3 ⑤HCl⑥乙醇
A、①②④ B、①④⑤C、②③ D、①④⑤⑥
[变式训练]上述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结论]强、弱电解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练习]写出HCl、CH3COOH、CuSO4、BaCl2 4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探究实验2]
[练习]写出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并导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讨论]请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看书并小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要点
[变式练习]将碳酸钠溶液改成大理石还能用刚才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么?按步骤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实验3]。
[讨论并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练习]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Ag+、NO3-、Cl-B.H+、CO32-、K+C.Na+、SO42-、H+D.H+、NO3-、OH-
[练习]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按步骤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CuCl2+NaOH-
(2)CuCl2+ K2CO3-
(3)HNO3+K2CO3-
(4)HNO3+ NaOH-[讨论并小结]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练习]
5.下列四个反应均可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对么?为什么?
A.Ba(OH)2溶液与稀硫酸 B.Cu(OH)2与稀硫酸C.NaOH溶液与稀硫酸 D.NH3•H2O与稀硫酸
第五篇: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二章第二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以后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平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
++-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习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3.谈谈练习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习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习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习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2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如H3PO4),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H+=SO2↑+H2O(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此时Ca(HCO3)2 过量],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离子共存问题(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
2、MgS03、MgC03、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Al3+与HS-、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Fe(SCN)]2+,Ag+、NH4+、OH-生成[Ag(NH3)2]+,Fe3+与C6H5OH也络合等(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S2-、CO32-、PO43-、AlO2-、SO32-、ClO-、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Br-、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⑤某些络离子,如[Ag(NH3)2]+,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Ag(NH3)2]+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