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师生问好:同学们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1.师:同学们,又到了音乐课的时间了,你们开心吗?(生答开心)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母爱的歌曲《月牙船》,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吧?那么接下来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歌,在优美舒展的旋律中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吧!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唱的真不错,听了同学们的演唱啊,老师顿时觉得身心愉悦,充满了力量。)
2.从这节课开始啊,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歌曲系列。这一单元的大标题是《母亲河》,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母亲河吗?(学生抢答,长江,黄河。)看来呀,同学们掌握的知识还真不少,真了不起!自古以来,最能被称为母亲河的就是长江、黄河。它们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无数生命,滋养着华夏儿女,灌溉着田园和牧场。这两个流域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中华大地。我国历史的每一章节,也几乎都与长江黄河息息相关。例如我们熟知的“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等,所以呢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
3.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更真实,更全面的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播放媒体课件A介绍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自西向东横贯我国腹部。B------长江的外观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颂。既有诗仙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也有词人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放情怀。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这么壮观的母亲河,你们喜欢吗?为之自豪吗?(生答)------好,接下来呢,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同去赞美母亲河,歌唱母亲河,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板书题目,曲调,节拍,演唱速度
2.首先,请同学们打开音乐教材13页,有感情的齐读两段歌词。(同学们读得很好,咬字清晰,感情真挚。)
3.介绍创作背景:这首歌曲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人们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中播出,立即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并获得了第四届儿童音乐电视大赛的金奖。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吧!
4.初听歌曲范唱,师(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唱了?)5.再听范唱,用啦啦啦的模式轻声哼唱(真不错,老师听着已经有那么一点点感觉了)为了鼓励你们,老师介绍一个音乐中的新朋友给你们认识:是出示反复记号,终止线前一个冒号,这是乐曲中常见的一个标记符号,叫做反复记号。师讲解作用
6.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新朋友一起去分析一下歌曲的结构以及演唱情绪吧: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舒展平稳,带有叙事性。演唱时声音要轻柔,婉转。(师范唱)第二部分从长江我的家一直到结尾,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旋律激昂,带有歌颂性。在演唱的时候声音要激荡,高昂一些。(师范唱)
7.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恰当的情绪跟随着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吧!
8.同学们唱的是越来越好了,每一遍都有进步。不过呢,可不要骄傲,因为呀,仍然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师举例:歌曲中有几处相同的词句,而且呢旋律也非常的相似,所以呢容易混淆。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和两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9.同学们,我们已经一起整齐,有感情的演唱了几遍歌曲,这种演唱形式叫做齐唱,而教材上又给我们推荐了另外不一样的演唱方式,领唱后在齐唱,我们一起去试试吧。(第一乐段教师领唱,学生齐唱。第二乐段找一名学生领唱,其它同学齐唱。
10.师鼓掌:老师的掌声中有鼓励,但更多的是赞美。听了同学们的演唱,我只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声情并茂,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希望你们可以继续加油!
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去演绎它,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说啊,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同学们,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感动生命,母亲河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安逸的生活,我们要热爱生命,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篇:《长江》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思路设计】
本文的题目是《长江》,长江客观的说就是一条大河,怎样将长江这一大河的内在美和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意义,向读者传达出来。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解了这一重点,进而给学生一个启发: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从这些方面看长江,可以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啊!从而给学生以后练习写作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热爱。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
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们用“三读”学习法学习本文。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指生朗读课文。
1、正字音。
2、识词义。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的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3、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4、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板书: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5、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的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1、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板书)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例如:
(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 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3、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板书设计】
长
江
郭 风 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拟人、比喻、排比、反复
【布置作业】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第三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你在我的生活里
·长江,我们每个同学都熟悉。说说你所熟悉的长江,或者与长江有关的事物、诗词。
1、衣、食、住、行;
2、关于长江的诗词:
教材中曾经学到过的;李白一人就有三首。
师总结。
·听音乐,默读课文,谈初步的感受;
朗读诗歌,注意读正确、读出节奏。
二、我的眼里只有你
·长江之歌,这“歌”就是——
我们歌唱长江,我们赞美长江,你、我,长江应该是第三者,为什么作者不说“她”从雪山走来?
出示雪山图,你的脑海里跳出了哪些词语,师描述,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你走来——
默读第一句,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提炼“丰彩”和“气概”的意思.这时候,你的眼里还有我吗?
把看到的形象融入你的朗读。
读诗就要这样:读出形象,并想开去,再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
·我们继续来读第二句,拿起你的笔,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为了加快记的速度,请写关键词。
交流
教师点化:
出示照片,我家门前有条弯弯的河,叫中心河,她通往长江;(指另一学生)你家屋旁有一条——叫——他——
当我吃着香甜的米饭的时候,我就想起长江;
当我——时候,我就想起长江;
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很好,请你挑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听了大家说的,你想把哪个词语送给长江?(哺育 母亲都可以,相机指名读)
出示长江图(沿途经过的省份,和代表性景物)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的(),你是无穷的源泉,指图,读,你用健美——
·表达内心的赞叹
分角色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齐读第三句。
·回顾第一小节的学法。
1、抓住重点词语,品味;
2、读出形象、读出感想;
3、通过朗读来表达。
三、你在历史的长河里
·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来读第二小节
圈出重点词、批注、通过朗读来表达。
交流
教师指引:
荡涤:
1、荡涤和“洗涤”之比较;
2、物质、精神;补充,有关长江的历史重大事件。
推动:长江在新时期发挥的一些巨大的作用,如三峡工程。
师生,整理边语言,边指导读。
在这巨浪滚滚的长江中你看看到了什么?
情到深初,歌以咏之,出示带五线谱的歌词,学生跟唱。再变成诗行,问学生,你们发现了,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1、结构整齐
重要的话,我们才重复说,每节的最后两句话为什么重复说? 音乐里重复的叫?
诗歌里重复的叫?
2、时空角度
第四篇:长江教学设计(热门2篇)
篇1:长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会利用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相关河流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长江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难点:
长江的各河段特征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启发式教学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歌词出自哪首歌吗?“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
——《长江之歌》那它又为什么要赞美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讲解]根据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可以知道长江是一条外流河,请同学们看到书上95页的两副彩图和96页的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源头与注入海洋。
[板图]长江流域图(下面边讲解边版图)
[讲解]长江发源于我国最大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随着我国西高东
低的地势自西向东流,注入我国的东海。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位居世界第三!那么,请同学们看着96页的长江的流域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讲解]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长江还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的总面积高达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讲解]从96页的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众多的支流,我们主要讨论几条较重要的支流。主要的支流有:在攀枝花处与长江交汇的雅砻江、流经了天府之国的岷江,在宜宾处与长江交汇、重庆市流入长江的嘉陵江、长的支流汉江在湖北武汉处汇入长江;长江干流南面的支流有:在重庆市涪凌地区汇入长江的乌江、沅江和湘江在先汇入洞庭湖后再汇入长江、赣江则是先流入鄱阳湖后再汇入长江。以,长江干流串联的两大淡水湖泊为:洞庭湖和鄱阳湖。
[承转]这些就是长江的基本概况,那长江的上中下游在哪儿呢?
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1、分界点宜昌湖口
[讲解]从96页的长江流域图可以知道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那么长江各河段特征又是怎么样的呢?
2、各河段特征
[讲解]首先,我们看上游:长江从海拔六千多米的高度流入我国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宜昌,我们知道第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一个特征是落差大;在长江的上游有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三江并流,这一段主要穿过了沟壑、峡谷众多的横断山区,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二个特征是峡谷多;在雨季来临时,长江有来自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补给、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降水,而上游本身拥有落差大,峡谷多的优势,所以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由于地处我国西南,交通不便,因此还没有大量开发利用出来。但是,随着人们对经济欲望的不断追求,人们在长江的上游进行大量的滥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得泥土在雨季时随着河水进入长江,使长江的含沙量在逐年递增。
[板书]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讲解]中游是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我们从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四条大型的支流,两个较大的湖泊,实际上长江的支流和其他较小的湖泊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中游,因长江中游的湖泊支流较多,我们在介绍长江按名称划分长江时讲到荆江,荆江就是位于长江的中游,荆江河段全长287千米,但是荆江河段的起始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是80千米左右,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荆江河段的弯曲程度的吧!在雨季来临时,上游大量河水的涌入,中游的流速由于落差小而缓慢,加上中游支流带来大量的河水,导致长江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长江中游的特征是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还有水患灾害多。
[板书]中游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水患灾害多。
[讲解]下游是江西湖口到入海口,在长江中下游的近海区,海拔在50米以下,河水流速缓慢,而中上游带来大量的河水使下游的河道不断变宽,致使下游出现江阔水深的景观,但是中上游带来的泥沙随着流速的减缓逐渐在这里沉积下来造成泥沙淤积,最显著的代表就是上海的崇明岛!所以,下游的特征是江阔水深,泥沙淤积严重。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源头,流向、注入海洋,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主要的支流、湖泊,还学习了长江的上中下游,包括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各河段特征。
[布置作业]针对长江各河段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发利用长江呢?请同学们下来预习,并绘制一幅长江流域图,并结合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
八、板书设计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
3、主要的支流、湖泊
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1、分界点宜昌湖口
2、各河段特征
上: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中:河曲多,湖泊多,支流多
下:流速缓慢,江阔水深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优点:
1、用歌曲《长江之歌》引入课题,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3、在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中国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措施。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4、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足: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在讨论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篇2:长江的教学设计
关于长江的教学设计
篇一:《长江》教学设计案例
八年级地理《长江》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学科:地理
2、课时:第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结合导学案自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
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各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四、教学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
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五、教学教具:用自编自制的课件;地图。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 师: 这是一首什么歌?
生:《长江之歌》
师: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6“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1、2、3、4(放映课件的概况:图、板书和活动)
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活动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
学生活动3、: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生答后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师: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师: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含沙量小
师:很好!除这些特征以外,长江的上中下游还各有特征。
(一)、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师: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上游指的是那一段?
生:各拉丹冬——宜昌
师: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边放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师: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
生: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师: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生:总长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师: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生: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师: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生:多峡谷急流
师: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师: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师: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师: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 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师:有没有解决办法?
(放课件裁弯取直,荆江分洪工程)
学生答后老师总结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 师: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 ——多支流,多湖泊
启发分析:用雨带的推移分析,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
有何调节作用?
生回答后师讲解:谁还记得雨带是怎样推移的?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同不同?洪峰会不会挤在一起?一般年份,南北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错开,从而削减洪峰,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涨水,特别是川江、汉江洪水一起袭来,中游的防汛、抗洪任务就十分艰巨。因此治理好中游的水患相当重要。
师: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学生边看边回答
答后老师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师: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呢?
(二)、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讨论: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总结:很好,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
1、“鱼米之乡”(放出下列内容及景观图简单扼要讲解)
面积人口 占全国的比重
淡水鱼轻工业产品
师: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学生回答老师强调:稻谷、淡水鱼。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所以说中下游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师: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2、黄金水道”
师: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
生: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精华地区
师:读课本P48页查图,通航里程达多少万千米?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 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抵重庆,运力可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
师: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回答后老师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
学生活动:请在书上划下四个水利枢纽名称,并在书上46页图中圈出。 师: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那么,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老师引入洪灾:众所周知,1998年的中华子孙刚刚在长江两岸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小结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师: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
师:那末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些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八、课堂小结:
付: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
第一大河
支流别称众多
鱼米之乡开发利用:黄金水道人河关系水能宝库治理保护:防洪等
九、课堂练习:
练习1:完成表格: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比较
练习2:思考:为什么国家最近规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全面无条件禁止砍伐树木,改为大力植树造林?
作业:完成填充图册。
十、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了长江水系的基本概况和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以及长江的利用和保护。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第五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二、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诗歌。
2、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
3、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培养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法设计:
通过视频欣赏、歌曲吟唱、歌词朗诵等,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作为背景,在音乐情境中导入新课)
师:有一条大河,蜿蜒曲折,酝酿着中华儿女几千年的爱国情怀;有一条大河,莽莽苍苍,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沧桑。这条大河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走来,与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为伴,用健美的臂膀挽着高山大海,向粼粼东海奔去。这条大河从遥远的亘古走来,与天外回荡的涛声为伴,用翻腾的巨浪荡涤岁月的尘埃,推动我们新的时代。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我们赞美长江,因为她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因为她有母亲的情怀。把我们的赞美与依恋串成一首歌,那就是《长江之歌》。
(学生沉醉于音乐节奏中)
二、知识链接
师:母亲河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身为儿女的我们,对于母亲河又了解多少呢?
生:长江从青海出发,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生: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尼罗河。
师:同学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更多地了解母亲河。
(展示投影: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学生全神贯注观看投影)
很多其他的文人骚客也喜欢讴歌长江,同学们能不能调动自己的课外知识库存,说出一些讴歌长江的诗句来呢?
(学生思考……)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国演义》片头曲里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其他学生投来肯定的目光)
生:我也想到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讨论热烈,教师示意暂停)
师:讴歌长江的古诗文非常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枚举。但是老师想告诉大家,古人赞美的长江,是未经改造的、质朴的长江,到了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长江在经济生活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长江有什么新的景象。
(投影:重庆、武汉、九江等长江流经的重要城市的图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图片)
师:(配图解说)美丽的长江,让我们的经济更加繁荣。为了赞美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下面,让我们欣赏《话说长江》的视频剪辑,来共同领略母亲河的英姿。
视频欣赏:
(播放《话说长江》视频剪辑,学生很有兴趣地观看)
师:《话说长江》拍摄于1983年,当年8月在央视播出的时候,引起全国观众热烈的反响,几乎可谓万人空巷。在这种情况下,《话说长江》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主题曲,成千上万的作品如雪片般纷飞而至。优秀的作品当然不少,但格外引起评委们注意的是一篇名为《长江之歌》的作品。这首歌的作者名叫胡宏伟,名不见经传,但是正因为这首歌,他的命运被改变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江之歌》正是胡宏伟当年技压群雄脱围而出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齐声朗诵它的歌词,体会它的壮美吧。
吟唱长江
生:(齐声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精读第2节:
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师: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生:(“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指导朗读:
师(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
练习朗读全诗。
并挑选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提问: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师(总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以及背诵本课文。
2、通过课文学习,练习生字生词。
3、练习造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仿写“**之歌“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总体是顺利的。学生对我所补充的视听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但是也凸显出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积极的参与,有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我的提问总是用沉默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
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把这些责任归咎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这也是一节探索课。将音乐视屏等视听材料与语文结合在一起,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但是还是要注意把握这个度,不能为了加材料而加材料,要有的放矢,注意不要舍本逐末,而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