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埃及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埃及教学设计》。

第一篇:埃及教学设计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下教学设计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

教学目标:

1.指图说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了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举例说明尼罗河、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埃及的经济现状。教学重点:

指图说出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尼罗河、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张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辨图说金字塔的渊源,补充:金字塔和中国长城一样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今天我们就一块儿畅游埃及,探寻一下这个神秘的“金字塔王国”。

承转:要想去埃及旅游,我们首先要知道埃及在哪儿。

一、位置及范围

读“非洲政区图”:描述一下埃及的地理位置(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分析),并请同学上台指图展示,归纳: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贯穿其境内。

自主学习:P77“苏伊士运河”说出其开通的重要意义,从而可以归纳出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承转】既然知道了埃及的位置,那么我们采用哪种交通方式去呢?航空,坐飞机去,我在互联网上查阅到目前我们中国和埃及之间开通了两条航线,分别是从北京和广州到埃及的首都开罗,那么埃及的首都开罗具体在哪儿呢?

二、首都、居民

读图8-13,找出开罗的位置,了解开罗的城市特点,城内清真寺众多,而且一下飞机局可以看到许多穿着如图服饰的居民。

温故知新:这种服饰是什么人的传统服饰?导出埃及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国语是阿拉伯语。回忆阿拉伯人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回答),归纳出埃及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境内沙漠广布。

三、沙漠、河流

自主学习课本P78“沙漠广布”,结合下图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埃及的地形气候特点,并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成果。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90%以上是沙漠,所以制约其人口、城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源。尼罗河几乎是埃及唯一的水源,所以对埃及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P78“尼罗河”小组合作探究:尼罗河为什么被埃及人民称为“生命之河”?并交流展示(要联系埃及的气候、地形特点,从人口、农业、城市的分布几个方面分析),教师点拨指导,并承转:尼罗河沿岸充足的水源和炎热少雨的气候非常适合长绒棉的生长,埃及的长绒棉曾经是该国主要的经济支柱,那么埃及现在经济怎么样?接下来学习“发展中的工农业”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自主学习P79“发展中的工农业”结合课本插图8-18,回答下面问题:(1)埃及的工业规模居非洲第几位?

(2)埃及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其中地位最突出的是哪一部门?(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4)主要农业区在哪里?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其中最著名的农产品是哪一种?

请同学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同学可以纠正补充,教师点拨,归纳:埃及工农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大,除了工农业之外,埃及的旅游业收入也是其重要的国民收入之一。

五、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多媒体展示一组埃及景观图,让学生感受埃及作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看右图,请问埃及的文物古迹分布有什么特征?(2)想一想,在埃及旅游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最适宜?

学生交流并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引导,进一步说明尼罗河对埃及古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化,强调重点,并回扣目标。

五分钟限时达标测试:(略)教师出示答案,统计达标率,讲解疑难。链接生活,提升自我:2013年5月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被中国一游客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被记者拍照后图片在网上迅速传播,并被网友热议谴责。

思考:这幅图片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教师引导点拨,并布置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身边实例,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杜绝不良习惯、提高个人素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制作一期手抄报。

第二篇:埃及教学设计范文

“埃及”教学设计(湘教版)

河北省平泉县第二中学 徐英

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材分为四大部分:地跨两洲,沙漠之国,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内容涵盖了埃及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概况。通过正文,阅读材料,地图及插图,使得埃及的地理内容丰富有趣,学生乐学易学。二.地理规律及学科逻辑解析:

从地理规律及学科逻辑上看,地理位置决定了自然条件(如气候,景观等),自然条件又影响了其历史发展(干旱荒漠中的古代文明得益于尼罗河的馈赠,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和现代经济,如埃及人口和城市沿尼罗河分布,农业也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三.学生分析:

进入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知识,如地球地图知识,地形气候知识等,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要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四.设计理念: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长远目标,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社会公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识读埃及地理位置图,掌握埃及地跨两州及扼守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2.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作用。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4.了解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5.收集并整理资料,了解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灿烂文化。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及图片等素材,掌握埃及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的知识,自主学习,重点难点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兵教兵共同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古代埃及灿烂的古代文明及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产生敬仰之情,并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六.教学重难点:

1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PPT及自主学习学案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了学习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力求作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学习的主动权是属于学生的。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作为文明古国的埃及,学生们都了解,并且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比如金字塔,木乃伊,法老,这些词汇学生都耳熟能详。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访问网络或其他途径,查询有关埃及文明古国的相关材料。

(二).情境导入:学生课前已经查阅了埃及文明古国的资料,可由学生做讲解引入埃及地理知识的学习。

(三).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一.地跨两洲:

1.读埃及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海洋: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⑵图中字母E代表__________半岛,该半岛应属于_______洲。

⑶F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_____,该河是世界第_______长河,它自南向北注入____________海。⑷埃及首都为___________,其图中代码是_______;从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_________运河。

2.埃及居民大多数为_________人,属于_________人种,多信奉_________教。学习活动二.沙漠广布

1.埃及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属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埃及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这与当地的____________气候相关。学习活动三.文明古国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埃及人留下的巨大的____________塔、雄伟的_____________像、神秘的“木乃伊”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学习活动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_________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2、埃及农业集中于__________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现代化农业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盛产优质的___________著称,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_______。

(四).合作探究:

1.读课本74页图3—18,想想埃及文物古迹的分布有什么特征?你认为游览埃及主要景点应选择的最适宜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2.读课本75页图3—21,可以看出埃及的主要矿产是___________,这种矿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3.现在,工业逐步成为埃及经济的主要部门,你认为埃及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五).展示交流

1.埃及概述(包括位置范围首都人种语言宗教等)2.展示合作探究题的1题和2题。3.(在合作探究的3题的基础上)借鉴埃及经济发展的经验,说说如何因地制宜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本地经济。

(六).总结回顾,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习惯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

(七).达标检测:

1.埃及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作物是()

A.椰枣 B.长绒棉 C.洋葱 D.玉米 2.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A.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 C.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D.西奈半岛

3.埃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因其扼守着()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好望角 4.关于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埃及属于非洲国家,领土全部位于非洲境内

B.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境内,它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C.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长绒棉的出口收入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D.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地中海边 5.世界第一长河是()

A、尼罗河 B、亚马孙河 C、长江 D、密西西比河 6.埃及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八).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通过阅读书籍,查询网络,结合所学,举办一期“埃及地理风情”板报。教学设计自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力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地理知识,设计了相关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系列问题,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平台。课前对埃及知识的前置学习(网络查询埃及地理风情古代文明等)和课后举办“埃及地理风情”板报,将地理课堂延伸,是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三篇:《埃及》教学设计

《埃及》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

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习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及开罗附近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课堂反馈

学习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检测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学习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埃及》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学生交流。

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5、小结

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过度:金字塔的确是这样建造的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据说”→不解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惟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打开金字塔不解之谜吧。

《埃及》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埃及金字塔课文原文

在尼罗河沿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它们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到埃及访问的外国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

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怀着好奇而又神往的心情,去参观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郊的金字塔。

汽车驶出开罗往西去,迎面而来的是茫茫无际的黄沙。远远望去,三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辨的人和骆驼,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走近一看,名为“胡夫”的金字塔最高最大,它是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沿着塔基底部走一圈近1000米。塔高原为146.59,经过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淋,现在高为137米。据估算,整座金字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最生的约16吨。塔的建筑艺术水平相当高,石头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头加工非常精细,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小很小,即使想插进一根针也很困难。

看了金字塔,再环视一下周围的不毛之地,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埃及朋友告诉我们,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自古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时候,从上游把石头运来,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头搬上去砌成第二层,照这样,一层一层一直砌到顶端。金字塔砌好了,周围的沙土也堆成了一座大山,所以最后的工作是把沙土山搬掉。另一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让尼罗河水把盐和硝石溶掉。

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在四五千年以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能把这么重、这么多的石头开采出来,运到这里,再垒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啊!

《埃及》教学设计4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投影或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2.出示课题:埃及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或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注,想一想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读第1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2段: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学习第3段:感受参观金字塔的心情。

4.学习第4段:投影金字塔图片,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

(1)作者途中的所见所感。

(2)远看金字塔的印象。

(3)近看“胡夫”金字塔,其外观和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4)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胡夫金字塔?

5.学习第5段: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承上启下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由参观而引起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6.学习第6段:让学生了解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7.学习最后一段:以读代讲,交流读后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交流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和认识。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金字塔的图片资料和相关信息,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3.搜集金字塔及你所知道的堪称世界奇迹的建筑资料。

《埃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那它有什么用?

生2: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师:它在什么地方?

生4: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

4、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师总结: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外观宏伟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动笔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指导朗读。

5、结构精巧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7、指导朗读。

7、师总结: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运石”和“砌塔”的科学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课外延伸

1、阅读课外资料: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阅读金字塔十奇。

2、看胡夫金字塔的结构图。

3、看狮身人面像图片,阅读相公资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兴趣,拓展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练习说话

学习本课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巩固总结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长城、秦兵马俑是中国的象征,……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爱惜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将来来探索这些历史文物。

【《埃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埃及金字塔教案教学设计

2.《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3.《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设计

4.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5.《埃及金字塔》的教学设计

6.《埃及》教学反思

7.《埃及》练习题

8.《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设计范文

第四篇: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1)学生交流。(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4、小结

5、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6、小结: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过度:金字塔的确是这样建造的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据说”→不解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惟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打开金字塔不解之谜吧。

板书: 埃及的金字塔

傲 宏伟 举例子 对 列数字 碧 精巧 作比较 空 语言描述

建造

第五篇: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课题:亚非大河文明中的古代埃及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介绍了古代埃及的位置,强调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政治的影响,以及尼罗河河水对古埃及的农业的影响,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农作物的生长的规律,发展了天文学,例如太阳历等,书中介绍有关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还详细描述了金字塔,它代表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象形文字的出现及发展;古埃及的分裂和统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渴望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奇事物感到好奇,所以这课古埃及应该图文并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详细了解并学习这课的内容。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图例“埃及统一后疆域”和“公元前15世纪的疆域”,了解古代埃及疆域的发展变化,并学习古埃及之后数次的分裂和重新统一。

2、通过书中金字塔的描述以及示意图,来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并学习其原因。

3、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并认识到其意义。学习古埃及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的分析与课文的理解,提高识图能力和对课文分析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埃及位置及疆域的学习,从宏观上简要了解古埃及以后的统一和分裂过程;通过对象形文字的产生意义认识类推到其他文字产生的意义。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进而上升到自然环境对某一文明的影响。

重点、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习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重点是古印度文明成就表现。

教学方法:运用问答法、讨论法来讲解这课。

教学过程:首先在PPT展示古埃及位置和疆域的地图,结合书本知识,认识到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几十个小国,到了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统一的埃及国家。再给同学们看看古埃及的历史年表,来了解古埃及以后的走向。

尼罗河的水文环境对古埃及的影响,尼罗河河水通畅和盛行的风向使埃及拥有了一条宝贵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整个流域的统一;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为古埃及农耕提供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古埃及的农业的发展。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展起天文学,例如太阳历。

提出问题: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再展示第二张图片—金字塔,来学习以下几点;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的“金”字,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这有两种说法。传统认为,这种坟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即从前王朝的画墓,到早王朝的马斯塔巴,到乔赛尔 的层级金字塔,最后发展成角锥体的金字塔。

英国学者爱德华兹在其《金字塔》一书中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认为,金字塔的修建,与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关。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而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国王灵魂上天的天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而角锥体的金字塔则象征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金字塔的四条棱线就形似太阳的光芒。他认为,斯涅弗鲁时期是这两种不同的宗教观念的转换时期。

第三张图片展示不同载体的象形文字。重点讲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可见象形文字产生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宗教,随着美尼斯统一埃及全境,法老开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称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国时期主神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改为太阳神拉。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还会在冥时间继续生活,所以他们把尸体脱水变干,制作成木乃伊。而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知道解剖学的知识开始分科治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板书设计:见纸质稿。

课后讨论:四五千年前的金字塔的建造者是用什么办法开凿、搬运重达十几吨的石块?

下载埃及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埃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节埃及教学设计

    榆中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学 校:榆 中 四 中 学 科: 地 理年 级: 七 年 级课 题: 埃 及教 师: 杨 文 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知识目......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

    埃及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埃及》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在上课前播放埃及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的这组图片都与哪个国家有关? 生:埃及 师:能说说你印象中的埃及吗? 生:„ 师:看来......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学写“厦、廓”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初步感悟说......

    埃及教学设计 崔甜甜

    【 课题 】埃及(第1课时) 【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2、相识课文内容,领会工程雄伟、精良的特点及作者形貌的要领。3、从本课语言笔墨材猜中感觉古埃及人民的勤奋......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设计(大全)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何沂霖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 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