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_4-18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 潘传江义
学 号 201311517118 年级 2013级 指导教师 岳刚德 职称副教授
2017 年 月 日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 ——以“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
专业:小学教育学号:201311517118
学生:潘传江义指导教师:岳刚德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指标与借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认为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为一个民 主、公正、稳定的课堂氛围,发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 New Curriculum Viewpoint of StrategicallyTeaching Design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Major:Primary Education
Student ID:201311517118
Student:Pan Chuanjiangyi
Instructor:Yue Gangde
Abstract:New curriculum concept, offers a new indica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guide,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case, think we clas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hould be a master, justice and stability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excavate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utonomy,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approach to learning,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how to develop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expounded.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strategy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一、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解读.................................................1
二、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二)教材信息重复堆积
.......................................................2(三)完全脱离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2(四)重知识传授方法单一.......................................................2
三、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分析...........................................2(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6
四、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研究的思考...........................................7(一)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
...................................................7(二)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建设...................................................7(三)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8(四)教师应发挥的作用.........................................................8
五、结语.....................................................................8 参考文献....................................................................10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绪 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方面展开设计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预设性。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不一定就会带来好的教学成果。但是一个不系统不科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研究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的新方向与标准,接着通过对传统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问题,然后结合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教学案例研究分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开展问题,最后通过去问题的分析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研究结论;通过一个系统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研究给予学生与老师一个高效和谐的学习课堂。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一、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解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为数学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与方针,是数学教学思想的重大突破与革新。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理念,着重强调数学的课程学习是要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的。在新《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在备课与上课中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分享交流等能力。
本文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启示概括为以下几个大点:①数学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②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③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文认为新《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研究也应围绕以上三点进行设计,希望改变传统课堂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做到底”的学习方式问题,通过一个系统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给予学生与老师一个高效和谐的学习课堂。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不仅作为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还是日后众多学科的基础学科,其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习注重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不仅教授日常生活中的基础数学知识,同时也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然而就现实学校教学情况而言,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培养仍未达到理想要求。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依照教师这一“指挥棒”进行,教师为了课堂整体目标的达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把控着整个课程的活动因素并让课堂向教师心理的期望发展以保证课程整体顺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变得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难以站稳。
(二)忽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教师在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要对学生所学教材信息进行科学规划与最优处理,保证学生能够根本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但现实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分析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无序繁琐,知识结构不系统,只是将教材中的公示定理与习题机械堆积,难以触类旁通与举一反三,对于问题解决不灵活,难以根据题目信息调动知识储备。
(三)完全脱离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数学课本中的语句与情景都有其设计的意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结构与数学思想方法,但部分教师在对教材知识进行简单说明后,根据教材里的习题进行简单的知识运用联系,学生学会了做题就等于完成了任务,对于教材中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缺少认识,对于书本中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意图也不了解。
(四)知识传授方法单一
许多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看重答案、轻视步骤,反对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数学教学沉闷化与形式化严重,让学生听讲和记忆大多为书本当中的概念文字、定理条款、计算公式、数学符号与数学法则,教学中太多的一成不变、沉闷死板,匮乏生气、兴趣以及对求学心的刺激。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仅仅围绕课本数学知识规划总结,教师的观点就是课本讲完即完成任务。
三、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分析
新《标准》理念下切实搞好数学教学是新的数学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上述问题与新《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观念指导,本章对于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做以下分析: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如何将独自动脑想问题、动手实践求知与合作交流解疑惑以及探究分享长新知相结合,既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教学提升的重要环节。
1、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数学的探究式学习作为如今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方向所在。这种学习方式能否被合理实施,教师掌握这着引导与组织的重任。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策略设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计,借此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课程。拒绝老师“一讲到底”,坚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而“合作交流”下扩展学生思路,完成实践交流。
案例分析: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鼓励先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用量角器量一量来尝试解问题,然后再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会出现个别同学的角度测量有误差的问题,然后提出如何科学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并运用“撕角、拼角、折角”等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问题、解决课本疑问,分析问题后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
2、重视以“趣”导学,激发“自主探究”
教学的目的不是课本知识的单纯累计,而是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兴趣爱好入手,在数学教学上注意将数学题目信息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增加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趣性。
案例分析: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
五、认识方程:解方程
(二)》中,学生对于于方程的学习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可借此“学习现象”出一道题,例如:“小明将方程25×(8+X)=1000写成了25×8+X=1000,请问这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多少?”此题既反映出了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又是一道方程问题上的新问题,将学生所暴露的问题反转给学生作答,激发学生的对此方程问题的探索。
3、营造“问题”背景,鼓励“主动探究”
教学要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解决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交流探讨数学问题,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就生活中的“问题”背景,通过恰当的引入,结合书本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学涵养。
案例分析: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优化》一课中,“沏茶”问题所延展出来的生活问题也是非常之多,完成一件事情如何安排才能做到用时最短,例如让学生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优化”问题,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时间的优化;此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能从生活中选取相应的生活材料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创设“问题”空间,激励“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下情形比较适合:意见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个人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内容;要进一步引申的内容。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带着“问题”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形成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在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就问题的本质展开分析。如此以来让学生带着疑问寻找答案,在分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案例分析: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的时候,这一章节的基础就是在复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括号和四则计算的时候如何进行小数的计算”学生个个争着回答,有的说是先算括号里的,有的说按括号整体来一层一层方便计算,有些括号的打开与否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方便计算。这时教师对各种答案都给予肯定,并及时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观察算式看看是不是有简便方法,再考虑括号的打开与四则运算的运用”。在这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学生既可以各抒己见,又耳通八方,扩展了自己的思维,学生与学生之间表现了真正的合作交流,老师也从中得到学生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反馈。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一个好的问题通常能提供多种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策略选择的过程,我们通过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反映出的是策略选择的多样化,我们说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对多种策略的选择中的最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给予了不同水平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解决问题策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拒绝以“答案”为唯一标准的程序化教学方式,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方向探索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里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可以引导学生从“量、测、撕、拼、折”等方法去寻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从多个角度思考的问题解决方案。
将问题的解决下放学生的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卓有成效?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一下四种意识: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目标意识
让学生看清问题条件,明白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明确问题最终目标与已知条件,看清“已知条件”和“目标”之间的空隙或差距,并尝试建立联系,这是解决问题过程的核心。在实际数学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解决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概念上要有充足解释,阐述问题背景,同时在学生解题环节中,加强对解题目标的提醒警告,明确目标导向,这样以来对问题解决的正确率会有极大提升。
2、规则意识。
即让学生在书写上规范、步骤上有序、过程中合理、问题解决上高效。在课堂上由于时间与人数的限制,学生对于对问题的探究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提出相关规则,给予学生探究方向,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毫无头绪,避免出现“课堂涣散”与“过度放纵”。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中的“买菜”一小节就体现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从运算数字抄写到数位对齐开始计算再到相同数位的加减每一步都需要按照运算法则逐一操作才能保障运算的正确。
3、调节意识。
根据课堂情况以及学生信息反馈,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保证课堂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学生思维上具有开放性,对于新知识或者新题型具有不一样的想法,而部分想法有时连老师都所未思考的,这时教师应该即不应该视而不见或盲目放任,应根据学生想法结合课程目标调整研究方向。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问题中,当有的学生提到“100米短跑比赛时有风速风向的原因是该怎么计算?”,教师首先表扬他体育知识丰富与善于观察,对风速风向稍作解释后调整问题方向:“现在我们暂时把风速风向这个因素放一边,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这就表现出调节意识的重要性。
4、总结意识
例如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与第六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在对平面图形与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学习等问题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对于学生较好的方法请学生上台演示,全班参与总结归纳,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数学其应用之广,可以渗入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二,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三,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并且能够敏锐地直觉和洞察出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1)让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3)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4)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是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小数意义与加减法:买菜》中可以通过了解菜市的实际应用问题来让学生正确看待菜市买菜的的问题,了解什么情况下是对消费者有利的。在《小数意义与加减法:买菜》中,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例如:“小明买了3个番茄5.2元钱,又买了2个鸡蛋2.1元钱,小明给了老板9.5元钱,请问老板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一题中,让学生举例生活中买菜的案例,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四)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师生交流促进学习
例如在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小数乘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计算一道小数乘法的计算题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竖式计算时,台上同学计算答案相同,但是一位同学的计算过程有明显的计算错误,可是最终答案正确,计算有误的学生看了其他同学的计算过程后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任课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简单的计算错误,而是幽默风趣的说“有因才有果,XXX同学也聪明,有了正确的结果,也能让过程也正确”如此一来,课堂也变得的活跃轻松,又指出了学生计算不细心的差错,同时也给学生的计算问题打了预防针。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四、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研究的思考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就是明确将“学习过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个人情感与价值态度”列为课程目标,并且对它们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将对知识与技能、个人成绩能力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目标,与曾经被视为数学学习环节的附加值产物“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上升到一致高度,“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从此四个方面的目标被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放置在同一高度,此四大目标也同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方向。本文结合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具体教学案例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研究思考如下:
(一)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
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上台讲解的学习经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有学生对问题把握不准或回答错误时,回答学生难免会有心情失落影响本节课听课状态,而一般面对这个情况,老师会请另外同学回答,然后进行下一个课堂环节。既然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在回答错误的同学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后,对知识是有了了解,但是在情感态度上会出现对自己不自信与回答问题时的抗拒,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让回答错误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回答,并给予口头表扬和同学的掌声,情绪表现非常高兴,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一次成功体验。
(二)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建设
“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传统数学课堂中,数学学习建立在冰冷的数学符号之上,数学教学中感情因素相对较少,教学活动也取自来自书本框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习没有目标等于白费,学习中无情感等于机械运动。而正如我们所知学习的过程绝不能等同于机械运动,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以一个处于枯燥机械的学习环境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学习,更是可以折射至一个学生的生活工作之上。所以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势必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
(三)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情感活动的原由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信心与感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道,这句话就让数学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数学教育教育事业,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业能力,用真心对待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均衡开发。然后,看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认知心理,而且每个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同的,因此这就要教师去分析学生心理。要利用知识概念、课堂例题、考试习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处理好。
(四)教师的应发挥的作用
概括来讲,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功能以下三个方面均有体现。第一,课堂之上教师需要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活动之中,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同学学习进度受阻或遇到上升瓶颈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对学习中的挫折老师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在学生有创造性想法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当充分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上进心;学而不思则罔,当学生学习进度到达一定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梳理,回顾旧知;第二,教师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解惑排疑;鼓励学生敢于抒发己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与学习效果,适当调整自己的课堂策略设计;第三,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帮助良好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五、结语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发掘身边的数学问题与数学现象,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过程中发现数学理性之美、发现数学逻辑之美,让学生爱上数学,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一些理论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不深入到位,又如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有些材料对同一理论观点的说法不统一,很难判断哪些是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不够精确。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但我会在今后不断地努力学习,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使新课程的理念更完美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36-40.[2]马瑞娟.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研究[D].渤 海大学,2014.[3]李高慧.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4]吕晴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5]张志华.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6]胡安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7]孙娜.开展小学有效数学活动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8]付柳林.数学美的再认识及其审美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4.[9]段文洁.数学活动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10]潘小明.数学教学活动创造性初探——内涵、价值、属性及其培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94-99.[11]邓友祥.数学活动的特质与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08:38-42.[12]潘小明.数学活动:理解及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6,03:14-16.[13]张静.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15-116.[14]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15]邓雪明.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二篇: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尽快有效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结合本人参加课改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几点拙见。
一、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三个目标。因此,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实、活、新、美、趣。
(一)、实。
实,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过程要稳固扎实,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注重实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
新编的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丰富、灵活多变,并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生活中的知识开放,比如说一年级的“观察与测量”、“统计”,和二年级的“方向与位置”,还有“猜测”等,让学生学习的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仅只是体现教师如何教,还在于体现学生如何学的过程。如果照老路子走,学生只是学习的容器,而要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要求教师设计一系列新颖的,能动性强而又有思考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四)、美。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人性化目标。
(五)、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不断重复同一种活动模式,便会逐步磨砺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又必须是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
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比如我在《时、分、秒》教学时编: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小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极了,老是不停的跑,结果 跑的怎样呢?孩子们听了童话,学了知识,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4.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例1,在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例2,现有三个整数,问这三个数具备什么条件时,它们的和能被3整除?(这是一道条件开放题)等等。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数个。其次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5.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我将之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尽管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四则运算”等,作 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实践操作。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说百句不如动半分,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仪权力。如学了商不变性质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6.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我觉的应做好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识,激励主体参与,重视主动评价。
提高自主意识。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
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能促进彼此共同进步,效果甚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评价学生,也让学生来评价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应有个度,万一滥用,那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赞赏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力,让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更具魅力。
三、数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1、关于奖励形式的运用 我们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感体验,并尝试采取一些具体的手段强化这种激励作用。在低年级较普遍地采用小物质奖励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可能带来以下问题:(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并非源于内在的学习渴望,而是源于对小奖品的追求;(2)、教师很难把握评判标准的公平,从而难以做到及时奖励每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3)、同样表现优秀或表现更为优秀却未能及时获得小奖品,学生会感到失望,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以什么样的形式对学习行为进行激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仅仅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了新课程的标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被广泛地运用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这样泛用的结果就是,有的课上我们只看到了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看不到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课堂教学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是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角度提出来的,但其前提是对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尊重。自主是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合作是对个春有限性的弥补,而探究则是人的本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把握什么时候需要合作,什么时候需要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3、关于教材的再加工处理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表资源。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对教材进行瑞加工处理,现在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认为,对教材的再加工处理应做到:(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2)、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较好的,我们应考虑如何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较不好的,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3)、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达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和表述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4)、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我们要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教学。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_4.14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 ——以“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
专业:小学教育学号:201311517118
学生:潘传江义指导教师:岳刚德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指标与借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认为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为一个民 主、公正、稳定的课堂氛围,发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 New Curriculum Viewpoint of StrategicallyTeaching Design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Major:Primary Education
Student ID:201311517118
Student:Pan Chuanjiangyi
Instructor:Yue Gangde
Abstract:New curriculum concept, offers a new indica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guide,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case, think we clas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hould be a master, justice and stability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excavate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utonomy,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approach to learning,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how to develop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expounded.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strategy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一、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二)教材信息重复堆积
.......................................................1(三)重知识传授方法单一.......................................................1
二、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研究...................................2(一)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1(二)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1
三、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理想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如何以新理念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产生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6(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
五、结语.....................................................................9 参考文献....................................................................10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方面展开设计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预设性。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不一定就会带来好的教学成果。但是一个不系统不科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之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依照教师这一“指挥棒”进行,教师为了课堂整体目标的达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把控着整个课程的活动因素并让课堂向教师心理的期望发展以保证课程整体顺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变得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难以站稳。
(二)教材信息重复堆积
教师在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要对学生所学教材信息进行科学规划与最优处理,保证学生能够根本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但现实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分析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无序繁琐,知识结构不系统,只是将教材与习题机械堆积,然后在堆积超过学生负荷,这种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三)知识传授方法单一
许多数学老师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看重答案、轻视步骤,反对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数学教学沉闷化与形式化严重,让学生听讲和记忆大多为书本当中的概念文字、定理条款、计算公式、数学符号与数学法则,教学中太多的一成不变、沉闷死板,匮乏生气、兴趣以及对求学心的刺激。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仅仅围绕课本数学知识规划总结,教师的观点就是课本讲完即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活动策略设计让学生不懂什么是思考方法,学不会怀疑与批判,对技能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处于陌生状态。这种种表现都是对学生人生智慧的一种抹杀和作为个体自我意识的残害。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研究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就是明确将“学习过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个人情感与价值态度”列为课程目标,并且对它们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将对知识与技能、个人成绩能力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目标,与曾经被视为数学学习环节的附加值产物“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上升到一致高度,“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从此四个方面的目标被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放置在同一高度,此四大目标也同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方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具体教学案例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展开研究。
(一)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 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上台讲解的学习经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有学生对问题把握不准或回答错误时,回答学生难免会有心情失落影响本节课听课状态,而一般面对这个情况,老师会请另外同学回答,然后进行下一个课堂环节。既然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在回答错误的同学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后,对知识是有了了解,但是在情感态度上会出现对自己不自信与回答问题时的抗拒,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让回答错误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回答,并给予口头表扬和同学的掌声,情绪表现非常高兴,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一次成功体验。
第一,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建设。“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传统数学课堂中,数学学习建立在冰冷的数学符号之上,数学教学中感情因素相对较少,教学活动也取自来自书本框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习没有目标等于白费,学习中无情感等于机械运动。而正如我们所知学习的过程绝不能等同于机械运动,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以一个处于枯燥机械的学习环境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学习,更是可以折射至一个学生的生活工作之上。所以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势必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情感活动的原由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信心与感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道,这句话就让数学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数学教育教育事业,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业能力,用真心对待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均衡开发。然后,看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认知心理,而且每个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同的,因此这就要教师去分析学生心理。要利用知识概念、课堂例题、考试习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处理好。
(二)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核心是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例如在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小数乘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计算一道小数乘法的计算题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竖式计算时,台上同学计算答案相同,但是一位同学的计算过程有明显的计算错误,可是最终答案正确,计算有误的学生看了其他同学的计算过程后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任课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简单的计算错误,而是幽默风趣的说“有因才有果,XXX同学也聪明,有了正确的结果,也能让过程也正确”如此一来,课堂也变得的活跃轻松,又指出了学生计算不细心的差错,同时也给学生的计算问题打了预防针。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应将数学的交流贯彻于整个课堂之中,“数学对话”即是授课课教师与学生把课本内容作为话题材料共同去探索材料信息、对数学概念进行消化重组的过程。要遵守情意性原则,营造轻松、公正、公平、有序的数学授课环境,以耐心、细心的态度引导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师在学生问题回答以及板书证明过程中缺陷及错误,万万不可以偏概全,用适当的激励以及趣味的引导帮助学生纠正,让错误和不足反思出正确答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上的困难应循序善诱,找到学生思维瓶颈,帮助学生突破瓶颈以及克服困难;有的同学会有极富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切不可因为不同常规而冷漠对待,更应该听学生道清原委,可能学生的回答会有精彩之处,教师更要以更大的热情给予肯定以热情的肯定与充分的鼓励。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表达想法与展示自我,在学习中培养到“I can”的成功自信,要把数学教学中枯燥呆板的教学环节转换成对真知的求索与个人思想感情的交流。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作用的功能体现
概括来讲,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功能以下三个方面均有体现。第一,课堂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之上教师需要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活动之中,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同学学习进度受阻或遇到上升瓶颈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对学习中的挫折老师要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在学生有创造性想法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当充分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上进心;学而不思则罔,当学生学习进度到达一定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梳理,回顾旧知;第二,教师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解惑排疑;鼓励学生敢于抒发己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与学习效果,适当调整自己的课堂策略设计;第三,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帮助良好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以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牢固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单单为“提供答案者”,更是课堂的把控者与创造者;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沟通彼此意见,彼此产生“教”与“学”的反馈交流。同时及时收集学生思考成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这个答案你是如何得到的?”而非简单表明答案的对错.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想法中寻找突破口,完善自身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的不足,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学习结构与正确的学习方向,体现“指挥棒”的作用。
四、如何以新理念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
如何在《标准》理念下切实搞好数学教学是新的数学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体现《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观念,《标准》分学段撰写了教学建议,对于不同学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如何将独自动脑想问题、动手实践求知与合作交流解疑惑以及探究分享长新知相结合,既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教学提升的重要环节。
1、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数学的探究式学习作为如今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方向所在。这种学习方式能否被合理实施,教师掌握这着引导与组织的重任。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策略设计,借此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务实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课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鼓励先自主探究,自己尝试解问题,然后再合作交流,与其他同学分自己的研究成果品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拒绝老师“一讲到底”在“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究”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而“合作交流”下扩展学生思路,完成实践交流。
《标准》注意了用多种方式表达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图形、统计表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明白规律转换的过程。
2、重视以“趣”导学,激发“自主探究”
教学的目的不是课本知识的单纯累计,而是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兴趣爱好入手,在数学教学上注意将数学题目信息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增加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趣性。
3、营造“问题”背景,鼓励“主动探究”
教学要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解决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交流探讨数学问题,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就生活中的“问题”背景,通过恰当的引入,结合书本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学涵养。
4、创设“问题”空间,激励“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下情形比较适合:意见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个人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内容;要进一步引申的内容。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带着“问题”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形成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在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就问题的本质展开分析。如此以来让学生带着疑问寻找答案,在分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小数乘法”的时候,这一章节的基础就是在复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括号和四则计算的时候如何进行小数的计算”学生个个争着回答,有的说是先算括号里的,有的说按括号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整体来一层一层方便计算,有些括号的打开与否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方便计算。这时教师对各种答案都给予肯定,并及时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观察算式看看是不是有简便方法,再考虑括号的打开与四则运算的运用”。在这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调动,学生既可以各抒己见,又耳通八方,扩展了自己的思维,学生与学生之间表现了真正的合作交流,老师也从中得到学生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反馈。
5、“学生主体”下教师的作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探索、重实践的数学学习方式,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材料中的矛盾与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己对数学材料的分析与思考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小组交流与老师指导下完成对问题更为全面的认识与对自己解决方法中遗漏的完善,借此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习方式。如今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方向更多偏向于“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生主体”的大条件下,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对生活与学习敢于提问题,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讲解——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学生作业中的大多数习题或练习都属于常规的问题,常规问题通常指问题的条件阐述表明无需挖掘、作业答案唯一缺少方法技术的封闭题、这类习题大多可通过模仿解答就可记忆过程方法。而我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则是需要智力挑战,难以找到一试皆行的对应方法、也难以找到固定程序流程可以解决的情景状态。一个好的问题通常能提供多种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策略选择的过程,我们通过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反映出的是策略选择的多样化,我们说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对多种策略的选择中的最优选择。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里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寻求“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探究式课堂上,教师应充当问题环节的活动组织者、问题引导者与实践指导者。但将问题的解决下放学生的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卓有成效?以下四种意识是教师应具备的。
首先,目标意识。让学生看清问题条件,明白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明确问题最终目标与已知条件,看清“已知条件”和“目标”之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间的空隙或差距,并尝试建立联系,这是解决问题过程的核心。在实际数学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解决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概念上要有充足解释,阐述问题背景,同时在学生解题环节中,加强对解题目标的提醒警告,明确目标导向,这样以来对问题解决的正确率会有极大提升。
其次,规则意识。即让学生在书写上规范、步骤上有序、过程中合理、问题解决上高效。在课堂上由于时间与人数的限制,学生对于对问题的探究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提出相关规则,给予学生探究方向,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毫无头绪,避免出现“课堂涣散”与“过度放纵”。
再次,调节意识。根据课堂情况以及学生信息反馈,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保证课堂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学生思维上具有开放性,对于新知识或者新题型具有不一样的想法,而部分想法有时连老师都所未思考的,这时教师应该即不应该视而不见或盲目放任,应根据学生想法结合课程目标调整研究方向。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奥运中的数学》问题中,当有的学生提到“100米短跑比赛时有风速风向的原因是该怎么计算?”,教师首先表扬他体育知识丰富与善于观察,对风速风向稍作解释后调整问题方向:“现在我们暂时把风速风向这个因素放一边,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这就表现出调节意识的重要性。最后,总结意识。例如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与第六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在对平面图形与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学习等问题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对于学生较好的方法请学生上台演示,全班参与总结归纳,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给予了不同水平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解决问题策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拒绝以“答案”为唯一标准的程序化评分标准,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方向探索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经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其中让学生自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不应该表明接受书本的结论,主张学生亲自体验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
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满足的不同水平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帮助学生熟悉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结果。因此,积极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互动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表述自身观点,培养学生判断对错与沟通交流能力,在课堂互动中构建数学知识。
(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其应用之广,可以渗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之中。因此,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中得以进一步的验证。从生活中最基础的买菜购物中的数字加减乘除,到储蓄、纳税、保险等理财方面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当代经济学研究中,要用到许多数学理论,其中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不动点理论、测度论、矩阵论、对策论、运筹学等等。数学知识的丰富也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有着巨大作用。就“饮食”而言,人民已经从过去的追求温饱发展到如今对营养健康的追求,这就在饮食中要注意营养搭配,以搭配比例、食材品种的培养,科学用餐。数学学习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学生的发展也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二,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三,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并且能够敏锐地直觉和洞察出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1)让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3)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4)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是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小数意义与加减法:买菜》中可以通过了解菜市的实际应用问题来让学生正确看待菜市买菜的的问题,了解什么情况下是对消费者有利的。在《小数意义与加减法:买菜》中,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五、结语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发掘身边的数学问题与数学现象,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过程中发现数学理性之美、发现数学逻辑之美,让学生爱上数学,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一些理论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不深入到位,又如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有些材料对同一理论观点的说法不统一,很难判断哪些是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不够精确。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但我会在今后不断地努力学习,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使新课程的理念更完美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36-40.[2]马瑞娟.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4.[3]李高慧.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4]吕晴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5]张志华.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6]胡安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7]孙娜.开展小学有效数学活动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8]付柳林.数学美的再认识及其审美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4.[9]段文洁.数学活动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0]潘小明.数学教学活动创造性初探——内涵、价值、属性及其培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94-99.[11]邓友祥.数学活动的特质与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08:38-42.[12]潘小明.数学活动:理解及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6,03:14-16.[13]张静.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15-116.[14]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15]邓雪明.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_3.29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
——以“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
专 业: 小学教育 学 号:201311517118
学 生: 潘传江义 指导教师:方红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指标与借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认为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为一个民 主、公正、稳定的课堂氛围,发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 New Curriculum Viewpoint of Strategically Teaching Design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Major:Primary Education
Student ID:201311517118
Student:Pan Chuanjiangyi
Instructor: Yue Gangde
Abstract:New curriculum concept, offers a new indica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guide,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case, think we clas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hould be a master, justice and stability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excavate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utonomy,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approach to learning,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how to develop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expounded.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strategy
一、研究背景 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文献法 案例分析法
三、研究过程 问题解决
四、研究结论、问题和建议
目 录
绪论.........................................................................1
一、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要注意结论与过程的统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1
三、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核心是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如何以新理念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产生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6(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8
五、结语.....................................................................9 参考文献....................................................................10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绪论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数学是大脑思维的活动,判断一堂数学课是否实实在在的给学生带来知识,其考核标准之一: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是否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不能上课热热闹闹,下课全不知道,默不出声的课堂是否见得就是规范。重视解题答案,忽略思维培养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这肯定是万万不可使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主体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与动手实践。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也应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设计。
一、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要注意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当今社会,人们意识到教学结果是重要的,可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知识体验、态度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等等,其实也正是诸多体验的融合把控着教学结果的好坏。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讲,看重答案、轻视步骤的教学只是一种看似快捷的教学。看重答案、轻视步骤的数学教学反对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数学教学沉闷化与形式化,让学生听讲和记忆大多为概念文字、定理条款、计算公式、数学符号与数学法则,教学中太多的一成不变、沉闷死板,匮乏生气、兴趣以及对求学心的刺激。不难发现,在低年级段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小手如林,而高年级段的学生却很少积极回答问题,这一学习象多少表示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无需多少智慧就做好听讲和记忆,读书学习大可不必仔细思考,不懂什么是思考方法,学不会怀疑与批判,对技能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处于陌生状态。这种种表现都是对学生人生智慧的一种抹杀和作为个体自我意识的残害。
二、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有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论中轻视了数学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活泼、复杂的数学教学活动固定在狭窄的知识框架之中。因为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社会需要能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的体验。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无目的的学习行为是没有益的,无感情的学习过程也是非常不好的。当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有了比较渴求的心理欲望。情愿与不情愿,其心理体验是完全相反的,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更是主导着学生的生活态度,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建设。情感活动的原由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信心与感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道,这句话就让数学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数学教育教育事业,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业能力,用真心对待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均衡开发。然后,看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认知心理,而且每个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同的,因此这就要教师去分析学生心理。要利用知识概念、课堂例题、考试习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处理好。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就是明确将“学习过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个人情感与价值态度”列为课程目标,并且对它们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将对知识与技能、个人成绩能力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目标,与曾经被视为数学学习环节的附加值产物“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上升到一致高度,“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从此四个方面的目标被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放置在同一高度,此四大目标也同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方向,就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一个集中体现。
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上台讲解数学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过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有学生对问题把握不准或回答错误时,回答学生难免会有心情失落影响本节课听课状态,而一般面对这个情况,老师会请另外同学回答,然后进行下一个课堂环节。既然是促进学生知与情的统一,在回答错误的同学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后,对知识是有了了解,但是在情感态度上会出现对自己不自信与回答问题时的抗拒,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问题让回答错误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回答,并给予口头表扬和同学的掌声,情绪表现非常高兴,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是让学生在情感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态度上的一次成功体验。
三、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核心是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数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也应围绕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它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季亚琴科说“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交往和互动被视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作为抓住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寻求教学改革“突破”性进展的发展方向。在一致目标与共同内容下探究、发现、获得真理的过程是交往的教育功能体现。正如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所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交往,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因此没有交往就无所谓师生交流,就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教学也没有依据与基础,因此因此师生的交往被视为教学的源头,师生之间的互动则是教学的中心,师生的双向发展是教学最终目。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应将数学的交流贯彻于整个课堂之中,“数学对话”即是授课课教师与学生把课本内容作为话题材料共同去探索材料信息、对数学概念进行消化重组的过程。要遵守情意性原则,营造轻松、公正、公平、有序的数学授课环境,以耐心、细心的态度引导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师在学生问题回答以及板书证明过程中缺陷及错误,万万不可以偏概全,用适当的激励以及趣味的引导帮助学生纠正,让错误和不足反思出正确答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上的困难应循序善诱,找到学生思维瓶颈,帮助学生突破瓶颈以及克服困难;有的同学会有极富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切不可因为不同常规而冷漠对待,更应该听学生道清原委,可能学生的回答会有精彩之处,教师更要以更大的热情给予肯定以热情的肯定与充分的鼓励。少年儿童内心渴望表现自我,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我可以”的成功体验,要善于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
例如在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小数乘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计算一道小数乘法的计算题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竖式计算时,台上同学计算答案相同,但是一位同学的计算过程有明显的计算错误,可是最终答案正确,计算有误的学生看了其他同学的计算过程后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任课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简单的计算错误,而是幽默风趣的说“有因才有果,XXX同学也聪明,有了正确的结果,也能让过程也正确”如此一来,课堂也变得的活跃轻松,又指出了学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生计算不细心的差错,同时也给学生的计算问题打了预防针。
概括来讲,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主要功能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面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第一,在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被充分调动,借助教学活动策略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当学生学习进度受阻或遇到学习瓶颈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者、鼓励者以及启发者的角色;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当充分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上进心;学而不思则罔,当学生学习进度到达一定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梳理,回顾旧知;第二,教师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解惑排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表达;教师也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表现,调整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第三,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帮助良好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以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牢固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单单为“解题指导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创造者;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双方沟通彼此意见,彼此产生数学交流。同时调查学生思考后的了解水平,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这个答案你是如何得到的?”而非简单表明答案的对错.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想法中寻找突破口,同时也作为自身数学教学活动策略设计的实际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四、如何以新理念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
如何在《标准》理念下切实搞好数学教学是新的数学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体现《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观念,《标准》分学段撰写了教学建议,对于不同学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如何将独自动脑想问题、动手实践求知与合作交流解疑惑以及探究分享长新知相结合,既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教学提升的重要环节。
1、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数学的探究式学习作为如今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方向所在。这种学习方式能否被合理实施,教师掌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握这着引导与组织的重任。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设计不断补充修正,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求知务实的学习态度,让探究的渴望在学生心里蠢蠢欲动,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在这种师生共同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标准》注意了用多种方式表达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图形、统计表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探索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明白规律转换的过程。
2、重视以“趣”导学,激发“自主探究”
教学中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关键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始终的求知兴趣,在保持思维活跃和积极动手实践中探索新知。从多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中,变化题目的结构或名词,让题目的趣味性与探索性得到提升,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智慧,增强数学的趣味。
3、营造“问题”背景,鼓励“主动探究”
数学课堂上,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活动经历,给予学生更多考和交流的时间,同时给予学生动手探究的空间,当提出极具创造性的疑问时,先让学生独自探索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构建新知。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问题”背景的引入方法,联系课本教学材料,灵活地向学生问出“问题”,营造学生自主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交流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4、创设“问题”空间,激励“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下情形比较适合:意见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个人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内容;要进一步引申的内容。能使学生学有“问题”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师必要的提示、引导下分析“问题”的形成过程,并结合“问题”展开讨论、探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交流切磋,学习的动机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小数乘法”的时候,这一章节的基础就是在复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括号和四则计算的时候如何进行小数的计算”学生个个争着回答,有的说是先算括号里的,有的说按括号整体来一层一层方便计算,有些括号的打开与否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方便计算。这时教师对各种答案都给予肯定,并及时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观察算式看看是不是有简便方法,再考虑括号的打开与四则运算的运用”这种学生争先发言,气氛热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自己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听到了同学的发言,了解到他人的思路,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真正显示出合作交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5、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探索、重实践的数学学习方式,在不断摸索探究中发现问题、在独立思索中分析问题得到自己的答案,在合作交流中更好的解决问题与开拓自己的眼界,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课堂学习的方式。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疑问,表扬学生敢于怀疑答案,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让学生享受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是大大有益的。
(二)产生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学生作业中的大多数习题或练习都属于常规的问题,常规问题通常指问题的条件阐述表明无需挖掘、作业答案唯一缺少方法技术的封闭题、这类习题大多可通过模仿解答就可记忆过程方法。而我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则是需要智力挑战,难以找到一试皆行的对应方法、也难以找到固定程序流程可以解决的情景状态。一个好的问题通常能提供多种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经历一种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解题策略的方式并不唯一,关于策略的选择则是在多种解法中索求最优方案的过程。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里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寻求“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探究式课堂上,教师应充当问题环节的活动组织者、问题引导者与实践指导者。但将问题的解决下放学生的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卓有成效?以下四种意识是教师应具备的。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首先,目标意识。让学生看清问题条件,明白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明确问题最终目标与已知条件,看清“已知条件”和“目标”之间的空隙或差距,并尝试建立联系,这是解决问题过程的核心。在实际数学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解决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概念上要有充足解释,阐述问题背景,同时在学生解题环节中,加强对解题目标的提醒警告,明确目标导向,这样以来对问题解决的正确率会有极大提升。
其次,规则意识。即让学生在书写上规范、步骤上有序、过程中合理、问题解决上高效。在课堂上由于时间与人数的限制,学生对于对问题的探究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提出相关规则,给予学生探究方向,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毫无头绪,避免出现“课堂涣散”与“过度放纵”。
再次,调节意识。根据课堂情况以及学生信息反馈,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保证课堂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学生思维上具有开放性,对于新知识或者新题型具有不一样的想法,而部分想法有时连老师都所未思考的,这时教师应该即不应该视而不见或盲目放任,应根据学生想法结合课程目标调整研究方向。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呢:奥运中的数学》问题中,当有的学生提到“100米短跑比赛时有风速风向的原因是该怎么计算?”,教师首先表扬他体育知识丰富与善于观察,对风速风向稍作解释后调整问题方向:“现在我们暂时把风速风向这个因素放一边,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这就表现出调节意识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意识。例如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与第六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在对平面图形与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学习等问题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对于学生较好的方法请学生上台演示,全班参与总结归纳,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性,拒绝答案的程序话格式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思考的时间与思维拓展的空间。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方向探索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提倡教师指导,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经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其中让学生自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不应该表明接受书本的结论,主张学生亲自体验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数学实践活动。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并不以培养统一高效的计算技能为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力。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结果。因此,积极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互动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表述自身观点,培养学生判断对错与沟通交流能力,在课堂互动中构建数学知识。
(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社会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中得以进一步的验证。数学应用最为直接的是数学结论和数学理论的应用。比如在当代经济学研究中,要用到许多数学理论,其中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不动点理论、测度论、矩阵论、对策论、运筹学等等。在1969年至1981年间颁发的13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就有7项成果本质上是现代数学理论的应用。数学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数学方法的应用。比如军事科学中可以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概率模型,在实战前对作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政治、经济、地理、气象等因素进行模拟,以选择出对自己一方最佳的作战方案。数学最本质的应用是在物质生产中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由于数学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渗透和应用,因此,未来社会不仅要求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必须掌握高深的数学理论,同时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丰富也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有着巨大作用。就“饮食”而言,人民已经从过去的追求温饱发展到如今对营养健康的追求,这就在饮食中要注意营养搭配,以搭配比例、食材品种的培养,科学用餐。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主旨,这是不可动摇的教育目的观。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既包括认知的发展,又包括情感的发展,这些在数学应用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二,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三,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并且能够敏锐地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直觉和洞察出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1)让学生弄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3)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4)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是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小数意义与加减法:买菜》中可以通过了解菜市的实际应用问题来让学生正确看待菜市买菜的的问题,了解什么情况下是对消费者有利的。在“买菜”的一节应用课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蔬菜价格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符号,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现实生活与数学世界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五、结语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发掘身边的数学问题与数学现象,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过程中发现数学理性之美、发现数学逻辑之美,让学生爱上数学,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仍 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一些理论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不深入到位,又如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有些材料对同一理论观点的说法不统一,很难判断哪些是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不够精确。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但我会在今后不断地努力学习,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使新课程的理念更完美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36-40.[2]马瑞娟.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4.[3]李高慧.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4.[4]吕晴晴.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5]张志华.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6]胡安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7]孙娜.开展小学有效数学活动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8]付柳林.数学美的再认识及其审美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4.[9]段文洁.数学活动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10]潘小明.数学教学活动创造性初探——内涵、价值、属性及其培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94-99.[11]邓友祥.数学活动的特质与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08:38-42.[12]潘小明.数学活动:理解及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6,03:14-16.[13]张静.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15-116.[14]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15]邓雪明.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赵志鹏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涵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思。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
二、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设计必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②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③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⑤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⑥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⑦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⑧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如何在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三、课堂教学设计需要确立的观念 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财、也不是物,而是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尤其是教育观念,它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和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回答: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怎样进行数学学习的?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反映不同的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学生观和课堂教学的效率观。传统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中心,把拥有知识的多少作为判断人才优劣的标准,教师的备课就以教材为中心,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现代教育以人为本,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以下的观念:
1、如何看待数学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字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听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这一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学教育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加为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学生今后要滨数学全教给他们,而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
2、如何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出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原则问题,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老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评价,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礼学生的原有经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 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如何看待课堂教学?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也就是说老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面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双基”应该是扎实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情感体验应该是积极的。这样的课堂无论对学生后继学习还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都应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备课,通俗地讲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从而对教学材料进行再组织,设计出教学方案的过程。尽管这一系列活动的具体任务完成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际上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2、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必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教学设计很重要 一点就是能帮助老师顺利地实施教学目标。
3、针对性原则。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体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教师在准备教学时,按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起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撰写等。下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分别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什么是起点能力?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笔者曾设计了一张20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去做,许多学生对于算出正确答案并不成问题,有还能把算理清楚地表达出来。这说明,教师事先所设定的教学起点。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
如何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3)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播和引导?
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事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而且大多数对将要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全班40名学生中,有35人已能正确算出得数,并能口述算理,其余5人能算出得数,但速度较慢,算理表达不清。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显然不符合实际。为此,这位教师把教学起点调整为“写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并且算出得数”。反馈时选择一部分算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这些算式加以分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这样的设计,可以展示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2、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是科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辩证地处理好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作出统一的考虑。课进的教学目标 应昼具体明确可操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必须在一课时或几课时内去完成,例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与交流、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才能逐步实现的。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要求提得也是恰如其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历来都很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已经成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与态度目标和以前我们强调的非智力因素相类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觉评价与反思的良好习惯,这些都是完善学生人格素质所不可忽视的。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阐述为:要求全体学生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多数学生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发展,并感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
课题“分数乘分数”(六年级)
知识技能: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发现—猜想—说明与验证—得出结论)。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探究兴趣。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每个具体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去实现的,它绝不是履行“公事”,不是为了完成八股式教案文本而去写的,当然,也并非可有可无的。现在的问题仍然表现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尤其表现在“情感目标”上更为突出。
以前我曾经听过“分数乘分数”这样的一节课,原来是想通过合作探索新知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但结果没有能实现。情况是这样的:
当学生根据题意列出 × 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数乘法该怎么算?之后,各组派代表汇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 =0.5×0.2=0.1= ;(2)× = × = =;(3)× =(1÷2)×(1÷5)=1÷10=(4)等分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再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小份就是。;(5)等分线段: 其中的一小段,就是 ;等等。各组汇报完毕,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们得到的结果都是A,很好。”便忙着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如果当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如(1)是将分数转化成小数;(2)是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分后相乘;(3)将分数转化成整数除法;(4)和(5)都是应用了分数的意义等等。那么,学生就能品尝到发挥数学知识的迁移作用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愉悦,认识到已知在学习新知中的价值。
3、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尽可能做到学生经验、数学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整合 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法对它的加工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掌握。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还要注意到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呈现的具体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再次,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相应的练习,通过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练习,实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并能结合教学内容,自然地、有机地、合理地渗透数学学科的数学思想和思考方法。
教师要具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同样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呈现顺序。
下面我以“圆的认识”为例: 教师A这样呈现:
(1)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圆(纸质)对折一次,由出现的折痕引出线段,再对折一次,由两条折痕的相交点,引出圆习,圆习是个点,位置在圆的中心。(2)再通过比较“圆内一点”“圆外一点”进而明确“圆上一点”的具体含义;然后,认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
(3)最后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讨论是出圆的直径有无数条,半径也有无数条,同圆的直径有无数条,半径也有无数条,同圆里的直径相等,半径也都相等,同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
至此,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并进一步认训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等等与圆相关的知识。教师B山东省济南市王老师认为,学生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布的曲线图形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教学中要加强操作、讨论、归纳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圆的特征,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品尝成功的愉悦。教学内容是这样呈现的:
(1)先让学生列举实物,强化圆的表象的建立。
(2)分小组活动。借助图钉、线绳、铅笔头等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画毕,各小组展示所画的圆(大多数不理想),并说说是如何画成的。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画圆时应注意什么,因为学生都有画圆的实践体会,所以人人都有话可说。有的说,图钉要固定在一点,不能随便移动;有的说,铅笔头旋转时,要注意拉紧线绳,保持固定的长度,不能忽紧忽松;还有的说,图钉和铅笔头都不要动,旋转要画的这张纸(教师:在黑板上画圆,怎么旋转?);等等。
(4)师生共同小结:画圆时,固定的一点,正好在圆的中心,这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沿线绳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5)进一步研究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6)最后让学生用圆规练习画圆。时代不同了,社会在发展,教学内容选择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下,围绕着教学目标有序地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要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应该形成一个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成功。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信息渠道畅通,反馈及时,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容量合适,教学密度、教学节奏得当。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数学学习是否有兴趣和自信心;要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要关注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的发展,思维过程是否合理、灵活,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层次清楚,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明确,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要及时反馈,适时地调整和改善教学进程。如: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教师始终把全体学生参与、经历学习过程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第1个环节:观察、猜测、操作、实践,感受数“10”的意义。让学生利用熟悉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数数,如数主题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气球的个数,数铅笔的去数,数自己的手指数,数出10个小圆片放在桌上,同桌互相检查(实际上又让学生数了一次)等,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用“10”来表示出10个物体的数量,再让学生应用数“10”说一句话,藉以相互表达和交流信息。
第2个环节: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让学生在初步建立“10以内数”的数感基础上,比较大小。用10与9相比,10比9多1,9比10少1。按照数的顺序,10排在9的后面,再比较出1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多少,并教学学生识别“>”和“<”。
第3个环节:揭示数组成的规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将10个小圆片分成两部分,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最终,将10的组成归纳为5组,从中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4个环节:练习书写“10”。写好阿拉伯数字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
第5个环节:激发学生继续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巩固新知,如做凑“10”的游戏(对口令、对击掌声,对数字卡片等),区别“基数”和“序数”以及数的大小的比较。
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到豁然开朗。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认真听讲了,不要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这些仍然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6、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为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正因为如此,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教师在备课时应非常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广泛地收集材料,在筛选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方案。往往是在把握环节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对付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
结语: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来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正因为这样,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备教材出发,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重视过程将会事倍功半。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学生毕竟只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