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人生》教学设计
12、人生
勃兰兑斯
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注意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作者介绍: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作者源于直接或简接体验,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四、讨论解惑
①“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②“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③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对这类人的性格特点写得非常充分而明确,可以作为概括要点的训练材料。试从两大方面来概括:
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 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都是课文的原话节录,或是从原话提炼出来的。
④“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⑤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似乎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六、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篇:12.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 年级:七年级 设计人:吴芝 审核:王瑞秀 时间:2014-10-21 编号:12
第12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了解光武中兴,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2.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3.认识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统一的思想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以《守业更比创业难》为背景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师:是啊,守业的确更比创业难。汉高祖刘邦艰苦创业之后,他及他的继承者面临着更艰难的守业问题。如何来更好地守业?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板书课题: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教师黑板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重点:大一统的汉朝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先学(15分钟)
(一)自学教材(10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学教材部分走进本课的学习之旅。10分钟,好,开始!1.文景之治的背景(西汉初年面临的形势),采取的措施,文景之治的表现(局面)。2.汉武帝的大一统(1)条件(背景)
(2)措施:政治、思想、文化等(原因)、经济、军事(3)作用(影响)。3.了解西汉灭亡,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4.光武中兴局面,东汉灭亡。
(二)自学检测(2分钟)
1.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
2.“国家的仓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仓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话描述的场景发生在()
A.汉高祖后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3.东汉的都城是在()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殷 科目:历史 年级:七年级 设计人:吴芝 审核:王瑞秀 时间:2014-10-21 编号:12
(三)我的疑惑
过渡语:3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写在我的疑惑处,我们共同解决。
三、后教(18分钟)
(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7分钟)
过渡语:现在我们带着自学中的疑惑来梳理本节课的内容,看一看本节课的知识点。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见课件)。
点拨1.汉武帝的大一统
点拨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5分钟疯狂记忆“自学教材”问题;对桌之间互查一个重点问题。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6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第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1.以史为鉴:
秦始皇奢侈腐化、大修陵墓,导致灭亡,汉文帝提倡节俭、修墓从简,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温馨提示:今后你应当怎样做?)
2.学史感悟::
材料:汉武帝即住时,只有16岁,年轻有为。他下诏,令每个郡县推荐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 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长期怀才不遇,后来受武帝赏识,立即任他为官,一年内竟将他四次升官。又如,出身于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阅读材料并分组讨论
(1)由本课所学并结合材料,你心目中的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温馨提示:功绩、过失)
(2)今天,我国进入了21世纪,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汉武帝的做法对今天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提示 :从国家要重视人才 的培养和引进,个人要勤奋学习,为将来报效 祖国做贡献方面谈即可。)
第二,教师点拨,解疑答难,拓展延伸
当堂训练(10分钟)
(一)过程:根据上课实际情况找两个同学黑板展示
1.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科目:历史 年级:七年级 设计人:吴芝 审核:王瑞秀 时间:2014-10-21 编号:12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2.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3.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4.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开始()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6.材料
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初期,人口减少,经济萧条,到处呈现出一派荒凉的景象。那时候牲畜奇缺,皇帝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拉车,有些将相只能乘牛车出行。
材料二:《史记.平准书》记载,景帝时期,不是是遇到水旱灾害,老百姓都非常富足,都城内外的仓库都满了。京师的府库里钱很多,穿钱的绳子腐烂了,(铜钱)散在地上不可计数……
材料
三、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局面。
1、材料一中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统治局面史称“ ”?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好几代在位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三中,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的政治上采取了什么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4、材料二中的治世局面与材料三中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12.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陈艳文)有个孩子叫咪咪乔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感谢生活中有你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情感随笔,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我”的丈夫、女儿以及交警对“咪咪乔”的不同态度和彼此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展示了一位年轻母亲与自己小女儿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互通。在这篇文字质朴、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文字中,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权力,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们,学习孩子们的美好天性;呼唤大家要珍爱生命,尊重人权。
从写作的角度来分析,带女儿出门的经历是整篇课文一个完整的事件线索,也是正在发生的事件。而女儿在平时是怎样对待咪咪乔的,丈夫和“我”是怎样对“咪咪乔”造成严重伤害的,这些都是用“插叙”的形式交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模”。
2.默读课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与“咪咪乔”有关的故事,弄清来龙去脉,会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留意故事中不同人物对布娃娃的态度,了解妈妈的情感变化。
5.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谈自己的感受认识。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讲讲你和自己玩具的故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孩子们的美好天性;
2.呼唤大家要珍爱生命,尊重人权。
重难点分析:
本文语言质朴、感人,娓娓道来,应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咪咪乔”的接受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尊重人权,保持美好天性、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叙事文章的结构顺序安排,顺叙、倒叙、插叙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歌曲。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四篇:12.雨点儿教学设计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2.《雨点儿》教学设计
龙门县龙江镇中心小学 陈丽玲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从而认识到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情景导入
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歌曲《听雨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呢? 2.观看flsh动画《下雨了》;
师:听雨,看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雨点儿。(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儿化音。(带读、齐读课题)
二.进入课文,我会读
1.认识11个生字,出示课件,连线找朋友,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情况。齐读生字。2.课件出示课文中有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读;如“云彩”,“数不清”。
3.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齐读。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4.理解词语“数不清”“飘落”;出示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的。”“树叶从书上飘落下来”。
三.读准课文,我会找
1.听课文录音朗读(指导标好自然段); 2.师泛读,生跟读;
(1)师:课文中有两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是谁呀?聪明的你,把他们找出来吧? 板书:大雨点 ; 小雨点
(2)师:课文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他们两个小朋友在干嘛呢?(聊天)
师:他们在聊些什么呀?(一步步引入课文对话内容的学习)
3.同桌合作学习(2-4段):在课文中找一找,他们都说了什么话?(汇报)(1)对话学习:课件出示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说话内容。学生齐读,指名读;(2)大雨点儿要去哪里?小雨点儿要去哪里?出示图片 板书:有花有草的地方 ;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3)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个别学生演读。(男生是大雨点儿。女生演小雨点儿)4.观看两组图片:鲜艳的花朵,苍翠欲滴的景色,干枯的禾苗,荒芜的田土; 四.情感升华,我想说:
1.师:雨点儿对花草很重要,它还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观看视频广告《节约用水》(1)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呢?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节约水?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爱护花草。2.拓展想象
假如你是小花,你要对雨点儿说什么? 假如你是小草,你要对雨点儿说什么? 听歌曲《小雨沙沙》 五.小结
多么可爱的雨点儿,神奇的雨点儿!是它们把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我们应该爱惜每朵花每棵草;我们应该用向雨点儿说声“谢谢!”
六.布置作业 1.我会连。
青青的 花朵 红红的 云朵 白白的 雨点 小小的 小河 清清的 小草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在下面画上“___”。云彩(cǎi chǎi)数不清(shǔ sǔ)飘落(luò lòu)回答(huí húi)半空(kōng kòng)大方(fāng fān)
七.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小雨点儿
大雨点儿
有花有草的没有花没有草
美丽的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正确书写“方,半,巴”3个字。【重点】:正确掌握字的笔顺,写规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拼音卡片复习11个生字
师:大家都很棒,认识了很多生字,今天我们接着来学3个生字宝宝。二.指导书写,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方”;(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3)师范写“方”,强调注意方的第三笔画写法;(4)学生书空“方”3次;指名书空;齐书空;(4)师写笔顺;指名生写笔顺;齐写笔顺;(5)组词;一起读一读;(6)描红,学生在书上练写;(7)展示生写的字,品评。学习“半”“巴”同上;强调“半”字与“羊”的区别;强调“巴”字第四笔的写法。三.小练习
小鸟从树上跳下来。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三个生字,各一行。2.写笔顺和笔画,组词。
方:_______________;()画,组词:()半:________________;()画;组词:()巴:_________________;()画;组词:()六.板书设计
(4)(大方)(中方)(地方)
(4)(中巴)(下巴)(大巴)
(5)(半个)(一半)(半天)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第五篇:《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2.坐井观天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词语“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学写“观、唱、满”3个字。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三、课时:第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g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 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小结: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3.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故事。
(2)结合桶料,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①描-描插图中的“井沿”。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此“沿”。④观察图调,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建议:一个站着,一个蹲者,手做圆圈状。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感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要求:课文读正确,读不准的字情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蚌和小鸟说的话。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 的部首区别;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2)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1)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②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2.发挥想象续遍故事。3.理解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三、课时:第二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学文明理
1.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想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1)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2)读懂青蛙的观点。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②想象拓展。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我飞过,飞过,大得很哪!”(4)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①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②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③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2.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想想:小鸟和背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3)反馈:
预设: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关注生生评价。3.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引:课文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弄错了?(1)青蛙错在哪里?
预设:错在自己呆在井底,不跳出来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井口那么 小……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批评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回顾: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拓展:出示课堂小练笔: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预设: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我懂得了要多学知识才能见识广……
小结: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二、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I.学以致用“渴、喝”。
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2.指导书写“渴、喝”。
(1)观察对比,书写“渴”和“喝”。教师范写,提示:右下部分是“人”加“竖折”。(2)学生练写。
(3)反馈指导,再练写。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 小鸟 井里 井沿 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