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共5篇)

时间:2019-05-12 23: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第一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送别冰心》

教材简析

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在冰心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玫瑰花和大海成了这个富有诗意的悼念仪式的主旋律。第三自然段则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冰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按照悼念仪式的时间顺序,记录了人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天气之冷,人数之众,诗词悼文、挽联之多。第五自然段写了灵车到采,冰心的孩子们护送着冰心,她被安放在灵床之上。第六自然段写了冰心的孩子们送别冰心。第七自然段写的是冰心的读者们在送别冰心。第八自然段则是将“玫瑰花”再次凸现出来,将“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再次凸现出来。

接下来,课文又介绍了冰心的老朋友,民主党派人士对冰心的悼念。还以点带面,介绍了一位叫彭轩的中学生和一位外国友人受到冰心作品的影响和对她的评价。

在简单交代了这样特殊的送别方式代表着冰心自己的心意之后,课文的结尾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除了课文文本,教材中还在适当的位置配了赵朴初书写的挽联,这也代表着对冰心的高度评价。另外,还配了冰心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集的封面,以此作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冰心作品的线索和信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词。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过程和方法:读课文,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

一、激情导入,诱导探究。

1.师述: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通过听文章,让学生了解冰心和玫瑰花的渊源。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亲自查找冰心老人的事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学生对冰心的认知可以加深一步。感受冰心这位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和她对人们的爱)

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冰心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4.师引课。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悟文本。1.揭示课题并板书:

31、送别冰心 师提问:

“送别”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

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冰心老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全国各界人士怀着对冰心老人的爱戴之情来送别她。)

2.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3.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4.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2.师提出问题: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3.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深入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1.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本文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放海涛海浪的录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黑色没有哀乐。

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学生明白前后文呼应是为了更凸现冰心老人的人格魅力)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5.师小结。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按照仪式的什么顺序来写的?人们是怎样悼念这位世纪老人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采用不同方式来悼念冰心老人的,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1、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天气__________,八宝山第一告别室门外__________,院内大厅内__________。

孩子们捧着__________,将__________撒在老人身躯上。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寒冷,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挂满挽联,红玫瑰和满天星,红玫瑰花瓣。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 一开始我们听了一篇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2.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

(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 拾级而上 拾(shè)如怨如诉 颤颤巍巍 恬静

3.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总结。“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4.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师问: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

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

5.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6.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2.带着对冰心深深的缅怀之情,阅读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是其他著名人士悼念冰心的作品。

第二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分段讲解教学设计冀教版

《送别冰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学会十二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激趣探究。

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

1.师问: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 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给大家听。

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4.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2.明确自学要求。

1(1)读准标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3.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凝——疑。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5.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在儿女为冰心老人设计的别具匠心的告别仪式上,亲人及读者向老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广大读者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对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出示中心话题:“谈谈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预设: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放海涛海浪的录音。)

请依此处为依据的同学朗读,要求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然后请全班齐读。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 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天气,人,院内大厅内,说明。孩子们捧着,将 撒在老人身躯上,说明。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一开始我们听了一篇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5.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

(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

拾级而上、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6.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总结。“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 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7.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师问: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

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

四、畅谈感受。

小组内先互相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全班交流。

五、作业。

1.把自己学了本节课的感受整理成一篇习作。2.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第三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白杨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白杨》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理解“茫茫、清晰、沉思、分辨、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白杨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情导入。

1、出示彩图,认识白杨树,揭示课题。

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而当代著名作家袁鹰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3、激情导入: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2、解决学生在读中出现的字词问题。

3、指导生字书写,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4、默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的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画出文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试着自己理解。

5、播放录像:(在开往新疆的火车途经甘肃省和新疆的交界处,就要穿过被称为“八百 1 里戈壁”的戈壁滩。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砾石滩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每当大风掠过,黄砂滚滚,遮天蔽日。整个地区人迹罕至,一派荒凉景象。)

师提问,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联系课文中的语句并结合课前查阅有关资料,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师提问,②(出示爸爸说的三句话)每一句话各说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指读第一句,理解“从来”的意思,体会白杨的第一个特点。联系前文,哪些语句也写出了这个特点?(看录像体会白杨高大的特点。)

(2)指读第二句,这里的“哪儿”到底指哪些地方?这又体现白杨的什么特点?(看录像理解“茫茫、浑黄一体”)

(3)指读第三句,想:两个“不管”之后列举的是什么?(看录像体会白杨不怕自然灾害的特点。)这又体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师:(小结)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朗读中抓好自然段中的“从来” “哪儿——哪儿---” “粗壮” “不管——不管——总是——”重点词和两组关联词组,边读、边交流、边思考,回答白杨树在你的心目中具有了那些可贵之处。

三、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1、复习有关词语:

茫茫、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分辩、沉思、新疆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出示句子)“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师提问:他要表白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1)“表白”是什么意思?

(2)默读课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3)同桌或小组讨论。

2、出示提示,点拨题目:

(1)爸爸在哪儿工作?那里的条件怎样?(2)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爸爸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读书,而且“将来再念中学”?

(4)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让学生小组交流)(5)爸爸的“心”是什么?

3、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提示点拨:

(1)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沉思什么?(2)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师:(小结):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不畏艰难,茁壮成长、扎根边疆。

三、再次品读,体会写法。

(再一次出示句子)“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进一步精读,启发,诱导:

本课表面上是在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际上是在赞扬白杨树的品格,赞美具有白杨树不屈不挠、拼搏顽强的人。引领学生明确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新疆建设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感情朗读,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新疆建设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五、板书设计

白 杨

白杨 建设者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适应性强 教育下一代 坚强不屈 共建边疆 借物 喻人

第四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古诗二首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会认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方好、毕竟、淡妆浓抹”等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天然的画,是一首悠悠的歌。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播放西湖图片)今天,让我们走近宋朝两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去看一看他们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苏轼的。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一)配乐朗读。(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视频朗读)

(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

(四)齐读。

三、提示方法,学习古诗。

(一)提示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二)课前我们已经要求同学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了自学,现在整理一下你自学的成果,准备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三)小组合作,交流所得。

如果有争议或者疑惑,等会儿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四)全班交流,共同探讨。

1、知诗人,解诗题。

知诗人:作者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先后两次在杭州为官,“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均因他而得名。苏轼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景物的诗,西湖也因此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奇丽的色彩。《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文中选的是第二首,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出示)

解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可以调整一下——“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2、抓字眼,明诗意。

抓住“潋滟”、“空濛”、“奇”、“西子”引导学生理解。

前两句:“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色?(出示)

诗人用凝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正应和了题目中的哪个词?(初晴后雨)

一个“晴方好”,一个“雨亦奇”,又与下文哪个词两相呼应?(总相宜)后两句:这是一种什么修辞?你认为用得怎么样?

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3、想意境,悟诗情。

(1)自己想象着诗中描写的景色,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播放音乐)(2)找同学来读,其他人闭眼想象。

(3)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品读诗文,体验情感。

(一)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正在西湖边上饮酒的苏轼他的心情会是怎样?

(二)带着这种心情诵读古诗。

(三)小结:西湖景致宜人,真是美不胜收。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 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随即跃然纸上,鲜活传神。

(四)请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西湖,再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一)请同学自由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苏轼笔下西湖美景晴雨皆宜,脍炙人口;杨万里的这首赞美西湖的诗也同样流传千古,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不同诗人的眼中西湖又该是怎样不同的美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欣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一)教师范读。(出示)

(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

(四)齐读古诗。

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

(一)出示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

(二)推选同学或自荐按学习步骤组织全班共同进行交流、探讨,读懂古诗。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1)能说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2)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无穷碧)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

“映日”是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4)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5)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邻桌之间相互诵读。指名读。

(6)出示配乐荷花景图组。

(7)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出示: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

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

(8)赞西湖。(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的情感。)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

3、想意境,悟诗情。(出示)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幅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沁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3)让我们继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绘制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想象着这么多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的眼前,清风徐来、荷香阵阵,同学们,你们瞧见了吗,那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娇艳动人)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枚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

(4)配乐背诵。

第五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肥皂泡交流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教学资源

《肥皂泡》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把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来并标上音;划出文中的多音字。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搅拌、溶化、玲珑、零乱、玉簪、仄长。3.熟读课文,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同学们拿上自己亲自调配的泡泡水,一手拿着吹泡泡的小管子,自己吹一吹肥皂泡儿。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3.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4.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2.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皂泡儿”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了解并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①(做过!)效果怎么样?(抽生回答)

A(很好、还可以)你怎么做的?泡泡从小管子的那一头冒出来了,你的心情肯定跟买泡泡水吹的孩子不一样!能告诉大家你当时的心情吗?(快乐、骄傲、自豪)

教学资源

B(不好!)你分析过原因吗?如果学生摇头,说没有分析过,就告诉学生:撒手了,放弃了,哎!快乐也就从你身边溜走了!如果学生说他分析原因了,就问他原因何在,并告诉他:再小的事,哪怕是玩,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就能长见识,就能有收获,就可以变得能干起来。

②(没有做过。)太可惜了!做泡泡水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哟!

二、介绍作者,了解冰心,进一步奠定学生学习此文的心理基础。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奶奶,这位奶奶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生于1900年,老师1997年参加重庆教育学院小教大专班学习时她都依然健在,想一想,算一算,她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奶奶?(高寿、有才华、有成就)

2.她也是一位受许多人尊敬和爱戴的老奶奶!在她97岁高龄的时候,一位活跃在文坛上的晚辈给冰心奶奶写了一封信,问冰心奶奶身体可好?冰心奶奶在回信中说:我在家坐以待“币”。坐以待毙什么意思?看样子冰心奶奶身体状况很不好,她的生活状况很糟糕,很悲哀!但是,冰心奶奶写的不是枪毙的毙,而是钱币的币,冰心奶奶是作家,想一想,她在家里干什么?她生活得可快乐了!冰心奶奶为什么那么快乐,那么健康,那么高寿呢?

3.冰心奶奶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造物主给了她一个非常好的母亲,使她沐浴在圣洁而伟大的母爱中长大,因而打小她心中就充满了爱,就学会了爱!心中充满爱的人,时时处处都能找到欢乐。冰心奶奶不但爱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草一木和生活在她身边的每一个人,还特别热爱儿童。她一生赞美母爱、童贞、大自然,和孩子们交朋友,给孩子们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一代又一代儿童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被誉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正是这种涌动在冰心奶奶心中的炽烈而纯洁美好的爱,使各种疾病望而生畏。爱使人快乐,爱使人健康,爱使人青春不老,高寿延年。

三、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同学们,冰心奶奶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得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勾出自己的重点词。学生读书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词语:

扇子 扇送 薄球 散裂 乱转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课件:正音、练习读。屏幕上的词语可不容易读好,会读吗?谁来试一试?教师正音后让学生练一练,然后齐读,抽读。

教学资源

2.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学词情况。有没有老师没写上,而你又认为非常重要的词语?板书:黏稠 颤巍巍 山巅……注音、正音、练读。

3.读课文,攻破难点。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周老师给你一个建议:通读一遍之后,集中精力攻破难点。

4.轮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内容。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很聪明,书中写了,就知道马上看书。)谁来说一说?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出示课件)

2.尽管你这样做了,可不一定就能吹出许许多多美妙的肥皂泡。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做肥皂泡的奥妙,她在文中已偷偷地告诉了大家。读读2、3自然段,同学们一定能够把他找出来。理解“黏稠”一词。

3.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越来越聪明!怎么吹呢?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出示课件)。

4.泡泡水我们会做了,泡泡我们也会吹了,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学生:用嘴巴是很难讲清楚的,凭空想象也很难,但是只要你亲自去吹一吹肥皂泡,你就能从那奇妙的泡泡身上找到这些词语。

二、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齐读全文。

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作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文章。

三、作业。

剩下的时间,请大家抄写黑板上的词语,每个两遍,抄完之后,再摘录你自己的重点词。摘录完的同学,拿起书,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下载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教学设计冀教版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积累运用(50分)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í xiáng niàng mì qí shǔ ()()红()()光 shū méi gui líng long yà ()菜()()惊() diàn cōng ()污()郁 2.比......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 听短文,完成习题:(5分) 1、黄志全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哪三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班 务 工 作 计 划东 屯 学 校2013.2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概况 本班有学生36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6人。班上的35人是上学期在班级中学习的,仅1名学生是这学......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总结

    按课文填空 1、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见( )似的闪电刷地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 )地扫荡了这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刘金山 一、班级概况 本班有学生26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1人。语文基础底子不是很好,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待养成。大部分孩子语文成绩属于一般,语文行为......

    (春)四年级语文下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3)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