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教学设计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课
新巴民族小学
陈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注重识别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的推理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欢乐购物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节约用钱和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情感目标:
1、在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人都责任。
2、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情感,教育学生不乱花钱。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民币币值的认识;
2、元、角、分之间关系的认识;
3、人民币的互换。教学准备:人民币票样,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学生:买菜、乘车、去超市买东西要用到钱等。教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教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出示学生说出的纸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师:你们仔细地观察过这些人民币吗?互相说说你在人民币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人民币票样相互交流。
教师:谁愿意说说你在人民币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见人民币上有国徽。
教师强调: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它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等。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学生:我看见人民币上有“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教师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印制和发行的机构。
教师引导:你们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背面分别是哪里吗?你们去过吗?(引导学生看图:100元人民币的背面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50元背面是西藏的布达拉宫;20元背面是秀丽的桂林山水;10元的是
壮观的长江三峡)。
学生:人民币上有数字。
人民币上有不同的阿拉伯数字,这些不同的数字就是表示人民币不同的钱数,也就是人民币不同的面值。100的就是100元,50的就是50元。
学生;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点。
教师:人民币正面的右下角的盲点,专门帮助盲人识别人民币。
教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么细致的观察,现在能很快地认出每一张人民币吗?说说你是用了什么方法一眼就识别出它的面值?
学生:我用看数字的方法识别人民币;我用颜色来识别;我看人民币上的图案来识别。(数字、颜色、图案)
教师强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的数、图案和颜色来认识不同的人民币。、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你见过一分钱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分钱,给大家看看。
师:除了这些1分2分的,分硬币还有两个好朋友(出示2分和5分)你还知道纸币的钱有哪些能。
二、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1)师出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面值的人民币,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特征。
(2)学生互动;请同学从自己准备的学具里拿出所有不同的小面值人民币,互相说说,认一认。
3、人民币的分类。
教师出示多张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要求学生根据对人民币的了解,把人民币有规律地进行分类:
(1)按单位分。(把几元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几分的放在一起)
(2)按硬币和纸币分。
(3)按数字分。(把数字1的放在一起,把数字2的放在一起,把数字5的放在一起)
二、人民币的互换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教师:大家对人民币都熟悉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时无人售票,票价是1元,我只有一张2元的人民币,谁来帮帮我?
学生:把2元换成2张1元的。
2、进行角与角、元与角的互换。(课本上的练习)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整钱来换零钱,老师这里有1个2角,能换几个1角?
学生:1个2角能换2个1角。教师:我拿1个5角能换几个1角? 学生:1个5角能换5个1角。
教师:1元呢?1元可以换几个1角,谁知道? 学生、;1元能换10个1角。
教师:总结1元=10角,齐读:1元=10角。那反过来呢?几个1角可以换成1元?、拓展练习。
(1)1张1元能换()个2角。(2)1张1元能换()个5角。
(3)1张5角能换()张1角和()张2角。(答案不一)三、综合运用 主题活动;欢乐购物
我们了解了人民币之间的一些简单的互换。回到家里叫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学学购物。
四、创设情境法制渗透
我发现有的同学把人民币揉成一团;有的同学不小心把人民币搞破损了;有的同学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他们这样着是对不对呢?
学生: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学生:我们要认识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学生:爱护人民币才有利于钱币的使用。师: 在所有的币值中,谁最小呢?(1分)可是大家千万别小看了这一分钱。你知道吗,我们中国有13亿人,如果每人节约1分钱,那就有1千3百万元,能够建成几十所希望小学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节约用钱。
师点睛: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了人民币对我们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还知道了
要爱护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白沙小学:王小会;教学内容:;(统计之认识众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众数在日常生活;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正确掌握怎样确定众数,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引用价值,激;(2)、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教学重点:众数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教 学 设 计
白沙小学:王小会 教学内容:
(统计之认识众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众数的意义。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正确掌握怎样确定众数,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引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两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教学重点: 众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众数在一组数据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回忆怎样求平均数和中位数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m)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平均数 中位数 还是其 它(说出自己的理由)
2、比较数的大小,择优。平均数是1.475m 中位数是1.485m 1.52m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总次数最多。
3、引入众数 像1.5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我们就说1.52是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三、拓展知识外延 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吗?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记住了吗?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四”中的第一题。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第三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三界小学 宁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 使用人民币。
3、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及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难点: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总结延伸。【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这节课老师带着同学们复习人民币的有关知识。2.出示课件。
二、联系实际,进行复习1.认识1元、1角、5角及分。
⑴.投影出示各种人民币:你们看它们各是多少? ⑵.指名学生回答。
⑶.那么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 板书:元、角、分
2.人民币又是如何分类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
师再问:除了分为纸币和硬币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呢?
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按照元、角、分进行分类。
3.复习:1元=10角 1角=10分。
⑴.师: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的分类,还记得它们的进率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
出示:把1元=()角 1角=()分 填好。4.练一练。
⑴.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要求:让学生先在书上连好,再展示学生的答案。)
⑵.老师发觉同学们学得真棒,出示练习题第2题(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反馈。)
⑶.打开书第70页把第2题填好,再指名说。
⑷.兑换游戏:1元可以换几张5角的?1元可以换几张2角呢?让学生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反馈。
三、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1.你们看老师这儿货架上有许多物品,你们想买吗?可是缺一个营业员,谁愿意来当?
2.提问:1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几个钮扣?几个本子?等等 3.分成四组,活动开始。
四、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还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去商店购物,自己到收银台去付钱。
板书: 认识人民币
单位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
1元=10角
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总结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对于面值大的人民币,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知出现了混乱,如: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终于能很快辨认了,非常高兴。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的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困难。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40几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等理解困难,所以课后我还设计一个“红领巾小卖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的方法。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从小懂得要爱护人民币、爱惜人民币,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呢?(用钱去买)对了,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1认一认,说一说。
师: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吗? 生:认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生1:我认识1毛,2毛,1块,2块。
生2:我认识5毛,10块,20块,100块,50块。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几毛、几块又叫几角、几元。生3:我全部都认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咱们一起来认一认,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随机认识样币。小结:识记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人民币的正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国徽,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人们银行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同时我们小朋友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
2、给人民币分类。
(1)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做得最好的这一小组上来吧!(一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生:我们组是这样整理的,我们把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角的放在一起,分的放在一起。(边说边展示不同的人民币)元的有:100元的(2个),50元的(2个),20元的(2个),10元的(2个),5元的,2元的,1元的(3种)师:怎么会有两个100元的呢? 生:一个100元是现在用的,一个100元是原来用的。师:说得真好,一个是新版的100元,一个是旧版的100元。两个50元、20 元、10元的人民币也分别是一个新版的,一个旧版的。
(学生再展示角的、分的人民币)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书: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生:我们组是把大钱和大钱放在一起,小钱和小钱放在一起。大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小钱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生:我们组是把都是1的放在一起,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放在一起;都是5的放在一起……
生:我们是把硬币放在一起,纸币放在一起。
(2)、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3)、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4、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师生间进行换钱游戏
师:现在老师有一张5角的人民币,想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老师的忙?(学生自由发言)
(2)生生间进行换钱游戏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一张5角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三、巩固提高。
谈话: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人民币王国的国王呀想考考大家了,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1.完成48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b、学生卖,教师买。(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业。
课本第53页第1、2题。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总结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对于面值大的人民币,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知出现了混乱,如: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终于能很快辨认了,非常高兴。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的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困难。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40几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等理解困难,所以课后我还设计一个“红领巾小卖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