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 教学设计
一、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过程的含义。
(2)掌握在命令窗口中定义过程的方法。(3)学会调用过程。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抽奖,引入过程的概念,接着通过任务驱动 “在命令窗口定义一个正三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探索学习,协作交流、互相激发促进,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理解中掌握过程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Logo语言的基本命令,能用Logo语言实现简单的绘图等操作,但还不会存储和调用电脑程序,完成复杂任务。本节课引入过程的定义,着重让学生了解电脑在存储和调用已有或固定命令组的操作,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程序语言的热情。引入过程的定义和保存,是学生深入学习Logo语言的关键环节。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过程的定义及其格式。教学难点: 掌握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的方法。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抽奖游戏
教师拿出分别印有字母A、B、C的三张牌子,邀请三位学生抽奖,三位学生抽到字母牌后,分别在LOGO软件的命令窗口输入相对应的字母并执行,并仔细观察在LOGO软件的绘图窗口、命令窗口出现什么内容。【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抽奖游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也通过“中奖”的道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学习难点——“过程”这个抽象的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点燃其探究知识的热情。】(二)提出问题
1、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为什么执行简单的字母,就能画出这么复杂的图形?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执行B字母后能画出图形,是因为事先把画此图形的所有命令打“包”,并把此“包”命名为“B”,小海龟记住了“B”,也就记住了“B”中的所有命令,所以执行了B,就能画出图形。】(三)引出新课
1、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一个关键词——“过程”。
2、出示解释”过程”的文字内容,并让全班学生齐读。
出示文字内容: 把命令窗口画图形的一条或多条命令放在一起打包,保存起来。这个打好的“包”叫做过程,给这个过程起一个名字,叫“过程名”。小海龟记住了“过程名”,就能“听”懂这条新命令了。
3、教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 《教小海龟新命令—过程的定义和保存》 【计意设图: 巩固学生对“过程”概念的理解。】 活动2【讲授】
二、任务驱动,引导建构。
(一)编写过程的格式
1、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并掌握编写“过程的格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过程格式的掌握。一个完整的过程是由过程头、过程体、过程尾组成的。TO过程名(过程头)一条或多条命令(过程体)END(过程尾)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过程的格式,提出问题:过程的格式中哪些内容是固定的,哪些内容可以改变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过程格式的记忆。】
5、教师出示“过程名”的命名规则。
(1)过程名可以任意的字母和数字组成,但不能是纯数字。(2)过程名不能和LOGO命令相同。
(3)过程名不能含有+、-、*、/、()等运算符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
1、教师出示任务一: 在LOGO命令窗口,定义一个画正三边形(边长100步)的过程,过程名为SJX。
2、学生通过微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并尝试完成任务一。自主学习的学习路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网站”—“微课指导”。
【设计意图: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
3、教师巡堂,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解决。
4、邀请学生上台介绍在LOGO命令窗口定义过程的方法。教师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向同学介绍自己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不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自信,敢于表现自已。】
5、师继续巡堂,提醒学生对任务一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评价,体验成功,自我激励。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6、师打开动态评价表,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这个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还没完成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老师辅导也可以请学得快的学生辅导)。【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慢生、学困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教。】
(三)在编辑窗口定义过程
1、师指出:除了在命令窗口定义过程,还可以在编辑窗口定义过程。
2、出示任务二:用编辑命令定义一个画五角星的过程WJX。让学生上网站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
3、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
4、师一边观看学生操作,一边小结并板书: 进入编辑窗口:EDIT过程名 完成定义返回命令窗口:F2
5、师给上台汇报学习成果的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6、出示任务三:用编辑命令,定义一个画圆的过程YUAN。比赛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师继续巡堂,并提醒学生任务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三,巩固“在编辑窗口定义过程”的方法,同时采用竞赛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快完成任务,保证教学进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打开、修改过程
1、提出问题:编辑窗口和命令窗口有什么区别?
2、出示编辑窗口的优点:(1)编辑窗口可以一次输入多个过程,每人过程都要有自己过程头和过程尾。(2)EDITALL命令可以打开所有定义好了的过程。
3、师提问,如果要打开定义好的SJX过程,怎样来打开?
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EDIT过程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5、出示任务四:对前面定义好的过程SJX进行修改,将原来步长100变为200。
6、师巡堂,提示学生怎样才能把修改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励学生。】
(五)保存、打开过程文件
1、出示任务五:把当前已经定义几个过程的文件以文件名—— “座号.LGO” ,保存在WINDOWS桌面上。
2、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监控转转播功能检查学生保存的LGO文件。并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板书: “File(文件)”——“Load(载入)”。
3、让学生说一说保存过程文件的方法。并板书:
4、组织学生互查互评: 同桌同学互相检查保存的过程文件—”座号.LGO“ 中的几个过程,并给对方一个如实的评价。
【设计意图: 互相评价,有利于锻炼学生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美好品质。】
活动3【活动】
三、学以致用,大展身手
(一)让学生用定义过程的方法自由创作。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以促使他们的自我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二)师展示学生的创作,并进行师评。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的创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深入思维、增强自信心、勇于进取能产生积极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取得新的进步又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活动4【活动】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1、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知识?
2、师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化提高,加强理解记忆。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LOGO语言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教学过程设计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直线公理 1.设计以下学生活动:
(1)给一个点A,画直线,使直线上有A点.(不出现“经过”这个词,并且不限直线的条数)(2)用一个手指拖起一把尺子.
这个活动可以个人做,也可以小组做.做完后,教师提问:结合我们所学知识,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大家先做思考,不忙于回答.再做以下活动.
(3)给两个点A,B,画直线,使直线上有A和B点.(4)用两个手指拖起一把尺子.
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活动说明了什么?
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让各组出一个代表发言,各抒己见,最好能有些争论.
教师再设计一个问题:把你发现的结果(不用“结论”),用一句比较符合数学语言的话说出来.
学生可能说出“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并指出:你们发现了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只要在文字上再稍加修饰,从语文的角度看,“一个点画直线”通不通,第二句中“可以画一条”那么可以画两条吗?
教师总结:(1)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教师解释:(1)中“经过一点”是指这个点.(2)中的第一句“有”是存在、肯定有的意思.第二句“只有”是唯一的意思.用“有且只有”也表示“存在唯一”.
教师板书: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讲解公理的含义,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得出的、大家公认的真理,也是几何的理论基础.
二、联系实际,加强对公理的认识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直线公理的应用. 如:在墙上钉挂衣架.挖地基在地上画线.
要求学生能说出,钉挂衣架是要确定一条直线,由直线的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因此只要钉两个钉子,这个挂衣架就会固定住了.而在地基上画线时,先在地上钉两根木桩,就可以拉上一条线,沿线用石灰画上白线.根据直线的公理,在实践中遇到画线的问题时,由两点就能确定直线了. 2.在联系实际时,要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指出衣架、木条等就是一条直线,而两个钉子就是两个点.
三、两条直线的交点
1.使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 每人准备一个图钉和两张纸条,回答以下问题:(1)两条直线有几个交点?
(2)如果两条直线有两个交点,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二个问题让同学通过两张纸条的运动得到答案. 2.教师总结:
(1)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叫做相交,公共点叫做交点.(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两条直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重合.(教师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四、课堂练习
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直线m经过点A.
(2)直线AB与直线CD交于O点.(3)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三个交点分别是A,B,C.
(4)点D在直线n上,C点不在直线n上,C点在直线a上,直线n与直线a不相交.
(5)平面上有三个点A,B,C,如图1-5,作直线AB,直线BC,直线AC.
(6)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分类讨论)
五、小结
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1.经过一个点、两个点各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2.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以有几个?个数不同时,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
3.举出生活中直线公理的应用实例.
4.你对几何语言中的“有且只有”是怎样理解的?
最后教师再总结两点:(1)掌握直线公理的含义.(2)两条直线相交及交点的定义.
六、作业
1.举出一个应用直线公理的实例. 2.举出一个两条直线相交的实例.
板书设计
第三篇: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
教学和教学过程
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和相统一的活动。”——引自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凯洛夫《教育学》中,苏联学者定义:“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教和学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教学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以学科教材为媒介,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体力,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师生共同活动。——引自甘治湘《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叶澜、郑金洲、卜玉华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定义:
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师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2003年中定义: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上,指学校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陆冠英、韩金生《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体系,同时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活动。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或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体系,同时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活动的过程。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定义: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转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
朱作仁主编《教育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过程,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陶冶道德品质,全面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
陶然、王更群主编《中国教师百科全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中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协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定义:教学,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统一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教育同义。狭义的教学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教学的实施轨迹,揭示教学活动的展开及其发展。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罗明基主编《教学论教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定义:教学时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按照确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与智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定义: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转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
游正伦编著《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中定义: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
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世界观和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
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 《教学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定义: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织着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格和发展体力的活动。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中定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和相统一的活动。”
曲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中定义: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思想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
第四篇:最新§6.2.1 定义与命题(一)教学设计
§6.2.1 定义与命题
(一)教学目标
1.从具体实例中,探索出定义,并了解定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命题.3.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 教学难点
命题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上过网或懂电脑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是“黑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电脑演示)
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 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 小亮说:“„„”小刚说:“„„” 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 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 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 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 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
„„(学生听后,大笑)同学们为什么笑呢?旁边那两个人的概念不清.“黑客”“因特网”等都是电脑中的专用名词.„„
由此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定义与命题
二、讲授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他们下定义(definition).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例子.说明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图,某地区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流入许多小河中,图中A、B、C、D、E、F、G、H、I、J、K处均有一个化工厂,如果它们向河中排放污水,下游河流便会受到污染.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__________处便会受到污染;
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 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 „„
如果环保人员在h处测得水质受到污染,那么你认为哪个工厂排放了污水?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
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 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
作线段AB=a.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随堂练习1、2.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 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二)看课本P190~192,然后小结.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定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具体实例中,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五、作业
见作业本
六、活动与探究
1.现有正方形纸若干:假设正方形纸面积为1,你会折满足下列条件的正方形吗?
1的正方形 21(2)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31(3)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51(4)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71(5)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9(1)折面积为[过程]让学生在折纸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快乐、灵活,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结果]解:(1)折面积为
1的正方形 2方法:如图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到各边中点E、F、G、H.②连HE、EF、FG和GH.则正方形EFGH即为所求.图②、③的方法可折得面积为(2)折面积为
11、的正方形.481的正方形.3方法:如图④
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②将BC折至BG,使G在EF上,得折痕BH,则以CH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易知△GBC为正三角形,∠HBC=30°.CH=BCtan30°=
31,所以S正方形=CH2=.33
(3)折面积为1的正方形.5方法:如图⑤
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各边中点E、F、G、H.②以AF、HC、ED和BG为折痕,交点为O、P、Q、R.则正方形OPQR即为所求.15证明:易证:AF=12()2.22又△ABF∽△APB.51ABAF所以
即2 AP1APAB2则:AP=
5OP=AP15故: 255S正方形=OP2=1 51的正方形 73 3(4)折面积为方法:如图⑥
①先参照(2)中折法,折出CE=②取CE中点F,再折EG=EF.③取BC中点M,折出MN⊥BG,N为折痕BG与MN的交点,则以BN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EG=EF=FC=6∴CG=337,BG=12()2 222
由△BNM∽△BCG.得
BNBC.BMBG即:
7BN
1∴BN= 17722S正方形=BN2=1 7(5)折面积为方法:如图⑦.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②以AC、BE为折痕,交点为P.③过点P折出平行于AD的折痕MN.则以AM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由△PAE∽△PCB.得
1的正方形 9AMAPAE1 MBPCCE21所以AM=
31S正方形=AM2=
第五篇:《窗口》教学设计
《窗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窗口》第一课时。学习围绕窗口展开了两个学习活动:第一课时“做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第二课时“画窗”,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设置是通过关注“窗”,了解窗的文化,感受窗带来的视觉享受,从而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学习活动一侧重于窗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和文化内涵,以及取景构图知识。
2、能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并衬托一张风格相适应的风景图。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窗的知识及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难点:窗的制作及配景。
设计理念:在制作环节中,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指点、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欣赏评述作品,将作品展示,提高学生自信。
教学准备:PPT课件、范品、风景图片、卡纸、安全剪刀、双面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Windows的图标设计导入。(同学们请观看一张图片(ppt出示大家对它熟悉吗?(生答)有没有同学知道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师讲:比尔盖茨通过观察窗口,发明了Windows界面。(课件出示窗户图片与Windows的对比)。这扇窗户,向我们打开了网络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窗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呢?
2、揭示课题:《窗口》
(二)欣赏窗户,了解窗户的作用和结构
1、欣赏传统窗户和现代窗户图片,认识各种不同风格的窗,了解窗的历史和特色。
小结:江南水乡的花形窗框如同给风景配上了别致的画框;简约的落地窗将室外景色尽收眼底。
2、总结窗户的作用
问:窗户有哪些作用?
小结:采光通风,取景。
3、课件展示中外窗户的对比图片,了解不同的窗户样式。
(木雕窗,花窗,巴洛克式,彩色玻璃,现代落地,百叶窗)
问:仔细回想,你都见过哪些形状的窗户?
师小结:除了最常见的方形,还有半圆、长方形、多边形,不规则的图 形…
4、认识窗户的结构
观察窗户图片
问:窗户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总结:窗框和窗棂(窗格)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窗户,你们想不想动手制作一个呢?
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三)方法探讨
出示范品,看这个窗户是怎么制作的?
生回答探讨
1、方法一:画——剪(对称造型先对折,设计窗户造型,根据窗户造型剪)
2、窗景搭配
装饰:怎样让窗更漂亮?
生:添加花纹,窗帘,风景……
欣赏书上三幅作品,最喜欢哪一幅?
小结:不同风格的窗户要搭配与它相适应的风景。
3、取景:请同学们上台为老师的窗户配上合适的风景
4、方法二:剪——贴(复杂造型先用对称方式剪出窗框,贴到背景图上,设计窗棂图案,剪贴搭配窗框和背景完成)
(四)尝试表现、创新设计
1、设计制作一个造型别致的窗户,并在后面衬托一张背景画。
2、时间充裕的同学还可创意性的进一步添加装饰。
3.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同学互评:将作品展示到黑板,说说最喜欢哪一个窗口,为什么?
2.教师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六)拓展总结
1、对生活中窗口提一些装饰美化的设想、建议。
(如用什么样的窗帘来弥补,窗台上放鲜花、盆景等真正做到将美术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
2、教师总结:窗户是建筑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生活中处处有美景,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