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总结拓展
四、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1、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2、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二、实践操作
(一)滚一滚
1、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3、分组体验
4、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摸一摸
1、示范摸;
2、同桌互摸;
3、组织评价。
(三)猜一猜
1、提出要求;
2、学生互编互猜;
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三、拓展应用
(一)堆一堆
1、提出问题:把四种分别向上堆,想想哪一种物体最难堆?
2、分组体验
3、交流验证
4、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搭一搭
1、提出问题;
2、分组体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三)数一数
在搭的基础上数一数。左边两图中只含有正方体,容易数;右边一图中含有四种形体,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输出四种形体各用了几个,数好一种填一种。
四、活动小结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第28
29业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像力。
3.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4.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出示挂图: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二、开展活动,探索问题 1.开展“摸一摸”活动。
(1)活动导入: 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
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2.开展“滚一滚”活动。
(1)活动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2)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4)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3.开展“堆一堆”活动。
(1)活动导入: 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2)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3)讨论交流: 在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些形状的物体好堆?哪些形状的物体不好堆?
(4)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4.开展“搭一搭”活动。
(1)活动导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2)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5.开展“数一数”活动。
(1)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多媒体呈现教材上的几种几何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 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三、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朋友,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小白兔搬运萝卜呢?(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白兔拔萝卜》。小白兔说:“今天,我在菜地里拔了一大筐萝卜。我用尽力气怎么搬也搬不动。这里没有车子,只有几根圆木头,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请大家课后商量,下节课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告诉小白兔,好吗?
第二篇: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自主构建
互动生成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阳城县蟒河镇台头完小
王宏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些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以及认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目标1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模型。
2、每个学生带4——5件不同形状的物体。设计理念:
1、在教学方式的策略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用具,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评价学习结果。
2、在教法学法的策略上:以“探究活动”贯穿始终。设计了自主探究、引导探究、比较探究、游戏探究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创造、学会总结归纳,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内容的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材料的。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4、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体现了新课程“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由的与老师或同学交换意见,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能力,形成自觉的、主动的探究方式。活动设计:
活动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我们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许多这样的物体(课件演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物体”。
2、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物品给大家做个介绍?(学生自由发挥,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如:名称、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等,从而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活动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物体形状。
1、分一分。
我们每个小组带来了很多物品,请大家商量一下,你们带来的物品可以怎样分一分?并想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想清楚分类的标准)
2、说一说。
哪个小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怎样分?并启发:还有别的分法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新旧分,按用途分,按轻重分,按能否滚动分,按形状分……
3、小结:同样的物体,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此处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物品按自己所制定的标准分一分,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另外学具具有可操作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动态思考之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活动三:引导探究,了解物体外形特征。
1、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快又好!
2、说一说。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3、讲一讲。
①请分成四类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②请分成三类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③请分成两类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4、议一议。
①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想一想,谁能给这四类物体各起一个名字,让他们不再混淆。(根据学生起名情况逐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些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上下、左右、前后,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相同。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的,其他地方是弯曲的。球:没有平平的面)
②同组交流:利用学具或实物,向大家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些特征。
(在教学方式上,我以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有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并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四:比较探究,理解物体本质特征。
1、推一推
把这四种物体的实物各推一次,你有什么感觉?(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稳,圆柱和球容易推动。)
2、抛一抛
先把长方体向上抛5次,看看哪个面朝上的机会多;再把正方体向上抛5次,看看哪个面朝上的机会多。根据学生回答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不同特征)
3、找一找。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体?(强调根据特征来判断)
(在知识建构问题上我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推一推、抛一抛、找一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五:游戏探究,应用知识发散思维。
1、放一放。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放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旁边,有的物品不能放到这四类中,说说为什么。
2、摸一摸。
①小组里的每一位小朋友从口袋中摸一个物体,然后猜一猜自己摸到的物体形状。(根据特征来猜)
②一个小朋友说形状,另一个小朋友从口袋里摸出这种形状的物体,其余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根据特征来说)
3、摆一摆
①用2个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②用4个正方体能摆出哪些图形?
4、搭一搭。
①用各种形状的物体设计一件你们喜欢的物品。(强调小组合作)
②展示:谁愿意介绍你们小组设计的物品名称,并说一说是哪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
(练习的设计,我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更让学生体验到“玩”数学的乐趣。)
活动六:深化探究,总结评价。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发现了哪些知识?
2、你们是怎样发现这些知识的?(小结探究方法:看一看、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等)
3、你还有别的收获吗?你对这节课有什么满意或不满意的地方?
第三篇:《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NO:1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A:分―――提示概念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4)活动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B:摸―――感知长方体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c:比较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d:形成表象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各小组汇报: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P36页的第2题NO:2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指名学生演示、操作)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四篇:《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篇:1认识物体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呢,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然后我们一起去深入认识他们!
二、操作感知 :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图形。
课件显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2.游戏“看谁摸得准”。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力求简洁、明了,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