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L1)(毫米的认识)

时间:2019-05-12 23:2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单元教案(L1)(毫米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单元教案(L1)(毫米的认识)》。

第一篇:第三单元教案(L1)(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二.教学目标

1.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体验1毫米的长度。

3.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重点1厘米=10毫米。4.突破方法:让学生观察直尺,动手测量,但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用毫米表示。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动手实践法、观察交流法。2.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储蓄卡、身份证等磁卡、1角硬币等。2.学生:直尺、各种卡、1角硬币。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估一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测测你们的眼力,请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对猜对的学生给予鼓励。

2.做一做: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那么,你们能用手势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 请试试比比。

学生比划长度,教师适时知道。

3.(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的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愿意参与她们的活动吗?

(1)引导学生拿出数学课本,对其长、宽、厚进行估测。(2)教师知名汇报,并说说自己估测的方法。

4.质疑:那么,究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位单位,拿出直尺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互动新授 1.动手测量,认识毫米。

提问:我们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把尺子的0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1)在小组内先独自测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测量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2)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如:数学课本的长:26厘米。宽:不到19厘米,差4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格。比1厘米少4个小格。(3)质疑:测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测量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

(4)小结: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的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板书:毫米的认识)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你还发现了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

生1:支持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生2:0---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生3:每厘米间都被平均分成10小份。......(3)小结:同学们观察得课真仔细,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多媒体课件演示: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板书:1厘米=10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1)量一量: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1角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做一做: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3)说一说:A.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硬币、直尺、校讯通卡、学生出入证的厚度......)

B.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多媒体演示:自动笔、碳素笔的标志0.5mm,0.7mm;天气预报,今日的降水量达到了175mm......C.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毫米?(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6毫米,厚6毫米。)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汇报、订正。(4)猜一猜:我们手中的直尺的厚度是几毫米?(1毫米)同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观察题中的插图,再填空,指名回答。

教师强调:先把够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数一数多少厘米,填上单位是厘米的空;然后把不够1厘米的数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毫米,再填上单位是毫米的空。

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2题。(1)让学生独立量一量并填空。(2)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生1:直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

生2: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生3:两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生4: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测量1角硬币、校讯通卡、储蓄卡、身份证等的厚度时,一般用“毫米”作单位。生5:1厘米=10毫米。七.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两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厘米=10毫米

第二篇:第三单元教案(L1)(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21---22页例1.完成“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体验1毫米的长度。

3.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重点1厘米=10毫米。4.突破方法:让学生观察直尺,动手测量,但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用毫米表示。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动手实践法、观察交流法。2.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储蓄卡、身份证等磁卡、1角硬币等。2.学生:直尺、各种卡、1角硬币。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估一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测测你们的眼力,请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对猜对的学生给予鼓励。

2.做一做: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那么,你们能用手势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 请试试比比。

学生比划长度,教师适时知道。

3.(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的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愿意参与她们的活动吗?

(1)引导学生拿出数学课本,对其长、宽、厚进行估测。(2)教师知名汇报,并说说自己估测的方法。

4.质疑:那么,究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位单位,拿出直尺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互动新授 1.动手测量,认识毫米。

提问:我们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把尺子的0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1)在小组内先独自测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测量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2)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如:数学课本的长:26厘米。宽:不到19厘米,差4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格。比1厘米少4个小格。(3)质疑:测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测量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

(4)小结: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的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板书:毫米的认识)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你还发现了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

生1:支持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生2:0---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生3:每厘米间都被平均分成10小份。......(3)小结:同学们观察得课真仔细,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多媒体课件演示: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板书:1厘米=10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1)量一量: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1角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做一做: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3)说一说:A.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硬币、直尺、校讯通卡、学生出入证的厚度......)

B.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多媒体演示:自动笔、碳素笔的标志0.5mm,0.7mm;天气预报,今日的降水量达到了175mm......C.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毫米?(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6毫米,厚6毫米。)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汇报、订正。(4)猜一猜:我们手中的直尺的厚度是几毫米?(1毫米)同桌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观察题中的插图,再填空,指名回答。

教师强调:先把够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数一数多少厘米,填上单位是厘米的空;然后把不够1厘米的数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毫米,再填上单位是毫米的空。

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2题。(1)让学生独立量一量并填空。(2)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生1:直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

生2:测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生3:两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生4: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测量1角硬币、校讯通卡、储蓄卡、身份证等的厚度时,一般用“毫米”作单位。生5:1厘米=10毫米。七.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1厘米=10毫米

第三篇:《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明确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判断。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教学准备:课件,1分硬币,磁卡,学生尺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热身

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指出: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毫米产生的意义。1.估一估。

(1)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3)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1):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汇报交流。

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例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8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3)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1.初步认识1毫米。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预设:1毫米是直尺上的1小格,显示1小格就是1毫米。师:观察自己的直尺,你页能在直尺上找到这样的1小格吗?用手指一指,遇到什么问题了? 预设:手指太粗指不清楚。

师:那要找个细点的东西来帮忙了,找谁呢: 组织学生用铅笔笔尖指一指1毫米。

师: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面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师: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到各读一遍)

师: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30毫米是多少厘米?80毫米呢?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1)比划。

师:1毫米究竟有多短,你能用手比划给大家看一看吗? 学生比划。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老师课前让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卡,拿出来看一看,这张卡的厚度是1毫米。用手捏一捏这张卡,你有什么感觉?用手捏住,然后捏卡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抽出来。这是,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同步操作。

师:把卡再插回去,比照一下,正好捏住了吗? 再指导学生不借助卡,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2)生活中的1毫米。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生举例,师参交流,出示实物光盘、1分硬币、身份证。(3)游戏。

师:现在同学们对1毫米的长度应该有感觉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学生汇报交流。

指导:请学生翻开数学书,数出1张、2张、3张……并用手指捏一捏,看看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说明:像我们数学书这样的纸,把它捏紧,10张纸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3.用毫米测量。师: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时,谈到量数学书的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的厚度是几毫米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师: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1格1格的数。

师:有谁不是1格1格数,直接看出是6毫米的?

指导:直尺上,在每一个1厘米之间,都有一根刻度线稍微长一点,从整厘米数到这根刻度线的地方就是5毫米(课件显示)。这根线虽然只长了一点点,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练习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摆放直尺及正确读数。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1题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把今天的收获写到数学日记上吗?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第四篇:毫米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执教者:霍口中心小学黄忠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师告诉学生: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电脑显示金箍棒图,分别是:1厘米(10毫米)、2厘米3毫米(23毫米)、3厘米6毫米(36毫米)、4厘米9毫米(49毫米)、1厘米4毫米(14毫米)②在第二张图时提问:你怎么知道2厘米3毫米是23毫米?

③在第三张图时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2厘米6毫米啊?(引出在尺子上的半厘米刻度线)

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的刻度线,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在第四张图时提问:4厘米9毫米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⑤在第五张图时提问:没有了0刻度线,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度的?

3、估一估,量一量。

①估一估,哪根小棒最接近10厘米,量出它的实际长度。②估一估最短的小棒长度,再测量。

4、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选一选。

粉笔长75()①厘米 ②毫米 ③米 小红身高120()①厘米 ②毫米 ③米 6厘米5毫米=()毫米 ①11 ②65 ③30 铁钉图 ①3厘米5厘米 ②5厘米5毫米 ③3厘米4毫

2、改一改。

2006年4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0 米 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厘米长的铅笔和8 米 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第五篇: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学时,安排了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和宽这一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建立了已有知识和新知的联系。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师告诉学生: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电脑显示金箍棒图,分别是:1厘米(10毫米)、2厘米3毫米(23毫米)、3厘米6毫米(36毫米)、4厘米9毫米(49毫米)、1厘米4毫米(14毫米)②在第二张图时提问:你怎么知道2厘米3毫米是23毫米?

③在第三张图时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2厘米6毫米啊?(引出在尺子上的半厘米刻度线)

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的刻度线,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在第四张图时提问:4厘米9毫米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⑤在第五张图时提问:没有了0刻度线,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度的?

3、估一估,量一量。

①估一估,哪根小棒最接近10厘米,量出它的实际长度。②估一估最短的小棒长度,再测量。

4、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选一选。

粉笔长75()①厘米 ②毫米 ③米 小红身高120()①厘米 ②毫米 ③米 6厘米5毫米=()毫米 ①11 ②65 ③30 铁钉图 ①3厘米5厘米 ②5厘米5毫米 ③3厘米4毫米

2、改一改。

2006年4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0 米 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厘米长的铅笔和8 米 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四)归纳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下载第三单元教案(L1)(毫米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单元教案(L1)(毫米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教案 葛村中心小学 张洪燕 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教材编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2~ 53页例1例2.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第54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长......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一、 听故事录音导入 (1)师:(录音)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

    《认识分米和毫米》参考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26-27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

    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 黄草坝小学 施 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

    《认识分米和毫米》参考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52-53页例题,54页想想做做。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也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