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只小猴子教案
三只小猴子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习歌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三只)、粉色小包包三个
2、表现歌曲内容的图卡十二张、字卡:三只猴子
3、猴妈妈头饰五个、小猴胸饰十二个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老师带上胸饰,做猴妈妈与孩子一起表演。
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去爬树吧。小猴子们可真乖,爬树的时候都会注意安全。可是,还有三只猴子可调皮了,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吗?那就请你们看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三只猴子》(出示字卡)
二、观看表演,组织讨论。
1、教师操作小猴玩具,通过表演演绎歌词内容。并念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
2、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
1)谁来说说三只猴子是怎样玩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并分别出示相应的图谱)分段练习说歌词。2)教师示范念歌词。
师: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就变成一手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听?如果你会的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师:好听吗?你们要不要试一试?(跟着老师念一遍)师:好听的儿歌如果配上好听的节奏,会怎样呢?听你们听一听。(跟着钢琴节奏念一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好听的儿歌还可以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呢。仔细听好了„„
2、幼儿随乐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句。
师:你们想试试吗? 你觉得那一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重点练习)
3、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1)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2)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四、歌曲表演。
1、教师邀请三位幼儿合作示范表演。
2、分组表演。
幼儿每四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1、师:刚才三只猴子跌下床以后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听一听(老师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后面的客人老师也不知道猴子道哪里去了,跟着老师一起唱给他们听,好吗?(唱到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难受)以后还要不要在床上跳啦?
那我们也要来让小猴子知道以后不在床上乱跳,应该说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也想用歌声告诉他们,让我来试试看。唱“以后不要再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第二篇:大班音乐活动《三只小猴子》
大班音乐活动《三只小猴子》
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活动《三只小猴子》 活动目标:
1.能够尝试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
2.能演唱《三只小猴子》,体验歌曲的乐趣,掌握基本的节奏型。3.能有安全意识,知道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重点:
幼儿尝试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
活动难点
能有安全意识,知道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三只小猴子》音乐 2.猴子的图片 3.自制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猴子的图片(生气)
教师:猴妈妈是什么表情啊?它为什么要生气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看看猴妈妈为什么要生气。(欣赏歌曲)
二、分析歌曲内容
(一)教师: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呢?
(三只猴子)教师:那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再次欣赏歌曲)
(二)教师: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三只小猴在床上跳(老师出示图片)有一个小猴头上摔了一个包(出示图片)
三、学唱《三只小猴子》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最后三只小猴都到哪里去了?
四、跟节奏做游戏
(一)教师:原来他们都去了医院,那小猴子他们为什么要在床上跳呢?
教师:原来是好玩!小朋友们想不想跳呢?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好吗?(播放音乐)
(二)教师:三只小猴子因为在床上乱跳,不注意安全,才把头上弄了一个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跟着节奏跳,就不会跌倒了。
(三)跟节奏跳
1.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节奏X X X X,所有小朋友一句跳四下,一拍跳一下。2.小朋友们每三个人手拉手一起跟着节奏X X X X跳。3.老师重新在黑板上标出节奏X X XX X 小朋友先用手把节奏拍出来,再跟着音乐一起跳。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每三人一组,分角色扮演小猴子,有四张节奏卡,任意编谱,跟着自己编排的音乐节奏跳。
活动评价:
在本次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了解了基本的节奏型,同时在活动中进行了安全教育,使活动既有了趣味性又有了教育性。附歌曲《三只小猴子》
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一只猴子在床上跳,它的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孩子们都不知道他们哪去了,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教学重难点】
1.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一、猜字激趣,导入新课
1.猜字游戏。看图猜字游戏:通过看图片猜字。
2.出示图片:瓜、掰(两手一分就是掰,掰玉米、掰手腕)
3.真厉害,都难不倒你们,接下来这个字和我们课文的主人公有关(出示图片“猴”)。读“猴”,“小猴子”。(你就像一只活泼的小猴子,这只小猴子真可爱)
4.小猴子今天有事情要干,他要——下山。
5.跟着老师一笔一划写课题。(提示“猴”反犬旁多跟动物有关)5.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6.画问号,质疑:你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7.小猴子下山是要去哪里?他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板书:1.去哪里?2.看见什么?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94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划过的生字请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1人说)指导句子说完整。你标对了,真棒!其他同学呢?标错的同学对着大屏幕改一下吧。
3.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生字,读得好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同桌展示,两人一起读字)
第一行(后鼻音):扛 扔 捧 蹦 第二行(翘舌音):摘 追
第三行
:结 满 抱
4.这一课的生字很有意思,有一个偏旁出现的次数很多呢!谁发现啦?(提手旁,你的眼睛真亮)(出示图片和生字:扛 扔 摘 捧 抱)我们一起跟着小猴子来做做动作吧!是呀,这些动作都必须用手才能完成。(图片展示“扛”,古时候说的是两人用肩膀抬重物就是扛,现在我们一个人用肩膀抬重物也是扛)现在小猴子藏起来了,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指名读,全班齐读。接下来,大家看着黑板上的生字边做动作边读出来好吗?(打乱顺序去拼音出示上面五个字)
三、初读解疑
1.课前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刚才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哪些地方?指名请人说,依次贴黑板条(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树下 一片西瓜地)经过了这么多的好地方,小猴子应该有满满的收获吧!生质疑。预设:他空着手回家了。贴黑板条(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2.教写“空”字。请学生说结构、偏旁。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提醒坐姿。3.小猴子走过了这么多的好地方,怎么却空着手回家了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小猴子一起,看看他都经历了什么吧?
4.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一人读。相机正音。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指名读第一句话。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话。谁来说说,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1.结 多音字 树上结果子都读第一声2.又大又多——出示图片,仿说又-又-)小猴子看到这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如何?(非常高兴)谁来读出小猴子的高兴?指名读。(教师引读: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生:非常高兴。全班一起,师引读,生接读)5.学写“非常”二字。这个词语中的两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呢。“非”的笔顺很容易写错,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课件一起写写吧!这个字要怎样写才好看呢?“常”这个字笔划较多,怎样记住它呢?生说,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有一个字谜就是“常”,从小带帽口蒙巾(边说边范写)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就坐好)(平时养成习惯)6.齐读第一自然段。
7.学习第二自然段。走过了玉米地,小猴子又做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出示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片和刚才的录音,你能填一填吗?(填空——强调读好“满树”)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他是怎么想的呢? 过渡:好好的玉米被扔掉了(贴“扔”字),小猴子还会扔掉什么呢?
8.学习3-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看看小猴子又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吧!(巡视,提示读完的同学观察表格,看看会填吗)指名同学填写表格。(学生说,老师填)小猴子为什么要扔掉桃子呢?(生答)小猴子为什么要扔掉西瓜呢?(生答)最后小兔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是呀,小兔子也跑掉了,所以小猴子最后——(生: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9.主题升华:你看看小猴子回家时的背影、他的动作,他心情如何?猜猜他在想些什么呢?你去劝劝他吧!(小猴子呀小猴子,)10.小结:是呀,我们可千万不要像小猴子那样贪心,抓住手上拥有的就已经很好了,要不然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哦!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教学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认识“猴”字
1.小朋友们喜欢小猴子吗?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齐读:小猴子。注意要读轻声。猴什么结构?什么偏旁?辨析猴与候。
2.小猴子常年住在山里,可是时间一长小猴子吃腻了山上的野果子,觉得山上不好玩了,就想要下山来玩玩,顺便找找好吃的。他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让我进入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读得很认真,小朋友一定知道了,小猴子最先来到什么地方?指明说。(小猴子来到一块玉米地里。)
3.小猴子看到了什么?指明说(他看见了又大又多的玉米。)4.他的心情怎么样?(非常高兴)
5.他做了什么?(他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谁来做一做掰玉米的动作?向他这样两只手分开,就是掰。掰完小猴子扛着往前走,谁来做一做?这个就是扛。6.谁来高兴地读一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来到了哪里?(小猴子走到一棵桃树下)。2.小猴子看到了什么?(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3.小猴子心情怎么样?
4.他做了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谁来做一做这个小猴子? 5..让我们一起做着动作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们发现了吗?在学习1-2自然段时,我们是围绕着四个问题来学习的。1.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2.小猴子看到了什么?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4.小猴子做了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自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小猴子来到一片瓜地,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2.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还要带上动作来读一读。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猴子抱着又大又圆的西瓜,准备回家了。这时看见了什么?(他看见一直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2.小猴子怎么做的?(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3.谁来做蹦蹦跳跳的兔子?谁来做小猴子?你看小兔子用什么蹦呀?脚,所以这个蹦字是足字旁,小猴子追兔子也是用了腿的动作,这个追的走之像不像一个滑板车,有了滑板车小猴子就加快速度了。
4.小猴子追上小兔子了吗?没有,结果小猴子什么好吃的都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这句话里有两个多音字(只、空)来组组词,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结)来组组词。六.学习生字
1.我们发现这里藏着好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呢!你能找到几个?掰、扛、扔、捧、摘、抱、蹦、跳、追。一边做动作一边来读一读吧!
2.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不少东西呢!它们有()的玉米,()的桃子,()的西瓜,()的兔子。先来看前面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说一下这样的词语?那后面那个词语呢?你能来说一说吗?
3.这些好东西都是长在不同的地方的,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好多地方,他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这里填的都是什么?量词。
4.这里的这个量词还是我们今天要会写的,那就是“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写块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定稿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激趣导入,走进课堂
1、猜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谜底:猴子(出示图片、拼读)。
2、讲解“猴”字,左右结构,偏旁反犬旁与动物有关,还认识哪些反犬旁的字。
3、猴子住哪里?今天有一只猴子下山了,一起读课题—18.《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清你所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生感知课文,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来做了些什么?
3、(生汇报,师贴卡片)小猴子先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去了哪里,又看到了什么。
一块玉米地里看见了又大又多的玉米——一棵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片瓜地里看见了又大又圆的西瓜——最后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
三、字、词、句的学习
1、调皮的小猴子带着他的字词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考一考大家。(出示带生字带音节的词语)以自由拼读的方式进行。
2、帮助小猴过河,(出示去掉音节的词语)以齐读的方式进行。
3、傍晚时分,词语朋友和大家说再见了,还认识生字吗?(出示带音节的生字)以开火车的方式拼读。
4、小猴子把音节都变走,(出示无音节的生字)以男女比赛的方式进行,每一个字两遍。
四、动词的理解、掌握
(一)1、齐读;找找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点。(出示:掰、扛、扔、摘、捧、抱、蹦、追)
2、师生一起做一做动作。
3、小组内玩游戏,我们都是小演员。
4、抽生上台表演,组员猜读表示动作的字。
(二)1、找找共同点:(出示:掰、扛、扔、摘、捧、抱)
2、点明借偏旁识字法:举例《动物儿歌》《操场上》等
3、我们理解了这些字,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来说一句话。
(三)生字宝宝回到了句子里,你还认识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a)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b)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c)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d)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e)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四)生字回到课文里,小组比赛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五、读儿歌
小猴子送儿歌:(把故事情节与生字串联在一起)小猴子,下山来; 掰玉米,扛玉米; 见桃子,摘桃子; 见西瓜,抱西瓜; 见兔子,追兔子; 兔子蹦,小手空; 小猴子,不专一; 回家去,羞羞羞。
5、书写 块、往
1、拼读
2、组词
3、造句
4、观察,三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关键笔画
5、示范
6、评价
六、总结
小猴子对大家说,这节课,你真棒!小朋友也夸夸自己,我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