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模版)

时间:2019-05-12 23:1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篇:《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模版)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主备人:徐颜英 授课人:黄飞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能力目标: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3、情感目标:理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文言语法现象。

三、教法和学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守株待兔》,幽默的无声动画使多数学生笑了。教师就势提问: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答:比喻一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师补充: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子,让我们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师板书问题字词。

不胜

shēng(古音破读)果蓏蚌蛤

luǒ bàng gé

腥臊恶臭 è 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决渎 dú(课文下的注释dòu是错误的)钻燧取火

zuān suì

鲧禹 gǔn 耒

lěi

2、投影重要字词句。

(1)、实词:

1、而民悦之(意动)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2、使王天下(名作动)

3、民多疾病(名作动)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假设)

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意动)

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效法 陈规旧例)

7、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2)、虚词

1、必为鲧禹笑矣(被)

2、因为之备(替)(3)、古今异义词

1、桀、纣**(暴力混乱)

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措施治理)(4)、句式

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3、翻译重要句子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状语后置句)(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于是就给它准备(相应措施)。(省略句)(3)宋人有耕者

有个耕田的宋人。(定语后置)

三、解读文章结构。

师: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生: 四个 分别是:比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师:大家互相交换一下意见,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生: 生产力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旧的事物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生: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四、深入解读。

师: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生:举例论证

师讲解:如要证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中心,即举出一些这样不效法先王的例子。可文章前半部分却说了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这不是举例论证。要说明正面的中心,假设反面事例的结果,反推出中心的论证方法叫:假设法。假设法(本文论点之前的文段):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生: 还有寓言论证。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

师:用寓言论证是一种生动的论证法方,它属于喻证法的一种。喻证法(本文论点之后的文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比喻论证重在相比,暗其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师追问:守株待兔就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呢?是开头所说的比喻不劳而获的人吗?

生:比喻残暴的统治者。师:如果改编成那个在田里劳作的人整天坐在树桩下杀兔子,就可以说它是比喻残暴统治者了。联系论点部分,想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呢?

生: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五、升华主题

结合韩非子生平、课文注释介绍,了解为什么他要创作这样的寓言。韩非子其人:韩非是战国末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家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师: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生:应该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师小结:

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他的法家思想远远不同于当时的儒、道、墨思想,他认为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末期,这些形而上的思想不能满足社会实际。故极力推崇法家思想才是最合适的思想。

六、比较作业

从内容、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的寓言。

七、板书: 文章结构

上古:构木 钻燧 人物 耕田的宋人 为„„笑 ↑ 法 统治者 中古:决渎 结 不期修古 结 事件 守株待兔 为„„笑 ↑ 法 —→ ←—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近古:伐** 论 不法常可 论 结果 为宋国笑 为„„笑 ↑ 法 为历史笑 当今

假设法 中心论点 喻证法

八、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假设法、喻证法的论证方法;也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用法。

第二篇:《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教学重点: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守株待兔》,幽默的无声动画使多数学生笑了。教师就势提问: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答:比喻一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

师补充: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子,让我们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师板书问题字词。

不胜

shēng(古音破读)

果蓏蚌蛤

luǒ bàng gé

腥臊恶臭

è 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

决渎

dú(课文下的注释dòu是错误的)钻燧取火

zuān suì

鲧禹

gǔn 耒

lěi

2、投影重要字词句。

(1)、实词:

1、而民悦之(意动)

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2、使王天下

(名作动)

3、民多疾病

(名作动)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假设)

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意动)

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效法

陈规旧例)

7、因释其耒而守株

(于是)

(2)、虚词

1、必为鲧禹笑矣

(被)

2、因为之备

(替)

(3)、古今异义词

1、桀、纣**

(暴力混乱)

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措施治理)

(4)、句式

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状语后置)

3、翻译重要句子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状语后置句)(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于是就给它准备(相应措施)。(省略句)

(3)宋人有耕者

有个耕田的宋人。(定语后置)

三、解读文章结构。

1、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明确:四个,分别是:比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2、大家互相交换一下意见,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明确:生产力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旧的事物跟不上时代潮流了。“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四、深入解读。

1、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如要证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中心,即举出一些这样不效法先王的例子。可文章前半部分却说了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这不是举例论证。要说明正面的中心,假设反面事例的结果,反推出中心的论证方法叫:假设法。假设法(本文论点之前的文段):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还有寓言论证。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用寓言论证是一种生动的论证法方,它属于喻证法的一种。喻证法(本文论点之后的文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比喻论证重在相比,暗其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2、守株待兔就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呢?是开头所说的比喻不劳而获的人吗?

联系论点部分,想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呢?

明确: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五、升华主题投影韩非子生平,结合课文注释介绍,了解为什么他要创作这样的寓言。

韩非子其人:韩非是战国末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家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明确:应该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

小结:

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他的法家思想远远不同于当时的儒、道、墨思想,他认为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末期,这些形而上的思想不能满足社会实际。故极力推崇法家思想才是最合适的思想。

六、板书:

文章结构

上古:构木

钻燧

人物

耕田的宋人

为……笑

统治者

中古:决渎

不期修古

事件

守株待兔

为……笑

—→

←—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近古:伐**

不法常可

结果

为宋国笑

为……笑

为历史笑

当今

假设法

中心论点

喻证法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2则、第4则选文。2.引导学生领会韩非子寓言的特色。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卜子妻写弊裤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举烛,非书意也先以其女妻胡君 选文解读

《庄子》的寓言是庄子及其弟子道家思想的具象化,《韩非子》的寓言是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具象化。第2则选文:“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请”通“情””,意思是诚、真实、真诚。“宛曼”犹“汗漫”,意思是渺茫广远。这句话意思是说,果真赞许那些读书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国措施,或许不适宜于今天吧。在先秦诸子中,儒家、墨家以及老庄之徒都主张效法先王;荀子嘴里说的虽然是“法后王”,跟孟子的“法先王”对立,其实却是完全一致的。冯友兰说:“孟荀皆尊崇孔子,自其一方面言,亦皆拥护周制。荀子言法后王,孟子言法先王,其实一也。荀子所以以‘周道’为后王之法者……当春秋、战国之时,旧制度日即崩坏。当时贤哲有拥护旧制度者,有批评或反对旧制度者,有欲另立新制度,以替代旧制度者。此诸贤哲于发表其主张之时,一方面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一方面又各托为古贤圣之言以自重,庄子所谓重言是也。孔子拥护周制,故常言及文王、周公。墨子继起,自以为法夏而不法周,特抬出一较古之禹以压文王、周公。孟子继起,又抬出更古之尧舜以压禹。老庄之徒继起,则又抬出传说中尧舜以前之人物,以压尧舜。在孟子时,文王、周公尚可谓为先王,‘周道’尚可谓为‘先王之法’。至荀子时,则文王、周公只可谓后王,‘周道’只可谓后王之法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韩非子反对这种法先王的思潮,因为先王们治理天下的措施太渺茫广远了。“如是不能更也,……卜子妻写弊裤也”。韩非子认为,如果这样效法先王而不能改变,那就像下面说的卜子的妻子仿照破裤子把新裤子弄破一样(这是寓言中的故事部分,韩非子会在后面讲述)。“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韩非子认为,古代帝王的话,有针对的事情很小,而现在社会上却把它猜测得很重大的;有针对的事情很大,而现在社会上却把它猜测得很小的。所以,古代帝王的话现在不一定可以明白。这样瞎子摸象似的猜测,当然不可靠。“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这句话意思是说,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郢书燕说是寓言的故事部分,韩非子在也会在下文讲述。“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这句话是指,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去取尺码的人啊。“归取度”也是寓言的故事部分,韩非子会在下文讲述。这里反反复复,只是说效法先王是多么的荒谬。

韩非子在后文当中一一讲述他提及的故事,来说明那些已经摆在前面的核心思想。这种结构方式是韩非子寓言的独创,通常被称为“经说体”。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郑县””是战国时候韩国地名,在今河南郑州。“为裤”就是做裤子。卜子让妻子做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就像我的旧裤子那样。于是卜子的妻子就把新裤子毁了,以便使它像卜子的旧裤子一样。韩非子的意思是说,拿先王治理天下的制度、方法来裁制当下的社会(按照一个久远的模式来裁制新的现实)是荒唐可笑的。但是他没有径直这样说出来了事,而是用卜子的妻子硬把新裤子弄破这一十分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显示道理,真是妙极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郢人”就是郢地人,”’“郢”在春秋战国时尝为楚国都城。“遗”,致送。“相国”是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除了楚国以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者丞相,为百官之长。“书”即信。一个郢地人要给燕国的相国写一封信,晚上写信,火烛不够明亮,于是就对拿火烛的人说:“举烛(把火烛举高一点)。”“云而过书‘举烛’。”这郢人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还很常见。“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本来“举烛(把烛火举高)’”并不是郢人写的信的意思。可是燕国的相国接到信以后解释它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意味着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而任用他们。“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这是说,燕国的相把“举贤而任之”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就按照这意思去做,国家因此治理得很好。但治理得很好归治理得很好,燕相国的理解却并非郢人信的意思。“今世学者多似此类。”这句话冷冷地收束前面的内容:当今社会上的学者多数都像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解说古代帝王的话。那么所谓法先王,又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呢? “郑人买履”是一则人们熟知的寓言。韩非子用那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把那些不关注眼下活生生的现实、不依据现实来决定治国措施的学者的荒谬,演示得有趣极了。

第3则选文、A评价:为了崇高的目的就可以置骨肉亲情于不顾吗?乐羊的手段大大地违背了目的,丧失了人道,竟让人怀疑起他的人性来。“文革”期间为了“革命”很多人连亲人都陷害、残害,人伦道德丝毫不顾,要这样的“革命”干什么呢?故我们一定要警惕那些打着革命、国家、人道等漂亮旗号而实际上心地残忍、灭绝人性的衣冠禽兽。他们为一些骗人的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就是他们的目的实现了,他们在人格上的失败也是注定的。

B感遇·乐羊为魏将

这是《感遇》诗的第四首。诗人借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夹叙夹议,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

感遇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作品鉴赏

全诗质朴刚健,寄寓遥深。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其子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觉得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猎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一个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疏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不可能有忠心。一个怜悯孤兽,私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他对国君肯定是能忠心到底的。

陈子昂作这两首诗是有感而发的,当时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杀了许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杀了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上行下效,满朝文武大臣为了效忠于武则天,作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大臣崔宣礼犯了罪,武后想赦免他,而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却坚决要求判处崔宣礼以死刑,头触殿阶流血,以表示他不私其亲。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厌恶。但是又不能正面谴责,因而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咏史诗,实质上是一首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谕诗。清代陈沆《诗比兴笺》说它“刺武后宠用酷吏淫刑以逞也”,是道出了诗人旨意的。[1]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第4则选文:“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故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来使他心里欢乐。“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郑武公问群臣,哪个国家可以出兵攻打呢?大夫关其思很聪明,意识到胡国已经放松了对郑国的戒备,所以回答说胡国可以攻打。揣摩郑武公的意思,他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其实正等着这样一个回答。他需要这样的回答。而关其思对这一点却很懵懂。“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兄弟之国””,指有婚姻关系的亲密国家。郑武公勃然大怒,杀死了提议攻打胡国的大夫关其思,来进一步坚定胡国认为郑国亲近自己的感觉,使它完全放松警惕和防备。果然,“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认为郑国亲近自己),遂不备郑。”这正中郑武公的下怀,于是“郑人袭胡,取之”。这里说郑国攻取了胡国,恐怕只是攻取了它的部分领土。按照《左氏春秋》的记载,胡国于公元前495年才被楚国 消灭。接着就是另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宋国富人家的墙因为天下雨而坍塌了,他的儿子说要修好,不然一定会有小偷。邻居家的那位老人也这么说。“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宋国这一个富人没有及时把墙修好,夜晚果然丢失了很多的财物。有意思的是,丢了东西之后,这富人和他的家里人都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那位老人是小偷。韩非子讲关其思,讲宋国富人,究竟是要说什么意思呢?是要说郑武公阴险狡诈、宋国富人心理阴暗吗?不是,他赋予这两则故事的寓意,是警示关其思、邻人之父这样的聪明人:“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厚者””“薄者”,可以理解为重的、轻的。关其思、邻人之父说的都是恰当的,然而重的被杀了(指关其思),轻的遭受了怀疑(指邻人之父)。韩非子借此提出:并不是明白事理困难,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是困难的。用这两个人的遭遇来说明这样一个主旨,同样很奇妙。

《庄子》的寓言多神奇浪漫的想象,《韩非子》的寓言则有贴近现实的特色。相比之下,《韩非子》寓言的取材平而不奇,实而不玄,很少以拟人化的动物或者神异色彩浓厚的神话传说为题材,也很少有虚幻的想象和神乎其神的奇异描绘。它往往以较为平实可靠的历史事迹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且写得具体踏实。宋之耕者守株待兔、卜子的妻子弄破新裤子使它像旧裤子、楚国郢地人写错了信而燕国的相国错解了信、郑国人买鞋子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女儿多积攒私房钱、关其思向郑武公建言攻打胡国、宋国富人的邻居说了一句话(其实跟富人的儿子说的一样)而遭受怀疑等等,尽管可能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基本上都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韩非子》的寓言紧紧围绕着论证、阐述法家主张和理论这一创作宗旨,旨意纯粹单一,透辟明澈。其描写则大胆泼辣,坦率乃至露骨。比如卫人在女儿出嫁时教女儿多攒私房钱,女儿最终被休弃回家,他不仅不为女儿的下场悲哀,反而为女儿带回来的财物很多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这里的讲述就很坦率。

问题探究

2003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请大家讨论,该题目对“智子疑邻”这一则寓言的理解,跟韩非子的本意有什么不同?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韩非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提示:总的说来,韩非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韩非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色彩浓厚不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毋宁说,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第三篇: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刘晓健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正确理解韩非子寓言及故事的深刻含义。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2、把握体现文中的思想感情及高超的说理艺术。

3、链接高考,启发和引导学生涵养德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翻译文中的重要语段,了解作者所表现的思想观点,领会韩非子语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韩非子“法”“ 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进一步思考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学引领:

剪辑《百家讲坛》韩非子精彩片段播放。

他是法家大代表人物,他的书中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他一生主张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结果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请学生简述课本P112页《韩非子》选读中的人物简介。)

二、初步了解:

检查预习,落实导学作业。

1、初读感知,重点纠正读音和句读。

不胜(shēng)蚌蛤(gé)啜(chuî)曩(nǎng)鲧(gǔn)决渎(dîu)

钻燧(suì)取火 释其耒(lěi)麑(ní)

通假字: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说”通“悦”)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生(“请”通“情”)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

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

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

而自知其益富(“知”通“智”)

2、检查预习,翻译四则选文。

要求:细读注释,落实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生可分组进行,四组各重点检查相应翻译的语段,提出疑点、难点;也可摘录重点语段,字字落实翻译。

古今异义: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义:从而给„„;今义:介词,引进表原因的人或事物;连词,连接分句,表因果关系。)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生(古义: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类活用: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曩将罪之(罪,名词用作动词,治罪)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妻,名词用作动词,以女嫁人)

其家甚智其子(智,意动用法,以为„„智)

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罪,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以娱其意(娱,使动用法,使„„欢乐)

而自知其益富(知,意动用法,以„„为聪明)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被动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喂Α�

乐羊以有功见疑。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为人妇而出,常也。

3、概括评述

要求1:或用一句话概括所摘录语段的主旨;或用一句话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填补下面图表中的空白。

提示:文段一旨在说明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时俱进,不墨守陈规。)

文段二旨在说明对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的理解,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实际问题。因此,治理天下要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批判盲目效古的做法②批判今世学者曲解古人之意③批判迂腐思想④讽刺死守教条的人。)

文段三旨在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成。(①巧诈不如拙成②讽刺自作聪明的人。)

文段四旨在说明人聪明不难,难的是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告诫人们要谨慎处置。(明白事理不难,难的是明白事后怎样处理。)

要点图解:(多媒体制成图表填空题,更加直观清晰。)

材料 观点 寓言成语

第一则 上古时代圣人先贤起到积极的作用,时代变化了,以往圣明的做法不适合新时代了。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与时俱进、宜时治世 守株待兔

第二则 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的理解。盲目效古、悖行天下 卜妻如裤

郢人燕说

郑人买履

第三则 乐羊食子,同一事件,不同结论;秦西巴释麑,不同角度,不同认识。巧诈不如拙诚

自作聪明人之可悲 卫人嫁女

第四则 郑武公伐胡,掩人耳目。人聪明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智子疑邻

三、梳理探究:

1、如何理解文中几则寓言的比喻义?(要求预习中查成语词典整理成卡片)

2、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思考与练习一)

3、节选的部分选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和庄子寓言有何不同?

提示: ⑴善于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⑵总的说来,韩非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韩非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色彩浓厚不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毋宁说,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⑶韩非思想尖锐,又很自信,体察无微不至,思考深邃冷峻,表达幽默风趣。所以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

四、高考链接:

《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2003年的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四篇: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 第一则: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假设法、喻证法。教学重点:

1、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3、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教学难点:

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知道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谁吗?(秦始皇)

你们知道他曾经思想上受谁的影响最大吗?(法家的韩非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非子》中的一篇文章,初步了解一下《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并想一想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二、韩非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1、韩非生平(教材P112第一段,学生自读)

2、韩非子主要思想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三、检查预习情况

全班齐读课文,教师板书容易误读的字词。不胜

shēng(古音破读)果蓏蚌蛤

luǒ bàng gé

腥臊恶臭 sào è 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钻燧取火

zuān suì

决渎 dú(课文下的注释dòu是错误的)耒

lěi

四、自学课文。学生自学课文,掌握重要词句,并能翻译课文。

五、教师串讲课文。重要文言词句如下:

1、重要实词:

①、而民悦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里意思是喜欢、拥戴)而民说之(通“悦”,意动用法)

②、使王天下(名作动,统治、做王)③、民多疾病(名作动,生病)

④、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假设,如果)⑤、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

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法:名词作动词,效法。可:动词作名词,适用的原则)⑦、因释其耒而守株(因:于是,就)

2、重要虚词

①、必为鲧禹笑矣(被)②、因为之备(替)

3、古今异义词

①、桀、纣**(暴力昏乱)

②、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治国措施治理)

4、重要的文言特殊句式(点名学生上黑板做)A、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今有美尧、舜、汤、武、禹 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状语后置)

B、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被动句)

5、指名学生翻译重要句子。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状语后置句)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根据这些事情给当代社会准备(相应措施)。(省略句)(3)宋人有耕田者 有个耕田的宋人。(定语后置)

六、解读文章结构内容。

1、问: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析:共有四处,分别是: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2、问:大家互相交换一下意见,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析:学生讨论,合作解决。(联系本文结论和当今社会现实来答,均可)

3、问:文章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析: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就运用举例论证法,列举出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事实,肯定了古人不效法先王的做法。接着,文章运用假设法,推论出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从而得出本文的主旨。最后,又运用比喻论证法,运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来进一步论证主旨。补充:成语“守株待兔”现在比喻不劳而获的人。

4、想一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 析: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的人。

七、升华主题、学以致用。

1、问: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析:治理天下,不应泥古不化,而应研究现时的社会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

2、问:韩非子的这一主张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或:韩非子的这一主张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解决,可谈照搬苏联经验的失误,改革开放等等。

3、小结: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

4、练习:《导学教程》P96“同步训练1-5题。

八、板书: 文章结构

举 上古:构木 钻燧 法 于夏后氏之世 为鲧、禹笑 假 例 中古:决渎 法 于殷、周之世 为汤、武笑 设 子近古:征伐** 美 于当今之世 为 新圣 笑 法 结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寓言:耕田的宋人守株待兔,为宋国笑 本体(比喻法)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为历史笑。喻体

第五篇:原创精品课件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案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教学重点: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守株待兔》,幽默的无声动画使多数学生笑了。教师就势提问: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答:比喻一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师补充: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子,让我们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师板书问题字词。

不胜

shēng(古音破读)果蓏蚌蛤

luǒ bàng gé

腥臊恶臭 è 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决渎 dú(课文下的注释dòu是错误的)钻燧取火

zuān suì

鲧禹 gǔn 耒

lěi

2、投影重要字词句。

(1)、实词:

1、而民悦之(意动)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2、使王天下(名作动)

3、民多疾病(名作动)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假设)

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意动)

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效法 陈规旧例)

7、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2)、虚词

1、必为鲧禹笑矣(被)

2、因为之备(替)(3)、古今异义词

1、桀、纣**(暴力混乱)

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措施治理)(4)、句式

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3、翻译重要句子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状语后置句)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于是就给它准备(相应措施)。(省略句)(3)宋人有耕者

有个耕田的宋人。(定语后置)

三、解读文章结构。

师: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生: 四个 分别是:比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师:大家互相交换一下意见,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生: 生产力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旧的事物跟不上时代潮流了。生: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四、深入解读。

师: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生:举例论证

师讲解:如要证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中心,即举出一些这样不效法先王的例子。可文章前半部分却说了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这不是举例论证。要说明正面的中心,假设反面事例的结果,反推出中心的论证方法叫:假设法。假设法(本文论点之前的文段):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生: 还有寓言论证。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

师:用寓言论证是一种生动的论证法方,它属于喻证法的一种。喻证法(本文论点之后的文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比喻论证重在相比,暗其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师追问:守株待兔就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呢?是开头所说的比喻不劳而获的人吗?

生:比喻残暴的统治者。

师:如果改编成那个在田里劳作的人整天坐在树桩下杀兔子,就可以说它是比喻残暴统治者了。联系论点部分,想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呢?

生: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五、升华主题

投影韩非子生平,结合课文注释介绍,了解为什么他要创作这样的寓言。韩非子其人:韩非是战国末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家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师: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生:应该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师小结:

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他的法家思想远远不同于当时的儒、道、墨思想,他认为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末期,这些形而上的思想不能满足社会实际。故极力推崇法家思想才是最合适的思想。

六、比较作业

从内容、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的寓言。

七、板书: 文章结构

上古:构木 钻燧 人物 耕田的宋人 为„„笑 ↑ 法 统治者 中古:决渎 结 不期修古 结 事件 守株待兔 为„„笑 ↑ 法 —→ ←—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近古:伐** 论 不法常可 论 结果 为宋国笑 为„„笑 ↑ 法 为历史笑 当今

假设法 中心论点 喻证

下载《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教学实录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堂教学实录 ---- 汀罗一中崔建强 师:同学们,课下我们已经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都为我们......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王叶爱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主备人:王叶爱 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

    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背景: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扁鹊治病》、《宋人疑邻》、《画鬼最易》、《击鼓戏民......

    人教版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

    《郑 人 买 履》教案(大全)

    《郑 人 买 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语文:7.1《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扁鹊治病》、《宋人疑邻》、《画鬼最易》、《击鼓戏民》......

    江西省南丰县第一中学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郑人有且买履者.doc

    第一课《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人物简评引入: 法家的创始人—韩非 韩非,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周报王三十五年),卒于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