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3: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编推荐]》。

第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编推荐]

1.古诗词三首(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揭题: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学习点拔:

(1)出示诗,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课堂检测: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想看两不厌,孤独但乐观,坚定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点拔: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小组交流讨论

(2)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课堂检测: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③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六.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七、共同达标: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了诗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八、我能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任选一)

九、学后反思:

《独坐敬亭山》:课上请学生自己悟诗意,学生在弄明白了单字意思之后,自己试着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学生们自己理解的诗句意思!但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们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体会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但中途深入体会,效果还不错!

《望洞庭》:本首古诗中比喻句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在头脑中展开想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理解得比较不错,能感受到洞庭湖优美的秋月图。

《忆江南》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第二篇: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老师的解释和教材中的注释,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教学重点:学会背三首古诗词并默写。教学难点:能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教材书、PPT课件。

教法: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鼓励法。学法:小组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

2.能结合教材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背诵古诗并默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诗人?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理解新词、掌握生字

1、板书生字,组织学生读生字并组词。亭:敬亭山

2、指导书写

四、释题

1、“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写景的观察点)

2、是谁“独坐敬亭山”? 李白

3、试说诗题的意思。

李白(我)孤单一人坐在敬亭山上(观看)。

五、理解诗文意思(1)“众鸟”指什么?(天上的很多鸟儿)(2)“尽”是什么意思?

(一个也没有)(3)“孤云”是什么意思?(孤单的一片白云)(4)“相看”是指谁与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5)“两不厌”是什么意思?

(厌,满足。这里可以理解为“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互看不够)。

六、感情朗读,升华诗意

1、背诵诗。

2、默写诗。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那首诗?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八、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并组词。2.背诵古诗。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

2.能按照老师的解释和教材中的注释,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背诵古诗并默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课件中显示的图片来介绍洞庭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三、理解新词、掌握生字

1、板书生字

组织学生读生字并组词。庭:洞庭,家庭 潭:潭面,古潭 螺:青螺,螺丝钉

2、指导书写

四、释题

“望洞庭”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望月下洞庭湖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五、理解诗文意思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3)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 遥望:从远处看。

这句诗意:从远处看洞庭湖的水光山色。(4)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洞庭湖的水面比喻白银盘。

这句诗意:银白色的盘子里放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六、感情朗读,升华诗意

1、教师领读。

2、学生课堂有感情的展示读。

3、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老师希望大家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考上内地大学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盘点里的词语。2.背诵古诗。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这首词中出现的生字会读,会写并会组词。2.理解词意,体会词人表达的情感。2.背诵这首词并默写。教学过程:

一、巩固导入

白居易不仅诗写得好,填词也相当出色,想不想学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的词:《忆江南》。

二、认识词牌

请同学们就这首词与前面学过的古诗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就可以歌唱。词的句子又长又短,又叫长短句。)

三、初读全词,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3、指名读。(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四、自学交流,探究词意

1.“江南好”这是词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2.“风景旧曾谙”中的“旧”:从前,指词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暗”:熟悉。

这句可理解为:江南真美啊!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明媚,天蓝水碧,由于红日映照,所以江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显得更加碧绿,“蓝”字形容春水的深碧。

4.“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巩固练习

1.先小声练习朗读,读出词中的停顿,再次朗读。2.朗读并背诵。

六、课堂小结

把你感悟词人情感的方法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背诵这首词。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第三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3节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古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三、总结

与上一首诗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四、作业 :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教学目标: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五、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六、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3、感受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孩子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唐诗。唐代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唐代诗词更是一朵奇葩。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唐代诗人,又喜欢他们的哪些诗词呢?(同学们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三首古诗词。(板书古诗词三首)它们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二、学习《独坐敬亭山》

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被召至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又弃官而去。《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2、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边读边想象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汇报交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也悠然地独自漂走了。●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几个字更能体现出来?(尽、闲)

(李白很孤单、孤独)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寂寞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做了铺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彼此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从这句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情感。“相”、“两”二字同义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学习《望洞庭》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及作者相关资料。

2、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边读边想象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汇报交流。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洞庭湖其实很大,水潭很小,作者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体现了什么呢? 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作者是怎样描写洞庭湖的山水的?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在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忆江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两首诗,谁能背诵下来?学习后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忆江南》。(板书:忆江南)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

二、学习《忆江南》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忆江南》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2、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边读边想象理解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汇报交流。

“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显得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后拓展 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第五篇:教案1.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寿光市圣城中学 王伟

【课型】

精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青螺”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能够背诵默写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背诵默写古诗词。【教学难点】

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生:李白 杜甫(诗仙、诗圣)

2、师: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二、释题,简介背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新诗《独坐敬亭山》。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PPT第3张、第4张)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提出自读要求(PPT出示第5张):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提出问题: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四、小组合作学习 师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试着说一说诗句的诗意。(PPT出示第6张)

五、全班交流

1、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师: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独:独自 厌:满足 闲:悠闲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意思? 生:........(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教师总结。(PPT出示7-8张)

六、学法指导(PPT出示第9张)

读好题目、了解作者及背景

看注释、想画面,理解诗意

反复品读、体会感情

《望洞庭》

一、交流学法,自学古诗

《独坐敬亭山》中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刘禹锡的诗歌,用我们刚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望洞庭》。(PPT第10张)

二、自由吟读

1、了解作者。(PPT第11张)

2、提出自读要求:边读边参阅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PPT第12张)

三、点拨理解,描绘诗意

1、点拨理解。

师:在自学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和:和谐

师:诗中有几句是比喻句,请找出来。想一想,诗人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PPT第13张)

2、指名说一说诗句大意。

3、教师总结。(PPT第14张)

《忆江南》

一、导入

我们学习了两首唐代的诗歌,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词。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文体。(PPT第16张)

二、读诗词,理解内容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PPT第17和18张)。

2、边读边看课文插图,领悟词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PPT第19和20张)(难理解的词教师进行点拨 谙:熟悉。胜:超过,胜过。蓝:一种植物。)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3、教师总结。(PPT第21张)【课外拓展】

师: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宝库的明珠。我们已经学习完课内的三首古诗词,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

生:是

师: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主题学习》的诗韵飘香模块,再次沐浴古典诗歌的阳光雨露,尽情享受馥郁的诗歌芳香。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四首诗好不好?

生:好!

(PPT第22-25张)【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李白 刘禹锡 白居易 闲:悠闲 和:和谐 谙:熟悉 厌:满足 胜:超过,胜过

蓝:一种植物 【教学反思】

下载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秀范文五篇]

    1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阳三石小学:左雪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读一读这首诗,感受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学生在读中基础上能把这首诗所描写的场面答出来。紧接着,我让学生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流程(精选五篇)

    1《独坐敬亭山》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教师: 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教师: 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 李......

    四年级下册22古诗词三首教案

    22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

    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

    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