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国培优秀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望》国培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望》国培优秀教案》。

第一篇:《春望》国培优秀教案

2012国培计划 初中语文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以《春望》为例)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亦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在我们的中学教材中,诗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课标》对中学生诗歌学习也有着相关要求“理解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秀古典诗歌,能够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其思想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运用审美情趣”。由此看来,让中学生学习并朗诵优秀古诗词是非常必要的,既能够丰富学生文化素养,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又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优秀文明。本课《杜甫诗三首》中,《望岳》属于杜甫早年作品,年轻时的杜甫一腔豪情心怀家国,慢游天下壮志凌云;《春望》《石壕吏》都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作品,此时的作者也是国家**的受害者,他深切体会到了黎民百姓的痛苦,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2.学情分析

乡镇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信息来源的狭窄,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多停留在僵硬的死记硬背上,只关注文字信息,难以展开相应联想和想象去发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杜甫的相关文学常识以及名作写作背景。(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三首诗歌,尽量做到感情丰富。

(3)了解三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而了解杜甫诗歌创作风格。2.能力目标

(1)从字词句中品味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原诗词意境从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3.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诗词的常见写作技巧——象征、用典、白描、对比、想象和联想等。

(2)能够总结出古诗词学习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三首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2)把握诗歌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意境。A《望岳》歌颂泰山伟大,表现傲视天地的雄心 B《春望》《石壕吏》通过景物、事件的描写,表现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战乱中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2.教学难点

(1)通过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意蕴。(2)初步掌握诗歌常见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

2012国培计划 初中语文

1.教法设计

(1)朗读法——单读、齐读、有感情品读(2)情境还原法(3)讨论点拨法(4)比较阅读法 2.学法设计

(1)圈点勾画法(2)小组合作探究(3)成果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以《春望》为例)

(一)导入新课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而,诗仙李白诗之飘逸,诗圣杜甫诗之沉郁却经久不衰。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学生小组代表展示)

读书和游历时期——长安十年时期——战乱流离时期

(三)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杜甫的相关文学常识以及名作写作背景。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三首诗歌,尽量做到感情丰富。

3.了解三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而了解杜甫诗歌创作风格。

(四)课文朗诵

1.听配乐朗诵带,初步感知诗文。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情感。3.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代表读。

4.交流听后感受及朗读注意点(全班集体朗读)。

(五)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文,整体感知诗意。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把握意境。(小组讨论,代表展示)(1)诗歌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国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凄凉沧桑。

(2)诗歌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花(溅泪)、鸟(惊心),感伤时事,物伤心/人伤心。——言之成理即可。(3)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还原颈联和尾联的形象和画面。

兵荒马乱、战火连天,寄托了对亲人思念的家书却无处送达,企盼得到一封家书竟然是这么的困难,失望中,抬手搔头,却是满头白发如霜„„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前四句是对国家山河破碎的伤感,后四句表达的是对家人的思念。

2012国培计划 初中语文

(5)哪些字词最能表现这种感情?举例分析。破、深、溅泪、惊心——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烽火连三月——恶化环境,方显——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莫不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手搔头愁更愁”(6)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诗。感情沉重,景象凄凉,沉郁顿挫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兵默写全诗。

2.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文(400+)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春望

首联 写景 忧国颔联 写景 忧国颈联 思亲.尾联 伤己.借景抒情 移情于景

第二篇:《春》国培优秀教案

朱自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特点。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

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听,春天来了„„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音、形、义)

二、感知春天:

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三、阅读文本,感受词句:

(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分小组诵读课文。正音正字。

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讨论明确(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可让学生上黑板用简笔画出所读到的景物。其他组学生加以评价。

四、诵读课文,升华主题:

全体齐诵读课文,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并说说理由。

第三篇:《春望》 教案

《春望》

教案

《春望》

教案1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同学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观赏他们为创设美妙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育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擅长倾注剧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同学具有肯定的形象思维的力量,他们的学问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转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同学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育他们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力量,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化理解名句,培育同学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力量。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沟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精准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化理解名句,培育同学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力量。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化理解。

课时支配: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争论沟通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精准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同学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化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同学活动:悄悄地观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争论沟通: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同学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对。

留意:陈述理由或反对看法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会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苦痛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剧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至死不屈的顽强决心。]

3.组织班级沟通。

1)

同学活动:每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老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沟通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关心同学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仿照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假如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同学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竞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老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悲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同学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老师小结:诗歌是.的产物,不是带着剧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需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化体会诗人情感;实行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爱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索。

2.沟通、点评。[鼓舞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赐予确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争论沟通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盼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其次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尝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力量。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喜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忱。

教学难点:品尝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观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尝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争论沟通,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沟通,老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

第四篇:《》春望》教案

《 春 望 》教 案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

浑,简直;

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

三、出示目标、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

(一)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3、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五、合作提升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时间8分钟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六、当堂检测

1、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内容?

2、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七、抽查清

古诗文导读11、12题

第五篇: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

一、教学目标

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感受诗歌中艺术手法的运用:⑴诗歌的音韵 ⑵诗歌中移情手法的应用

⑶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其艺术手法的应用。难点:诗诗歌中艺术手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查字典、赏析法

三、导入

1、结合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杜甫的《望岳》复习介绍杜甫的基本资料及其创作背景---安史之乱。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四、反复朗诵诗歌,初次品味诗歌

五、课文讲解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律诗四联:首联、颔联、劲联、尾联)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⑴借助《古代汉语词》查找意义: 城:都城

⑵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烽火:战火 抵:值,相当

(2)译文: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搔:抓,挠 短:稀疏 浑:简直 不胜:禁不住(“胜”在古代读作shēng)簪:簪子(注意写法)(2)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六、诗歌的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①拟人化的写法,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②移情手法,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③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的修辞手法。“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5、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七、再次诵读诗歌,感受杜诗的沉郁顿挫及品味诗中的感情

八、诗歌的思想感情

1、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如: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

2、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找不相应的字词来说明。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3、重提“安史之乱”,知人论世

4、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5、作业:背诵诗歌

下载《春望》国培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望》国培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望》教案

    25.《春望》教案 授课班级:连搭中学八(6)班 授课教师:蔡媛媛 时间:2014.10.11 【教材解读】 《春望》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写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困居长安之时,表达了诗人忧虑国......

    《春望》教案

    《春望》教学安排 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屏幕上出现《春望》全诗) 师:今天我们所学......

    春望 教案

    春望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

    春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二......

    《春望》教案(精选5篇)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 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

    春望教案(合集5篇)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文的意思。 3.能背诵并默写古诗。 2.赏析文中用的传神的好词佳句。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标题,看到标题,我们脑......

    春望试教教案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

    杜甫《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