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酯化反应教案
篇一: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组 次:2010级20组
组 员:罗丽媛、陈方昪、李丹、徐爱贵、姚伟、周康丽
设计选题:酯化反应 2012 年 11月14日
《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简称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第75-76页,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原理之一。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好素材;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酯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该小节内容在必修阶段的要求是“知道乙醇、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教科书中对“酯化反应”的认识正是从探究实验入手,通过简单的实验现象探究反应产物的性质和组成,解释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而说明乙酸的这个化学性质,帮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发生及其条件,帮助学生建立酯化反应的概念。因此,笔者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对反应发生机理的理解,以及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微观’
意识”,而难点也正是“酯化反应机理理解,以及‘微观’意识”。
酯化反应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处。那么它究竟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酯化反应究竟藏匿在我们
生活的什么地方呢?这个是能引起每个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在初中化学中,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同时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有关醋酸的感性知识外,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确定、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探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条件。但是,由于本节内容相对比较抽象,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时,要采用合适的情景导入,并且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
教学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②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运用能力。
通过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方法探究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试验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了解“同位素追踪”的科学研究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更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
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酯化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机理
难点:乙酸乙酯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酯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1.联系实际生活,实验指导,教练结合 2.实物展示,演示实验
3.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4.有奖竞答,回顾知识 教学用时 15分钟
1、学生准备:
a)预习课本,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乙酸的酯化反应”; b)复习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醇和醛的有关知识。
2、教师准备:
a)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b)制作多媒体课件;
c)准备《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导学案内容
篇二: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
酯化反应教案
教学方法
我通过发挥主导作用,设计情景、问题诱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新知引入,创设情境(2)实验的讲解(3)提出问题及学生自主分析,回答
(4)机理的讲解(5)小结 教学器材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浓硫酸、无水乙醇、冰醋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篇三:乙酸的酯化反应教案
乙酸的酯化反应
一、教材分析
乙酸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的一种,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在学生对乙酸初步认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教材中涉及到示踪原子法这样一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反应历程的典型例子,是学生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的一扇窗口。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也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对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以及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物质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乙醇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3)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和模型,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的是乙酸的酯化反应
1、通过漫画“喝醋解酒”提出疑问,引入探究实验
2、通过演示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讲解本节课内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解答疑问
3、分析反应方程式,探究酯化反应反应机理
4、讲述同位素示踪法,了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5、讲述酯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提问,解释具体原因
7、本节课的小结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策略
本节课总体上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法:呈现“喝醋解酒”的漫画,联系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
生学习记忆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引入法:通过“为什么喝醋能够解酒”的问题引入到探究实验。通过比较贴近
生活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3)实验演示法:
①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
②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4)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既要
扎实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学会应用的到生活中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本次课用生活中的“喝醋解酒”作为背景,从喝醋解酒的原因引入到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学习,最后又把知识点应用到生活的炒菜及制取香料等;还应用于解释生活常识“酒越陈越香”。
(5)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次课是在之前学习了乙醇的知识及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乙酸 酸性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会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旧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 新旧知识的认识和记忆。例如乙食醋和酒的主要成分的讲解。
七、教学媒体 ppt
八、教学过程
篇四:乙酸的酯化反应教案(1)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乙酸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的一种,是典型的烃
的衍生物。在学生对乙酸初步认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通过对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一实验的完成,系统的呈现出有机物制备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使学生不断对固有的思维及实验装置产生质疑,在质疑中进行探究,对化学实验的思路及装置持续进行改进,从而优化出一套理念先进的实验体系。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对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以及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乙酸的酸性,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乙醇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3)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 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分组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
(1)通过分组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讲解本节课内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解答疑问
分析反应方程式,探究酯化反应反应机理。(2)以科学性为原则,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3)本节课的小结。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酯化反应。(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策略
本节课总体上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去闻摆在面前水果的香味。
(1)问题引入法:通过“水果的香味”的问题引入到本节的学习内容。通过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分组实验法:①通过分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同时亲自动手,使学生感悟实验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与细节。②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2)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扎实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学会应用的到生活中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
(3)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次课是在之前学习了乙醇的知识及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乙酸酸性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会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旧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识和记忆。
教学媒体:ppt及flash动画
七、教学过程 篇五:酯化反应 教案 说课稿
酯化反应 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相英,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酯化反应》。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六节(乙酸 羧酸)的内容,包括乙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
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程序
问:1,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分子结构
乙酸,又名醋酸,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分子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
(二).物理性质
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117.9℃,熔点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三).化学性质(由结构推断键方式)
一、酸性
实验一
现象(1)溶液变红色
(3)试管里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无色无味。
结论 乙酸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酸性强。1.弱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实验二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图6-18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并闻产物的气味。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
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师】问题①:1.装药品的顺序如何?
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
【师】问题②: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生】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师】问题③: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
【生】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即被加热蒸馏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失。
现象 结论 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酯化反应: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思考(1).(2).长导管的作用 导气 冷凝。
(4).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
①降低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使其容易分层析出;②除去乙酸,溶解乙醇。
(5).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由羧酸提供?浓h2so4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
结论: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酯化反应的概念,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会写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掌握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提高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酯化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机理。
【难点】
乙酸乙酯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及命名,酯化反应的机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乙醇俗称酒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醋酸在化学上称为乙酸,也是我们厨房里的必备品食醋的成分,那把这两种物质混到一起,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2、新课教学
教师:大家看讲桌上的这些仪器与试剂,我把它们搭好,将乙酸与乙醇放到一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想想为什么?大家注意观察试剂的先后顺序,并思考原因。
好了,反应完了,大家现在按化学小组来讨论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并讨论原因。
时间到了,谁先来说一下试剂的先后顺序,并说明能不能改变试剂的顺序?为什么?
生1答:先加入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不能改变试剂的顺序,原因是乙醇和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将以前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值得表扬。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反应产生了什么现象?
生2答:实验中生成了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教师: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那酸和醇真的碰撞出了火花,不过呢是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还有一种产物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动画,这是乙酸与乙醇反应的过程。
生答:另一种产物是水。
大家刚从动画上看到了酸脱掉的是羟基,醇脱掉的是氢。这就是酯化反应的机理。大家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水写上,很多同学忘记写水,是在不行大家可以先把水写上再写酯,这个酯叫做乙酸乙酯。大家做个小练习:乙酸与正丙醇的反应,甲酸与乙醇的反应。
刚看了一圈,大家都写得很认真,基本上都写对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第一个生成的酯叫乙酸丙酯,第二个叫甲酸乙酯。大家发现命名规律了么?
生答:某酸某酯。
教师:好了,大家都很聪明,思维很活跃啊。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给大家布置个小任务:
①大家看到装置的导管末端在液面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②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③写出异丙酸与异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乙酸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的一种,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在学生对乙酸初步认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通过对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一实验的完成,系统的呈现出有机物制备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使学生不断对固有的思维及实验装置产生质疑,在质疑中进行探究,对化学实验的思路及装置持续进行改进,从而优化出一套理念先进的实验体系。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对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以及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乙酸的酸性,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乙醇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3)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 力。(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分组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
(1)通过分组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讲解本节课内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解答疑问 分析反应方程式,探究酯化反应反应机理。
(2)以科学性为原则,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3)本节课的小结。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策略
本节课总体上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去闻摆在面前水果的香味。
(1)问题引入法:通过“水果的香味”的问题引入到本节的学习内容。通过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分组实验法:①通过分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同时亲自动手,使学生感悟实验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与细节。②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2)理论应用到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既要扎实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学会应用的到生活中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3)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次课是在之前学习了乙醇的知识及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及乙酸酸性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会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旧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识和记忆。
七、教学过程
氢”。同理,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教师板书】 酯化反应机理: 酸脱 羟基醇脱氢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 材 75 页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内 容。【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去做实验。并思考问题:
1、为什么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 和乙酸?、浓硫酸在此实验中起哪些作 用?
3、加热试管为什么要倾斜 45°?
4、长导管的作用是什么?
5、饱和 Na2CO3 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导气管末端要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分组讨论】 整理出实验现象并引 导学生进行解释。
学生朗读三遍。阅读教材
对试剂的添加顺 学生分工协作完 序、仪器的组装的 成实验。次序及实验中的 注意事项进行分 析与讲解。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 的能力、观察能力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并回答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加热温度过高,副反应多,如 实 验 应 注 意 的 问 学生思考 何解决? 题和原因。
2、有机反应慢,用时长,如何解 决?
3、有机物使橡胶塞溶胀,但如果 不用橡胶塞又无法打孔,无法连接 多个反应装置,如何解决?
4、反应中如何补充试剂?如何解 决?
5、反应物乙醇随着乙酸乙酯的蒸 出而蒸出,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如何解决? 【实验改进】 :对课本实验进行改 进。逐一阐述原理。
培养学生的严谨的 学科思想和探究精 神。
【提出新问题】 :如何从平衡混合 为 下 节 课 内 容 埋 学 生 课 下 对 教 材 对课堂进行拓展,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下伏笔。进行预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教师小结】 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 今天所学的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酸的酯化反应,从而得到酯化 反应的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 水。还有,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大家
小结重点内容,深 化记忆
第四篇:内蒙古教师资格面试化学《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内蒙古教师资格面试化学《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中公讲师张路为考生准备了教师资格面试化学《酯化反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酯化反应的概念,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会写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初步掌握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提高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酯化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机理。【难点】
乙酸乙酯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及命名,酯化反应的机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乙醇俗称酒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醋酸在化学上称为乙酸,也是我们厨房里的品食醋的成分,那把这两种物质混到一起,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2、新课教学
教师:大家看讲桌上的这些仪器与试剂,我把它们搭好,将乙酸与乙醇放到一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想想为什么?大家注意观察试剂的先后顺序,并思考原因。
好了,反应完了,大家现在按化学小组来讨论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并讨论原因。时间到了,谁先来说一下试剂的先后顺序,并说明能不能改变试剂的顺序?为什么?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生1答:先加入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不能改变试剂的顺序,原因是乙醇和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将以前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值得表扬。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反应产生了什么现象? 生2答:实验中生成了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教师: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那酸和醇真的碰撞出了火花,不过呢是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还有一种产物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动画,这是乙酸与乙醇反应的过程。
生答:另一种产物是水。
大家刚从动画上看到了酸脱掉的是羟基,醇脱掉的是氢。这就是酯化反应的机理。大家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水写上,很多同学忘记写水,是在不行大家可以先把水写上再写酯,这个酯叫做乙酸乙酯。大家做个小练习:乙酸与正丙醇的反应,甲酸与乙醇的反应。
刚看了一圈,大家都写得很认真,基本上都写对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第一个生成的酯叫乙酸丙酯,第二个叫甲酸乙酯。大家发现命名规律了么? 生答:某酸某酯。
教师:好了,大家都很聪明,思维很活跃啊。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给大家布置个小任务:
①大家看到装置的导管末端在液面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②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③写出异丙酸与异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以上是教师资格面试化学《酯化反应》教学设计,祝各位考生顺利考试!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更多关于内蒙古地区教师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第五篇:氧化反应教案(范文模版)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此类反应都遵守电荷守恒。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发生电子转移,也就是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可以得知: ①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石墨变成金刚石,氧气变臭氧)。复分解反应则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①氧化反应:还原剂(反应物)→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②还原反应:氧化剂(反应物)→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规律是:
①守衡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值守衡
②强弱律:反应中满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③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注意:最高价是具有氧化性,并不意味着最高价时的氧化性最强,例如,HCLO的氧化性比 HCLO4大)。
④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只能达到同种价态。
⑤优先律: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遇多种还原剂时,先和最强还原剂反应 ⑥当某元素为最高价时,它只能做氧化剂。当某元素为最低价次时,它只能做还原剂。⑦当某元素为中间价次时,它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⑧还原剂的还原性一定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一定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四.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2.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3.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关系,注明得失电子数目;4.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相等(求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5.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计量数。
五.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实质上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
氧化性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指失电子的能力或性质 六.常用判断方法:
I.利用化合价,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规律是: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3+2+3+例1.对铁元素组成的物质而言:氧化性:Fe<Fe<Fe
还原性:Fe>Fe>Fe
II.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
例2.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言: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活泼性(金属性)————→减弱 其单质还原性:K>Ca>Na>Mg>Al>Zn> Fe >Sn> Pb>Hg>Ag>Pt>Au +2++2+3+2+3+4+2+2++2++其离子氧化性:K<Ca<Na<Mg<Al<Zn<Fe<Sn<Pb<Hg<Ag<Pt<Au 例3.对非金属而言,其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F Cl Br I S
活泼性(非金属性)————→减弱
----2-其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S;其阴离子还原性:F<Cl<Br<I<S
III.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
例4.酸性:HCLO4 > H2SO4 > H3PO4 > H2CO3,可判断氧化性:CL2> S> P> C IV.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V.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 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
例5.2Fe+3 CL2==(点燃)2FeCl3 ; Fe+S==(加热)FeS 氧化性:CL2>S VI.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例6.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气)
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气)
4HCl(浓)+O2==(加热,CuCl2催化剂)2H2O+2Cl2(气)
氧化性:KMnO4>MnO2>O2
VII.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VIII.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IX.对电解反应而言,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电解时,在阳极越易放电(失电子)的阴离子,其还原性越强;阴极上越易放电(得到电子)的阳离子,其氧化性越强。
如在一般浓度的电解质混合溶液中
2------2--①在阳极的各离子放电顺序一般有:S>I>Br>Cl>OH>F。则其还原性比较:S>I---->Br>Cl>OH>F
+2++2+2+++②在阴极的各离子放电顺序:Au>Pt>Ag>Hg>Cu>H>„。则其氧化性比较: Au>2++2+2++Pt>Ag>Hg>Cu>H>„
练习题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以下方程式:
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气)3Cu+8HNO3(浓)==3Cu(NO3)2+2NO(气)+4H2O KCLO3+6HCL==KCL+3CL2(气)+3H2O C+ 4HNO3(浓)==CO2(气)+4NO2(气)+2H2O 4Zn+10 HNO3==4 Zn(NO3)+N2O(气)+5H2O 3S+6KOH==2K2S+K2SO3+3 H2O 2Cu(IO3)2+24KI+12H2SO4==2CuI(沉淀)+13I2+12K2SO4+ 12H2O 2--+2+5C2O4+MnO4+8H==10CO2(气)+Mn+4 H2O 8HCNO+6NO2==7N2+8CO2+4 H2O xCuCO3·yCu(OH)2·z H2O+(x+y)H2===(加热)(x+y)Cu+xCO2(气)+(x+2y+z)H2O
万能配平法
英文字母表示数,质电守恒方程组。某项为一解方程,若有分数去分母。
说明:这首诗介绍的是万能配平法的步骤。该方法的优点是:该法名副其实--万能!用它可以配平任何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如果你把这种方法熟练掌握了,那么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不会配平。”;该法的弱点是: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多的化学方程式,用该法则配平速度受到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其速度的快慢决定于你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如果解方程组的技巧掌握的较好,那么用万能配平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速度也就很理想了。解释:
1、英文字母表示数:“数”指需要配平的分子系数。这句的意思是说万能配平法的第一步是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式前的系数。举例:请用万能配平法配平下列反应式: Cu+HNO3(浓)--Cu(NO3)2+NO2↑+H2O 根据诗意的要求用英文字母表示各分子前的系数,于是得到如下反应方程式: A?Cu+B?HNO3(浓)--C?Cu(NO3)2+D?NO2↑+E?H2O......①
2、质电守恒方程组:该法的第二步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列多元一次方程组(若不是离子方程式,则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w.w.w.k.s.5.u.c.o.m 根据诗意的要求列出下列方程组: A = C B = 2E B = 2C + D 3B = 6C + 2D + E
3、某项为一解方程:意思是说该法的第三步是令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为“1”,然后解方程组。根据诗意的要求,我们令B = 1,代入方程组得下列方程组: A = C 1 = 2E 1 = 2C + D 3 = 6C + 2D + E 解之得:A=1/4,C=1/4,D=1/2,E=1/2 将A、B、C、D、E的数值代入反应方程式①得:
1/4Cu+HNO3(浓)--1/4Cu(NO3)2+1/2NO2↑+1/2H2O......②
说明:在实际配平过程中,到底该令那一项为“1”,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解方程组简便为准。一般是令分子式比较复杂的一项的系数为“1”。
4、若有分数去分母:意思是说该法的第四步是将第三部解方程组得到的方程组的解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若有的系数是分数,则要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各分母被去掉,使分数变为整数。根据诗意的要求将方程②两边同乘以4得: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练习题】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 P+CuSO4+H2O─Cu3P+H3PO4+H2SO4(提示:逆向配平)2. Fe3C+HNO3─Fe(NO3)3+CO2↑+NO2↑+H2O(提示:可令C为+4价,则Fe为+8/3价)
3. CH≡CH+KMnO4+H2SO4─HCOOH+MnSO4+K2SO4+□
2--+2+2+4. RxO4+MnO4+H─RO+Mn+H2O(答案)
1.11、15、24、5、6、15 2.1、22、3、1、13、11 3.5、6、9、10、6、3、4H2O 4.5、(4X-6)、(12X-8)、5X、(4X-6)、(6X-4)5 配平KO2 + CO2 -- K2CO3 + O2
【解析】如果我们采用看化合价变化的方法,KO2中O为- 1/2价,产物中有-2价和0价两种价态,变化值都是分数,容易弄错。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观察法可以吗?结果发现,观察法很容易配平:先定K2CO3前计量数为1,则KO2为2,CO2 为1,O2 应为3/2,出现分数,所有计量数都乘以2,就是答案了。结果如下: 4KO2 + 2CO2 == 2K2CO3 +3O2 6 配平As2S3 + HNO3 +H2O -- H3AsO4 + H2SO4 + NO 【解析】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幸的是As2S3中两元素的化合价都是升高,分析也不难,可以将它们加起来,确定As2S3 和 HNO3的计量数之比,然后根据原子守恒配平。
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观察法可以吗?我们发现,配平此方程式,关键是确定As2S3 和 HNO3的计量数之比,观察法显然难以实现。但可以设=x,然后再根据原子(As、S、N、O)守恒配平,得出下式:
As2S3 + x HNO3 +(20-2x)H2O --2H3AsO4 + 3H2SO4 + x NO 最后根据H守恒,列出方程x+2(20-2x)=2×3+3×2,解出x=28/3,出现分数,将所有计量数均乘以3,变成整数,得出最终答案如下: 3As2S3 +28HNO3 +4H2O == 6H3AsO4 + 9H2SO4 + 28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