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2-1分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5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上2-1分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上2-1分类教学设计》。

第一篇:1上2-1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分类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学会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较好地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地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学习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自定标准对物体分类,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图形学具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讲故事,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乱七八糟的小明》。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有一个小毛病,无论放什么东西从来没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小明的生活总是乱七八糟的。上课老师让写字,他就到处找铅笔,老师让看书,他就到处找课本,早晨起床到处找袜子、鞋子。一天,老师让同学们统一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前一天的晚上,小明又开始找校服了。他在衣柜里翻上翻下,把爸爸、妈妈还有他的衣服都翻了个遍,丢了满满一床的衣服,这才找到了校服。妈妈看见了,说:“小明,你又在找什么呢?看你弄得乱七八糟的,快来和妈妈一起把衣服整理一下吧。”小明看着一堆的衣服想:“这么多的衣服,要怎样整理呢?”(出示课本情境图)

【设计意图:故事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本环节以课本情境图为蓝本,以讲 1 故事的方式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整理衣服的生活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分类整理的必要性,产生整理的愿望。】

二、分析素材,总结概念

(一)解决红点问题,学习按指定标准分类 1.根据素材,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吗,我们一起去小明好吗?仔细观察,床上有谁的衣服?分别是什么?

预设1:床上有爸爸的裤子,还有小明的裤子。预设2:床上有妈妈的裙子。预设3:床上有小明的毛衣。预设4:床上有小明的衬衣。

谈话:噢,床上有爸爸的衣服,有妈妈的衣服,还有小明的衣服。想一想,这么多的衣服,该怎样整理好呢?

预设:可以把爸爸的衣服放到一起,把妈妈的放到一起,把小明的放到一起。谈话:就是按照爸爸、妈妈、小明把不同人的衣服分开来放,是吗? 2.独立思考,分析素材

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些衣服的图片,赶紧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吧。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整理的又快又好,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3.合作交流,理解概念

谈话: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预设:

(1)绿色的毛衣是小明的,放在小明的衣服上。(2)蓝色的裤子是爸爸的,放在爸爸的衣服上。(3)粉色的裤子是妈妈的,放在妈妈的衣服上。谈话:同学们觉得他整理的怎么样? 预设1:整理的很整齐 预设2:这样整理就不乱了 预设3:这样整理后找衣服就好找了

4.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衣服按照爸爸、妈妈、小明来分开整理,这样把不同人的衣服分开整理,这样的整理方法就叫分类整理。(板书课题)这样分类整理后,衣服就更整齐,而且更容易找到了。

(二)解决绿点问题,学习按自定标准分类整理 1.借助素材,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是按照不同的人来分类整理衣服的,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可以按不同的人来分类整理衣服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类整理这些衣服呢?

2.独立思考,分析素材

谈话: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有了想法后就用你手中的卡纸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按照自己小组的标准分类整理衣服 3.合作交流,理解概念

谈话:哪位同学说说,你们组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怎样分的?

预设1:我们组是按照上衣和下衣分类整理的,把所有上衣放到一起,把所有的下衣放到一起。

预设2:我们组是按照季节来分类整理的,把夏天穿的裙子放到一起,把春秋穿的衬衣、毛衣和裤子单独放一起。

4.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谈话:同学们请看,刚才这两个组的同学整理的衣服,他们整理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预设1:他们一组是按照上衣、下衣整理的,一组是按照夏天穿的和冬天穿的整理的。

谈话:他们分类的标准不一样,一个组是按照上、下衣这个标准来分类的,一个组是按照季节分类的。

预设2:最后整理出来的衣服也不一样,一个组整理的衣服中一堆全是上衣,另一堆全是下衣,另一个组整理的一堆只有妈妈的裙子,另一堆有毛衣、衬衣和裤子。

追问:为什么他们整理的每堆里的衣服会不一样呢?

小结:看来,同样的一些衣服,分类的标准不一样,那么最后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会不一样。生活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解决红点问题,目的是学习按指定标准分类;第二层解决绿点问题,目的是学习按自定标准分类。在两个层次的学习中,遵循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概念的基本流程,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衣服图片,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图片学具的运用,使学生的想法得以很好的展现,同时,对照着学生摆的学具,也更利于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学具很好的呈现了不同分类的结果,更便于学生理解分类这一概念,更好的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想一想,分一分。

谈话:星期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和蔬菜,请你把它们分类放到两个篮子里,先想一想怎样分,然后动手连一连。

学生独立分水果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你们分的结果和他一样吗?

小结:我们都是按照水果、蔬菜这个标准来分类整理的,分类的标准一样,那么分得的结果就一样。

2.分一分,说一说

谈话:小明帮助妈妈分完水果、蔬菜后,就出去采集树叶标本了。你们看,这是小明采集到的树叶,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帮助小明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吧。先想一想,你打算按照什么标准分类整理,然后再用卡片分一分,开始。

学生用树叶卡片分类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怎样分的?

预设1:我是按照叶子的形状分类的,共分成了三类,扇形的一类,手掌型 4 的一类,椭圆形的一类。

预设2:我是按照叶子的颜色分类的,共分成了三类,黄色的一类,红色的一类,绿色的一类。

谈话:这两位同学整理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预设:第一位同学是按照叶子的形状分类整理的,第二位同学是按照叶子的颜色分类整理的,所以分的结果不一样。

小结:是啊,他们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分得的结果就不一样。【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承接课开始的情境图,以小明这一小朋友的生活情境贯穿全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第1题是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唯一性;第2题是按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提过到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四、应用知识,回归生活

谈话:刚才我们帮助小明整理了衣服、树叶标本,帮助小明的妈妈整理的蔬菜和水果,下面我们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分类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好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然后再动手整理,比比看谁的书包整理的最整齐。

学生动手整理书包

预设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追问:你是按照什么标准整理的?分成了几类?

预设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追问:你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分成了几类? „„

小结:同学们真棒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了自己的书包。看来分类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帮助可真不少呢。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学会怎样分类了?教师追问:分类时首先要怎么样?

预设2:我知道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谈话:是啊,标准不同,结果就不 5 一样。

预设3:分类用处很大,可以让东西变得整齐,让生活更方便。谈话: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二篇:21、《孔子》教学设计(五上)

21、《孔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三、复习导入课文:

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四、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2:不喝“盗泉”水 故事3:谈“识人不易” 故事4:晚年读《周易》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第一个故事:

小黑板出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师生再共同点评。

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故事:

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和总结: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第三个故事: 学生分角色朗读5至7自然段,思考:

1、小黑板出示:“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思考1:“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适时点评、总结:

“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2、小黑板出示:“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思考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学生小组讨论,选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3、教师提问: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适时点评、总结: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第四个小故事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边勾画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如: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五、学习升华:

小结: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本文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你又学到了他什么思想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

六、板书设计:

21、孔子

第三篇:七上21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牛集中心中学

刘振江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圈点勾画,涵泳品味语言。珍视家庭亲情,丰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课前播放flash歌曲《风筝飞吧》,欣赏风筝图片,创设情境)

一、导入新课

风筝是报春的天使,是孩子们的梦想。同学们都放过风筝的吧?当时是什么心情?(学生各抒己见)

是啊,看见风筝,我们会忆起诗一样的童年生活,内心充溢着愉悦与激动。可是,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一篇散文《风筝》。

二、明确活动任务

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任务是:感情阅读,了解风筝故事。涵泳品味,体会作者情感。

三、走进文本,了解风筝故事 师生合作读课文

首先,让我们伴随音乐,伴随作者走进课文,了解风筝故事吧。我想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课文,请同学们推荐两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吧。老师做一下分工:我读1、2段,两位同学分别读3—4段、5—11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倾听,用心思考。

(屏显:走进文本——了解风筝故事)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 谈一谈:你听读后有哪些感受?

1、配乐朗读

2、评价朗读

3、讲述故事:请咱们班里的故事大王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吧!

4、交流听读感受

5、过渡:同学们的感受真是丰富多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阅读的经验走进鲁迅,把握他在这个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吧!

四、走近鲁迅,把握情感变化

1、我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屏显:活动一:品读3-4段

品一品:兄弟二人对风筝的态度各是什么?从那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读一读:你能读出这种态度吗? 评一评:你能评价兄长的做法吗?)

(1)先来说说弟弟吧,生1:最喜欢。师:文中是如何刻画他最喜欢风筝的?

生:“张着小嘴,呆看着天空出神”的神态描写说明他酷爱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惊呼”“跳跃”的动作描写说明他天真活泼。

师:弟弟如此挚爱着风筝,风筝就是弟弟童年的梦想和追求啊!他多么想让他做的那只蝴蝶风筝翱翔在蓝天!可却被哥哥粗暴踏毁了。因为哥哥对风筝的态度是? 生2:嫌恶。他认为那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以致于当他发现弟弟偷偷做风筝后,“即刻伸手抓断”“掷踏扁”了风筝。

(2)你能读出兄弟二人皆然不同的态度吗?(女生读弟弟,男生读哥哥)(3)那么,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位兄长? 生1:粗暴、专制、凶神恶煞

师:有为哥哥打抱不平的吗?哥哥到底爱不爱弟弟? 生2:哥哥这样做是让弟弟有出息,因为玩物能丧志。

师:你能从哥哥管教弟弟的动机出发理解哥哥,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孩子。这里老师补充介绍一下当时鲁迅先生的家境: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他共有兄弟三人: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这次冲突就发生在老大与老三之间。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兄如父”,作为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弟,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并且做他们的保护人。这样介绍之后,同学们也许就更能理解鲁迅不许弟弟放风筝的原因和“有出息“的含义了。

过渡: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在20多年以后,在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鲁迅先生心中又掀起了怎样的情感波澜呢?请同学们探究课文5——12段。

2、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屏显:活动二:探究5——12段)

想一想:20年后是什么原因使鲁迅的情感和心理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谁一说:你能代这兄弟俩给对方说几句话吗?(1)明确:看了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等得了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心里沉重起来。你怎样看待游戏?

问题预设:小兄弟对那件事好像“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心情反而沉重起来?

(2)心灵对话(屏显:心灵对话 哥哥(弟弟),我想对你说:————)

过渡:兄弟二人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当年那件事,是不是也体现了浓浓亲情呢?其实这样的亲情故事在我们的家庭中也经常上演。让我们走进心海,感悟至爱亲情吧!

全班齐:哥的心也真,弟的心也真,风筝代表我的心;不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都是误会惹的祸。

五、走进心海,感悟至爱亲情

(屏显:讲一讲:让我们一起荡起记忆的小舟,走进心海.讲一件曾经触动你心灵的事,诉说亲人之间的爱,体现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1、师: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心海也在汹涌澎湃,我想讲一讲我和我的父亲。

师深情讲述:《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爱》

“老大稀罕老小娇,一苦苦到半山腰。”不幸的是,我正是这半山腰的孩子,但有幸的是我有一位一直呵护和疼爱着我的父亲。也许是我从小在学业上比较争气的缘故吧!但曾经有一段时期我却误解和忽略了父亲的爱。

那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争强好胜的我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类县级选拔赛、优质课、基本功、教学能手比赛总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参加,但是结果却总是充当绿叶。我那时沮丧极了,埋怨老天不公平,埋怨作为老教育工作者的父亲不为我操心,直到有一次我听到父亲和母亲的谈话,才稍稍谅解了父亲。母亲说:“你就直接从教研室要个指标吧!你看孩子那精神状态,你就不心疼”。父亲说:“还是别那样拔苗助长吧!无论是教学还是心理素质,她还都有待提高。荣誉这东西,过分看重就是虚荣。我们还是等她慢慢长大,渐渐成熟吧!”后来,擅长书法的父亲送给我他书写的郑板桥的几句话:吃自己的饭,流自己汗,靠天考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2000年,父亲退休了。而我也在父亲的殷切期盼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帮助下,在自身不断的努力探索中,渐渐走向成熟。最最难忘的是2004年4月,父亲送我去济宁参加市基本功比赛的情形。父亲有晕车的习惯,又有冠心病。我本不想让他去,可他执意要去。果然,车行至半路,父亲晕车了,不停地呕吐,几次下车吹风。我当时吓哭了,让他回去,可父亲却说:“不要紧,等一会下了车就好了。”看着满头白发的父亲不时地把头伸出窗外,脸色蜡黄,双眼紧闭着,我的泪又来了。直到那一刻,我才完全读懂了父亲的爱:比山高,比海深!那次市基本功比赛,有了父爱的温暖,我得了一等奖。

我知道,唯有好好生活,努力工作,才是对父爱的最好的报答。这是我能做到的,也一定能做到的!

2、师:同学们是否也有过和老师类似的经历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学生讲述自己亲情故事。(3——5人)

2、师小结:亲情不仅在温柔的话语里,也不仅在细心的呵护中,更在父母严格的管教和兄

弟姐妹之间磨擦的火花里。以一颗宽容、谅解之心善待亲人,你会拥有更多的爱!过渡:一出风筝事件,牵动着鲁迅的心,也牵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这篇散文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六、探究“风筝”现象

1、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主旨

2、师小结:

3、一篇名作,带给人的思考总是深厚而丰富的,思想家的文章尤其如此。当你尝试着从另

一个角度解读这篇作品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篇:21《孔子》教学设计

《 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

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

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三、教学准备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

四、课文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最好的朋友

听。

五、预习提纲: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受到世人景仰的人物,他被中国

人尊为“万世师表”,他是谁呢?请你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在文画出下列词语,多读几遍。

儒家 核心 厉害 抱怨 为人处世祭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感慨万分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多音字注音组词(整理在课本上)

论处

5.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整理在课本上)

抱怨、隐晦、韦编三绝

6.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7.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根据你对下面几个自然段的理解试着加小标题。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7自然段

第8自然段:

②.在文中画出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③.试着理解倒数第2自然段中孔子所说的话的意思。

8.孔子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给人不少启发。你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

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标注出来)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设计

(一)激疑导入,揭示课

1.出示并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2.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

3.不错,这些话就是出自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之口。你了解孔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了解一下他吧。

4.板书课题并齐读:21孔子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2)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共同解决,教师释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导入:我们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春秋时

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四)逐段学习,感悟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汇报、评议。

(3)小结:这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

地位。

(4)结合课文插图中的孔子像,指导学生用称赞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导入: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他的“伟大”之处

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思考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A、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B、《论语》的重要价值是什么?这部书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3)讨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释疑。

(4)小结段意:这自然段主要讲《论语》的由来及其重要价值和核心思想。

(5)谁愿意用合适的语气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论语》既然是记录孔子“平时言行”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告诉了我们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以下问题: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

C、“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能说说吗?

(3)共同小结段意。

A、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B、小结段意:写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为人处世主张。

C、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4)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加小标题——感情朗读

4.按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学生按上述学习课文的方法自学。

(2)解决以下问题并讨论汇报:

关于第四自然段:

A、你认为孔子为什么“非常厌恶这个‘盗’字” ?说明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B、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盗”字的,能说说吗?

C、你给这一自然段加的小标题是什么?

关于第五、六、七自然段:

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说说看。

B、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样的感慨?

C、“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有过孔子说的这种事例吗?说说看。

D、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给它加个合适的小标题。

关于第八自然段:

A、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情况?

B、比对孔子,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五)品读感悟,延伸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3.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说过的给人以启迪的话?

(六)总结全文,加深印象

1.总结全文。

2.作业: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最好的朋友听。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多音字组词

论lùn处chǔ

lúnchù

三、解释词语

推己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丘,字()、()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学派的创始人。他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了《》一书。

2.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

六、写出你所搜集的孔子名言佳句。

第五篇:21掌声教学设计(推荐)

21《掌声》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代讲,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2、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问题:

⒈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了许多问题,让我们一起到课文当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

2、出示学生做的生字宝宝的卡片。

3、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小组开火车读。

4、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出示词语卡片。

5你们觉得这些生字哪个字最难写?“鼓”、“姿”、指导书写。

6、课文还有一些要求我们会认的字,我们也来认一认吧。出示词语卡片。

7、请通课文。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当中你们会读吗?指名读课文。

过渡:掌声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还曾经改变了英子的生活。

三、走近英子,感受变化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3)生齐读。

(4)读了这一段,你能看出从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随机板书:自卑、忧郁

(5)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感受到这一点的呢?(默默地早早的最后)是啊!(小练笔:)以前,同学们交谈时,小英是多么想(),可是因为(),她只能();同学们游戏时,小英是多么想(),可是因为(),她只能()。

(6)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7)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面对自卑的英子,面对孤独的英子,面对忧郁的英子,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英子真的变了,让我们来看看改变后的英子。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

(2)英子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3)现在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指名回答并随机板书:活泼、自信

(4)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第5自然段。)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你们用什么来欢迎老师呢?

2、掌声这么热烈,我们班的的同学就是热情好客。

3、杨老师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鼓励我呢?

4、谢谢同学们的支持。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二、导入新课

1、多好的掌声啊,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上课!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以前的英子和现在的英子,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子?现在的英子又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现在请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四段落。

3、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子?随机板书:(自卑、忧郁)现在的英子又是什么样子的?随机板书:(自信、活泼)

4、现在的英子和从前判若两人,此时她来信了,他最想说的是——(出示小黑板的信),学生齐读。

过渡:是什么让自卑的英子变得如此自信与乐观?是什么化解了英子的忧伤与孤寂?是(掌声)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

过渡:真是没有想到,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会改变一个人,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中去。

(一)掌声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描写英子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地体会英子的内心。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交流。(先让学生找出来再研读)

4、研读三句话。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儿红了。

英子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出示句子按学生找的出示)

(1)出示第一句。思考: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到第一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出示第二句。

5、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

英子 了一会儿, 地站了起来,眼圈。

(1)“犹豫”是什么意思?英子到底是什么事拿不定主意?(要不要上去)英子想上去吗?不想。英子不上去,行吗?不行。为什么?

(2)这时的英子会想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

你们从“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什么?(无奈,痛苦,委屈)女生齐读。

(4)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出示第三句。

英子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出示)这时候,英子是多么希望同学们 ,希望老师.(二)、掌声时。

1过渡:就在英子万般无奈,无比痛苦,英子听到了什么?(掌声)掌声一共响了几次?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出示句子)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好的,你们现在就是英子的同学,请鼓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2)你们的掌声是想告诉英子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是啊!这是什么样的掌声?(鼓励、信任、佩服)请女生把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佩服英子的感动都读出来吧!

3、第二次的掌声又是哪一句,指名找读第二次掌声。(出示句子)

(1)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第一次是鼓励、信任、佩服的掌声,那这一次的掌声同学们想告诉英子的又是什 么?.(3)听到这样的掌声,英子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时,英子想说什么?请再次拿起笔,把英子想说的话写下来?(出示)英子想说:.但是她太激动了,什么也没说,她只是——(引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4),这,里的“一摇,一晃”英子是带着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自信、大方)你打算如何读这句话?

如果说这里的“一摇一晃”是带着开心,自信,大方,那么第一次的“一摇一晃”英子带着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无奈,痛苦,委屈)你觉得这句话应怎么读?女生、男生对比读?

(5)两次的“一摇一晃”,两次的“掌声”完全不同,请把你们的感受表现在你们的脸上,溶进你们的声音里,和老师一起读课文的第三段,感受英子内心的变化。(师生合作引读)

4、从同学们的掌声、英子知道:其实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都把她当做正常人来看。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让我们也满怀激情一起读一读英子的心声吧!齐读。

三、总结升华,深化主题

过渡:多么美好的掌声,请读这样一首小诗:

掌声是一种真挚的爱,它唤起我们的勇气;

掌声是绵绵的春雨,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掌声是一缕清凉的风,它驱散我们心中的愁云;

掌声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一片自信的天空。

1、讲大家一起读一读。

2、读到这里,你们一定对掌声的意思有了新的理解,在这里,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了。你们觉得掌声是什么?(爱、鼓励、夸奖、帮助、关心、关爱、支持、)(板书爱心)

3、同学们说得很好,都说到老师的心坎里去了,正如作者董保纲说的,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齐读这一句话。

4小结:是啊!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吧!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下载1上2-1分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上2-1分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1 孔子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21 孔子 (教学设计) 张晓 小河镇张徐庄中心校 21 孔子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仲、儒、祭、祀”等10个生字,掌握“儒家、核心、为所欲为、翻......

    21 爬山 教学设计

    21 爬山 建昌县素珠营子第一小学 李宁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爬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1 爬山”,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回顾通过节课内容,通过上节课的......

    21 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下:《爬山》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

    21、《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21、《爬山》教学设计 太平圩中心校山碧小学执教教师:罗婧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设计21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下册......

    21 青花教学设计

    21 青花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

    21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21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杨映珠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通译全文。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4、理解作者寄托的思......

    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