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19-05-12 23: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名字说课、教学设计、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名字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篇:我的名字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 我的名字》说课设计

银达中心小学 景秀虹

一、说教材

《我的名字》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单元“长大”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歌,从名字的角度写了四件事。“我”帮助别人,不留姓名,人们用四个称呼来赞美“我”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也体现了“我”乐于助人的精神。这首儿歌构思新颖,并没有直接叙述“我”是怎样别人的,做了好事,人们不知道“我”的名字,可我的笑容大家都记在了心里。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快乐法、点拨法,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在自读自悟中有所发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大家都有过帮助别人的时候,中介同学们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行为,更不会上升到情感的方面,所以难点是理解儿歌所要表达的感情,重点就放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帮助别人。

四、教学过程

课堂伊始,我通过解释自己名字中字的含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名字的含义,进而让孩子们体会名字背后包含的父母对我们的疼爱与希望,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与欣赏,更为整节课定下了“爱”与“关怀”的基调。

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识字和学文。识字方面,我做了一个尝试,那就是打破常规先认字,再学文的课堂教学步骤,采用认字与学文相融合的教学方式——随文识字。争取把识字与阅读的割裂性降至最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并鼓励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小窍门、新发现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再次复习、认读生字,将生字重新放回文中朗读诗歌。目的是扎实打好识字基础,让学生真正会认、会读、会用。

记得崔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记忆犹新——“让阅读教学美丽转身”。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也在她的专题讲座中强调:“让阅读教学美丽转身,转到语文的能力(听、说、读、写)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让学生写一写。本节课以“奶”字为例,写好字的同时,理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明白能过读课文可以学习字词,学好了字词可以更好的读文,建立字词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头脑里构筑字词与课文密不可分的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仅仅把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做了重点指导。比如:由于年代原因,大部分孩子对“雷锋”不太了解,我向孩子们动之以情介绍了雷锋的事迹,鼓励孩子们课下搜集相关资料;观察图画时,我提醒孩子们观察的顺序及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想象、再现当时的情境,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其余几小节的内容,我逐步放手让学生之间去交流,以简练的导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从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仅仅会读书,会写字是远远不够的,续编诗歌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学生会说话、会组织语言的层面,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引起学生的反思,促使学生付诸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从课文到生活,从生活回到课文,“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成长”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我的名字》教学设计

银达中心小学 景秀虹

1.会认9个字、会写7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责任。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

2.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谜语:“有一样东西,你有我也有,你能用,我却不能用”同学们猜猜看,是什么呢?

2、孩子们,我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愿意大声说出来,让听课的老师认识认识你呢?

3、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又是怎么叫你的呢?

4、揭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我的名字》(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翻开课文,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找找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

诗歌有几个小节呢?(5个)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歌,注意读通读顺,思考:丁丁有哪些名字?

3、(师板书)小朋友、红领巾、好孩子、小雷锋

三、复习生字:

1、如果生字娃娃相约跑到外面玩耍,你在路上碰到他们,还能认得他们吗? 2、同桌互相检查读一读,不会的可以拼读拼音,老师和同学也都是你的帮手。如果都会读了,请举起你的小手告诉老师。

3、开火车检查读。

接下来让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看看哪些小组能顺利开到终点,夺取红旗!“小火车开起来„„”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生字娃娃听到同学们这么响亮的声音,十分高兴,它们知道同学们喜欢猜谜语,所以出了三个小谜语,看看谁的头脑更聪明,他们将选他为“识字大王”。(奖励图标)(1)一个女生。(姓)(2)水田上下着雨。(雷)(3)一个人在自己说话。(记)

5、齐读生字。

生字娃娃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很开心,他们出来很久了,怕妈妈担心,让我们送送生字娃娃回家吧。

生字娃娃已经当我们是好朋友了,他想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同学们愿意吗?

四、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4小节,想一想大人们是怎样称呼丁丁的?

谁称呼丁丁“小朋友”、又是谁称呼丁丁“红领巾”、谁称呼丁丁“好孩子”、谁称呼丁丁“小雷锋”?(师依次板书:叔叔、阿姨、老奶奶、老大爷)相机评价:恩,你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说得对极了!

小男孩的名字可真多呀!老爷爷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小雷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四小节。

3、介绍资料: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雷锋„„(课件出示)

老爷爷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雷锋,我们来看看插图吧,图上画的是什么?(相机板书:推车)

5、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说得很完整,丁丁帮助老爷爷推车上坡,又没有留下姓名,他真是“小雷锋”啊!让我们带着“夸夸他”的语气读读第四小节,谁来?哪个小组来?

6、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三遍,并想想丁丁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都记住了他的笑容?

(1)请第一小组读一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用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倾听,小脑袋认真思考:丁丁做了什么事情?(相机板书:指路)带着“夸夸他”的语气读读第一小节,你来,你来„„一起来„„(2))请第二小组读一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用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倾听,小脑袋认真思考:丁丁做了什么事情?(相机板书:倒垃圾、捡垃圾„„)带着“夸夸他”的语气读读第二小节,加上动作,你来,你来„„一起来„„(3)请第三小组读一读第三小节,其他同学用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倾听,小脑袋认真思考:丁丁做了什么事情?(相机板书:让座)

想用什么语气读读第三小节,加上动作,你来„„第四小组一起来„„

7、同学们都读的太好了,老师也想加入,行吗?第一小组读第一小节,请第二小组读一读第二小节,请第三小组读一读第三小节,第四小组读第四小节,老师读第五小节

五、拓展延伸

1、丁丁做了这么多的好事,人们为什么不知道他的姓名?

是的,丁丁为大家做了好事,并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他,丁丁这种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板书:助人为乐)

2、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也有一颗善良、关心、帮助别人的心,能把你帮助过别人的事告诉同学们吗?如果还没做过,没关系,想想以后你准备怎么帮助别人?

3、如果你们也能把你们做的好事,模仿着书上的样子,写下来,就更棒了。--------------------,不知道我的名字,叫我----------------。同学们从小就有一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心。相信你们长大了,一定是位优秀的小公民,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读诗歌的最后一节。六总结升华:

课文中的“我”是热心帮助年纪大的人。小朋友,我们长大了,我们如何去帮助别人呢?

《我的名字》教学反思

银达中心小学 景秀虹,这是一首清新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一个助人为乐不留姓名的可爱的少年的形象。他帮助了问路的叔叔,扫垃圾的阿姨,上公交车的老奶奶,推车上坡的老大爷却没有留下姓名,人们亲切地叫他“小朋友”、“红领巾”、“好孩子”、“小雷锋”.这一课我试着设计了贴近孩子们的开头和结尾。开课,以猜谜语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又问:父母和亲朋好友对你还有什么亲热的称呼呢?孩子们又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有好几个名字,一起来找一找!在兴趣盎然中我们开始了这一课的学习。从学生自身的名字入手,方法特别,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开始了这一课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范读,梳理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采用形式多样的生字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功效。从课文延伸到生活,又从生活回到课文,达到“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成长”在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责任带着自豪幸福的感情齐读全文,结束本堂课,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效果。

教完本课,我觉得自己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能根据文体特点来教学,采用的办法是补白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变得扎实灵动,让教学效事半功倍。在《我的名字》一课中,作者每件事只提了一个头,没有展开叙述,意在让读者产生思考。因此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让学生想象:我为“扫垃圾的阿姨(上公交车的老奶奶)”做了什么?她们才会叫我“红领巾(好孩子)”?通过思考,同学们跃跃欲试,说出了五花八门的想法:帮阿姨扫地,帮阿姨捡垃圾,不乱扔垃圾,给阿姨水喝,给阿姨擦汗,帮阿姨推车(给奶奶让座,给奶奶提行李,给奶奶找座位,扶奶奶上车)……看着同学们个个异常兴奋激动的小脸,我想孩子是从中理解了:“我”为大家做了好事,并不是让大家记住“我”,但是 “我”热心助人的行为使人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我设定的这节课的三维目标也就都能达到了。

第二篇:《我的名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的名字》教学设计(稿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字9个,积累新偏旁——父子头、女子旁和土字旁(提土旁).②写字7个,学习新笔画横折折折钩。

③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偏旁知识分析字形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揣摩字形的习惯。

④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

2.过程与方法: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自读课文;识字学词,练习书写,交流感悟,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的高尚品格与美好心灵,教育学生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

难点: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瞧,今天有好几位老师来我们班做客,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名字。(师板书“名字”)

生:我的名字叫„„(师补充课题“我的名字”)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的名字。

师:课文中也有一个小朋友,他有自己的名字,可是在被别人称呼的时候,却多了许许多多的名字,这些名字背后呀,可有着深刻的含义,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翻到语文书86页。(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师:先听老师范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 生:我就指到哪儿。师:你们想不想读? 生:想读

师:那我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生:拼拼音、查字表、问老师同学 师:读书之前请孩子们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读完后请坐直。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把书翻到86页,自由地读读这首儿歌吧!

师:昨天我们回家做了预习,现在我请一个能干的孩子来说说她给课文标了几个小节?

生:5个小节。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首儿歌共分为5个小节,我想请5个小朋友来读,一个小朋友读一个小节。

(1)生读一小结,老师觉得他这些词语读的真棒!我请小老师教我读读。(出示词语卡“叔叔”“知道”“名字”“小朋友”)我们帮这些词语带回文中,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2)生读第二小节,听了刚才××的读书声,这三个词语宝宝可高兴了,要和大家打打招呼,大家一起叫叫它。(出示“垃圾”、“阿姨”“红领巾”)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吧。

(3)生读第三小节,我们的××读得可真好,又有两个词语宝宝跑出来了,大家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出示“公交车”“老奶奶”“好孩子”)(4)生读第四小节,××的声音可真洪亮。有两个生字宝宝也跳出来了,大家快点热情的给他打打招呼。(出示“推车”、“上坡”“老大爷”“雷锋”)

(5)生读五小节,**同学把字音读得真准,睡着了的词语宝宝都慢吞吞的出来了,他们是“姓名”、“记住”“笑容”。

(三)图文结合,理解内容(1)学习1小节

师:生字娃娃已经当我们是好朋友了,他想邀请我们一起到它们家里做客,同学们愿意吗?(愿意)

师:现在我们一起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小男孩分别有哪些名字? 生:(抽生)小朋友、红领巾、好孩子、小雷锋。师:小孩子的名字可真多呀!谁叫他小朋友呀? 生:叔叔

师:叔叔叫小朋友干嘛呢? 生:问路(他为问路的叔叔指路)

师:所以小男孩这样说到„(全班齐读第一小节)(2)学习2小节 师:谁叫他红领巾呢? 生:阿姨

师:那阿姨为什么要叫他红领巾? 生:他帮助扫垃圾的阿姨捡垃圾。

师:所以我们第2小节这样写到„(齐读2小节)(3)学习3小节

师:好孩子又是谁给他取的名字呢? 生:老奶奶

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老奶奶会叫他好孩子? 生:给上公交车的老奶奶让座。师:所以„(齐读第3小节)(4)学习4小节

师:最后的小雷锋是谁叫的? 生:老爷爷

师:你们认识真正的雷锋吗?谁来介绍一下。(出示雷锋图片)

师:老爷爷为什么称小男孩为“小雷锋”?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插图吧,图上画的是什么?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你从他们的表情、动作中看出什么?

生:他帮助老大爷推车上坡;车上的东西很重,他们推得很辛苦。师:是呀!这么重的东西,老爷爷一个人推该多辛苦呀!你想,车子过了上 坡,老大爷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小男孩又会怎么说?

师:他真是个小雷锋,我们为生活中有这样的孩子感到高兴!请同学们带上你们喜悦的心情朗读第四小节。(齐读)

(五)学习5小节

师:小男孩热心帮助别人的行为使大家记住了他,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生:齐读第五小节。

师:人们不知道“我”的名字,为什么能记住“我”的笑容?(指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事例说一说)。

生:我帮助别人的时候非常快乐,而且一直面带笑容。

师小结:是呀!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获得了成长。(板书单元主题)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懂得去关心、帮助别人,做个生活中的“小雷锋”。

五、板书:

我的名字

小朋友 红领巾 好孩子 小雷锋

︳ ︳ ︳ ︳

叔叔 阿姨 老奶奶 老爷爷

(关心 帮助 快乐)

六、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我的名字》,这是一首清新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一个助人为乐不留姓名的可爱少年的形象。他帮助了问路的叔叔,扫垃圾 的阿姨,上公交车的老奶奶,推车上坡的老大爷,却没有留下姓名,人们亲切地叫他“小朋友”、“红领巾”、“好孩子”、“小雷锋”。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优秀教材。因此,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经验来走进文本,学生兴趣比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设计了贴近孩子们的开头和结尾。我先从谈话入手,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好吗?孩子们都自信的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以第四小节为突破口,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探究,就教材重难点进行讨论探究,进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但是在初读课文环节完全由老师灌输知识,从第一小节到第五小姐,全部老师包办,未能做到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在互动中继续理解内容,这样不利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堂课孩子的积极性很高,说话欲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但在看图说话的环节,教师引导得不够清晰,学生的言语表达有待提高。

第三篇:称赞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称、赞、椅、泄、闻、谢、消、劳”;正确书写并记忆“赞、谢、泄”3个生字,并巩固复习“已”。

2.仔细阅读课文,能找到文中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称赞的语气。

3.通过对文章重点句的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4、创设情景,试着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语句,用真诚的话语进行称赞。

二、教学重点:

能找到文中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称赞的语气。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四、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教学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试着去了解小朋友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五、教学过程:

(课前随机表扬同学们,如:朗诵声音真响,而且有感情,老师要称赞你们,真棒!

你坐得真好!小眼睛已经看着老师了,我同样也要称赞你!)

一、情境导入,课题揭示。

1、陆老师刚才表扬大家时,都用了一个什么词?(称赞)出示词语卡片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平翘舌音chēng zàn)

这两个字不仅容易读错,也容易写错,特别是“赞”字,看老师写这个字,想想哪一笔要特别注意。(第6笔竖提)

3、称赞就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别人的一种赞扬、表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称赞为题的课文,来读课题——(出示媒体

齐读)说明:

教师课前的随机表扬,既是激励学生以更认真的态度投入学习,同时也是有意识地将“称赞”一词植入学生脑海,为课题的揭示及读音的指导做铺垫。课题中“称赞”两字都是生字,读音一翘一平较易发生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准。“赞”字第六笔易写错,老师示范时,书写应慢一些,让学生看清笔画。

二、学习课文

(一)读通课文,了解文章角色与主要内容。

1、课文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陆老师请你们在学习小组里进行课文朗读,每人轮流读一节,注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组员觉得他读得好的,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

2、请一小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准备评议朗读。(你可以称赞一下你认为读的好的同学,也可以给他们指出缺点。)

3、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明白了课文写了谁称赞谁了吗? 板书:

刺猬

小獾 说明:

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检测预习情况并读通课文;在集体交流和评议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及明确点评的基本方法,同时初步引导学生能大方而真心地给予别人称赞。

虽然“刺猬”、“獾”不是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但他们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所以教师在板书时应略放慢速度,并注意书写笔顺,让学生对这几个字的字形留有大致的印象。

(二)读好“称赞”的句子。

1、故事发生在刺猬与小獾之间。他们是怎样称赞对方的呢?请默读全文,用直线 划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句子。

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1)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2)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 师:通常称赞别人时语气是怎样的呢?自己试着来读读。可以配上动作。

 指名读句子。

 评:老师注意到了,他们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容易表示语气的词语读好了,读出了称赞别人时的表扬的心情,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也许你有不同的读法呢!

3、同桌分角色读句子,加上动作。(右边读刺猬,左边读小獾)

4、小结(过渡)

啊,这真是两位好朋友,都能真诚地为伙伴送上自己的称赞。那这样的称赞在小獾和刺猬身上产生了怎样神奇的效果呢? 说明:

刺猬与小獾互相称赞的两句话是全文学习的切入口,在学生静心默读课文,找到句子划出,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自由练读,读出真诚称赞别人的语气。

(三)体会称赞给人带来的激励作用。

1、请同学读读课文7—10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出示7—10节内容)

2、以下两句句子变红,指名读 :(1)瞧,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

(2)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请小朋友注意两句句子中的字,出示“已”和“谢”,学习字形)说明:

以上这一内容,一是培养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其次是随文识字:

3、为什么简短的称赞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1)让我们先来看看小獾当时是怎样说的?

出示: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谁来读一读。

 对呀,当时,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板凳,虽然他做的很认真,但是都做得很——粗糙,不精致也不漂亮。他心里会怎样?(很难过的,很灰心,不想做了。)

这就是泄气(出示 “泄气”)。

 此时的小獾多需要别人给他鼓励呀!

出示句子 引读:这时小刺猬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 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会怎样想? 接着怎么做呢?(想象说话)

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地笑了,心想:()。于是,他又认真地做起了板凳。

 在刺猬的称赞下,小獾对自己有了信心,在一次次努力下,小獾成功啦!

出示句子

瞧,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

(指导

自豪的语气)板书:建立信心(看,一句称赞能使灰心,泄气的人重新建立信心)

(2)让我们再来看看小刺猬,当他劳动了一天,感到十分疲倦时,得到小獾称赞自己所采的苹果时,——他的疲劳消除了。(出示句子

读)

板书:消除疲劳(一句称赞还能让人消除疲劳呢!)

4、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真不能小看一句称赞,它的作用可大呢!谁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建立自信

高兴

消除疲劳

成功

称赞

希望

()别人,不仅会使人感到(),还能帮助别人(),()。给人们带来(),带来()。

齐读这段话 说明:

体会称赞给人带来的神奇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不能将称赞与建立自信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这一教学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逐步学会联系文章前后(上下)的相应内容,整体地去理解的阅读方法。

“想象说话”的练习为理解“信心的建立”做铺垫;选词填空的练习既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性的归纳,也是巩固学生对真诚称赞所拥有神奇作用的体会和理解。

三、拓展延伸 “已”字是旧字,“谢”是生字,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看清“已”第3笔,“谢”第9笔。

1、是啊,在别人做得好时,我们送上一句称赞,可以使对方产生自豪;当别人做的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他的努力,给于真诚的称赞,那就会带给对方莫大的信心。称赞给予人们的是多神奇的力量啊!

那么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你会怎么说呢? 说话练习:

(1)写字课上,同桌小朋友写的字并不漂亮,但他写得很认真,本子很整洁。这时,我会称赞他:“

。”

(2)音乐课上,同学唱歌的歌声很动听,我听得心里很舒畅。下课后,我会称赞他:“

。”

(点评:能模仿,或灵活运用文中的句子;

引导称赞给于别人信心)

说明:

这一说话的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实践体会如何给他人送去自己 真诚的称赞。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对他人进行称赞的。在这里,重点是要能完整,通顺的将真诚的称赞说出来。

2、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学会用宽容的、善意的心,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与别人你最真心的称赞。

说课:

一、教材分析。

《称赞》一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叙了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事情,让学生 感受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真诚称赞会给人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这篇课文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这个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已进入了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的方法,但是在生字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对生字中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静心读文,边读边想,动笔墨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课文线索明朗,语句简短易懂,充满了童趣,在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相辅形式,做到听说读写各有侧重。教学以课题“称赞”直接入手,让学生在充分读文基础上,找到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了解“称赞”的神奇作用,再以课文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感受,既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又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整个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已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并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字形分析、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等。因此,在教学时生字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的是指点、归纳、复习的作用。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能在初读课文时就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有了提高,也能通过朗读有自己浅显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称、赞、椅、泄、闻、谢、消、劳”;正确书写并记忆“赞、谢、泄”3个生字,并巩固复习“已”。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课共识字学习“称、赞、椅、泄、闻、谢、消、劳”8个生字。其中“称”、“赞”两个字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让学声拼一拼、读一读。“赞”字第六笔为竖提,“谢”字第九笔撇不出身,“已”第三笔半出头,这三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教学时提醒学生特别关注。目标二:仔细阅读课文,能找到文中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称赞的语气。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始段应着重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朗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从二年级起逐步递进至有感情,流利地朗读。本文中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所表达的语气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体会,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语句的自我感悟体验。

目标三:通过对文章重点句的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课文第七小节内容揭示了“称赞”的神奇作用,但由于句子的含义还是比较深刻,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我设计了情景式的对话及一个想象说话练习,设置坡度,帮助学生体会小獾当时在泄气时受到称赞的心情变化,最终使学生比较清楚地理解“称赞能给人树立信心。”这一作用。这一部分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整体地去理解的阅读方法。

目标四:创设情景,试着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语句,用真诚的话语进行称赞。

二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主要目的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能开口说话的胆量,在此基础上学会完整、清楚地表达。本课教学最后环节,老师设计两个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仿一仿,练一练,将课文中学到的称赞他人的语句恰当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能通过练习,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能大胆而真诚地给与别人称赞。

四、教学设计。

(一)字词教学——自主识字,教师有侧重的进行引导。

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再加上本文要求认识和记忆的生字数量不多,难度也不大。因此,对于本课生字的学习,我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为辅的模式。

学生在预习时对所有生字的音和形都进行了解,并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用方便自己识记忆的方法记忆。课堂上教师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结合课文学习有机地将生字的重、难点放在反馈时进行指导,起到抓重点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大提高学习效益。如揭示课题时,着重帮助学生记忆 “称赞”的读音和“赞”字的笔画;在朗读重点句时,随机学习“谢”字,巩固旧字“已”;对“泄气”这一词义的了解,则放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文,随文理解含义。

(二)阅读教学——抓住主线,以读代讲,层层推入。

本文内容较为生动,文字也较浅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朗读称赞的语气,并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真诚地把称赞送给别人,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自信和勇气。对于二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来说,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在读文中大致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我紧抓课题“称赞”,以此为教学主线,设计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1、初读全文: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替代教师检查,激发读书,学习的兴趣。

在揭示了课题后,就进入初读课文的环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在伙伴间展示自己预习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 “小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课文朗读,每人轮流读一小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真听组员的朗读,如果觉得他读得好,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由于课文语句浅显,通俗,学生课前也进行了认真的预习,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朗读是充满自信的,加上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他们更觉放松,人人都能自觉,积极地投入朗读,这样,因为有了自我学习的展示,又有同学的肯定与赞扬,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被大大激起。

2、细读课文:培养静心阅读,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的阅读方法。

应该说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的脉络、层次也是很清晰的。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就应避免将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内容疏通的层面上,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就可以借课文的教学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 基本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本文教学,紧紧围绕“称赞”,抓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子展开,旨在培养学生静心读书,仔细划句,边读边想的阅读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一种基本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回阅读,帮助理解。

在教学的第二块面中,我设计了两次读文找句的学习,一是在初读全文了解了课文是写刺猬和小獾间的互相称赞后,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它俩互相称赞的句子划下,并读出称赞的语气。二是让学生默读课文7—10节,了解“称赞”在小獾和刺猬身上产生了怎样神奇的效果,找出相关句子。在通过仔细阅读,找到重点句子基础上,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体会了称赞给人带来的愉悦心情。随后,我以情境对话的形式,引导着学生通过朗读2—4节内容,来体会第七节中小獾说的“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要理解文章的重点句的意思,就要学会将文章联系起来读,不能把它断裂开。

(三)说话练习——以扶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敢于开口的信心。

二年级段是学生语言表达的起始段,在此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还是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鼓励学生敢说自己想说的话,在说话练习中逐步提高学生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说话训练主要有三处。一为帮助学生理解“是刺猬的称赞给泄气的小獾树立了信心”时,设置坡度,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练习。二是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后,设计的选词填空,将句子说完整的练习。这一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用一些文中所学的词语来简单概括文章内容,同时再次体会“称赞”所具有的神奇作用。最后的一处说话练习为拓展训练,目的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励学生敢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善于将自己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人。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具有童趣的文章,语言浅显,线条清晰,学生学习障碍不多,兴趣较 高。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相辅的形式进行环节设计,做到听、说、读、写各有侧重。并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在几次试教与教案的反复修改过程中,我虽碰了壁,但也因此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如何做到有效开展有了再次的情醒认识,特别是对以下这两条原则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一)以读为本设计阅读教学。

本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为解决此教学难点,我最初的设计是在学生找到句子——小獾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后,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目的是想以“学生质疑——教师导读——学生自我感悟”这一形式来展开教学。在我的想象中,学生可能对“泄气”一词不太了解,只要学生提出“泄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刺猬给小獾的称赞,会让小獾有了自信呢?我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理解“称赞”在人泄气时所起的作用。然而,在试教时碰到了问题——学生并没有提出我设想中的问题,而是提出了 “我觉得只有在别人做的很好时,给他称赞,才会使他更有信心。”等与课文学习关联不大的看法。为了处理这些“意外”,我不得不花去一些时间与学生对话,把他们的思路再拉回,但相应的,对课文重难点的学习的时间便浪费了。

课后,我静心反思,发觉自己的问题还是出在没有真正把握住语文教学本质,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学生自主”,脱离文本,舍弃读文这一基本形式,一切解读都只是虚浮的。阅读教学切不可脱离课文而“读书”,尤其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事物的分辨和判断还未具有独立的能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来自于对字面的直接理解。教师在这一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读懂文章的方法,那就是认真、细致地反复读文,学会联系前后文的内容来理解。

于是,我将自己的设计进行了修改:先让学生自由朗读7——9节,找到“称赞”在小獾和刺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神奇作用;接着采用类似情景对话的形式,与学生配合朗读第2、3小节;随后以引读方式来代替原先的一问一答,再读7—9节。最后用一选词填空,说一说的练习,帮助学生归纳得出文章的难点内容:在他人泄气是,给予真诚的称赞会给对方树立信心。这次教学,内容紧凑了,时间节省了,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理解了“泄气”,理解了“真诚的给予称赞”,也懂得了什么叫“有了自信”。

(二)说话训练由“仿”到创。

新教材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在说话练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的结合课文内容,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说话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然而这“创造机会”和“提供机会”也是值得我们来好好研究和把握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顾虑少,表现欲强,各个都愿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然而由于经验有限,积累有限,往往不能明白而有序地将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因而,在低年级段说话训练的目的还应放在帮助学生学会基本句式,积累一些表达的词句。在设计本课教学第三版块“拓展延伸”时,本想在“说话练习”中让学生寻找小伙伴的优点,用一两句话话来称赞他。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开口,主要原因在于:平时不注意别人的优点长处,也不善于去称赞他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其实,这问题并不在于学生,还是在与我们教师,我们的教学实践并没有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考虑,没有真正考虑“我们的教学(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哪些实际的帮助”。在后一次教学中,我就将说话练习定为填空式的仿写,让学生对给定的一个情景,模仿文中的句子来学学“称赞”。学生有了一个假定的对象,再加上例句的仿造,说话难度自然降低了,参与说话的同学也多了,其中部分能力强的孩子,会自己组织称赞的语句进行说话的表达。这也就让我再次感到“创”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目标,但它 的基础必须是应踏实而牢固的,我们就应从最基本的方法练起,从最基本的形式开始。

第四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说课 反思

《 守 株 待 兔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编排在四年级语文上册册第八组,此组课文是鼓励学生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多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组前两课是正面引导,而此课则是反向剖析。《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文本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是教学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这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这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紧紧扣住课文的语文点展开训练,使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寓意的领会融为一体,努力使一个设计承载多种功能。基于这样的文本与目标拟定,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1、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不径直点明题意,能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因此,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学生再读课文,根据回答板书:坐等、白捡、撞死、全完,然后根据板书用上“于是、结果”完整说出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 兔子撞死的原因:窜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简笔画,勾勒出“窜”的背景,明白发生这种情况的极偶然性。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

● 种田人的心情:乐联系文本,理解“白捡”的“白”的意思,意会“不劳而获”。表演“乐滋滋”的样子,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这样做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 种田人的行为:等什么时候开始等,怎么等,等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理解“从此”的意思;体会想象种田人坐着等野兔时的言行和心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提示出规律,不劳动是一无所获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师问: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看到这位守株待兔的年轻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意在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出示古文:以古文教学来结束全课,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它既能启发学生探索又能帮助学生了解人情世故。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所以,我这节课,不是单为了教这则寓言,而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我为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后附3课时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守株待兔》一课,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八单元第三课中的第二则寓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八单元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讲那个种田人怎样得到一只野兔,接着讲以后他是怎么做的,最后讲结果怎样。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2、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进入高年级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们对许多事物仍然抱着很大的好奇心。另外,学生们在学习中乐意自主发现,也开始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当他们在探究中取得收获,就希望与人分享,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许。

随着学习要求的明显提高,我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不适应性有所显露,个别学生一时难适应这样的学习要求,难适应思维上质的飞跃,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而在教学中,我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情况,就设计了一些有坡度的教学步骤,让他们也有所得、有所悟,力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在新课导入环节,以刚刚学过的同题材的课文《掩耳盗铃》导入,让学生把这则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说说从中懂得的道理,为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做好学习的铺垫。给足学生的自学时间,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文后,就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重点学习。

4、技术准备教具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守株待兔》寓言中的生字。3.能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守株待兔》中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师:这节课再学一则寓言《守株待兔》。

(二)初读质疑.要求:自学寓言《守株待兔》,看注释和译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读懂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其中的生字词,读字音,正确把握字形。

(三)探究交流.1.(大屏幕出示)你能正确读出下面带下划线的字及句子吗?

① 守株(zhu)待兔

② 宋人有耕(geng)者

③ 折颈(jing)而死

④ 因释(shi)其耒(lei)而守株

⑤ 冀(ji)复得兔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看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而身为宋国笑。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读wei)。3.通过前面的自学请同学们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展开想象说说种田人心理会想些什么?你认为他的想法能不能实现?

重点指导:(大屏幕出示)你能说出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吗?

①守株待兔 株()

②宋人有耕者 耕者()

③兔走触株 走()触()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耒()

⑤冀复得兔 冀()4.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① 对于能自己解答的问题,学生自行解决。

② 对于学生自己解答有困难的问题,引导深入学文,共同讨论加以解决。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回顾故事内容。思考:那个种田的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6.同桌讨论: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记住成语“守株待兔”。

(四)拓展提高。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守株待兔”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练习用自己的话把《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同桌听。3.展开想象,续说《守株待兔》。

(五)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续写。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侥幸得兔——守株——兔没来——田荒

做事不能有侥幸成功的心理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效果,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标准。

1、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能说清故事涵盖的道理。

2、能正确读写生字。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课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这些词你会读吗?(窜出来树桩撞死锄头庄稼乐滋滋)指名读,齐读。

(2)如果让你给这六个字分类,你会怎么分?

小结:你们一个个都很棒,已经学会了归类识字,这可是识字的一种好办法!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4、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

三、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四、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

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去挖过地。(是呀,锄头可是种田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现在他连锄头也不要了,又怎么去劳动呢?)

b、你是怎么理解“整天在树桩旁等着”这句话的?你们看,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他已经坐在树桩旁等了;中午,太阳高照,他没回家休息,还是坐着等;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仍旧在等,从早到晚,他一直都在等。

c、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想象说话: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还在等……是呀,一田到晚,他什么活也不干,一心只想着等兔子,他是多么渴望得到兔子呀!

(3)朗读指导:

a、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读。

b、你对他的朗读满意吗?那你能试一试吗?

c、寓言的朗读和其它课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它就好象在讲一个笑话故事,听老师来读一读。d、谁还愿意读?

e、一天、两天、三天,从此他再也不出门劳动了,就在树桩旁傻等,让我们一起读,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4)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理解“窜”,“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窜就是没有方向地乱跑)

3、什么原因,野兔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了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1)后面有猎人追赶(2)受伤了

(3)有野兽追击

(4)他发现前面有好玩的东西

(5)他想到森林外面去玩一玩

(6)他想出去找朋友玩

(7)他和别的野兔比赛跑步……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因为这些原因,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就撞死的可能性大吗?

4、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喜洋洋)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1)指名读

(2)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谁再来读读?

(3)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四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还想读吗?

(4)让我们都来做做这样的美梦吧!齐读

6、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

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课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每天,他就是在那儿撞运气,可直到最后,他还是没又等到兔子。

7、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动画吗?

2、现在,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四)说说身边的人和事

其实像种田人一样,因为一次碰到好运气,就想永远靠碰运气过日子的人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你能说一说吗?

五、课外阅读

(过渡: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老师这还有一则寓言故事,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

1、自由读读寓言,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推荐课外读物。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板书课题。)“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真的有那么好的事吗?这个种田人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句子。(2)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

想象说话:别人……时,他在等;别人

时,他在等;别人

时,他在等;别人

时,他在等;别人

时,他还在等……

(3)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己对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学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现在:

(1)学生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学生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学生所找的内容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话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随着学生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学生,像种田人这样白白的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及时板书:不劳而获

而后再请学生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不劳而获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学生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学生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接着便让学生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知道,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学生划出表现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3)正因为前文为学生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悲惨下场一无所有,接着让学生入情于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是他邻居,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有的学生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学生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学生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

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再次读文,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全班讨论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偶然得到意外好处就产生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一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本课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学习方法。首先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引导和启发,最后归纳出寓意。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语文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主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寓意,受到教育。《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不要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但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去理解所蕴含的道理呢?

我打破常规教学,提前一周让学生先读文,并告诉学生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现。赵修贤扮演哥哥,惠玉闯扮演弟弟,还有的女生扮演小禾苗,还有扮演兔子的。学生在准备之前,相信一定会对课文反复阅读,并且还会找有关的资料,也可能会向大人请教,通过多种途径,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准备的很充分

上课了,我先让孩子们来演,孩子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赵修贤表现的哥哥形象,除了文中的等着兔子意外,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真正表现了哥哥的懒惰;而惠玉闯扮演的弟弟更是形象,时刻在提醒、叮嘱哥哥: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才能有一切劳动成果!小禾苗和小兔子,通过舞蹈来展现。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他们的表演也赢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我知道孩子们在课下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他们10几分钟的表演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40分钟的效果,以后的课堂能还给学生的就还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时效性!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紧张而激烈的大比武终于结束了,我的心里松了一口气。整个比赛中上课这一关对教师的要求最高,半天的备课时间,自己独立完成。

我上的是低年级第二册第四单元《守株待兔》这一课,是根据同名寓言故事创编的,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现在就自己的备课、上课的情况进行总结:

我备课时教学设想是让学生首先学会这首歌曲,然后进行歌表演。表演时争取人人参与到歌曲表演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创造力。

然而对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这给上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我上课时发现学生已经会唱这首歌了,我的心理就更紧张了,心想:如果再上一遍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那重点只能让学生进行歌表演了。于是我让学生把歌曲唱了一遍,把学生在歌曲中存在的休止符问题解决了,把歌曲复习演唱后就让学生分组表演。当第一组学生表演歌曲时,其他组的小朋友就参与这组小朋友的表演活动,帮助他们思考需要哪些角色,然后帮他们演唱并且参与点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近来了。

这次大比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也督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反思,我想只有在平时扎实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在关键时刻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起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

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5、集体反馈: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么能把偶然当必然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6、如果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么劝他?

7、教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 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巩固复习,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讲故事

1、总结全文:小朋友们,你们读了寓言后知道了什么道理?

2、说一说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

4、讲故事,说说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启发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受到尊重事实,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3.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

第五篇:教研课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特点》

教学设计、说课及反思

组别:三年级语文组 班级:三(1)班 姓名:

张 婷 婷

《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能了解学习有对话的文章时,可以从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这三个方面来入手。

2.让学生在掌握了上述三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所选的三篇文章进行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达到以学促练,学以致用的作用。

3.学习提示语在对话中不同位置时标点符号的使用。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从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教学流程:

一、出示文段《郑成功》和学生作文《钓鱼》进行对比评析,导入新课。1.《郑成功》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

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

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请同学们默读后,老师和一名学生分角色读,师介绍郑成功与卫兵这样一问一答就叫做对话,师提问:仔细品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体会郑成功的爱国形象,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2.从同学们作文中搜集来的文段《钓鱼》

我打电话给哥哥:“我去你家玩,好吗?”

哥哥说:“好啊!”

我问:“我明天去,你在家吗?”

哥哥说:“在家,你来吧!”

我说:“那好,我明天去。”

哥哥说:“嗯。”

我说:“那你明天带我去钓鱼啊?”

哥哥说:“好的。”

我于是把电话挂了。

学生谈感受。

师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离不开生动的“对话”,从生动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不信的话,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对话”,探探其中的奥秘。

二、回顾以往所学,升华学生认知。

1.出示《小稻秧脱险记》一文选段: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1)请生自由读。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

(2)分别请生读,读后谈谈自己出了一个怎样的杂草的形象,如何读出来的? 师相机介绍,并让学生试读(读出杂草有气无力的形象): ① ② 说话内容:完了,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提示语:杂草有气无力地说(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③ 标点:„„

(3)让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自己进行总结:读对话时,要了解人物特点,我们可以从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来读出人物特点。

2.出示《哪吒闹海》一文选句: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就刺。(1)学生齐读

(2)请生说自己的感想,三太子是个怎样的形象,可以结合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来谈谈。用“我从

看出

”的句式来回答。

师总结:看来我们呀可以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我们再去看看课外的一些文章,看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三、拓展阅读课外篇目 1.出示文章《陶罐和铁罐》

(1)学生自己默读全文,用~~~~勾画陶罐说的话,用

勾画出铁罐说的话。

(2)出示1-9自然段(屏幕上出示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老师读旁白。(引导学生关注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注意读出他们不同的语气来。)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导学单1的内容。(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2.出示文章《蚂蚁和蟋蟀》。

(1)四人小组读,一人读蟋蟀说的话,一人读蚂蚁说的话,另两人读旁白。(2)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导学单2的内容。(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3.出示文章《啄木鸟和白桦林》(1)请生读学习要求。

(2)自主完成导学单3的内容。谁来展示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和他哪些地方不一样。

师:真不错啊,大家把白桦树不听劝告、自以为是的形象展现地淋漓尽致。

师总结:看来在对话中,说话内容、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是可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的,我们可以用上这种方法来进行阅读,当然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来写好人物的对话了,而要想写好对话,标点可得注意了。

四、拓展知识——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也不同。1.出示句子

(1)白桦树不高兴的问:“哎哟!你为什么咬了我一口?”

(2)“啊?真是笨蛋,干嘛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蟋蟀充满了疑惑。(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学生观察三个句子中提示语的位置。

总结: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

请生再观察提示语在前时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提示语在后、在中间时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提示语在后面时不打冒号;提示语在中间时,也不用打冒号,但要在提示语后打逗号)

五、希望同学今后可以用上这种方法来学习有对话的文章,在自己的文章中也使用上这种方法,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

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特点

说话内容

提示语

标点符号

《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特点》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以往老师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等既定途径进行教学,这间接地侵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就不可能开发学生的阅读智能。而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也就是“群文阅读”成了一种趋势。群文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让老师在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上有了“质”的突破。

二、说学情

对话描写是许多写人文章中的常用方法,是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已经开始逐步接触的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只有粗浅的认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写对话成为三下第四单元写作训练的重点,而写作能力来源于大量阅读的积累,所以我认为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对话才是可以表达说话人的人物特点”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也有限,所以我选择的是童话故事类型的文章,以激发学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话中的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可以体现说话人的人物特点。我把本次教学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学文,能了解学习有对话的文章时,可以从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这三个方面来入手。

2.让学生在掌握了上述三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所选的三篇文章进行朗读、默读、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达到以学促练,学以致用的作用。

3.学习提示语在对话中不同位置时标点符号的使用。

四、说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对比文段感知对话、回顾以往所学升华学生认知、拓展阅读课外文章、体会标点的使用。第一环节:对比文段感知对话

出示文段《郑成功》和学生作文《钓鱼》进行对比评析,理解什么是对话,了解生动的对话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的内容,比如人物的形象、说话时的语气神态,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更好的阅读体会,不会太单调乏味。上课中发现此环节中部分学生已能够发现今天所学的关键内容,应该借机进入学习。《钓鱼》一文段意义不大,可以作为后文学习改写对话的内容来展开。第二环节:回顾以往所学,升华学生认知。

(一)出示《小稻秧脱险记》一文选句,这个文段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很多学生比较有兴趣,对其中的对话内容也记忆较深,而且这个对话也十分有代表性。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中找到要点。教师再通过适当的点拨,通过PPT出示关键词(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将学生对对话的粗浅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去归纳的方式,总结出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三个点,再次强化所得。(教师板书内容)

(二)出示《哪吒闹海》一文选句,让学生基于之前所学内容,用上“我从

看出

”来回答,强化所得,因为这个对话也是出自于三下的文章《哪吒闹海》,所以学生应该能比较容易找关键点。

通过两个对话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基本理解对话和人物性格的关系。为后面进入拓展篇目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课上,此环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基本上能比较容易地从以往学习的这两篇文章中发现对话的三个关键点。第三环节:拓展阅读课外篇目

(一)出示文章《陶罐和铁罐》

通过让学生自己默读全文、做勾画的方式对文章有初步印象,然后将对话比较集中的1—9段作为重点,通过男女生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物的不同语气、不同形象。再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导学单1的内容,将对话的三个点分别通过相应的题目去深化学生所得。而在四人讨论的过程中,对于阅读能力偏弱的后进生而言,可以倾听别人的发言来学习。最后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准确发言。课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所提问题不是能很好明白用意,设置问题时应该适当用简明的方式表示出来。如我从

看出。

(二)出示文章《蚂蚁和蟋蟀》

转换读书和合作方式,通过四人小组读,同桌合作完成导学单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再次深化知识点。在之前文段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学习这个文段已经比较容易了。

(三)出示文章《啄木鸟和白桦林》

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单3的内容。可以见仁见智,学以致用。

群文阅读到此,阅读内容基本完成,但为了今后学生写作服务,我拓展了一个小知识。学生能较好地体会并去使用今天的所学。

第四环节:体会标点的使用

出示三个句子。了解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再让学生观察提示语在前时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提示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教学中此环节效果较好。

五、说教法学法

1.教学中,我通过先扶后放,让学生从课内文段自己归纳总结方法再去用上这些方法去阅读课外文章,循序渐进。

2.锻炼了学生默读、分角色读、做批注的学习方法。3.培养了学生说话说完整的能力。

4.通过四人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六、说板书

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特点

说话内容

提示语

标点符号

《从“对话”中读出人物特点》教学反思

我从本学期开学之初就开始需找教学内容,也在网上借鉴了的各种资源,但始终都找不到思路,但一篇《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的文章顿时打开了我的思路,我想何不妨以对话学习作为我的教学内容,反观课本,第四单元的习作正好是这一内容。在结合了各方资料的情况下,我认为将本课内容设置能够符合年段学习目标,适合本班学生学情。

在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我的选材比较得当,我选取了特点鲜明的几篇文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提示语、说话内容、标点符号可以读出人物性格的特点,而且选材的难易程度也比较合适,都是童话故事的题材,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其次,板书比较鲜明,紧扣“从对话中读出人物性格”这一关键句展开了说话内容、提示语、标点符号的三个关键词明确了本课教学重点。再次,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由“对比文段感知对话、回顾以往所学升华学生认知、拓展阅读课外文章、体会标点的使用“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又有的放矢,由扶到放,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尊重学生自己独特的理解,注重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最后,每个环节过渡自然、有所总结的同时又能为下一环节展开进行铺垫,让学生学习时在一定情景中进行,如在学习标点的使用前,我结合板书总结了所学的内容。再比如三篇课外文段的学习,我说道:我们去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从国王的御厨里走出来,咱们再去树林了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突兀。

教学中也有很多缺憾。首先,第一环节所选的文章《郑成功》和《钓鱼》对比不够鲜明,学生的感受就不会特别明显。其次缺乏文段让学生放手去写,再次,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变不够,第一环节时就有学生能说到提示语的内容,其实这里可以借机让学生去体会三个关键词的作用,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总之,这堂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设计的撰写、再到实施教学的试教整个过程都让我获益匪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内容。

下载我的名字说课、教学设计、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名字说课、教学设计、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幕遮》说课稿 怀宁县新安中学 孙敬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周邦彦的《苏幕遮》,现在从以下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一、教材......

    美术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美术《唱大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说教材 本课是湘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唱大戏》中的活动一。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通过画脸谱,使学生对戏剧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

    说课教学反思

    说课教学反思 说课教学反思1 (前言:反思实在犀利不来,内容不多,仅仅涉及一点教学技能方面的点评,谁叫偶语文不行捏╮(╯▽╰)╭但这的确是自己的所思所感。就具体教学内容以及习......

    说课 教学反思

    《石头说话》教学反思 纪晓岚小学纪荣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叫纪荣敏,来自纪晓岚小学。我今天作课的课题是《石头说话》。今天我结合今天的教研主题谈谈我这节课,欢迎大家批......

    我的名字教学反思

    《我的名字》教学反思 福泉第二小学授课教师:向建花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我的名字》,这是一首清新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一个助人为乐不留姓名的可爱少年的形象。他帮......

    说课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2015年特岗,现在是金家九年制的初中体育老师,教7.8.9年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节室外足球课--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设计 一、 首先......

    说课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

    教学设计、说课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