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再见了,亲人晒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3:3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再见了,亲人晒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4.再见了,亲人晒课教案》。

第一篇:14.再见了,亲人晒课教案

再见了,亲人

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硬件”,任何年级都不可忽略它。本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体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要学会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要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第二、三段课文的内容。要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到祈使句、反问句等句式在表达情感的特殊作用,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落实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篇课文是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其中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忘怀、刚强、大嫂、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朗读前三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6.课后小练笔:①从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②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者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想一想:课文写到了那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教学难点: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看到题目里的亲人你会想到些什么,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这些亲属,有血缘或者夫妻关系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再见了,亲人》。

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总结补充。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

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抗美援朝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4.学习重点生字和词语

二、初读感知大意

1.根据阅读提示,通读课文,体会文课文表达的感情。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哪些事可以体现出他们是“亲人?

3.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大娘(阿妈妮)、小金花、大嫂

三、品读感悟亲情

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

(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1)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

C.感情朗读:读出其中的感动

(2)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引导学生抓住“唯一”来体会,先理解“唯一”的意思,再谈谈“唯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

(3)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

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二)“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

“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妈妈牺牲的时候,小金花爱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妈妈牺牲的时候没哭,今天分别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情感。)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

(1)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

(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

四、总结回顾提升

1.本课三个人物

2.前三段的写作特点

前三个自然段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事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的情真意切。

结尾,以具有充分肯定的反问句结尾,表达避免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五、课后拓展

1.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有条件的同学可观看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影片。

3.从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简单总结三个人物 1.分组朗读第1、2、3自然段

2.(出示表格)回顾三个人物及事例 3.回顾前三段的写作特点

前三个自然段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事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的情真意切。结尾,以具有充分肯定的反问句结尾,表达避免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两国人民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怎样才能读出这份感情。(学生练习朗读)

2.深入分析

①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登上了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用反复呼唤方式表达。“再见了”表现了“依依惜别” 呼唤“亲人”,表现“关系亲密”

“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

②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志愿军战士请求“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

这句话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③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战士心中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

它告诉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前三个自然段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而后三个段落却是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志愿军战士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走的依依惜别之情。

3.改写练读,体会两国人民此时那份相同的情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课文小结

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通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的友谊。

四、感情升华

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讲述起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者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景。

1.学生进行写话练习。2.汇报交流,展示。

五、拓展积累

推荐阅读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篇:《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硝烟、侦查、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4、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1、以部分的形式板书课题,引发学生感受课题(1)同学们,“亲人”在你心目中指哪些人?

我们把这些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就称为“亲人”。(板书:亲人)(2)如果老师在前面加上“再见了”(板书:再见了),自己读一下。

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2、简介背景,为理解中朝友谊做铺垫。(课件出示背景简介)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首先让学生理解“亲人”,再通过“再见了”这个字眼,让学生体会到惜别之情,从而使学生感知情感的倾向。简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思想感情,理清作者情感脉络

1、检查识记生字词语

(1)多媒体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认读

(词语:战役、封锁、硝烟、侦查、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2)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生字:妮、役、锁、硝、谊、捣、谣、侦、偷、靠、绳、噩、耗、跺、嫂、挎)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这是谁跟谁在告别?文中主要写了那几位亲人?(板书:志愿军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三、部分精读,读中悟情

1、多媒体出示: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的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师:三年的浴血奋战,志愿军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五年的重建家园,加起来就是八年啊!当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时,离别之际,志愿军说了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最后三自然段。

2、问题引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他们本没有血缘关系,按理说-----(板书:不是亲人)在文中他们却彼此称为亲人,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带上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3、看!在送行的人群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

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大娘和志愿军是亲人?一边轻声朗读,一边用笔标一标。(课件出示大娘的画像以及问题)

4、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理解文中的两件事,体会情感。(1)送打糕

①在这个事例中有一个词叫“雪中送炭”你怎样理解的? 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大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来送吃的?

②为了让志愿军战士吃上饭,大娘她们是怎样来送饭的?用笔划一下相关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③指导朗读,读出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2)失去小孙孙

①在这个事例中,大娘丢下的是谁?背进的是谁?体会“唯一”(板书:失去孙子)②在这一“背”一“丢”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们还记得······唯一的亲人。)

3、教师小结:通过这三个事例,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样的情谊啊?这一自然段中哪个词语可以表达这种情谊?

指导读好本段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带着深情厚谊来读最后一句话吧。

【设计意图】:“注意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我对第一自然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了“从哪些事例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让学生了解志愿军和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学生体会理解这种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四、自由诵读第2、3自然段,自主体会志愿军跟小金花、大嫂的深情厚谊。

1、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找主要事件标一标、找重点词语谈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运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2、3自然段,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自学情况:谁做了什么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结合具体的词句谈理解。(板书:失去妈妈 失去双腿)

4、指导学生读好受感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在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学习2、3自然段,让学生自己谈感受,谈理解。我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在朝鲜这片土地上,志愿军洒过鲜血,朝鲜人民也洒过鲜血,他们的血洒在一起,凝在一起,这比山高比海还深的友谊是用什么凝成的?(板书:鲜血)

2、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没有血缘关系,可从这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就是亲人,而且比亲人还亲,这叫胜似亲人。(板书:胜似亲人)

3、朝鲜亲人就仅仅这三位吗?作者只是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作为千千万万个朝鲜亲人的代表。

4、听!汽笛长鸣,列车马上就要开动了,这么多的亲人怎么能一一话别呢?望着舞动的鲜花,望着不断涌来的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只能眼含热泪,深情的呼唤-------齐读课文最后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这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

【设计意图】:当“知”与“情”,“理解”与“情感”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时,我适当地引导学生概括出本文的中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六、课堂小练习

(课件出示)在朝鲜战场上,______(谁)为了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谁)为了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凝成了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_____胜似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七、首尾呼应,重读课题

八年的血雨腥风我们一起走过,八年的峥嵘岁月我们一起度过,“再见了”之后最终沉淀在我们心底的是两个字“亲人”,我们会永远铭记,让我们再齐读一下课题-----“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知情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心理。再齐读课题,为我们所有的情感找一个最终的落脚点。

八、课后作业

这篇文章是以志愿军的口吻写的,那么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一个,以她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联想,丰富课文内涵,拓展思想。

九、板书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

大娘

失去孙子 愿

鲜血

小金花

失去妈妈 军

胜似亲人

大嫂

失去双腿

第三篇: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

一、导入﹝忆亲人﹞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那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我有一个舅舅,但我从来都没有见到过他,就连我妈妈也没见过。外婆去世后,妈妈就一直珍藏着舅舅从朝鲜寄回的唯一一封亲笔信。

那是在59年前,也就是建国的第二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战争愈演愈烈,战火一直烧到了祖国的边境——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击美国、支援朝鲜、保家卫国毅然奔赴朝鲜前线。当时,年仅19岁的舅舅也在应征之列。

从舅舅踏上行程的那天起,外婆每到傍晚都会站在门口久久的张望,嘴里不停的念叨着舅舅的乳名,盼着舅舅能早些回来。可是等啊等,盼啊盼,可一直等到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了,也没能盼回舅舅„„盼回的却是一张革命烈士的横匾。舅舅在上甘岭战役中不幸被敌机击中,壮烈牺牲。其实,舅舅只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中最普通的一个。

在这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先后出兵130余万,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的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包括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

我们可亲可敬的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一起,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正义与良知赢得了胜利。

1958年10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踏上了回国的列车。分别的时候,他们紧紧握住朝鲜人民的手,深情的说:再见了,亲人!﹝课件出示﹞

火车马上就要开了,他们仍紧紧抱着志愿军不忍放手,哭喊着说:再见了,亲人!火车已经走远,他们只能在心底默默呼喊:再见了,亲人!

是啊,八年的血雨腥风共同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让人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说:再见了,亲人!

手写板书:再见了 亲人

﹝过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他们也一定极想回到自己的白发双亲和妻儿的身边。那么,究竟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呢?请打开书68页。

二、念亲人

1、师有感情的范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指的亲人是谁?﹝板书:大娘、﹞她是不是志愿军真正的亲人呢?你对“亲人”这个词是如何理解的?﹝按常理讲,有血缘关系的人 才称为亲人。﹞

大娘与志愿军战士没有血缘关系,志愿军却亲切地大娘称为“亲人”,从哪看出大娘像对待亲人般对待志愿军?

1、】送打糕

打糕吃得容易吗?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哪几个词语更能体现“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炮火、硝烟、阵地﹞所以这几个词语应该重读,来试试。

大娘仅仅是为我们送来了打糕吗?还送来了什么?﹝鼓励、信心、希望、母亲的爱„„﹞战士们怎么不会感动得流泪呀!

2、】失孙孙

大娘身上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板书: 失去孙孙﹞

你知道什么叫“唯一”吗?﹝仅仅只有一个﹞请你来读读这句,读出你的感情。唯一的小孙孙失去了,大娘心里会怎样?﹝痛苦﹞再请你痛苦的读读这句。只有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带到朗读中,入情入境,才能把文章读好

大娘不心疼自己的孙孙吗?不是不疼,只是那一刻,大娘心理更清楚谁更需要她。在紧要关头,大娘毅然作出了救志愿军,这真是比亲人还亲。

来看看这张照片,﹝出示相片﹞这张照片在当年志愿军战士回国时,刊登在中国人民日报上。从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师: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儿子在告别自己的亲娘!﹞

重点指导朗读

1、】志愿军已坐上了列车,大娘还紧抱住战士不舍得离去,志愿军劝说道: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大娘因为什么几夜没合眼?

有首诗说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大娘担心志愿军把她忘怀,还是摇摇头,仍不忍离去。志愿军恳求道: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

火车就要开了,大娘就是不肯离开,志愿军哀求道: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当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带着对朝鲜妈妈的深深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来读读这几段。

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您就是我们的亲娘!﹝过渡:文章中还有谁让你感动?﹞

大嫂

1、】挖野菜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

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前沿阵地上的野菜好挖吗?会有哪些危险?她知道吗?明知有危险

还去,这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志愿军没有吃的会怎样?﹝把志愿军当做亲

人看,不能眼睁睁看着亲人饿肚子。﹞

﹝为了志愿军能吃饱肚子,大嫂付出了双腿残废的代价。﹞

﹝板书:失去双腿﹞

哪位是吃过大嫂挖的野菜的战士?来读读这段

志愿军们怎么忍心让拄着双拐的大嫂在崎岖的山路上一送再送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分别的时候,战士们深情的说: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在战士的心中,大嫂,您就是我们的是亲人,您就是我的亲嫂子!

小金花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在你眼中,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机智、聪明、有胆识﹞妈妈牺牲了,小金花难过吗?妈妈去世了她为什么没有哭?她把悲痛深藏在心里,化成了对敌人的仇恨。﹝板书:失去妈妈﹞

什么样的消息叫“噩耗?”是妈妈主动拉响的,而不是敌人拉响的。怎样读,让我们感受到她失去的是妈妈,而不是别人?

师引读:妈妈牺牲的噩耗传来时,她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不够有信心,再读: “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狠一点:“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真是个敢爱敢恨的孩子。真是个刚强的孩子!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为什么与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她却哭了呢?﹝妈妈走了,志愿军就是她的亲人,志愿军走了,她就什么亲人也没有了﹞

志愿军此时的心情怎样?其实,志愿军叔叔也舍不得丢下失去妈妈的小金花呀!所以,在分别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心疼、关切﹞带着心疼与不舍,再来读读这句: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安慰小金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还说点什么来安慰小金花?小金花,别哭了,不要哭了,志愿军叔叔永远是你的亲人!﹝过渡:还有谁没有告别?﹞

就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来送别吗?作者选取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实她们就代表着﹝板书: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作者例举典型的人物和事例的写法。朝鲜人民不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却亲切的称他们为亲人,想想,就是一般的亲人能把自己的双腿奉上,能放下自己的小孙孙不管,能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吗?所以,我们管这个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二﹞、别亲人

当离别的哭泣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与朝鲜人民道别,千言万语,化作至真之诚的一句话:再见了,亲人!

点读:谁来试一次,再加一句。评读:怎么样?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已缓缓开动,志愿军再次深情的呼喊: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点读

为什么希望列车慢一点开呢?表达了战士怎样的心情?﹝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对曾经洒过热血的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这块土地上,不但有朝鲜的亲人,还长眠着中国的战友、亲人。〉

列车已经走远,再也看不见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见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默默地呼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朝鲜人民与中国志愿军亲如一家,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他们的爱穿越了生死、超越了国界,﹝可以说中朝两国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我们愿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更愿世界永久的和平!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失去孙孙

不是亲人小金花失去妈妈胜似亲人

大嫂失去双腿

第四篇: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沙溪乡民族小学杨苗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法:

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

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展示朗读。

3、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4、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四、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朝鲜人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第五篇:再见了亲人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语文《再见了亲人》

教学要求: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分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目的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合作学习内容: 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分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合作学习的形式:四人小组

合作学习:过程:

1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2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4分四人小组讨论。5全班反馈讨论。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六)、拓展延伸

(1)推荐大家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三千里江山》、《凯歌声中话友谊》。(2)小练笔。

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七)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深情厚意

大嫂 挖野菜致残

下载14.再见了,亲人晒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4.再见了,亲人晒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在理解典型事例表现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再见了_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雪中送炭、情谊、代价”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体悟中,感受课文表达上的特......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再见了亲人教案

    14.《再见了,亲人》 授课人:孟彩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重点体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要学会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本课要通......

    再见了,亲人教案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1至3自然段,通过读文理解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2、体会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