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理清文章顺序教案)
教学主题: 理清文章顺序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技巧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顺序,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在写作之前具有导向作用,在写作活动过程中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愉快的情感体验。
2.呈现
一:要求
(1)从整体到局部读
阅读一篇文章先要从头到尾认真读几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一段一段地读,把握每段所写的意思是什么。从整体到局部认真地读书,为理清文章顺序做好准备。
(2)要找到叙述的线索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以后,还要开动脑筋,从文章中找到叙述的线索。要想一想,文章开头写的是什么,故事是以什么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把握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尾,也就找到了叙述的线索,从而理清了叙述的顺序。
二:理清顺序的方法
文章的叙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三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习并掌握以下三种基本的方法。(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叙事的文章,常常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安排材料。阅读这样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在公共汽车上
一天晚上,寒风刺骨,雪花纷飞。我看完电影乘公共汽车回家。
车上的乘客不多,有几个座位还空着。可是一位解放军叔叔却站在车窗旁,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看到车上的空座位。
我感到很纳闷,这位解放军叔叔真有意思,车上有座位他不坐,偏偏要站在窗户边,又冷又累,这是为什么呢?
“解放军同志,请您坐到这个座位上来,站在窗户边太冷了。“那边传来了销售员阿姨热情的声音。
“没什么,站在这挺好。“解放军叔叔笑了笑说。然后他又把身子往车窗户贴了贴。这使我更纳闷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到车窗旁,仔细一看,噢,原来是车窗的玻璃破了。解放军叔叔为了不让乘客爱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窗外刮进来的寒风。
这篇文章写的是在寒冷的冬天,一位解放军叔叔在公共汽车上,为了不让乘客挨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外面刮进来的寒风的故事。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事情发展的顺序,警车上有空座位,解放军叔叔不坐,偏偏要站在窗户边。接着写事情的经过,讲售票员阿姨请解放军坐下,可是他不坐,又把身体往车窗上贴了贴。最后写事情的结果,将原来这床玻璃破了,为了不让乘客挨冻,他用自己的审题当着窗外刮进来的寒风。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2)按照时间先后理清顺序
有些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段落,理清叙述顺序。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种小树
春天的早晨,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校园,几只活泼的小鸟在枝头上喳喳喳地唱起了《春之歌》。我们三2班的同学来到操场边,要把小树苗栽种在操场的四周。
随着李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王强同学抡起小锄头,刨起了树坑。李芳同学扛起一棵小树苗一路小跑来到树坑旁。我赶忙接过树苗,大声说:“现在咱们可以把小树放到坑里了。“”那可不行,还得把树坑刨得深些。“说完话,王强有挥起小锄头猛刨起树坑来。树坑挖好了,李芳小心翼翼地把小树苗放进树坑里。我赶紧蹲在地上,双手夹住 小树干,王强又拿起小铁铲把土铲进树坑里。“浇水啦!浇水啦!”远处传来一阵阵呼唤声,原来体育委员韩伟拎着小水桶走来了,他把水倒进坑里,小树苗咕咕咕咕地喝饱了。我们看见一棵棵棵小树站立在操场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哪!
第二天放学后,我们几个同学又来到小树旁,看见小树抬起头,挺起腰,就像列队在欢迎我们咧!我拿出“爱护小树,它是我们的朋友”的提示牌,挂在树干上。李老师走过来,看看小树,又瞧瞧提示牌,脸上绽出了笑容。
望着小树苗,我想,再过几年小树就长高了,长大了,夏天,它会撑起一把绿伞,让我们在它身边游戏,唱歌,那该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
可爱的小树,快快长大吧!让我们在春光里一起快乐成长。
这篇文章写的是同学们种小的事情,文章中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春天的早晨”,“第二天放学后”。依据时间提示,我们可以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先写“春天的早晨,同学们在操场四周种小树”,接着写“第二天放学后,同学们给小树挂提示牌,盼望小树快长大。”最后写“让我们在春光里和小树一起快乐成长。”文章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有序。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阅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叙述的顺序,读懂文章。作文时也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把文章写得有条理。
3、按照地点变换理清顺序 写游览、参观的文章,常常要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安排材料。阅读这类的文章,要注意抓住那些表示地点变换的语句,根据地点的不同,去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游长城
爸爸要带我去游览长城,我是多么高兴啊!
天刚刚蒙蒙亮,我就催爸爸起了床。可等旅游车开出北京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
车子风驰电掣地前进,可我还是嫌车子开的慢,恨不得车子插上翅膀,立刻飞上长城。长城终于到了,车刚一停稳,我就跳下了车。阳光照耀下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连绵起伏,好像一条长龙卧在山峦上,多么雄伟壮观啊!我迫不及待地随着爸爸登上了长城。
站在城楼上,我举目远眺:长城随山而建,蜿蜒曲折,直通天边。城楼也是一个连着一个,直指蓝天,我是多么想走遍每一座城楼啊!再看那一条条矮矮的山岭和洼地,看那一片片苍郁的树林和绿油油的庄稼,起起伏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多么伟大的工程啊,我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一个城楼走向另一个城楼,尽兴地饱览了长城的美景。当我和爸爸踏上归途时,太阳已经西坠了。透过汽车的玻璃窗,我远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城,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长城!”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和爸爸游览长城的事情。在短文中表示地点变换的语句有“长城终于到了”“”站在城楼上“”我从一座城楼走到另一座城楼“。依据这些语句的提示,我们可以理清文章的顺序:先写”我“和爸爸乘车到了长城;再写登上城楼看到美丽的景色:后写从一座城楼到另一座城楼,尽兴地饱览长城的美景。全文的条理十分清晰。
按照地点变换顺序阅读文章,能够清楚地理清文章的顺序。把文章读懂、说明白。在作文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写景状物,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总的来说,就是
阅读文章理顺序 边读边想做分析
文章按照顺序写
前后因果很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写 从头到尾有条理
文章按照地点写
移步换景连一体
3.练习与检测 课堂练习
通过了分析,我们掌握了写作顺序,那么我们就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下面的文章运用了什么的写作顺序呢?
1、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对了)按空间转换的顺序分别写了小院的西面,北面,东面,南面。
2、小 草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与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写作。
4.小结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会使文章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它
5.作业
我们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作文,就可以采用学到的顺序选择采艾高、吃粽子、赛龙舟等反映民风民俗的作文
第二篇:关于理清文章顺序
本次语文学科业务考试中,在第一题出现了关于理清文章顺序的问题。理清文章顺序,似乎是个久违的话题,好像从新课改以来就淡化了对这个方面的训练,虽然我在上课过程中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训练。
阅读一篇文章,要能领会文章主旨,品味文章的内涵。理清文章顺序即是阅读文章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如何理清文章的顺序?
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有时间、空间和逻辑等三种。分析文章的结构,必须先通览全文,把握文章安排表达的顺序,再分析文章各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联系紧密、意识接近的段划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段落层次,进而弄清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找到它们,有助于层次的划分和结构分析。
文章结构层次是多种多样的,分层文章的结构层次应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同一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采用恰当的方法,做到准确、快捷。
一、记叙文的结构,可按以下方法分析:
(1)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
(2)按地点的转换分;
(3)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材料性质分类划分;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二、说明文的结构,可按以下方法分析:
(1)按时间顺序分(包括程序顺序分);
(2)按空间顺序划分;
(3)按逻辑顺序划分。
三、议论文的结构,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格式去划分:
(1)“并列”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2)逐层深入,层层递进式。
第三篇:如何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信息:
姓名:袁安
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江西省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邮编:330304 电话:***
如何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中考题型例谈
中考的文学作品选自课外,主要题材大多是情感类和哲理类散文,体裁主要是描写文、记叙文等,当然很多作品是兼而有之,杂糅于一体的。这类文章一般从平淡的故事叙述和优美的景物描写中,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出人生哲理,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深受启发。
这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感情基调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下面仅以2006—2008年近三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为例来谈一点教者的感想: 比如关于文章线索,需要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握贯穿全文的线索。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一般而言,主要分为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叙事线索主要掌握作者叙述情节的顺序,叙事顺序又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逻辑发展顺序、人物心理活动变化顺序,还应善于捕捉文章中明显表示顺序的词句。感情线索指贯穿全文始终的作者感情变化或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这主要可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来。如2007年《看山老爹》第19题,要求指出文章明暗两条主线,明线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第10段可知是看山老爹一天的活动,这也是叙事线索;暗线则从文章的一些表现看山老爹心理活动的词句,像“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无量的绿色无题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等可知是看山老爹对大山的关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梦想,这可说是一条情感线索。同样2008年的《年的召唤》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则是作者对故乡的眷恋,这一点从全文不难体会得到。
再如像体会作者情感的题目,应抓住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观点的词句。2006年的《听雨》(季羡林),季老以他优美流畅的文笔描绘了一幅幅听雨的场景,行文间流露出了对人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内心无比的欣喜之情。由此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已很明确,其中第19题,“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在四个选项中最为符合题意的应是C,因为C中的“不愁”、“且喜”暗合文意。第20题“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可说答案不言自明了,季老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境界溢于言表。这可从原文最为明显的词句如“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心旷神怡”等等看出。
因此,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贯彻有关的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篇:考研数学 理清顺序 从容应对考试
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数学 理清顺序 从容应对考试
导语:考研数学 理清顺序 从容应对考试。数学对于考研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复习时候一定要苦下功夫。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只埋头苦学显然是不可取的,考生们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要诀和方法,才能够产生最佳的复习效果。
首先是确定做题顺序
确定做题顺序,可以采用填空、计算、选择、证明的顺序。因为尽管选择题的分数相对要少一些,但它们一般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选项迷惑性大,有时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分析也难以取舍,而且有些选择题的计算量也是很大的,如果在做题的开始就感觉不顺而花太多时间的话,会影响考试的心理状态。证明题考查的是严密的逻辑推理,难度也比较大。把这两类题型可以放在后面做,而先做相对简单的。一般来说,平时复习的时候要尽量从自己薄弱的方面“榨取”分数,而正式 考试时,先通观整个试卷,迅速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实力,明确哪些分数是必得的,哪些是可能得到的,哪些是根本得不到的,再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才能镇定自若,进退有据,最终从整体上获胜。考研 教育网
其次是掌握答题方法
同学们可以先解答填空题,一般讲填空题是基本概念,基本运算题,得分比较容易,当然试题中计算题或者证明题以平时看书或者参加辅导班老师所讲的例题类似的也可以先做;其次做计算题;最后解单项选择题,因为有些单项选择题概念性非常强,计算技巧也比较高。求解单项选择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推演法; 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解析式子。图示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具有某种特性,例如奇偶性、周期性或者给出的事件是两个事件的情形,用图示法做就显得格外简单。举反例排除法;排除了三个,第四个就是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是抽象函数的情况。逆推法;所谓逆推法就是假定被选的四 个答案中某一个正确,然后做逆推,如果得到的结果与题设条件或尽人皆知的正确结果矛盾,则否定这个备选答案。赋值法;将备选的一个答案用具体的数字代入,如果与假设条件或众所周知的事实发生矛盾则予以否定。
希望考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技巧和方法。预祝2014各位考生能够尽快发现自身不足,弥补缺陷,争取早日取得复习成功。
第五篇:怎么样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怎么样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中心句领悟思路
写文章要有中心,许多课文都有表现主题的中心句,用它来提示、总结、暗示文章思路。中心句对理清文章思路起导航作用,抓住了中心句,学生对课文的就有了立体感。
二、循题涉文,提示思路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题目往往直接提示或间接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题眼或文眼。对题眼的准确点拨,对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会起到显著的作用。
三、剖析结构层次,再现作者思路
1、解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思路
2、加上小标题,有效地理解思路
3、时间、地点、空间的转移,事物的归类等对理解文章思路也起着重要作用。准确点拨对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也十分重要。
4、行文的总起,分承;总——分——总的结构点拨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
四、精心设计板书,明晰文章思路
板书设计应表达出作者的思路。设计得当,表达准确,学生就会由范文开道,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语文鉴赏水平。
阅读文章要品出文章的内在美。理清文章思路是阅读的一把金钥匙。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一、整体感知,理出文章线索
阅读文章,要力求对整篇材料准确把握,领会文章要旨。理清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特别是叙事类文章,应把握写作顺序,理清叙事线索。如《社戏》以时间为序,围绕去赵庄看社戏这一中心事件,以“盼看社戏-去看社戏-回忆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重点写出了看社戏的一波三折和真切感受。课文线索明晰,叙事清楚,景物描写细致逼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端午日》紧扣“端午日”,也以时间为序,课文按“争看划船-竞赶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着重描写了端午日赛龙船的热闹、激烈的场面。《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全文思路是: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这篇童话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反映生活,深刻揭露了皇帝、大臣等众人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另外,《本命的回忆》、《诺曼底号遇难记》、《伟人细胞》、《七颗钻石》等都是以时间为序,展开叙事。
《斜塔上的实验》构思巧妙,别具匠心,一反人物传记以时间为序的陈序,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文章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墨,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迅速抓住读者,然后回过头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最后再重点描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过程。这样构思,清楚地介绍了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读起来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二、理清层次,体悟文章的情感倾向
每一篇经典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就,都是作者情感体验的结晶。阅读文章,我们要善于从字里行间,从形象本身,从意境之中,从叙事说理之中,深入体悟作者的情感倾向,明晓作者的观点态度,与作者产生共鸣。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打开门”为题眼,全文以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按“议论文学、初识文学、打开文学”的顺序,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课文用散文诗般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的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鼓励青少年读者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繁星》开篇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点题,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等四个片段,表达了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夏》第一段总写夏天的特点,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写出夏天的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文章最后以赞美夏天而结束全篇。
《往事依依》,题目“往事依依”是贯串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名著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春》抓住春景的特点,层次分明的描绘春景。全文以盼春开篇,然后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几个方面绘春,最后以三个经典比喻句颂春作结。
《叫三声夸克》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有浅入深地介绍了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捕捉语言标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材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明确的思路,这种思路往往有着外在的语言标志。阅读时,有意识的捕捉那些标志性的语句,就能清楚、快捷的理出文章的思路。
这些语言标志、关键语句有时出现在文章开头,如《繁星》开篇点题,突出“爱星天”;《夏》首段总领全文,概括了夏天的特点。
关键语句有时出现在文章的结尾。《诺曼底号遇难记》以“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来称赞船长而结束全文;《本命的回忆》、《济南的冬天》分别以本命之年忆往事、“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来点题结尾,回味无穷;《叫三声夸克》结束以“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呼应开头,也对前几个问题作形象概括。另外《往事依依》、《社戏》等都有类似的写法。
文章有其路 循路识其真——现代文阅读训练之“理清文章思路”金秋萍
【摘要】:正【教学缘起】在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答题无从下手,他们对文章的主要信息、主要观点和情感缺乏整体把握。如何帮助学生顺利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主旨,是每位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正确把握和各种题型的解答,归根究底,都可落在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正确梳理上。本课是针对探究“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而设计的。
不仅读议论性的文章应当这样读,读记叙性的文章也一样。不仅读现代的文章需要从思路上着眼,读古代优秀的文章也需要。举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这是一篇游记。游记并不是一边游着一边写,而是游完之后,想着游览的情景写的。这篇文章表现出,作者的思路大致是这样:他先想到小石潭所在的地方,想到逐渐走近小石潭的时候听见怎样的声音(闻水声,如鸣佩环),看见一些什么景物(潭边的石头和树木);然后继续想,走到潭边向潭里注视的时候看见怎样的景象(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接着想下去,看过潭里的游鱼之后,又抬起头来顺着潭岸向远处眺望,看见了怎样的情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近处、远处都观赏到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写坐在潭边看见什么,感觉到什么;最后,游够了,该回去了,于是写回去,一直写到同游的人和作这篇游记。显然,文章的结构组织所反映的正是作者游览时观察的顺序和写文章之前回想思索的顺序。如果我们游了一个地方,只要游览的时候很细心地观察了,对每处景物的最突出的东西都留有清晰鲜明的印象,只要写的时候把游览的过程和所得的印象都想清楚了,我想,我们也同样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有条有理而又清新生动的游记来。文章的结构不是一件难事。
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
粗读一遍的日的在于对这篇文章能够“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因此,哪怕篇幅比较长,也尽可能一口气读下来,有少数地方不甚明了,暂时由它去,不细想。也不查字典。
想一遍,就是想一想那个大意和梗概。什么是大意和梗概呢?主要是这么几点:
1.这篇文章主要地谈了个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
2.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
3.文章里主要说了九层意思?前前后后的几层意思是怎样的关系?
这第三点,其实就是文章的结构组织。
想这一遍是大有用处的。读报纸刊物上的一般的文章,有时候只能读一遍,没有时间重读第二遍。如果读一遍就丢在一边,往往印象模糊,稍过两天就忘了。读过之后略微想一想,把上边说的那三点回味一下,印象就清楚多了,深刻多了。这样才不白读,才能从中得到点什么。倘若是一篇重要文章,是要好好学习的文章,读一遍,想一遍,对它有了个初步的了解,对上边说的三点有了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之后,再去细读,才能使自己的思路跟作者的思路合拍一些,才知道哪些地方应当特别注意,应当深入揣摩,这样,收获能够更大些。常见有的同志读文章,一上手就一字一句地抠起来,半天还不能读它一遍,一直读到头,所得的多是些零零星星的印象,得不出一个完整扼要的印象;也有的同志,草草读过一遍之后,马上又回过头来重读,有时候读了两三遍,印象还是很笼统,甚至相当模糊,理不出个头绪。我想,这种情形可能都是由于缺少想那一遍的缘故。想一遍,这是个习惯问题。养成这个习惯之后,费时很少,往往只要几分钟,十来分钟就行.而收效很大。
再细读一遍,目的在于咀嚼,消化:
1.验证第一遍读过之后,所得的印象对不对。对的,加深它,巩固它;不对的,纠正它。
2.求透。懂得不清楚的,要思考,揣摩,要查考工具书;前前后后的联系照应,要弄明白;主要的,次要的,要搞清楚。要得出总的、全面的理解;也要得出分解的、一部分一部分的理解。
3.求深。要体会含蓄蕴藏的意思,要玩味精微细致的情境,要领略论断臧否的分寸。
我想,用这样的一些步骤来读文章,对于锻炼思路是很有好处的。如果思路不断得到锻炼,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在结构组织方面就会有些办法了。
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挺进报》主要写了陈然、许晓轩两人围绕办报这一中心事件,从狱外到狱中展开了共产党人在特殊场合下的斗争。
阅读《爱的礼物》记叙文,回答问题。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花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看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来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文章最后一段从结构上起了
的作用。解说:本题是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考查。文中“无比珍贵”、“溢出来的爱”等语句,与前文“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以及题目前后一致,相互照应,可以更清楚地发现作者的思路导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稚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横线上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3.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4.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说说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8.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思路不等于结构,思路是作者的思维过程,结构是文章的构造,因此说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作者的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既然结构是作者思路在文章中最直接的反应,不同文体的结构方式明显不同,因此弄清文章的结构方式是理清作者思路的有效手段。
记叙文结构层次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②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③以时间、空间交叉为顺序。④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为顺序。⑤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顺序。⑥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
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作者以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要探寻作者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沿着这条线索走下去。在小说的开头,先介绍了咸亨酒店这一人物活动的场所,通过咸亨酒店的格局来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物出场了,接下来作者通过对孔乙己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的描写及侧面描写,着力刻画了他迂腐、自命清高、虚伪、善良等鲜明的性格特征。正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处处被人嘲笑的人物,由于自身性格的弱点和丁举人这样的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他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这一系列故事都是在小伙计的见证下发生、发展的,所以沿着文章的这条线索,我们不难理清作者的整体思路:交代背景——刻画人物、展示人物性格——矛盾冲突(被丁举人毒打)——结局(死去)。
三、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思路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一篇我们读也读不懂的文章,理清思路就无从谈起了。要理清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同样,要理清局部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也不妨从理解句意入手。
如2007年云南昆明中考试题:阅读选文,理清思路,请概括②~⑧段的内容,按照示例依次填入A、B、C处。
洱海的位置及得名→A→B→洱海的自然风光→C→洱海的文明史
相关段落:②洱海是一个高原湖泊,古称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等,位于大理县城东约2千米,因形似人耳、风浪大如海而得名„„
③洱海形成于约12000年前。当时,在大理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地壳断裂为一个大的内陆盆地,而后聚水成湖。
④洱海地区是南北气流辐合的地带,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5℃~16℃,所以湖水从不结冰。洱海地区因受沿横断山脉北上的孟加拉湾海洋风的侵袭,下关、大理一带经常刮风,所以湖面多浪,一遇大风,波涛汹涌。
⑤洱海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岛屿、岩穴、湖沼、沙洲各具风采„„
⑥洱海湖水碧绿,波光粼粼,与西岸苍山积雪相辉映,构成一幅清新秀丽的大理风光画,故有“银苍玉洱”之誉„„
⑦洱海的鱼类资源丰富,常见的有鲫鱼、鲤鱼和细鳞鱼等年水产量约为100万千克。洱海中有种体形瘦长、鳞细肉嫩、味美可口的弓鱼,在当地有“鱼魁”之称,但资源已遭严重破坏,目前无产量可言。
⑧洱海不止是风光旅游胜地,也是白族祖先的发祥地„„
这道题明确要求概括各段大意,如题目中不这样要求,那我们要理清文章思路也要首先把握各段的大意。从相关语段中我们发现每一个段落讲了洱海的一个知识点,理解了每一段的含义,作者的思路也就清晰了。答案是:A洱海的形成原因;B洱海的气候特点;C洱海的鱼类资源。
一、记叙文
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如《老山界》就可以边阅读边找出文中写时间、地点的词,初步掌握文章的线索,然后进一步探讨,全文写爬山。
下山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这样,思路就更清晰了。
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挺进报》主要写了陈然、许晓轩两人围绕办报这一中心事件,从狱外到狱中展开了共产党人在特殊场合下的斗争。
现代文阅读指导专题公开课 课题: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教师中心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现代文阅读指导专题公开课 课题: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教师中心稿)2004-11-07 → 手机版
福建省宁化县水茜中学游东华
教学目的: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一般方法,提高阅读中整体感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章结构分析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在阅读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篇布局等,准确的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二、知识讲授:
1、文章语段的特点:(1)段落中心的单一性;(2)内容上的相对完整;(3)结构上的相对独立。
2、分析文章结构的注意事项:(1)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
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2)注意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是文章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
2)并列式 3)递进式 4)对照式
(3)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1)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 a、衔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b、表递进关系的:如“更、而且”
c、表转折的:如“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d、表总结的: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 e、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2)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4)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5)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变换。
(6)注意语句间的联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
3、常用的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法:
1)时间推移分段法:注意抓住时间词。
2)空间转换分段法:注意文中空间方位、地点的变换。
3)内容性质分段法:主要根据文中所写人、物、事等内容的不同划分。4)情节过程分段法:按情节的展开过程分段。
5)结构特点分段法:注意文体的结构特点、方式。
三、课堂训练: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堂练习
四、教师提问学生并做分析讲解。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完成阅读练习《母亲的姓名》
课堂练习
一、划分下列文段的层次,并说说划分的理由。
1、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里亚海。在圣马克广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的,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理由:
2、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高效精读训练
《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教案
南门学校 林秋儿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的技巧。
2、在实践中运用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的技巧。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的技巧。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运用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的技巧。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来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
二:理论训练 《春》
《苏州园林》
怎样理清一篇文章的思路? 1数段落 2概括段意
3理关系、分层 4分析结构 三:文本训练 《水的性格》
水的性格
①水,这生命的血液,滋润着天地万物。从大山峡谷中淌出,大山赋予你轻柔婉约;从地壳岩石中涌出,大地赋予你刚烈韧性。从此,你也具有了人的万般性格。
②你从青山翠木之间涔涔渗出,汇成小溪,犹如跳动激荡的生命,一路欢歌笑语,即使有尖石土埂相阻,你也不畏,迂回曲折,永不回头。一切阻碍算得了什么,你始终相信:小溪必成大流。
③你有持久的耐力。“水滴石穿”没有人会怀疑你的力量。即使经过九曲十八弯,也要誓死回归大海。
④有时,你是个粗犷豪放的勇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在展现你的壮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是在展现你的豪情;钱塘江之潮“天接云涛连晓雾''那是你浩荡强大的阵势。你的历程,就是一组战斗的诗,用身躯毫不犹豫地把阻挡的巨石劈为碎块,荡涤一切尘埃污泥。”苟有阻碍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你都把它冲刷得千**净净。
⑤不过,在你尽情展现你的雄壮美的时候,你又很难抑制你那暴戾的特性。你集四方之流,汇聚成滔滔洪水,淹没村庄农田,肆虐天地万物,人们不得不诅咒你如沧海般的滥流。当最终被人类驾驭时,你才又成了造福万生的英雄。
⑥你虽以”柔“著称,但你并不是”柔若无骨“。在严寒时,你凝冻成冰,在暑热时,你升腾成云,虽说是换形存在,但你的本性不变。人生天地间,顺境,逆境,寻常事,风云变幻难预料,能保持自己的本性难能可贵。
⑦历经长途跋涉,看沧海桑田,睹世事变迁,你也有沉默不语、落落寡欢的时候。当帝国主义的军舰驰行于自己的身躯之上,你无言垂泣;当秦淮河上荡漾着污秽,你”水波不兴“;当太湖已成为一片被污染的水域,你便用”一潭死水"向世俗警告。
⑧这就是你,我的水,有时怒涛拍壑,雷霆万钧;有时冷酷无情,神秘莫测;有时沉思激烈,有时长啸低吟。
⑨你,是人格的化身。
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④/⑤--⑧/⑨ B①--④/⑤--⑨ C①/②--⑧/⑨ D①/②--⑦/⑧⑨
四、巩固训练
1、《送东阳马生序》: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课后练习一)
2、贾平凹《落叶》
本文以桐叶作为抒写对象,描写了桐叶由()
到()再到()的过程,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由()到()再到()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
理清思路对写作的作用
《追寻和之美》原文:
我所追求的和之美,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我到哪里去寻找和之美呢?
冥冥中,有人告诉我:和之美在诚信中。翻开浩瀚的中华典籍,先哲们关于诚信的认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和崇高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精神。当今社会,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品质急需倡导。在我们的国家阔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新时代,诚信这一美德日渐显出巨大作用,无论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还是对各种交往的规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诚实守信都是至关重要的。提倡全社会发扬诚信的美德,必将大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素养。
和之美产生于友善之中。其实,不论什么年代,不论什么地方,不论什么人,都需要友善。中国的博爱传统充分反映了实现友善的愿望,先秦各家,儒墨两家,最讲究博爱。儒家的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发扬“恻隐之心”,讲由己推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博爱的传统不是来自某种主观意愿,而是来自于人的天性,人们更容易体验到。因而更容易人为地接受。修改后:
天空的美,是穿一身蓝;森林的美,是披一身绿;太阳的美,是热情奔放;月亮的美,是皎洁柔和……和之美,更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她是宇宙间最伟大的美丽;她是宇宙间所有生灵永远的追寻。
和之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期盼和谐的人们,让我们一起追寻和之美的足迹——
和之美在宽容中
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净土上生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浇熄怒火,化解仇恨;她感化邪恶,播种善良。她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她可让人间充满真情,让人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滋润。宽容是和的摇篮。
和之美在诚信中
诚信是人性的底色,她是一切美德的心灵土壤,她默无声息地孕育着和之美。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和之春的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娇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间多一缕和的馨香,多一曲和的旋律,多一首和的诗篇。和之美在友善中
友善与和,如春花与阳光,如春草与雨露,拥有友善之心,你的身边才会绽放和的鲜花。携一颗友善之心,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友善,你会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你会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只要你对每棵树、每一滴水,每株草友善,你就会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加美丽和谐。
和之美在淡泊中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有淡泊情怀之人,方能享受和之美,和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苍鹰搏击长空,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享有自由翱翔的蓝天;风帆乘风破浪,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享有浩潮壮阔的大海。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拥有淡泊的情怀,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乐园。
追寻和之美的人们,只要你播下宽容的种子,送上诚信的玫瑰,带上友善之心,伴着淡泊的情怀,充满和之美的人间天堂就会向你敞开大门。
点评:修改后的文章话题意识突出,作者还有意地在标题、首段、段首、段中、文末等处点明题意,突出了文章中心。结构也做到了完整匀称,主体部分由匀称段落构成,相辅相成,较为合理。语言更富有文采,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兼排比的语句,形象而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颇具抒情色彩;丰富的四字短句,节奏感极强。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文章的思路。2怎样理清一篇文章的思路? 3理清思路在阅读中的运用。4理清思路对写作的作用。5谈学习心得。七.布置作业
可以今天早上的经历为内容,写一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习作,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