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安全提示)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六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教 案
0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4.了解一些古今异义的词,增加语言知识的积累。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3.明白文中说明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教学重难点:
突破字词,理解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1、反复朗读,读顺课文,疏通字词。
2、结合注释和字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3、想想从课文中感悟到什么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介绍孟子资料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安全提示:不玩鞭炮
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59 3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3)学生背诵课文。
安全提示:上学、放学不坐摩托车
反思:
2、匆匆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思考、领会、勾画词句,疏通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5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是这样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4.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5.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安全提示:不玩火
反思:
6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7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
反思:
3、桃花心木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入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反复朗读课文,读通句子,疏通字词。3.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59 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以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第二课时的预习。
安全提示:远离变电站
反思: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0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安全提示:不买三无小吃
反思: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1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过程与方法: 1.引导概括总结法。2.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无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3)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
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安全提示:不带管制刀具到校
反思:
5、手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4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转入本文的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安全提示:勤剪指甲 反思:
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59 16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课文的顺序。
2、想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收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7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2、文中有许多描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安全提示:不攀爬窗户栏杆
反思: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18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
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③ 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安全提示:安全使用体育器械
反思:
7、藏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戏的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查阅资料,了解民间戏剧及藏戏。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59 20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检查预习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①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安全提示:不去河边玩耍
四、布置作业
反思: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说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
十三、普二
十五、普二
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安全提示:课间不追逐打闹
反思:
9、和田的维吾尔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读懂课文,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59 26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独立阅读,合作探究,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安全提示:不捡拾针头玩耍
反思: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语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28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有哪些,说说你的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安全提示:不打架
反思: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2.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安全提示:不玩打火机
反思:
11、灯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 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法:情景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难点:“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31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小黑板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安全提示:不到施工工地玩耍
反思:
12、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师生集体交流探讨法;引导背诵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32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a 认读生字词
b 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c 交流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a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⑴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⑵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b 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c 根据提示背诵:
33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a 默读,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b 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c 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
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⑶“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安全提示:不说伤人自尊的话
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
34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安全提示:排队不拥挤
反思:
13、一夜的工作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理解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学质疑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教学重难点: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课前准备: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 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35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b 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如: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四、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安全提示:不玩危险游戏 反思: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合理想象法、感情朗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59 36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37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安全提示:远离毒品
反思: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59 38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安全提示:遵守交通规则
反思:
15、凡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阅读探讨法、提炼综括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的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安全提示:过公路、铁路时注意安全。
反思: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42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安全提示:喝奶前先检查包装
反思:
16、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法、师生共同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主人公鲁滨逊藐视一的困难的阳刚之美。
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疑点。
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21* 鲁滨孙漂流记。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由发挥,最好根据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吗?有谁能告诉我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请同学介绍笛福的有关资料)
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28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3.荒岛,大家可能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注意“荒岛”的“荒”字。(荒凉凄苦的)
44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以下问题:
a)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
b)课文讲了哪几件事?(5件: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包括了鲁上船寻宝]、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为伴、回到英国。同学回答时板书)
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经历的事的部分找出来,想一想: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勇敢、不畏困难,顽强斗争,勤劳。回答时板书)
2.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齐读课文)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你佩服他吗?请大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围绕鲁的特点)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通过学习,大家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请大家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夸一夸他。
5.学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利用周围可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四)、课外拓展
大家通过学习,对鲁滨孙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有兴趣,可以读读笛福的原著《鲁滨孙漂流记》。
安全提示:保持饮水机的清洁
反思: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59 46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2. 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安全提示:不私自下河游泳
反思: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过程与方法:感情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教学重难点:对“美丽”内涵的理解。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59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逢春学校付永莲
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整体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单元备课
第一组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
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单元小结
1草原
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
第三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三维目标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 的最优化。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表达自己 独特的感受;
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教学方法
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而且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学习方法两方面均有获益。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 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单元总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 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资料。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领会,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 带来的感动。过程与方法
1、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 带来的感动。
2、通过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中心。教法与学法:
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理解中心,感悟真情,升华感情。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文章故事浅显、道理深刻,是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人文熏陶的好教材。《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研读,感受任务形象。
2、引导收集和阅读与鲁迅相关的资料,课内外结合,全面感知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教法与学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辅以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全面地认识人物。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安排了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略读课文《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都紧扣单元的教学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5、发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研读,感受人物的形象。
2.引导收集和阅读与鲁迅相关的资料,课内外结合,全面感知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会写19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体会含义深刻 的句子。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教法与学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辅以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全面的认识人物。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一组综合性学习单元。活动前,师生共同回顾五年级开展的综合性学习,然后在浏览整组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阅读材料的处理和把握:了解诗歌知识,背诵、积累诗歌;阅读材料的学习辅助活动的开展。如何举办诗歌朗诵会:全员参与,学生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设计表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提示写总结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写儿童诗,怎样安排诗歌知识竞赛,教师如何做到既能有效指导又不过多干预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是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过程与方法
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诗歌兴趣。教学方法:组织、引导。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活动。
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是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让心灵受到震撼。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心阅读,读出感情。在读中进入情境,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音乐、绘图、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教法学法:
通过朗读,读出感情。在读中进入情境,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重点句子表达的感情。
第四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4.了解一些古今异义的词,增加语言知识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3.明白文中说明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
教学重难点:
突破字词,理解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1、反复朗读,读顺课文,疏通字词。
2、结合注释和字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3、想想从课文中感悟到什么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摻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安全提示:不玩鞭炮 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3)学生背诵课文。教学反思:
2、匆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思考、领会、勾画词句,疏通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是这样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4.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5.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安全提示:不玩火 反思: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 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 教学反思: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入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反复朗读课文,读通句子,疏通字词。3.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四、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以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第二课时的预习。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概括总结法。2.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无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3)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
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5、手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转入本文的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过程与方法: 1.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2.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从难忘的第一次中收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叙事具体。
教学难点:从难忘的第一次中收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2.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课时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教案(三维目标、课时目标)63_三维目标
三、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六、作业布臵:将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名言,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格言和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查阅、搜集资料,了解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3.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4.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学生阅读。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课文的顺序。
2、想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收集关于春节的资料。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萨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萨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布臵作业
1、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2、文中有许多描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 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
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 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臵,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臵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教学反思:
7、藏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戏的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查阅资料,了解民间戏剧及藏戏。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检查预习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摼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①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安全提示:不去河边玩耍
四、布臵作业 教学反思: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说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臵。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摺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
十三、普二
十五、普二
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臵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臵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教学反思:
9、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读懂课文,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独立阅读,合作探究,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萨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难点: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2.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教学难点
课外继续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教学准备
了解《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意思;搜集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预设过程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时学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回顾〃拓展二,主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并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想一想:学完了第2组‚民风民俗‛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认真读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独特民居、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33(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4.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有空的时候就我们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作进一步的交流。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放声朗读两首古诗,读正确、通顺。
2.根据教师提供的注释,学生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元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一岁——一年;除——去掉;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酒名;瞳瞳——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新桃——新的春联;旧符——旧的春联。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天竺寺——杭州有著名的三寺,时称‚天竺三寺‛,是杭州古代名刹;桂子——桂花;珊珊——同‚姗姗‛,形容桂花簌簌下落的样子;露——露水;华——光彩;不会——不了解,不明白;嫦娥——神话中由人间飞到月亮上去的仙女。
3.学生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说说你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习俗? 《元日》: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等;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秋节赏月的习俗。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并背诵。
6、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学生交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乞巧》等。
四、学习‚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小小的标点,却有着神奇的力量,不信请你读一读书中的故事。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诵读七言和小令,体会不同的韵律;想象小短剧,更深地理解古诗的意境。4.关于标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趣味故事?指名交流
(一人去看一个吝啬的朋友,到了朋友家,下起了雨。这位朋友不想留他吃饭,就写了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他却这样读到:‚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朋友无奈,只好请他吃饭。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
5.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五、课堂总结
针对课堂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二
交流平台:受到的启发、写作特点
趣味语文:标点符号的作用 35 日积月累:积累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语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有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尽管敌人似摿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臵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
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2.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教学反思:
11、灯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 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法:情景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难点:“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38 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小黑板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教学反思: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师生集体交流探讨法;引导背诵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a 认读生字词
b 指读课文,校正读音
c 交流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三、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a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⑴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⑵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为解放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事例。b 再读开头,感悟写法。(直接点题,亮明观点)c 根据提示背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的,是彻底地()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a 默读,思考: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b 再读,动笔划出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c 根据学生发言,顺势出示:
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先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句意思,然后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里的李大钊、郝副营长等战争时期的人物,也可联系和平时期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人物。)
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⑶‚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联系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例,可以是众所周知的,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说说怎样对待别人才是为人民服务。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引用名言、举例子)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安全提示:排队不拥挤 反思: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理解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学质疑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教学重难点: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课前准备: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
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萩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 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b 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如: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四、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
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教学难点:积累革命诗歌。因为孩子们不感兴趣。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听写,检查改错
1、听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注意把字写好,注意听写速度。2、对照‚词语盘点‛检查改错。3、全班交流:提醒容易写错的字词。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⑴ 浏览本组教材,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收获。
⑵ 在全班交流学习收获,可以从内容、思想感情、写法、议论文特点等方面自由谈论。
2、了解课本‚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交流了一些什么?
3、着重交流‚首尾呼应‛的写法: 回顾学过的哪些课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匆匆》《顶碗少年》。)教师小结: 在我们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交流平台‛也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内容,要体会思想感情,了解人物形象,还要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囚歌》,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了解叶挺生平及《囚歌》写作背景: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军事家,曾任新四军军长。后来被国民党长期囚禁,坚决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这首诗就是他在重庆被囚禁时写的。
3、引导学生谈读了《囚歌》的感受,体会叶挺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⑴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囚歌》。
⑵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还知道哪些革命诗抄?并引导了解教材最后‚综合复习‛中《狱中联欢》的对联。
四、学习‚课外书屋‛
1、引入‚课外书屋‛: 从《囚歌》和《狱中联欢》引出小说《红岩》,进而引导读‚课外书屋‛的提示,了解像《红岩》一样的革命题材的小说有很多。
2、自由交流: 说说自己了解哪本小说,或者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形象,借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3、鼓励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生的好习惯。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合理想象法、感情朗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
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3.比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燕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燕子的可爱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ï”。“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第 三 课 时
(学习7个生字;完成课堂练习)
一、学习“沾、圈、漾、倦、符、演、赞”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二、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4个生字的音,能正确书写“咏、碧、妆”等生字和“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链接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写春天的词句。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柳》
一、导入
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学生个别背诵)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学习《咏柳》,它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咏柳
唐
贺知章
(学生齐读诗题1遍。)
3、学习写生字:咏(用口吟诵)
4、释题: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
[设计意图:以诗导诗,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初读
1、出示《咏柳》:借助音节,自己练习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读
个别读
齐读)
2、随机正音:裁
妆
绦
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诗句中正音。]
三、组织学习
1、回忆学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学生个别说)
2、小结学法。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学古诗,用——?标出疑点。
(学生自由学习)
4、相互释疑。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学习古诗的经验,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一片自主研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从分析语言入手,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所描述的生动形象,引导他们领会诗情画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去想象。:诗句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对春天的无限热爱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就必须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同时适度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五、置疑问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分析评价,查漏补缺,往往能使学生得到能力上的真正提高。]
六、指导书写:
碧(猜字谜:王白二人石上坐)
妆(打扮,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裁(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剪
[设计意图:要使学生达到记背诗句,难字的书写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诗声琅琅的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写一写,可谓动静结合,效率可更高。]
第二课时《春日》
一、复习导入
1、齐背《咏柳》,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二、自学《春日》。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想象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六、作业:
默写古诗。
3.荷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那一段文字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第 三 课 时
一、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第二课时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三、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2、修改习作
3、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 三 课 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 小 多 少 东 西 来 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
5、翠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全班汇报交流
四、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 : 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抄写生字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 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四、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翠鸟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
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6、燕子专列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描写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教学用具:录音机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î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
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重点: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修改习作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3)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4)抄写诗句。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概括寓意。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学习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第二则寓言《南辕北辙》。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3、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5、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9、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1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话总结:
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生说,师生补充)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四、作业: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14、检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意思。
教学难点:同学们为什么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的笔顺。“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
博士
鸦雀无声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真棒
羡慕
主席台
观众
纠正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15、争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二课时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16.绝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 理。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
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2、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a.学会自由读课文。b.检查生字读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二、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三、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
四、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 二 课 时
一、师生创造性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升华文中爱的情感
1.激励:在刚才的表演和评论中,我们班不但诞生了“最佳演员”,还诞生了许多“小评论家”。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演课本剧,相信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好。
2.提出要求:老师演老师,我觉得很自信;同学们演学生呢?请大家在表演中注意演好这些内容(出示):
异口同声
骄傲
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
索性站起
霎时
寂然无声
像获得赦免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不约而同
3.按课文叙述顺序创造性表演。a.在表演到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难忘的、欢乐的生日。并请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
b.在表演到12、13自然段时,若班内有学生知道并给父母祝贺生日的要请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做的及父母的表现。
c.在“一分钟的沉默”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劳,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教师适时播放《懂你》歌曲。
d.变换角色:学生扮演自己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向老师表达感受。
e.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a.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
b.“贺”,上小下大,“顾、犯,”左右相等;“恰、缓、稚”,左窄右宽。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三、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我们将在下节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综合性学习进展情况。
18.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2.下面就让我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到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输”shū,不要读sū;“恒”,读héng,不读hén;“拭”读shì,不读sì。
二、研读献血过程,体悟美好心灵
1.小组认真研读第5~11自然段。
a.个人默读,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b.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c.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会死去;但为了不影响献血,又竭力掩饰自己的害怕与痛苦。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会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来,但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饰。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来越无法掩饰,但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b.通过小组间有感情朗读竞赛,来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
各小组自己设计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齐读、表演读等),参加比赛。
三、识写生字
“眉”不要少写一竖;“垫”不要少写一点;“酒”不要少写一横;“柔”不要少写一点。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2.找学生读一读。
三、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1.在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共同学习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时,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议论阮恒一点儿也不勇敢。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阮恒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呢?我们一会儿要组织一次辩论。
2.再认真读一遍全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在文中标上序号。
3.组织辩论,深入体会阮恒为朋友所做的无私奉献。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认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师插入:是呀,课文说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么紧急,文中有个词语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举手时,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勇敢,是“颤抖”着,还放下去又举起来;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在哭。
教师插入:课文中写阮恒哭用了几个不同的词呢,反方快来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声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真是有点儿不勇敢。
正方:对方别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以为把血全献给了朋友自己就会死去。他是害怕这个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饰,当医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写他始终没哭,不是更能表现他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吗?
正方: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设身处地为阮恒想一想,他还是一个孩子,当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时,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与痛苦呢?任何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克制,他为了朋友,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吗?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
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我们认识到阮恒不仅勇敢,而且为了友谊情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19.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三、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四、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 二 课 时
一、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三、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0.妈妈的帐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一、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二、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四、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五、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口 语 交 际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三、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习
作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 的 发 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日 积 月 累
一、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练习背诵。
展 示 台
一、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二、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三、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21.太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导入。
看图说个与太阳有关的四字词。这个后羿真了不起,能把太阳射下来。现在,你也来试一试。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三、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不读sì ;“兽”读shîu,不读sîu ;“殖”读zhí,不读zí ;“蔬”读shū,不读sū ;“较”读jiào,不读jiǎ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四、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五、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六、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七、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二、自读自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和月亮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贴到展示板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展板,拟定专题题目(如“日月同辉”“神秘的星球”等)。
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三、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络、庭、敝、恋”4个生字,会写“络、箱”等14个字,正确读写“网络、遍布、五湖四海”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用途及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课题)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通往哪里?“我家”是怎样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
2.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激起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可以查字典,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2.自己想办法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如同桌互读、请人听读、自我练习等。
3.思考同学们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
三、检查自读情况
自选方式来汇报自己的自学情况,如,当小老师教认生字词;请好朋友一起轮读课文;解答课前别人或自己提出的问题。
四、小组合作,深入学习
1.组员搭配上体现互补,每组保证有一名略懂电脑的同学。
2.下发表格,要求各小组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表格,同时,组内人员要分工明确。
我们小组读懂的网络功能
我们还知道的网络功能
不懂的问题
五、全班交流
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如:
1.可由中心发言人将表格放在实物投影上,介绍本组读懂的和课外了解的网络功能,并就不懂的问题请教其他小组。(教师亦可适时参与解答)
2.可由组员配合,一人读相关段落,一人概括课文所介绍的网络功能;一人详细介绍自己如何了解的网络其他功能,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可由操作计算机较熟练的同学上机,边演示边介绍网络功能,并随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教师在各组汇报中发现问题,进行总结指正或进行演示。
六、读读写写
情不自禁
电脑网络
目不转睛
恋恋不舍
信箱
领悟
盯着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应有尽有
笑眯眯
老鼠
警察
博览
寄信
几秒
第 二 课 时
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二、交流体会
1.出示:进入网络,就好像跨入了信息高速路。找出文中类似这样打比方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交流体会,深入认识网络的神奇及作者兴奋的心情。
“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
“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网络为人们便捷高效地提供信息。
“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没有了距离,身在家中却可广泛联系。
“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将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
“我听了更加喜欢这个新朋友了”──网络功能的神奇、信息的丰富赢得“我”的青睐。
三、联系实际
请上过网的同学交流一下收获。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1.任选一段能够表现网络功能神奇和作者兴奋心情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2.以挑战赛的形式让更多同学展示朗读水平。
五、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查一查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4.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过程与方法: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1.(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活。
二、自读自悟
1.打开课本,认真朗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3.找出文中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文中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
a.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五、感悟积累
1.抄写三句文中加有引号的句子,同桌间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给大家读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有力气就干不动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谚语。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口 语 交 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好吗?(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演示对一种智能机器人样子和功能的介绍)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它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的“最佳创意奖”(教师巡视指导或加入一组的评选活动)。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如:
选手: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评委: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选手: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评委: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保姆机器人”的样子吧。
选手: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评委:那她有哪些本领呢?
选手: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妈妈的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评委:你的想象奇特而又合理,祝你的“保姆机器人”早日问世。
选手:谢谢!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习
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是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
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我 的 发 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 积 月 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 带 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等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25.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 二 课 时
一、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三、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四、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五、拓展阅读
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上的人民应和睦相处,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26.一面五星红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2.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3.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三、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四、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五、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7.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